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精选8篇)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篇1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四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动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方式:

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各班级结合自己实际,早读、午读、我们的节日、校本课程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活动。学校举行师生诵读展演活动。

三、具体措施: 学校方面:

(1)4月初,学校制定“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2)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利用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文。开展“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会。

利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和“中秋节”展开“清明诗歌朗诵”和“咏月经典诵读”

(3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4)学校将组织人员,把活动中师生搜集的古诗文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做为我校古诗文学习的校本教材。

班级方面:

(1)在经典诵读课上做诵读指导,可举办诵读擂台赛,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展示或交流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搜集、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倡导班级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广泛搜集古诗文,开展看谁找的多、读的多、背的多活动。在班级当中选举出来进行表彰

(4)开设“诗文”园地。每个班级在板报栏里开设一块“诗文”园地,内容可以是要求会背的古诗或古诗的背景介绍,也可是为古诗配的书画,学习、巧用古诗的仿写习作等。

四、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 语文教材中推荐的优秀古诗词等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全校拉开诵读活动序幕。

2、发动学生广泛搜集优秀诗文。并选出适合本班的优秀作品诵读。

3、各班在板报中开辟一个学古诗文的园地,营造诵读氛围。

4、各班举行一个“我爱朗读”经典诵读的班队会 四月份:

1、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清明诗歌经典诵读

2、学校检查班级诵读情况。六月份:

1、班级评选诵读“小明星”。10月份:

以中秋节为契机,举行“咏月”经典诵读 十月份: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篇2

一、诵读的前提,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诗词的由来都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故事入手,给学生讲清诗词的由来, 这样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诗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先从课前谈话入手:你们在课余时间钓过鱼吗?你们知道钓鱼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多数都没有钓鱼的亲身经历, 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在学生沉默的时候, 教师再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他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向他问路,可是,他只是摆摆手,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儿垂钓》,读完以后, 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话了,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在教师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为提高诵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 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在教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抑扬顿挫,声音极有磁性。在教学时,我就让这位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榜样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诵读兴趣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跟着这位同学低低地、有节奏地读了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片诵读的浓厚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诵读的关键,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想让学生达到有感情诵读的目标, 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关键就在于先把古诗词读通、读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感情诵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中难以读准的生字较多,因此,在诵读之前,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句内容上,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正音工作。比如“宿”“疏疏”“径”“寻”等字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通句子。如此一来,只有读准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诗,才能为学生的高效诵读奠定基础。

诗词诵读同时也很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七言诗的停顿要求先划出节奏符号。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在学生划分出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这种节拍抑扬顿挫地读,为了使学生的诵读更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借助画面,放飞想象,通过摇头晃脑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跟着节奏走,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学生定会读得越来越入味,越来越有感情。

三、诵读的根本,读出美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的根本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诗词,大都具有画面感和情谊感强的特点,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语言美呢?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味。 在学生读完全诗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句诗写的美,有学生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有学生认为作者题目《游园不值》中的 “值“字用得好,在语言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读出了诗词的美,这种美只沁学生心脾,起到了“诵读有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就构成了一首精美的诗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一段给人以孤寂、凄凉、寒冷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诵读,当音乐声响起,配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词,学生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一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独自在江面上钓鱼”的画面, 这样一来,情景、人、环境气氛,高度合一, 在有感情诵读中,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诗词深处,走进了作者内心,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岁月。

儿童与中华经典诵读 篇3

关键词: 中华经典 诵读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3.3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原创性的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是代代传承的具有典范性、源头性的不朽著作。诵读是熟读和背诵的合称。儿童中华经典诵读是主张利用人类童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反复朗读中华经典,并自然成诵,以涵养性情、传递文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上正在逐渐兴起儿童诵读中华经典的高潮,中华经典诵读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和家庭生活。那么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诵读中华经典的价值

1.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经典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书面载体,儿童能够从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1995 年,赵朴初、叶至善、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提案中指出构成我民族文化重要内容的各类古代典籍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希望我国成立幼年古典学校,让孩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以使得我国悠久之文化避免传承中断的危险。

2.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蒙以养正”,儿童时期要为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而经典诵读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儿童传递了“仁者爱人”的博爱思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 “贵和尚中”的为人处事之道, “慎独”“自省”的自我管理方式,“力行”、“勤俭”、“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这些多元而又丰富的内容能滋养儿童精神并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

人类的记忆能力先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当儿童还没有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之前,他们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具有一样的吸收能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凝结着民族智慧的中华经典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

脑科学表明右脑擅长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创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左脑擅长逻辑、数学、语言、文字、推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能够开发左右大脑的功能,长期诵读经典,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且会让孩子在一两年过掉识字关,较早的形成熟练阅读的技能,为各科的学习奠定广阔的智力背景。林助雄博士在《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富有韵律感的诵读和看经典汉字启动和刺激了右脑,仔细辨析经典文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求甚解,自然成诵,身心处于完全松懈、有趣的状态,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在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1]

二、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源

当前我国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除了《三字经》、《千字文》、《 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外,主要还有《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唐诗三百首》等经典。

当前我国出版了一些供儿童诵读的中华经典教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读本》,此读本共12集,配有CD-ROM 光盘和 “导读”书籍, 方便学校和家庭的使用。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导,郭姮妟主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其正文配有注音,并有繁简字、通假字、古今字等说明,多年使用下来深受好评。

此外社会上众多的儿童经典教育机构还出版有配有录音的大字教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中华经典诵读的操作原则

近年来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的好方法,现将操作原则总结如下:

1.不求理解,熟读成诵

儿童诵读经典,主张先不求理解,自然达到背诵的程度即可。随着儿童人生阅历的丰富,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来靠的就是“口耳相传”的阅读和记诵的功夫。南怀瑾先生在讲述《教育与文化的中空》专题中指出旧式读书受教育的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也有乐在其中的滋味,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积极倡导经典教育的赖国权先生指出,儿童可以通过录音跟读的方式轻松学习经典,相同的内容最好让孩子每天读一次,连续读7天以达到对经典熟读成诵的程度。

2.营造良好的读经典的人文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育人的力量,让孩子自然的爱上经典,就必须有一个人人读经典的小环境。如果是学校开展读经典活动,就要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人人读经典,学生人人读经典,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还要把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特色活动中,开展“班级诵读之星”、“古诗文朗诵会”、“擂台赛”、 “最佳朗诵小诗人”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自己的经典诵读的成果展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如果是家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家长需要天天带头诵读经典,在家长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孩子产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联合起来搞一些经典诵读的家庭联谊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诵读经典。

3.只表扬,不批评

孩子经典诵读的兴趣是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好。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任何的批评和强迫都会对孩子的经典诵读造成负面影响。学校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法,对于好的行为及时地表扬和奖励,维护儿童诵读经典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助雄.经典诵读与左右脑的开[EB/OL].http://www.docin.com/p-555599661.html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篇4

1、由于受场地、气温等众多因素影响,我们把比赛活动分年级组安排在连4个晨诵课时间进行,最后选出优秀节目在闭幕式上展演。但闭幕式上的展演机会毕竟太少,因受时间限制,只能展演3个优秀节目,其他优秀节目只能在几个评委和少数孩子们的面前展示,很可惜。好在学校图书馆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空间,班主任非常支持工作,积极报名。其次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评委老师们也好辛苦。况且由于战线拉得长,评委老师们难免会有事得替换评委,虽然评分标准一样,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人了,评分会有些许不同,也就略显不公平。

2、设备技术支持不给力!

有的节目在班上排练效果很好,但因为评委组没能及时提供服务,如播放背景音乐和PPT,或多或少影响了小演员们的正常发挥,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效果。还是那句话:幸好学校图书馆将给我们的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

3、我们课下曾看到很多班主任老师课下带领学生认真排练,如汪静主任、钱淑琴老师,陈雅芬老师等,还有更多我们没看到的老师。老师们都很重视活动,积极带领孩子认真排练,但有的节目质量并不高。诚然,老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擅长于指导学生参加此类活动,且有经验。我想主要还是我们活动组织者开展活动的迁移工作做得不到位。比如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应多多关注老师,及时给与他们帮助与指导。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好。一是没想到应该去指导,二是自身能力有限,提供不了指导。所以我倍感压力,我担心做不好本职工作。诚请各位帮助我,帮我指正助我成长。尽管我的教师生涯将近,但走向中层作为管理者还是新手。

4、很遗憾没拍摄演出比赛的全程,否则就可以剪辑优秀作品供师生在教室观看学习。所以今后师生演出展演活动都要及时录像,即是对师生成果的肯定,也是为学校和个人积累必备的资料。

二、经验教训总结:

1、要认真做好每项活动的前移后续工作,而且要做精。

(1)为充分发挥老师们学校主人翁意识,校层活动方案制定后,应由老师们自己制定实施方案。老师们亲自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实施起来会更清楚明了,更有实效。其实这对我校所有中层管理者都是一个教训。

(2)活动要及时跟进、指导,要关注活动过程,关注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关注老师们在活动中是否得到成长,关注学生是否得到成长。有必要时可指导老师们制做PPT,找相关配乐及服饰道具等。

(3)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把老师们参加活动的小结汇编成册,以便将来新老师学习借鉴,也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经验。

2、每次公开课、展示课等都要录像,既是对老师们成果的肯定,也是积累必备资料。

3、以后类似的活动尽量安排全校性集中表演,比如一个下午,这样老师孩子们可以现场直接学习,评委评分相对比较公正公平。

4、希望副班要积极支持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尽自己所能;班主任也要主动向副班请求帮助。正副班主任彼此不要分工过于分明,应融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篇5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表演赛主持词

(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掌声)男:我是五年级学生万XX。女:我是五年级学生刘XX。

合:今天,由我们俩主持这次活动,陪大家欢度美好的节日!男: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担任本次诵读活动的评委,他们是:连校长、李校长、张校长、陈主任、张主任、李主任、高主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掌声)

女:他们将公平公正地为每一组选手打分。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衣着整齐。(3分)

男:

2、诵读无误,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女:

3、附加分: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男:

4、集体、个人比赛内容分开评分,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评分保留两位小数。女:每组最后得分除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剩下五位评委老师的平均分。合:希望每组选手加油,取得好的成绩。

男:过去的一年,是我们XX小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开元之年,在今天举世同庆儿童节这令人兴奋的时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掌声)

男: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女: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男: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XX章。女: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XX化; 女:源远流长的经典诗XX,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经典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XX化; 女:经典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男: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男: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女: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XX字的力量。

男: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我们在花红柳绿的初夏中诵读经典; 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我们在江南的蒙蒙细雨中经典诵读。男: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我们在书香弥漫的校园里诵读经典; 女:与经典同行,和先哲对话,我们在满园书香的校园里感受经典。男:寒来暑往,我们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诗XX诵读活动; 女:抚今追昔,我们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感受中华诗魂,聆听古风古韵。男:我们走进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我们走进经典,让民族XX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今天,我们欢聚在XX小学,诵读千古美XX,传承华夏XX明; 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夏日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合: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人类XX明!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诵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掌声)

女:本次诵读比赛分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首先出场的是低年级组的选手。男:出场的顺序依次是:二年级团体、一年级团体、二年级个人、一年级个人,三(1)班团体、三(2)班团体、三(1)班个人、女:三(2)班个人,四(1)班团体、四(2)班团体、四(1)班个人、四(2)班个人,男:六年级个人、五年级个人、六年级团体、五年级团体。首先出场的是二年级团体。

1、《笋芽儿》

女:春天是多情的,它用叶的浓清,花的娇艳和风的缠绵为我们编织着迷人的梦境; 男:春天是温馨的,艳阳灿烂,和风如织,春雨如乳。它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播撒下希望的种子,酝酿着美丽的芬芳。

女:让我们用喜悦去感应春天的气息,用欣慰去感受春天的温暖;男:让我们静静聆听春天的脚步,用满腔热情去弹奏生命的赞歌!请欣赏由二年级同学集体诵读的美XX《笋芽儿》。请一年级团体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二年级团体。

女:感谢二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美XX朗诵,请评委老师打分。

2、《三字经》之一、二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XX化 ; 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XX,是XX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知道以什么为耻; 女:“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懂得以什么为荣!男:《三字经》这部蒙学著作,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琅琅上口,家喻户晓,流传千年。女:《三字经》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有寓意深刻人生的道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内涵,却又浅显易懂„„

男:经典长盛不衰,经典百读不厌。女:走进经典《三字经》,让我们倾听古代圣贤的感人故事,聆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男:下面请欣赏一年级同学给我们表演的诗舞《三字经》。请二年级栗XX同学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一年级团体。

女:感谢一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经典朗诵,请评委为一年级团体打分。男:二年级团体的美XX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鼓掌!

3、《妈妈的爱》

女:蒙学《三字经》琅琅上口,我们意犹未尽;“人之初,性本善。”将再一次响在我们的耳畔。男:不同的民族只有“妈妈”的发音是一样的,女: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男: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女: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男:妈妈的爱是责备是鼓励„„ 女:让我们感受《妈妈的爱》。请同学们聆听二年级个人诗朗诵《妈妈的爱》。请一年级王XX同学做好准备,有请二年级栗XX同学。请大家欢迎!

男:谢谢二年级栗XX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美XX朗诵,请评委为二年级栗XX同学打分。一年级团体的《三字经》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4、《春晓》

女:妈妈的爱我们终身难忘,也难以回报。男:她如春的乐章,是美的咏叹。

女:春天,有着迷人的色彩,有着醉人的芬芳;

男:听,那处处啼鸟,看,那潇潇风雨,多美的春天啊!

女: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春日的美好吧!请欣赏一年级个人诗朗诵——《春晓》。三(1)班团体做好准备,有请一年级王XX同学登场。请大家欢迎!

男:感谢一年级王XX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经典朗诵,请评委为一年级王XX同学打分。二年级栗XX的《妈妈的爱》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5、《太阳是大家的》

女:风雨送春归,春来春又去。

男:但春天的快乐和希望却永远挥之不去。

女:看,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

男:太阳是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女:请听三(1)班同学集体朗诵——《太阳是大家的》。三(2)班同学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三(1)班团体。

男:感谢三(1)班团体为我们带来的现代诗朗诵,请评委为三(1)班团体打分。一年级王XX诗朗诵《春晓》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6、《望天门山》《浣溪纱》《千字XX》之一《百家姓》之一 女:欣赏了现代诗歌的韵律,我们再来聆听古圣先贤的妙音。男:看,浩荡奔流的楚江水,雄奇壮观的天门山; 女:听,门前淙淙西流水,暮雨潇潇子规啼。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女: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男:中国姓氏XX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XX化内涵。女: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2)班表演的伴舞诗词《望天门山》《浣溪纱》和《千字XX》《百家姓》美XX节选。

女:三(1)班朱佳琪同学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三(2)班团体!

男:谢谢三(2)班团体为我们带来的古诗XX经典朗诵表演,请评委为三(2)班团体打分。

女:三(1)班团体诗朗诵《太阳是大家的》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7、《咏柳》《春日》《游子吟》

男:站立在先贤的肩膀上,我们越发厚重挺拔; 女:沐浴在经典的芬芳里,我们更加清雅韵致。男:剪刀春风裁细柳; 女:万紫千红总是春。

男: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女: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男:请欣赏三(1)班为我们献上的个人诗朗诵《咏柳》《春日》《游子吟》。三(2)班个人代表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三(1)班个人代表登场!

女:感谢三(1)班朱佳琪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请评委为三(1)班朱佳琪同学打分。三(2)班团体古诗XX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8、《百家姓》 男:《咏柳》中温柔的春风,《春日》中寻芳的胜日,《游子吟》中慈航的母爱都令我们感动。

女: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传统XX化我们却不能忘。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女:有姓氏,我们才能寻根问祖; 男:有姓氏,我们才好追根溯源。

男:找到宗脉源流才有叶落归根的归属感; 女:找到来龙去脉才能了却生前生后事。

男:接下来请欣赏三(2)班张永基同学朗诵《百家姓》。

女:四(1)班团体做好准备,掌声有请三(2)班张永基同学登场!

男:谢谢三(2)班代表为我们带来的经典美XX朗诵表演,请评委为三(2)班个人代表打分。三(1)班个人代表诗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9、《增广贤XX》之一、二、三

女: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伴我们一路远行; 男: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养育我们的灵魂。女:让我们和诗歌经典一起神采飞扬。男: 读了增广会说话,女:读了幼学走天下。

男:下面请欣赏四(1)班同学表演的《增广贤XX》之一、二、三。四(2)班团体做好准备,掌声有请四(1)班代表登场!

女:感谢四(1)班代表为我们带来的警世格言的美XX朗诵,请评委为四(1)班代表打分。三(2)班张永基同学美XX朗诵《百家姓》,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0、《春夜喜雨》《春日》

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XX化; 女:源远流长的中华XX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男:静静的春夜,喜雨润物; 女:煦煦的东风,泗水寻芳。

男:下面请欣赏四(2)班同学集体表演的《春夜喜雨》《春日》。四(1)班李XX同学做好准备,掌声有请四(2)班代表登场!

女:谢谢四(2)班代表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表演,请评委为四(2)班团体代表打分。四(1)班代表《增广贤XX》朗诵表演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1、《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男:敬亭山独对怀才不遇的李白; 女:湖光秋月的君山岛宛若青螺; 男:绿水红花的好江南何人不忆?

女:接下来请欣赏四(1)班李炎同学表演的《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男:四(2)班王鹏同学做好准备,掌声有请四(1)班李炎登场!

女:感谢四(1)班李炎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经典诗词朗诵,请评委为四(1)班李炎打分。四(2)班团体代表古诗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兴》 男:人生的聚,像镜花水月,无可寻觅; 女:人生的散,像朝花夕月,来去匆匆。

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酒,依依难舍;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江水,空灵长叹。

男: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经典,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女: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

男:请欣赏四(2)班王XX同学为我们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兴》。请六年级何XX同学作好准备!

女:谢谢四(2)班王XX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表演,请评委为四(2)班王XX同学打分。四(1)班李炎同学诗词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3、《木兰诗》

男: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

女: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

男:对镜疏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女: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伟大、坚韧与温情。

男: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六年级何花同学,为我们献上北朝民歌《木兰诗》。请五年级周XX同学作好准备!女:感谢六年级何花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经典朗诵,请评委为六年级何花同学打分。四(2)班王鹏同学古诗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4、《过零丁洋》《我想》

男:女子可胜男,巾帼赛须眉。

女:告别了英姿飒爽的花木兰,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段古人的人生观和现代儿童的梦想。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女:XX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男: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女: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男: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女: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五年级周铭宇同学,为我们献上《过零丁洋》和儿童诗《我想》。请六年级团体作好准备!

男:谢谢五年级周XX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表演,请评委为五年级周铭宇同学打分。六年级何花同学《木兰诗》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5、《游子吟》

女:在浩瀚的书山字海里有一个神圣词汇——母爱。男: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女:这是一个多么柔美的词语!男: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词语!

女:母爱是涓涓细流,只有它才懂得化春风浸润万物于无形之间; 男:母爱是浩浩大江,只有它才承载得起所有的甘苦与辛酸;

女:母爱是滔滔海洋,只有它才装得下所有的委屈与心灵的创伤!男:请欣赏六年级同学表演的诗舞《游子吟》。请五年级团体作好准备!掌声有请!

女:感谢六年级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经典朗诵表演,请评委为六年级团体打分。五年级周XX同学诗朗诵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16、《七律•长征》《长歌行》

男:领略了伟大的母爱,我们再来感受时光的匆匆和中国革命的艰难。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男:万里长征是一条红河流,它流淌的是革命理想; 女:万水千山是一条红飘带,它浸染的是坚定信仰。

男: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能看见那滚滚洪流间红旗招展; 女: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能听见雪山草地中红歌嘹亮。男: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 女:长征精神永世流芳。

男: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人的一生很短暂。女:所以,古人常叹,人生易老,华年易逝。

男: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让你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你珍惜青春,勤奋学习。男:接下来请欣赏五年级班表演的诗朗诵《七律•长征》《长歌行》。女: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五年级团体闪亮登场!

男:感谢五年级同学精彩的表演!谢谢!女:歌声悠扬绵长,男:舞姿婀娜盈盈。

女: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么发人深省啊!

男: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是诵读长征,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带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女:下面我宣布六年级同学的团体诵读最后得分为()。

男:五年级同学的团体诵读最后得分为()。请大家掌声鼓励!

(播放《同一首歌》音乐)

女:下面有请李校长宣布本次活动的结果。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男:我们在回味中享受诗情画意!女:我们在诵读中感受美XX经典!

男:今天,畅游在经典的海洋,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壮阔; 女:今天,站立在经典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吟诵经典,让华夏XX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男:愿中华诗XX艺术之花永远芬芳!女:愿五千年XX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愿荆楚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女: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男: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女: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合:XX小学第四届中华经典诗XX诵读表演赛到此结束。再见!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篇6

松江小学

【口播】“一个个故事,说不完我们的思念;一首首赞歌,道不尽我们的崇敬,英雄的故事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勇气,将来我们也要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4月19日,由政教处策划的“赞美英雄·感谢党恩”诗歌诵读展示活动在安图县松江小学演播室举行。来自二年级学生合诵的《不忘初心,诵英雄》拉开了诵读会的帷幕,稚嫩的童音,铿锵的话语,共同回忆华夏儿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表达了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思。

台上的小演员们精神饱满,声情并茂,或温婉细腻、或慷慨激昂、或饱含深情,展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三年级作品《颂英雄儿女,传红色精神》诗歌诵读,动情演绎了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不懈奋斗的故事,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四年级作品《爱国诗篇之沐党恩颂英雄》共同回忆了华夏儿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抒发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时代内涵;五年级作品《厉害了我的国》讴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

【同期声】松江小学 政教主任 任淑红

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今天我们在这里诵读红色经典 诵读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的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希望同学们在大量的红色经典阅读中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进而感悟人生 浸润心灵 塑造品德 也希望少先队员们深切体会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中华经典诵读小学 篇7

一、编排体系新颖系统, 诵读学习层层深入

这套读本一共六本, 每个年级一本。每本按每学年32周设定章节, 分上下学期, 每学期16周即16个章节安排内容。

在编排体例上, 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增强趣味性、系统性。本套读本以“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的方式, 将引导学习者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做到时时处处都有经典的伴随。

“每日一诵读”就是每天选择一个适合本年段学生诵读的内容让学生每日诵读, 并开创性地以周一到周四安排新内容自学;周五, 我们设计了“一周内容大回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深化、检测前四天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的学习积累更高效。

“每周一大家”就是每周给学生介绍一个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因为考虑到儿童特点, 所以按时间顺序, 以大家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相关趣味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

“每月一名著”就是每一个月选择一本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以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阅读指导、阅读检测、相关作品推荐等形式呈现。

二、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由浅入深精选经典

中华传统经典浩如烟海, 选取哪些内容才能真正贴近儿童?在《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选择上, 我们遵循儿童认知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交融地选编名篇名句。

(一) 每日一诵读

1. 一年级每日诵读一首诗

周一到周四以“分类呈现”的方式安排学生每日自主诵读一首古诗, 认识五个诗中生字。周五老师带着复习回顾。

2. 二年级诵读成语

周一到周四安排学生每天自主“分类”积累4个成语。周五“一周大回放”里, 我们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外, 还用“填一填”、“连一连”和“找一找”等方式检测学生积累掌握本周学习成语情况。

3. 三年级歇后语、对联、谚语、《增广贤文》

三年级上册安排有歇后语、对联, 下册安排了谚语、《增广贤文》。周一到周四每日两到三则, 周五复习检测。这一年级的内容十分丰富, 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

4. 四年级诵读四本经典著作名句

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是《论语》, 下册安排《道德经》、《大学》和《中庸》, 周一到周四每日一句。我们选择与学生立志、求学、为人、处世结合紧密的内容, 以原文和译文相对应的形式呈现。

5. 五年级诵读古典诗词

五年级上册我们安排的是分类古诗欣赏, 除了古诗原文, 还特别加入了对诗文的解说、赏析, 以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五年级下册我们以时间为暗线, 作者为明线, 安排了47首词让学生诵读积累。

6. 六年级诵读古文

六年级“每日一诵读”安排的是古文, 所选篇目大部分出自《古文观止》。我们采用“以句带篇”的方式, 周一到周四每天安排一句古文名句, 并附以注释、赏析, 周五附录一篇精彩的原文。每日一句是保底, 全文出现是拓展。我们以这种名句带出名篇的方式, 引起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 为后续大量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一年级到四年级按时间顺序介绍从老子到梁启超等128位中国古代大家;五年级介绍鲁迅、老舍、矛盾等32位近现代大家;六年级介绍荷马、莎士比亚等32位外国大家。

(三)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每月安排了一部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这样下来, 每个学期4部, 每个年级8部, 六年保底可以阅读48部著作。

三、培养阅读方法, 巧设阅读评价

这套《小学生经典诵读》不仅仅通过三大板块呈现了学习内容, 它更包含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补充”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支撑”这三种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思想, 在书中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实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1.家校结合, 家长孩子共成长

周一到周四的“我能读 (背) 给爸爸妈妈听”,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国学, 受熏陶, 共同进步。周一到周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周五大回放”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能力。

2.巧设评价, 让阅读有法

周五的“一周内容大回放”, 针对周一到周四的内容设计了“猜一猜”、“填一填”和“连一连”等有趣的活动,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 实现迁移运用, 把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每月一名著”里, 我们首先设计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和“阅读指导”等环节, 指导学生如何去理清作品人物关系、事件脉络等, 关注阅读过程, 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其次, 我们特别设计的“阅读检测”环节, 通过填空、判断、思考等形式, 让学生自己检测, 体验学习成就感, 培养学习兴趣。

3.增设典故、故事, 增强阅读趣味性

在整套书中, 我们在“每周一大家”后面增设了大家小故事;在二年级成语单元后, 每周安排一个成语小故事;四年级的理解名句里, 我们也结合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那些富含哲理的古语。这样下来, 整套书安排了近300个有趣的小故事, 增强了整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四、关注细节, 编写有心

在编写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从儿童视野出发, 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编排体系, 都贴近儿童年龄特征, 符合儿童诵读习惯。同时, 我们在编写的时候更是注意细节, 让整本书处处满足儿童阅读需求。

1.在最初的版本, “每周一大家”我们只介绍人物生平, 推荐其代表作品或呈现与其相关的名言。但是在后来的试用过程中, 我们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回访调查, 发现这些内容稍显枯燥, 学生阅读起来不感兴趣, 而且读了也不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后来我们就给每位大家增加了一个典型故事, 通过故事, 让这些人物的事迹在孩子们脑海中扎下根来。

2.二年级的“每日一诵读”是诵读成语, 所以我们在一二年级的“每周一大家”故事中, 有意识地安排的都是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老子的“紫气东来”、孔子的“韦编三绝”、孙子的“三令五申”等等。三年级我们积累对联, 而学生对对联理解较为困难, 恰好三四年级的“每周一大家”大概介绍到宋元明清时期, 而这段时间的大家们大多又擅长对对子, 所以, 我们在安排这些大家故事的时候, 又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对联趣事, 增强可读性, 又便于学生理解。

3.我们在编写“每月一名著”的“阅读分享”这一版块时, 一开始我们只编写了“测试达人”, 用填一填、连一连和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情况。后来, 我们觉得, 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 并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 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润心、阅读润行的目的。所以, 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分享交流”的环节, 也就是老师在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时候, 不要仅仅满足于对内容的检测, 多了阅读后动手 (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 、动脑 (想一想) 、动嘴 (说一说、辩一辩) 等环节,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4.整本书的插图和封面都是我们学校编写团队的美术老师白茹完成的。为了让每一幅图都能充分表现文字内容, 白老师提前认真诵读了每首诗词、每个小故事, 甚至是需要绘图的每本名著, 先后画了500多幅草稿画, 最后精选了200多幅。

在编写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之, 我们整个编写团队是用心在编写这套适合小学生自主诵读、适合教师教学、适合家长陪读的经典读本。

经典诵读与中华文化复兴 篇8

关 键 词 经典;根文化;经典诵读;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3

一、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的诵读,一类是“典”的诵读。“经”的层级比“典”要高一些。

就历史上文化系统特别是人文系统的发展而言,“经”是在人们的精神营养和后天智识两个层面上,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范本或者文章。无论是中国的经典还是世界的经典,都既能够包罗我们生活世界的知识,也能够给我们提供精神层面的营养。或者说它能够穿越太极图中央的弦线,使我们的智和慧这两个系统同步得到提高。智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记忆和思维判断功能,慧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感受和直觉捕捉功能。要想提高人类这两个层面的知识、文化和素质,就要注重对“经”的诵读。然而在现实实践中,人们往往注重后天智识较多,而注重直觉和灵感提升的比较少。

“典”,主要反映古人在大智慧下所产生的知识层面的文字记录,其文化层面的内涵相对“经”而言要少一些,不具备同时穿越和包罗阴阳两个层面的知识或者营养的双重作用,只具备单方面的作用。而且,近代社会对“典”的解释定位,通常已经改变了古代对“典”的定义,一般是将其与古代所定义的“书”等同起来。社会上一般所说的经典,已经成了“四书”的代名词。我们在开展经典诵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区二者间的差异。

二、经典诵读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注重了“经”的诵读,把“经”的诵读作为国家重要精神课题的历史时期,往往呈现出国家强盛、政治清明的景象。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时期,就是用“黄老”经典来指导官员们诵读并选拔治国人才。后来,唐朝采用《老子》五千言进行全民教育,同样带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辉煌。

可见,只要真正注重了“经”的诵读教育,就既能够提升全民的人文素质,同时也给社会的昌盛中兴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是宋明时期八股文出现以后,社会只提倡读“书”而不提倡读“经”,并且还将“经”里面最著名的《易经》也清除出列,导致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僵化时期。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就必然出现了一个反对诵读“书”的历史潮流。当时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人们突然从八股文的禁锢中苏醒过来,也就发生了“连孩子带洗澡水一起泼出去”的现象。

近二十年来,诵读“书”和诵读“经”的教育形势在我国同时出现。但是如果我们只诵读以儒学为代表的“书”,那么对于达到使孩子获得人文素质与品格品行的双重提升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国内有的地方已经推行了十几年的经典诵读,专门选择“书”一类的典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到了一定的层次和阶段以后,就遇到了瓶颈,结果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而这恰恰需要通过诵读“经”来解决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的王财贵教授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指导七八岁时还在流口水,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都达不到同龄孩子水平的儿子诵读《老子》五千言,结果使儿子的状况彻底改观,智识和慧识都同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很多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试点经验都已证明:只诵读《千字文》《弟子规》等“书”,尽管可以对孩子的道德品格发挥比较好的规范作用,但是对于提高其人文素质,提升其智慧,效果并不显著。如果把“经”和“书”结合起来进行诵读,特别是对八岁以后的孩子将“经”和“书”紧密结合来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就既能够培养道德品格,也会使孩子们获得智慧的滋润,使他们的智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层面。这是因为“经”中富含精神营养能量,这种营养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客观地组合在我们古代文言文的文字和词句结构当中,只要我们进行诵读,就能够激活并开启我们生命内环境与外环境连接的户牖。这些互动渠道一旦被激活,我们就能够从自然当中获得丰富的德性能量,使人文素质和品格修养出现明显的改观。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经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跟我读”的诵读方法,但学生觉得很枯燥不愿意读。那么,该如何让学生不反感诵读经典,甚至乐意诵读经典呢?

事实上,“跟我读”到了一定时期确实会显得枯燥,需要继之以“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所谓“教我读”,即让孩子自己来读,甚至让孩子教家长和教师诵读。宁波弘文馆在推广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专职老师因故离开了,有些孩子还想继续诵读,于是志愿者就让孩子教孩子。每周选一位小老师,这位小老师在这一周内先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诵读;星期天,就到国学馆带诵。让孩子做老师,他们很有兴趣,都争着当,还相互比赛,看哪位小老师当得更好。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处在一种渴求知识的状态。很多家长都体会到,孩子有时候会有一种想当大人的愿望,很想跟大人进行比拼。这种竞争的心理,可以说是人类原始求生本能的另一种表现。在知识的获取方面,他们同样也具有这种本能,所以只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让孩子们顺利地进入经典诵读教育当中。

“跟我读”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孩子处在一种被动激活的状态,但当“我要读”“互激读”“自觉读”的氛围形成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那是心灵的真正启动,是心灵与大脑高度协调配合的主动激活。此时,就进入一种非常活跃又不疲劳,互相激励又不相互排斥对抗的状态中。当大脑出现这种电波释放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获得适合开展经典诵读的最大空间,使大脑尽快从无序变为有序,孩子的诵读也将逐步从被动的“跟我读”转化成主动自觉的“我要读”。

nlc202309081653

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启动,大脑里面的记忆排序就会得到有序的整理,从而进入一种良性状态。在此进程中,人们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对杂乱无章摆放在大脑皮层上的后天知识进行一种自动整理,从而让出空间,使深层次的慧性有一个透发出来的通道。用太极图来进行分析,即扩大了阳鱼眼或者阴鱼眼,使它能够透发到大脑皮层来。经过这样教育的孩子,会很有灵气,两眼炯炯有神,生理状态、智识水平和反应能力都可以很快获得提高。

“跟我读”和“教我读”这两种方式的完美结合,最终升华为“我要读”。 “跟我读”简单明了直接,适合于经典诵读的早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是必须有“教我读”方法的跟进和深化。教我读,具有互动性、民主性、平等性、启迪性和激发性,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开展经典诵读的领导者、推广者、教师、家长和辅导员,对此都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自觉地将“跟我读”与“教我读”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要读”阶段的早日出现。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推广和展开,就必将会处于长生兴旺之地。

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经典诵读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作为教育者、推广者,我们在开始时需要耐心细致地宣传经典诵读的完整理念,让家长们真正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义。经典诵读就类同磨刀,是“利其器”的过程,有助于孩子们的德、慧、智三大系统同步提高素质,开发心智和大脑功能,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使学习更轻松,考试成绩逐步稳定提高,向最具备天赋的科学领域顺利发展。

四、中华文化复兴需要认清和把握“文化之根”

我国在清末时开展过一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但以失败而告终。有人据此质疑:今天我们实行的是源于西方的市场经济,而我们所推广诵读的经典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二者如何能融合呢?

对此,我们只要研究一下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就可以找到答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东方进入了一个“快餐时代”,西方反而是进入了“慢餐时代”。德国被称为哲学家的摇篮,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进入德国社会,却感受不到国内这种匆忙的氛围。德国人注意让自己处在一种自然的环境当中,认为没有放松的环境就没有创造力。与之相比,东方在进入“快餐时代”以后,却出现了一种盲目发展的状态,创造性处在一种较低势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明朝以来,宋明理学占据了国家上层建筑的顶端,使教育变得僵化,不能让人们获得精神营养,只能起到维护统治者独裁专制的作用。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历史上有创造力的大儒,都是通过儒道兼修而使自己的创造力爆发出来。单纯读《四书》的人,往往只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完成仕途,却并不具备创造力。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晚清出现了“洋务运动”。由于缺乏文化滋养的土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华大地在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以及老子的德道文化这一巨大文化体系的滋养下,构建起雄厚的根文化基础,所以才能够在近两千五百年来的历史中创造辉煌。后来,由于我们丢弃了根文化这个井泉,失去了根文化的营养,整个民族的创造力才整体滑落下来。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时期,我们要想真正跨过历史上文化教育的误区,把民族根文化接续起来,就需要对汉代之后的改良儒学进行合理的分解,提纯运用让中华根文化展露出真面貌,让根文化的井泉之水来滋养我们民族每一个人的精神。中华的文化之根一旦接续起来,西方的那些强势文化就能被包容并很快地消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让经典诵读教育接续民族根文化的井泉之水,充分汲取根文化经典中的精神营养和道德能量,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和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上一篇:车间2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