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排站试运行报告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排站试运行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电排站试运行报告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

一、2010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多家机构预测,全球2010年经济增长大致在3.2—3.9%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0.8%,预计2010年将增长3.9%;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2.3%,预计2010年增长5.8%;欧元区、美国、日本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9%、-2.5%和-5.3%,预计2010年分别增长1%、2.7%和1.7%;预计2010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将比先进经济体高出近4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亚洲为8.4%,中国10%,印度7.7%,东盟五国为4.7%,中东为4.7%。近几年,我国对印度、巴西、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恢复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

从国内看 宏观环境适度宽松。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万亿元,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和市场预期的指标均在稳步回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幅(今年1—2月分别达到26.6%和17.9%),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我们也要看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工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制约。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超过50%),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38%和70%,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大。我国已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技术含量低,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钢铁、水泥、电解铝、铜冶炼、焦炭等一些重要行业中落后产能仍占很大比重,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无序建设倾向。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部分地区过分注重数量增长,忽视发展质量。资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价格扭曲严重,资源过度投入、浪费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二、主要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原材料工业

投资是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左右的原材料工业增速达到12%,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1—2月增速达到20.7%,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增速仅为3.1%)。预计随着投资增速的回落,2010年原材料工业增速会相应有所减缓,全年增速将回落到11%左右。原材料工业面临最大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和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均存在类似问题;二是能源资源约束,随着煤电油运供需形势紧张,对原材料工业生产将造成极大影响。

钢铁行业

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2.9%;全年日均产钢156万吨。今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同比增长25.4%,日均产钢174.4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10%左右。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2009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吨钢综合能耗619千克标准煤,耗新水4.4吨,烟粉尘1.1千克,比上年分别下降1.7%、12.8%和10.7%。

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09年,国内前五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28.6%上升到2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产能仍在盲目扩张,2009年钢铁行业固定投资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2009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113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691万吨。还有约1亿吨炼铁和1129万吨炼钢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运行要素约束加剧。国内铁矿石需求连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已接近70%,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进口量已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用大量进口铁矿石来支撑钢铁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2009年,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在3亿吨以上,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4%,要完成政府提出的约束性目标,钢铁行业任务艰巨。

有色金属行业在需求拉动下,产能加快释放。200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650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日均產量5.98万吨,二、三、四季度分别回升到6.95万吨、7.87万吨和8.55万吨,比一季度分别增长16.2%、31.6%和43%;全年电解铜产量414万吨,比上年增长9.1%,电解铝产量1297万吨,下降1.5%,日均产量分别为1.13万吨和3.55万吨。今年1—2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78万吨,同比增长39.4%,日均产量8.11万吨,仍然保持高位;其中电解铜、电解铝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2%和45.6%,日均产量分别达到1.19万吨和4.36万吨,预计2010年电解铜、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10%左右。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主要能耗指标明显降低。2009年,全行业生产增长14.1%,能源消耗下降2%。吨铝直流电耗13118千瓦时,同比降低136千瓦时;吨粗铅冶炼综合能耗459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吨氧化铝综合能耗657千克标准煤,同比降低14千克标准煤。全年淘汰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30万吨,淘汰落后铅冶炼产能25万吨。

稳步推进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国内电解铝企业平均产能达到19.5万吨/年,其中规模在50万吨/年以上电解铝企业达到15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55%,较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投资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009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但一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扩张规模冲动不减。电解铝产能已由2008年的1800万吨扩张到2000万吨,在建还有200多万吨。

价格大幅攀升,能否保持持久具有不确定性。2009年1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达到5.57万元/吨和1.58万元/吨,比2008年末分别上涨107%和45%,到今年2月份,国内市场铜、铝价格分别回升到5.53万元/吨和1.61万元/吨。

建材行业

2009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6.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平板玻璃产量5.8亿重量箱,下降1.7%,主要是普通玻璃大幅下降。今年1-2月,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为1.99亿吨和9911万重量箱,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2.7%。预计2010年水泥产量接近1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超过6亿重量箱。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例历史性地突破70%大关。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上年增长23.8%,立窑及其他工艺水泥孰料产量则下降6.1%,新型干法比重达到72.5%,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年生产能力在300万吨以上水泥企业(集团)达到49家,在1000万吨以上达到18家,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49.3%和37.6%,比上年各提高5个百分点。已出现水泥产量超过1亿吨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

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面临严重过剩。水泥产能已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平板玻璃产能已达6.4亿吨,不少地方、企业仍在热衷上项目、扩规模。

淘汰落后任务艰巨。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孰料产能7416万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600万重量箱。还有2.5亿吨水泥、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石化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原油产量达到1.89亿吨,下降3.1%;天然气产量852亿立方米,增长6.1%;硫酸产量5960万吨,增长16.9%;纯碱产量1938万吨,增长3%;烧碱产量1832万吨,下降1.1%;乙烯产量1066万吨,增长8%;化肥(折纯)产量6600万吨,增长9.8%。今年1—2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其中化学工业增长27.3%,预计全年分别增长12%和17%左右,原油产量接近2亿吨,乙烯、化肥产量分别在1300万吨和6700万吨左右。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严格控制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建成新疆独山子、福建炼化和天津石化3套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装置以及广东南海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为2011年底前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创造了条件。推动中科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程。

淘汰落后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淘汰落后电石产能46万吨,落后焦炭产能1809万吨,淘汰了占行业总数5%左右的低水平的氮肥和磷肥企业,彻底停止了甲胺磷等5种高度农药品种的生产使用。

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盲目扩张势头不减。目前,我国电石产能约2200万吨,产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產能约4.4亿吨,产量只有3.45亿吨,产能闲置近亿吨;甲醇产能约2300万吨,产量只有1130万吨,产能闲置过半。据行业协会统计,在建的电石、焦炭和甲醇产能还有约700万吨、3000万吨和860万吨。此外,部分无机盐、无机碱、化肥、农药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装备工业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8.9%的装备制造业(含汽车、船舶)增速达到13.8%,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今年1—2月,在汽车生产拉动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随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包括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汽车产销仍将产销两旺,但增速在去年下半年较高基数上会有较大幅度回落。预计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3%左右。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的带动下,新产品开发趋于活跃。 2009年,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4.2%,高于全行业总产值增幅6.8个百分点。机床行业结构优化和省级趋势明显,2009年重点联系机床生产企业金属加工、切割和成形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同比分别提高3.4、3.3和4.5个百分点,金属切割和数控金属切割机床产品平均单价同比分别提高22%和9%。

装备自主化取得重要进展。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参数世界领先,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可靠性接近进口同类机组水平,风力发电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全面采用国产技术的百万吨级大型PTA装置建成投产,百万吨乙烯所需三种主要压缩机研制成功,日产5000万吨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实施100%国产化。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我国钢铁工业从高炉、焦炉、烧结到炼钢、冷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汽车工业

在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作用下,汽车行业产销两旺。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生产汽车1379万辆,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48.2%和46.1%;其中生产乘用车1038万辆,增长54.1%。我国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2月,累计生产汽车282万辆,销售汽车2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2.4%和83.9%,继续保持较高产销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500万辆,比上年增长10%左右。

政策助推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1.6升及以下轿车和微型客车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6.8%和83.8%,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全年销售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1033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节能减排工作。

自主品牌成绩突出。2009年,销售自主品牌乘用车458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44.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自主品牌轿车222万辆,占轿车市场份额的29.7%,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积极推进。已颁布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和推动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

船舶工业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在国际航运和新船市场持续低迷等极为不利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船舶工业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4243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47%,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2008年的29.5%上升到34.8%,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出口买方信贷等政策支持下,2009年我国造船企业新接订单达260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1.6%。今年1—2月,造船完工量达到9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倍;新接订单达5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67倍,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上海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等相继建成投产,长江口、环渤海湾、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初具规模,造船基础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隐忧显现。我国造船产能已达到6600万载重吨,由于新接订单主要集中在少数骨干企业,已有为数不少的企业面临订单不足产能放空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大部分企业主要生产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船等常规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不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到10%),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总装技术以及核心配套设备仍主要依靠国外。

(三)消费品工业

在国内消费支撑和出口回升的形势下,消费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的消费品工业增速达到10.8%,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今年1—2月达到15.9%。2010年,消费品工业能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取决于出口能否实现回升向好。在全球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出口形势要好于去年,生产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

提高出口退税率,减缓了轻纺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趋势。 2009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1%,其中轻工、纺织行业分别下降5.4%和3%。消费品出口经历了从2008年11月份到去年9月份连续11个月的萎缩,其中上半年各月出口交货值基本回落到2007年同期水平。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进入下半年脱离2007年运行轨道放量回升,到10月份以后回升态势趋于稳定,11月、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12.1%。今年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5%,预计全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在10%以上。

纺织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2394万吨,布产量740亿米,化学纤维273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7%、4.2%和13%。今年1—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纱、布、化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1.2%和17.1%,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7个、56.2个和13.2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9.3%,销售情况要明显好于越南、印度等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为78.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后,国际订单明显增多,企业出口快速恢复。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我国自主生产的纺机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差别化率提高到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淘汰化纤行业落后产能137万吨,淘汰无锡、苏州、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半数以上落后印染设备。

控制产能和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迅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明显,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同时,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妨碍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

轻工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家用电冰箱、洗衣机产量分别达到5931万台和4936万台,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3%;房间空调器产量8078万台,虽然下降1.9%,但8月份以后增速连续保持27%以上。今年1—2月,重点监测的12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均保持了一定增幅,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8%、27.7%和47.5%。

出口降幅逐月缩小,在美欧日等主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比上年下降10.2%,降幅明显小于全国外贸出口整体降幅,比1—2月和前8个月分别收窄4.9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家具、家电邓重点出口行业下降幅度均比年初和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减缓。

产业转移加快,但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轻工业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0%以上,受能源、资源、环境和用工等因素的制约,东部地区部分轻工行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优势。家电、皮革、陶瓷和发酵等传统产业已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产业转移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产业配套性差,如何把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科学规划。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艰巨。轻工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的50%,废水排放量占28%,污染排放量较大的食品、造纸和皮革等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09年,共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50万吨、酒精产能36万吨、味精3.5万吨,仍有200万吨造纸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淘汰年加工能力在3万标张以下制革生产线难度也很大。

(四)电子工业

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各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2009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的电子工业增速为5.3%,低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小于全部工业4.6个百分点。今年1—2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貨值增长27.8%,生产和出口已开始稳步回升。可望今年出口形势会继续有所好转,全年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达10%左右。

努力克服外需大幅萎缩不利影响,重点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6.19亿部,彩电产量9899万台,微型计算机产量1.82亿台,比上年分别增长10.7%、9.6%和33.3%,分别占全球出货量的50%、48%和60%(比上年分别约提高8个、4个和14个百分点)。今年1—2月,手机、彩电、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达到1.08亿部、1801万台和319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9.7%、68.6%和41.3%。

内资企业发展加快。2009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6%,占行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4%提高到26.7%;投资同比增长49.5%,占行业比重由上年的49.5%提高到63.5%。

行业整合取得突破。CEC入主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企业台湾冠捷科技,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圳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积体,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大的IC封装企业江苏长电科技间接收购新加坡APS公司,掌握了叠层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由于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基础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彩电、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下游整机产品的需求增长难以带动这些上游产业同步回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核心技术缺失和配套能力不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三、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战略任务。2010年,要在巩固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要把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继续扩大内需,着力提高消费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改善供给结构,引导促进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刺激近期消费向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转变,注意从短期政策向长期政策过渡。加快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着力加快产品创新,培育消费热点。鼓励支持企业适应城乡消费升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产品。

(二)抓住重点难点,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要在巩固工业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使工业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针对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投入。完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改善政策环境,减轻重组成本,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三)落实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基金,加快建立国家和各地区再担保机构,完善财政风险补贴机制等,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和标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实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链接。

(五)积极推进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

加快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积极推进资源及资源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拓展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着力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稳步推进制约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规范,鼓励有效竞争,促进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第2篇: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摘要:2009年,在总体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自身也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融资量大幅增加,交易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价格发现及保值等功能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应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动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货币市场成交量同比放大,市场利率有所上扬。2009年,银行间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年初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0.93%,最高1.77%,最低0.82%,年末收于1.16%,较年初上升24.7%。从品种看,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5%。

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共成交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6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2.58万亿元,同比增加49%。年初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0.97%,最高1.83%,最低0.83%,年末收于1.2%,较年初上升23.7%。回购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8%。

从资金流向看,货币市场的主要资金供给方为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其融出资金净额分别占融出资金总额的58%、25%和14%:国有银行资金融出占比大幅上升,股份制银行的资金融出占比有所下降;农联社、证券公司是主要的资金需求方,其融入资金净额分别占净融入总额的32%和26%,与上年同期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成交活跃程度有所降低。

债券市场发行量大幅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快速增长。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不含央行票据)46734.7亿元,同比增加68.27%。其中,国债(含记账式和储蓄式)发行14213.58亿元,同比增加96.15%;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11678.1亿元,同比增加8%;普通金融债券发行3071亿元,同比增长2.15倍;中期票据发行6885亿元,同比增长2.96倍;短期融资券发行4612.05亿元,同比增加6.3%;企业债发行4252.33亿元,同比增长80.68%,新发行了12.65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新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10亿元的国际机构债券。

从债券发行的期限结构来看,5年期以下债券占62.79%,居主导地位;5年期(含)至10年期债券占27.3%;10年期(含)及以上债券占9.91%。

银行间现券市场成交活跃,债券指数有所下降。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7.3万亿元,同比增加15.8%:交易所国债市场成交1334亿元,同比减少24%。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年初为122.412点,最高122.772点,最低116.014点,年末收于116.267点,较年初下降5%: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121.35点升至年末的122.35点,较年初微涨0.8%。

股票市场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指数震荡走高。2009年,沪深两市A、B股共成交53.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倍。两市指数震荡走高,上证综指较年初上涨77.24%。深圳成指较年初上涨108.92%。

2009年6月,在暂停9个多月后,A股市场IPO重新恢复:9月,创业板正式启动。全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通过A股市场IPO募集资金1633.79亿元,同比增加57.63%;通过创业板IPO募集资金197.59亿元;境内企业通过在A股市场增发共融资3019.93亿元,同比增加44.31%。

人民币兑美元、港元和日元中间价小幅上行,兑欧元、英镑有所下跌。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汇率的走势趋同,在经历上半年的探底回升后,下半年呈现持续小幅上行态势,年末美元、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分别为6.8282和0.8805,较年初分别下跌0.12%和0.17%。截至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汇改前累计升值21.21%。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总体走势较为平稳,年末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9.7971元,较年初上升2.71%。人民币兑日元中间价起伏震荡,一季度冲高后呈逐级下降行情,年末100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3782,较年初下跌0.68%。人民币对英镑走势起伏震荡,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年末收于10.978,较年初上升10.67%。

黄金市场成交量保持增长,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各交易品种累计成交2.1万吨,合计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51%和22.67%。黄金各品种累计成交4705.9吨,合计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和18.36%,铂金累计成交56.66吨,合计15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5%和2.61%。白银累计成交1.62万吨,合计58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倍和2.96倍。黄金现货主力品种Au99.95年初以192.6元/克开盘,年内最高285.5元/克,创历史新高,年末收于248元/克,较年初上涨28.76%。

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快速壮大,资源类商品量价齐升。2009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1.57亿手,成交金额130.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8%和81.48%,资源类商品交易活跃。总体上,各期货价格全年震荡上行,部分品种有所起伏,铜、豆粕、白糖、棉花等品种则全年保持上扬走势。

二、2009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9年,金融市场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融资总量同比大幅增加,并正式启动创业板,新增了地方政府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增加了民间投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资金支持。二是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收购、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做大做强,在促进自身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l一是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创新步伐有所加快,增强了资产流动性,并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避险工具。四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指数不断上扬,使得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发行市场看,2009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同比增长68.27%,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从交易市场

看,在2008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2009年金融市场规模继续大幅扩大。全年累计成交321.91万亿元(含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比增长45.8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和拓展的同时,各市场行情普涨,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共发行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1.96万亿元,较2008年的同类债券发行量增加96%,高于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总增长率68.27%。2009年,我国创业板正式开始运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市场参与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09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数量为9247家,较年初增加948家,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增加898家,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样化。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9月21日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份额,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发布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上述制度有效保障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规范运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2010年,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与震荡。

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来看,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此,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将可能有较大幅度的震荡。应认真分析这一变化特点,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运行方向,正确把握调控金融市场的方向、节奏和力度,使其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发育的程度和金融监管的能力,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二)抓住契机,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运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

2010年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将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同时也会加强审慎性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会优化融资结构、通过产品创新方式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体制机制。

对应于此,相关市场主体的运作方式也将有一定的变化,并对金融市场形成影响。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融资量会有所增加。相关市场主体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寻求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总体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二是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的调整要求,相关监管部门会加大对市场融资的引导与监管力度,将对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金融市场创新将加快,产品将更为丰富。现有的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将会扩大,也可能产生新的中小企业融资工具,信贷资产转让平台的建设及资产证券化的推动步伐将可能有所加快,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将得到更大发展。

(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产品发展与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也会提出相应要求。

二是要求我国进一步建立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历史经验及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都表明,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下,必须十分注意开放格局下的金融安全问题,2010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仍将继续,并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力度。

三是要求大力推进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设。高效、安全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托管结算体系对于金融市场的效率和资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2010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持币投资要求增加,需要进一步提高托管结算体系的效率、安全性及国际化程度,托管结算体系将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昝剑飞)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

第3篇:2012年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湖北省工业战线攻坚克难、逆势奋进,工业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位赶超”的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总量规模持续扩张,生产增速高于全国。1—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882亿元,增长18.3%,增速位居全国第5、中部第1位,总量超越上海、四川、福建,在全国位次由第11位跃升至第8位;完成增加值9552.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42.9%。单月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6月份超过800亿元,11月份突破900亿元,12月份再创1008亿元新高。工业增速仍处于较快的增长区间,一季度增长17.3%,二季度回落至15.6%,三、四季度逐步趋稳,连续四个月保持在14.6%,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

2、区域工业协调增长,多数市州工业增长较快。全省16个市州保持两位数增长,14个增速超过16%。中心城市增势较好,武汉增加值达到2711亿,增长15.2%,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增加值双双突破1200亿元,分别达1298.9、1233.3亿元,均增长16.7%;荆门、黄石、孝感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县域工业支撑突出,1—11月完成增加值5038亿元,增长18.1%,增速高出全省工业3.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59%。

3、企业效益逐渐好转,利润增速持续回升。1—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收入31373亿元、利润1602.9亿元、税金1402.2亿元,分别增长17.5%、10.6%、18.9%,高于全国增幅6.5、5.3、7.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速扭转下降局面并回升至两位数,石油加工、建材、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行业增速由负转正,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医药等行业回升1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亏损状况持续好转,12月末全省工业企业亏损面9.8%,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16.4%,升幅较上半年回落41.1个百分点。

4、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柱产业实力提升。全省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307.2亿元,增长20.1%,快于重工业增速8.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至34.6%。高新产业完成增加值2702.1亿元,增长19%,占全省工业比重达28.3%。民营工业产值增长24.6%,高于全省工业产值增速6.3个百分点。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含烟草)产业突破5000亿元,石化产业突破4000亿元,千亿元产业增加到10个。11个行业63家企业淘汰落后任务全部完成,六大高载能增速放缓至11.6%,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

5、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省工业完成投资7270.1亿元,增长32.3%,总量超越安徽跃居全国第6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5.3%。制造业完成投资6487.8亿元,增长36.3%,其中汽车、食品、医药、电子设备等行业投资增幅超过50%。武汉工业投资突破1700亿元,增长41.9%;襄阳、宜昌投资分别达847.1、794.3亿元;荆州、孝感均超过500亿元。

6、生产要素保障有力,煤电供应平稳有序。从资金看,仅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对2884家企业贷款达351亿元,415家担保机构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近千亿元。从劳动力看,全省工业企业新增就业人员20.7万人,增长7.6%。从煤电供应看,全省全年累计发电2245亿千瓦时,增长6.8%;全年调运电煤3407万吨,其中水运煤突破1000万吨,统调电厂电煤库存持续稳定在高位,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装备制造业。受刺激政策退出、基建增速放缓、钓鱼岛事件等因素影响,汽车、机械等行业增速有所回落。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803.1亿元,增长11.9%,占全省工业比重33.9%。

(1)汽车行业低速增长。受前两年消费潜力提前释放、基数较高影响,行业增速自年初的2.8%低开,上半年恢复至7.9%,下半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产销下滑,逐渐回落至4%左右。全年完成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4.4%;实现主营收入3649.2亿元,增长7.3%,行业利润率维持在10.1%的较高水平。汽车产量154.8万辆,下降2.3%,其中轿车、越野车增长16.1%、7.1%,客车、载货车下降12.7%、17.4%。

(2)机械行业增长较快。由于下游市场需求减弱,行业由前几年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936.2亿元,增幅由同期的22.8%放缓至17.8%;实现主营收入2880亿元,增长13.4%。分子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8%,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5.6%、21.2%。热水器、洗衣机产量增长28.8%、36.4%,农产品加工设备产量增长46%。

2、原材料工业。市场需求疲软和整体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原材料工业受订单不足、价格下滑、竞争加剧的制约,增长势头明显减缓。全年完成增加值2465.5亿元,增速由同期的20.6%降至13.5%,所占比重由同期的31%降至29.9%。

(1)钢铁行业持续下行。随着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基建投资增长放缓,钢材价格整体延续大幅下滑走势,重点钢企持续减产,中小钢厂停产限产。全年完成增加值508.46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14.8%回落至1%;实现主营收入3241亿元、利润29.3亿元,分别下降1.7%、69.7%,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粗钢、钢材产量2807、3558万吨,分别下降4.4%、2.9%。

(2)石化行业平稳增长。在农化工、橡胶塑料等子行业拉动下,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行业完成增加值1150.7亿元,增长14.9%;实现主营收入4260亿元、利润145.4亿元,增长13.6%、20%。其中化工行业增加值、主营收入达746.1、2755亿元,增长18.4%、27.3%,所占比重均超过60%。化肥、农药产量增长11.6%、40.7%。橡胶塑料行业完成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21.7%。石油加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1%,原油加工量下降0.1%。

(3)建材行业增势较好。随着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大,上半年水泥价格持续下滑态势,下半年在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投资拉动下价格出现回升。全行业完成增加值587.8亿元,增长22.2%。全年水泥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10256万吨,增长9.7%。陶质砖、混凝土、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67.7%、58.4%、7.8%。

(4)有色行业收入突破千亿。全年完成增加值508.5亿元,增速由上半年的24.9%回落至13.5%;主营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1188亿元,成为全省第十个千亿元产业。十种有色金属、精练铜产量分别增长2.6%、4.6%。

3、消费品工业。在刺激消费政策拉动下,多数产品需求较旺,价格保持上涨势头,消费品工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增加值2987亿元,增长20.5%,所占比重提高至36.2%。

(1)食品行业(含烟草)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增加值1744亿元,增长18.3%;主营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5082亿元,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实现利润285.4亿元,增长33%,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46.1%。子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831.5亿元,增长21.7%,占全行业比重接近50%;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19.4%、20.1%;烟草行业实现主营收入448.7亿元,增长17.4%,实现利润、税金43.6、321.9亿元,增长57.2%、24.2%。大米、植物油、方便面、精制茶产量均增长30%以上,卷烟产量增长1.5%。

(2)纺织行业增长加快。重点纺织企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和订单转移,加快产品提档升级,克服成本上升和棉价倒挂等困难,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80.3亿元,增长21.7%;实现主营收入2292亿元、利润98.9亿元,增长26.8%、24.3%。其中,纺织业增加值增长23.8%,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54.4%;服装、化纤业增长16%、29.2%。布、纱、服装产量增长24.8%、26%、17.3%。

(3)医药行业增势强劲。在国家新医改政策刺激下,骨干企业克服中药材、原料药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带动行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33.4亿元,增长22.3%;实现主营收入674亿元、利润55.1亿元,增长30.6%、34.8%,行业利润率达8.2%。中成药产量55万吨,增长16%;化学药品产量17.7万吨,增长22.4%。

4、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增加值651亿元,增长22.6%,占全省工业比重为6.8%;实现主营收入2336亿元,增长24.5%。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6.76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13.7%回升至16.1%。富士康完成产值346亿元,增长12.7%;天马微电子、新芯国际产值增长123%、78.6%。光伏产业受国际“双反”、产品降价等冲击,太阳能电池产量下降4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回升动力仍然不足。四季度以来,全省月度增加值屡创新高,当月增速环比上升,回升动力逐步积聚,筑底回稳趋势更加明显。但这种回升仍会受到内外各种因素制约,回稳基础还不牢固。2011年以来的我国工业调整是中长周期产能调整过程,增速下滑时间和幅度都超过预期。从钢材价格震荡走势可见其反复性,反映出经济回升信心不足,回稳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从三驾马车看,出口仍然低迷,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也均显不足。从行业看,消费品工业表现出较强抗周期性,但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原材料工业,以及刺激政策退出后的汽车、家电行业尚未走稳。

2、转型升级压力仍在加大。“十一五”以来,全省工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投资结构亟待优化。从增长点情况看,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近两年投资新增产能难以有效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50个重大增长点中,近三成出力未达到目标进度;2013年全部增长点预增产值较上年缩水300亿元,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减至35个,生产能力闲置现象较为突出。从周边省份看,重庆、安徽、河南、湖南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快速崛起,湖北工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3、资金紧张问题仍较突出。金融调控政策有所松动,但企业贷款门槛依然较高,且审批手续繁杂,企业资金紧张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越是在困难时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大,原料采购、产品库存都需要资金,而市场销售不畅导致资金占用时间长,且资金回款难、回款慢,“三角债”出现抬头现象。全年工业应收账款上升26.4%,高于收入增幅8.9个百分点;加之银行惜贷,大量使用承兑票据,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局面。

4、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一是市场订单开拓难。当前总供给和总需求矛盾突出,钢铁、汽车、家电等原材料和周期性产业需求疲软,企业销售下降,生产订单不稳定。二是成本压力化解难。全年工业销售、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分别增长21.5%、18.2%、26.1%,企业工资薪酬增长21.7%,用电成本增加42.9亿元。三是中小企业效益提升难。全省工业销售利润率4.7%,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营业成本上升31.2%、存货增长2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1.5%,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全年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1、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综观2012年,国际经济减速与欧债危机发酵“双碰头”,国内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与产品价格下降并存,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去产能化与去库存化的“双重压力”,经济形势复杂程度和困难挑战均超出预期。环境变化的背后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四个转变”:即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向深度转型调整期转变,缓慢复苏和弱势增长还将持续一个时期;国内经济从外需拉动向内需主导转变;从简单低成本竞争向技术质量品牌等综合竞争转变;从传统扩张式机遇向产业升级式机遇转变,长期以来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丧失。加之发达经济体普遍失衡,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还不明朗,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清醒把握工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性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习惯于在市场需求低迷常态化、要素趋紧长期化、政策约束刚性化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做好长期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密切跟踪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动向,完善监测平台和预警机制,建立重点企业、重大增长点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气运、用工用地及资金等要素保供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2、增速高位放缓的阶段性。2012年,湖北工业增速由上年的20.5%回落至14.6%,由过去连续7年20%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下滑至15%左右的增长区间,呈现明显的高位放缓、阶梯性回落的特征。湖北工业虽然增速明显放缓,但仍处在15%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不仅高于“九五”时期和“十五”前三年增速2个多百分点,而且高出全国工业、全省GDP增速4.6、3.3个百分点,快于全国、中部靠前的态势没有改变,工业总产值、主营收入规模双双挤进前十强,分别前移至全国第8、9位,工业仍是支撑湖北省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赶超的主导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工业面临做大总量、做强实力的双重任务,需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经济增速放缓、煤电要素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夯实企稳回升和较快增长的基础,积聚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努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势头。

3、质量效益提升的趋势性。2012年,湖北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税金增幅回落,销售利润率趋于下降,而工业经济运行综合效率稳步提升,不仅利润扭转年初负增长局面,增幅回升至两位数,而且企业亏损额增幅大幅回落,去库存化进展顺利,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贡献率均得到提升,纳税、吸纳就业、支付薪酬等社会贡献增强。这些都表明湖北逐步摒弃过去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路径,逐步由单纯追求规模速度向依靠综合效率和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但要看到,受制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要素成本等因素,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不高的问题仍较突出。因此,需要处理好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更新投入,通过开发新产品和发展新业态,创造和引领新的消费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变化,推进专业化经营和营销模式创新,由单纯产品制造向综合服务、品牌营运转变,向创新要动力,向技术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场要利润,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水平。

4、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性。近几年,湖北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轻重工业失衡状态逐渐改善,与资源禀赋优势和内需主导战略相适应的产业,如食品、纺织、医药、耐用消费品持续快速增长,轻工业比重由前些年不足30%提高到35%左右;重化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变化,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等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超过28%,这也是湖北工业逆势而上、跨越赶超的内在动力所在。但湖北产业层次低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少增长点投产之时便进入产能闲置阶段,要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还将经历较长期阵痛过程。因此,需要按照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由经济时期形成的倚重倚轻、轻重失衡向与资源禀赋和内需主导战略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过渡,由重化工业阶段向高加工度、技术密集型阶段转变。着力打通三条路径,即产业替代路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的主导产业链;微笑攀升路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研发和营销两端攀升;制造增值路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制造能力和制造环节价值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高端、高效发展,推动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周开斌 刘良博 李波伟

第4篇:7电排站机组启动试运行技术报告

×××××工程

批准:东莞市机电排灌管理站审核:校核:东莞市东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制:青州市水利建筑总公司机组启动试运行技术报告

东莞市常平镇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

一、 工程概况

二、 机组启动试运行目的

三、 机组启动试运行已具备的条件

1、供电线路已通电。

2、与机组启动试运行有关的水工建筑物已验收。

3、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的安装完成并已验收。

4、各种电气设备(高低压配电柜、变压器、主电动机、配电箱等)已调试、检测无误。

5、油、气、水等辅助设备已调试。

6、消防设备的安装布置到位。

7、绝缘工具已配置齐全。

8、试运行指挥、操作、监护人员的已安排。

9、开机操作票、试运行纪录表已编制。

四、 机组启动试运行开、停机操作方式(先手动、后自动)

五、 机组启动试运行的外围条件

六、 机组启动试运行的步骤

七、 机组启动试运行中的紧急停机情况

八、 机组启动试运行的时间安排

九、 附:

1、机组启动试运行人员安排

2、机组启动试运行主机开(停)机操作票

3、机组运行记录表

4、东莞市中小型电力排灌站运行操作规程

5、东莞市中小型电力排灌站运行管理制度 机组启动试运行各岗位人员安排

一、 机组启动试运行领导小组人员: 主管部门:东莞市水利局 主持单位:东莞市机电排灌管理站 质量监督: 项目法人: 监理公司: 安装单位:

二、 机组启动试运行监护、操作人员: 机电监理:

计算机监控: 启动试运行发令人: 启动试运行安全监护:

操作人:

监护人:

三、 各岗位监视、巡检人员: 抄表、运行情况纪录: 控制室:

水泵层:

水位监测: 水工建筑物监测:

各设备供应厂家代表,在相应设备旁监控,业主安排的管理人员巡视设备运行情况。

第5篇:镇街电排站目标管理验收观后感

在水利局和排总领导下,历时两天的电排站目标管理验收完满结束,个人无论从见识或以后对电排站的管理都得到更丰富的经验和学习到一些自身平常没有注意的细节。

首先,第一站是去到桂城管辖的堤围和泵站,桂城的电排站数量比较多,我们来到了引水泵站,开始了试验泵机,由于是内河涌的关系,开起泵来就会有一股臭味,但泵机开动发出来的声音不算很大,周边环境卫生也搞得比较完善,各项设备完整。

下午,我们来到了丹灶,验收了南铁鼎围东堤、界牌引水站、大洲河、赤坎水库等,其中,令我影响深刻的是下安站,进入泵站,基本环境的卫生搞得不错,一眼看过去非常简洁,而且他们的电机油漆,据说是采用汽车外漆,所以无论才外观或保洁方面都得到很大帮助,但该泵站的水质是很好,冬修基本不用每年更换轴承,因此各泵都保养得很好。

第二天,我们分别来到了大沥和里水的堤围、泵站,基本都是堤围比较多,观察到他们的基本环境都是比较干净整齐,在各项资料也完整,特别是里水的泵站,每个站内都有一份每天保洁工作的内容,工作,范围的资料,使站内人员或领导也清晰明了地了解到各项工作的安排,从而使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使整体泵站的形象得到提升,而且站内还设有很多宣传水利的标语,整个街道内外河涌的水道图,能使外行人也简单了解到泵站的基本作用,各河道之间水调度的情况。

总结,这两天的参观学习,个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泵站的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可以使泵站长久安全、稳固的运行,排涝引水都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达到水资源和谐的作用。在对比之下,我们站还有些不足之处,就是在于宣传和设备更新的方面,可以在站内设置更多水资源宣传牌。从今次参观学习中,无论从见识或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将见识、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使泵站运行更好地运作。

第6篇:红黄宝宝排排站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黄色,巩固认识红色。

2、让幼儿学会把红、黄色进行分类。

3、在玩中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装有红、黄颜料的瓶子若干,瓶里的颜料水不能太满便于幼儿摇动。

2、红、黄色玩具饼干多于幼儿人数。

3、红、黄色小娃娃与幼儿人数相等。

4、红、黄色标志各一。

5、尽量选择充气塑料玩具的幼儿摇动瓶子时,颜料水流出来。

6、瓶子的密封性一定要好,避免在“小娃娃”,便于幼儿骑。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手指游戏——我的小手,集中幼儿注意力

1、引导幼儿观看场景,提问:这里有些什么颜色的东西?

教师在场景中放置好与幼儿人数等同的红、黄颜色的小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2、第一次分类:教师准备好标志并引导幼儿观看,让幼儿骑小娃娃按颜色排队,体验同种颜色排在一起的乐趣,重点认识黄色。

让幼儿认识颜色标志,并要求幼儿把自己的小娃娃骑到颜色标志处排队。

你的小娃娃是什么颜色的?你把它骑到什么颜色的标志后面了?

通过游戏变出红、黄颜色标志,让幼儿按相应颜色排队初步感受集合。

二、找找玩玩,体验快乐

1、让幼儿把红色颜料送到小娃娃后面排队。(红色的集合)

2、让幼儿把黄色颜料送到小娃娃后面排队。重点认识黄色。(黄红、黄颜料)

教师出示红黄色颜料,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红、黄颜色的认识。

三、送饼干给小娃娃吃,激发情感

1、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走一走,跳一跳,请把红色的饼干送给小娃娃吃,用同样的方法送黄色饼干。

2、今天小朋友都很棒,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小娃娃并帮助它找到自己的颜色,给它排了队。现在小朋友们和小娃娃都累了,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四、活动总结

第7篇:

上一篇:酒店服务质量意识培训下一篇: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