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共10篇)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1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

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2

一、活用教材, 灵活教法、学法, 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1. 活用教材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对于那些有开放性的知识, 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体现生活化的部分比较多, 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都与角有关, 比如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涉及角, 钓鱼时鱼竿和地面之间形成了角等等。因此, 在上课开始, 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从中找到有关角的素材,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中感悟数学概念就在生活中间, 和我们密不可分。这样引入,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 把数学教材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 并借此开始探究, 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教材是死的, 师生在用教材时可以灵活, 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应留有余地, 给学生自我拓展的机会。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 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在教材的提示下, 自己搜集相关信息,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教材上的知识点, 只要学生自己能学懂学通的, 教师坚决不讲, 对于学生理解有点困难的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制作学具的,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课外探究,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也是对教材的有效延伸。

另外, 灵活运用教材上的课堂训练题目, 教师应精选例题、习题, 进行科学取舍, 每节课都应扎扎实实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上练习题很少, 层次性也较差, 题型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边讲边补充, 边练边总结, 做到讲练结合。尤其是经典题型, 更应随学随练, 做到有针对性训练, 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打造高效课堂。

2. 灵活教法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始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尽量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里有角的存在, 观察身边的物品。这样启发,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发表见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借机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角, 你知道角的概念吗?角有哪些特点?怎么分类你们知道吗?”这样提问, 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七嘴八舌话“角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基本把相关知识点找得差不多。这样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 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3. 灵活学法

方法是学习的助推剂, 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情境, 亲自体验数学过程, 及时分析总结, 这样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的。比如, 在《角的初步知识》教学时, 我特意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不同大小的角的学具, 上课时自己展示角有关概念, 让学生自己边讲边演示, 哪个是边, 哪个是角, 那个是顶点;什么样的角是锐角, 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什么样的角是平角或周角。在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有无关系时, 我叫学生制作多个边长不等的角, 让学生亲自探究, 从中发现问题,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解决教学难点, 增加信息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题材宜多样化, 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各种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 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放大效果, 增加了学生观察的直观性;通过动画展示, 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尤其是题型变换, 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展示变换过程, 能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利用flash课件演示有关角的形成, 用ppt幻灯片比较角的大小等等。这样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节课的教学, 我每个环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包括题型的选择, 学生活动的设计,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问题探究的设置等。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发挥得不是那么理想, 该探究的深度不够, 思路不是很广。或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因此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数学教学越来越科学化、实用化。

“认识线段”教学片段及反思 篇3

片段:亲身经历,自主建构

教师出示一根弯弯曲曲的毛线。

师:谁能知道这根线段有多长?

生:将毛线拉直,就可以看出究竟有多长了。

师:怎么做就能拉直了呢?

生:用两只手捏住毛线的两端,用力一拉就行了。(学生活动,将毛线拉直)

师:现在的毛线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的毛线是弯弯的,现在是直直的。

师: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黑板借助直尺画)

师:黑板上画的这条线和毛线一样长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

(活动:将毛线和黑板上的线重叠在一起,发现学生画的线偏短或偏长)

师:怎么办呢?

生:将画的线延长一些(或擦去一些)。

师:这条线能不能再向两端延长了?能不能缩短了?想想办法,在黑板的这条线上做个什么记号就可以表示不能延长、也不能缩短?

生:写几个字;在线段的两端打勾做记号;在两端画两条小竖线……

(教师评价,并在线段的两端画短短的小竖线。)

师:现在这条线除了直直的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还有两条小竖线。

师:这两条小竖线有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不能随意地向两边延长或缩短了。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作线段,两端的小竖线叫作端点。

反思:如何帮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比划毛线长短时感受将毛线拉直的重要性,在认识所画线不能延长或缩短时体验端点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自主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线段“直直的”特征。学生在“创造”端点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端点的重要作用,也深刻体验到线段长度是固定的。

片段:联想推理,深化理解

师:这条线,被挡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是线段吗?

出示:

生:图(1)不是线段,露在外面的已经是弯曲的了。

生:线段要有两个端点,图(2)露在外面的线虽然是直的,但左边没有端点,它也不是线段。

生:图(3)不一定是线段,如果挡住的部分是直的,而且右端有端点,它才是线段。

师:学习数学,有时候不能只看问题的部分,更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判断。

反思:开放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的脑图,脑图的形成、辨析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线段特征深化理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片段:角色反串,强化运用

师:如果你是一条线段,你打算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呢?

生:我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生:我有时候长,有时候短;有时候是竖的,有时候是横的,还有的时候是斜的。

师:怎样才能把我画出来呢?在数学上哪些地方能见到我呢?

生:连接两个点,就能把我画出来了。

生:只要物体的边是直的,沿着边就能把我画出来了,但不要忘记我有两个端点。

生:在数学上,我的功劳可大了。正方形就是由四条像我这样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

反思:一节课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组织不当,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具有趣味性的角色反串——让学生扮演“线段”,作自我介绍,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迅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全面、深入掌握线段特征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语言进行介绍,去粗存精,有效提炼出学习的重点。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同时,升华了对线段的理解;学生“自我”介绍的过程,也是对本节课梳理、小结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初建模型、正反辨析、充分想象、深刻理解、自主介绍,建构了线段概念,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层层深入,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整时》案例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认识“整时”是人教版第一册的内容。教参上的安排是将整时和半时安排在一课时教学,但我觉得这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以后时间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我将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各为一课时。本节课是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主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钟面。在认、读、拨的活动中认识几时整。2.通过指导训练学生对几时整的表述,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渗透良好的作息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教学难点:几时整的表述。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又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参与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案例】

一、引入

1、课件引入(展示各种钟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问:它是谁呀?(生:钟表)

2、揭示课题

师:好多漂亮的钟表呀,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引:要认识钟表会看时间,让我们先来认识钟面。㈠认识钟面

1、学生观察,初步感知钟面

问:刚才看欣赏到了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的钟面都是一样的。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自己的小闹钟。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呀?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看谁最会观察。

2、具体了解钟面(课件:展示一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都很认真的观察了钟面,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白钟面,你能帮老师把它变成一个完整的钟面吗?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①生:有12个数(课件出示)②生: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③生:有时针、分针、秒针

师:时针是什么样的?(短短的是时针)分针呢?(比较长的是分针)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称你知道吗?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来认识它们的。你知道时针、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吗?用手势比划一下。师:集合大家的智慧我们做好了一个完整的钟面,小朋友们可真棒!

3、指一指

师:请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名称,在你的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钟面上还有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生生互动指一指)

4、小结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又分成5个小格。它们和时针、分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钟面。㈡认识整时

引:这些数、格子和指针又有什么作用呢?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

1、认整时

⑴认识7时(课件:显示主题图)

①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知道这是几时吗?(生:7点钟)

7点是日常所说的口语,今天我们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你会把7点钟说成7时吗?(多指几名学生练习说几时)②观察:你怎么知道这是7时?分针是指什么位置?时针指什么位置,③生在钟面上拨出7时

④小结并板书:分针指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⑵认识1时(课件:显示1时的钟面图)

①师:这个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指着几,是几时? 先独立观察、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②全班汇报,交流认识1时的方法。(板书:1时)③生在钟面上拨出1时

⑶认识3时(课件:显示3时的钟面图)①请在钟面上拨出3时

②汇报,交流认识3时的方法。(课件:显示3时的钟面图)⑷认识8时。(课件:显示8时的钟面图)①生拨8时(课件:显示8时的钟面图)②集体订正

⑸小结:像我们刚才认识的7时、1时、3时、8时都是整时。

2、归纳方法

⑴观察并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整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指向的位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分针都是指12)那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时针指7就是7时,时针指1就是1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数吗?(几)(板书:几)

3、小结: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通过观察比较我们自己归纳出了认整时的方法。可真了不起呀!㈢、写一写

1、引:你知道几时除了这样写,还可以怎样写吗?你还在哪里见过不同的表示方式?

生:我在电子表上见过

2、出示:12时和电子钟12:00

3、读一读:你会读上面显示的时间吗?(出示各种电子表和钟)

4、小结:还可以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整时,先写12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5、写一写:7时还可以怎么写呢?1时呢?3时呢?(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三、巩固应用

1、找朋友(贴出卡片)

引:你会用用这两种写法来表示整时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出自己的朋友。

4时 11时 2时 7时 7:00 2:00 11:00 4:00 师:谁来帮它们找朋友 学生做游戏

2、明明愉快的一天(课件出示)①生边看边说一说 问:说一说现在是几时?

(引导学生会说“早上”7时,能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②用两种表示法,写一写。

3、情感教育

师:小朋友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要向明明学习,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四、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呀?(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本领。

2、延伸:游戏(形体表示时间)①师生游戏

师:老师来当钟面,左手是时针,右手是分针,猜猜我表示的是几时?(3时)再过一个小时呢? ②生生游戏

师:谁来当钟面,大家来猜猜是几时? 请学生表演 【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比较,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制作钟面”、“拨钟面”、“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实物钟,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然后由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生活中的钟表”、“小明愉快的一天”的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启发学生思考,时间安排应该合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用数学的意识。

5、给学生说的机会,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晰,不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不善倾听、不会讨论和总结,这都是缺乏语言表达训练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出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教育学生注意倾听。尤其在小组交流这一环节,充分给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与展示,人人参与。

夏娟认识整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84—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2.会认读整时。记录整时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接近整时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学具准备: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感知钟面。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钟面模型玩一玩。2.小组交流。

师: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钟面上有什么? 3.汇报评价。

师:刚才,你们玩钟的时候,发现什么了?谁知道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出示钟面模型)你是怎么知道的?那谁知道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什么针?(生汇报的同时并让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指一指,摸一摸)

师: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分针的?(重视学生评价)4.师生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再次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 钟面的特点: ①有12个数;

②有长针和短针;(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③有12大格;

④每大格里有5小格; ……

【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钟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整时的教学 师:今天老师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钟表,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她叫小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认识7时。

师:小红在干什么呀?(起床)

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师: 想一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生:我在起床。生:我开始上学了。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生:我爸爸在洗脸、刷牙。2.认识8时、3时、6时。

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出示课件)刚才我们认识的8时、3时、6时,都是整时。(板书:认识整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整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师: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4.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迅速在你的钟面上拨出你最喜欢的整时时刻。(学生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拨的是几时?这时你在干什么?

【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员参与,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评一评的活动中认识了整时。】

四、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课件出示:《时间就像小马车》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活动。结束后进行惜时教育。

五、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阅读课本85页的内容。

师:图中的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阅读课本后再汇报)

生:我知道小明7:00刷牙,9:00就开始学习了。师:你看他上课多么认真啊!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样。师:…… 生:…… 师:整时的认识方法是什么呢?你能说一说吗? 2.质疑问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认识了整时。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时针和分针。生:我会认时间了。……

师: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认识那个细细的针。生:我想知道1时等于多少分。……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小朋友想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请记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介绍日晷和铜漏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引导~自学,让学生“我能读”和“我能问”,培养学生读中思,思中读,找出关键句,重点词,动笔圈、点、勾、画、批注,从小养成自学的习惯。汇报自己的收获,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质疑,为将来学习打下伏笔。】

六、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练习十九的第1题:连线(课件出示)注重学生的评价。

2.练习十九的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课件出示)

【练习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习题,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3.练习十九的第6题。

《认识整时》教案

认识钟表-整时 篇6

李秀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3.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操作用的小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一)师: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师: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二)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一)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时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1.时针。时针在哪里呢,请你快到前面来找一找。对了,这根针叫时针,它长得什么样?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请学生到前面来指,说出长得什么样子。它和时针比起来细一些,长一些。(板书:细长)

2.数:你领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板书数12个)(1-12)真有12个数,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大家觉得他数得怎么样?同学们请你从1开始按顺序数一数自己表上的12个数。

3.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按顺序数一数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二)出示图片,认识整时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三)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四)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五)学习电子时刻写法。

(六)小明的一天:对于整时两种写法的巩固,以及一天有两个8:00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一)我拨你说

(二)我说你拨

(三)看一看补一补:如何画整时?

(四)设计尝试: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自己的一天。

四、总结全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钟表整时》说课稿

李秀珍

一、说教材

我教的《认识钟表整时》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七单元85页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多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让孩子们通过画钟面上所缺少的针、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的图画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自己见过哪些钟的活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是说一说见过的钟面,再欣赏老师收集的各种不同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回忆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钟面并把它讲出来。同时观察老师收集的各种钟面,并引导学生观察别人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2.根据给出的时间画出少了的那根针。3.做个小修理匠。4.综合能力题(再过1小时是几时)。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篇7

师:小朋友, 你们每天上学都要在胸前戴上什么?

生:红领巾。

师:我们都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师拿出一条红领巾) 你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上都有三个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个新的图形朋友。 (板书“认识角”)

师:大家说说看, 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角?

生:黑板上就有角。

生:墙上的图片里有角。

……

师:是啊!生活中到处都藏着角, (课件展示一些角的图片)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物体, 你能找出它们身上藏着的角吗?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片段二:做角并感知角有大小

(1) 做角。

师:我们刚才看了很多角,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请你们根据材料或者自己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 并且把你创造的角的顶点和边指给小组里的朋友看看。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

(2)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角? (请两名学生将所做的角用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3) 感知角有大小。

师:谁用硬纸条做的角比这两位同学的大, 也贴上来。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角是有大有小的。请你猜一猜, 角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小组交流)

师:老师真高兴听到你们这么丰富的猜想, 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 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小朋友把活动角一起变大、变小。从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有关。

引申: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角? (扇子、剪刀)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片段三:比较角的大小

其实,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 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大大小小的角, 瞧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 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 你们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吗? (出示两幅钟的画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 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那这样吧, 拿出画有这两个钟面的作业纸, 同桌合作想个办法来比一比到底哪个角大, 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汇报交流, 强调重合的注意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现在请刚才把角贴在这儿的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角, 其他小朋友和同桌比较比较谁手中的活动角更大。

教学反思: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动起来。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对象,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减, 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角的认识》一课的内容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课一开始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 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拉近了学生与教学的距离,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 他们的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接着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 体现以生活为依托, 以实践为第一, 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 找寻数学知识。最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大胆放手让他们主动探索, 通过观察、讨论, 自己总结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 个性可以得到尽情的张扬, 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2) 放手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 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 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 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如:在让学生动手做一个角时, 学生首先要从老师提供的材料里选出自己想要的, 然后根据对角的理解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 学生的手动起来了, 眼睛动起来了, 大脑更是积极思考起来了。这些不仅仅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更激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反思 篇8

1.乐乐家来了2个客人,冰箱里有4个桔子,该怎样把这4个桔子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生答。结合生答,提出: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乐乐又拿出2个苹果,该怎样把这2个苹果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请生答。结生答,再次强调: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反思:这一环节在于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乐乐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冰箱里只有一个蛋糕了。“该怎样把1个蛋糕分给2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乐乐不知道怎么分了,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不过,乐乐还是有疑问,请看大屏幕:同学们,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一起来和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反思: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无法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结合前面引出的一半,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演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正好是其中的一份,这一份是圆的1/2,另一份也是圆的1/2。使学生明白只要是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每份都是原来的1/2,初步理解1/2的含义。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多让学生读一读,知道分数的读法)。

再回到乐乐该怎样把一个蛋糕分给两个客人,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上,先让学生回答,再用课件演示。

反思: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能对二分之一进行初步的理解。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小组活动,你能创造出二分之一吗?让学生动手折自己的长方形纸片,并用彩笔涂色表示出二分之一。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巡视,并将不同折法的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反思: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過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同时,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不管怎么分,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观察判断,巩固认识

课件出示巩固习题“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掌握平均分的思想,对二分之一形成正确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

2.认识四分之一

(1)动手操作。你能通过折正方形纸片创造出四分之一吗?让学生自主动手,并用彩笔涂色表示。

(2)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教师巡视,挑选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在全班说一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3)教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反思: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折出四分之一并交流展示,然后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3.自由操作,创造分数

(1)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片,你还想折出几分之几?涂色表示,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一份表示几分之一,两份呢?三份呢?折出你喜欢的分数,涂色表示并能正确读出分数。

(3)课件演示几分之几。学习分数家族成员名称。

反思: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学生通过涂色明白涂一份和涂几份创造出的分数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看分数涂颜色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语文成语里里也有数学呢。不信你看,下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几个有关数字的成语,你能用分数表达吗?

反思:这三个练习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既帮助学生深化了平均分的思想,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延伸铺垫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有什么收获吗?

总评: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2.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分数。

3.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分层设计,形式多样,联系实际,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加深了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运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认识整时 篇9

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整时)学习目标:

1.会正确区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2.能熟练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并会用中文表示法和电子表示法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时间。教具:小黑板、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认识时间(整时)”。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会正确区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能熟练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并会用中文表示法和电子表示法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时间。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有)同学们真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那就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指导认真自学。咱们比一比自学时,谁的坐姿最端正,谁思考问题最

三、自学指导

(一)把书翻到91页,小手指着91页上面的钟表,数数钟面上一共有几个数字?从几到几?再看钟面上有几根针?小手指着长针,它叫什么针?手指着短针,它叫什么针?

四、检测

同学们刚才看书可真认真,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刚才学得怎么样?敢接受挑战吗?(敢)

钟面上一共有几个数字?从几到几?

钟面上有几根针? 这根长针,它是什么针?那这根短针,它又是什么针?(师问生答)

五、自学指导

(二)下面我们接着来比谁看书最认真。

手指下面的3个钟表,先看看这三个表的分针都指着几?手指第一个钟表,它的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小手指第二个钟表,它的时针指着几?是几时?手指第三个钟表,它的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再指着下面方框里的数字,想想你在哪见过这种写法?先写什么,中间点几个小圆点?后面再写什么?

六、检测 积极。1.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再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2.检测:(做一做)92页小明的一天,小明刷牙的时间是7时,书中用了2种表示法,你会用两种表示法来填写其他5幅图的时间吗?(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七.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做完的请举手?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把错误的用红粉笔圈起来再改在旁边,原来的不要擦去)2.讨论:(议一议)

1.认为小明读书的时间写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判断是8时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像这样前面写数字,后面写个“时”字这种写法就叫中文表示法。

2.依次问下面4个钟面上的时间。

3.认为对的举手?(手指第二横线上的电子表示法),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电子表示法。(强调写法:前面写数字,中间“:”后面2个“00”)。

4.评议板书与对错。

5.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的更正。

6.师引导学生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八、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篇10

教材简析:“认识整时”这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弄清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面的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我转变了我的角色,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具体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中,感受新知;联系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扩展新知。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及自身的尝试活动认识钟面,学会认清整时,初步体会整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3、渗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具、学具:

1、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钟面模型,一份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

2、钟面模型若干个。

3、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一)、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师说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可能说:钟表(板书:钟表)师:恭喜你们猜对了!

(二)、同学们见过钟表吗,你在哪见过钟表?

师:钟表的兄弟姐妹有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老师家里用的钟(实物钟)请大家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学生说在哪里见过怎样的钟)

师: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钟和表,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出发吧!(课件展示各式钟表)师:这么多漂亮的钟表,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这些钟表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师: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生2:它可以催我上床睡觉。

生3: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吃饭了。

师: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钟表的作用课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游戏形式,采取猜谜语导入,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钟的表面,老师把钟面画在了大屏幕上。请你们先观察一下课件上的钟面,再动手摸一摸桌面上的钟面,最后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自由观察活动。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生2: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从小到大围成一圈。生3:钟面上还有许多格子。生4:每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间隔……

师:钟面上的这两根针还有名字呢,这根长针叫什么?这根短针又叫什么?

生:这根较长的针叫分针,较短的针叫时针。(师板书)

师:谁来说说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同? 生:分针长、时针短。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跟着他说一遍:分针长、时针短。(生齐读)

师:大家可真善于观察,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的赛跑,有谁知道它们谁跑得快一些? 生:分针跑得快。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底是怎样跑的。(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时走到2时的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右手沿着时针、分针走动的方面绕一圈 生:(动手沿着顺时针方向绕一圈)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钟面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钟面。

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沿着这样的方向转动,我们就把它叫做顺时针转动。[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使学生对钟面有了非常直观、具体、鲜活的认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整时

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生说:认识)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下面几个钟面上的时间,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平时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所以同学说的7点我们就要说成7时

板书7时,是几时直接在几的后面加上汉字“时”就可以, 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生说: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30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说时间,师引导说:8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6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师:再仔细观察 3个钟面,通过观察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可能说1)这几个都是整时(2)分针都指向12 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生试说:略

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就是认识钟面整时的方法。这些钟面表示的都是整时。

指两生说方法,再男生说,女生说,最后集体说方法。3拨钟练习

师:接下来去我们来做一个拨钟游戏,看谁表现的最棒。老师先来拨时刻,请你们认一认,看谁认得又快又准。(教师拨4时、5时、12时,指名认。)

师:现在要是老师说时刻,让你们来拨,你会拨吗?(师报十二块,学生齐拨,指名到前面拨)

师:现在请大家当小老师,考考你的同桌,拨一个时刻给你的同桌认一认,他认对了,你就夸夸他。(学生互练)

【设计意图:借助钟面模型学具,让学生同桌互相拨一拨,认一认整时刻,即巩固了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时间表示法 师:下面我们学习整时的写法,同学们,请你们打开书84页,认真观察刚才的三幅图,看一看书上又怎样表示时间的?那么7时,怎样表示?

生:7时我先写7在加一个“时”字就行了。师板书7时。师:7时除了这种写法,你还知道不同的写法吗?

生:也可以像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点,最后写两个零。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种写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电子表上看到的。

师:你可真是一个留心观察的好孩子。师:8时怎么写,11时又怎么写? 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表示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小明的一天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会认整时了,还要学会安排好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下面是小明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小明几时又在做什么?

生1:小明7时在刷牙。(课件出示7时 7:00)时:小明几时又在做什么?

生2:小明8时在读书。(课件出示8时 8:00)

师:剩下的四副图片,请大家把书打开92页,自己看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然后把时刻写在相应的图片横线上。(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这一天,几时在做什么? 生:小明7时在刷牙,8时在读书,10时在做操,12时在吃饭,6时看电视,9时在睡觉。

师:小明这一天安排得好吗? 生:好!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让我们身体更结实,学习更优秀。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小明的一天”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整时的读写,并教育了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早晚时间对比

师:这一组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早上9时明明读书和晚上9时明明睡觉的两幅情境图)生6:两个钟面都是10时

师:怎么都是10时,两个做的事情不一样?一个在? 生:读书。师:一个在? 生:睡觉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6:一个在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10时

师:哦。原来一天中幼两个10时啊!我们说的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钟表上的时针每天要转两圈,一圈表示白天的时间,一圈表示晚上的时间,所以一天有早上7时,也有晚上7时;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大家千万要记住呀!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3、连线

师:你们学得可真好,现在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家了,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课件出示钟面和时刻的连线)

4、判断

师:同学们帮小动物找到家了,它们非常高兴,看到大家表现这么好,懒羊羊有点不服气,它也迫不及待读了两个钟表,你们看懒羊羊读的对不对?对的打√ 错的打×,再把错的读正确.

四、展示钟表演变的历史

我们知道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在没有现代钟表的古代,想知道人们是怎样计时的吗?

[图片]远古时期,没有钟表聪明的人们就根据公鸡打鸣来确定时刻;慢慢地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做成了日晷,根据太阳照射到指针上投下的影子指在石盘上的刻度来计时的;可是晚上或阴天时就不方便了: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铜漏壶、水漏滴水计时,沙漏漏沙计时等;后来随着科学地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计时也就更加方便、准确了。

五、总结梳理,知识升华。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节课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这节课你们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呢?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师总结全课:

亲爱的孩子们: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 又细又长

上一篇:输尿管结石的护理措施下一篇:公司资料员述职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