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推荐10篇)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1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2.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3.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1)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面外墙相邻的楼板;

4)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7.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8.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二、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0C。

2.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4.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8.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9.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10.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11.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12.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三、施工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2.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3.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_不得不少于2只);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_不得少于3只)。7.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0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11.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2

由于其无以伦比的优越性,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几乎成了现代建筑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因其自身抗拉性能差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存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裂缝问题还是普遍存在,长期困扰着广大建设者,本文将从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形式与成因出发,提出一系列防止裂缝产生的结构设计措施与施工工艺措施。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种类

现浇楼板裂缝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例如建筑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还有冷冻室或高温室等特殊使用功能房间,常会产生45°斜角裂缝。

⑵结构裂缝。对于某些特殊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设计时计算模式或配筋方式不合理,出现超筋或少筋现象,设计不合理从而造成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的开展。另外,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从而使混凝土性能下降且易开裂,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跨中、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纵横向板面裂缝等。

⑶构造裂缝。例如PVC电线暗管敷埋处混凝土厚度减薄,在板面上容易出现裂缝,裂缝宽度达0.2~0.3mm左右。

⑷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该裂缝出现部位形状无规则,或散状或龟裂状。超长地下室底板工程此类裂缝经常存在,设计上的不合理、材料性能不达标、以及施工工艺不到位均会导致此类裂缝的产生。

3 楼板裂缝产生的结构设计原因

⑴设计结构安全储备偏小, 不做挠度及裂缝验算。板的配筋不合理,特别是楼板的跨度越来越大,设计中未考虑刚度因素,仅按构造配筋,不能满足构件的实际要求。

⑵建筑平面不规则,结构设计时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板开裂。

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现浇砼楼板过薄,从而削弱了楼板的刚度,受拉钢筋和受压砼应力增大,楼板因此开裂。

⑷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角部的板角处,双向板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斜裂缝。

⑸对开孔的楼板,特别是开孔比较大的双向板,设计时只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而忽略了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在板的孔边凹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开孔板出现翘曲。

⑹房屋纵向长度超出规范而不设伸缩缝,造成在薄弱部位产生垂直于纵向长度的板面通长裂缝,特别是住宅设计结构体系变化显著,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形式的板面斜裂缝。超长地下室底板不合理设置后浇带或不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由于混凝土收缩也常会产生裂缝而造成事故。

⑺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⑻对有预埋管线的楼板在防止裂缝产生的构造措施上考虑不足。

⑼忽视了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引起的裂缝。

4 楼板裂缝产生的施工工艺原因

施工因素也是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材料、施工质量、施工工艺措施三方面。

⑴材料不合格。这包括水泥的质量、混凝土骨料的级配、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的掺调、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等方面不达标,均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⑵施工质量不合格。这包括未按设计人员意图施工、现场管理监督不到位而偷工减料、楼板钢筋踩踏错位现象严重等。

⑶施工工艺不合理。这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合理、模板工程的性能无保障、混凝土养护与保护不到位等。

5 从结构设计上防治和减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⑴首先,在作混凝土楼板结构计算时,必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式,例如,模型简化选取、边界条件及荷载信息的确定,同时必须整体考虑梁板的共同作用,方能较为准确的模拟其真实受力状况;需进行温度荷载有限元计算时,模型里的材料参数的选择、温度荷载大小的选取与施加方式均需准确把握。

⑵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应验算裂缝间距,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以及挠度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 适当留些安全储备,能抵抗意外的附加应力, 如板的抗弯、抗剪能力。

⑶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配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次应力影响,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结构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的应力集中点,导致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

⑷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⑸设计时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对构造抗裂影响很大。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洞口处配加强筋;对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构造筋,其直径为8~14mm,间距约200mm。屋面层阳角处、东西单元房间和跨度≥3.9mm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且长度不于2.0m。

⑹对于单向板(长宽比一般在3倍以上),设计时一般按沿短边方向受力来计算,长边方向多按构造配筋,但是,在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应力作用,在长跨方向配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另一方向受力筋的15%, 且不宜小于0.15%;分布筋直径不小于6mm, 间距不大于200mm。

⑺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⑻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浇水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

⑼在预埋PVC电线管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PVC管要有支架固定,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确须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塑料接线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线交叉对混凝土厚度削弱过多。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

⑽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后浇带处梁、板主筋不宜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后浇带封闭时间估计3~6月为最佳,最短不少于45天。后浇带中垃圾应清理干净,接缝应密实,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浆接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防止新老混凝土界面产生裂缝。

6 施工工艺上防治和减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⑴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进场时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复试(应有28d强度),保证混凝土凝结度,应选用低热和干缩值小的水泥,避免使用高细度的水泥。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不得大于180kg/m3。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符合设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的用量。地下室外墙施工时,考虑到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量大25%,因此墙板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好。

⑵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粗骨料粒径,选用结构致密、级配良好、吸水率小的骨料,减少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不得采用细砂和特细砂(Uf等于或大于2.3)。

⑶严格控制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要求及混凝土和易性来确定配合比,降低水灰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骨料的含量。

⑷为达到抗裂、防水的目的,在配制混凝土时,一般需要掺入减水剂、缓凝剂、微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影响非常大,有些微膨胀剂与其他外加剂一起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经试验确定。

⑸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保证现场浇捣时的坍落度,高层建筑的坍落度一般小于18cm,多层建筑一般小于15cm。

⑹考虑使用有适当吸水性的人工骨料,并在使用前吸足水分。有条件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

⑺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较厚的混凝土和坍落度较大应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⑻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浇前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夏季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过高,可用冷水作为搅拌用水,也可将粗骨料遮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温度。塑料薄膜覆盖或浇水草袋覆盖养护是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防止产生裂缝的一重要环节,目的是控制温差,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早期强度,使温度产生的应力σmax<抗拉强度Rf,防止产生贯穿裂缝。另一方面,潮湿的环境可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的干缩裂缝,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⑼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

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楼板混凝土终凝初期出现较大的施工荷载和震动。

⑾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楼板厚度和楼板中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各部位钢筋位置正确。

⑿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强度才能在上面施工下一道工序,安装和拆除大模板时一定要轻起轻放,不得撞击楼板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及周转材料要及时运走,不得集中且大量的堆积于楼板上,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振动和较集中的施工荷载而产生裂缝。

7 小结

本文先分析了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继而有针对性的从设计、施工上提出了一系列的裂缝防治措施与注意事项。总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等多方面的配合,即达到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与完美配合的相统一,方能把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 2004.

[2]陈上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与控制 篇3

1合理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案例,又尽可能地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

(1)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

(2)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

(3)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4)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

(5)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

(6)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严格施工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

(2)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

(3)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温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要落实专人养护。

(5)模板支撑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6)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做到严管理、高要求,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几种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地下室底板裂缝。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有的厚达2m~3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高、与环境气温温差大或养护不当,裂缝严重的可导致底板渗漏。若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可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掺加UEA微膨剂,以补偿收缩分层分段浇铸筑混凝土,并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外界),使温差少于25%。这方面已有成套成熟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全可以控制裂缝的发生。

(2)地下室外挡土墙裂缝。由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采用C40、C45、甚至C50、C60,这样水泥用量多达500kg/m~550kg/m。,势必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大,不易养护,地下室外挡土墙又很长,因此往往形成多条较有规律的竖向裂缝,约15cm~25cm一条,上不到顶,下不到底,肉眼可明显地看到收缩裂缝形状。预防措施主要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加外加剂,力求减水、减少水泥用量来防止裂缝,注意加强养护、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墙体模板尽可能晚拆一些。

(3)地下室阴角裂缝。在地下室施工完后,通常会发现在外墙截面刚度变化处,平面形状转折处的阴角存在结构竖立向裂缝,由顶部向下开裂,上宽下窄,这是由于收缩应力和沉降、温度应力等共同作用,在角部形成集中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所造成的。为了防止阴角部位混凝土产生裂缝,除从设计方面尽量少用凹凸的平面形式,并且在阴角处采用附加钢筋等构造措施外,在施工方面还必须保证阴角部位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控制拆模时间不宜过早。

4交付使用后的防治措施

(1)住宅竣工后,业主或物业公司要及时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加强管理、保养。

(2)住房装修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禁止用户在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杜绝在楼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严禁集中堆载,防止不合理的装修施工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4

摘要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控制楼板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031-0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但是楼板裂缝也随之成为混凝土楼板工程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一旦形成,就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楼板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楼板裂缝的成因

1)温湿度变化。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这样也会在表面形成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2)混凝土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材料质量不好。首先如果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就会导致混凝土板面出现裂,并且随着混凝土龄期及强度的增长裂缝会随之变宽,这种裂缝危害很大,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其次如果是砂石级配不好、砂太细、石子过大、砂石含泥量太大,则混凝土干缩后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混凝土工作性能。施工中为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通常采用选取较小的水灰比、降低用水量、掺入高效减水剂以达到要求的坍落度,这种混凝土拌合物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水分蒸发散失较快,从而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值增大,这种正常的坍落度损失是加入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所特有的现象,减水剂的减水率越大,坍落度损失则越明显;温度越高,坍落度损失越快。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抹面和二次抹压等施工操作会随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在浇筑时就已经留下了裂缝隐患,这种裂缝具有位置不固定性,事后在没有客观真实的施工记录情况下,对此种裂缝产生的原因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

4)施工因素。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急于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度变形导致裂缝产生。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若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则会引起因结构受荷的裂缝。

5)养护阶段。由于养护不充分会造成混凝土的早期裂缝。规范中对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做了科学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养护措施不当或执行养护措施不力,而使实际的养护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规范的规定。加上气候炎热干燥,受太阳照射后的昼夜温差大,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得混凝土表面干燥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混凝土的收缩速度,造成表面干缩而产生裂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裂缝的产生。

1)设计方面。①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度,高层应控制在不大于45m,多层建筑一般应控制在不大于55m较为合适。如果超过此长度,应采取构造措施,设置伸缩缝;当超长量不大时,可用留设后浇带等措施,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板厚度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20mm。②为克服墙角45度斜裂缝,应在墙角处配置放射筋。上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宜每隔1根设置1根通长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除受力筋满足要求外,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使楼板受力均匀,以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能力。③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宜大于C30,当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加强浇水养护,以便于混凝土凝固时水化热的释放。④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少用粉料、多用骨料,以减少裂缝产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宜过大,保证每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稳定。

2)材料方面。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中所用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若水泥在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采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能用于工程中。因此每批进场的水泥在使用前都应首先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切不可为抢工期盲目施工。②粗、细骨料必须清洁不含杂质:当粗骨料中夹杂着活性氧化硅时,如果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又含有较多的碱,就可能发生碱骨料破坏。这是因为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了复杂的碱―硅酸凝胶,生成的凝胶是无限膨胀性的,因为凝胶为水泥石所包围,故当凝胶吸水不断肿胀时,就会把水泥石胀裂。一般当水泥含碱量大于0.6%时就需检查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的有害作用。在砂中也常含一些有害杂质,如淤泥、粘土、粉砂等,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造成混凝土开裂。③拌合混凝土用水: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3)施工方面。①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按照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②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或施加荷载,因为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③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④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⑤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根据当时室外气温,具体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土表面加盖塑料薄膜、草包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裂缝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进行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时,应在清洗板缝后用l∶l或l∶2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再用l∶2的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进行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但只要我们从设计施工方面加强预防控制,严把材料关,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楼板裂缝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5

运营管理中心于2015年的6月份对集团各区域的在建项目进行了半的项目巡检,巡检期间发现各区域项目均有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混凝土裂缝,鉴于该问题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耐久性和美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成为了各项目中的质量通病;运营中心就关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又因砼裂缝的后期处理难度大且成本高,所以本文以如何做好砼裂缝的防控措施为重点;供各项目参照执行。

一、常见砼裂缝产生成因:

1.砼收缩产生的裂缝: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产生较大拉应力时产生的裂缝。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或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此类裂缝形态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2、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表面温度散失较快,受到内部混凝土或基础的约束,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温缩开裂,其与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砼的开裂及裂缝宽度。

3.结构沉降产生的裂缝:沉降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问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也是沉降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降裂缝,且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降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4、砼材料及配合比原因造成的裂缝: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也是造成砼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砼抗拉强度降低而产生的砼开裂。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混凝土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将降低20%,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5、因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砼裂缝:较为普遍存在的因素包括:(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导致裂缝的产生;(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3)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4)拆模过早或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

二、各类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mm~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3、对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4、当楼板出现大面积或通长、贯通、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时,应提请设计单位对裂缝的进行查验,并出专项处理方案;后按经设计单位认可的方案进行处理。

三、砼裂缝的防控措施:

1、材料方面控制

1.1砼配合比设计控制:(1)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GB50119-2003的第9.3.6条);抗渗砼不宜小于320kg/m3(JGJ55-2001)。(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40.0mm(建议采用5-31.5 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砼中的骨料的弹性模量越小、吸水率越大其干缩量也越大,因此应严格限制骨料中的含泥量。(3)细骨料宜采用中砂(M2.3以上),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严禁采用海砂。(4)在保证预拌混凝土可泵性和现场浇捣的要求下应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砂率(宜为35%~45%);(5)粉煤灰不应低于Ⅱ级,且掺量应符合规范要求。(6)因为采用较小的水胶比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使其有较好的抗渗性,所以塌落度在保证可施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减少用水量(一般每增加10%水量,干缩就会增大20%),到施工现场砼地下室部分的尽可能控制住130-160mm范围内。2.1商品砼生产前和过程控制

(1)应尽可能选择距离项目现场就近的商品砼生产厂家,因运输距离太长时商砼搅拌车在途中搅拌时间过长会影响甚至破坏已生成砼结晶体,再则路途太长商砼站往往会增加外加剂及用水量。另外选择合理浇筑时间:夏天施工时应尽量避开中午最炎热时段,将浇捣时间放在下午或夜间这些温度相对较低时段。此外还应尽可能避开雨天浇捣砼,并备好防雨的篷布及抽水设备。

3、现场施工前和过程中的控制

(1)监理和建设方认真审核确认砼、模板施工专项方案及拆模方案。(2)项目部应在砼浇捣前认真检查:①轴线定位(如后插柱筋的轴线定位,并应采取一定固定措施以免泵管振动后引起偏位)、标高、钢筋安装(如地下室外墙、底板S筋应注意不能内外顶紧,以免形成渗水通道)、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浇捣砼前模块应用水充分湿润);②关键节点或部位是否处理到位,如地下室不同强度等级砼交界面宜设臵铁丝网等拦截;水电及人防预埋(人防地下室应加止水翼环)是否设计有遗漏、安装位臵及标高是否准确等,止水螺栓应全数检查是否有止水片并满焊;③后浇带范围模板及支撑必须单独布设(不允许先拆除再回撑的做法),整体支撑必须牢靠、稳定;④地下室集水井、电梯基坑等较深部位砼浇筑前地下水一定要抽干。全部符合要求且验收各方在工程隐蔽验收单上签字后施工单位才能通知砼搅拌站进场预拌砼。

3.3为确保预拌混凝土生产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必须对预拌混凝土实行开盘鉴定。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应检查其坍落度、粘聚性是否满足配合比或合同规定的要求。见证三方均应在开盘鉴定记录上签字确认并保存归档。

3.4交货时砼厂家必须向需方提供砼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原材料检测报告、砼出厂合格证、砼开盘鉴定、砼配合比设计报告(供方应在配合比中标明砼初凝时间),砼强度报告,水泥检验报告(水泥28天检验报告可在28天后提供);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采取与坍落度检测应在混凝土运送到交货地点后20min内完成;强度与抗渗试件制作应在40min内完成;生产浇筑同一部位的砼,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原材料。

3.5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项目部和监理单位人员应随时到混凝土搅拌站,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查,核对生产使用的原料及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工程名称及部位是否与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砼生产任务通知单相符,核对生产记录,混凝土供方应随时提供混凝土生产记录(应为电脑自动打印的生产记录,防止弄虚作假或误发货)。

对地下室的底板、顶板等重要的部位还要对容易导致开裂的粗细骨料、粉煤灰、矿粉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检查:如砂子的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料(石子)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粉煤灰的细度,矿粉的比表面积、活性指数等。3.6布臵砼输送管应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管线布设宜横平竖直;施工时严禁在钢筋上直接铺设泵送管道(应支撑在专用的钢支架上,管子与梁位之间应设臵缓冲材料如轮胎等进行避震);由于泵送混凝土施工速度快,因而工作面上操作人员多,楼板面层钢筋易遭踩踏下陷,因此应设臵足够的钢筋撑脚(马凳)或钢支架,重要节点钢筋应采取加固措施,并且随着浇筑的不断推进,应有专人整理和恢复钢筋。炎热夏季施工宜用湿麻袋覆盖泵送管,泵车尽可能停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降低砼入模温度。

3.7砼塌落度太大是导致砼开裂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严控砼塌落度,每100m³相同配比砼坍落度取样不得少于两次(项目部在施工期间每半天不少于做一次塌落度实测抽查)。当目测异常时可随机进行检测。严禁在运输和等待卸料过程中加水(施工时往泵机入料口加水),施工期间监理或项目部必须全程跟踪旁站。泵送混凝土之前应先用水润湿管道,并用同配合比去石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壁。但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应导出作业面,绝不得用于主体结构中。

3.8泵送混凝土宜连续进行,有计划中断时,应预先确定中断浇筑部位停止泵送,且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停止泵送期间应每隔20min回泵一次;砼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至砼卸料完毕时间不宜超过1~1.5小时,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可再延长0.5小时;分层浇捣时应保证当层混凝土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浇筑振捣,砼浇筑间隔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3.9每一振点的振动持续时间应能保证砼获得足够的捣实程度(以砼表面呈水平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沉落为宜),砼布料要均匀,摊铺时应尽可能保持大致水平,避免用振动棒赶料而产生离析,砼可以等间距的堆集以便铺平,稍高处允许用振动棒消掉。另外,一般情况下柱(墙)砼强度高于梁(板)且大于5MPa时, 梁柱(墙板)节点区砼强度等级应与柱(墙)相同。

3.10砼构件应采用砼初凝前二次振捣(第一遍用振动棒,第二遍用平板振荡器)及终凝前二~三次抹压的施工工艺(建议用磨光机机械抹压抹平,第一遍在砼初凝时磨光机磨盘提浆、第二~三遍用磨光机磨盘拉毛,对于地下室随捣随抹光的顶板第三遍应改为在砼终凝前用磨光机做磨光处理),通过充分振捣及多次抹压闭合初期砼表面的塑性裂缝;整个砼浇灌过程中应不断排除泌水:①在浇捣前进方向二侧模板底部预留排水孔;②可将砼泌出的水分集中于低洼处用海绵吸出;

对板面出现的浮浆,不能采用撒干料处理,可用真空吸水或其他方法。所有施工必须在砼终凝前(手指用力压砼表面无痕,一般即可认为砼已终凝)结束。

4、施工完成后的养护、保护及后浇带封闭等方面的控制

4.1应在砼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塑料薄膜,夏天施工时尽可能用破棉毡或麻袋)和浇水,保持砼表面湿润。因为砼拌合物表面水分蒸发量超过0.5Kg/㎡.h时,砼将产生急剧收缩,对中等流动性砼会达到(60-100)×104,特别是对表面系数大的薄壁构件如板、墙等。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14天;后浇带不少于28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应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明确温差控制和养护措施。4.2砼浇捣后的保护

(1)在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大约20-24h),不得在其上踩踏。混凝土浇筑完毕24h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等轻微活动,严禁在板上堆加荷载(如模板、支架、钢筋等)。当采用缓凝剂或气温低于15℃时,还需适当延长时间。主楼范围之外的顶板浇筑完毕48h后,方可在其上放臵模板、支架、钢筋等建筑材料;另外重型车辆不得驶入顶板(除消防道路及在设计允许值荷载范围内),顶板上行驶的车辆及材料堆场荷载必须控制在设计对荷载的允许范围内,若超过必须在其板下设临时钢管进行支撑加固。

(2)地下室结构完成,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材料及保护层的施工,全部完成后及时土方回填,尽可能减少砼暴露时间,以减少裂缝产生的机率;同样较长的地下室(超过150米)有条件情况下顶板防水卷材及保护层应尽快施工(并做好其上的保护层)。

4.3 伸缩后浇带施工封闭时间一般最少要60天,同时应达到设计要求。有条件时尽可能迟些封闭,若需提前封闭应采取相应措施。地下室较长时,后浇带宜沿长向分区域留臵,每区域长度控制在100-150米,直至地下室大面防水卷材或覆土施工前一个月再封闭,让地下室顶板在裸露情况下有一定伸缩变形的空间。

郭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中心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6

(一)、事前控制措施

l、图纸会审时对建筑平面不规则的建议设计院采取措施,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或凹口边配筋加强。

2、图纸会审中层面及建筑物两端单元中是否设置双层双向钢筋且间距100MM,直径不小于8MM外墙角有否放射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l一5m。

3、检查图纸中现浇楼板设计厚度是否不小于120mm(厨,卫台板不小于90 mm)

4、住宅长度大于40米时建议设计院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设置加强钢筋。(二)、事中控制措施

l、检查现浇板的混凝土是否采用中粗砂,商品混凝土应有符合材料的检验单。

2、为防止混凝土收缩于裂检查混凝土中采用的减水剂,减水必须在8%以上。

3、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单,含砂率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剂量不大于l5%。

4、检查商品混凝土进场时坍落度高层应控制在180 mm,其它住宅150mm。

5、检查现浇板混凝土高度控制线,悬挑部分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放置间距300 mm的保护层垫块,保证浇注时钢筋不位移。

6、检查管线布设应在钢筋网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应在下层钢筋之上)细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间距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7、检查现浇板混凝土初凝前必须二次振捣,终凝前二次压抹。1 2小时以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现浇板养护期间的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监督施工单位不得进行后续施工。混凝土强度小于lOMpa时,不得在上面吊运、堆放重物。

8、检查模板支撑是否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边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大于800 mm。验拆模试块强度报告,不达规范要求不得拆模。

9、审查施工方有关后浇带位置和处理的技术方案,应设计在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l000 mm,后浇带石浇注应在主体结束后60天进行或按设计要求的时间。检查钢筋锈蚀清理是否合格。原有混凝土表面清理是否干净。合格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三)、事后检查措施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7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和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问题, 在目前国内的工程建设中极其常见, 楼板裂缝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通常会腐蚀内部钢筋, 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缩短使用寿命, 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质量事故, 是不可忽视的施工质量问题之一。本文参阅相关资料文献, 并结合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出混凝土结构楼板出现裂缝的类型, 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希望能对混凝土施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1 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1.1 设计原因未充分考虑引起的裂缝

根据受力构件的抽象力学模型, 简支梁的受力弯矩图, 在楼板的上部应配置受力钢筋抵抗负弯矩。在实际施工图的设计中, 综合考虑经济因素, 一般现浇楼板负弯矩筋为分离式, 即在弯矩图中受正弯矩的部位将负筋断开, 单独配筋。此种设计容易导致负筋及悬挑板的放射筋外侧发生斜向裂缝, 斜向裂缝不影响结构安全, 但容易发生渗漏现象, 斜向裂缝是裂缝治理的重点。

1.2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拌和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楼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水泥的安定性、水化热等指标的合格与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的严重程度。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导致砼的抗渗性能和强度降低, 严重者会导致砼成品在龄期内产生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不合格或颗粒过细都会造成砼成品的裂缝。骨料中的硅含量超标引起的碱骨料反应生成物会造成爆裂状裂缝。拌合水和外加剂中氯化物的含量直接影响钢筋的锈蚀程度和碱骨料反应过程, 导致混凝土裂缝。

1.3 温度裂缝

混凝土硬化阶段因水泥的水化产生大量热量, 浇筑面的散热速度较快, 而在混凝土的内部, 大量的水化热聚集, 致使混凝土的外表面与内部产生较大温差, 内外表面的收缩率差异导致表面产生较大温差, 内外表面的收缩率差异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的大小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 混凝土表面便产生较多的不规则的裂缝。

1.4 湿度裂缝

混凝土的水泥、骨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等用量失准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的产生。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机理是混凝土内外湿度差异导致内外表面的收缩, 同时在楼板四周的约束条件产生干缩裂缝。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产生热量促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失, 导致砼的干缩, 此时楼板构件受结构支承的约束, 内部产生拉应力。当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极限时, 裂缝便随之产生, 细微裂缝在拉应力的影响下继续深化发展。

1.5 支撑体系沉陷裂缝

在许多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由于抢进度, 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 混凝土楼板的支撑体系未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导致支撑模板的刚度达不到承担恒载和施工荷载的要求, 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支撑体系的瞬时位移和模板的过早拆除, 都会导致混凝土在上强度初期产生不规则裂缝。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及荷载综合作用下楼板的受力情况, 对重点部位进行加强配筋构造措施。

对于温度裂缝, 可适当减小负筋的分布钢筋的间距。普通开间的楼板的面筋进行加强配筋或进行通长布置。建筑物悬挑板的放射筋采用双层双向进行加密配置, 以抵抗因温度差异或干缩等因素造成的裂缝。

2.2 对于以上第2条的裂缝预防措施, 要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拌和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

水泥性能的入场检验、砂子含泥量、砂石的级配、骨料中杂质含量的检验必须严格控制, 形成检验记录。水泥的选用一般采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 且用量不宜过大, 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

2.3 对于以上3、4条的裂缝预防, 干缩 (温度) 裂缝的预防除控制水泥用量和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外,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湿度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要采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浇筑过程中, 要严防因过振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现场发生, 此种情况会使混凝土的表面形成含水泥量较多的水泥浆层, 易产生干缩裂缝。

2.4 对于因支撑体系轻微沉陷或瞬时位移造成的裂缝, 在施工前应编制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对架体的受力性能和模板的强度、刚度进行验算。在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楼板的支撑体系按照方案执行, 保证支撑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减少施工中产生的震动和材料吊卸产生的冲击荷载, 支撑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和扫地杆, 增强架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 裂缝的修补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的修补措施要根据具体的部位、程度和原因分情况进行。如果不能区别对待, 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将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刚度、抗渗性, 同时还会导致钢筋的锈蚀、降低耐久性、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抗疲劳性。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有以下几种:

3.1 高压注浆法:

沿裂缝位置方向, 视具体情况凿出一定深度的V型槽, 用空压机加压将化学胶高压灌入, 相关工程处理实践表明, 化学胶灌入后与原混凝土结合性能较好, 能够形成密闭的整体, 抗渗性能和结构强度与原混凝土基本无异。高压注浆主要用于对结构的整体性、抗渗性有影响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适合于宽度超过0.05mm的任何裂缝, 是现在比较成熟和普遍的屋面和楼板维修、堵漏的方法。

3.2 表面修补法:

此种裂缝修补方法比较简单、常见, 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影响不大的裂缝。通过密封裂缝来防止外界介质的侵入和锈蚀。处理方法是先把裂缝清理、清洗、干燥后, 采用环氧胶泥批嵌。

3.3 钻孔嵌塞法:

此法通常用来处理墙体中的裂缝。针对密封防水要求的墙体, 应掺加柔性沥青来;如果灌注栓塞的作用比较重要, 孔中则要灌注环氧树脂。

此外, 还有柔性密封法、粘贴法、附加钢筋法、干嵌填法、涂层及其它表面处理法等方法处理裂缝。

4 结束语

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普通的裂缝可以简单处理, 但严重的裂缝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和抗渗性能等, 处理起来浪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楼板裂缝的出现究其主要根源还是因为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形成的, 通过分析现浇楼板的裂缝类型和成因, 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希望从事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施工工作人员能从中得到体会, 有针对性的在工程建设中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 科学的处理楼板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薄洪嘉.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城市建设, 2010, 8 (24) :276.

[2]李尚红.浅谈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 2011, 17 (23) :78.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8

1、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材料方面和施工方面的原因。

1.1 材料方面的因素

(1)水泥品种:指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一般说,C3A 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而SO3 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2)混合材料品种:其种类、掺量和比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水泥干缩性的主要因素。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最小,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3)骨料品种。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随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4)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对干缩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骨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1.2 施工方面的因素

1.2.1 混凝土的制备与浇筑

①外加剂拌合不均匀导致外加剂损失较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

③粗、细骨料及拌合水入仓温度偏高,使得浇筑温度过高。

④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泌水和沉陷。

⑤泵送混凝土,因流动性要求高,过量增用水泥和水。

⑥浇筑顺序不合理,出现施工“冷缝”或施工缝处理不当。

⑦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⑧混凝土终凝前钢筋被扰动。

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保护楼板负筋,使截面有效高度减小。

1.2.2 模板施工因素

①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

②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

③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

1.2.3 混凝土養护因素

①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

②后期养护不够,使混凝土碳化加剧,造成碳化收缩。

③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2、工程实例

对某工程实例观测,发现混凝土的楼板裂缝大多数在板面沿楼板支座边0.3m 范围内平行于支座展开,甚至有些楼板四周均出现连续的裂缝,在板角处裂缝与相邻两支座成450角裂缝尤为普遍;还有一部分裂缝出现在板跨中位置,这类裂缝多出现在一些跨度小、刚度大的小区格板块。所有这些裂缝大多在工程验收后过一段时间才发现,这时楼板基本没有承受使用荷载,当冬季气候干燥时或气温较高而不通风的开间内,裂缝就出现的更多。

图1 裂缝分布图

通过对之前施工方法及工程资料的分析比较,可得出以下几个因素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首先,比较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及浇筑时的气温情况表明:①商品混凝土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般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都较大,水灰比较大,如保证水灰比则要增加水泥用量,这样就使混凝土在硬化阶段出现收缩裂缝;虽然目前商品混凝土使用了一定量的粉煤灰,但从实际观察来看并没能完全地解决问题。②在夏季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较快,易引起混凝土干缩裂缝,这是因为楼板混凝土水分蒸发在表层比内部快得多,表面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所以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

其次,模板支撑设计与现场施工脱节,尽管由于施工进度较快,但现场的模板套数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模板早拆现象。梁柱节点处,箍筋绑扎不到位,同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梁柱节点处混凝土配合比和振捣控制不好。

3 施工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楼板裂缝情况,从施工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楼板裂缝进行控制。

3.1 混凝土配合比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出现单位用水量偏大的不合理现象,结合现场情况进行改进,主要通过掺加减水剂,来达到降低单位用水量和提高混凝土和易性,从而减少收缩裂缝。

3.2 加强模板支撑的刚度

施工中经常因为模板支撑刚度不够,导致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发生较大的挠度从而导致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发生裂缝。因此,在施工中一方面要求在进行模板设计时,严格控制楼板的挠度;另一方面在施工中,要求在浇捣本层混凝土时,下一层的模板不能拆除。

3.3 控制楼板负筋就位

严格控制楼板负筋的就位,板面负筋处必须设置钢筋马凳,每1m2 必须布置一钢筋马凳。在楼板的四角加设放射钢筋,并且在混凝土浇捣过程派专人进行看护,防止楼板负筋被踩踏,若发现踩踏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

3.4 对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适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采用片式、针式振动器振捣或辅以人工振捣

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结构:应在浇筑柱、墙及基础的混凝土之后,停歇1~1.5h,再浇筑梁板或突出部分的混凝土,避免水平与垂直构件交接处产生裂缝。 浇筑竖向结构或大体积结构时,底部应先填以5~10cm 厚与所用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形成离层。对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

混凝土尽可能地连续浇筑,必须间歇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不超过2h,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必须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若因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继续浇筑,应准确地留设混凝土施工缝,混凝土达到1.2MPa 强度才能继续浇筑,浇筑前应剔除掉施工缝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或钢筋上浮浆及斑锈,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混凝土模板安装不但要求轴线、平面布置、断面尺寸及标高等满足设计,而且要平整稳定,浇筑前要设专人不断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松动、跑模、跑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结束语

工程验收三个月后,即混凝土浇注约10 个月后,施工现场人员对楼板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混凝土楼板裂缝减少很多,裂缝宽度也很小。综上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与施工方法也有很大的联系,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 杨长辉,王川,吴芳.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成因及防裂措施研究综述[J].混凝土,2002,(5):33-36,25.

[2] 佟荣祝,李小雷,杨倩.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危害及处理措施[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5):30-31.

[3] 陈士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9

致:定西陇中监理公司华城国际项目部

我项目部在10月24日地下车库T~X/8轴构造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发现在板面出现不规则细小裂缝,项目部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对裂缝的产生及以后的预防制定以下措施。

一、车库T~X/8轴构造底板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入模时水灰比过大,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泌水现象。

2、沙石的含泥量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

3、施工过程中有过振和漏振现象。

4、施工过程中抹面次数太少,抹面时间掌握不当。

5、在施工过程中局部钢筋被踩踏,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而出现裂纹。

二.构造底板裂缝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进场的砂石料严格把关。

2、浇筑后若发现混凝土面有积水,及时清理出混凝土表面,以防发生泌水而产生裂缝。

3、在混凝土浇筑4~6小时内采用二次振捣,让塑性沉降裂缝和干缩裂缝及时得到愈合。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阻断因泌水而留下的连贯通道,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透能力。

4、进行二次以上抹面,采用手扶抹压机,可以有效提高因泌水而消弱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消除“被子”现象,使混凝土因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塑性裂缝及时得到愈合

5、浇筑后对混凝土加强养护,出现负温时要采取保温措施。

6、混凝土板面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产生裂缝。

三、关于甲方及监理提出在混凝土中加抗裂外加剂问题解答:

现车库构造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30S6,属于自防水混凝土,加入的外加剂有高效缓凝减水剂、防腐阻锈剂、膨胀剂。我项目部在实验室提出重新委托加抗裂外加剂配合比时,实验室专业人员讲,膨胀剂就具有抗裂作用,他们目前为止没有以上四种外加剂同时使用的先例,做不出以上四种外加剂同时使用时的化学变化分析结果,所以我项目部不敢私自加入抗裂剂,请甲方及监理研究决定。

针对这次构造底板混凝土裂缝的质量缺陷,项目部组织各施工人员及全体混凝土工在现场开会,再次给混凝土进行技术交底,要求今后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混凝土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立即报值班施工员停止混凝土浇筑,等塌落度调整合适后再浇筑。振捣人员要认真操作,防止漏振和过振。严格掌握二次振捣和多次抹面的时间,浇筑混凝土时项目部派专人值班。要求混凝土班组向项目部书面保证,保证类似的质量问题不再出现。

甘肃中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华城国际住宅小区工程项目部

2011年10月30日

冬季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现场气温情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经甲方同意,决定提前进入施工阶段,故特采取冬季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工程概况:

本楼建筑面积为为结构,按要求于2004年3月5日开始进行主体砌筑。

二、冬施准备:

由于气温早晚温差太大,如果采用在这一时间内进行施工,砖砌体砂浆会产生冻裂、吐缝而无法保证其后期强度,圈梁砼强度达不到稳定增长,为了保证不出现上述情况,特采取如下方案:

1、搅拌用水水箱,2m3左右,离地2.0m左右,下部距地0.4m处安置炭火使水温达到保证(50℃以下),购买储备煤炭。

2、买加厚塑料布3000m2、篷布1000m2备用。

3、砂浆、砼拌合料的适用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等),按水泥用量的2--3%计,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必须齐全。4、15支温度计挂贴在操作实际施工区内。

5、围护区内设取暖炉4处,确保施工区周围温度在10左右,提高整体砌体表面温度。

6、施工用水管道采用钢管并进行保温处理。

7、根据气候情况,砌体四周周边生火保温,用废旧油桶1割2加工火炉20个,8、当温度差别太大时,应将砌体的砌筑现场整体进行围护来保护其砌体砂浆的强度均匀稳定的增强。

三、冬期施工措施

施工规范规定,冬季临近时,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摄氏5度,则砌体施工进入冬期砌体施工。

冬期砌体的实质是在自然负温环境中要创造各种可能的养护条件,使砌体的强度增长稳定并得到设计要求。

1、圈梁施工方法:首先清理施工部位内的杂物并对钢筋进行整形、支模完毕后,经验收符合要求并保温措施得到要求后再进行浇灌。

根据冬施要求,砼提高一级标号进行浇灌,因此采用素浆一道--C25砼浇灌,当温差不大小5℃时(搅拌水必须加温到50℃以上并加入水泥重3%的防冻剂和2%的早强剂),当温差大于5℃时,除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应再将原材料加温,即用钢板炒热粗细骨料--浇灌完毕抹面成型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冻裂(用加厚塑料布和稻草帘覆盖),室温保证措施后附。

2、在各结构层平面砌体施工中:首先用塑料布将整体大面积进行围护,并用篷布在四周结构平面的上空间形成封闭顶篷,以保证各层结构平面内砌体均匀温度。

3、在施工现场,制作同期砂浆试块,并进行同条件养护,用来检测后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详细计划如下:

(一)从3月5日以后开始施工的砌体均采用围护结构用以保证空间内部循环温度的办法,进行砌筑。

1、粘土砖停止提前浸水,防止热胀冷缩。

2、采用颗粒大的砂子和普硅水泥来降低水灰比,提高砌筑砂浆的标号,由M5..0变为M7.0。

3、在砌筑时,按计划进行砂浆拌合,不留置隔夜灰,应随时做到工完场清。

4、按规范要求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清理,灰缝内砂浆的饱和度大于80%,并不得游丁走缝,竖向灰缝垂直误差不超过1cm,水平灰缝误差不超过5mm,砌体的垂直度小于4mm,平整度小于5mm。

5、对必须留设的接槎部位,应尽快进行补砌,避免影响砌体的整体强度。

6、在砌体施工区,分点放置温度计,派专人察看温度,以便于随时加大生火范围,提高温度,保证质量。

7、对添加的外加剂应配比合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材料使用标准。

(二)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5度时进入简冬期施工:

1、砼圈梁及构造柱搅拌用水加热,温度35~60度时,第一盘砼搅拌前,先用热水预热搅拌机2分钟。

2、浇筑现场准备及振捣时间要求。

搅拌前,浇筑工具人员到位,模板内不得有杂物,不浇水,砼运到现场后15分钟内振捣完毕,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度。

3、防冻剂

防冻剂宜选用硝酸钙(含加气、减水组分更好)掺量按使用说明书用量为3%,由定量容器加入,不得多加或少加。

4、砼保温养护

砼表面收抹完后,立即用塑料面覆盖,上铺稻草莲,上部再覆盖加厚塑料布一层,砼不得洒水养护,保持草莲干燥。

5、在砼圈梁施工区,分点放置温度计,派专人察看温度,以便于随时加大生火范围,提高温度,保证质量。

(三)当室外最低气温低于-10度时,砼施工停止。

值班人员时刻注意加煤和火势确保以浇灌砼的温度,并且防止息火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四)配合比比原施工配合比提高一个标号,坍落度控制在170㎜左右,骨料含泥量<2%,砂<3%来控制质量。

(五)梁及构造柱整体模板不拆除,其侧模板待强度增长到75%时,再进行拆除。

(六)砼的表面用塑料布架空10-20cm,进行保护,再平均温度5℃以下时,不得进行洒水养护。

(七)对砼梁、构造柱产生的表面泌水现象,引起表皮起皱,当气温回升稳定后,采取用钢丝刷凿掉表面脱落的浮皮,用1:2.5素浆满刮一遍的办法,进行处理。

(八)砌体的保温围护结构,待气温回升到正常温度或砌体强度达到75%后,拆除,开始进入第二段施工阶段。后附详细的材料及费用计划 1、42.5水泥:T*

价格=

2、钢筋:T*

价格=

3、防冻剂:T*

价格=

4、早强剂:T*

价格=

5、保温塑料布:m2*

价格=

6、覆盖草莲:块*

价格=

7、生火用油桶:*

价格=

8、生火用炭:T*

价格=

9、取暖用火炉:*

价格=

10、实施取暖、保温增加人工费用: *天班*

人*

/人=

11、其它费用:元。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 篇10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3-0048-0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施工的角度,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楼面裂缝现象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管线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采取以下几项主要防治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当垫块间距扩大到1.5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m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较难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为:(1)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2)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3)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4)上排钢筋的马凳筋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后二种原因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利用钢筋下料截头,如二级钢φ12至中16焊制马凳筋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利用材料还能很好满足马凳筋强度和刚度要求。建议楼面四角设置温度钢筋既双排双向钢筋,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面底层钢筋绑扎后,及时进行线管铺设,预埋件定位和模板封口穿插全面完成,尽可能不留或少留尾巴,有效减少楼板上排钢筋绑扎后作业面的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及浇灌混凝土作业线路上应搭设(或铺设)临时桥架便道,以便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2.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楼板面上层负筋的位置正确,施工操作时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尽可能走桥架施工便道或踩在马凳筋支撑点作业。

3.安排一定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跟踪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开间处)应重点整修。

4.砼在浇筑结束后两小时内,建议在砼表面覆盖聚乙稀薄膜。通过大量实践验证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的防治有显著效果。如果在盛夏季节施工,覆膜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完成。

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措施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强度受到较多削弱,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发生。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易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线径较大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据现场实践经验在各种线盒及管线重叠交叉处设置抗裂钢筋网φ6-φ8,间距120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250~300mm。线管在敷设时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状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浇筑顺畅到位和振捣密实。在预留孔处,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钢筋。

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施工中楼层速度平均为4~5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4天一层。因此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容易产生楼面裂缝尤其是开间较大部位的房间,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承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均匀受力出现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框架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框架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5~6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进度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h以前,可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24h以后,分批吊运少量或小批量的钢筋进行绑扎工作,做到轻卸、轻放,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d方可吊卸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模板的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3.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产生。

四、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上一篇:土地变更调查方案下一篇:早安晚安温馨如梦问候语-早安晚安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