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门诊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治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史在全年龄段均会发生的一种疾病, 我国发病率比较高, 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 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 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综合征表现[1]。该疾病需要终生控制, 久治不愈, 对心肝肾等器官会有侵害, 导致器官功能异常, 引起并发症, 危及生命。临床中降糖药物种类繁多, 合理搭配才是科学降糖控制血糖的关键, 2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功能异常, 胰岛素分泌不足, 需要降低血糖, 纠正高血糖毒性, 让B细胞的功能得到改善。以磺脲类药物为代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 具有非常强的降糖效果, 是临床中使用广泛的一类药物, 使用磺脲类药物能够让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让血糖更加稳定, 控制血糖水平, 但是糖尿病病程发展后, 改治疗方式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需要使用那格列奈和甘精胰岛素治疗。那格列奈是全新胰岛素促分泌药物, 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进行胰岛素分泌调节, 见效快速。甘精胰岛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 使用后24 h内均有效, 没有峰值作用[1]。该次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 4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该院就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对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均是该院接收的, 最小患者是25岁, 最大患者是75岁, 平均 (43.4±2.41) 岁, 有20例女性和28例男性患者。患者该次就诊前糖尿病病程0~3年, 平均 (1.4±0.4) 年, 患者体重指数22.4~36.5 kg/m2, 平均 (28.2±2.4) kg/m2。患者空腹血糖 (FPG) >7.8 mmol/L, 餐后2 h血糖 (2 h PG) >11.1 mmol/L, 经确诊为糖尿病。病程中未用相关降糖药治疗, 仅以饮食及运动控制, 但降糖效果不稳定。均无并发症。分成两组, 单用组有23例患者, 接受那格列奈降糖药治疗;联合组有25例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 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能够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1.2.1单用组

单纯使用降糖药那格列奈 (国药准字H20030504) , 120 mg口服, 3次/d, 观察期1个月。

1.2.2 联合组

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 其中那格列奈服用方法同单用组, 而甘精胰岛素 (国药准字S20080101) 于上午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4~20 U/d。最大量20 U/d, 观察期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FPG、2 h PG等指标, 血糖低于3.9 mmol/L为低血糖。

1.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 (%) ],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降糖幅度比较

联合组降糖幅度显著, 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2.0% (3/25) , 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3.0% (3/23) , 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 其血管壁受到的冲击较大, 对生命器官产生了不利影响,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糖尿病史现在比较普遍的疾病, 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长期患病会合并心血管疾病, 眼病, 肝肾疾病等[2]。所以合理的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临床总控制血糖, 保持血糖稳定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口服降糖药物, 那格列奈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 能够促胰岛素分泌, 降低血糖。该药物可以抑制钾离子通道, 对胰岛β细胞直接发挥作用。见效快, 用时短, 但当急性糖毒性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时, 应该使用胰岛素注射, 使用口服用药方式不能够保持血糖的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缺陷让2型糖尿病发生, B细胞逐渐衰竭, 病情也更加严重, 高血糖状态会让B细胞进入“葡萄糖毒性”状态, 分泌的胰岛素进一步减少[3], 所以患者的病情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临床中对血糖进行控制, 可以给B细胞的恢复提供帮助, 减轻B细胞负担, 让B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恢复。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缺陷。餐后血糖上升也是因为第一时相分泌缺失的关系。所以改善该情况对降低餐后血糖更为重要[4]。早期快速胰岛素分泌对抑制营养物质摄取后血糖漂移起重要作用。那格列奈是目前唯一源于氨基酸的胰岛素促泌剂, 其结构中不含有磺脲基团, 与磺脲类药物一样, 也通过阻断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 抑制细胞内K+外流, 细胞膜去极化, 随即电压敏感性钙通道开放, 发生钙离子内流, 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5]。该药物见效快, 作用时间短, 和受体的半衰期是2 s[6],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能够快速恢复, 还能够模拟健康人胰岛素分泌, 对餐后血糖控制有显著的帮助, 不会让胰岛素分泌总量增加, 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效果突出[7,8]。该次研究中, 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联合治疗的患者血糖降低幅度更加突出, 比单纯使用那格列奈治疗的降糖效果优秀 (P<0.05) , 联合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2.0% (3/25) , 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3.0% (3/23) , 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甘精胰岛素使用后1~2 h就会发挥效果, 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4 h, 且无峰值, 和基础胰岛素分泌相似[9]。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应用的治疗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胰岛素分泌起到了改善效果, 提供了基础胰岛素, 让患者的血糖降低, 改善了B细胞的功能。在该次研究中联合组的血糖降低幅度要比单用组高, 联合应用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和单用组相差不大, 该结果和其他的一些研究结论[10]相符合, 表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理想, 安全性也比较高, 因此在初治糖尿病时推介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中使用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强化治疗来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该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接收的48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 将患者分成两组, 单用组有23例患者, 接受那格列奈降糖药治疗;联合组有25例患者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对两组的临床降糖效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 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联合治疗的患者血糖降低幅度更加突出, 比单纯使用那格列奈治疗的降糖效果优秀 (P<0.05) , 联合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2.0% (3/25) , 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是13.0% (3/23) , 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中可以选择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方式进行糖尿病的治疗, 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理想, 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低,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

参考文献

[1] Yki-Jarvinen H, Dressler A, Ziemen M, et al.Less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better post-dinner glucose control with bedtime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 with bedtime NPH insulin during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 2000, 23 (8) :1130-1136.

[2]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7.

[3] Kilpatrick ED, Robertson RP.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lucose included desensitiz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and betacell exhaustion in the HIT-T 15 cell line[J].Diabetes, 1998, 47 (4) :606-611.

[4]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餐时”干预模式[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7, 15 (11) :I0004-I0005.

[5] 李荧.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与理想的胰岛素促泌剂[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20 (2) :201-203.

[6] Hu S, Wang S, Fanelli B, et al.Pancreaticβ-cell K (ATP) channel activity and membrane-binding studies with nategl inide:a comparison with sulfonylureas and repaglinide[J].J Pharmacol Exp Ther, 2000, 293 (2) :444-452.

[7] 餐后高血糖治疗策略专题研讨会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7, 15 (3) :I0005-I0006.

[8] Odaware M.Nateglinide and Mitiglinide[J].Nippon Rinsho, 2003, 61 (7) :1230-1237.

[9] 赵士业, 刘艳梅.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J].临床医学, 2009, 29 (4) :101.

[10] 李玉秀, 丁国宪.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30 (2) :211-213.

上一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探讨下一篇:浅析羽毛球高远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