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推荐9篇)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篇1

工作步骤

第一步 确定本次国际会议使用同声传译。

第二步 落实同声传译译员。

同声传译译员在任何城市都供不应求,一旦确定国际会议使用同声传译,会议组织者就要尽早寻求合适的译员,并签订使用合同。

第三步 落实设备租用公司。

第四步 现场安装和调试。第一,搭建供译员使用的翻译间。

第二,测试接收机在会场各个部位的接收效果。

第五步 接收机的发放。

第一,确定采用填写租借卡片方式发放。第二,利用注册数据库的数据制作租借卡片。第三,现场发放时要求会议代表认真填写租借卡片。第四,会议代表凭租用卡片租用接收机。

第六步 现场工作。

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同声传译的翻译效果,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第七步 接收机的回收。

代表还回接收机,工作人员将卡片返还给代表。

特别提示

合格的同声传译译员总是供不应求,会议组织者应该尽早寻找同声传译译员并与他们签订合同。

在挑选设备公司时不仅要询问价格,更重要的是审查其现场服务的质量。

1.使用同声传译的国际会议

由于使用同声传译的价格相当昂贵,目前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组织者不是很多,只有以下几类国际会议有时还在使用。(1)某些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

某些国际组织的国际会议的惯例就是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工作语言,包括会议的所有文字材料和会议期间的语言交流。英语和法语是两种比较常用的语言,像1997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7届国际肉类大会和2000年举办的第20届国际大坝会议就是这种情况。有的国际会议会使用2种以上的工作语言,但最多不会超过6种,因为大多数国家的会议中心和高级宾馆的标准翻译间不会超过6个。例如,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的工作语言为英、法、德、俄、西班牙语5种,加上东道国的汉语共计为6种语言。(2)国际会议的部分活动

在我国召开的有些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虽然只有英语1种,但在会议的开幕式或特邀大会报告上,由于有我国的国家或者部门的领导人参加并以中文致辞或做邀请报告,为了节省时间,会议组织者就要为这半天的活动安排同声传译。(3)某些特殊行业的国际会议

我国一些特殊行业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代表大多都来自基层,不具有英语听说能力,会议组织者要为他们安排同声传译。例如,1 995年举办的第7届国际山羊大会,我国的会议代表主要来自牧场和农村;200 1年举办的世界口腔预防大会,我国的许多会议代表来自于基层的口腔防治工作站。为了能让这部分代表进行交流,会议组织者就必须为他们安排同声传译。

总之,会议组织者一旦决定使用同声传译设备,就要认真做好预算,因为一个千人的国际会议,哪怕只使用一个上午的同声传译,费用也要高达上万元,远高于会议室和视听设备的租金。会议组织者要及时将决定使用同声传译这个信息发布出去,鼓励那些由于语言障碍原因不准备参加会议的人员改变他们的决定。

2.同声传译的设备

同声传译的设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供同声传译译员使用的翻译间和信号发射器;另一部分是供会议代表使用的接收机。(1)翻译间和相关设备

通常,国际会议中心的主会场和高级饭店用于举办会议的宴会厅都已设有固定的翻译间和相关设备,只要会前经过简单调试即可使用。如果会议场址没有固定的翻译间,设备租用公司就要提前到会议举办地点考察所使用的会场,策划搭建方案。搭建原则是保证分布在会场各个部分的会议代表都能良好地接收到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在会场使用的前一天,设备租用公司要搭建翻译间并安装设备,并反复调试合格,保证第二天的使用。

(2)接收机

不管同声传译使用的翻译间是固定的还是临时搭建的,提供给代表使用的接收机都是相同的。同声传译的接收机俗称“耳机”,实际上是一个有距离限制的调频收音机。

3.接收机的管理

对接收机的管理是任何一个会议组织者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在举办国际骨质疏松大会时,由于会议组织者缺乏管理经验,某个分会场仅一个上午就丢失了20多个接收机,每个接收机的价格为2 500元,赔付设备公司5万多元人民币。(1)接收机的租用

会议组织者在会前要按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向设备租用公司租借一定数量的接收机,在会议期间发给代表使用,会后收齐返还。接收机包括机身和耳机两部分,会议组织者在向设备租用公司租借时,要指派专门人员清点数目,两者要一一对应,还要更换新电池。工作人员要在每一个接收机上贴上编号。(2)接收机的发放

接收机的发放时间、发放地点和发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许多国际会议要求会议代表借用时要抵押自己的护照或身份证;也有的会议要求抵押一定数量的货币,如100美元或1 000元人民币,这些方法各有利弊。还有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会议组织者要为每位会议代表制作一张领取同声传译接收器的卡片,上面有会议代表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很方便地从数据库中得到。数据具体包括代表的注册号、姓名、国籍、会议期间所停留的饭店,卡片上还有需代表自己填写的项目。在卡片的备注中要说明返还接收机的日期、时间和地点,要特别强调一个接收机价值数百美元,希望代表妥善保存,丢失或损坏要按价赔偿这张借用卡片要放到会议代表的注册信封中。注册时工作人员要向他们说明这张卡片的使用方法。当会议代表决定租用接收机时,要凭这张卡片到指定地点办理手续,填上所租用的接收机的编号、代表停留的饭店名称和房间号码,井签上自己的姓名。采用这种方法对接收机进行管理,虽然不要求代表抵押身份证件或货币,但借用卡上的信息明确,非常便于会议组织者管理,同时也简化了代表借用和返还接收机的手续。如果有几百人在开幕式之前的几十分钟内办理借用接收机的手续,并抵押身份证或不同类型的货币,忙乱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提前处理好此类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3)接收机的收回

活动结束后,会议代表应及时返还接收机,返还的地点应尽量与借用的地点相同。虽然在借用卡上已明确返还的时间,但是总有一部分代表不能按时返还,会议工作人员就要利用在公告栏上张贴通知的方式提醒会汉代表尽快返还接收机。在最后只有几个代表没有返还时,工作人员只能采用给会议代表所停留的饭店房间送信件的方式催要。第22届国际大坝会议第一天的开幕式和大会邀请报告使用同声传译,要求会议代表下午开始返还,直到22日闭幕宴会前才全部收回。(4)丢失后的赔偿

虽然采用了各种管理方法,但是在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时可能有个别的会议代表丢失了接收机,虽然他们也承认是他们的过错,但需要他们赔付高昂的费用时,他们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付。这时会议组织者需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进行赔付。有些代表经过劝说之后就会同意付款;有些会议代表仍然不肯付款,会议组织者如果别无他法就只能自己向设备公司支付罚金。

4.译员的管理 同声传译要求译出的语言和译入的语言几乎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只要在会议规定的语言范围内,不管报告人采用何种语言做报告,当语言传到会议代表的耳中时,已是会议代表各自非常熟悉的语言了。如果只是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的同声传译,就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国际会议要求英语和法语之间做同声传译,由于这样的同声传译译员目前在我国很难找,会议组织者就要使用中文来搭桥,即先将报告人的语言译成中文,再由申文译成其他的语言,采用这种方式,同声传译译员的人数就要增加。

寻找专业性很强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译员是会议组织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件工作。由于每个行业都有本行业的特殊学科术语,译员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以能把报告人80%的内容翻译出来就很不容易了,但即使是这样,会议代表还会很不满意,因此许多同声传译译员都不喜欢为国际科技会议作同声传译的服务工作。许多专业性极强的国际会议只好在本行业中的专业人员中挑选,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弥补语言和翻译技巧上的不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举办的国际针灸兽医会议使用英文、日文和中文作为会议的工作语言,选用了一些研究生作为3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译员,基本保证了会议的交流活动。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篇2

该工程是中国政府重要援外工程项目,由我院中标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大楼地处该非洲国首都,占地23000m2,工程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1062m2,总高度22.5m,为五层智能办公建筑。国际会议厅设在一层,其建筑平面为正方形,面积为441m2,装饰吊顶后大厅净高8.0m。扩声控制室设在大厅后部夹层,应外方要求,厅内设活动座席314个,并可通过活动隔断将大厅分隔为两个部分。

1 扩声系统的声学指标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视听场所的扩声系统可分为语言扩声、音乐扩声、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三类;根据不同的音质标准,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技术指标又相应划分为四级。本大楼国际会议大厅属于专用会议场所,根据规范,应按语言扩声一级标准设计。为此,首先需确定如下主要声学技术指标:混响时间T60≤1.00s (250~4000Hz),总噪声级≤NR30,厅内无音质缺陷。在此前提下:

最大声压级:250~4000Hz内平均最大声压级≥90dB;

传声增益:250~4000Hz的平均值≥-12dB;

传输频率特性:250~4000Hz时的平均值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6~+4dB;

声场不均匀度:1000Hz和4000Hz时均不超过8dB。

2 扬声器的选取与布置

扬声器的选取与布置直接影响到扩声系统的主要声学指标和性能质量,因此它是电声设计的重要一环。厅堂扩声系统用的扬声器不同于监听用扬声器或高质量家用扬声器,它要求在具有一定声性能的前提下,具备效率高、承受功率大和恒定指向性的特性。扬声器的布置应使大厅声压分布均匀、声源方向感良好、有利于抑制声反馈和避免产生回声干扰,其布置方式可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式,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并各有利弊。因本会议大厅纵向距离较长且可能被分隔成两部分,故设计中采用分散布置方式,扬声器的选择及具体布置如下:

(1)选用美国JBL公司生产的Control-28型全频带大功率小型箱式扬声器9只,分前、中、后各3只吊装在标高8.0m的吊顶内。

(2)选用美国JBL公司生产的Control-26CT型全频带宽辐射角同轴式吸顶扬声器5只,安装在后部标高3.2m的吊顶上。

这种分散布置方式的优点是:易使大厅声压分布均匀、容易防止啸叫,但声音清晰度容易变差、声源方向感欠佳。为此,设计时应控制靠近讲台第一排扬声器的功率,尽量减少声反馈;应防止听众区产生双重声现象,必要时采取延时措施。

3 扩声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选择扩声设备时,一方面设备性能应符合设计选定的系统特性指标要求;另一方面设备互联时,阻抗、电平、输出状态(即平衡)等方面应满足电气配接优选值的要求。本设计采用专业级扩声用调音台以及其他配套设备:功率放大器、双盒式录音机、MD录音机、激光唱机、会议用电容传声器、手持和胸配式无线传声器、监听耳机和监听扬声器等,还配置了高质量的数字式音频信号处理器DBX 480,它可对多通路信号进行房间均衡、参数均衡、延时和增益控制,用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改善厅内音质。这些设备组成的扩声系统,如图1所示。它们均集中组装于2台1.2m高设备机柜内,如图2所示。

调音台是扩声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故本文略作阐述。就某种意义而言,调音台是多路输入、多路输出的前置放大器,它具有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混合、分配的四大功能。本设计选用16路输入、双声道输出的专业级扩声用调音台,型号为Soundcraft LX7 16/4/3(英国产品),其主要技术特性:额定增益为80d B,线路输入时增益为0d B;等效噪声-126d B;频率特性的不均匀度为±1d B;非线性谐波失真小于0.1%;动态余量为20d B。

4 扩声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1)扩声控制室的土建要求

为了方便嘹望主席台和观众席、能直接监听到场内实际音响效果以利于调音控制,本设计将扩声控制室设置在大厅后部夹层,其使用面积为15m2,且室内作吸声吊顶及墙裙;对厅内开双层玻璃隔声观察窗(可推拉式),窗下沿距地0.7m、宽1.8m、高1.0m;地面做0.15m高架空木地板,板下设置敷线地沟(宽0.25m,深0.15m),表面贴镀锌铁皮,内置50×50mm的金属线槽用于敷设电源线;为避免日光灯镇流器对扩声系统的影响,室内采用白炽灯照明,照度为200lx,另在调音台处设有局部照明;设置独立式静音空调,使室内环境温度达到18℃~22℃。

(2)扩声控制室的电源与接地

本设计扩声系统设备用电,由大楼变配电所的低压柜专门供给二路独立电源,一用一备,不允许与配备有调光和镇流设备的照明系统共用电源回路。在声控室内设双电源互投箱,并设稳压电源盘。设备专用配电箱安装在声控室内入口门旁墙面,预留容量:单相10kVA,下底距地1.2m,设有4个单相分路出线开关(20Ax1, 10Ax3)分别给设备机柜、调音台、机房插座配电,如图3所示。各回路均为单相三线制供电,以防止因三相相位差而影响设备工作。

声控室内设置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设专用接地线,由大楼联合接地体单独引来,接地电阻小于1Ω。工作接地构成一点接地,以防止低频干扰和交流杂波干扰。

5 电声专业对建声专业的要求

根据本会议大厅的使用要求,确定以下建声要求:

(1)混响时间特性:在80%观众时,其频率特性基本平直。建声设计应据此提出无观众时的会议厅内混响时间数值,并以此作为竣工测量的依据。

(2)声源点在主席台处,场内无声聚焦、长延时反射声等声缺陷。

(3)多功能厅内正常工作(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观众席及主席台上的噪声水平应满足会议厅相关标准。

(4) 9只全频带箱式扬声器吊装在吊顶内,吊顶表面开口尺寸400×400mm,紧贴扬声器的表面罩透声织物或穿孔率>30%的透声罩网(板);重量5.5kg。

(5) 5只全频同轴式吸顶扬声器,在其安装处吊顶表面开口尺寸:Φ255;重量:4.3kg。

6 会议讨论和表决系统

本工程会议讨论系统是一个可供主席和代表分散控制的单通路声系统,接入扩声系统调音台辅助输出端;表决系统是一个与表决终端连接的中心控制数据处理系统,每个表决终端设有赞成、反对、弃权、取消四个按键。根据使用要求,厅内设置可供20位代表和1位会议主席使用的数字式讨论和表决系统,全部单元均采用单电缆数字传输技术,可以方便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议组合,系统具备主席优先功能和代表扩容的功能。

在主席台上安装有:扩声系统用四联装电容传声器、讨论表决系统用双联装主席及代表单元插座箱。

主要设备选用荷兰Philips公司产品,包括:控制主机LBB 3500、主席单元LBB3533、代表单元LBB 3530、表决显示器LBB3510等。

7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

同声传译系统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式和无线式两类,无线式又可分为感应天线式和红外线式两种,其中以红外线式较为先进。因本大厅对音质要求较高,且座席为活动式,故设计采用数字式红外线传输系统,这种系统音质较好,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优良的保密性能。厅内设4种语言的同声传译,与会者既可以通过红外接收机选听4种翻译语言,也可通过扩声系统直接收听原语。红外接收机位于听众席上,其作用是从接收到的已调制红外光中解调出音频信号,它设有波道选择,以供选择各路语言,由光电转换器检测出调频信号,再经过混频、中放、鉴频,还原成音频信号,由耳机传送给听众。

主要设备亦选用荷兰Philips公司产品,包括:红外发射机LBB 3420、红外线辐射器LBB 3412、译员控制器LBB 3520、红外接收机LBB 3433和译员耳机LBB 9095/30等,其中译音设备按二次翻译的工作方式设置;固定式红外线辐射器4只(每只重量15kg),分别置于大厅两侧顶部吊装,要求表面不得有任何阻挡。

8 译音室的设置及土建要求

为便于观察会场及主席台、联系方便,译音室设于大厅后部夹层,室内尺寸按国标ISO 2603标准设置,一般为2.5m(宽)×2.4m(深)×2.3m(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些调整,但房间三边的尺寸宜互不相同,以减少房间声共振。译音室与扩声机房毗临,其间设联络信号,室外设译音工作指示信号,近旁宜设译员休息室。

由土建专业对译音室采取以下吸声和隔声措施:

顶部:矿棉吸声板吊顶;地面:抗静电化纤地毯;墙面:50mm厚超细玻璃棉贴墙,表面罩阻燃织物。

如何学习同声传译 篇3

自我训练:提高同声传译技能的另外一条很重要途径就是自我训练。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专门化的职业训练。有些译员已经在一线工作了很长时间,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心理素质, 如果了解同声传译训练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进行自我训练的。但同声传译的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者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决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同声传译水平。当然并非人人都可以进行同传译的学习,它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双语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连续传译专业训练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①影子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译员的注意力分配(split of attention)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做影子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与原语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在原语开始后片刻到一句话跟读原语。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语言内容)。在跟读完一段5-8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原语的主要内容。在影子练习的后一阶段,可以安排“干扰”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进行的同时,手也动起来。要求学员从999开始写起,按倒数的形式往上写999、998、997…。影子练习视个人的基础可以进行3-5周(每周2-4小时)的训练,练习形式相对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此练习。学员在练习中产生了想用译人语同步陈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②原语概述:原语概述练习是在影子练习的延续。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在学员掌握要领之后再逐渐加长。原语概述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短期记忆力、边听、边说、边想(抓核心内容)的习惯。

③译入语概述:译入概述练习是在原语概述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原语内容用译人语进行。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并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同声传译。练习时译员不必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而是培养用简练的译人语传达原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点。

④ 视译: 视译(on-sight interpreting)是指同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在练习时,第一步可以找一些有译文的发言稿,边听发言录音,边做“同声传读”。逐渐过渡到脱离译稿只看原文进行口译。视译时可以用很短时间对原文通读一次,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专业难点做“译前准备”。

⑤ 磁带练习:同声传译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所涉及到的技巧要平时的练习才能为学习者掌握。因此,要在平时做很多的练习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同传译员。一般正规训练同传译员的机构都要求受训者除课堂接受的训练外要进行近300磁带时(tape-hours)精听、精练。磁带练习的内容要丰富多彩、题材广泛、音调齐全,要包括中英两种语言。最好是国际会议发言录音或录像。在练习时,可以把自己的翻译录下来,进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及误译、漏译的地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艰苦练习。

⑥ 模拟会议:这一练习主要针对有组织的课堂教学。自学同传的译员可以自我组织几

英语同声传译专业成为时代新宠 篇4

学生就业

我们的学员毕业后可以在世界500强的企业等跨国公司以及会展中心等工作,同声传译员的月薪达到4000人们币,年薪40万。

企业合作、人才定制

英语学院紧扣市场脉搏,和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型翻译公司保持密切合作,结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定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在真正意义上与企业需求保持高度同步,并定期邀请企业高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基于合作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了解和磨合,英语学院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被各家用人单位“抢购一空”。

在未来,英语学院在院校领导的引领下,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持续和业内高端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推升英语学院毕业生就业薪资,为学生走向成功保驾护航。

课程设置

同声传译中的简化策略 篇5

在评估口译质量时,信息的完整性往往成为重要的质量评估指标,省略意味着信息的缺失和口译质量下降。但近年来的研究中如张凌(2006)采用观察法发现即使是优秀的译员也会在同传实践中采用省略或简化策略,“完全转述”的策略并不成功,甚至是无法实现的。[4]面对源源不断而来的信息,如不加以简化,会增加译员加工能力的负荷,一旦达到饱和,就可能造成主要信息漏译、误译或表达质量下降。[3]因此,在同声传译实践中,必须采用必要的简化策略,以便节省宝贵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要信息上。

1 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

为了解释口译困难的本质,帮助口译员选择和培养口译策略,吉尔(Gile)根据他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在80年代初创立了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Effort Model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3]

1.1 模型公式

吉尔将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描述为:SI=L+P+M+C。SI指同声传译总的表现,由四项任务决定。

1)听解分析或理解(Listening and Analysis or Comprehension Effort,L),包括声音传入耳朵,识别单词,到意义生成,整个过程以理解为核心。

2)言语生成(Production,P),包括信息重组,语言组织,到最后的语言表达。

3)短期记忆(Memory,M),译员在接受原语信息到输出目的语译文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需要将听到的信息储存在短期记忆中,直到相应译文的输出。

4)协调能力(Coordination,C),分别分配相应精力给以上三项任务。协调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将这三项任务协调起来,才能保证脑力总供给。[3]

1.2 同声传译正常工作条件

在每个时间点上,四项任务分别存在着具体的加工能力需求。总需求(TR)是单项需求的总和,即TR=LR+MR+PR+CR。同时每个译员自身也在提供相应的加工能力,力图满足总需求和分项需求,加工能力总供给(TA)是单项加工能力供给的总和,即TA=LA+MA+PA+CA。

同声传译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下列五个条件,即:

TR

LR

MR

(言语生成需求不得超过可用于言语生成的能力)

(协调能力需求不得超过可用于协调的能力)

由于各项任务都不是译员自动进行,每项任务都需要加工能力的投入。一旦能力供应不足,就会引起口译失误。

能力供应不足又分为饱和状态和单项加工能力不足。饱和状态指可利用的总加工能力不能满足总需求。单项加工能力不足,指在加工能力总量供过于求时,由于调配不当,一项任务使用过多加工能力,引起了另一项任务处理中加工能力输入的减少,造成单项任务加工能力不足,无法完成某个单项任务的结果。[3]

2 基于认知负荷模型的简化策略

根据认知负荷模型对同传的阐述,同声传译对口译员的听解、短时记忆和输出增加新的能力需求,一旦单项任务需求或能力总量需求超过译员的能力负荷,就会出现问题,这被吉尔称为问题触发因素(problem triggers)。[3]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简化策略,降低认知负荷,确保译文质量得到最大优化。简化策略主要包括省略、指代和概括等。

2.1 省略

吉尔(2008)指出有时发言人语速过快,译员无论采用何种策略都无济于事,不得不省略一些信息,但有两点要求:

第一,译员必须继续对原文加以分析,以便保留必要信息,省略不重要的信息。

第二,译员必须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紧跟原文,离发言要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听说时差(Ear Voice Span,EVS)需要相对长一些。[3]

王斌华(2006)指出“同传的性质决定了不可能对演讲者的内容做出100%的翻译,同传中的翻译活动必须风雨无阻地进行下去,不能因为细节的失误而造成太多的羁绊。一旦出现译员所听到的信息有些模糊时,就不要再将精力放在回忆哪些模糊的信息上,而是尽量将听到的和理解了的信息立即翻译出去,同时,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太多的修饰性词语,可以在翻译时进行取舍,保证句子中的核心意思的完整和相对准确和到位的翻译。”[5]

例1:

Speaker:The professor is going to share a few things about apart-time polar resident—the penguin.

Professor:Hello.I see that you are smiling.It never fails!

同传译文:

发言者: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企鹅。

教授:大家好,我看到大家在微笑,每次都是如此。

这是一位教授发言,邀请了另一位企鹅专家讲课,语速很快,这时第一句只需要译成“教授今天所讲的主题是企鹅”。由于发言人语速较快,译员采用简化策略改变原文结构直接译为“主题是”,句子更为简单。

a part-time polar resident是问题触发因素(problem trigger),可以翻译成“极地的半个居民”或“一半时间住在极地”。但在快语速下,同传译员很难在短时间内翻译出来。根据吉尔的同传认知模型(SI=L+P+M+C),译员在P(言语生成阶段)遇到困难,如果译员在该单项任务上浪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就会影响其后的信息的听解(L),而企鹅是发言的主题,是重要信息,不能遗漏。此时,译员主动省略掉a part-time polar resident这一次要信息,企鹅居住在南极是常识,属于已知的信息。

2.2 指代

原文经常会有重复信息,第二次出现该信息时可以采用指代的策略,会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例2:

原文:在这同时,要进一步办好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要向下岗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金。

同传译文:Meanwhile we should improve the reemploymentcent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which should provide laid-offworkers with basic living allowances in full and on time and pay the social security premiums for them.

“中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连续出现两次,因此译文可以采用定语从句对其进行简化,译文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可以避免长名词再次译出,或用These centers来指代reemployment cent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省时省力为翻译下面的重点信息争取到了宝贵的几秒钟。

2.3 概括

同传译员面对的压力很大,经常遇到快语速发言人,此时有必要对原文信息加以概括总结。同传译员在时间紧迫,或者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不一定能也不一定必须把所有的细节全都翻译出来,抓大放小,用寥寥数语将次要信息概括出来,已经能满足同声传译的要求。

Roderic Jones(2008)认为在完成同声传译任务时“面对发言人语速较快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前面提到的一系列具体的项目可以用一个通用术语来进行概括。”如原文为“People take it for granted now to have a fridge and a freezer,the dishwasher and the washing machine with a spin dryer,a cooker and vacuum cleaner.”译文可作如下简化“People take it for granted now to have all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原文中所提及的一系列家用电器具体名称对听众来说并不是主要信息,只需用“家用电器”对这一系列具体意项进行概括即可,译文简洁,主要信息又没有缺失,重点信息反而更加突出而明确。[6]

例3:

原文:Well to continue with our study of polar ecosystems,I’ve arranged a special treatment for you today.I’ve invited Profes-sor Byrd,who has just returned from a two-year field study in Ant-arctica,to come and speak with us.

同传译文:今天继续学习极地生态系统,我今天特地请来伯德教授讲课,他刚从南极洲回来,在那做了两年实地考察。

例3中划线部分可以翻译为“今天给你们安排了一节十分特殊的课”,但要说出这样长的语句,译员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在语言生成任务上(P),直接影响了其后信息的听解(L),而划线部分显然属于次要信息。简化译文中两个字“特地”既翻译出原文中的special treatment,又非常简洁,节省了几秒钟的宝贵时间,为重点信息“邀请教授”的翻译争取了大量脑力。

3 结论

同声传译是在第一时间用另一种语言组织发言者深思熟虑的讲稿,时间特别宝贵,稍有迟疑或罗嗦便无法跟上发言人,因此,适当采用简化策略是同传技巧之一。判断一个译员是否有经验,可以从其表达是否简练加以判断。缺乏经验的译员往往语速飞快,想把每个字都译过去,结果经常适得其反,重点信息经常遗漏。有经验的译员会从容应对任何语速,用简练的关键词传达每句话的内核。

摘要:同声传译工作极具挑战性,吉尔的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清晰地阐明了同声传译的过程。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说明,同声传译对时间、脑力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适当采用省略、指代和概括等简化策略能有效节省时间,改善译文产出质量,这在同声传译实践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同声传译,简化策略,省略,指代,概括

参考文献

[1]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仲伟合.英语同声传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 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4]张凌.省略对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6,27(4):43-48.

[5]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篇6

意识流小说是兴起于20 世纪20年代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它在西方很多国家中比较流行,曾经在西方文学界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激烈讨论。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不遗余力地对那些普遍存在但却深藏于人类思想深处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进行了揭示。通过对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他们成功地揭示出了现代西方人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疏离感。反映出了战后西方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意识流小说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所固有但却长久以来被传统作家所忽视的精神现象,更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题材、手法、结构和语言。毫无疑问,意识流小说已经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独特、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文体。在众多的意识流小说巨著中,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可以说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最完善、最彻底的现代小说,代表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最高就。本文将以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为例,对其中意识流语言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译林出版社(萧乾,文洁若译)的译本进行分析,探讨意识流小说的语言表现技巧在译文中的再现。

二、《尤利西斯》小说的语言特色

《尤利西斯》借助作者所塑造的三个反英雄人物的心理活动。很好地表现出了当代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不仅《尤利西斯》的作者乔伊斯感受到了现当代人们思想的空虚,并通过小说很好地把这种荒诞的情况表现出来。就连其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也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缺乏。当然,这些同时代的西方现代社会的各种思想此起彼伏。对当时社会的千姿百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外,《尤利西斯》在当时西方关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等思想领域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小说作者乔伊斯在作品中非常注重人物内心想法的描写。他也很成功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并使之成为小说叙事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尤利西斯》里他更是借助意识流叙事的方式成功地展示了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对人们思想和精神造成的扭曲。小说里体现出来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严重的缺乏信任。《尤利西斯》在发表之后一直获得人们的好评。是西方意识流派的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作品。

《尤利西斯》自从出版以来就获得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大都投入到该部小说的语言技巧的研究上。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对文中作者要表现的主题及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乔伊斯在《尤利西斯》小说里所运用的语言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他一方面继承了西方传统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也对语言技巧进行了创新。在本篇文章的整体布局方面。更是巧妙的当。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使得文章里所透露出来的讽刺意味更加强烈,更突出表现了当地社会生活的荒诞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空虚。在《尤利西斯》中叙述者主要是通过隐含评论发表意见,叙述者这些隐含的评论融入在文本叙事中。和文本叙事一起共同展现现代社会迷茫和瘫痪的精神世界《尤利西斯》的叙述者的隐含评论与小说的其他叙述成分共同揭示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扭曲异化,叙述者的评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展现出来。

乔伊斯在大多数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语言学理论知识。他突破了过去人们对语言的常规看法。而把语言所能运用的技巧都很好地运用在他的小说里。在《尤利西斯》中运用的就非常充分,文中的语言的风格及其中的语法结构同样也被他用来刻画人物,这也从侧面是为揭示这部小说的主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这部小说里,人物塑造方面及语言技巧不仅是为文章的写作服务的,很大程度上也被用来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尤利西斯》在语言风格表现方面都恰到好处,其在语言的表现上运用了很多的艺术性语言。这些艺术性语言也是为了展现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乔伊斯在小说里的很多地方运用了诗歌语言,这些诗歌语言所起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语言内容上,更多地还突出地表现在头韵体的运用之上。头韵体通常是作为诗歌的最主要的韵体形式,在散文的叙述话语中一般很少出现的,但是在《尤利西斯》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头韵体叙述话语刻画出满腹经纶的斯蒂芬的诗人形象。而且,这些头韵体的言语只是一些残言片语,总是处在穆里根等人亵渎神灵的言语的包围之中,这也喻指了斯蒂芬艺术追求的孤独与迷茫,形象地刻画出斯蒂芬艺术家的思维特征。

《尤利西斯》在叙述中运用陌生化的语言手段刻画反英雄人物,揭示了现代主义主题。文本中语言的陌生化具体表现为艺术语言的运用科学语言的模仿奇特的修辞技巧和外来语以及文字游戏等方法。这些陌生化的语言技巧通过语言风格的变化,多角度展现人物扭曲异化的意识活动,勾勒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进而折射出现代社会荒诞的精神世界。陌生化语言技巧成为乔伊斯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的重要技巧。乔伊斯在人物刻画中还借鉴了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雕塑语言善于利用物体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使之形成某种力量&感觉和韵律。它通过一种无声的造型语言表现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并把艺术家的感情和审美观念融入雕塑作品之中。《尤利西斯》首次刻画斯蒂芬的人物形象时,就借助了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来展现人物深邃的内心思想。文中描写塑造的斯蒂芬形象简直就像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鬼斧神工的思想者,为整部作品深入揭示其内心深层次思想矛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尤利西斯》小说的语言技巧及其传译

在阅读小说中人物意识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作者使用的语言是非常富有诗意的。也就是说,乔伊斯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声音和节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那些人物独白读起来就像是无韵的诗歌。这个语言特色一方面充实了文字的涵义,另一方面也提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江苏卷高考作文 篇7

回溯历史长河,古人想要觅得一花一世界易,想要求得一生一知己难。正因如此,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才显得分外珍贵。

伯牙琴声婉转,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却唯钟子期一人能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一旦少了这份知遇的默契,没了同声相应的感动,伯牙有了破琴绝弦的决绝,终身不复鼓琴。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时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拥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我们,与古人相比,是知音更易得?还是知己更难求?

智能互联网时代,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我们的思想可以搭上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乘风破浪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在网络空间里,任何细小的表达,都能得到呼应。任何微弱的声音,都可能引起回声。

或许,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必像困在谷底的蝴蝶,一旦大山里找不到同类,就终其一生,无谓盘旋。

可换个角度看,过分追求同气相求,容不下不同的声音,画地为牢、划圈为界也给我们这代人打上了不该有的思想钢印。

我们胆怯于和别人不一样,沉溺于同质信息饲养,满足于时时刻刻有人点赞的廉价认同感……活成别人眼中该有的样子,比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似乎更为重要。

00后,也被称为网络原住民、“z世代”。这代人习惯于社交工具带来的交往便利,在日常交往中,更愿意借助网络寻找知己,更喜欢与被视为圈内的小群体沟通交流。

饭圈、二次元圈、游戏圈……只有大人想不到的圈,没有孩子们围不出的圈。走不出的圈,更像是长不大的童年。如果只在圈里存知己,就会错过天涯比邻的视野和眼界。

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不拘泥于信息茧房里的作茧自缚,才能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当然,挣脱同质信息,逃离舒适圈的过程,注定会有阵痛,但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唯此,才能不断超越圈文化的桎梏,拓展人生的外延。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篇8

同声传译也被称之为会议口译,是指译者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源于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的一种口译方式。它以快速达意、可用多种不同语言同步进行等显著优势渐渐在国际会议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与外界交往日趋频繁。国内对于高质量同声传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当今的国际交流和沟通上,英语毫无疑问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带动了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这一切自然产生了对高质量英汉间同声传译的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研究必要。

二、同声传译中的预测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得到高质量的同声传译。同声传译可以说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同声传译中所涉及的技巧众多,比如:断句、转换、重复、增补、省略等,但所有这些技巧的成功运用都离不开另一项技巧——预测。

预测是同声传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简单来说,预测就是指在具体的话语产出之前对话语的内容所包含的信息的推测和把握。它是在发言人讲结束讲话以前对精华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假设和猜测的结果。

俄罗斯口译学者切诺瓦提出,使得同声传译成为可能的就是对即将出现信息的预测。他同时认为,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认知活动,同声传译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下,那就是输入信息最小程度的冗余成分,再以译员额外的相关知识作为辅助,才可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并且保持语言输出的连续性。英汉两种语言在各方面存很大区别,这就要求译员在同声传译的过程中不得不频繁的使用预测技巧来缓解处理能力的压力,以保证信息输出的流畅性。能够帮助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进行预测的信息主要有两种: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因此,同声传译中的预测也随之分为两种:语言预测与非语言预测。

三、语言预测

无论英汉,所有语言都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词语的搭配或句子之间的连接词之都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搭配可能性。所以在语言层面的预测中,议员主要以词语、词语组合等语言单位作为线索进行预测。从词语和固定搭配的角度来看,各类词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及其固定搭配都可以作为预测的来源。只留心观察和积累它们的使用方法,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语言预测都是在词语和固定搭配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举例说明:

You will find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my remarks and those of my colleagues.

如果在不进行预测的情况下,遵循顺句驱动的原则,这句话很有可能将被译为:你会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我的发言和我同事的发言有一些相似之处。

然而经验丰富的议员在听到similarities的时候稍会加等待,并将这句话译为:你会发现我和我同事的发言会有一些相似之处。

一般情况下,在语篇中出现上例中similarity等抽象名词常伴随着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等成分,如have a great importance in…等,在这种情况下,先断句把听到的抽象名词顺句驱动译出来的意义不大。

而就篇章上的总体预测来说,英语是形合语言,多使用连接词或短语来表达其逻辑结构。这些连接词都能够帮助议员高效的预测语篇的发展方向。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汉语里充满了流水句、松散句,紧缩句,不大用连接词来表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此外,虽然中英句子中主谓宾的位置有许多相近之处,带其余定状补成分的位置却大相径庭。

四、非语言预测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篇9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 创新素养的培育, 首要任务是促进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培育、挖掘。而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因材施教, 让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关注和个性化培养不容忽视。普通中学只要拓宽思路, 从学校实际出发, 选准项目的切入口, 同样大有可为。

基于以上的认识, 我校建设“多语种同声传译基础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实验室”, 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实验项目。

一、价值意义

1. 让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外国语中学, “日语见长, 多语发展”是学校外语教学的特色。初中开始将英语、日语、德语作为第一外语, 将法语、西班牙语、韩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生中不乏一些外语学习能力强并有志于向“同传”方向发展的学生。学校理应为这部分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其个性健康发展的创新环境, 理应为培养高端的外语人才奠基。此项目明确指向为学校的外语特色服务, 体现学校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2. 培养同声传译后备军。

众所周知, 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 高素质同声传译人才的多少, 不仅标志着该地区外语教学发展的水平, 更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国际化程度高低的具体体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间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日趋频繁。据统计上海每3天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对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数量需求较大。[1]同声传译人才, 绝大多数依赖于重点高校的外语学院或翻译学院培养, 但数量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原因之一是中学生报考“同传”的数量不足, 质量不高。高校急需中学强化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提供丰富的同传后备人才。我校作为一所外国语中学, 有责任把目光放远, 为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特殊的外语课程, 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了解同声传译的基本知识, 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激发学生立志朝这个方向发展, 以满足高校和社会的需求。我校在中学阶段开设同声传译基础课程在全国属于首创,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拓性, 这个研发项目本身就有创新的价值。

3. 培养“思维转化”的创新意识。

同声传译, 指的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 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实践翻译。根据它的特性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在两种语言中转换思维方式, 让学生根据不同情景和文化差异准确表达讲话人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愿。而这种思维转换本身就是构建和创新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注意力、意志力、抗压心理和临场应变等基本素质。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成为同声传译人才所需的综合素养, 甚至让学生终生受益。

4.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跨文化意识。

同声传译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模拟国际会议场景, 如联合国会议等。这一形式的教学不仅使高中生对同声传译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亦能促进学生了解国际会议的模式和流程。尤其是口译训练的过程中, 能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对方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5.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同声传译人员作为中间翻译环节, 必须遵循职业道德, 因为真正对话的双方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如果同声传译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胡乱翻译, 对话双方当时是无法觉察的, 甚至永远都觉察不到。因此, 同声传译教学必须传授给学生职业道德知识, 让他们明白作为同声传译人员必须促进对话双方的顺利沟通, 遇到比较机密的对话内容能够保守秘密, 不做有损对话双方利益的事情。这无疑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6. 探索外语教育的连贯性。

同声传译人才培养向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延伸, 对于促进高校和中学在高端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连贯性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尽管本项目不可能直接培养同声传译人才, 但在高中阶段探索如何让学生具备同声传译的基本素养, 为培养同声传译高端人才奠定基础是本项目的初衷。

二、课程设计

面对实际, 先从我校优势外语科目日语学科开始实验, 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英语等其它外语学科。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愿申请、学校组织审核, 聘请外语翻译专家参与考核, 在高一、高二年级各挑选10人左右具备翻译培养潜质的学生, 开设日语、德语的同声传译基础强化班, 先期试点, 利用拓展课时间进行训练培养。

1. 设计原则

同声传译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同传”技能和良好的双语及其文化基础上的口译课程, 是典型的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课程, 不仅要训练听说同步的口译技巧, 还要培养包括跨文化意识、交际技能、心理素质在内的素养与能力。因为学生不仅要读懂、听懂、能说、能写外语, 还必须能“译”, 要“译”得好, 就要成为对本国和对象国都有深刻了解、能够促进两国交流的桥梁, 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因此, 在设计同声传译基础课程时, 既要考虑技能的复杂性、知识的广博性、题材的丰富性, 也要考虑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要融入对跨文化意识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我们认为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基础性原则。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外语知识存贮, 打好扎实的外语知识基础。外语语言质量的磨练和精炼应该成为“同传”实验教学的重点环节和目标之一, 同时强化学生的母语驾驭能力, 夯实中文表达的内涵、质量和效果。

(2) 多样性原则。一是背景知识的多样性。同声传译的工作中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可能涉及到,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 其内容应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和文艺等各方面, 让学生兼备丰富的背景知识。二是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如采用角色扮演、场景模拟、实战训练等多种培训方式。

(3) 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同声传译专业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特殊要求, 在设计训练方法时, 要强化对学生“一心多用”、合理分配注意力的培养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记忆力的训练, 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 培养根据特定内容自行组织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

(4) 渐进性原则。“同传”教学实验, 训练的内容很多, 要求也不完全一致, 不能一齐抓, 不能速成, 要循序渐进, 遵循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5) 实践性原则。语言技能的获得是离不开语言实践的, “同传”更是如此。充分的、持之以恒的“同传”模拟实践是语言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途径。“许多著名的翻译都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 才获得娴熟的技能的。”[2]所以说实践性原则是“同传”基础课程设计最基本原则之一。

2.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分基础板块和专业板块, 具体内容 (以日语、德语为例) 如下表。

在同声传译入门教程中重点介绍“同传”的基本知识, 如发展渊源、概念、操作进程、质量标准、译员素质 (双语跨文化能力、公众演讲技能、心理素质、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百科知识、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以及构成要素 (发言者、译员、听众、同声传译设备) 等。

3. 课程实施

本课程性质为拓展性课程。拟每周4课时, 按每学期17周计算, 一学年合计约136课时。教材使用上借鉴已有的同声传译教材, 如《实用日语同声传译教程》, 结合高中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进行校本化的改造和创新。同时不断利用网上资源、广播、电视资源和国际会议的录音录像和文字材料来丰富课程内容, 研发出符合中学生特点, 形式多样的文字和多媒体的校本教材。

教学采用教师讲解示范、会议模拟、配对练习、小组讨论、三角情景练习和实践观摩等方法, 通过学生进行跟读、概括以及口译实战练习等培养一些基本的口译技巧。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做到技巧训练与相关话题训练相结合, 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在课程实施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训练是主干, 在课堂训练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训练环节,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同传”实验室进行自我练习,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充足的教学资源,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外进行补充练习。

4. 课程评价

以校本教材的研发为基础, 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目标。一看“同传”课程的研发质量, 所设计的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看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平时成绩与口试成绩各占分值的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外语知识基础, 口译测试对照相关标准考核学生的临场应用能力。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同声传译基础课程结业证书。

三、资源建设

同声传译实验室由“同传”训练系统 (具有语言翻译教学功能、同传训练功能、自主同传训练功能、数字化录音功能、国际会议模拟功能、视频点播及电影配音功能、远程访问功能) 、会议系统 (会议报告与同声传译) 、音视频系统 (投影、摄像、音视频切换、音响) 、灯光系统 (会议舞台效果) 、智能中控系统 (矩阵切换、场景模式切换、媒体介质、切换与管理、设备集中控制) 和远程教育交互系统 (点对点远程教学及会议) 构成。面积约100平方米, 设主席1座、代表席14座、旁听席30座、展台1个、译员间3个。

我校的同声传译实验室主要用于给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同声传译实战训练, 包括交替传译训练、同声传译模拟会议功能等。它将同声传译的“国际会议”带到了课堂, 能完全模拟国际会议的工作布局与流程。学生们在实验教学中能感受到高仿真的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环境, 不仅可得到同声传译的口语练习, 还能获得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在实验室中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译员”、“代表”角色, 通过口述或播放录音、视频节目创建训练环境, 使用录音即时检查训练效果, 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 实验室提供口语聊天室、电影配音等多种教学与训练功能, 提供口语考试、听力考试、文本试卷考试、写作考试和自动口语考试等多种考试功能, 提供视频点播功能、音频点播功能和电子作业等多种自主学习功能。学生们也可独自或者分组进行练习, 甚至能方便地将课堂录音以及实验室中的音频视频资源下载到U盘或mp3中随时进行课后复习。

四、共享方式

“多语种同声传译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同声传译的基本素养为目标, 尤其强调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口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是高中外语课程的升华和延伸。对于中学外语教育而言, 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不仅“同传”的基础教程研发及人才培养的经验可供其它学校学习借鉴, 而且同声传译教材及实验室等资源也可供学校间共享。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探索, 期望在不断实践与完善的基础上, 为全国外国语学校提供“中学生同声传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

此外, 同声传译实验室的建成一方面可为区域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外语实践提供活动的场所, 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区内外小型的国际交流活动提供硬件平台, 为推进区域的教育国际化进程服务。

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多语种同声传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学生本位与教师引领的关系。实验要让学生充分自主,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实验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充分重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二是基础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同传”实验室的建立是外语基础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学生学习同传课程也是以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为前提的。学习“同传”课程的学生一定是外语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三是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传”教学实验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如挑战困难的兴趣、寻找方法的兴趣等, 让学生不断去总结和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不断肯定和鼓舞学生在积极体验中产生主观要求的自觉。四是实验创新和文化建设的关系。[3]“同传”教学实验不是一时做秀的权宜之计, 而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教学举措, 其现实和深远意义在于满足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我们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传”创新课程, 让学生在浓郁的外语学习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我们深知此项实验在策划设计、课程研发、组织实施等方面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许多方面尚不成熟, 我们真诚期望得到专家、学者、教育同仁指导和帮助。我们期待通过这项实验开设富有外语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创新体验和实践平台,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办学的品位, 同时也为面广量大的普通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个实践案例, 引发中小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研究、思考和实践。

拔尖人才培养, 是民族振兴对教育的呼唤, 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更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切实行动。创新人才培养既不能认为只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 也不能等到岗位或实践需要再去打基础, 更不能被“创新”出来。中学的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讲到底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空, 引导、呵护学生把自己独特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作为学校则应为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开发学生创新潜质,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搭建更多合适的平台, 创设更好的环境。面对学校的自身实际, 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和项目选择。从“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未来发展奠基”这一目标出发, 立足于“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出发点, 每所学校和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追求和行动。

摘要:中学多语种同声传译基础课程的研发是培养同声传译后备军的需要,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思维转化”的创新意识,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跨文化意识, 培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而且是对高中和大学外语教育连贯性的一种探索。学校依据基础性、多样性、针对性、渐进性、实践性原则, 设计了基础板块和专业板块两类课程, 以拓展课方式实施, 教学做到技巧训练与相关话题训练相结合, 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硬件支撑上则建设同声传译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同声传译实战训练。

关键词:多语种,同声传译,基础课程,人才培养,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陈安丽.以同声传译为目标, 造就国际化人才——关于高校日语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的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6) :81-83.

[2]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3) :5-7.

上一篇:青玉案,青玉案蒋璨,青玉案的意思,青玉案赏析下一篇:党务工作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