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保障管理制度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与制度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或行动准则。那么,制度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医学装备保障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医学装备保障管理制度

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流程研究

[摘 要] 针对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获取相对较难,信息传输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有待创新,态势显示技术有待突破和辅助决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和规范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流程,为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提供对策依据。

[关键词] 多机种装备;装备保障;信息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71

[

0 前 言

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是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关键工作之一。当前,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信息获取相对较难,信息传输可靠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有待创新,态势显示技术有待突破和辅助决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信息管理流程则是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过程中,应将信息管理流程进行合理区分,按照装备保障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态势显示、辅助决策等阶段分步骤地搞好流程优化,以提升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效益[1]。

1 装备保障信息的获取

信息获取是指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与所配置的各类传感器相结合,全面获取装备保障实时态势信息的活动过程。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的获取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是受感知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类传感器的灵敏度与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上。为了提升多机种装备保障效率,一般均安装了信息采集传感器,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感知处理。为了提升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效益,一般对装备保障过程中的基本信息和流程信息,通过增强集成性和实施分类管理的方法来设法获取。二是受保障流程因素的影响。保障流程与信息管理流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保障流程的各个环节上,均要进行信息获取。多机种装备保障过程与供应链紧密结合,从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到技术保障,从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到物流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均会产生诸多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取均应归并考虑。三是多机种装备的影响。多机种装备由于维修工具、维修器材和维修工艺不同,导致了技术保障方案的多样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装备保障信息的获取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

装备保障信息收集分系统是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统计各种装备保障的数据,收集装备保障信息等。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保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适时分析信息需求,确保保障业务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技术保障人员应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各类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搞好信息收集和信息服务工作。

2 装备保障信息的传输

装备保障信息传输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通信系统和传输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以及组成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输。为了有效传输多机种装备保障的各种信息,必须采用适当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处理设备,在信息获取后,在信源将要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打包和转发处理,通过一定的传输信道将信息传输至接收端并进行相应的解码等逆处理,确保信息传输满足无差错、近零时延、抗干扰、防窃取和连续等基本要求。

装备保障信息传输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宿、信道以及各节点相互连接的电子设备和通信网络组成。主要用于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以及指挥、控制与管理等信息的传输。信道是指装备保障信息的传输路径,是信息传输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子系统中各个节点通过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人机通信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传输的保障信息量很大,保密性要求高,将其作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为作战指挥提供装备保障决策依据[2]。

3 装备保障信息的处理

装备保障信息处理是指对于获取和传输来的装备保障信息进行整序的过程,是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功能,它存在于各子系统和组成单元中,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信息处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装备保障信息处理划分为五层:一是单传感器实时信号处理;二是单传感器数据处理;三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四是多属性信息融合处理;五是装备保障态势显示与辅助决策中的信息变换与再生。信息处理是对原始数据与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综合并进行真伪鉴别的过程,通过标准化,可以用统一的格式为装备保障指挥与管理人员提供装备保障态势信息,以便为装备态势显示提供依据。

装备保障信息处理子系统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软件实施控制,并附加多功能外部设备。可以将装备保障信息从获取的原始形式转换为便于传输与分析的形式,通过筛选、过滤、分类、提取等步骤实现信息的整序,完成分析计算、编辑整理和存储,以备必要时提取使用。同时,实现联机的数据管理和显示以及方案优选、数据实时处理、辅助决策等功能。

4 装备保障态势的显示

装备保障态势是指多机种装备保障过程中,为宏观把握装备保障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而使保障过程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于装备保障与管理人员使用。装备保障态势可以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显示。为了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和灵活性,图形和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显示器来显示并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以便于装备保障与管理者对保障态势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研究,为装备保障与管理决策提供直觀依据。

装备保障信息显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装备保障信息以数字、文字、符号、图形或图像等形式,提供给装备保障与管理人员,以便能及时地了解和分析装备保障与管理情况,以便于根据装备保障需要,对装备保障过程进行适度控制。装备保障信息显示子系统,由各种计算机网络及显示设备、投影仪以及各种打印、复印设备等组成,可以输出和显示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为装备保障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5 装备保障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是装备保障与管理人员根据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处理后生成的态势信息和保障方案,运用先进的辅助决策手段,分析多机种装备保障态势,评估装备完好率和可能的受损程度,进而预测各种保障方案的效价,然后通过比较,提出最优保障方案序列的过程,以辅助决策者实现装备保障决策的科学化[3]。

辅助决策是多机种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装备保障信息决策,是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的核心工作。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为管理者实施保障决策提供服务。人工智能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将极大促进辅助决策功能的发挥,为使管理者做出装备保障决策更加符合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系统的辅助决策水平。在装备保障信息管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多地研究和验证若干成功方案储存在方案库,以便于在多机种装备保障工作需要时调出使用,同时,还可根据装备保障实际情况对方案库中方案进行必要修改,使方案更加完备可靠。

6 结 语

装备信息管理是优化多机种装备保障流程和提高装备保障效率的重要工作。研究论证和优化多机种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流程,对于提升多机种装备保障与管理能力,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大多机种装备保障特点与规律研究,不断探索优化装备保障信息管理流程,才能为切实提高装备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飞,杨明池.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建设要点[J].中国新通信,2013(21).

[2]王永德.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0,30(8).

[3]杨学强,黄俊.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战希臣 彭进梁 郑海平

第2篇: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方法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训练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内容,从功能方面、训练流程方面及软件构成方面进行阐述,期待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

目前,军事科技发展迅速,部队装备也得到了及时更新,如何做好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军事方面,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就目前的军事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缺乏有效的训练实践,且理论研究较少,这些都是阻碍军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进步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升装备维修保障管理能力,做好训练实践,提升装备管理水平,确保装备的正常使用,是目前我军装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需求

1.1 装备维修技术需求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军用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及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管理需求。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维修技术、运筹学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实施科学的能力训练,在工作中做到有效协调、合理处置、准确判断,对于突发事件要反应快速、计划周密。因此,为了促进装备维修保障技术的发展,应提前着手于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确保相关人员在进行装备维修保障时,可以有序开展工作,优化和创新训练方法。

1.2 装备维修保障计划需求

由于军事需求及装备体系结构的变化,我军装备维修工作经费、工作难度及任务量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加上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构建,装备维修保障中添加了很多新元素,总统筹划要求也随之提高[1]。因此,应针对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采用专项训练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尤其是维修计划编制、维修费用分析、维修方案拟定及任务划分的能力,使管理人员制定出高效的装备维修保障方案。

1.3 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求

目前,很多新型的武器装备投入使用,科技化程度较高,且含有一定的复杂性,训练强度和作战强度也进一步提高,导致装备维修保障资源需随之增加,数量也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影响因素。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已成为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应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训练,让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现代科技,掌握维修级别器材配备、设备及设施的维修方法,制定科学的维修策略,妥善处理维修器材的运输,安排器材安置,以实现在战时快速供应军用装备的目的。

2 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的方法及内容

2.1 构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训练体系

应结合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需求的变化及装备维修水平等要素,构建一个完善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体系,仅为解决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采用新对策和新技术解决重点环节中的问题,提升训练的前瞻性、预见性、灵活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技术性。训练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拟定计划。训练环节中的计划包括装备器材、设备的请领计划和保障计划,还有年度训练计划和修理计划。第二,落实计划。落实计划主要包括送修、凭证管理环节,先拟定检查计划,再进行调整,实施质量控制,确保管理的安全性,最后进行修竣验收。第三,总结业务。对修理业务进行系统的总结,根据修理训练的实际情况,统计修理工作成效[2]。第四,转进平战。修订战备方案,根据修理机构所反馈的情况,由机关进行工作指导,集合保障部队转进平战。第五,作战准备和实施。由修理单位统计维修情况,由机关指导,统计部队装备的损坏情况,对上级进行通报,熟悉维修技术,了解设备保障动态,进行就地抢修,或视实际情况选择集中抢修方式。第六,结束作战。上报装备修复、备件消耗、装备战损等总数,并进行作战总结。

2.2 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信息化体系

过去传统的训练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工作,只有采用信息化、先进化和网络化的方式,构建科学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系统,才可以进一步提升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水平。首先,要对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专项案例,参考相关的业务流程和受训岗位要求等,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系统进行信息化设计,确保训练功能和阶段训练相互交融,让被培训人员充分掌握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其次,对软件构成进行优化设计。为了实现功能优化设计的目的,还要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业务系统进行软件设计,确保系统软件构成的合理性[3]。可以将“训练软件”作为此次设计的主体进行重点设计,同时将其他软件作为支撑,从而达到软件优化设计的目的。“业务软件”泛指维修保障管理软件,此类软件通常在各级装备部门配发和使用,适用于训练后的业务需求。最后,设计完整的训练流程。可以根据训练方法和内容制定训练流程,通常按照时间安排流程计划。在业务训练中穿插管理软件训练,注重训练实践,结合训练内容和业务工作内容开展训练。采用先阶段训练、后全程训练的方式,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确保训练效果。

3 结语

军事装备的维修保障管理业务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可以提升装备维修保障管理能力,还可以滿足军事斗争装备需求。在新形势下,分析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业务训练水平,是促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任淑霞,宋可为.美国空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体制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9(04):2832.

[2]邵世纲,杨泽萱,崔文星,邢冠楠,崔慧.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索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13):3134.

[3]刘文开,王晖,马雅丽,谢霞,王云博.军事装备维修合同商保障风险分析与防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19(03):3437.

作者简介:周亚男(1992—),女,汉族,河北雄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装备管理,装备维修训练。

作者:周亚男 王昊 袁田

第3篇: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军事装备管理保障分析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展现出巨大优势。军事装备领域同样具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基础。首先分析大数据技术特点与现阶段军事装备管理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将大数据技术优势与军事装备管理保障特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大数据技术优势在军事装备管理优化、故障分析和保障决策等方面的充分发挥,为新时期我军装备管理保障提供可借鉴的新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军事装备;故障分析;装备管理

Analysis of Milita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Support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WANG Chao, LIU Jiancheng

advantage of big data is fully used 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fai-lure analysis and support decision, which provides new development ideas for our military equipment management suppor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big data; military equipment; failure analysis; equipment management

1 引言

人类发展的今天是大数据时代[1],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产生各方面的海量数据,手机、平板电脑、PC和各种传感设备每时每刻都在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据统计,全球的数据量约每两年就翻一番,并且增长速度仍在不断增大[1]。

大数据技术正是基于飞速增长的数据之上,使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数据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又重新服务于人们。如美国纽约警察部门利用新的治安信息管理系统[2]CompStat,正使这个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治安逐年好转。这个系统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地图上出现的犯罪相关数据进行标注,然后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进而找出犯罪规律,以此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不仅如此,这个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整合到一起,做到数据互联共享,提高了警力的使用率,同时改善了巡逻执勤效果[1]。在军事领域,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还相对较少,虽然由于其特殊性与社会融合较少,不过这也体现出军事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迫切性。

军事装备具有类别多、型号多和使用环境多的特点,这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我军装备管理、故障分析和保障决策能力,为提升我军战斗力服务,是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随着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发展而产生,英文是Big Data,具有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高速化(Velocity)和价值化(Value)等特征[1]。大数据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巨大资源和服务。通常认为,大数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用传统电脑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融合和管理,需要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新的处理模式才能进行提取和处理。

大数据技术是一系列使用非传统的工具来对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分析和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技术的总称。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计算模式与系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大数据隐私与安全等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军事大数据 一般来说,军事大数据是指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根据军事作战的时效性、复杂性和信息保密性等要求,军事大数据往往也要求具有快速性、多样性和安全性等特点[3]。大数据技术依靠其独特的技术和数据优势,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逐渐崭露头角。目前,美军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方面处于领先状态,2012年,美军就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源,对数据的掌握和控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核心能力。美军现已实现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其联合作战体系,用来支配美军作战决策方式,大幅提高了美军情报信息能力。

装备大数据 装备大数据是军事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装备现代化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顾名思义,装备大数据即大数据技术与装备领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系列技术运用。目前,我军现在的装备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装备大数据发展缓慢。我军现在装备保障机构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不统一,且各军种之间也不相同,使得各个不同的组织部门之间标准不一、接口不同,存在較大的数据互通鸿沟,导致数据的整体利用率低[4]。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装备的品类和数量越来越繁多,保障范围不断增大,保障时效性要求不断提高,保障精准度要求也更加严格,现代的信息化战场对装备保障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5],传统的装备保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对装备保障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装备大数据解决各种装备保障难题,快速有效提高装备大数据的保障能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3 大数据在装备领域的应用

军事领域,尤其是装备应用方面,具备良好的大数据基础,适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结合现有大数据技术特点,分析如何在装备管理、装备故障分析和装备保障决策等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其关系结构如图2所示。

大数据与装备管理 装备的管理对装备的完好率和作战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的管理涉及装备的采购、入库、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需要记录装备类别、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装备功能性能、装备数量及分布等各种数据。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装备种类的日益繁多,对管理的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装备管理的大数据存储库,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装备管理水平,降低装备管理成本。大数据技术可以在装备的动态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维护保养以及装备的使用期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大数据与装备故障分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战争中的武器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其包含的高科技成分越来越多,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技术密集、结构复杂、损坏机理多且损坏率高是现代高科技战争武器的几大新型特点,装备保障难度可见一斑。为更好地实施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也成为必然。目前,外军已在装备维修领域结合大数据等多项技术研制了许多维修信息化系统和设备,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故障分析检测、维修力量的合理分配、维修技术共享、远程维修、维修机器人和自动化等多项新技能,有效提高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效能[6]。

大数据与装备保障决策 传统装备保障决策由于缺少数据和技术条件的支持,往往依靠决策者的经验来判断,对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难以保障。大数据技术在装备保障决策领域的运用,为数据的保有和技术的支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人工智能、科学化、精细化保障决策成为可能。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解决了装备保障决策的时效性问题。传统装备保障在时效性、数据选取量和科学决策等方面总是无法兼顾,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传统保障往往经验主义性较强,很难保证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大数据技术还有多样的数据决策分析方法。根据大数据的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特征,大数据的数据采取和多种数据的决策分析手段成为大数据处理的必然要求,这同时确保了大数据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

4 装备应用中大数据技术发展分析

提高信息安全要求 装备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是发展装备大数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于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等相对分散,各数据之间存在传输风险和安全范围相对较大等问题。做好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工作要从数据的产生、存储、计算和传输等方面整体抓起。在数据的产生和存储过程中,对不同密级的数据要采取不同的权限等级,同时进行有效分类和细致的密级评定,做好保密工作。在数据的计算和传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数据信息密级要求,要适当采取专门的计算机设备处理,同时采用一定的加密技术。对计算和传输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发现异常,采取立即报警并停止作业等措施。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利用好装备大数据技术,有效提升装备保障能力,这不仅要求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所以,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是关键,作为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军队院校数据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注重人才引进,可以考虑从社会上补充技术过硬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有效利用军民融合,依托优秀地方院校或地方大数据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抓好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为装备大数据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 技术创新和研发是装备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动力,现在我军装备大数据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也需要在不断创新和研发过程中加以解决。如现在我军各单位存在装备管理系统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和数据收集渠道过于单一等问题。现在大部分数据的采集还都是依靠业务软件进行人工收集和简单处理,对实现大数据的数据自动采集还有很大差距。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制定统一有效的数据标准,建立高效、快捷的数据采集提取手段,形成自动化数据采集模式,为装备大数据提供数据基础。现在我军装备大数据还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在不断学习和完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研发和创新水平,力争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应我军特色的装备保障大数据之路。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在装备领域的运用,包括装备管理、装备故障分析和装备保障决策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装备大数据是装备领域将采取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快速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当前,我军装备保障领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也不够成熟,在技术和硬件设施方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最后,本文从提高信息安全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等方面提出一些对装备大数据发展的见解。装备大数据仍处于起步阶段,要不断学习,取长补短,持续而有效地促进我军装备大数据的发展,提升我军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实力。

参考文献

[1]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2]王晖,李世帅,王伟宇.基于大数据的装备保障指挥信息融合初探[M]//北京:第六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

(下册).2018:613-615.

[3]任永胜,胡山林.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管窥[J].国防技术基础,2008(8):55-61.

[4]王磊,苏金波.信息化条件下基于大数据的后装一体化保障构想[J].国防科技,2018,39(4):96-99,113.

[5]陈秋婵,王雨,黄伟,等.通信装备保障大数据分析[J].信息通信,2016(12):187-189.

[6]张雯皓,王学智.浅析大数据应用于装备保障决策的必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9):70-71.

[7]張福元,路迪.大数据应用于装备保障决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挑战[J].价值工程,2018(30):215-217.

[8]魏忠平,赵翔.大数据技术在油料装备管理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2019,40(2):88-94.

[9]冯林生,张惠民.大数据技术在装备保障决策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9):151-152.

作者:王超 刘建成

第4篇:保障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设备科协助用使用科室制定好设备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医疗设备的保养责任到人,并指导操作人员履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二、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的予以响应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

修人员应详细填写维修记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三、对急救设备应积极抢修,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对

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

四、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计量管理员负责管理和协商,负责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的监

督管理和组织实施,需要送检的设备由计量员负责按周期送计量所检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检定周期。

五、使用检验、测量或试验设备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合格或准用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

使用人员必须按检验、测量或试验设备的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六、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取得《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后方可使用。

七、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在有效期前1个月向当地特种设备检验机

构申请全面检验,并通知主管工程师配合。

八、医疗设备计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5篇:保障医学装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

医疗设备的完好状态是指设备完全运行在最好状态,为保证这个状态我们执行以下制度和规范

1. 严把质量关从源头做起,从资质证件全面、重合同守信誉、售后服务好的企业或者经营公司签定正规有效的合同购买合格的相关设备,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和相关人员参加。

2. 设备只要一进入到我们医院,就进入我们的严格监管程序范围内,首先设备开箱前观察包装箱是否有破损和标识是否清楚、正确,如果正确无误则在我们和供货方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开始开箱验收,验收内容分整机验收和附件验收(包括软件和配套试剂)

a整机验收: 整机外观正常无损,机器型号和合同标注一致、机器序列号和合格证一致。

b 附件验收: (1)附件要齐全、正确、无损坏;(2)软件要正确能用符合要求;(3)如果有配套试剂要检查试剂的外观、品质、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日期、试剂证件等。

c.设备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单双方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3. 设备验收合格完毕后,由设备厂方指定的工程师现场配训相关科室的有关人员,一致到有关人员都能完全正确操作设备为止(科室有培训记录)

4.设备培训完毕后,由工程师再讲解设备的一般特性、一般维护、设备校准和易发故障的应急和简易处理。

5.器械设备科和相关科室结合完成设备要求的定期保养和一般维护,保证设备完好运行,并记录入档。

6.设备维修方面,一般是找设备原厂家维修,这样可以保证维修后设备的性能和原设备一致,特殊情况下找有正规维修资质和证件的社会维修公司,这样也可以保证设备性能。同时设备故障现象和维修过程、维修结果以维修报告的形式记录存档。

7.坚持一年一度的设备强检工作,这个工作由具有绝对权威和绝对公证的省技术监督局来完成,保证了设备使用的绝对准确,检测结果和检测证书存档备查。

第6篇: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永仁县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一、医学装备论证制度

1、各业务科室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按编报设备更新或新增计划,3万元以上设备应填写计划论证表,由设备科汇总后,交医学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计划,并由院长批准后执行。

2、购置大型(甲、乙类)医疗设备,必须先编写可行性报告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执行。

3、属于政府统一采购范围的医疗(含教学、科研、办公)设备购置,应将计划上报,县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报相应的采购机构实施。具体工作由设备科负责办理。

4、对紧急情况或临床急需的医疗设备,应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交设备科整理后,提交专门会议讨论通过或院长批准后,交由设备科优先具体办理。

5、各业务科室不得自行对外签定订购合同或向厂商承诺购置意向。

6、各类设备所需的耗材、配件应做好计划,由设备科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

7、对于赠送、科研合作、临床试用或验证的医疗设备,必须按程序办理相关于手续,并经医疗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如违反规定,造成的医疗事故

- 1 购须由医院与供应商签订有关统一的合同或协议书。设备科需根据招标要求或与供应商谈判结果草签合同或协议书交院长审核同意后,方能正式签订有关合同或协议。使用科室不得擅自向厂商承诺采购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若采用试用方式,需经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用,试用后仍须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采购,对未中标的试用设备医院不承担任何使用损失的补偿。

二、医学装备决策、购置制度

1、有证的原则:

所要选购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不论进口的和国产的)必须具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产品应是经医疗器械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准入市场的产品,对无证产品不得购买。

2、经济原则:

(1)价位合适,采购方便

凡国内产品在性能、质量、售后服务上能满足要求的就不必引进国外产品,凡只需进口关键主机的,其配套附属设备可在国内购买。

(2)追求高性能价格比和低成本消耗

设备的性能同价格是相对矛盾,高性能必然会是高价格。应在满足临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设备的价格尽量压低,即要追求高性价比。耗材是仪器设备工作所必需的成本消耗,如:水、电、汽、试剂、纸、导管等。因此在选购器

- 3 性能可靠、技术先进、易于操作,至少五年不落后的高、精先进设备。

(4)对于量大、面广的普及型仪器设备或无什么特色的临床应用型仪器设备,在追求高性能指标与实用的关系方面,应以实用为原则,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

(5)在购置进口仪器设备和国产仪器设备的关系方面,凡是国产仪器设备能满足临床要求,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应尽量采用国产设备。

5、等级原则:

医院的装备既要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又要符合卫生部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医院等级评审中分级管理标准的配置规定要求。技术参数在同类产品中比较突出领先。要防止由于因信息不灵而引进淘汰产品。

(1)产品成熟

产品成熟是指该产品为非试制品,而是经过临床大量实践检验、有广大用户基础的。对厂商首次推出的试验器械设备不得轻易采用。

(2)质量上乘

质量上乘是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耐用性在同类产品中是领先的。

(3)相信名牌

名牌产品是对应生产商通过对其产品的性能、品质、工

- 5 箱验收、数量验收、应用质量验收。

2、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

3、医疗器械(含科研、教学)验收由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科负责人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医院分管领导、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保障监督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及供应商代表共同参加,若是进口商检的设备,须由当地商检部门的商检人员参加。验收结果必须有记录并由各方共同签字认可。

4、对验收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严格按合同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逐项验收。对所有与合同发票不符的情况,应作记录,以便及时与供应商交涉或报商检部门索赔。

5、应用质量验收应按生产厂商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或按招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测方法,逐项检验验收,验收结果应作详细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6、对于紧急采购的急救设备,不能够按常规程序验收的,可以简化程序,先使用事后补办验收手续;但必须由院长签字同意。

7、验收合格的设备应由经手人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交财会作记账凭证,一联交库房保管作入账凭证,一联交设备科存查。并对验收合格的设备按照国家分

- 7 (3)验收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对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时应核对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品名、型号、规格、包装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等是否与单据相符。

5、医疗器械质量验收还包括医疗器械外观性状的检查和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的检查。

(1)医疗器械外观的性状检查包括色泽、有无发霉、异物情况,包装有无破损等。

(2)医疗器械的包装应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及其它相关法规。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产品注册证书编号。

(3)每批医疗器械应当有加盖生产企业印章的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注册证书及其制造认可的复印件。

6、验收人员在验收医疗器械时应做好验收记录,并签字保存备查。验收记录应记载供货单位、生产厂商、数量、到货日期、产品名称、规格、产品注册证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签名等项内容。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医疗器械有效期2年。

7、验收工作发现质量有疑问或资料不全、手续不清的医疗器械,应予以拒收,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8、结论和验收员的签字将医疗器械放置于相应的库区,并做好记录。

- 9

1、医院的每台贵重仪器设备必须设专人保管和使用,使用仪器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使用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精心操作;要妥善保管,细心维护;保管者有权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凡购入新的仪器,必须先读熟说明书,然后对其仪器技术性能熟练掌握后,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越使用权限,不得随意改装原成品仪器设备。

3、使用贵重仪器时,需填写使用记录,要详细记录工作状况以备查询。

4、更换仪器保管员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科主任或负责人须在场监督交接清楚,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调离。

七、医学装备报废更新制度

1、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不能用于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应以及时报废。

(1)经检测,维修后技术性能仍无法达到临床应用基本要求的。

(2)仪器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超过使用年限的。 (3)严重污染环境,危害患者或工作人员安全及健康,改造费用昂贵的。

(4)虽可以修复,但维修费用过大,已不值得修理的。

(5)计量器具按计量器具管理相关规定,已无法满足计量基本标准的要求的。

- 11

第7篇:医学装备维修管理制度

一、设备维修实行科室领导负责制,负责日常维修力量的调配及全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完成。

二、严格执行维修登记制度,对修理仪器设备的科室、厂牌、型号、编号及故障现象等信息作详细记录,并做交接仪器设备的签字确认,修理完成后维修报告交由科室签字确认。

三、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故障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医疗设备的技术验收、保修期内维修登记、保修期到期前设备状况总结、设备维修纪录(自修或外修)、关键零配件来源、使用记录。

四、严格执行维修人员的定期巡检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主动与责任区域内的仪器使用人员沟通交流和技术指导,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精密贵重以及大型设备发生故障,须及时告知设备科及院领导,不得自行拆机,汇报设备科和使用科室根据故障情况及维修成本提出解决方案,报请院领导批示处理。医学装备中故障特别复杂或零配件采购困难时,应及时通知设备使用科室,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维修负责人应及时联系厂家及相关技术人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也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第8篇:医学装备科管理制度

设备科管理制度

本制度主要阐述了从设备的购进、验收、保管、维修、建档、事故处理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 1 前言

随着医院的发展,作为医疗、科研、教学的医疗设备已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半,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2 组织机构

2.1 医院设备管理机构是以主管设备的院长为首,以设备科为主体,包括财务科及各使用科室在内的设备管理体系。

2.2 医院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为设备科。设备的使用、日常保养、现场管理为各使用科室。 3 设备科设备管理职责

3.1设备科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专业部门。是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中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实施医院的设备管理。

3.2 参加医院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介入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审查、设备选型、购置验收、安装调试和投入使用等前期工作。 3.3 负责医院范围内设备的业务管理。组织各使用科室建立建全设备台帐及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3.4 负责编制落实设备的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5 负责组织设备调拨、报废的鉴定及报批工作。

3.6负责组织编制、审查上报设备的购置、更新计划。积极推广应用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3.7 必须定期下科室巡回检查设备的使用及完好情况。

3.8 分类建立健全设备台帐明细,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实现运用网络对设备进行动态和静态管理。

3.9 按规定上报统计报表资料,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4 使用科室反馈职责

4.1 及时向设备科反馈设备维修进展情况及维修后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4.2 爱护设备,认真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4.4 认真反馈设备运转维修保养情况。

4.5 充分利用好设备使之产生效益,对利用率低、日常保养差的设备,经有关部门审核后酌情处理。

5 设备的购置计划(遵照《市四院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关于“三 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

5.1各使用科室本着“经济、需要、先进、实用”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于本未编制购置计划。其内容为:设备名称、性能、数量、配套设备名称、生产厂家、金额、论证报告。

5.2设备科综合科室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对所购设备的可行性、先进性、可维修性、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编制下半设备购置计划上报院讨论,由院长审定后设备科实施。每半年仓库保管员应对库存物资作出清资盘存表,尽量压缩库存,确保不发生物资过期、报废。

5.3 设备采购中凡属专项控制商品,设备科申请付款时,须提供有关审批资料,万元以上的维修项目、购置单价在万元以上的设备,设备科应提供详细材料,上级审批后实施。

对重大项目投资(在5万元以上),应进行投资分析,提供可 行性报告并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采购,常规耗材采购由财务科内审科参与共同商定价格。

5.4 凡新购设备在设备科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同时,必须填写由使用部门、设备科、财务科、分管院长会签的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金额等在内的《设备购置会签单》,才可实施购置。 6.购进验收管理

6.1 从具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 6.2购进医疗器械,应当查验、索取下列治疗,并建立采购档案:

(一)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复印件;

(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复印件;

(四)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医疗器械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授权书及其身份证明和销售凭证。

前款第

(一)至

(四)项规定资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供货单位的印章。

对国家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查验并索取相关资料。

6.3

购进医疗器械,应当进行进货验收,详细填写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生产批号(出厂编号或序列号或生产日期)、注册证号、有效期、数量、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等。灭菌医疗器械还应当记录灭菌日期或者灭菌批号。

对外请医师自带的医疗器械,应当按前款规定进行查验。 6.4 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保存至有效期届满或者停止使用后1年,但不得少于2年。植入性医疗器械验收记录应当跟踪保存至该产品使用结束。

6.5

购进验收管理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

(二)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或者购买其他医疗机构研制的医疗器械;

(三)购进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药品或者医疗器械;

(四)从超经营方式或者超经营范围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 7.设备验收、安装、调试

7.1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要认真阅读相关技术文献、熟悉设备的技术原理、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根据合同及附件、技术要求等拟定验收方案,制定验收计划。

7.2 设备到达前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要求,准备好防光、防潮、放射线辐射、特殊接地线等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水、电、气系统设施。

7.3 现场点货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档案人员、操作人员、供货方共同启封验货。

7.4检验设备的品名、数量、外包装和设备外观的完好状况,核对配件、备件、出厂合格证、中英文说明书、装箱单以及其它专用技术资料是否齐全,一切无误后再接收设备。并由档案室进行归档保管。 7.5 根据验收计划进行技术参数的鉴定及安装、调试验收,并对结果作出详细记录。

7.6 设备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财务科、使用科室共同填写《设备验收单》。

7.7 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建帐建卡,并列入维修保养计划,同时协助使用科室建卡、建立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本。做到帐卡物一致。 8 设备存储、维护与保养

8.1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8.2对储存医疗器械应当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过期、破损、淘汰的医疗器械,应当立即封存登记,并按规定报告处理。 8.3 按规定建立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档案,及时养护、校检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并做好养护、校检记录。

8.4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实行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8.5 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照制定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参照随机附带的设备维修手册进行。

8.6 设备日常管理与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日常保养在每次使用设备后进行,保养内容:清洁、调整、紧固等,配套设施摆放整齐。保养后加盖防尘罩(盖单)等。

8.7 设备拆机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按计划定期进行。

8.8 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使用科室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调试。如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设备科负责与供方联系解决。

8.9 特殊设备,医院无维修能力的如:CT、彩超、800mA数字胃肠机、电子胃镜等,由设备科负责与厂方签定维修保养合同。 8.10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做好每次的维修保养记录。 9 设备的调拨、租赁、转让与报废

9.1 设备调出、调入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后进行。

9.2 院内设备调拨,必须由双方使用科室填写《院内设备调拨单》并由设备科、财务科签字后才可调拨,同时调整卡片。

9.3 设备外借、转让、租赁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分级管理权限审批后处理,任何科室和个人都不允许将院属设备外借转租。

9.4 加强停用、闲置设备管理,不得随意拆卸,帐、卡、物相符,建立资产库集中管理。

9.5 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和报废条件,对需报废的设备按有关审批程序进行。已批准报废设备,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严禁擅自处理报废设备。 9.6 报废条件

9.6.1 已达到使用年限,设备老化、性能落后、无使用价值; 9.6.2 严重影响安全,且不宜修复的设备;

9.6.3 无修复价值,修理成本过高,且严重浪费能源的设备。 10 设备技术档案,统计资料管理

10.1 主要专业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 10.2 设备出厂合格证、装箱单、验收单;

10.3 申请单、合同、会签单、付款通知单.使用记录检修报告; 10.4 各种台帐、卡片、主要设备技术状况、维修计划完成情况; 10.5 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利用率、完好率统计。 11 设备的事故处理 11.1 事故及责任的划分

11.1.1 小事故

因操作保管不当损坏设备配件或造成设备丢失的,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 11.1.2 一般事故

因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或工作责任心差造成设备丢失、设备损坏,可以修复的;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内的。 11.1.3 重大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且无法修复,设备净值达10万元以上的;可修复,修复资金达设备净值50%以上的。 11.1.4 特大事故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且无法修复,设备净值达50万元以上的;可修复,修复资金达设备净值 60%以上的。 11.2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

11.2.1 事故责任人应分为:负全部责任者、负主要责任者、负同等责任者、负次要和一定责任者。

11.2.2 根据事故、责任人的划分,按一定比例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节和事故性质严重的可并处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解除劳动合同。

11.2.3 隐瞒事故和事故情节的科室领导及有关人员,处以经济处罚,情节和性质严重的可并处警告、记过处分。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应遵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人人平等的原则;事故责任和处罚相当的原则;按规定处罚,避免处罚过重或过轻;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处罚金额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增减,对设备人为损坏,造成重大、特大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8年9月1日

第9篇: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领导 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管院领导作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 医疗设备科是全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负责医疗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论证、申报审批、合同签订、安装验收、维护保养、培训使用、报废鉴定、配合财务部门完成医疗设备的调拨使用及报废报批工作。

1、负责医疗设备、设备质量管理的策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对医用仪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负责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

3、负责对所购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协助进行跟踪验证

4、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5、遵照国家法律规定严格执行落实医用监视计量装置、计量仪器的强制检定工作

6、负责全院医用材料的供应

7、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8、加强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9、对设备实行科学管理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10、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 使用部门 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

1、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账、卡、物相符。

2、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由设备科负责验收、调试、安装。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训练使之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同志指导下进行。在未熟悉该仪器的操作前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3、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4、不准搬动的仪器不得随意挪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仪器运转异常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科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仪器损坏需修理者可按规定填写《大型设备维修维护申请报告》。

5、仪器设备包括主机、附件、说明书一定保持完整无缺即使破损失零部件未经设备科检验亦不得任意丢弃。

6、凡属临床科研的仪器科室间调剂使用时一定要经科室主任批准仪器管理人员要办理交接手续用毕及时归还验收后放回原处。

7、仪器用完后应由管理人员检查关机放好。若发现仪器损坏或发生意外故障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责任如系违章操作所致要立即报告设备科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或进一步追究责任。

上一篇:三国演义重要情节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