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摘 要: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指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方法,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文献标识码:A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当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就会不断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建筑对大体积混凝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找到解决裂缝控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成因

1.1 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1.2 外界气温变化大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或者更高,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1.3 表面水分蒸发快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当混凝土表面的湿度不能及时、适量得到供给时,就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1.4 其他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会随着基础的沉降而不断的增大,待地基下沉稳定后,将不会变化。混凝土配合比不良会造成混凝土塑性沉降裂缝。一般是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级配不连续、数量不够,砂率及水灰比不当所造成的裂缝。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裂缝。

2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混凝土结构自身抗裂强度

2.1.1 配温度筋

对于厚度大于1m基础底板四周的侧边,由于混凝土四周的侧边只有锚固钢筋而无水平钢筋(或少量水平构造钢筋),如果侧向模板拆除时间设置不合理,混凝土的表面因干缩或温差原因而产生竖向裂缝。为防止竖向裂缝的产生,可在基础侧边四周密配小直径抗裂温度筋,来增加结构表面的自身抗裂强度,以达到表面抗裂的目的。对于地下室的混凝土外墙,如果水平筋配置不合理,也会在外墙表面产生竖向裂缝,对结构本身的安全性和防水性能带来不利影响。经实践证明,当地下室外墙的水平筋配置在竖向筋的外侧时,且水平筋的间距<100mm时,混凝土表面的竖向裂缝大为减少或几乎为零。

2.1.2 掺膨胀剂

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可以部分或全部补偿硬化过程中的冷缩和干缩,减免混凝土的开裂。现在商品膨胀剂有UEA膨胀剂,FH复合膨胀剂,PG硫铝酸盐型膨胀剂等。

2.2 减少混凝土自身热量释放

减少混凝土自身放热能力,使混凝土的内部升温减缓,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途径。

2.2.1 选用低热水泥

理论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尽量降低混凝

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

2.2.2 合理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

掺加具有减水、缓凝、引气的泵送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进而减少温度裂缝。

2.3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造成的。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内外温差一般控制在25°以内。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也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

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内部限制主要是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是加强保温养护,控制内外温差,降低温速率,保证湿度。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尤其是大底板施工基本都使用电脑测温技术,此技术是将电子测温仪(热敏传感器)按不同深度埋入混凝土中,利用现场数据采集器通过专用数据及电源传输线与办公室内的

数据适配器相连,再把数据适配器与电脑连接,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测温系统软件就可以适时获取混凝土浇筑以后不同深度的温差变化。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表温差及对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养护,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混凝土养护通常采用覆盖法。覆盖法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先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分不过分蒸发、失水过快;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通常使用草袋),草袋覆盖厚度应通过理论计算,确保热量损失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然后根据电脑温测数据,通过人工方式对温降进行控制。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浇筑,也可在混凝土中埋设循环水管,通过循环水对混凝土进行降温。一般循环水管采用!25镀锌钢管,按1.5m的间距设置, 在水循环过程中应控制水温, 避免混凝土内部局部温降过快使混凝土过早产生内部裂缝。

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3. 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3. 2 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 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3. 4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3. 5 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护法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电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3 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于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3. 6 仿生自愈合法

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黏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 ,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

4 结语

对于混凝土裂缝, 应以预防为主, 为此需要精心设计、施工, 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 并根据实际采取有校措施, 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以上各项技术措施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设计和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 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在优化配合比设计, 改善施工工艺, 提高施工质量, 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 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商品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雍本.特种混凝土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4]李玉汕.浅谈超长建筑不设缝技术和施工措施[J].施工技术,2006,(7):89-90.

作者:姜一林

第2篇:浅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裂缝处理办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城市各种建筑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建筑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够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确保建筑物施工质量安全达标已经成为当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概述,并且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裂缝控制进行了分析,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保障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安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1.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也出现了一大批高层次、高层建筑、大型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大型建筑。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在这些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在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挑战,那就是建筑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处理工作,才能够使得建筑质量安全能够达标。

2.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进行控制,妥善处理内外混凝土的温度差值,从而能够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和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一是对混凝土的完整性要求较高,不允许设置施工缝,一般需要连续进行浇筑;其次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浇筑后产生的水化热比较大,并且积累了在内部不易散发,这样就会造成内部和外部之间存在较大温差,并且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广泛应用于高层和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的基础工程都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桩基厚承台等等,这些分项工程都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除了必须要满足建筑的强度、刚度、完整性和耐久性等要求以外,还需要有效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而造成的结构变形和产生裂纹等。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3.1混凝土原材料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使得提供便利的交通及搅拌混凝土,大多数混凝土都是是现场进行搅拌。如果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泥质含量比较多,现场搅拌细集料就会太大,冲洗不彻底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不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粗集料级配系数不满足相关的要求,混凝土的水泥、水、砂、石的配比比例不够准确,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泥浆的不足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一些蜂窝,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模板工程问题:混凝土施工之前,模板的安装需要进行非常严格和细致的工作,安装和拆卸也要做到位。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基本没有模板设计的保护方案,也未提供有关的操作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装配和模具等无法准确的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出来就会出现泄漏、变形和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性能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2)混凝土浇筑时温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在混凝土进行浇筑过程中,温度测量技术是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然而,具体的温度测量过程是要对各层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并根据温度特性进行分析。温度变送器结构通常使用的是电阻温度计,测温时必须注意测点和温度线的分步,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址,做好规划和定位标记,然后启动温度测量。然而,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选择的位置是不合理的,使得测得的温度偏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产生而导致出现裂缝。

3.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施工结束后,还应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养护。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内外存在的温差,以满足混凝土砼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浇筑混凝土应进行塑料封盖后,尤其是在冬天,需要在冷覆盖塑料薄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保湿保温工作,避免由于脱水而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不能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得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4.大體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在比较常见的,可能是由于材料、温度、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因而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1)改善混凝土的配料,例如,在进行砂石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以粗砂为主要选择,同时需要保证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不能超过3%。需要去除砂石材料中的石灰石和粘土,并且需要做好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的强度具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应在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还需要采用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

(3)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浇筑,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会有很好的控制,需要减少每层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与此同时,试图减缓混凝土浇注的时间,当然是在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出现离析、初凝的基础设置来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速度,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应该尽量减少混凝土浇注的厚度,利用浇筑面来进行散发热量,同时,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中过热而造成出现裂缝的现象,能够提高裂缝的控制效果。

(4)在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采用添加添加剂的方式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等,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加一定的外加剂,使得混凝土表面更容易抹平,这样还能够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微膜,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此外,加入添加剂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水泥和骨料之间的粘结力,使得混凝土的碳化性能、抗裂性能等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能够发现,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其对于混凝土的碳化收缩、干燥收缩等也存在很大的影响,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

5.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模板的安装

在建筑的施工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我们的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所需材料进行统计,明确建筑所需要的材料。第二个方面要合理选择水泥,尽量不要用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第三方面是砂需要满足非有机杂质、高强度、高性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第四方面是在添加剂的选择我们的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房屋的施工实际情况,选择粉煤灰作为外加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热化的程度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2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不仅需要选择质量达标的建筑材料,而且还需要满足施工的根本要求。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1)水泥的选择:在水泥的选择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是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从而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水泥的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水泥,有效确保水泥的质量,我们应该选择使用一些低热水泥,达到一种良好的质量效果。在材料采的购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对水泥厂的质量证明书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水泥凝结的时间,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强度和稳定性。

(2)骨料的选择:在进行建筑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骨料,对于骨料的要求就要更为严格。骨料应满足一些高质量的要求,它们需要满足高强度,拥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有机杂质的要求。所以对于粗骨料的选择,最佳利用自然连续级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应该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碎石的结构截面应至少有1 / 4的结构尺寸,还要小于最小间距的杆间距的3/4。

(3)外加剂的选择: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添加剂,这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裂缝。在所有的外加剂当中,粉煤灰是最好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外加剂。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和进行混合干燥的脆性,有效降低水化热。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应该加入少量的木质素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约10%的拌合用水,可以节省大约十分之一的水泥。

(4)合理的配比:混凝土配合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出现问题,最后具将不能满足住房建设的具体要求。配合比设计应首先满足建筑的强度等级,需要根据混凝土性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配合。

5.3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工艺的施工要点

为了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施工的质量,我国的混凝土浇筑的方法一般采用“同坡,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凝结造成的裂缝。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出现一些微裂纹,也可以采取二次振捣的模式,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动,以消除其间存在的间隙,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目前,浇注一般使用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水泥表面比较厚,浇筑完成2 ~ 6小时,应使用长尺来根据设计标高进行刮平,然后木抹子反复搓压,使其达到相关要求的表面。在混凝土中使用铁板进行压光,这样能够减少混凝土表面水的散发,并能控制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开裂。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前,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并将检查结果纳入项目:一是检验记录浇注模板的刚度、强度、尺寸、位置和标高。第二,需要检查预埋件与钢筋的埋藏位置,保护层厚度和数量;此外,还应该对模板的油污和杂物进行去除,把模板孔和缝隙堵严,用干净的水浸湿模板,但不要出现积水。同时,在浇筑过程中,应从低到高进行分层浇筑,根据确定的压实方法进行有效的加固。在垂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先把底部混凝土进行填充,填充水泥砂浆再进行浇注,这样就不会出现离析现象。

5.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处理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裂缝的控制工作,然而,施工裂缝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结合裂缝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现阶段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5.4.1填充法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许多施工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中产生施工裂缝,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质量。为了能够减少裂缝扩张而带来的威胁,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大裂缝混凝土填充方法是裂缝处理中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应用在混凝土宽度大于0.5mm和较深的裂缝,填充方法主要是直接在裂缝中灌注填充材料,操作过程简单,由于填充方法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处理中。,另外,对于一些宽度小于0.5mm或者浅裂缝,可以采用V型槽來进行灌注处理,从而能够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5.4.2化学灌浆法

所谓化学灌浆方法就是使用化学药物来对混凝土施工裂缝进行处理,有效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使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或水泥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充填,化学灌浆法能够保证填充后的裂缝和整体结构有更好的集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钢筋出现腐蚀现象。此外,在实施化学灌浆的过程中,可以在楼板两边拉伸区域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结构进一步开裂,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得到保障。

5.4.3结构加固方法

结构加固方法主要用于超荷载引起的裂缝,还有由于火灾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强度低而引发的裂缝等等,这些裂缝都可以采用结构加固方法来进行处理。如采用锚固补强法、断面补强法和预应力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和处理,同时还能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6.结论

建筑工程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出现混凝土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从而保障建筑的质量,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建忠. 浅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裂缝处理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145-146.

[2]李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2:124-125.

[3]薛泽龙. 建筑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之我见[J]. 福建建材,2014,02:79-80.

[4]张斌斌.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方法研究[J]. 江西建材,2015,17:108+116.

[5]杨嗣信.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现状和发展[J]. 施工技术,2013,01:3-6.

[6]李双营.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措施[J]. 四川建材,2012,05:138-140+143.

作者:李建增

第3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通过工程实践深入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并总结了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其控制处理措施,从而可以延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裂缝处理;浇注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我国各城市的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建筑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几乎无所不在,仍然时有出现,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处理、控制,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下面重点阐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裂缝的处理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绝大部分是采用泵送混凝土,避免了现场搅拌速度慢,跟不上的缺点。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得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第二次搅拌。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浇筑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分层浇筑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全面分层:在整个模板内,将结构分成若干个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浇筑区的面积即为基础平面面积。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的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必须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由于全面分层浇筑,不需要进行分段,不需要支模分隔,而且一般情况下搅拌站的混凝土都能及时的跟上现成的浇筑,所以全面分层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的最多的形式。

2.分段分层: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和振捣设备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浇筑的方案。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回头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但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

3.斜面分层:采用斜面分层方案时,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由于斜面分层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不易控制,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施工中极少采用这种方案进行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动棒振捣。对于一次性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的,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振动棒,从不同的方位同时振捣。坚决避免漏振、过振的现象发生。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的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湿法和保温法两种。保湿法是常见的养护方法,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养护初期,水泥水化作用进行较快。

2.养护时间。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应提高一个档次,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这种裂缝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包括温度变形(水泥的水化热、气温变化、环境生产热),收缩变形(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变形。由于这些变形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统称“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造成:(1)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2)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3)温差引起的裂缝;(4)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5)荷载引起的裂缝;(6)非荷载原因(如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

混凝土的裂缝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由于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因此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建筑破坏的恐惧感是可以理解的。

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

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在选择水泥原料的时候,应尽量优先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低强度水泥拌制混凝土。

2.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砂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3%,清除泥土和石粉,级配要好,从而可能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强度,相对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对克服温度裂缝有好处。

3.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搅拌站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制,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小水化热。

5.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可有效地改善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抗碳化性,减少混凝土泌水、水分蒸发、干燥收缩、碳化收缩、沉缩变形。

6.减小混凝土浇注的分层厚度,在条件允许时减缓混凝土浇注速度,以不出现冷缝为原则。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7.在混凝土增加预留孔降温,浇注完毕养护时期,预留孔内通入冷却水,养护水由于水泥水化热而造成温度升高,每隔2~3小时孔内换一次水,孔内热水沿管内流下,即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约束作用。

8.混凝土初凝后,上表面立即覆盖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养护液、草袋、锯木、湿砂等)并浇水养护,不宜浇水过多,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即可。厚板侧面及底面采用保留模板的方法养护,在寒冷季节采取外包塑料薄膜和干草袋的方法保温措施。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七、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注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化学灌浆法:其方法为采取环氧类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注填充,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又能有效阻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我们常常在实际中,在楼板受拉区裂缝两侧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阻止楼板继续开裂,提高安全性能。

5.迭合层法:对原有混疑土楼面凿毛清理,铺设钢筋网,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整浇层,从力学角度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抗变形性能。

6.整体处理法:通过增设构件、改变传力途径、地基处理、结构补强等整体方法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性能;针对已出现的裂缝,视具体情况对其采取封堵或约束的方案。

7.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八、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在施工实践中有待于进一步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积累经验,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能够在施工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S].

[2]施工技术[M].编辑出版杂志社.

[3]建筑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国柱

第4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我国各城市的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建筑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几乎无所不在,仍然时有出现,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处理、控制,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下面重点阐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裂缝的处理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绝大部分是采用泵送混凝土,避免了现场搅拌速度慢,跟不上的缺点。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得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第二次搅拌。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浇筑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分层浇筑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全面分层:在整个模板内,将结构分成若干个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浇筑区的面积即为基础平面面积。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的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必须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由于全面分层浇筑,不需要进行分段,不需要支模分隔,而且一般情况下搅拌站的混凝土都能及时的跟上现成的浇筑,所以全面分层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的最多的形式。

2.分段分层: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和振捣设备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浇筑的方案。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回头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但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

3.斜面分层:采用斜面分层方案时,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由于斜面分层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不易控制,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施工中极少采用这种方案进行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动棒振捣。对于一次性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的,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振动棒,从不同的方位同时振捣。坚决避免漏振、过振的现象发生。

2.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的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湿法和保温法两种。保湿法是常见的养护方法,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养护初期,水泥水化作用进行较快。

2.养护时间。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应提高一个档次,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这种裂缝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包括温度变形(水泥的水化热、气温变化、环境生产热),收缩变形(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变形。由于这些变形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统称“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造成: (1)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2)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3)温差引起的裂缝;(4)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5)荷载引起的裂缝;(6)非荷载原因(如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

混凝土的裂缝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由于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因此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建筑破坏的恐惧感是可以理解的。

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

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在选择水泥原料的时候,应尽量优先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低强度水泥拌制混凝土。

2.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砂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3%,清除泥土和石粉,级配要好,从而可能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强度,相对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对克服温度裂缝有好处。

3.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搅拌站厂址配臵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制,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小水化热。

5.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可有效地改善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抗碳化性,减少混凝土泌水、水分蒸发、干燥收缩、碳化收缩、沉缩变形。

6.减小混凝土浇注的分层厚度,在条件允许时减缓混凝土浇注速度,以不出现冷缝为原则。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7.在混凝土增加预留孔降温,浇注完毕养护时期,预留孔内通入冷却水,养护水由于水泥水化热而造成温度升高,每隔2~3小时孔内换一次水,孔内热水沿管内流下,即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约束作用。

8.混凝土初凝后,上表面立即覆盖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养护液、草袋、锯木、湿砂等)并浇水养护,不宜浇水过多,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即可。厚板侧面及底面采用保留模板的方法养护,在寒冷季节采取外包塑料薄膜和干草袋的方法保温措施。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七、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臵、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2.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注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4.化学灌浆法:其方法为采取环氧类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注填充,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又能有效阻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我们常常在实际中,在楼板受拉区裂缝两侧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阻止楼板继续开裂,提高安全性能。 5.迭合层法:对原有混疑土楼面凿毛清理,铺设钢筋网,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整浇层,从力学角度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抗变形性能。

6.整体处理法:通过增设构件、改变传力途径、地基处理、结构补强等整体方法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性能;针对已出现的裂缝,视具体情况对其采取封堵或约束的方案。

7.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第5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论文

一、摘要

二、前言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3.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3.2防止裂缝的措施 3.3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四、小结

一、摘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一次概述。重点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作出阐述。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防裂措施

施工方法

二、 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建筑和构筑物不断增多,混凝土结构因其材料物美价廉、施工简便、承载力大、可饰性强的特点,得以被广泛应用,于是大体积混凝土也由此成为构成大型建筑或构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国内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

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C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由此就引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如果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结构部位,将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

3.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产生裂缝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 4

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本文主要探讨材料型裂缝。其中具体原因如下。

3.1.1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温度裂缝)

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可分为以下三种:混凝土浇注初期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常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这就形成了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拆模前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骤降,也会导致产生裂缝;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在这三种温差中,较为主要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3.1.2 收缩引起裂缝

收缩有很多种,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这里主要介绍塑性收缩。 3.1.3 塑性收缩

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起开裂。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仅仅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不均匀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于是裂缝进一步扩展。 3.2 防止裂缝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差和收缩引起,所以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具体措施如下。 3.2.1优选原材料

一. 水泥

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小温差要尽量采用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尽量使水泥的细度适当减小,此外水泥的细度将会影响水化热的放热速率,试验表明比表面积每增加100cm2/g,1d的水化热增加17J/g~21 J/g,7d和20d均增加4 J/g~12 J/g。

二. 掺加粉煤灰

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和易性,可以掺部分粉煤灰,掺入粉煤灰主要有以下作用:①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硅含量40%~60%,三氧化二铝含量17%~35%,这些硅铝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二次反应,是其活性的来源,可以取代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胀;②由于粉煤灰颗粒较细,能够参加二次反应的界面相应增加,在混凝土中分散更加均匀;③同时,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使混凝土

中总的孔隙率降低,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但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多,在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粉煤灰的掺量。

三. 骨料 (1)

粗骨料

由于粗骨料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每立方米的用水泥砂浆量和水泥用量也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有利于防止裂缝的产生。所以应尽量扩大粗骨料的粒径且粗骨料含泥量≤1%.

(2)

细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最好用中粗砂,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小,可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但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含泥量越大,收缩变形就越大,裂缝就越严重,因此细骨料尽量用含泥量≤3%中粗砂。

四. 加入外加剂

加入外加剂后能减小混凝土收缩开裂,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有以下影响:

(1)减水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止开裂。

(2)缓凝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缓凝剂的作用一是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由于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当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二是改善和易性,减少运输过程中塌落度损失。

(3)引气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引气剂的应用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十分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凝土抗裂性能。但需注意的是:外加剂不能掺量过大,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3.3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3.3.1 混凝土的拌制

(1)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口温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两种降温措施:一是送冷风对拌和物进行冷却,二是加冰拌合。

(3)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3.3.2 混凝土浇注、拆模

(1)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控制

浇注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一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间距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另外,浇注混凝土时要求分层浇注(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有利于散热),分层流水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 (2)浇注时间控制

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间浇注,若由于工程需要在夏季施工,则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浇注尽量安排夜间进行。 (3)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最低温度差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 3.3.3 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混凝土浇注后,如果此时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或者过份通风散热,使表面温度降温过大将很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需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另外,当日平均气温在2~3d内连续下降不小于6~8℃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护。 3.3.4 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可防止干缩裂缝,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养护,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

3.3.5 通水冷却

若在高温季节施工,则要在初期采用通冷水来降温,但注意,通水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造成降温幅度过大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

四、小结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四个方面综合解决。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配合成熟的技术措施,在理论上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材料配置、施工组织方面,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操作,不断改进操作工艺,加强养护,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将工程裂缝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龚召熊:《水工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 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 混凝土,2001, [3] 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混凝土,2001 [4] 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

混凝土,2001,

[5] 康方中:《浅谈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变形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混凝土,2003,

[6] 段 峥:《现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混凝土,2003,

[7] 尤启俊:《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抗裂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2004,

2016年04月29日

第6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论文

目 录

一、摘要

二、前言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3.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3.2防止裂缝的措施 3.3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四、小结

一、摘 要

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一次概述。重点对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作出阐述。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防裂措施

施工方法

二、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建筑和构筑物不断增多,混凝土结构因其材料物美价廉、施工简便、承载力大、可饰性强的特点,得以被广泛应用,于是大体积混凝土也由此成为构成大型建筑或构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国内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C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由此就引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如果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结构部位,将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裂措施概述

3.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产生裂缝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本文主要探讨材料型裂缝。其中具体原因如下。

3.1.1 温度应力引起裂缝(温度裂缝)

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可分为以下三种:混凝土浇注初期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常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这就形成了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拆模前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骤降,也会导致产生裂缝;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在这三种温差中,较为主要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

3.1.2 收缩引起裂缝

收缩有很多种,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这里主要介绍塑性收缩。 3.1.3 塑性收缩

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起开裂。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仅仅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不均匀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于是裂缝进一步扩展。 3.2 防止裂缝的措施

由以上分析,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差和收缩引起,所以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具体措施如下。 3.2.1优选原材料

一. 水泥

由于温差主要是由水化热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小温差要尽量采用早期水化热低的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另外,在不影响水泥活性的情况下,要尽量使水泥的细度适当减小,此外水泥的细度将会影响水化热的放热速率,试验表明比表面积每增加100cm 5

2/g,1d的水化热增加17J/g~21 J/g,7d和20d均增加4 J/g~12 J/g。

二. 掺加粉煤灰

为了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提高和易性,可以掺部分粉煤灰,掺入粉煤灰主要有以下作用:①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硅、铝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硅含量40%~60%,三氧化二铝含量17%~35%,这些硅铝氧化物能够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二次反应,是其活性的来源,可以取代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胀;②由于粉煤灰颗粒较细,能够参加二次反应的界面相应增加,在混凝土中分散更加均匀;③同时,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使混凝土中总的孔隙率降低,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相应收缩值也减少。但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多,在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粉煤灰的掺量。

三. 骨料 (1)

粗骨料

由于粗骨料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每立方米的用水泥砂浆量和水泥用量也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有利于防止裂缝的产生。所以应尽量扩大粗骨料的粒径且粗骨料含泥量≤1%.

(2)

细骨料

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最好用中粗砂,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小,可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但要控制砂子的含泥量,含泥量越大,收缩变形就越大,裂缝就越严重,因此细骨料尽量用含泥量≤3%中粗砂。

四. 加入外加剂

加入外加剂后能减小混凝土收缩开裂,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有以下影响:

(1)减水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止开裂。

(2)缓凝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缓凝剂的作用一是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由于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当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二是改善和易性,减少运输过程中塌落度损失。

(3)引气剂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引气剂的应用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十分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混凝土抗裂性能。但需注意的是:外加剂不能掺量过大,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3.3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3.3.1 混凝土的拌制

(1)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2)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口温度,拌合物可采取以下两种降温措施:一是送冷风对拌和物进行冷却,二是加冰拌合。

(3)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入模浇筑。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3.3.2 混凝土浇注、拆模 (1)混凝土浇注过程质量控制

浇注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一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间

距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另外,浇注混凝土时要求分层浇注(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有利于散热),分层流水振捣,同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 (2)浇注时间控制

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间浇注,若由于工程需要在夏季施工,则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浇注尽量安排夜间进行。 (3)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温度养护的条件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最低温度差控制在25℃以内,预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不超过9℃以上允许拆模。 3.3.3 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主要是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混凝土浇注后,如果此时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或者过份通风散热,使表面温度降温过大将很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在拆模后,特别是低温季节,需立即采取表面保护。防止表面降温过大,引起裂缝。另外,当日平均气温在2~3d内连续下降不小于6~8℃时,28d龄期内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护。 3.3.4 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可防止干缩裂缝,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一般在浇注完毕后12~18h内立即开始养护,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

3.3.5 通水冷却

若在高温季节施工,则要在初期采用通冷水来降温,但注意,通水时间不能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会造成降温幅度过大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

四、小结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材料、设计、施工和维护四个方面综合解决。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配合成熟的技术措施,在理论上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在实践操作中采用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材料配臵、施工组织方面,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操作,不断改进操作工艺,加强养护,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将工程裂缝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附 录

[参考文献] [1] 龚召熊:《水工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 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 混凝土,2001, [3] 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混凝土,2001 [4] 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 混凝土,2001,

[5] 康方中:《浅谈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变形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混凝土,2003,

[6] 段 峥:《现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混凝土,2003,

[7] 尤启俊:《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抗裂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2004,

2016年04月29日

第7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项目管理科 杜建豹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温度裂缝 ,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 ,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危害严重。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 ,提出了在施工中应该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关键词: 温度 裂缝 养护 引言

随着经济和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 ,现代建筑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 ,如高层建筑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们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积大 ,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 ,内部温度升高比较快。当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众多工程实践证明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 ,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机率较多 ,稍有差错 ,轻者会影响建筑物的抗渗性能和外观质量 ,重者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甚至造成坍塌事故 ,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控制温度裂缝的出现 ,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要求高 ,施工时如无特殊情况 ,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 ,水泥因水化反应引起水化热 ,由于混凝土体积大 ,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 ,而混凝土 表面则散热较快 ,与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差 ,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同时在浇筑初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很低 ,对水化热急剧温升引起的变形约束不大 ,温度应力比较小。 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 ,其弹性模量和强度相应提 高 ,对混凝土降温收缩变形的约束越来越强 ,即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 ,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温度应力时 ,即产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的厚度大 ,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

部不易散发 ,会引起混凝土内部急剧升温 ,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1.2 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与地基整体浇筑在一起 ,当 温度变化时会受到地基的限制 ,因而产生外部的约 束应力。当混凝土早期温度上升时 ,产生的膨胀变 形会受到约束面的约束而产生压应力 ,而此时混凝 土的弹性模量很小 ,徐变和应力松弛却较大 ,与基层连接也不太牢固 ,因而压应力较小 ,但是当温度下降时 ,则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若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就会出现垂直裂缝。工程实践证明 ,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 25℃时 , 产生温度裂缝的几率就小的多。由此可见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改善约束条件 ,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1.3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要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 ,浇筑温度又影响着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易散热 ,其内部温度有的工程竟高达 90 ℃以上 ,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如外界气温下降 ,特别是气温骤降 ,会加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 温差愈大 , 温度应力也愈大。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 当这个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 ,特别在 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温度差。在施工时 ,必须从原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养护、温度检测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才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2.1 原材料的选择

⑴ 选用发热量低初凝时间较长的水泥 如矿渣水泥。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减少水泥 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 ,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为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不受损失 ,可适度增加活性细掺料替代水泥。例如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减少水泥 用量 ,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 但掺量不能大于30 % 。

⑵ 粗细骨料级配良好。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 石砂级配。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 ,骨料尽量选用较大的粒径 5 -40mm, 要具有较好的级配。 同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 ,石子的含泥量 控制在 1 %以下,砂的含量在 2 %以下 ,这样既提高了混凝土抗压强度 ,又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的用 量。

⑶ 加适量的缓凝剂 ( 如木质素磺酸钙) 。掺加 缓凝剂不但可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推迟温峰的出现并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还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减少水和水泥用量 ,从而降低水化热。

⑷ 拌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施工技术措施

在炎热夏季进行施工时 ,要采取下列措施对材料进行降温 : ① 提前1周以上的时间将水泥入库降温 ,并保证水泥仓库有良好的通风;

②砂石堆进行覆盖 ,避免阳光直射 ,必要时向 骨料喷冷水;

③ 防止搅拌机在阳光照射下温升过高 ,可采用搭凉棚的方法为搅拌机遮荫;

④混凝土宜现场采用冷水拌制。

⑵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而且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28℃,在浇筑混凝土时投入适量的毛石 ,以吸收热量并节约混凝土 ;在浇筑的混凝土内部预先埋置冷却管 ,用循环水来降低混 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延缓升温速度 ;浇筑时若外界气 温过高 ,可采用在输送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的方法。

⑶ 在施工现场要对商品混凝土逐车进行检查,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 符,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混凝土搅拌车到场等待时可采取向搅拌罐上喷冷水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⑷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 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对于断面相差很大的结构和剪力墙的孔、洞、口 处 ,应先浇灌较深的部位 ,待静止 1~2h 混凝土沉降后 ,再与断面或孔洞上部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墙板混凝土宜采用非泵送混凝土 ,利用塔吊和人力推车连续进行 ,以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

⑸ 可以适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后 ,可使数以千万计的纤维三维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内部,混凝土塑性阶段干缩及冷缩所产生的表面一旦延伸到合成纤维即可停止发展。

⑹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位、 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利于散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 , 分层浇捣 ,逐步推进。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及插 入深度 ,防止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

根据结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的浇注方案。如图1所示。

①图1a全面分层:在第一层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

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 ,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情况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 ,从 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②图 1b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 ,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 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 ,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 ,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下面一道振动器 布置在近坡脚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 ,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③图1 c 分段分层 :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 ,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 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⑺振捣时振动棒应尽量垂直插入 ,快插慢拔 , 插点交错 ,均匀布置。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 ,应深 入下一层约 50~100mm, 以消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表面基本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混凝土不再冒气泡、不再明显坍落为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凝结前的适当时间内进行二次振捣 ,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 度 ,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⑻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 ,为防止表面散热过快 ,造成过大的内外温差,应在外部覆盖保温材料或者进行短时间加热 ,拆模后迅速回填土方以利保温。 2.3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 作。养护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以便控制混 凝土内外温差 ,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 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 ,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或覆盖保护。同时要预防冬期骤冷寒潮气候影响 ,以控 制内外温差 ,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梯度引起混凝土的 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阶段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主要有 :

⑴ 浇筑后2h采用塑料膜对表面覆盖,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减小总温差。若在冬季施工需在塑料膜上面加上草垫保温等。

⑵ 混凝土浇筑后 ,应在终凝后两小时开始带水养护 , 养护期14天以上。夏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时 ,可采用积水养护的方法。在混凝土表面上用砖砌成浅水池 ,然后放入 300mm 深的水 ,起保护和养护双重作用。

⑶ 冬季施工时 ,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 ,在 缓慢的散热过程中 ,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 25 ℃。

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检测措施

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控制 ,就必须进行科学检测。设置测温点 , 以便了解内外温差的数据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保证控制的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检测要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 2 天开始 ,检测时间为1个月 ,在前面7天 ,每隔2 小时测温一次 ,以后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在浇筑混 凝土时 ,采用预埋温度传感片和测温仪 ,一般布置上中下三个混凝土内部测温点和一个混凝土表面控制的测温点,从浇筑开始测温,浇筑完后根据温控指标及时调整保温、保湿等养护条件。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检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⑴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 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 ℃,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 ,不大于25 ℃~30 ℃。

混凝土拆模时 ,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 20 ℃。

⑶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 , 按时按孔测温 ,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 ,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⑸ 测温时若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 25 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施工技术与养护措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使用性能 ,若不能很好的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

相应施工措施 ,实际生产当中就很难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虽然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但是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成功的工程实例都表明:只要我们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 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安全的温度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 2003.4 [2] 张仁水. 建筑工程施工.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 卢经扬等. 土木工程材料.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第8篇: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

地下防水综合施工技术

摘要: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选煤厂—落煤筒地下通道防水等级为二级,为保证地下通道防水工程质量,从设计到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水技术,本文拟对此作一介绍,重点阐述混凝土结构自防水、SBS活性沥青复合胶卷材防水层、桩体四周与混凝土底板接触部位采用金汤水不漏修平、膨胀止水条防水施工措施. 关键词:地下防水 综合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顾北煤矿储煤厂落筒地下通道,基础底板厚1200mm,基础底板底标高-8.4m.柱基采用CFG柱,桩头嵌入基础底版100mm,地下水位标高-2.5m。

该工程地下室设计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通道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即地下通道、底板、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外加一层SBS改性沥青复合胶防水卷材(4mm厚).桩头防水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及金汤水不漏防水材料,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 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该工程基础底板和地下室外墙自防水采用C30P8防水混凝土,基础底板厚1200mm,外墙厚40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的抗渗性、密实度及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作为控制重点,确保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 2.1预拌混凝土供应

与搅拌混凝土厂家签订合同时,要求其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及掺量上严格控制,对混凝土数量,使用水泥的质量,外加剂品种,砂石骨料的粒径,坍落度,混凝土初终凝时间供应速度及碱含量等均作详细要求。

2.1.1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1.2选用中砂,细度模量2.5~3.0含泥量≤2%,在可泵送情况下,粗骨料选用5~30mm连续级配石子,含泥量≤1%,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2.1.3外加剂采用复合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4%,掺入外加剂时,混凝土有适度的膨胀性能和较小的后期收缩落差,且不泌水,不离析,可泵性好,具备良好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2.1.4掺入粉煤灰,本工程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2.2混凝土浇筑施工

2.2.1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在基础底板浇筑过程中“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连续浇筑方法,施工中注意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2.2.2改善浇捣工艺.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斜坡度,在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设置在中间部位;第三道设置在坡角。振捣时控制好振捣方式及时间,避免漏振及过振。

基础底板上表面进行二次压光,即混凝土出现初凝后再进行一次压光,封闭混凝土表面很小的收缩裂缝。

2.3混凝土测温及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测温养护工作。本工程浇注时气温高达33℃,基础底板浇筑完毕后,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量仪进行测温。密切注意混凝土中心最高气温,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25℃。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和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 SBS改性沥青复合胶卷材防水层

该工程防水采用1层SBS改性沥青复合胶防水卷材(4mm厚)。进场的防水卷材具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规定的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场进行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施工。

3.1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细部附加增强处理→弹基准线→热熔铺贴卷材→搭接缝处理→防水保护层施工

3.2清理基层

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空鼓,起砂,裂缝,凹凸不平等现象,含水率小于9%。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用掺胶的1:3的水泥砂抹平,阴阳角处做成圆弧形。

3.3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基层表面满涂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和漏底,以隔离基层水分上浮,增加卷材与基层粘接力。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经8h以上达到干燥程度方可进行热熔法施工,以免失火。

3.4细部附加增强处理

对于阴阳角、桩根部以上100㎜等部位做增强处理。做法是先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不要加热,在细部贴一下,视尺寸、形状合适后,再将卷材的底面(有热熔胶的一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涂刷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牢。

3.5弹基准线

在已经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即要求同一层卷材长边和短边搭接均不得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相互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将铺贴卷材的基层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3.6热熔铺贴卷材

施工采用“滚铺法”,先将整卷卷材置于铺贴起始端,对准已弹好的基准线,先将端部卷材铺贴牢固。起始端卷材粘牢后,用喷灯对准卷材和基层的夹角,加热卷材和基层,至卷材底层胶层呈黑色光泽并伴有微泡,及时推动卷材滚进行粘贴,后随一人进行排气压实工作。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搭接留在平面上,且距离立面600mm。

3.7保护层施工

地板防水保护层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注意不破坏防水层,并及时养护。防水卷材用甩搓部位首先用塑料布盖严,再用砖和砂浆压住封闭盖严,局部用胶合板加强保护。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经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50mm厚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施工。聚乙烯泡沫板保护层施工后直接进行回填土。

4 桩头四周防水施工 该工程要求桩头锚入基础底板100mm,桩头与基础底板混凝土间的结合越好,工程基础的整体性能,防水性能,防震性能就越好。如果采用卷材式涂膜防水材料,桩头与基础底板之间会形成一道隔离层,不利于桩与基础底板的整体结合,并且卷材式涂膜防水材料都要求基层面平整,但是桩头及桩身平整度根本达不到要求,须另外进行桩头修补,不仅增加工程量,还延长工期,根据上述特点,该工程桩身四周选用金汤水不漏及膨胀止水条相结合的桩基防水施工方法。

金汤水不漏沿着桩身周围修补找平,可防止地下水从桩身缺陷部位渗水,然后表面再放一圈膨胀止水条。

4.1工艺流程

桩身四周清理剔凿→用水冲洗干净→抹金汤水不漏找平层→放置止水条→与垫层随打随压光→SBS防水卷材→50mm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2桩身四周处理

桩头凿到设计标高以后,开始用手锤剔桩身四周凸出部位的混凝土及蜂窝内的泥土,疏松结构,直到见坚硬混凝土基层,用水冲干净。

4.3桩身局部处理

当桩身清理干净后,用金汤水不漏从桩根部往上找平一圈高10cm,特别是桩体中侧面的蜂窝必须填塞密实,同时开始浇筑垫层,边浇筑边放置止水条。

5 变形缝、施工缝等细部防水措施

变形缝、施工缝等细部构造是地下防水工程中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导致渗漏。变形缝处采用固定式橡胶止水带安装,施工缝采用止水钢板。

5.1为保证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地板以上700mm墙身留设水平施工缝,防水采用止水钢板。

5.2变形缝处防水措施

在地下通道每段从底板、立壁及顶板一圈。变形缝采用固定式橡胶止水带,每边埋入混凝土宽度相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根据变形缝设置,隔一段浇筑一段,每段顶板和立壁一起浇筑不留施工缝。底板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要把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然后将铺设的止水带由中部向两侧挤压按定,再浇筑上部混凝土,墙体内的橡胶止水带,用成型的钢筋加固,采用和易性较好的混凝土,避免止水带周围骨料集中。

墙体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切勿漏振或过振。棒头不得碰撞止水带。

5.3穿墙螺栓

地下通道外墙模板全部采用带止水环的穿墙螺栓,止水环的焊接质量必须逐个验收。防止有漏焊点等焊接不合格的现象而导致漏水。对拉螺栓两端放置塑料块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平凹底割去,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封。

6 结束语

本工程地下防水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主,结合柔性卷材与桩头防水利用金汤水不漏加膨胀止水条。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防水技术的综合应用,多道设防,精心组织施工,认真贯彻执行地下工程防水规范要求,并注意对完成部位的保护、修补,确保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第9篇:1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止裂缝措施

施工技术通讯——施工篇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主墩承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裂缝措施

(一分公司珠江黄埔大桥项目部

刘向阳)

作为一个成功范例,本文介绍了珠江黄埔大桥北汊斜拉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裂缝措施,测温数据可作为分析借鉴用。

关键词

斜拉桥主墩承台

大体积砼

施工

防裂缝

措施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珠江黄埔大桥是同

三、京珠国道主干线绕广州公路东环段上的一座特大桥,北汊主桥为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跨径为705m,门型主塔,主塔墩哑铃形承台尺寸为2×(19m×19m×6m)+(31m×8m×6m),C30混凝土共计5820m3,承台分两层浇筑,其中第一层浇筑厚度为2.2m,砼量为1339.8m3;第二层浇筑厚度为3.8m,砼量为2314.2m3。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裂缝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⑴、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水化后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中心区域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和边界由于受气温影响温度较低,从而在断面上形成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的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由于初期的混凝土强度很低,表面可能出现拉应力超过允许应力而开裂的情况。

⑵、当混凝土水化热发展到3-7d达到温度最高点,由于散热产生降温收缩,且由于水分的散失,使收缩加剧,这种收缩在受到约束后产生拉应力,可能引起混凝土断面产生贯穿性裂缝。

⑶、混凝土结构热的扩散与其最小尺寸的平方成反比,大尺寸结构对热的扩散十分缓慢,造成较大的温差,从而引起产生裂缝的体积变化。

2、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而采取的防开裂措施

防止混凝土早期热开裂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在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的发展;刚浇筑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础或邻接结构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程度。

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温度变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使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小于25℃~30℃,避免出现裂缝,

80 施工技术通讯——施工篇

具体措施如下:

⑴、降低混凝土发热量

①、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广州水泥厂的“金羊”牌42.5R P.O水泥,水泥用量为每方275kg。

②、采用双掺技术。掺入粉煤灰和KJ-45L高效缓凝减水剂,粉煤灰采用超量代换法,掺入量为95kg/m3,占胶凝材料的25.6%,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可减少用水量和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延缓混凝土早期的强度发展。

③、应用颗粒形状好和级配好的骨料。级配好的骨料可减少所需的胶凝材料,避免用砂量过多,控制骨料(砂、石)的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

④、用低流动性混凝土。只要方便施工,尽可能应用低坍落度混凝土;低坍落度混凝土用水量少,有利于降低温度,减少收缩。

⑤、用后期强度。利用后期强度可减少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毕后往往要有较长一段时间才承受荷载,因此可用60天或90天的混凝土强度。

⑵、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混凝土温度提高将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也缩短了,因而减少了可利用的散热时间,不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增高会降低其和易性,为达到同样的和易性要增加用水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总量,本工程承台浇筑时间为

9、10月份,大气平均气温较高,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尤为重要。

①、降低材料温度。刚出厂的散装水泥温度可高达70℃以上,应予以避免,采用多个水泥储罐,将所需水泥备足,避免散装水泥刚出厂就用于施工,集料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喷水冷却集料。

②、降低拌和用水温度。温度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差不多是水泥和集料的4.5倍,所以采用冷却水拌和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温度。本工程采用冷却机冷却拌和用水,使拌和用水控制在10℃以下,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入模温度全部控制在30℃以下。

⑶、分块分层浇筑混凝土

结构水平尺寸愈大约束愈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往往根据搅拌能力和浇筑能力划分

81 施工技术通讯——施工篇

为若干块浇筑混凝土,本工程承台共分两层浇筑,第一层浇筑厚度为2.2m,第二层浇筑厚度为3.8m。

⑷、埋设冷却水管

埋设水管用连续流动的冷水可以降低混凝土温度,也可以将混凝土块体冷却到稳定的体积;承台第一层埋设2层冷却管,间距为1m,下层距底0.7m,上层距顶0.5m,同层冷却管间距为1.5m,冷却管直径为2.5cm,管厚为1.5mm的钢管。第二层埋设3层冷却管,间距为1.2m,下层距底为0.7m,上层距顶为0.7m,同层冷却管间距为1.5m,每层冷却管配2台潜水泵,在混凝土盖过冷却管时由专人负责往冷却管内注入凉水降温,冷却水流量大于0.9m3/小时。冷却水采用珠江水,持续养生7天,通过冷却水带走混凝土体内的热量,为了避免使混凝土开裂的太陡的温度梯度,冷却速度以每天温度下降0.6℃左右为宜。

⑸、加强混凝土浇筑时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薄层浇筑,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和物堆积过大高差,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控制在20cm-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加强振捣,以期获得密实的混凝土,提高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进行二次抹面,防止早期裂缝的出现。

⑹、表面保温与保持湿润

防止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可能保持新混凝土不失去水分,温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混凝土在初凝后,内部热量散失慢,而外表面与大气接触,表面热量散失较快,如果不采取保温措施,当内外温差较大时就容易引起裂缝产生。如果不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防止水分蒸发,那么最终会发生表面干燥,出现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表面用土工布覆盖一层,再用麻袋覆盖两层,并用冷却管的出水洒水养生。尽量晚拆模,并在拆模后立即回填土,利用回填土来进行保温,使得混凝土缓慢降温,缓慢干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3、温度监测

承台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8℃-30℃,经过2d-3d后中心温度达到最高,4d天后开始降温,经过10d-12d降温阶段后,中心温度基本稳定。参见下述浇筑温度走势图 (图中温度测点位置均为从混凝土浇筑顶面算起) 。

82 施工技术通讯——施工篇

65℃60℃55℃50℃45℃40℃35℃30℃0h主墩左承台第一次浇筑温度走势1.1m处1.7m处0.5m处表面温度10h1d2d3d4d5d砼入模平均温度为28℃,温度测量从砼浇筑完1d后开始6d7d

165℃主墩右承台第一次浇筑温度走势60℃55℃50℃1.7m处1.1m处45℃40℃0.5m处表面温度35℃30℃0h10h1d2d3d4d5d6d入模平均温度为28℃,温度测量从砼浇筑完1d后开始

图2

主塔左承台第二次浇注温度走势温度(℃)7065处60处55处50处45处承台表面403530入模平均温度为30℃,测温从砼浇筑完后1开始

图3 主墩右承台第二次浇筑砼温度走势℃℃℃处处处℃℃处℃℃处承台表面℃℃入模平均温度为30℃,砼浇筑完1后开始测温

图4

83 施工技术通讯——施工篇

主墩系梁第一次浇筑砼温度走势℃℃℃℃℃℃℃℃℃处处承台表面处入模平均温度为28℃,砼浇筑完后1开始测温

图5

主墩系梁第二次浇筑砼温度走势℃℃℃℃℃℃℃℃℃处处处承台表面处处入模平均温度为29℃,砼浇筑完后1开始测温

图6

4、结束语

通过事先造成大体积砼裂缝成因分析、必要的计算及合理的裂缝控制措施,成功地防止了承台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是一成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

84

上一篇:小学少先队干部选举下一篇:房屋征收委托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