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精选6篇)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1

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1日 学校名称: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 江洪涛 研究成员:

王朝智(组长),李佳煜,古海薪 吴茂兴,贺子恒,江伟东。

项目涉及有关工具:

1新浪、2雅虎、3百度、4MSN Spaces、5天涯、6网易部落。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调查实录、文献资料研究等)

1、问卷调查

2、文献资料研究

三、论文总结

一 研究背景:

1.1研究的目的:如今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衡量生活时尚与否的不是“蹦迪”或做“背包一族”,而是“今天你博客没有?”年轻人的告别对白不再是“bye bye”,而是“给我你的博客”、“记得点击我的博客!”因此我们我们决定对网络博客对青年学生影响这一课题进行调查.1.2研究的意义:

博客对与中学生影响到底是有利的还是有坏处的。为什么怎么多的中学生喜欢博客。对与博客的深入调查。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调查实录、文献资料研究等): 2.1问卷调查

Q1.性别: A.男 B.女 Q2.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Q3.你是否使用过博客(如QQ空间/MSN空间或其他博客网站)并在上面写东西? A、是 B、否

(如果回答“是”请继续回答后面的题目,如果回答“否”,请跳到第11题开始答。)有使用博客,请填写4-9和13题 Q4.你使用博客多长时间了? A、不到1年

B、1年 C、2年 D、3年及以上

Q5.你目前正在使用的博客有多少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及以上

Q6.你目前是在以下哪些平台写博客?(可多选)A、QQ空间 B、5Q校园网 C、搜狐博客 D、新浪博客

E、百度博客 F、MSN G、其他______________ Q7.你的博客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以下的哪些方面?(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

A.心情记录, 情感专题 B.个人生活记叙、旅游游记

C.书评、影评、音乐鉴赏类 D.评论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

E.小说、散文或者杂文、笑话、幽默、趣事等 F.衣食住行类信息

Q8.你会写博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单选)A.让别人了解自己不为人知的想法或情感。B.是一个你可以随意宣泄的空间。C.传递、分享一些信息。D.记录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东西。

E.通过在博客中诉说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找到自我价值。F.消磨时间。

G.其他:_____________ Q9.你在你的博客中发表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方面是什么?(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0.笑话,幽默,趣事、名人。A.你周围的亲戚、同事、朋友们的事情。B.你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

C .对人、对事、对时局、对政治所持的观点、看法和评价

D.你与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E.你的各种心情和情感话题。F.你的隐私内容。G其他____________ Q10.你认为博客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单选)A.可以多了解其他人。B.可以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C.了解信息,看到与众不同的观点。D.休闲娱乐 E.消磨时间 F.其他

没有使用博客的,请填写11-13 Q11.(单选)

A、没时间写.B、不想暴露自己太多.C、不知道要写什么.D、觉得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E.没有接触过博客。

Q12、你浏览的博客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以下的哪些方面?(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A.心情记录, 情感专题 B.个人生活记叙、旅游游记

C.书评、影评、音乐鉴赏类 D.评论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

E.小说、散文或者杂文、笑话、幽默、趣事等 F.衣食住行类信息

G.学术问题探讨,信息和知识的分享 H.其他:

Q13、你认为博客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单选)A.可以多了解其他人。B.可以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C.了解信息,看到与众不同的观点。D.休闲娱乐.E.消磨时间.F.交流、沟通的作用 G.其他: 2.2 文献资料研究:

博客系统,即会员注册后登录,可开设自己的博客,管理员可推荐精彩博文、评选博客之星、统计博客日志等,用户可随意更新和编辑自己的博客模板。博客(Blog)是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载体,是 web2.0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 零机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使用特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博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这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实时交流式的网上互动,即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二是便捷的交互方式,即通过先进 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克服地域的限制,让文章发布者和网页浏览者能够体验到网络的 传播速度。

四.论文总结:

任何时尚文化都具有双重效应。从性质上来说,博客文化反映了时尚的时代特征,满足了青少年文化的需要,丰富了青少年文化生活。首先,博客文化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全社会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的资源,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博客更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工作手段,使教育更及时、广泛、直接和深人。在博客世界里,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博客比较准确地把握青年一代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博客文化有助于提高青年一代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网络传播载体网站、E-mail、QQ、BBS相比,博客的信息组织更加自由,用户发布自己的日志文章所受到的约束更少。针对某个主题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看法而不受其他舆论以及版主的影响。在各种博客网站发文很容易,同时由于超链接发布工具及XML技术和RSS标准的存在,使得网站之间文章引用变得更加自如,博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青年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效率。

和许多新兴事物的诞生一样,博客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博客真正进人中国大众视野的不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而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木子美**。两年前,木子美将记载个人性生活经历的《遗情书》在“博客中国”上发表,让博客概念在中国开始走向大众。也正是“木子美、竹影青瞳、芙蓉姐姐、菊花姐姐”13,等一系列的网络博客狂花般地出现,才让人们更加关注那些热烈追捧网络狂花的青少年。可以说,博客不仅仅是青年人简单的私人倾吐空间,对青年人而言“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安排”。

博客文化的兴起容易使青年一代的思维缺乏理性。“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精神所在。博客与传统的网络媒体相比:一是具有个性化,做博客是一个自由状态人的自发行为。二是具有感性化,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文章没有内容、字数,甚至质量的苛求,只是个人用文字捕捉自我刹那间的所思、所想、所感。博客的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思想多变的青年人,诱导青年一代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青年一代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造成青年一代“过度自由化、规则法纪意识淡薄”思潮的泛滥。一些精神空虚、迷茫的青年人更是乐此不疲。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2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与学的效果, 更是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著名教育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在教育领域中, 评价的根本旨意不在证明, 而在改进。”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 目前, 人们更重视的是评价手段的管理功能, 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过多地停留在考试与测验上, 很少考虑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功能的全面性,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努力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在平时的教学中, 从细微处入手, 观察记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 包括语言、动作、情感特征, 善于发现学生地优点,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并进行观察记录。

2文献资料法:查阅现代教育理论, 收集相关资料, 指导课题的研究方向。

3资料收集和个案分析法:进行问卷调查, 为学生建立学习成长档案袋,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 给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随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4经验总结研究法:在课题实践中, 对研究获得良好效果、有创新意义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 从而达到系统总结经验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了的课题组, 学习理论, 更新观念。领会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这一正确角色。研究新课程标准, 围绕“评价”方面, 查资料, 对比、讨论课题方案, 最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1) 探究活动; (2) 学习的运用技能; (3) 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4) 作业质量; (5) 学习态度; (6) 书面检测;确定了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

第二阶段:进行教学实践, 分析得失、总结并完善评价方案及研究课题的方案, 完善评价的内容及方式, 使其更容易操作, 效果更好。深化评价, 并作阶段性总结, 进一步完善评价实践活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家庭学校联系卡, 进行调查问卷以及召开家、校联系会等。任课教师摆正教师角色, 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每一点进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变被测为自测, 为学生创造条件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发展自我意识。教会学生互评, 学会尊重他人, 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 树立主人翁精神, 培养社会责任感, 使评价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实践中采用了“教师示范—个体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方法。

第三阶段:分析整理实验材料和数据, 总结得失, 撰写阶段性的总结以及论文和课题报告。探讨研究新课程标准下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新评价体系的变革,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善。申请结题。

四、主要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 形成性评价的促进作用和实施意义得以确立。形成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能使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 增强自信心, 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形成性评价使教师多方面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调整教学进程, 不断完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并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与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但是,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意识到教学过程不单纯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而且是技能培养、能力提高、思维训练、智力开发、人格完善的一个过程。 (2) 教师要明确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终身教育, 要把学习和测试看做有机的整体, 而不是分阶段的任务; (3) 鼓励合作性学习, 而不是学生间的竞争或攀比, 或在班里的位次; (4) 教师要通过建立学生档案重视学生动态的进步, 而不是静态的位置; (5)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6) 教师要尊重个性、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

总之, 只有更新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 合理地使用形成性评价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纯:《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1]李静纯:《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3

四皓镇代塬小学

赵亚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多媒体教学融图、文、声于一体,生动活泼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我校作为一所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比较早的农村小学,特别是2008年9月份以后,我校教师积极在多媒体教室组织教学。作为数学学科这一板块,同志们能够坚持从网络上下载或者自制课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但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堂眼花缭乱的公开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花费了老师巨大的精力,上一堂课就像打一场仗似的,要准备好多课件,图片,很麻烦。而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实际上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电灌,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操作员。一堂课的节奏很快,由于要按课件来上,所以教师只能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马虎。大量的课件占用了师生的时间,所以课堂上总能听到老师说:“看谁做题速度最快!”这一类的话,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正在思考,被老师这么一说,只好不懂装懂,听别人说出答案,课堂上有时成了优等生的阵地,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发言权。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目前一些人的认识分不开: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才是一节有水平的课。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中,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的需要,优化教学等实际出发,而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虚荣心,想方设法把多媒体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有的数学课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甚至以屏幕代替黑板,以画面代替实物,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果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师手忙脚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教学反而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场面,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必须要找准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让学生更有效地体验数学。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入开展,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给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如何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从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己经越来越引人关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留心观察课堂,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明明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老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

思考一:多媒体可以创设出符合教学主题的学习情境,创设出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但又是学生所欠缺的经验情境,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联系和发展过程,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的地位只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能以此来盲目地代替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不能代替教师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多媒体 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幻灯、实物投影、操作、演示等在教学中也各具优点。因此,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若两种媒体在实现某教学目标功能一致时,要选择价格较低、方便实用的那种媒体。

思考二:任何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媒体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多媒体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件的制作除了追求直观和生动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发展,多媒体必须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当多媒体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不相符合时,教师应果断地调节教学环节,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思考三: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首先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关键性的问题,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件的制作上。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不在于开发软件上,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快速、方便地进行调整或修改,使资源得以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把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和课件的评比中,应该引导课件制作向着操作性和应用性方向发展,促进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我们期待着早日转变多媒体是公开课装饰品的局面,让多媒体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均能享受现代科学的成果。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1)根据教学实际恰当使用多媒体;

(2)制作的课件切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对象:代塬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使用好多媒体教学?

2、改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使用效果的途径有哪些? 方法主要采用(1)行动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等。在研究的过程中,为提高我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水平,我们利用每周三上午一节数学公开课教学,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专门就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做以分析研究,通过收集信息,学习经验,分析原因,付诸实践,反思总结,最终形成经验成果。具体过程如下:

(一)对学生上多媒体课后的情况调查

对班级学生上多媒体课后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5份,回收调查问卷75份。其问卷设置的主要调查内容有:

1、你喜欢上多媒体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2、你认为上多媒体课能提高数学能力吗? …………………()A.能 B.一般,和在教室上课没两样 C.不知道

3、你上完课后会做数学作业吗?…………()A.不会做

B.会做

C.似是而非

4、对于上课模式,你想让老师怎样做?………………………………()A.就在教室上。B.看课件,热热闹闹上。C。老师爱咋上就咋上,随便。

5、在上多媒体课时,你一般:……………………………()A、仔细听,积极发言。B、看热闹,光看课件,不动脑。C、不想听,很无聊。

6、你的数学老师,平时怎样做:………………………………()A、只是上观摩课时用课件。B、能坚持经常用。C、有时用有时不用。

7、公开课上,老师提问题,让哪些同学回答? A、提问学习好的。B、不管学习好坏,给同样的机会。C、上课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对班级全部学生的综合调查,其基本结果为:(1)喜欢上多媒体课的学生占95%,不喜欢上多媒体课的学生占5%;(2)认为上多媒体课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学生占60%,一般,和在教室上课没两样占40%;(3)认为上课模式应该看课件,热热闹闹上占85%,就在教室上占15%;(4)上完课后完会做作业的的占80%,不会做的占20%;(5)上多媒体课时仔细听,积极发言的占50%,看热闹,光看课件,不动脑50%。(6)数学老师只是上观摩课时用课件占80%,能坚持经常用占20%。(7)老师提问题只提问学习好的占70%,不管学习好坏,给同样的机会占30%。从调查结果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媒体课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课堂上老师不能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二)剖析出现以上问题,大致原因:

1.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部分教师完全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内容都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2.重机器,轻学生。部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重形式,轻实效。小学生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但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以“教师为中心”,让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媒体为了使用而使用,贪图播放形式,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图像、精彩动画所吸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效果甚微。

(三)探索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使用好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1、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小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小学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学生在动中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课的最后出示了16个苹果,要求学生取出所有苹果的1/2,学生踊跃举手,可以多让一些学生上台在电脑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苹果的1/2。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个数不同,难点就解决了。因为这个操作是学生自己动手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单位“1”这个概念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这样把教学和多媒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现代化。

4.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1、初步找到了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并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措施方法,进一步研究改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使用效果的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误区之一: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虽然电脑辅助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代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媒体手段和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或无效,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

改善途径:以合适为主,做到画龙点睛。

虽然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我们又要注意它的工具本质,它只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生搬硬套,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因而代替教具、学具、磁带、投影等教学手段,它们既有本身的优势,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都不是万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例如,几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课前可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立体或平面图形,课中让学生通过实物的摸、看、观察来感知;复习课中的整理和复习,可让学生自主整理。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又不能完全依赖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各自独特的作用,扬长补短,适当选择,不可为新而新。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课件制作的精致,而是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是否得当。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哪些地方能借助于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该好好使用,哪些地方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得出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就该舍得放弃,做到为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服务。

误区之二: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忽视处理技术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是工具,是为课程及学科教学服务的,决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最后的实用价值却不大;有的课件不但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代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动手做一做”板块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但对于剪刀的动画既是精彩的“表演”,又是画蛇添足,教师完全可以用一把真实的剪刀进行演示,何必费力调用Flash动画;《认识图形》中,教师将身边垂手可得的文具盒、笔筒和球等一股脑儿搬上屏幕。改善途径:以课程为本,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能实现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有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这些都是计算要帮不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把握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科学、精当地选用教育资源,还要注重学生的学,采用多样化、综合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误区之三: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将静态置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使语言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形象,或完成解决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问题的辅助教学,是目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课件中的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一一点击逐一展现,是多媒体运用中极易出现的现象,这样的话教师就成了播放员和讲解员,课程自然也不会具有艺术 性。这样就忽视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如:五年级的《圆的周长》一课,教师把多媒体课件当成了电子黑板,出示问题情境,展示有哪些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测量方法,在小组内测量出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由课件依次出示圆周率的概念,求圆周长的方法,例题,最后做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件中用Flash动画做出测量圆周长的几种方法,充分发挥电脑的“静”变“动”的特点,但教师在交互性上运用得并不好,简单过多地用“下一步”按钮控制教学,对教学进程的严格规定、问题答案和图形特征的逐条揭示,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却有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善途径: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技术的关系。

简单地把书本搬上屏幕,只是为课件而用,为教师而用;而真正的好的辅助教学应是为教学而用,为学生而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程的使用最终服务对象是人,是学生,而学生的能力,认知风格,生活经验存在个别差异,发展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不妥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自终是我们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学件,将圆周率和圆周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制作成两个单独板块的学件,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研究的顺序。可以先研究圆周率,再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可以相反或两组内容同时进行,然后再集中检查和反馈各组研究情况,最后共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其实,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了,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削弱。

误区之四: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但是过多地使用电脑,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纪的小学生应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当然这也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比如说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一课中,圆柱的体积的推导过程,教师通过Flash工具软件制作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将一个圆柱等分成若干份后,转化成一个长方体的情境,有的教师认为这一环节实现了传统教学难以模拟的虚拟过程,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有效地突破了演示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过程易于理解。但也正是这一环节剥夺了学生对于极限思想的领悟机会。多媒体动画带来的是形象直观,而数学则要求严格 的逻辑与抽象的思维。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改善途径:以学为本,把握好用和不用的关系。

使用计算机技术,直观地演示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克服认知障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固然传统教学偏重逻辑能力培养的认知构建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和学习潜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2、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我校数学学科多媒体教学产生的效果:

(1)学生对于上多媒体课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和课题组的几位老师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逐步增强。我校在近年来镇统考中,三至六年级的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优秀学生占到班级的百分之八十。

(3)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与以前大大不同。

(4)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我们数学组成员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研修记录、写读书笔记,大家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意识到,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老师迷醉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反思多媒体教学运用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做到:

1.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避免“装饰”的误区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披着运用“多媒体”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装饰效果,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明确“用多媒体技术干什么”,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满堂灌”的误区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高效率,把整堂课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储存在电脑中,教学时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何在?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效果会“高效”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多媒体的使 用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4.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

在部分公开课、观摩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环节都是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现,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手段,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这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5.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所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即著名的施兰姆公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综上所述,虽然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中存在一些的问题,原因也很多,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最新、最好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

《新课标小学数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策略的研究》

附件: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误区及思考》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手段使用的研究》

负责人:赵亚荣

成员:韩运锋

袁正平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4

一、课题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教育实力的竞争。面向2 1 世纪的人才应具有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语文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开展语文生活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高教学效益,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逐步走上了语文教学的前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是带着自己的丰富的经验背景与一定的情境进行互动,主动地对情境中的信息作出理解和判断,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不断深化的知识建构过程。而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应该是首要的环节。

2、教育理论指出强调:要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独立思考、主动选择、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中可以看出,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命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本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更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2)、创建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敢说会说、敢问会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和进行语文实践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课题实验,使学生能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外能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是:激发学习动机;重视教给方法;形成并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难点是: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不背离“着眼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有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

1、确定研究课题

2、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固原市教学常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3、设计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使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0-2010.12)

1、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研究

(1)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有:教给自主预习的方法;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教给质疑的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鼓励课外识字、观察、收集等实践活动。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阶段预期成果形式:教师课堂教学实录,阶段小结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

总结成果,进行结题总结。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教案、实验总结

五.实践的具体策略

策略之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通过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发挥,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尊重学生的需要,提供自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1)发扬教学民主。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学生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2)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作为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视学生为主人,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团结协作,保证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感情交流的畅通。在和谐的关系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相反,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并保持适度幽默,在课外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

策略之二:教给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学,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学习思维能力。《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教语文,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好语文。为此,我们根据语文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系列化指导:

(1)预习方法一是明确要求。一般为解决生字难词,初步理解课文,了解语文知识,发现并解决疑难问题。二是明确步骤。一般分四步:读——朗读、默读、释读、利用工具书自觉扫除阅读障碍;划——划生字难词,划结构层次;思——思考课后题,试做课后题;注——对文章的内容、写法,在课文上踩点评注。三是检查反馈。

(2)听课方法一是要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即明确目的、任务,强调重点(如板书,反复强调、总结性的话等)。二是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同时要多动脑筋,多分析,多讨论。三是大胆发言,要求用普通话讲,条理清楚,回答全面,语句流畅无破句病句。四是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做到手脑并用。

(3)复习方法一是师生共同归纳复习的范围、内容,然后展开复习。二是注意及时复习,一要课后及时复习回忆,二要每单元后复习回忆。三是把握复习策略,一要学会比较复习,二要学会交叉复习,三要学会背诵记忆,即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寻找关键词句,并进行多边尝试回忆背诵。

(4)作业方法一是遵循先复习后作业的思路,即先回忆听课内容或课堂笔记,在理解基础上再作作业。二是做后自觉检查,养成“自检”习惯。三是深究错误根源,先找原因,再作订正,以填补薄弱环节。四是作业独立完成,字迹端正清楚。五是重视口头作业,该读该背,强调自觉。六是遵循“提纲——作文——修改”的程序进行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效

第一、提出了一些课题概念,并作了界定。如:自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等。

第二、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及方法。如:借课外“世界”,依托文本例子,引导收集有效信息,注意调控;抓课堂“主阵地”,拓展空间,强化自主意识,落实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成效

经过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突出表现在:

1、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主体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阴影作祟,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倡导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使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教师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等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2、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老是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使课堂教学往后进行,不动情感的努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要上的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正是由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有了极显著的变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验了这一句话,“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使学生喜爱你所教的学科”。策略实施后,建构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多边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成绩。

3、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和个体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意识增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甚至与老师同学的观点展开讨论或争论„„语言文字、探索人文精神、总结学习方法之风大盛。学生学到的不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而是利用课文,通过探究,活化知识,增强能力。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量明显增多,不少同学开始涉及一些文学专著类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4.教师摸索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正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这样说,教学所采用的一切措施、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最终目的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或者故弄玄虚,或者是一种刻意追求的“形式”和“摆设”。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进一步拓宽学生求知的视野和思路,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把语文知识学得更生动、更形象。

2、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主导地位,相反,教师仍应紧紧勒住课堂教学的“马缰绳”,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选择研究问题时,也应避免采取从外部强加的简单方式,而应努力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困惑,给他们的认识结构造成不平衡,使得寻求问题解决成为他们解除内在困惑,保持心理平衡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学会了运用灵活、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那么,知识的泉水也就会永不枯竭的。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起作用更多情况是潜在的,不一定立竿见影,毕竟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对学生长期能力的培养来说,还远远不够,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实践,潜在的种子终会发芽、开花,结出创新之果。

因此,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课题的研究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们下一轮课题研究的支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5

王丽玲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障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也由于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类学生的转化。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单靠主观的、盲目的、随意的个别化尝试与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下,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集体性攻关研究,才能在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与实践上有突破,见成效。

1、学困生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

归因问题研究的创始人海德把行为的原因基本上划分为两种,即内因和外因。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影响其学习变化的条件也应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内因为与学习有关的学生心理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因一般是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纵观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们筛选出智商、个性、学习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十个方面的表现对我校六(甲)、六(乙)班学困生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使他们早日脱困,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2.)调查方法

首先界定学困生?确立研究对象。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志。学生在低、高年级时学习成绩的对比,会给我们说明其智力水平和发展状况,再通过进一步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即可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我们从我校六(甲)班和六(乙)班中选出九位一年级和五年级下学期学习成绩对比退步比较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我们对这些学困生情况的调查,一是借助于我国对初中学困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有关理论,结合我校这些学困生历年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智力调查与分析。二是参照包括学习成就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

1意志、学习方法、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八个方面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因素诊断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2)调查结果

①学生学习成绩不良,产生学习困难,主要不是智力因素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以看出:1)优生与学困生在一年级时成绩相差不大明显;

2)在一年级时,除个别学生的个别科目不够优秀外,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是比较好的,智力水平可视作正常;3)到了五年级,优生与学困生成绩的距离拉大了,但也存在着个别学困生在某科目中成绩比较好的现象。通过上述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生中,就差生而言,他们的智商与学习成绩呈非常低的负相关,他们成绩不良,产生学习困难,主要不是智力因素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②从学困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以内因为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个性、成就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获知尤其重要。外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发现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过于内向或好动,不易与人交往。

学生性格过于内向,甚至不合群,会产生负面效应。它不仅影响思维的发展和听课效果,而且缺乏健康的人际交往,不易在互动中获得帮助和增知。而性格过于好动,引导不得法,不仅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而且影响到周边同学,同样造成人际交往的危机,不易在互动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增知。

2)自制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佳,经常受到挫折,自卑心理比较强,缺乏前进的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但由于平日失败的记录较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战胜困难的信心自然不足甚至变得非常小了,这就更谈不上要如何通过努力去排除成功的障碍了。

学困生一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头,再加上缺乏自制力,学习上的失败便常常光顾到他们身上,久而久之,兴趣全无,丧失了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学困生往往表现为学习不自觉,畏难情绪比较浓,战胜困难的勇气很少。

3)性格不够开朗,心理压力沉重,逆反心理比较强,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不大遵守纪律。

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家庭经济环境比较好,但父母教育方法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激励孩子前进,致使孩子不知所从,或者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往往让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家校配合脱节,使孩子受不到和谐,一致的教育和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另一种是家庭环境一般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但由于家长过份溺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再一种是家庭环境比较差,父母不在身边,甚至失去了父母而寄人篱下,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怀照顾,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亲深切的爱。所有这些,很容易使孩子心理受到压抑、伤害,难以承爱挫折,而变得郁闷、孤独,以致不能愉快、健康地成长。

在学校教育环境方面,大体上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帮助,但由于学校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受到单一评价标准下竞争失败的威胁,而导致心理压力的沉重感,久而久之,心态失衡,遂成病态。再加上有些教师思想工作比较粗,缺乏耐心,与家庭教育缺少有效的配合,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甚至受到自己心情的影响,对工作时松时紧,对学生教育缺乏信心,不作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守纪律,厌恶学习。

在社会教育环境方面,虽然学生年纪比较小,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家长、老师都盯得比较紧。但由于我们学生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加上家长中文化素质高的也比较少,所以,互相影响的因素很多,往往导致孩子被引诱去玩耍,不安心学习。比如不少学生喜欢上了打老虎机和电子游戏等。同时,当前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竞争日趋激烈,价值观念呈多元化势态,使我们纯净的学校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现实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往往与实际看到的社会现实大相径庭,这对于模仿性比较强,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最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2、深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教师的讽刺,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相信我也能行。

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他们,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科目,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教师对这些学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可以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再不适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

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行”的信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抵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进行激趣

呆板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争辩、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或者以形象、生动的手段展示知识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或者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如:统计图表的知识就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好了数学,生活的本领也就增强了。这样,也会对这些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3)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口算比赛”、“小小诊所”、“聪明小博士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3)、指导学习,切实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要想真正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就必须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如:为了让我们班的学困生张*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张*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张*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二步:让张*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到实验第二步时,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什么叫做圆锥的高?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等。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解比例、四则混合运算等。第三步:让张*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张*,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要试着让张*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如,我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时,首先出示了几个式子,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接下来就让张*来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首先思维要有广度,其次思维要有顺序。起初,张*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张*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张*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给他们吃偏饭,开小灶,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偏饭和小灶要吃得合适,开得及时。教师必须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使优等生进一步得到锻炼,同时还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如让优生代替教师给学困生开“小灶”,教师给以点拨。

我的具体做法是采取分组学习: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异质组,即每组都含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素质的学生。然后每组选出两个优生做辅导组长,协助本组学生预习、作业、复习。从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各组比赛,在比赛的同时,又强调组与组之间的互助协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平时的作业中,我要求优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基础上,还要督促和帮助本组学困生完成他们的作业,对于学困生实在无法理解的疑难问题,优生就给他们开“小灶”,从理解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消化进而巩固。已经完成作业的小组也要派人去帮助还未完成作业的小组,从而使全班的作业完成达到最好的程度。实践证明,分异质组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受益,尤其学困生在互助气氛中体会平等,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其益处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学困生不仅仅是受助者,同时也是助人者,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中体会到助人和学习的乐趣。这必然会增强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困生的作业“量体裁衣”,合理评分

学困生基础差,起点低,如果对他们的要求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就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我常常采取“分层练习”的方法。即在布置的作业中,对于较难的题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性地完成。

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照一贯的优胜劣汰的评分方法,学困生往往得到的就是坏分数,而坏分数又常常使学困生心惊肉跳、无地自容。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和动机。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应改进评分方法,我们采用的评分方法有:

A、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只要学生能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即可打个好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到他们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这种评分方法对于学困生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各科的课堂小测验。因为课堂小测验是一种形成性测验,目的是想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纠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应简单地用分数来“评判”他的潜力,应给他一个改进的机会。如我班有位男生,开始每次课堂测验成绩都不好,有时甚至交白卷,但我发现他智力好,只是经常忘记做作业,经了解,原来这位学生迷上了电视,一看电视就什么都忘了,而其家长成年在外又无暇顾及,于是我首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指出他存在的缺点,然后在改作业时,只要他能答几题就给他60分,如果他能在一天内补做完,还可以打高分。渐渐地,他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高了,考试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

B、鼓励性的评分。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和好的评语。如上文提到的分层作业,只要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高层次的作业,即可加分或打高分。在平时测验中也可采用这种评分方法。

以上两种评分方法不局限于作业或测试的评定,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时都可灵活运用。这样学生每一阶段知识的掌握都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起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愉悦使他们更愉快地参与教学,积极配合,从而就营造了一种浓厚、热烈、融洽的课堂气氛。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6

①调查目的:了解在校旅游专业高职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旅游专业英语教材及综合英语教材的认可程度, 并对学生的旅游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分析。②调查对象:主要为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高职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新疆农业大学学生、伊犁州技工学校酒店服务与旅游管理专业12级学生;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③调查时间:2013年3月-2013年5月。④调查地点: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州技工学校、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⑤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⑥调查的主要内容:旅游专业学生对现行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旅游英语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对基础英语与旅游英语相结合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态度。

2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 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2份, 有效回收率为84%。问卷调查共计25道题:

①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教材感兴趣程度:有36%的学生喜欢目前使用的教材, 有19%的学生一点也不喜欢目前使用的教材, 有51%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很一般。②学生对英语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学得很好, 有49%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得不好, 有43%的学生自认为英语成绩一般, 有26%的学生自认为英语学得不太好。③学生对旅游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有63%的学生觉得学习旅游专业英语很重要;有26%的学生认为学习旅游专业英语较重要;有5%的学生认为学习旅游专业英语不重要;有6%的学生认为学习旅游专业英语一般重要。④对影响学生旅游英语学习动力因素的调查:有31%的学生认为兴趣与喜欢是他们学习旅游英语的最大动力;有9%的学生认为考试是他们学习旅游英语的最大动力;有48%的学生认为就业竞争与职业发展是他们学习旅游英语的最大动力;19%的学生认为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等实际需要是他们学习旅游英语的最大动力。⑤对于学校开办英语培训班, 学生选择情况的调查:有4%的学生愿意选择基础英语班;有43%的学生愿意选择旅游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相结合的旅游基础英语培训班;有14%的学生愿意选择趣味英语班;有3%的学生愿意选择考试强化班;有42%的学生愿意选择实用英语口语班。⑥关于旅游英语课堂授课哪一学习模块最重要的情况调查:有49%的学生认为自信与学习兴趣最重要;有11%学生认为团队合作最重要;有14%学生认为能帮助顺利通过考试的词汇、语法知识最重要;有16%的学生认为口语训练最重要;有11%学生认为听力最重要;有7%的学生认为阅读最重要;有1%的学生认为写作最重要;有14%学生认为翻译 (口译与笔译) 最重要。⑦对于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有74%的学生认为应突破传统, 运用不断更新的现代元素教学;有17%的学生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36%的学生认为应完全按考试标准的要求来学, 不考的内容不学习;有12%的学生认为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指导为辅。⑧针对“旅游基础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的调查:12%学生认为没必要;31%学生一般必要;57%学生认为很有必要。⑨对学习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必要性的调查: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28%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必要;66%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⑩对于现行所使用的英语教材, 学生难易程度的情况调查:29%的学生认为比较难;23%的学生认为很难、看不懂;61%的学生认为有点难, 但还能接受;6%的学生认为一点也不难。輥輯訛对现行使用的英语教材哪个模块最难的情况调查:24%学生认为语法较难;8%学生认为词汇较难;28%学生认为课文内容较难;13%学生认为翻译较难;14%学生认为听力较难;26%学生认为口语对话较难。輥輰訛对于现行使用的英语教材, 学生感兴趣的模块调查:5%学生认为对语法感兴趣;22%学生认为对词汇感兴趣;17%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感兴趣;7%学生认为对翻译感兴趣;13%学生认为对听力感兴趣;45%学生认为对口语对话感兴趣。輥輱訛对于学生自我剖析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的问题调查:经调查分析, 有50%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强项及薄弱环节;18%学生不清楚;32%的学生只了解一点。輥輲訛对于是否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的情况调查:24%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15%学生不会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61%学生想学, 但没有付出行动。輥輳訛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的态度情况调查:41%学生会选择查字典;36%学生会选择向他人寻求帮助;19%学生会自己猜测其意;4%学生会不理会。輥輴訛学生愿意选择的学习方法情况调查:20%学生认为做笔记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9%学生认为机械记忆方法最适合自己;42%学生认为做练习最适合自己;11%学生认为采用分类法、分组法、对比法最适合自己;8%学生认为小组讨论最适合自己;24%学生认为口语练习最适合自己。輥輵訛认为英语学习教材及教辅材料应该由谁来选择的情况调查:5%学生认为应该由老师选择;14%学生认为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46%学生认为应该由师生共同选择;12%学生认为应该主要由老师选择;9%学生认为应该主要由学生选择。輥輶訛认为现行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编写是否合理的情况调查:20%学生认为教材有缺陷, 不合理;9%学生认为教材没有缺陷;48%学生认为还是存在一定缺陷;18%认为不清楚。輥輷訛对于现行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具体存在的缺陷问题情况调查:28%的学生认为课文理解较难;4%学生认为词汇较难;5%学生认为口语对话太简单, 很难促进对自己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提高;9%学生认为口语对话太难;5%学生认为语法太难, 难以接受;15%学生认为语法不够系统;4%学生认为听力部分太简单;7%学生认为听力部分听不懂;26%学生认为教材涉及内容与自己专业联系不紧密。輦輮訛对于“旅游基础英语”校本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情况调查:11%学生认为应将酒店服务英语作为重点;30%学生认为应将餐饮英语作为重点;40%学生认为应将导游英语作为重点;53%学生认为以上内容都作为重点。輦輯訛较之高中时期的英语水平, 上大学后英语能力的提高程度情况调查: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提高了很多;23%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有一定的提高;17%学生认为没什么起色;18%认为没有提高。輦輰訛学生的旅游英语课程课堂参与情况调查:5%的学生积极参与;31%学生参与, 但不太主动;21%学生偶尔参与;4%学生没有参与。輦輱訛通过学习现行的旅游英语教材, 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情况调查:5%的学生认为了解了很多;41%学生认为有所了解;18%学生认为没什么了解。輦輲訛学生在使用现行的旅游英语教材时, 同学们之间是否有过合作学习的情况调查:9%的学生经常在课堂课外合作学习;37%学生有时在课堂集体讨论;23%的学生偶尔在课下探讨;3%学生没合作过。輦輳訛对于旅游英语中专业英语知识与基础英语综合知识区别是否大的问题调查:1%学生认为二者完全一样;18%学生认为有很多相似之处;26%学生认为知识基本都是相互贯穿的;16%学生认为二者有一定区别。

3 对此次问卷调查的分析

经调查发现:目前造成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以及英语能力不高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学生英语基础差, 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②学生对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③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授课不是非常的满意;④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 不敢张嘴, 不敢与同学、老师交流;⑤旅游专业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与旅游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 势在必行;⑥旅游专业学生认为基础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等专项技能对于他们的旅游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根据这次问卷调查, 提出一点小建议:英语教师结合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学习状况,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集思广益, 深入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 积极编写和开发一本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与旅游英语相结合的校本教材。

摘要:本文分别从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论述了高职学生现用教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关键词:旅游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及方法,教材选择

参考文献

[1]魏凤琴, 张海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7) .

[2]刘欣.模拟教学对师生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4) .

上一篇:玩游戏感悟人生下一篇:电力新员工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