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考试题库化学

2022-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实验室考试题库化学

从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广州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具有重视实验操作的完整性、科学性、准确性,重视实验操作的时效性和重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细节三个特点。通过该考试,明确实验教学的导向,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化学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考试;化学实验教学

广州化学纸笔中考测试非常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历年的中考试题中有关实验的试题导向型和时代性非常明显。2021年是广州市实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第一年,广州中考在化学学科增加了实验操作测试。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穗教招考〔2019〕6号)要求,2021年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范围是四个化学实验,考生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是四选一抽签决定。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一、广州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操作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良好的实验习惯要靠平时的科学实验操作去养成,并逐渐内化为学生应有的实验操作素养。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一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从连接仪器的操作来看,要求学生操作要具有完整性。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实验时不能为了图方便,把橡胶塞、直角管、橡胶管连接好后,“一体化”地直接交给学生,应该重视操作的完整性。在实验完毕后也要把以上装置进行分解,恢复至原样。

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一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中“放”和“握”的先后顺序和在试管中放入固体和液体的先后顺序,不仅体现了操作的规范性,更体现了操作的科学性。二氧化碳的两个操作都涉及用倾倒法取液体2~3mL,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准确地完成实验操作,这体现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021年的化学中考 试题二的粗盐的溶解和过滤实验中,“一贴”、“二低”、“三靠”是过滤操作的规范要领,以上要领涉及过滤的速度和效果,稍有偏差便会前功尽弃,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视科学性和准确性。

2.重视实验操作的时效性

2021年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和用品,学生如果对实验器材和用品不了解,会影响到实验操作的时效性。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二《粗盐的溶解和过滤实验》两个实验操作都需要用到不少的实验用品,如果对实验用品不熟悉,会耗掉较多时间,若处理不好,在10分钟内完成试题的实验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试题提供的实验用品来看,并没有量筒可以选择,所以只能用两个烧杯的其中一个作为量水容器,并配合塑料洗瓶使用,这样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准备好10mL水。溶解所需的粗盐为一药匙,不宜装得太满。溶解之后进行快速过滤的关键在于过滤器的制作,排除滤纸与漏斗内壁间的气泡,成功的关键是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所以,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学生要有时间观念,熟悉实验考试的实验用品,多进行时效性方面的限时训练,为限时高效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3.重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细节

化学实验包含各种基本操作,掌握基本操作的技巧和细节,能轻松应对化学实验和应对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例如,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二《粗盐的溶解和过滤实验》,包括溶解和过滤等基本操作。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四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要先用药匙取极少量的Ca(OH)2粉末;振荡试管;加热液体时避免沸腾;取出酸液中的铁钉并清洗。以上几个操作均需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完成,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多作正确示范,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实践,多检验和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多分析具体原因。

2021年的化学中考试题四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应手持试管夹长柄,不能把大拇指放在短柄上;加热完毕后,可以把试管连同试管夹一并放在试管架上,待试管冷却后再正确取下试管夹。这些操作的细节,都需要学生规范操作,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失分。

4.重视实验操作的迁移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多,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明白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细心地观察现象、科学地分析操作的技巧,还能自觉地将一些实验现象进行迁移,即通过曾经做过的实验操作“迁移”到未做过的实验中去。例如,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三《配制质量分数为0.08%的盐酸实验》,在课本实验中,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在该实验的步骤二中,也有用浓溶液为原料,加水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的操作。本题只不过是稍作改动,先测定稀盐酸的pH,再按要求稀释,就可以把课本实验迁移到试题三中的实验中去,实现实验操作的迁移。

一般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的配制、稀释、计算产率、计算原料消耗等实验数据处理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内容,要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但要进行纸笔测试练习,还要多创設实际情景,加深理解巩固。

二、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建议

1.转变应试教育理念,切实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实践创新意识

在广州市中考评价体系中引入实验操作考试,符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在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要转变应试教育理念,注重提高(下转第13版)(上接第12版)实验操作技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要树立正确教育价值观,具有批判质疑与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师除了要把重点放在实验考试所涉及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上,更重要的是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

2.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首先: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操作。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要做到规范和精准,平时可以用微视频或者微课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规范操作及操作步骤,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在研学的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开展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化学综合素养。

其次:精选基础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把2021年化学中考的四份样题实验渗透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

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2021年的四份样题属于基础性实验,我们平时实验课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的实验,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再次:开展家庭化学实验和开展化学实验课外研学活动。

在家里,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家里根据家里的条件,选取实验的主题、实验的用品、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操作方法。家庭化学实验有的非常简单,学生可以单独完成。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实验的完成,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校,学生可以参加化学实验课外研学活动。学校在保障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定时开放实验室,创设机会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研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头脑风暴等,达成实验研学目标。

3.针对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师在新课教授过程中要开齐开足学生实验,抓好学生的基本操作,认真研究实验操作、评价细则,弄清楚操作的步骤、规范操作后,再指导学生。教师根据广州市提供的实验考试试题,要将这四个实验做2~3次,掌握所有的要领和关键点。学生要将这四个实验做3次及以上,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分、评价、指导,对学生的不规范、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纠正后再让学生重做1~2次及以上,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

总之,广州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作为招生考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引领下,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对于开展实验教学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操作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明确实验教学的导向,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涂长信.现代生活与化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杨梓生,赖天浪 . 落实评价要求 引领化学教学[J]. 福建教育,2018(33):42-43.

[4]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和方法[M],1999.

[5]化学室编著.化学[M].北京:(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6(1):40一41.

[6]吴菊华,杨梓生 . 化学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分析[J]. 福建教育,2019(10):58-60.

作者:罗定邦

第2篇:分析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介绍了分析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策略,以及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特点。该网络考试系统不仅能满足网络实验考试系统的要求,而且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的考试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分析实验考试更具灵活性。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 网络;考试系统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WWW 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将网络作为一个大考场进行网上考试已成为可能。基于Internet 的考试软件以其便捷的接入方式、 灵活的表现形式、 多样的功能体现、低廉的应用成本, 迅速受到大众的欢迎。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我们采用FLASH、ASP、HTML 等工具和技术开发了基于Internet 的“模拟实验考试系统”,它不但可以模拟一些软件的操作,还可以模拟常见实验和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并通过模拟试题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一、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的的设计策略

1.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考试之弊端

首先由老师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命题,然后进入实验室在实验柜台里找出所需的器材、药品等,在老师的监考下进行实验操作。由于学生多、老师少,老师与学生不可能一对一,从而老师的不可能把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看清楚。作为学生也许会因老师在旁边产生紧张感,影响到考试操作的表现。除此之外,在考试过程中也许损坏到实验器材以及使用药品造成污染。

2.分析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的构想

根据传统考试的不足,结合社会网络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构想分析化学实验网络考试。在网络平台上创建分析化学实验考试系统,其中包括虚拟的分析实验室(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及虚拟实验软件,从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相关实验设计与测试)、虚拟实验仪器(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相应的硬件和专用软件,形成既有普通仪器的基本功能,又有一般仪器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的高档低价的新型仪器)、虚拟实验(利用鼠标的点击、拖动、将微机上虚拟的各种仪器,按实验要求、过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同时在这个系统上完成整个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考试题库(其中包括学生所学实验而提炼出来自动组成的考试试题)、评分系统。当学生通过相应的Web页面登录进入管理系统或分析化学实验考试系统时,打开界面考试题库选择题目后通过虚拟实验及虚拟仪器进行考试。考试完成后学生即可看到成绩和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地改正和提高。

二、分析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的构建

1.实验考试系统组织形式

考试系统采用WWW网站形式,进入分析化学实验考试系统。教师和学生可分别通过相应的Web页面登录进入管理系统或实验考试系统。

2.试题库建立

考试系统建立在试题库之上,试题库涵盖分析化学的操作和理论。操作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要领、实验设备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技能技巧等相关的题目。理论包括基本概念、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仪器使用方法等。题目内容注重实际操作和使用技巧,内容来源于分析化学实验课本或者是实验的引申,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经验积累,学生使用的成套考试试题随机产生,加入智能化的干预条件,使每套试题难度相当,内容各异。

三、化学实验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特点

(1) 具备虚拟的分析实验室、虚拟仪器、虚拟实验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和显示,完全适用于化学实验考试(其中操作和理论考试)。

(2) 采用实验网络考试使得考试形式多样化。如考试时间可统一也可不统一,考试地点可集中也可分散等。

(3) 只要学校条件允许可支持大规模的考试,一个或多个班级同时进行。

(4) 易于操作和使用。教师和考生只要具备使用Web 浏览器的常识,就能够熟练使用该平台。

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猛烈势头下, 进行网络考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操作基础且简单以及仪器设备也较少易于建立网络考试系统。对于构建节约型和开放型实验考试系统以及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 华.网络考试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中国高新科技企业,2008(05).

[2]李圣良,彭小琴.浅谈虚拟实验室和远程考试系统的设计.职教论坛,2004(30): 60—61.

作者:黄宝美

第3篇:化学考试大纲隐藏的命题趋势

孟凡盛,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了多名省、市理科状元,多名学生高考化学获满分。

2014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这样叙述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石墨烯、储氢材料、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光合作用、温室气体的科学利用、氢化物等这些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在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符合高考化学考核目标与要求,极有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新素材。本文通过挖掘这些新素材中的基础化学知识,设计了部分试题,希望对考生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有些帮助。

一、关注新材料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石墨烯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的纳米材料,有望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它的质量轻、强度高,可用来开发出纸片般薄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自2004年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之后,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Science、Nature上相关报道就有400余篇,又一场碳化学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例1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图),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 g石墨烯中含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解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2C和14C互为同位素。相同元素形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石墨烯与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碳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系,A不正确。n(C)=0.12 g/(12 g·mol-1)=0.01 mol,N(C)=0.01 mol×6.02×1023 mol-1=6.02×1021,B不正确。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不是化合物,也不是有机物,C不正确。

答案:D。

友情提醒:石墨、金刚石、足球烯、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例2 指出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简述石墨烯导电的原因 。

答案:每个碳原子均以sp2杂化与周围的3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剩余一个未参与杂化的2p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例3 石墨烯的导电性好,有望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用有机物甲、乙合成石墨烯的反应(部分产物未写出)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反应①是取代反应

C.反应②是氧化反应

D.甲分子中的5个苯环可能共平面

解析:乙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和苯环,苯环中含σ键和大π键,没有碳碳双键,A不正确。甲与乙通过双烯合成反应形成了正中间的六元环,故反应①不是取代反应,B不正确。根据有机物去氢发生氧化反应知C正确。甲分子中有4个苯环,中间的五元环不是苯环,D不正确。

答案:C。

2.储氢材料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在燃料电池以及替代化石燃料等方面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利用过程中,其储存和运输是关键。因此,寻找高效低成本且又能规模化利用的储氢方法就成为研究热点。

例4 寻找高效储氢材料一直是化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 Li3N、Li2NH是非常有前景的储氢材料,储氢反应如下:

Li3N+2H2LiNH2+2LiH

Li2NH+H2 LiNH2+LiH

①上述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

②上述储氢反应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

(2)苯与环己烷的相互转化可以实现氢气的储存与获取:

(1)+3H2(g)(1) ΔH=-205.9 kJ/mol

用该法获取的1 mol H2可提供 kJ的净能量[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3)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 A 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8。刚融化的 A 释放氢气转变为B,B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C,C在155 ℃释放氢气转变为D,高于500 ℃时D释放氢气,转变为二元化合物E。A、B、D分别是乙烷、乙烯、苯的等电子体。(相对原子质量:H—1 B—10.8 N—14)

①A的结构式为 ,C的结构简式为 ,E的化学式为 。

②A转变为E总共释放的氢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

③写出D的结构式 ,D的二氯取代物有 种。

④为使A再生,有人设计了化合物D在水蒸气存在下与甲烷反应,写出A再生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 判断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产物,符合考试大纲中“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的考核要求。该储氢反应是氢元素的歧化反应,一部分H2(0价)得电子生成的LiH(-1价H)是还原产物,一部分H2(0价)失电子生成的LiNH2(+1价H)是氧化产物。LiH中-1价H阴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易被H2O、O2氧化;Li3N、Li2NH、LiNH2容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储氢反应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2) 该问的设计依据是考试大纲中“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由环己烷获取1 mol H2吸收的能量为:205.9 kJ/3=68.6 kJ,燃烧1 mol H2放出的能量为:483.6 kJ/2=241.8 kJ,提供的净能量为:241.8 kJ-68.6 kJ =173.2 kJ。

(3)新情景下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将乙烷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分别换成一个硼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与缺电子的硼原子形成配位键就是A:H3B←NH3(H3CCH3的等电子体),去氢生成H2B=NH2(CH2=CH2的等电子体);当聚合度为3,进一步去氢得到苯的等电子体无机苯:,无机苯的间位二氯取代物有2种(两个氯分别取代两个硼原子上的氢和两个氯分别取代两个氮原子上的氢),邻位、对位二氯取代物各有1种,共4种。H3BNH3的再生过程就是储氢过程(是题干中释氢过程的逆过程),可以理解为: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产生的H2再与无机苯加成得到H3BNH3,即产物为CO2和H3BNH3,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即可。

答案:(1) ①LiNH2。②LiH是强还原剂,易与H2O、O2反应;Li3N、Li2NH、LiNH2也易与水反应。

(2)173.2。

(3)①或; [BH2-NH2] n;BN。

②19.5 % (或0.195) 。

③ ;4。

④3 CH4+2(HBNH)3+6 H2O = 3CO2+6 H3BNH3。

二、关注新技术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人工光合作用与该要求十分吻合。

1.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先进能源技术。目前人类世界存在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两大危机,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处理有机废物(包括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同时产电,实现废物处理和能源产出双赢,已成为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

例5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微生物膜中的酶作催化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既能净化废水,又能发电

B.X电极为负极,工作时发生氧化反应

C.正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

D.该电池在常温和高温时都可以工作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环境保护、原电池原理、陌生电极反应式书写、酶等核心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本题设计符合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的“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该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废水中的葡萄糖作还原剂,NO3-作氧化剂,既发电又净化废水,A正确。还原剂(葡萄糖)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CO2)的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即X为负极;氧化剂(NO3-)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N2)的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即Y是正极,B正确。NO3-中+5价的N得电子生成N2,留下的氧离子结合由负极区移动到正极的H+生成水,C正确。酶是蛋白质,高温时发生变性失去催化活性,故微生物燃料电池在高温下会失效,D不正确。

答案:D。

友情提醒:(1)阳极(负极)区不变,若将题图中阴极“含NO3-的废水”改为“向废水中通入空气”,则被还原的物质是氧气,阴极(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2)阳极(负极)区不变,若将题图中阴极“含NO3-的废水”改为“含铁氰化钾的废水”,则铁氰化钾被还原为亚铁氰化钾,电极反应为:[Fe(CN)6]3-+e-=[Fe(CN)6]4-。

(3)阳极(负极)区不变,若将阴极材料改为没有微生物膜的氧化银(Ag2O),阴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机物的废水,被还原的是氧化银,电极反应为:Ag2O+2e-+ 2H+=2Ag+H2O。生成的银再制成氧化银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2.人工光合作用

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用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大规模地直接合成为燃料和化工原料,这种“人工光合作用”技术备受瞩目。

例6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示意图,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看,图中的光反应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反应式为 ;图中的暗反应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反应式为 。

(2)指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主要能量转化方式 ,写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科学家模拟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作用工作原理示意图制备甲醇,金属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总反应的方程式为 。若光催化剂为氮化镓半导体,请写出氮化镓的化学式 ,并指出镓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

(4)用人工光合作用制备的CH3OH和H2O2为原料,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图中A处加入的物质是 ,Y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电池工作时H+由 极移向 极(填“X”或“Y”)。

解析:本题力图反映2014年化学考试大纲强调的化学学习能力要求:“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1)该问的设计依据是考试大纲中的“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和“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读图知,光反应是H2O中-2价的氧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为O2,留下H+。暗反应是CO2中+4价的碳原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同时结合光反应产生的H+生成葡萄糖和H2O。

(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二空考生容易错误地写为C6H12O6+6O2或C6H12O6+6O2,前者错在6 mol H2O最多只能失去12 mol e-而标出的却是24 mol e-,后者错在6 mol CO2得到了24 mol e-而标出的却是12 mol e-。正确的思路是把第(1)问中的光反应乘以6与暗反应相加: C6H12O6+6O2+6H2O。

(3)由图知:金属电极上反应微粒是CO2、H+、e-,生成的微粒是CH3OH,隐含着CO2中+4价的碳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H3OH中-2价碳(即1 mol CO2得到6 mol e-)的化学意义。

氮是V A族的非金属元素显-3价,镓是IIIA族的金属元素显+3价,恰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氮化镓(GaN)。镓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IIA族。

(4)考查观察能力,考生要敏锐地看到X极电子流出,说明X是负极,初步判断X极加入的应该是燃料CH3OH(还原剂),其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 CO2↑+6H+。向Y电极上加入的是氧化剂H2O2,电解质为酸,正极上应该是-1价的氧原子得到电子生成-2价的氧原子,进一步结合H+生成H2O。由以上电极反应知:负极生成H+,正极消耗H+,H+在电解质中由负极(X)移到正极(Y)。

答案:(1)氧化;2H2O=4e-+O2↑+4H+(或2H2O-4e-=O2↑+4H+);还原;6CO2+24e-+24H+=C6H12O6+6H2O。

(2)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6H12O6+6O2+6H2O。

(3) CO2+6e-+6H+=CH3OH+H2O;2CO2+4H2O2CH3OH+3O2;GaN;第四周期IIIA族。

(4)CH3OH;H2O2+2e-+2H+=2H2O;X ;Y。

友情提醒:(1)人工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方式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生容易错误地认为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图也不是原电池示意图。

(2)“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是考试大纲的要求,据此我们希望所有主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考生都要牢记!有些考生因为不记得镓的元素符号及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失分。

三、关注新观念中的基本化学思想

CO2、CH4、N2O是当今三大温室气体。温室气体N2O在航天领域是一种宝贵的能源物质,西方发达国家对N2O的制备技术相当重视。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如何减少CO2、N2O的排放及科学利用CO2、N2O。

例7 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在航天领域却是一种宝贵的能源物质。已知无毒的氧化亚氮高温分解生成单质。

(1)氧化亚氮与CO2的摩尔质量相同,氧化亚氮的分子式为 。

(2)将氧化亚氮送入赛车引擎,可以增加速度。简述原因 。

(3)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常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含碳40%,含氢13.33%,其余为氮;又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写出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 。在发动机中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所有的氮元素均转化为N2) 。氧化亚氮和 (端羟基聚丁二烯)是新型火箭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N2O4相比,氧化亚氮作火箭氧化剂的优点是 。[注:火箭氧化剂皆为液态]

(4) 每年排放到大气中10%的氧化亚氮,来源于环己醇与硝酸反应生产己二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合成己二酸的新方法:以钨酸钠(Na2WO4)为催化剂,用30% H2O2与环己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碳酸乙二醇酯在锂电池中有重要用途。已知:

+CO2

请以CO2、乙烯、空气为原料,利用绿色化学原则制备碳酸乙二醇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产1 t碳酸乙二醇酯在理论上可以吸收 t CO2。

解析:考试大纲强调“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和“化工生产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本题力图体现之。

(1)根据摩尔质量为44 g/mol知,氧化亚氮就是一氧化二氮,分子式为N2O。

(2)氧化亚氮分解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氧气占1/3,大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氧气浓度增大,加快了燃料燃烧的速率,从而增加赛车速度。

(3)n(C)=60×0.4/12=2,n(H)=60×0.1333=8,n(N)=(60-24-8)/14=2,分子式为C2H8N2,由“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知,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N—NH2。先判断这两种火箭燃料燃烧的产物都是CO2、H2O、N2,然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平。N2O4有毒,其分解产物NO2也有毒,会污染空气;因此无毒的N2O作氧化剂的优点主要是污染小。

(4) 考查新情景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环己醇中羟基连接的碳原子平均化合价为0价,其余碳原子平均化合价为-2价,己二酸羧基上的碳原子平均化合价为+3价,1 mol环己醇被氧化为己二酸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 mol,生成1 mol N2O得到8 mol e-,据此可以配平该方程式。环己酮中羰基上的碳原子平均化合价为+2价,其余碳原子为-2价,由环己酮氧化为己二酸失去6 mol e-,1 mol H2O2反应得到2 mol e-,因此H2O2的化学计量数为3。

(5)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在银作催化剂时,乙烯可以氧化为环氧乙烷,再根据信息,环氧乙烷与CO2反应生成碳酸乙二醇酯。碳酸乙二醇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是CO2(44)的2倍,所以生产1 t碳酸乙二醇酯在理论上可以吸收0.5 t CO2。

答案:(1)N2O。

(2)高温时氧化亚氮分解:2N2O2N2+O2,增大了O2的浓度,加快了燃料燃烧。

(3)N—NH2或H2NN(CH3)2;C2H8N2+2N2O4=2CO2↑+4H2O↑+3N2↑;

(11n-1)N2O+=(11n-1)N2↑+4nCO2↑+(3n+1)H2O↑;N2O无毒,对环境污染小。

(4)+2HNO3→2H2O+ HOOCCH2CH2CH2CH2COOH+N2O↑;

+ 3H2O2HOOCCH2CH2CH2CH2COOH+ 3H2O。

(5)2CH2=CH2+O22,

+CO2;0.5。

友情提醒:乙烯绿色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在必修2教材的最后一节,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方程式在必修1教材的第四章第3节,部分考生对这些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不熟悉,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安排时间弄懂、弄熟、弄透教材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关注氢化物中的基础化学知识

氢化物分为离子型氢化物和共价型氢化物,部分氢化物分散在中学教材的不同章节,运用中学化学原理还能理解教材上未涉及的氢化物(如CaH2、SiH4、B2H6)的性质,考前有必要对氢化物的性质进行归类整理。

例8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既能形成离子键,也能形成共价键,在化合物中氢元素可能为+1价或-1价。回答下列问题:

(1) LiH中Li+的半径 H-的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aH2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写出CaH2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主族非金属元素与氢形成共价型氢化物。第三周期的气态氢化物,其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填分子式)。

(3)已知H、B、Si、Cl的电负性分别为2.1、2.0、1.8、3.0,甲硅烷(SiH4)分子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 。微量碱作催化剂时,甲硅烷遇水迅速水解生成SiO2·n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硼烷(B2H6)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能自燃,乙硼烷的强还原性来自 。

(4)在乙醚中,氢化钠与乙硼烷反应能生成万能还原剂硼氢化钠(NaBH4),请推测NaBH4与水反应的最终产物 。

(5) 环状化合物甲(N6H6)有作为高能材料的可能性,甲分子中有3种化学环境的N原子和2种化学环境的H原子,且N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则甲的结构式可能为 。

解析:考试大纲规定“了解常见金属、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短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符合这一要求,而且多年没有系统考查过该知识。(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r(Li+)H2S>PH3>SiH4。(3)“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是大纲对考生的要求。氢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硅元素的电负性,所以氢硅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原子使氢原子带部分负电荷而显-1价,硅显+4价。甲硅烷与水反应方式与盐类水解相似:SiH4中-1价H与水中+1价H结合生成H2,+4价Si与水中羟基结合生成H4SiO4,H4SiO4再脱水生成SiO2·nH2O。由氢和硼的电负性知,乙硼烷中的氢元素显-1价,硼元素显+3价,结合前面的知识知道-1价氢元素具有较强还原性。(4)NaBH4中的3种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3、-1,与水反应时,-1价H与水中+1价H结合生成H2,+3价B与水中羟基结合生成一元弱酸B(OH)3,Na+则形成强碱NaOH,B(OH)3与NaOH继续反应生成NaBO2或NaB(OH)4。(5)依题意甲分子空间结构具有对称性,六元环、五元环、三元环状化合物中,均没有符合题意的,只有四元环状化合物中有两种符合题意。

答案:(1)小于;CaH2+2HCl=CaCl2+2H2↑。

(2)HCl>H2S>PH3>SiH4。

(3) -1;SiH4+(n+2)H2OSiO2·nH2O+4H2↑;-1价的氢。

(4)NaBO2或NaB(OH)4、H2。

(5)

友情提醒:-1价H(如离子型氢化物CaH2和共价型氢化物SiH4、B2H6等)有较强还原性,易被氧气、水氧化;它们与水发生反应时,-1价H与水中+1价H结合生成H2。

作者:孟凡盛 许娟

第4篇:化学实验考试总结

今年有幸参加了县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监考工作,通过两天的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实验基本素质较高。实验操作熟练,会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并能准确描述,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达到初中化学关于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合格率达高。

当然,也存在某些不足,对于实验室制氧气具体表现在:

1、 学生由于平时训练不足,考试时过度紧张,操作时动作不协调。 记不住自己所

做试验的操作步骤,又不看试验桌上贴的题单,操作混乱,不符合实验操作要求。

2、 对于具体操作而言,学生基本能按步骤操作,但也有及少数同学清点仪器,检

查气密性忘记,有些同学清洗试管。

3、 出现错误较多:药匙使用很多同学用前不擦用后擦,取用高锰酸钾时容易洒落扣

分较多,安装仪器试管没有从底部夹取,灯帽没有倒放,集气瓶装水没有装满,拆卸装置时,试管没有在石棉网上冷却。

4、 不同的实验难易程度不同,评分标准不同,按学科划分等级对有些同学不公平,

建议按不同实验划分等级。

第5篇:化学实验考试分析

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二、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

1.出现位置:试卷中的倒数一题,一般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考试内容为书中的几大实验为主,分别是:

(1)氧气的制取

考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三种方法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2)二氧化碳的制取

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选择药品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固体+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反应装置,一般情况还与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相结合,为同类实验。

(3)金属的冶炼

其中以三氧化二铁的还原和氧化铜的还原为主,主要考察内容为二者还原的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6篇:化学实验考试总结

雨金中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总结

化学组 曹锦江

2018年3月

28、

29、30三天进行,我校526名高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设在本校考点的高中学考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本次考查的6个试题相对比较基础,学生合格率达100%,现将本次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 工作经验

1.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为圆满完成本次实验操作考查活动,我校领导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完善生化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添置了不少的仪器设备,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物质基础。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务处分三个阶段有条不紊的落实本次考查活动: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3.2—3.8)。各班主任告知学生相关学考事宜,并完成学生准考证的制作;科任老师在网上下载课件前期培训学生。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

(3.26) 监考教师培训。我校对36名监考老师也作了相应的培训。 (3.27)学生培训。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了理化生实验操作模拟考试,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专业知识过关和熟悉考试流程。

第三阶段:实验操作考试(3.28---3.30)。

3.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次操作考试成绩虽不是最好,但总体上比我们预想的要好。无论从学生们应考的精神面貌,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仔细程度都比平时表现的要好。这得益于为这次考查付出关心和重视的各位领导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只因为平时训练的得当,有效,才能有考场上十五分钟的精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方面:A、不能熟练使用分液漏斗

B、方程式不熟悉 C、液体滴加不规范 D、原理掌握不熟练

E、实验习惯不太好,考完未能及时清理台面。

2.监考员方面:A、不熟悉评分细则,标准不统一

B、评分不及时,造成前后场之间衔接不及时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反映出的问题,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端正认识,重视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现任教师加强专业培训,使其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自然科学不是审美艺术,实物是什么样,我们就要遵循它固有的特点,不能随心所欲。

总而言之,本次实验操作考试不仅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考查教师对学生教育的理念。实践出真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的去挖掘学生潜力,让其体验到自我探索的乐趣以及通过自己实践最后找出结果的幸福感。

2018年4月

第7篇: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基本步骤

实验

一、制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然后

将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待用;

2.取一支大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2—3块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大理石滑落到试管底部;

3.取稀盐酸,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使稀盐酸缓缓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盐酸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盐酸加好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至变红(观察现象);取下已变红的装有石蕊试液小试管,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药品部位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准对着人,加热至红色溶液变为紫色(观察现象);

5.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2014化学实验考试操作详细步骤实验

二、粗盐水的过滤

实验步骤:1.取滤纸一张,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将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中。向滤纸上加少许蒸

馏水湿润,用玻璃棒轻轻压平,使滤纸与漏斗相贴。

2.在铁架台的铁圈下放一个小烧杯,再把漏斗放在铁圈上,漏斗下端尖嘴处要紧靠烧杯内壁。

3.将玻璃棒一端轻触滤纸三层处,把盛有粗盐水的烧杯口紧靠着玻璃棒引流液体,玻璃棒用完及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三、用5%氯化钠溶液配制50g1%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往10ml量筒里倒入8—9ml氯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

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10ml的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

管逐滴加(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不得伸入)至9.7ml(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将所量溶液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小烧杯中备用。

2.往50ml的量筒里倒入38—39ml的蒸馏水(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50ml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40ml,将所量液体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稍慢点,不要触碰到烧杯内壁)。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用坩埚钳夹取一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变黑,然后将加热后的铜片放置于石棉网上。

2.取一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一枚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铁钉滑落到试管底部。取硫酸铜,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将硫酸铜缓缓倒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硫酸铜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复位)。观察现象。

3.另取两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分别夹取铜片和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铜片和锌粒滑落到试管底部。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稀盐酸,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现象。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

五、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A中,再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B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

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向试管A、B中各滴入几滴酚

酞溶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的溶液;

2.向步骤1中变红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至无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用玻璃棒伸入试管内蘸取少量A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A溶液的pH值,玻璃棒用完及时洗干净,放回原处;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第8篇: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反思

今年5月13号我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和二氧化碳跟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试题二:酸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试题三:碱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试题四:盐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这四个实验可以说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药品廉价,现象明显,便于从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原理和实验习惯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实际上,有些非常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化学老师的高度重视。

一、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

1、实验操作时心理素质差

有部分同学在实验中非常紧张,从动手拿实验仪器到做实验结束时,手一直在发抖,如:有些同学用胶头滴管添加少量液体时,因手一直在发抖而无法把液体滴到试管内,还有的同学在二氧化碳的制取时紧张到药品都没装就在那里收集气体,11-5班有几位同学对实验操作考试不当一回事,很不情愿地进入考场,不看也不肯动手做实验,站在那里一直到考试结束。

2、实验原理的错误

做酸跟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时应加入少量的氧化铜却把一样黑色的二氧化锰加进去;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中把反应物搞错了,错把氧化钙当成了碳酸钙作为反应物,检验时又把稀盐酸当成石灰水,所以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

3、操作技能的错误

有的同学还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马上装药品;有的装碳酸钙进试管时,试管是竖着装的;在验满二氧化碳的时候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用胶头滴管添加少量液体时,伸入了试管内;做酸和碱的PH测定时,把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加热时用内焰等等。

3、实验习惯的错误

有的同学直接用手取碳酸钙,有的同学乱掉火柴头等垃圾;有些同学把剩下的碳酸钙直接倒入了水池中;有些同学在取用固体或液体药品之后,没有盖上瓶塞;还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没有清洗仪器、没有整理实验桌面就走人的等等。

二、今后化学实验课的想法

教师首先重视实验,想办法使学生对实验形成持久的兴趣,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做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处理好演示实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尽量让学生到讲台上,在教师指导下去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百看不如一做”要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实验操作基本功,如用铅笔代替试管,练习试管的手握法及液体振荡的方法,用口杯和筷子练习倾倒液体的方法……这些不起眼的练习,天长日久,学生动手实验的速度、效率和实验质量相信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第9篇: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上)标准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上)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1. 安装一套简单蒸馏的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蒸馏?

(2)说明蒸馏装置中各部分仪器的名称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3)蒸馏沸点高于130℃液体化合物时应使用何种冷凝管? 答:

(1)蒸馏就是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状态使该液体变成蒸气,然后将蒸气冷凝后得到液体的过程。

(2)仪器安装注意事项:装置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安装;各磨口之间涂凡士林;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与蒸馏头支管的下缘相平;加入沸石防止暴沸;使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蒸馏低沸点化合物时要在接液管的支管接一根橡皮管引入水槽。

(3)蒸馏沸点高于130℃的液体化合物时应使用空气冷凝管。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2. 安装一套简单分馏的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馏与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由哪些异同?

(2)分馏与蒸馏时,温度计应放在什么位置?过高、过低对分馏与蒸馏有什么影响? 答:

(1)原理:分馏与蒸馏都是利用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而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但蒸馏分离的液体混合物各组份的沸点相差应大于30℃。分馏则适用于沸点相差不太大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装置:分馏即在蒸馏的基础上用分馏柱来进行。

(2)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与蒸馏头支管的下缘相平,过高则温度计表示的沸点低于馏出物的沸点,过低则高于。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3. 安装一套简单分馏的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馏与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由哪些异同?

(2)沸石在蒸馏和分馏中起什么作用?在液体沸腾时为何不能补加沸石? 答:

(1)同2(1)

(2)加入沸石防止瀑沸,液体沸腾时补加沸石则沸腾太剧烈,使液体冲出反应瓶。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4. 安装一套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水蒸气蒸馏?

(2)停止水蒸气蒸馏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

(1)水蒸气蒸馏是将水蒸气通入不溶或难溶于水、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物中,使该有机 物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

适用范围:1)常压蒸馏易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

2)混合物中含大量固体,用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3)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的物质或不挥发杂质,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难以分离。 (2)停止水蒸气蒸馏时,应先打开T型夹子,再移去火源,防止倒吸。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5. 安装一套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水蒸气蒸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水蒸气蒸馏? (2)安全管和T型管各起什么作用? 答:

(1)同4(1)。

(2)安全管用来检测系统内蒸气压变化情况。T型管用来除去水蒸气中冷凝下来

的水,有时操作发生不正常情况时,可使水蒸气发生器与大气相通。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6. 安装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在回流冷凝管上为何要采用吸收装置,吸收什么气体?

(2)在回流反应中,反应液逐渐分成两层,你估计产品应处在哪一层?为什么? 答:

(1)产生的HBr为腐蚀性有毒气体,所以要用碱液吸收。

(2)产品应处于下层,因为1-溴丁烷密度大。但有时也会例外。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7. 安装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在回流冷凝管上为何要采用吸收装置,吸收什么气体? (2)粗产品用浓硫酸洗涤可除去哪些杂质,为什么能除去他们? 答:

(1)同6(1)。

(2)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未反应的正丁醇和副产物1-丁烯,2-丁烯,丁醚等,这些杂质可用浓H2SO4除去,因为正丁醇和丁醚能与与浓H2SO4生成盐,而1-丁烯,2-丁烯与浓H2SO4发生加成反而被除去。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8. 安装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在回流冷凝管上为何要采用吸收装置,吸收什么气体?

(2)写出用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主反应和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在本试验中采用哪些措施来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的。 答:

(1)同6(1)。

(2)主反应:NaBr+ H2SO4HBr+NaHSO4 n-C4H9OH+HBrn-C4H9Br+H2O 副反应:

H2SO4CH3CH2CH2CH2OHCH3CH2CHCH2+CH2CHCH3

2CH3CH2CH2CH2OHH2SO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

3反应过程中应控制浓H2SO4的量不要太多,将NaBr研细以使其充分反应,且反应过程中应经常摇动烧瓶,以此来尽量减少副反应。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9. 试安装用b型管测定熔点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有和意义?

(2)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为何要放慢?快了又有什么结果?

答:

(1)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的熔点,所以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有机物,同时根据熔程长短可检验有机物的纯度。

(2)有充分时间让热量从熔点管外传至毛细管内,减少观察上的误差。若升温快了则测出的温度高于被检测物的熔点,且熔程可能变长。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0. 试安装用b型管测定熔点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有何意义?

(2)影响熔点测定的因素有哪些?请一一分析。 答:

(1)同9(1)。

(2)装样:样品要研细装结实,才可使受热均匀,若有空隙则不易传热,影响测试结果。

升温速度:若过慢,热量传到样品时间太长,不利于观察,若过快则所测温度高于熔点。

毛细管中样品的位置:应位于温度计水银球中部,如此,温度计读数才与样品温度相符。

温度计位置:使水银球恰好在b型管两侧管的中部,此处导热液对流循环好,样品受热均匀。

加热位置:火焰与熔点测定管的倾斜部接触,此处加热可使导热液发生最强的对流,使样品受热均匀。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1. 提纯粗制的乙酰苯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结晶固体有机物有哪些主要步骤?简单说明每步的步骤。

答:

重结晶步骤及目的:选择溶剂(使提纯物热溶冷不溶);将粗产品溶于热溶液中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固体使其冷却时析出);趁热过滤(除去杂质,若颜色深,则先脱色);冷却溶液或蒸发溶剂(使其结晶析出而杂质留于母液,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物留于母液);抽气过滤分离母液(分出结晶体或杂质);洗涤结晶(洗去附着的母液);干燥结晶(除去晶体中残留的溶剂)。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2. 提纯粗制的乙酰苯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用的溶剂为什么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何正确控制溶剂量? (2)活性炭为什么要在固体物质全溶后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沸腾时加入? 答:

(1)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太多时,难以析出晶体,需将溶剂蒸出。太少时,在热滤时,由于溶剂的挥发和温度的下降会导致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结晶。应先加入比计算量少的溶剂,加热到沸腾,若仍有固体未溶解,则在保持沸腾下逐渐添加溶剂至固体刚好溶解,最后再多加20%的溶剂将溶液稀释。

(2)因为活性炭有吸附能力,会吸附未溶的固体物质造成损失。不能向正沸腾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以免溶液瀑沸而溅出。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3. 请测丙酮的折光率,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次测定样品的折光率后为什么要擦洗上下棱镜面? (2)测定折光率对研究有机化合物有何意义?

(3)什么是化合物的折光率,影响折光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以免有杂质,造成污染腐蚀。

(2)折光率是化合物的特性常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折光率,尤其是液体,记载更为普遍,折光率不仅可作为化合物纯度的标志,也可用来鉴定未知物。

(3)化合物的折光率为: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到这个化合物时的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影响折光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入射光线的波长和测试温度等。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4. 请测丙酮的折光率,并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样品的折光率后为什么要擦洗上下棱镜面?

(2)17.5℃时测得2-甲基-1-丙醇nD=1.3968,试计算20℃时其折光率。 (3)什么是化合物的折光率,影响折光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同13(1)。

(2)nD20=nD17.5+4.510-4(17.5—20.0)=1.3968+4.510—4(—2.5)=1.3957 (3)同13(3)。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5. 请安装一套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75(1)本试验步骤主要包括哪几步?各步操作的目的何在? (2)将蒸馏剩余液趁热倒入蒸发皿中,为何要加入生石灰?

答:

(1)本实验步骤主要包括:第一步,将茶叶末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滤纸筒中,在圆底烧加入95%乙醇,装置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回流提取,直到提取液颜色较浅为止。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即可停止加热,改成蒸馏装置,把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蒸馏出来。第二步,趁热把瓶中剩余液倒入装有生石灰的蒸发皿中,搅成浆状,在蒸气浴上蒸干,除去水分,使成粉状,然后移至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炒片刻,除去水分。第三步,在蒸发皿上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且孔刺向上的滤纸。,再在滤纸上罩一个大小合适的漏斗,漏斗顶部塞一小团疏松的棉花,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小心加热,适当控制温度,尽可能使升华速度放慢,当发现有棕色烟雾时,即升华完毕,停止加热。

各步操作目的:第一步提取咖啡因粗液。

第二步除处水分和丹宁酸等酸性物质。

第三步升华提纯。

(2)生石灰起干燥和中和作用,以除去水分和丹宁酸等酸性物质。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6. 请安装一套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试验步骤主要包括哪几步?各步操作的目的何在?

(2)什么是升华?凡是固体有机物是否都可以用升华方法提纯?升华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

(1)同15(1)。

(2)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具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在加热时,不经过液态,而直接气化,蒸气受到冷却又直接冷凝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不是所有的固体有机物都适合用升华提纯。只有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有足够大的蒸气压的固体物质可用升华提纯。

升华方法得到的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纯度,但温度不易控制,产率较低。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7.

请安装一套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试验步骤主要包括哪几步?各步操作的目的何在?

(2)为何升华操作时,加热温度一定要控制在被升华物质的熔点以下? 答: (1)同15(1)。

(2)防止升华物质变焦。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8.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A、B两瓶无标签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合物的Rf值? (2)计算化合物A和B的Rf值。

答:

(1)Rf(比移植)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即样品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原点 的距离之比,常用分数表示。当A、B化合物的Rf值相等时,可能为同一化合物,当A、B化合物的Rf值不相等时肯定不是同一化合物。 (2)略。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19.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A、B两瓶无标签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合物的Rf值?

(2)层析缸中展开剂的高度超过薄层板点样线时,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 答:

(1)同18(1)。

(2)层析缸中展开剂的高度超过薄层板点样线时,样品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20.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A、B两瓶无标签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并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 (2)什么是化合物的Rf值? 答:

(1)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精制化合物的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先导等方面。 (2)同18(1)。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21. 安装制备三苯甲醇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整个反应的过程要无水干燥?

(2)在制取Grignard试剂时,为何要加入碘?

(3)本试验中溴苯滴加太快或一次加入,有何影? 答:

(1)因为Grignard试剂易与水反应而分解,使反应无法发生。

(2)加一小粒碘可促使非均相反应在镁的表面发生时,诱导反应开始。 (3)滴加速度太快,反应过于剧烈不易控制,并会增加副产品的生成。 评分标准:装置70﹪,问题 30﹪

上一篇:一般公司费用报销流程下一篇:反思作文8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