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精选10篇)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1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汾西县位于吕粱山南麓、临汾市西北部、总面积880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1个社区管委会,现有人口14.8万,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64个(其中:县直有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站、县中医院、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新农合中心、精神病院等7个单位,乡镇卫生院8所,卫生分院6所,村级卫生所142个,民营医院1所。全县现有医务人员894人,其中国家正式财政开支人员420人,自收自支临时人员193人,乡村医生281人)。我们于2009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医改任务。

一、健全机构,建立机制,确保医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2009年7月,省政府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我县紧跟省、市医改的步伐,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9月成立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发改和卫生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局和卫生局局长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2011年4月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10文件后,为了改革有章可依,我县对应出台了1个《综合改革方案》和9个配套文件:(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 1

事制度改革意见》(2)《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调整意见》(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4)《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5)《乡、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6)《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7)《村级卫生所改革方案》

(8)《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9)《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全员聘用的工作方案》。至此,我县医改文件全部配套。(按照县编办6月30日正式核定的乡镇卫生院编制174人,我县卫生院现有职工105人,缺编69人,没有人员分流任务,也就没有出台对应的文件)。

二、瞄准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推进医改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省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时序进度和2011年五项重点医改任务,我县精心组织、积极实施,稳妥推进。尤其是6月15日市医改办督导检查后,毛跟云县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再动员会议。明确了“奋战五十天,保质保量完成医改任务”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倒计时工作日程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上下联动,通力协作。我们的定位是发改局是指挥员,卫生局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编办、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全力负责后勤保障,要什么给什么,需要怎干就怎干。医改工作得到了快速有效地推进。

到目前为止,我县医改工作基本完成。一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综合改革方案》和九个配套文件。二是在人员配置

方面,于2010年招聘4名执业医师和1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2011年又招聘27名事业编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各职能部门全力配合,齐抓共管。编办于6月30日正式核定了乡镇卫生院编制174人,我县卫生院现有职工105人,缺编69人(含卫生监督站18人)。县人社局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并经市人社局批准,绩效工资已落实。目前,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的补发工资已核发完毕。县财政局确保投入到位,年初预算时,公共卫生经费35万、绩效工资200万、基本药物差价补偿88万都足额预留,逐步核发。四是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实施第一批20个试点村已规范运行,剩余行政村卫生室将于8月底全面推行。五是制定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聘用和工作人员聘用办法”方案,目前已全面完成聘任工作。六是基本药物从4月份实施以来,现已逐步完善,第一批补偿资金23.83万元已拨付,村级卫生所药品差价补助资金,省拨两元也已下拨到各乡镇卫生院,已落实到乡医手中。七是我县撤并乡镇后成立了一个“社区管委会”,辖区内1.8万人,多年来公共卫生服务严重缺位,经多方协调成立了“汾西县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编7人,全面负责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八是医改办公地点暂定在卫生局,配备了必要办公设备,确定了两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九是为了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我县在120个行政村聘用了120名食品药

品卫生专(兼)职监督员,每人每月补助20元,健全了卫生监督三级网络。十是根据“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的要求,我县09年已实现了村级卫生所全覆盖,今年6月份分别受到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表彰奖励。2011年,计划投资65万元,规划新建13所行政村卫生室,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全部完成,现已启动实施。十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农合筹资将达到2622.8万元,人均230元,个人筹资30元,县配套314.95万元,参合人数达到11.4万人,参合率稳定在92%以上。与此同时,县财政投资26万元,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十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每人15元提高到25元,九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立台帐,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

总体来看,我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已基本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益性明显提高,广大群众日益享受到医改实惠,社会各界对改革也普遍支持和认同。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2

1 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1.1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全市共计678个政府办和非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 零差率销售, 累计网上采购基本药物7.39亿元, 让利幅度35%。定期对采购情况和供货企业进行考核与监管。

1.2 多渠道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 政府对机构实行收支差额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 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按常住人口人均45元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10元/次标准落实一般诊疗费, 一般诊疗费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个人不用付费, 其中, 新农合按基金支付8元, 个人支付2元。按6.3万元/人/年标准落实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 分别占60%和40%。

1.3 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到位

按照每万常住人口城市12人、农村18人的标准, 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6 948名。下发《关于医疗卫生单位推进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 择优聘任。按岗位设置要求, 对所有人员实行按岗聘用, 合同管理, 在岗人员100%签订聘用合同。积极稳妥地做好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对编外人员进行总量限定, 由编办备案, 合理报酬、合理使用, 对分流人员以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分流。

1.4 富有激励的新分配制度已经确立

市制定《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辖市、区制定机构负责人考核办法, 机构制定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细则, 实行逐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划拨财政补助经费依据, 并与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和任免挂钩;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对公益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绩效考核优的单位, 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内部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1.5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健全

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通过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金支付、基本药物定额补偿等方式, 保证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对符合条件者全部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对退岗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先后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和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全市乡村医生工资收入在2.5~4.0万元, 1 097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889人获得合理补偿。有948人接受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545人接受中专学历补偿教育, 311人取得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村卫生室平均业务用房面积达207平方米, 有示范村卫生室381家, 占总数的81%。

1.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2012年, 全市按常住人口人均45元标准落实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建立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市卫生局每年组织一次项目工作质量检查和一次绩效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以及机构评先创优相结合。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6%, 电子建档率98%。I类疫苗接种率99%。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7.7%。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8.0%、98.2%、97.5%。

2 存在问题

2.1 基本药物难以满足需求

基本药物目录太窄, 未考虑专科用药。常州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骨伤科、肝病、眼科、甲状腺等一批特色专科用药受限制, 影响了特色专科发展。部分慢性病患者的习惯用药未纳入目录内, 群众意见较大。另外,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压价投标, 中标后因成本原因, 不愿意生产, 尤其是部分临床使用量不大或价格便宜的常用药品品种, 不能按采购计划按时按量配送,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

2.2 绩效考核难以调动积极性

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4∶6的分配比例, 造成医务人员待遇差别不大, 难以激励和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积极性, 平均化、大锅饭观念有所抬头。同时, 绩效工资制度将值班费、加班费计入职工绩效工资总额, 与其他不需要经常值班、加班的事业单位相比, 医务人员的值班和加班成为一种义务, 导致医务人员对值班和加班带有抵触情绪, 不利于机构日常工作人员安排。

2.3 村医生队伍难以保持稳定

目前全市乡村医生队伍总量不足, 年龄结核老化、知识层较低, 整体素质低偏。近4年全市有140名乡村医生队伍因年龄原因退出岗位, 乡村医生人数逐年减少, 现有1 489名在岗乡村医生中, 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800人, 退岗返聘人员有447人。乡村医生的身份至今仍定性为农民, 其身份性质、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与正式基层医务人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且江苏省政策规定新进入乡村医生队伍人员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现有条件根本无法吸引具备相应条件的新人员进入。乡村医生队伍后继无人,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陷入人员流失严重和补充不足的困境。

3 思考与建议

3.1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配备必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相匹配, 使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大限度将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解决在基层, 降低医疗费用, 方便群众就医。基本药物目录要对专科用药进行增补, 以满足专科用药需求。基本药物目录应保持一定的弹性, 在坚持零差率销售、目录内无替代、临床需要的三个原则条件下, 在省目录基础上, 让辖市区有10%~20%增补权, 以适应各地不同的用药需求。加强对供货企业的考核和监管, 保证配送的及时性, 对临床急需、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采购有困难的基本药物, 或者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 采取特殊方式进行采购。探索建立基本药物备选制度, 即招标时根据评标得分选择前2家生产企业, 第一名作为当中标企业, 第二名作为备选企业, 在中标企业不能正常供货时, 即启动备选企业供货。

3.2 强化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保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机和活力的动力之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重新确定合理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例, 或者实行工资总额控制, 绩效工资分配比例由单位确定, 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 以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作用。合理核定机构任务量, 并制定考核标准, 对完成核定任务, 考核合格的, 给予其相应财政补助;反之则核减其财政补助;对业务收入增长的机构, 对增加的业务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效益奖励, 用于机构内部考核, 加大奖励力度, 进一步调动人员积极性。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 科学地制定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标准, 实行分类考核, 体现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的原则, 奖励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3.3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首先, 从编制入手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性质、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 核定部分乡村医生编制, 对在岗或新进的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纳入卫生事业编制, 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其次, 通过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 鼓励城市退休医生、执业 (助理) 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等方式, 增加乡村医生数量和同时提高质量。再次, 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 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适应当前乡村医生面临的医疗卫生工作新任务。

参考文献

[1]常州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czfb.gov.cn/node/zcfg_shbzcwgl/2012-4-6/12461358415348533_2.html, 2011-4-9.

[2]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试行) 》[EB/OL].http://www.czfb.gov.cn/node/zcfg_shbzc-wgl/2012-4-6/124613514871748532.html, 2010-11-10.

[3]虞国良, 章莉萍.金坛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04) :345-347.

[4]胡善联.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J].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7.

[6]应亚珍, 张琼.农村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下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 2010 (3) :56-57.

[7]王国敬.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 2012 (2) :59-62.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3

——题记

出路,—幅精雕细描的画卷

富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改革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畏艰难,科学决策,大刀阔斧地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于是,一项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富县实际,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出台。

富县以“创新机制,增强乡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目标,针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机构设置与工作要求不对等、资源利用与工作效率不对等”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把这场改革分为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在2008年结合乡镇政权建设,对基层站所进行整合;第二步是在2009年上半年,通过调研考察,合理设置基层站所;第三步是在2009年下半年,学合各乡镇实际,实施了站所人员聘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三年乡镇机构改革期间,县委书记刘天才、县长蔺治斌和他的一班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亲自调研、考察,细心推敲,精心组织、现场办公:分管领导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实施,各基层干部职工大力支持与认可。仅县委常委会和各类改革的会议达数十次,现场调研和现场办公达百余次,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改革,—幅幅千锤百炼的画面

富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强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管理、维护稳定”职能为目标,对乡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和规范设置。简化了办事程序。实行集中办公,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责权统一的高效工作机制。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竟争上岗,推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全员聘任,实行实名登记制,确定了全县13个乡镇“三办七所”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调动乡镇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县乡财政分灶的新路子,完善财税体制。按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思路,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比较活跃的富城镇、茶坊镇和张家湾镇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工作。

改革的雨露使各乡镇面貌新颜绽放,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昔日的几排年老失修的瓦房早已消失不见。通过改革,13个乡镇站所全部搬进了崭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大楼,宽阔平整的篮球场,美丽多姿的花园,碧绿柔软的草坪,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味美可口的廉政灶,使得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服务意识更加增强了。

乡镇机构改革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在羊泉镇,镇长带领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果农打药;在交道镇,党委书记主动帮助农民办理手续;在北道德乡党委书记主动询问群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困难。富县现在的干部由原来“管理农民”逐渐向“服务农民”转变,群众对干部和基层组织越来越信任,干群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靠山”。羊泉镇鹿首村村民宋银云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肝病,她找到镇政府,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合疗报销一些医药费继续为丈夫治病。羊泉镇社会事务力硷室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个多小时就为她办理好了相关手续。现在羊泉镇干部们对待群众的事情“热情、快捷、高效”,已成为工作常态。

记者采访了富县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尉龙斌,他讲到:把分散的、在外边住的站所,统一都整合到乡镇一个院落里去办公,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这是富县站所整合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按照站所的职能,把站所相近的职能进行合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整合后,充分下放乡镇对站所的管理权,把过去由部门管理的站所下放到乡镇管理,使乡镇职能得以强化。

启迪,一本发人深思的画册

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成绩是斐然的,改革过后更是发人深思的。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富县通过探索和尝试,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取得实效,最核心的是要强化乡镇政权的职能,否则就成为“单位换牌子、业务换名字、干部换位子、工作老样子”的搞形式、走过场。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富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政权建设进程不一,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是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改革涉及到领导干部的去留,一般干部的岗位调整,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是推进改革的基础。镇机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富县乡镇机构改革一是切实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权责统一、协调一致、便民利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乡镇站所管理缺位的问题,实行集中办公,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三是激发了基层干部学业务、学技术、比服务的内在动力,四是既改善了乡镇和基层站所的办公生活条件,又节约了土地,办公用房等资源,减少了运行成本。

但是,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县委书记刘天才讲到:从富县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30万亩苹果仅有80名技术员,蔬菜、畜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为缺乏,这个问题富县将通过加快引进、加强培训两个途径解决,二是乡级财政尚未建立,工作服务的实力十分薄弱,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增强乡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基层站所的考核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乡镇干部的待遇偏低,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调动他们安心工作,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4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0]25号)精神,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苏木乡镇卫生院由所在旗人民政府举办,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每个苏木镇原则上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我旗目前有10所卫生院(其中3所卫生院没有房屋、人员)、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编制为94名(自治区已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为9名,卫生院在职人员29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人员5名。

一、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农牧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的报告,负责对嘎查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二、改革任务

(一)实行全员聘用制

苏木镇卫生院院长,由旗卫生行政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一般为3年。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事部门

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1.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执行。核定的编制是苏木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的依据。自治区已核定我旗苏木镇卫生院编制为94名。

2.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占总编制数的85%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二)实行绩效工资制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内蒙古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苏木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11】18号)要求,旗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旗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三)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由自治区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定价、统一配送。苏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2011年6月30日起,全部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零差率销售。

(四)完善投入补偿机制

苏木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5

第1期

长沙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26日

本 期 导 航

※工作要点※

◇2012年医改工作要点

※工作动态※

◇县政府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 ◇郭塨调研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典型推介※

◇白沙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位、群众满意

※工作要点※

2012年医改工作要点

☆ 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公开选聘院长,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实行全员合同管理,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稳步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 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力争年内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 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今年5月我县将初步完成县卫生信息平台和县级卫生数据中心的建设,年底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

☆ 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消除“以药养医”,合理控制医药费用,转变服务理念,优化诊疗流程,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工作动态※

县政府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

2月16日,县政府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县委副书记李洪波,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周志远,常务副县长胡春山,人大副主任曹艳萍,副县长周辉斌,政协副主席喻国华出席会议。

副县长周辉斌全面总结了2011年我县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2012年全县医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要求。政府办主任唐俊兴领学了《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长县政办法„2012‟1号)文件。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去年医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正确把握我县医改工作的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全科医生;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医改。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落实,加强对医改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的宣传。

郭塨调研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3月22日,长沙市卫生局局长郭塨一行6人来到我县安沙镇、黄花镇调研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调研会议由副县长周辉斌主持召开,安沙镇政府、黄花镇政府、县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及村支两委、乡村医生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县卫生局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关于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工作汇报,以及乡镇政府负责人和村支两委、乡村医生代表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实地察看了安沙镇太兴村、和平村及黄花镇银龙村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配置情况,详细了解目前村卫生室运行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县村卫生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力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月29日-3月2日,根据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的要求,县卫生局会同县人社局等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四评三公开”(民主测评、集中测评、领导测评、绩效测评,方

案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方法,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干部进行了公开选聘。

通过公开选聘,县卫生局新聘任了3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5名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14名建制乡镇卫生院院长,同时确定了4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副职人员。有2名原乡镇卫生院院长和3名乡镇卫生院副院长因四项综合测评结果靠后被末位淘汰,另有5名副院长因任职年龄和任职资格不符合负责干部岗位任职条件未能续聘。3月12日,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干部通过公示后由卫生局发文已全部到岗履职。

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我县将建立适用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根据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在北山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农村信息系统的长期上线工作,进行了系统应用性改造,共提出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的应用要求约80条,并已全部录入到系统中,大大提升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全县农村卫生信息化铺开,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最近在北山镇中心卫生院试点的基础上,又在干杉、白沙、开慧、青山铺、春华五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拓展应用工作及推广培训,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

※典型推介※

白沙乡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位、群众满意

在医改工作中,白沙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采取集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0—36个月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对不能前来的村民,采取带仪器、表格上门服务,并将工作地点选在村委会或村卫生室,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到目前为止,白沙乡卫生院已建立了20428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通过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白沙乡卫生院业务逐步上升,门诊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30%,住院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38%。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患关系相处融洽,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发: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县直相关单位。长沙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26日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篇6

一、是在改革人事制度方面,按照《柘城县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试行)》全县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原则上按照农业户籍人中的0.35‰实行总量控制。乡镇卫生院实行定编定岗,确保以改革更符合客观实行需要。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70%。

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

建立激励性分配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是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

(一)实行院长聘任制,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公开选拔,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一般为3年。

(二)实行全员聘用制,各乡镇卫生院按照人社局核准的设岗方案,在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聘用工作人员,对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按岗管理,合同管理。

(三)切实做好人员分流工作,保持队伍稳定认真落实落聘人员的待遇,并视情况推荐聘用,稳定职工思想,保持大局稳定。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加大,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及培养和建设,以培养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公开选拔大专院校毕业生下基层、三支一扶、“11111”工程,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学历提高、对口扶持、进修学习等有效手段提高现有基层卫技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为基层招聘执业医师,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等优惠政策为基层医疗机构充实技术人员。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畅通基层医疗机构进人渠道。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7

关键词:综合改革;农村;债务问题;债务化解

本文以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解决农村债务的有效做法为切入点,剖析其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解决农村债务问题的成功经验,有效化解和预防基层债务反弹的合理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我国农村基层债务激增的原因探究

我国农村债务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债务大约在6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对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等都是很大的障碍。从我们的调查分析看,农村债务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负债主体的广泛性。据统计,全国乡镇净债务额乡级1770亿元,每个乡平均400万元;村级1483亿元,每个村平均20万元,乡镇负债面广、量大。乡镇债务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乡镇负债。二是负债内涵的多元性。农村债务既有金融部门贷款,又有民间高息借款;既有兴办企业遗留的贷款,又有挥霍浪费背债;既有村内结算无力支付的债务,又有对外支付能力不够而欠下的债务等等。三是负债总额的累积性。无论是民间借款,还是金融机构贷款,支付的利息和筹资费用都较高,部分民间借贷资金利率高达20%-30%。息转本、本加息,致使农村债务呈逐年递增。四是债务偿还的随意性。农村借贷利率不统一,即使同一债权因债务人不同而借贷利率也不同。加之无人管理,无可供衡量的法律法规标准衡量,导致农村债务偿还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五是债务化解的紧迫性。农村集体债务90%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大多进入甚至远远超过了还款期。

要想有效地解决债务问题,就要对农村债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盲目投资背债。一些村级干部为出政绩,脱离本地人才、技术和管理实际,盲目集资上项目,大搞借贷投入,形成“村村点火,遍地冒烟”。结果是上了一批项目,投了大批资金,搞垮了集体经济。乡镇和村集体甚至脱离地方实际,超过自身财政承受能力,举债建标准化学校、办公楼,搞各种类型的达标活动,上级配套资金十分有限,大部分依靠乡村两级自筹,而筹资渠道主要是向农户集资和向银行借贷。二是乱集资后遗症。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除农业税、特产税和“三提五统”外,还有各种集资摊派,村委会为了完成硬性任务,只有向银行和民间借贷,农户欠集体,集体欠银行,相互拖欠,形成债务链条。许多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因为执行困难,只好把本应向农民收取的税费,转变为直接向村集体收缴。三是财务监管无序。财务管理混乱,挥霍浪费。部分村组没有制订财务管理办法,有的制订了也不执行,财务开支存在漏洞。部分村干部贪污挪用侵占公款,大吃大喝浪费公款,借债挥霍。四是高息借贷揽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债务中,50%以上的是高息借贷款。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及时偿还,本息相滚,导致债台高筑。五是经济匮乏举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级经济仍然比较落后,集体财力贫乏,主要依靠农村三项提留支撑。这种单一、薄弱的财力来源渠道难以满足基层相关支出和建设需求,村集体依靠举债运转现象极为普遍。而税费改革以后,“三提五统”正式取消,更使原村级债务失去了还款支撑。六是财务严重透支。由于许多村集体为了工作省心省力,与上级有关部门设置对口工作人员,由村里负责工资,导致村组织非生产人员过多,开支过大,入不敷出。同时拖欠村干部合理的工资也相应扩大了债务总量。七是干部以权谋私。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较差,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什么钱都敢花,没钱就借,借不着就贷,根本不计后果。

二、综合改革视阈下解决我国农村债务的对策思考

我们通过梳理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舒城县的乡镇及部分村的初步调研,提出以下几条经验与对策。

(一)厘清债务现状

首先,由政府牵头,组織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乡(镇)村两级债务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审核,摸清家底,查出水分。对每一项债务都要查出其用途、偿还记录、结转情况、实有余额,彻底厘清债务现状,由乡村直接借贷形成的债务,又不属于公益事业的,遵循“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落实债务主体。其次,对债务合理分类,明确偿还次序和偿还资金来源。可以按债权分类,按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私人高利贷款以及个体工商户、业主赊账欠款分类,实行先私人后单位、先民企后国企进行清偿;也可以按债务性质分类,如按公益事业、基础投资、商业投资、垫付税费款以及生活费等分类。对以农业为主的村,靠自身偿还债务确实存在困难,其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垫付税款形成的债务应由国家财政全部转移支付,力求做到债务清楚,偿债先后有序,偿债资金来源有方,尽量减轻乡(镇)村两级的负担。再次,实行村级政务、财务公开,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与管理,堵塞财务漏洞,既解决新增债务问题,不会盲目无端地新增债务,带来新的债务负担,也减少村里个别人挪用行为,实现村集资使用的良性循环。最后,断清税费改革前后债权债务关系。将农户欠乡村债务、乡村向农户借款等债权债务关系彻底分开,独立运行,绝不能使以后的财务状况混杂,从而增加债务偿还的困难。

(二)明确责任,健全领导机制

首先,政府重视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先决条件。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镇)政府,对乡(镇)村负债的危害应高度重视,把它提到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高度,使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地方政府形象甚至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负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其次,村委会是组织农民发展地方经济,兴办公益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层领导集体,务必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坚持平等、公正原则,由村民按期直接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能力、懂管理、会经营、真心办事又能办事的带头人人选进班子,这正是解决农村债务的内在途径。再次,实行目标考核,建立化解农村债务领导责任制或者专员处理制,做到分工明确,主次有序,责权明晰,真正提升债务化解效率。

(三)多渠道创新偿债方式

1、清收还债。组织专班,对村集体债权债务合理分类,区别对待,依法积极清收;对有偿还能力的欠款农户,通过多种办法,促其尽快足额偿还;对极少数有承受能力而故意不缴纳的“钉子户”,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清收;对确因生产、生活困难无法在短期内全额偿还的农户,酌情分期分批征收,并协助制订还款计划,签订合同,分期偿还。

2、增收消债。选准项目,找对路子,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集体收入,偿还集体债务。也可以通过拍卖、租赁等多种有效办法,盘活亏损企业“呆滞”资产和其他集体资产,开发荒山、荒水、荒坡、荒滩资源,以存量换增量,变废为宝,增加集体积累,提高还债能力。

3、变现抵债。深入挖掘集体资产和非耕地资源的潜力,通过拍卖转让获利;对效益好的村办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效益差的拍卖转让;对闲置资产大胆租赁变现;对泵站、水库、小型水利设施和各种非耕地资源转让使用权,获取收入用于抵偿原有债务。

4、降息减债。成立债务管理机构,对原有借贷款逐笔登记,按国家金融政策分年砍断结算,重新办理借据手续;对目前暂不能支付的利息实行挂账,息不转本;对既不重新办理借据,也不退息的个人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强行减本下账。

5、划转化债。协调村组集体债权债务,债权转移,消化债务。

6、剥离化债。对农户欠村组集体而村组集体又欠农户的“连环”债权与债务,互抵冲减,抵消债务,使基层债权债务变成民间往来。

7、核销化债。对单位已经撤销或债权人已放弃债权的债务,以及遗留的呆账和挂账,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有理有序核减债务。

8、节支化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大力压缩开支;通过合村并组,精简干部,减少管理费用;限额管理对公务费用必要支出;在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下,将部分“一事一议”结余资金用于偿债;同时加强对基层理财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民主理财水平。

9、置换债权还债。对所属单位之间的“三角债”,经协商后连环抵偿。对债权债务人有连带关系,经手借债的人尚有债权,通过约束机制促使其置换债权。

(四)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这是解决债务的根本之策,也是一项长效工作。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要加强地方财源建设;更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兼顾县、乡两级利益,依据税源、人员编制和实际行政消费支出等情况,合理划分县乡两级的事权、财权和收支范围,重新核定财税包干指标,做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养多少人。二是对乡镇政府机关、事业站所下狠心精简超编人员,清退自聘人员,对村级干部也同样进行精简。三是进行并村并校工作。对地域相近的小村并成大村;视生源和师资情况,多途径探索农村中小学校联合办学,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能合并就合并。四是管好、用好土地承包费和机动地的发包收入,搞好“五荒”资源的承包、租赁和拍卖工作,加快“五荒”资源开发利用。五是加大产业规模,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将部分经营利润用于乡村偿债如以农业为主的村集体,可以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运输、旅游和餐饮服务业;条件好的地方,要引进技术、人才,兴办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也围绕农民生产的需求办好机耕、销售、技术、信息、修理等服务企业。

(五)建构健全销债机制

国家不断加大基层财政支持和基础建设投入,少收多出,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首先,对办企业、上项目形成的债务,企业效益好的,用企业上缴利润或承包费用偿还;企业效益不好或倒闭的由乡村负责偿还。其次,为企业和个人借贷担保形成的债务,一律划给企业或个人,由企业或个人偿还;企业已合并转制,由接收企业负责偿还;个人欠款无下落或无力偿还,由担保责任人负偿还责任;企业已停业并转,拍卖全部财产用于抵债,不足部分由责任人偿还。再次,对于垫付各项税费、优惠补贴、罚没等挂账形成的债务查明原因,属于农户的转入农户名下,属于集体的在积累中核销。最后,对由于历届政府遗留的问题靠现任政府很难清除,确因政策因素导致的债务,应由国家财政给予解决。

(六)有效预防债务反弹

在根本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应形成一套有效预防债务反弹的健全机制。一是财政收支单项化。通过变卖村集体资产,将原来的集体债务一并归还;村民的个人债务一部分减免,一部分仍需自己解决;乡政府的财政收入通过上级支付,不能再向农民收钱。二是债务关系清晰化。将村委会建设为典型的服务性机构,每年的财政收支情况都都向村民公示。三是负债结构单一化。村里的财务由乡镇管,乡镇的财务由县管(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借助银行系统直接将工资发放到个人,彻底解决向下的财务拖欠。四是债务偿还有序化。乡(镇)村政府针对现在已经存在的以及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债务采取相应措施,有条不紊的偿债。五是禁增新债制度化。对已锁定的债务,严格控制,加强管理,有序偿还。综合改革后的村组财务收支坚持以收定支,限额管理,严守“四个严禁”,即严禁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严禁集体借贷上交各种税费;严禁借贷用于各项开支和兑现干部工資;严禁擅自增加新债。

(七)加强农村信用建设

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增强“失约可耻、守信光荣”的教育是从思想观念上彻底化解农村债务的长效之策;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范手续,实行对新增债务实行偿还能力评估审批制,即村里借新债须向乡政府申请,要有完善的借款合同,应标明还款资金来源,且来源必须可靠,才予审批;做到借款按期偿还,并将其作为村干部考核条件的一票否决,以重塑村级集体信用;加快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实行委托村财乡管、村账站管、集中建账,分村核算,统一报表,提高农村财务信息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农村债务化解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06(3).

2、试论我国农村税制改革的根本出路[J].调研世界,2002(11).

3、纪爱梅.浅谈农村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6(1).

4、彭玉勤.多措并举化解村债[J].农村财务会计,2005(11).

5、赵万水.以公共财政理念消解农村政府债务[J].农村经济,2006(1).

6、周玉婷,艾红,永涛.农业税取消后需要思考的几个现实问题[J].小康生活,2005(10).

7、王宇波.深化农村债务化解的对策[J].决策建议,2005(4).

8、高书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

9、苏士杰.村级债务对农村的不良影响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5(12).

10、梅德英.如何突破化解村级债务[J].农家顾问,2005(9).

*本文为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安徽农村综合改革实效性的调查研究与评价模型建构”(项目编号:091035960)和安徽省软科学项目“推动皖北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和政策优化创新研究”(11030503045)的中期研究成果。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8

各位领导: 为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实施,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2010]62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自7月11日起,从县卫生局、发改局、人社局、编办、审计局、财政局共抽调20人,分五个小组,对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的2008-2010年及2011年1-6月的人员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药品库存等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查摸底,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我县共有32个乡镇卫生院,457个村卫生室,服务全县478个行政村(居委会),服务人口数达92.78万人,其中服务常住人口数85万人。

(二)人员:县编办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数1373人,实有在职人员1228人,其中在职在岗人员1035人,停薪留职174人,内退病休19人;在职人员中职业医师269人,职业

助理医师260人,职业护士259人,其他440人。有退休人员485人,临时聘用人员390人(其中医疗84人,护理97人,药剂18人,医技9人,工勤人员139人,退休返聘43人),遗属及其他人员19人。

(三)床位:全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床位1119张,实际开放床位1127张。

(四)收入支出: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收入10314.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3643.4万元,药品收入4474.3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71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69万元,其他收入414.91万元)。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支出9920.6万元(其中:医疗支出6022.5万元,药品支出3530.8万元,财政补助支出149.92万元,其他支出217.35万元),药品支出中的药品费支出2538.08万元,药品利润为1836.35万元,占药品收入4474.3万元的43.27%,即我县乡镇卫生院三年药品综合差价率为43.27%。

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收入10314.8,具体明细为:医疗收入3643.4万元,其中门诊收入1729万元,住院收入1914.4万元;药品收入4474.3万元,其中门诊收入2483.1万元,住院收入1991.2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71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2.69万元,其他收入414.91万元。

2008年-2010年年平均支出9920.6万元,具体明细为:人员经费3198.1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181.58万元(基

本工资1665.62万元,绩效工资747.28万元,社会保险费473.12万元,临时人员及其他支出295.5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36.78万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25.78万元,遗属人员生活补贴11万元);商品服务支出5361.73万元(基本公用经费765.94万元,交通费92.51万元,招待费303.84万元,财政专项补助支出137.26万元,药品费支出2538.08万元,卫生材料费690.49万元,其他支出833.6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143.39万元,其他支出217.35万元。

(五)资产、负债:截至2011年6月底止,我县乡镇卫生院共有固定资产12949万元,库存药品2511.74万元,发生应收暂付款1238.6万元(其中应收医疗款347万元,其他应收款891.6万元);发生应付款6550.53万元(其中基建欠款461.18万元,药品欠款1793.17万元,器材欠款+ 1187.66万元,银行借款305.87万元,个人借款938.51万元,其他欠款1864.14万元)。累计形成负债2312万元(事业基金-114万元,专项基金-1437万元,财政专项结余94万元,待分配结余-855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实行基本药物采购制度,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是中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的措施。按照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我县属第三批也是全省最后一批实行基本药物采

购制度的县。随着这项制度的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药品利润将不再存在。为保障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起稳定长效的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采取“‘统筹算账、综合核补”的方法核定财政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获得补偿;通过乡镇卫生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医疗收入;通过县财政核定经常性收支差额进行补偿等多种途径进行补偿。

制定医改方案的指导思想:

坚持统筹安排,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获得稳定的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乡镇卫生院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节约支出,压缩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收入;通过财政补助其核定的经常性收入的不足,确保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安排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稳定;实行绩效挂钩,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通过安排事业发展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债务偿还基金等,解除基层医疗卫生后顾之忧。

制定医改方案的基本原则:

1、按公益性卫生事业全额综合预算的原则。

按照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定位上,主要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在财务管理办法上,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强调收支活动的预算管控,既由企业化管理向公益性卫生逐步转变。在制定补偿方案时,参照我县全额事业单位预算标准,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运转经费,并适当安排事业发展、债务偿还、医疗风险等基金,综合预算,确保乡镇卫生系统人员稳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2、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的原则。

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补助方案时,将中央、省、市等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县财政应配套资金及核定的补助差额,纳入改革总体方案,综合算账,统筹安排,确保财政资金足额补助到位,基本满足乡镇卫生院的资金需求,确保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3、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的原则。改变过去乡镇卫生院各自为政的收支管理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乡镇卫生院医疗等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收支统筹安排,核定收入水平和支出标准,确保应收尽收和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4、强化绩效考核,提升医疗服务、收入水平,保障医护

人员待遇的原则。

根据中央规定,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政府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时,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安排,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采取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方式拨付。建立乡镇卫生院收支考核制度,对基层卫生医院收支按季度进行考核,把绩效工资与奖惩结果挂钩。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制定部门预算细化方案和绩效挂钩奖惩办法,确保预算收支任务的实现,保障医护人员待遇和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坚持“四权”不变,推行院帐局管的原则。从2011年6月起,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等“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县卫生局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实行院帐局管。通过规范、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整合整个乡镇卫生院各种资金,规范、控制支出标准,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和使用资金,强化资金监管,控制资金使用范围和债务风险,使全县乡镇卫生系统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具体方案(详见方案)

1、基本情况

我县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1373人,实际在职人员1228人(其中停薪留职174人,病退19人),离退休人员485人,临时人员392人,发放遗属补助19人。2、11年收入9017.08万元。

财政补助收入3927.0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公共卫生)1799.61万元(80.7万元人*22.3元),年初预算安排乡镇卫生系统910.93万元,县财政非部门预算安排公共卫生118万元,追加公共卫生配套100万元,追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补偿经费998.5元(建议在新农保中安排人均8元的一般诊断费,人均7元的健康体检费);医疗收入4638.13万元(在10年医疗收入基数上增长10%);其他收入451.91万元(全县乡镇卫生系统三年平均数)。3、11年支出9017.08万元。

人员经费4440.78万元,按照我县全额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标准计算。

运转经费及其他4576.3万元,按照卫生事业标准和我县实际测算。

四、建议

1、县卫生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对

每个乡镇卫生院根据其实际,核定其工作量和收支计划,县卫生、财政部门定期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量化特别是医疗收入的考核,确保医疗收入计划的完成。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好的可适当予以奖励,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9

一、改革的背景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一问题更是成为阻碍XXX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借此改革东风,2011年,我县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

二、2011年改革试行取得的成绩

我县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以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全县上下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协调配合,稳步实施,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合配套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完成乡镇医疗资源整合。我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按照“一乡一院”的设置原则,将原有的 家卫生院规划整合为政府办乡镇卫生院 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个,并核定人员编制 个,为医改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覆盖。我县自2010年12月31日起,在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了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零差率销售。月份全县药品零差率销售总额 万元,让利给老百姓 余万元。门诊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 %,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 %,实现了两降一升的阶段性目标。

建立县乡两级绩效考核体系。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X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该办法,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从而形成县乡两级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卫生负责干部和医务人员对国家医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规范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也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水平。

三、改革遇到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政策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投入和补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

1、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持续、稳定、合理的投入机制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基本保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长期的、持续性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虽然医药卫生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中都有较明显的增加,但并未形成一种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不利于医改工作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2、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仍未建立。

目前我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向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名义上是政府举办,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管理;名义上是非营利性机构,但仍存在营业性收入,这与《意见》中明确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公共产品”性质相违背。

3、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缺乏对基层人员的激励和补偿。基层医务人员总量仍然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也不合理,与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我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 很大。很多乡镇卫生院一个医生要充当“多面手”,这既不符合日益严格的医疗行为规范化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医疗纠纷隐患。目前的基层医改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力度还不够,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面临业务骨干流失的危险。

(二)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仍存在障碍。

要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将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卫生室,存在以下困难:

1、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由集体提供难度大。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生室业务用房由政府或集体长期无偿提供使用”。但是,根据目前我县模底情况,近80%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是由乡村卫生租赁或是乡村医生私房,如果在短期内要求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设在村部、村集体提供或由政府出资新建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2、乡村医生补助和养老政策难以明确。

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如何合理核定乡村医生工作任务、数量,如何通过考核确定乡村医生的补助等,难以平衡标准;如何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聘用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仍有待探索。

3、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一时难以提高。

实行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作为一个独立序列进行统一管理,对乡村医生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现有的乡村医生执业资质偏低,其实际的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其年龄普遍偏大,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还有难度。

(三)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仍需健全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有待实践检验。改革解决了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问题,能不能解决好效率问题同样重要,如果解决不好效率问题,改革就可能面临失败。这次改革,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以药养医”的局面基本打破,但如何正面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利益动力,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竞争动力下降,服务效率随之下降。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在深化医改工作任务中,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提供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对此项工作重视起来,加强基层卫生人员能力建设,用制度和规范确保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要制度化、规范化,财政资金拨付要及时、足额,以更好地配合工作任务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涵盖的内容。

四、对策与建议

XXX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路“高歌猛进”,在此基础上,XXX县有能力也有必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在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大潮中,实现卫生事业发展的“水涨船高”。医改是全国性的大课题,纵观全国各地的医改工作,真正在改革中取得实效的,都是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我们应借助XXX县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充分研究和适应上级政策,进一步增强医改工作的创新能力,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

一、建立综合保障的投入机制。

1、在财政投入方面,坚持政府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稳定的投入补偿机制。政府保障性投入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府保障政策进一步纳入今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同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逐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2、在政策保障方面,除了改革的政策保障有力外,还需要在基层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以完善。

尽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医技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在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实行定编定岗、全员聘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并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和薪酬待遇,在此基础上进行 竞聘上岗。对竞聘上岗中落聘的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安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岗位,也要进行公开选聘,并实行聘期制。

拓宽补偿机制渠道,促使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留得住人才,建设人才,吸引人才,使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因人才流失而降低服务水平。这其中也包括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再学习能力和意识,主动更新和补充学习不断发展的医疗卫生知识。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

1、政府必须坚持对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医疗机构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并逐步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

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医院实行低价运行,其收入全部上缴政府,由政府管理,人员工资和支出由政府核拨,收支两条线互不交叉。这样,医护人员收入有保证,没有“创收”的压力,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从而彻底切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其营业性收入的利益联系,令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名副其实。同时,要切实解决好乡镇卫生院债务问题,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2、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不断夯实农村卫生服务基础。一是加大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县、乡、村共建,以村为主的方针,逐步完善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及设备配备,全面实现规范化;二是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 制度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由县财政预算经费进行补助,保证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三是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

在政策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后,如何实现科学、完善的考核,确保政策的真正贯彻落实,确保老百姓受到医改带来的真正实惠,是决定改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要在全员聘用和合同管理基础上,将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组成、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对医院经费拨付的考核依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开透明、动态跟踪的绩效考核,并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要积极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转变从业理念,转变“以药养医”时代的收入分配观念,尽快适应新医改形势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经济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出勤、出力、出效益”。

2、要坚持综合考虑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坚持日常性督促检查、定期抽查和群众参与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

3、要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分配激励机 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优罚劣,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10

【关键词】基层卫生工作;药物;储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0-02

药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部分药物受热后易引起变性、效价降低或变质,为此对于储存管理的要求非常高【1】。如果药物储藏不当,轻则药物功效,重则可能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比如一些生物制剂,储藏条件不当则很可能产生病变【2】。在我国的基层卫生工作中,由于经济水平相对滞后,国家长期对基层卫生投入不足,使得药物储存管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基层卫生中的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家庭却忽视了药物的储存,从而影响了药物功效,有些重则可能成为“毒药”。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的存储条件有时决定了药效。比如一些药物储藏温度过低,易发生冻结、冻裂、分层、结晶、粘连或变形。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较稳定,当它受潮后会渐渐分解,不仅有刺鼻的臭味,而且对胃有较大的刺激性。中药材受潮后,霉烂,片剂会松散破裂、变色粘连,药物会粘结成块,有的还会分解失效【4】。具体来说,西药一般适合于室温保存,一些固体栓剂和液体制剂必须放入冰箱保存;中药的贮存与空气湿度关系最大,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倘若没有,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同时一些中成药大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成药一放就是几年、十几年。虽然药典中没有明确规定中药的保质期限,但这并不能说明中成药就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比如淀粉、水分含量高的易发霉,如地黄、枸杞子,保存时间过长会发生质变;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或糖类等成分的中药材易产生“走油”现象,如苦杏仁、当归、肉桂等;含糖分较高的,粘液质较多的易虫蛀,如酸枣仁、肉苁蓉等【5】。

2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对于湿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药物的有效期就是有效成分减少10%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说成分降解是必然的现象,而水分则是引起降解反应的介质。经过严格的监控之后,绝大部分刚出厂的药物都是合格的,为了保证药物在流转、储存、使用等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按相应的贮藏条件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则尤为重要。同时 药物存放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药物才可以保持性质的稳定。对于药物的保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防潮措施,最好放在环境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单独划分一个区域存放【6】。对于已开封的药物,可以用保鲜袋充当铝塑袋用来防潮,也可以用干燥玻璃瓶装好后用橡皮塞盖紧或蜡封。还要注意时常清理药柜、家庭药箱等。

2.2 合理实行低温保存

药物包装上标示具体温度条件的,按标示要求储存;没有标示的,按常温2℃-30℃、阴凉2℃-25℃、冷藏2℃-10℃的要求储存。但是一些药物是不宜放在低温内储存的。一般片剂和胶囊都比较干燥,遇冷容易变潮,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液体制剂大多含有糖浆,其中的糖分低温下会析出结晶,之造成药物浓度与原先标注的不符,影响药物的效果。很多散剂中都含有一些改善口味的添加剂,其在冰箱中很容易受潮变质,影响药物的口味,甚至造成药物失效【7】。

2.3 注意短缺药品的管理

短缺药品是指临床必需、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包括用量不确定、价格低廉、企业不常生产和在本区域经常性供应短缺的药品。根据短缺药品的特征和临床作用,将其分为五:价格低廉药品、临床抢救药品、中毒解救特效药品、传染病治疗药品和其他类药品,比如用于心脏手术的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在此类药物的管理中,要专人负责,有条件的采用专门房间保存,也可以作为省级定点储备药品目录。

3 基层卫生工作中药物的合理储存管理的配套措施

3.1 開展储存配送药品业务试点

药品批发企业在具有现代物流条件且达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后,可向当地药监部门提出从事储存配送药品业务的申请。药监局将确认其是否具备开展储存配送药品业务的资质。储存配送药品业务开展前,委托方应审计被委托方的经营范围、储运条件及能力。被委托方应复核委托方药品的储运状态,对渠道来源不明、企业资质和储运状态不合规的业务,不得接受委托。业务开展时,委托方应加强对被委托方的监督,若发现被委托方存在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违法行为,应立即向药监部门报告,并中止双方的药品配送业务。

3.2 加大基层卫生财政投力度

各级政府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社区卫生专项资金来补贴基层地区的工作经费不足,以此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短缺、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等现状,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合理用药的目的。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与研究以理顺、完善其补偿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保证基层卫生机构补偿、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责任,规范基层卫生人员用药行为。

3.3 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

各专业科室可以设置独立的药品储藏室,以方便对临床试验药物的直接管理,应严格做好药物的““专人、专柜、专簿”管理。由专人负责按照试验方案及随机号进行药物的接收、存储、发放及回收等,保证药物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三防等要求进行储存。同时用登记本对所有药物进出、每日药物储存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登记备案。

总之,药物储存管理是衡量住院药房调剂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需要积极加强管理,从而保障药物质量,提高病人用药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徐懿萍,叶蓓华,徐勤毅,等. 加强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8):598-599.

[2] 陶平德,赫新才,王永慧,等.我院门诊药房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房,2O07,18(31): 430.

[3] 毕惠嫦,田少雷,陈孝,等. 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和管理[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 2004,20(6):462-464.

[4] 杨莺.浅谈门急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J].上海医药,2005,26(11):508-209.

[5] 魏妙华,叶伟红.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探讨[J].中国药业,2O08,17(2):55-56.

[6] 徐少平.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科,2007,2(2):285-286.

上一篇:实习情况的个人总结报告下一篇: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