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推荐10篇)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1

1.平时晚就寝时间为为23:00-6:30,考试期间晚就寝时间为23:30-6:30;平时在23:00之前熄灯就寝,考试期间在23:30之前熄灯就寝。晚就寝检查时间为22:30—23:00。未经批准,在晚上22:30宿舍楼关门后进入学生宿舍者为晚归;关门后至次日早晨6 :30开门前外出的为夜间外出,未回宿舍者为夜不归宿。宿管员每晚巡查、抽查宿舍时间为22:30-23:00(考试期间为23:00-23:30),学生宿舍晚关门时间为22:30(考试期间为23:00)。

2.住宿学生如有事请假不住宿,应先到院(系)辅导员处开具请假条,携请假条到宿管员处登记后方可离校。返校时,应先到辅导员处销假,销假后告知宿管员已返校住宿。徐州市区周末长期请假学生周五、周六可以回家住宿,周日晚必须回校住宿。

3.对于晚归学生进入校门必须主动刷卡,对于因故(如看病、做实验、校方安排工作等)晚归的学生,则要求其须提供相关证明;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按无故晚归处理。

徐州医学院学生晚就寝违纪处分规定

为了加强我校学生晚就寝的管理,维护我校学生宿舍的正常秩序,促进我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以下晚就寝违纪处分规定:

1.违反学校作息制度的晚就寝违纪行为,晚归1次由辅导员批评教育,晚归2次由院(系)进行全院通报批评,晚归3次由学校进行全校通报批评;一学期内累计晚归4次以上学校给予警告处分,晚归5次以上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晚归6次以上给予记过处分,屡教不改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夜不归宿1晚按晚归2次计算。

2.学生无请假手续或请假逾期不归,院(系)给予通报批评;私自留人住宿者给予全校通报批评;私自外出租房或出租床位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

3.在宿舍内大声喧闹影响他人休息,院(系)给予通报批评;宿舍晚间关门后,攀爬墙、水管、阳台等进出宿舍者,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

4.负责晚就寝检查学生干部有不报、漏报、瞒报等行为,院(系)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5.谩骂、恐吓宿舍管理人员或晚就寝检查人员,视情节轻重将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动手打宿舍管理人员或晚就寝检查人员,给予记过或以上处分。

6.凡因违反以上规定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取消所在学年的评先评优申报资格;取消各类助学金、校内贷学金申请资格。

本处分制度未列举的违纪行为,但确定要给予处分的,参照《徐州医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2

关键词: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坚持贴近地方产业, 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好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能否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在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全面实践,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举措

(一) 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 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

成立由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和学院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工作章程, 制定共管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选聘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 确定委员会成员工作职责和目标及奖惩措施。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 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 达到共同发展。

建立了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院驻外工作站的定期沟通机制, 及与物流企业互聘互兼人员制度;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 场。

(二) 积极探索系统培养, 推进中高职衔接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对口支援专业建设合作, 成立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开发小组, 出台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工作制度, 共同制定了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4 门中职核心课程 (如 《物流业务流程》等) 以及5 门高职核心课程 (如《采购与仓储》等) 的课程标准。每半年召开一次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研讨会, 针对已运行的方案存在的问题, 展开研讨, 提出修订意见, 完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做好高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与中职的衔接、深化与提升。同时, 我院在教师进修培训、学生实验实训等方面, 对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提供指导, 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 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改善实践教学效果

1.校内实训室建设

建立认知实训———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三级校内外互补的实训实习体系。为了弥补校内现有实训条件的不足, 加大实践性教学软件、硬件投入, 对校内实训室进行扩建改造和提档升级, 搭建起一个集供应、仓储、配送、运输、销售等企业节点于一体的供应链仿真平台, 并将此“平台”当作舞台, 通过任务引导、环境模拟、行动参与、亲身体验、情景感触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在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中, 自主正确地选用实验系统所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资源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有4 家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选择与江苏百成大达物流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嘉里大通物流徐州分公司等7 家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战略合作, 形成了11 个紧密型校外重点实习就业基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调查、课程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双方人员互聘、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深受企业好评, 更有不少学生被企业优先录用。

(四) 深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物流管理人才成长规律, 创新实践“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能并重”即把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构建课程体系。“三元融入”是将企业元素、行业元素和国际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推行行业企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 实现校企全面对接,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物流人才。“四层递进”是指在人才培养进程中, 按照能力增长的规律, 采用认知训练、过程模拟、真实演练、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方式, 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产学互动) 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将生产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得到职业能力的训练, 又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 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 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以学生为中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教学内容, 构建基于工作的、嵌入物流职业标准, 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职业核心课程体系, 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保证了教学质量。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落实学院骨干人才提升计划、青年精英扶植计划,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做到“五个一”, 即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 与企业技术骨干结成一个对子, 解决一项课题, 带好一批学生, 开发一个岗位技能培训包;二是抓好青年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工作并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 使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 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学历提升、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各种学习, 部分教师赴加拿大、美国进修培训, 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和做法。实现教师发展与专业发展有机统一, 打造敬业型、专业型、发展型和合作型的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加强与周边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的联系, 建设了专、兼任教师1∶3 比例的专业兼职教师库, 从中聘请了相关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学, 参与专业标准制定、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拓展对外社会服务。利用兼职教师培训基金, 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每学期都邀请了在专业和行业内有影响的专家和教授到校举办讲座, 拓宽专业师生的视野。

(六) 发挥专业优势,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生自入校开始专业教育到校内学习、企业实习等各个阶段都有完善的跟踪指导和监督考核机制, 将职业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已形成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和就业质量好的特点。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 走上了不同层次的管理岗位, 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大部分毕业生在徐州及周边区域就业,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利用物流管理的师资、技术与智力优势, 积极开展物流项目咨询、规划、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加大对外技术服务力度, 促进学院和企业在生产、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特别是与徐州香山物流实业公司合作, 共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共享服务平台, 提供职业教育师资企业顶岗培训;以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作业技能培训为载体, 实现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的有效对接。

在积极开展社会培训的同时, 学院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开展了助理物流师、物流工程师、助理电子商务师、ERP应用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一) 创新“2+0.5+0.5”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点, 实施了“2+0.5+0.5”教学实践模式。此模式的实施, 不但职前综合训练教学活动以及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而且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和融合, 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师生、学校、企业的多赢局面。

(二) 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 结合专业特点, 通过调研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 科学构建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成立由用人单位、行业组织、麦可思研究院组成的第三方评价队伍, 逐步改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高职院校自我评价为主的局面, 在推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与完善方面, 迈出了第一步。

(三) 建成核心课程资源库, 开辟了网络化教学形式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3

走出去,建“厂中校”,将“教室”搬至企业。立足学校优势专业,主动选择人才需求旺盛、职业经验要求较高、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签订协议,对合作方式、内容及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抽调专家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攻关。企业开辟岗位,安排学生进行认识和顶岗实习;企业推荐专家、工程师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使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引进来,建“校中厂”,将企业和一线生产场所建在学校。学校打造教、学、做一体化平台,将工厂建在校内,使车间变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融合、职业能力培养与生产活动融合、教学评价与产品质量融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融合,让学生在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校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生产车间亲自动手制造产品,变消耗性、练习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效提升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度。

推合作,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密集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人才培训提供支持。企业利用国家或学校的教育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和完善设备,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训基地面向江苏及周边区域的15家中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开放,共享企业场地、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

建平台,创办科技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学校和政府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园区,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学生创业认知实习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等支持,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构建“专业+公司”培养模式,立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11个相关专业,推荐人才到进驻园区的公司实习,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以研促产、以产助教、产学研结合。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4

院字[2006]74号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充分反映专业发展走向和建设水平,全面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教学体系,拥有优秀教师团队和优良教学条件,建有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富有丰富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示范性专业或特色鲜明的专业。为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重点专业建设步伐,突出我院专业优势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苏教高〔2001〕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高〔2001〕67号)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苏教高〔2003〕3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建设5个左右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富有创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品牌专业。建设10个左右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同时,建成1~2个省级品牌专业,2~4个省级特色专业。

(二)通过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为争创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创造良好条件。

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

(一)遴选原则

1、优化结构,强化服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促进学院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形成优势;要有利于学院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各系部的办学积极性。依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学院专业现状,优先遴选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优先遴选与江苏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建筑、机电等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特别要重视遴选社会急需的高技术应用性专业,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服务能力。

2、突出重点,强化优势。根据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和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整体规划,突出专业发展重点,择优重点建设,不断强化专业优势。

3、坚持标准,强化成效。根据申报专业的改革建设成效和整体办学水平、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声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坚持标准,注重成效,择优遴选,公平竞争,宁缺毋滥,不搞平衡。同时,鼓励特色和优势竞争,以促进形成和体现专业建设特色、系部发展特色和行业经济特色。

(二)遴选条件

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应是系部多年重点建设并已取得较显著成效的专业。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队伍优

专业带头人应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所学专业对口,担任过该专业2门以上主干专业课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成果突出。

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形成梯队,整体素质高,教师个体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研究能力。专业教师在教育研究和科技研究方面均已取得较显著成果。

2、教学条件好

专业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实验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经费投入充足。实验、实训基地实行开放管理。图书资料齐全。已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3、培养模式新

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职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明确,培养方案富于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较科学完善。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灵活多样。专业建设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措施得力,取得显著的成效,专业设置与社会急需相协调,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协调。

4、改革力度大

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整合教改成果,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更新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用,跟踪科技发展,及时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丰富课程内涵。课程开发准确、科学,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努力构建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突破学科型教材程式,主编公开出版教材或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及考试改革,积极施行“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行双证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5、服务能力强

能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紧扣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明确专业建设定位,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企业有较密切联系和有效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较好地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强,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已培养出3届毕业生。

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应具以下条件: 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除应符合以上5个条件外,还须具有较高的显示度和认同度:

1、师资队伍建设。拥有院级及以上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的优秀教师;

2、课程、教材建设。建有省级或院级精品课程,“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建有院级精品教材或院级精品教材立项建设项目;

3、教学改革。近5年获得过院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或获院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项。

4、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数量充足、环境优良、管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及先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技能培养和考核体系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很强。

5、社会服务。已培养4届以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全院名列前茅,深受社会和市场欢迎。

验收合格的院级特色专业经两年以上建设,若成效显著,可申报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三)遴选数量

按照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考虑学院专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拟首批遴选2~3个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点,4~6个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后逐年开展遴选工作。

(四)遴选程序

1、系部申报

各系部将申报材料汇总报至教务处。(按通知限额要求推荐申报)。

2、专家评审

申报材料经初审后,学院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对所申报的专业进行实地考察、现场答疑、论证评议,评出结果,并公示征求意见。

3、审批公布

专家评审的结果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三、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管理

(一)凡遴选入围的专业,可使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或“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名称,待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和“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的称号。

(二)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各专业建设点要凝聚全体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面向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制定专业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建设任务,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改革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深入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在创“品牌”出“特色”上狠下功夫,确保建设成效。

(三)各系部要加强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的领导,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加强检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以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四)学院对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经费和奖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五)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所需建设经费主要由学校负责。启动建设经费,每个品牌专业建设点1.2万元,每个特色专业建设点0.8万元,以后根据需要逐年追加。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经费按有关规定办理。学院所拔经费,应专款专用。有创收能力的系部,要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专业建设所需资金。

(六)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每年1月要制定出本年度的专业建设工作计划,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期中期末要检查,及时调整,抓紧建设。年底作出总结,并上报学校。

(七)对于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成效突出的,学院将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对于不能按计划进行建设、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将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研究撤销其专业建设点,并追究系部和专业负责人的责任。

(八)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九)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院级教科研课题对待。

四、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验收

(一)验收范围

1、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预验收;

2、院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估验收;

3、对系部多年重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达到或超过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进行评估验收。

(二)验收标准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暂行),参见附件1。

2、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高职高专专业暂行),参见苏教高[2006]11号。

(三)验收程序

1、系部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对拟申报验收专业的改革、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交自评总结报告和有关材料。特色专业要提出有关项目的特色总结报告。

2、教务处组织专业组进行检查、评议。

3、学院依照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标准,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以实地考察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估验收。验收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4、经验收达到或超过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的专业,由学院正式授予相应称号,并向全校公布。院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称号的有效期为5年。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通过登录“网上申报系统”填报,同时提交书面文本一式10份(每份申报表单独装订成册,表式见附件2)。

2、相关佐证书面材料1套(包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培养方案计划、有关获奖材料和相关表格等)。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汇总表》1份,(表式见附件3)。

(二)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应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全面详实反映专业现状。

2、所有材料均应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3、材料按统一格式A4纸双面打印或复印。

4、装订整齐,按专业装袋上报(材料袋封面式样见附件4)。

5、对于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再退还,请做好备份。

(三)申报时间

按照当年申报通知要求,提前报送,过期不候。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暂行)

2、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

3、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汇总表

4、材料袋封面式样。

徐州工程学院排名 篇5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望54660.02理工0.090.030.045380.04理工0.080.0105020.04理工00.0805310.04理工00.080来源: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3江苏高校综合排名

省排名全国排名院校类型总分16南京大学综合121.89218东南大学综合73.0933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40.91437苏州大学综合40.48540南京农业大学农林38.82646南京理工大学理工31.97749江南大学综合31.45856南京师范大学师范28.99963扬州大学综合25.291067河海大学理工24.841170江苏大学综合24.731275南京工业大学理工20.731385中国矿业大学理工18.441486中国药科大学医药18.361591南京医科大学医药16.84

来源:江苏高校排名

文章来源:高考gaokao.

徐州工程学院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

徐州工程学院  是一所工科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2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徐州工程学院财务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可以说是徐州工程学院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6

一、指导思想: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教学司〔2009〕26号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招生简章的通知》精神,按照2010年江苏省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会议的部署,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复试名额:我院招生规模412人,按照教育部关于差额复试比例的规定,初步安排600名左右考生复试。

三、关于线下生复试:只限于作为我院(包括附属医院)师资定向培养的考生。条件是初试成绩略低于教育部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但在本专业考生中专业成绩相对名列前茅的第一志愿考生。

四、关于调剂录取:符合教育部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方可进行调剂。且调入专业与调出专业应试统考科目基本相同,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考生调剂复试工作均需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进行(http://yz.chsi.com.cn)。

五、具体复试工作安排:

1.专业课考试:凡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我院统一组织的专业课考试(笔试,调剂考生参加调剂专业的考试)。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加试两门大学主干课程(笔试),加试科目已在研究生学院网页上公布。每门科目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英语听力测试:复试期间由研究生部组织单独实施,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0分,计入总成绩。

4.专业英语测试:笔试,英译汉,由各学科专业组织实施,满分为50分。

5.面试:各学科专业应由研究生指导教师5人组成复试小组,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参加复试考生的综合素质给出公正的评价。面试内容还包括英语口语,总分300分。

6.总成绩的计算:总成绩=初试成绩×0.7 +复试成绩×0.3[复试成绩=英语听力+专业课成绩+面试成绩(包括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各学科专业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总成绩,排出名次,按规定时间报研究生学院。

7.复试时间:4月10日(星期六)上午7:3017:00 继续体检,14:0011:50专业课考试;下午~14日各硕士点面试。请复试考生务必于4月10日上午7:30前到指定地点集中,逾期半小时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8.各硕士点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将在网上公布,网址为: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徐州医学院110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具体学生分布如下表

1.2 研究方法

实验法:对徐州医学院11072名学生进行测试实验, 测试内容以《标准》规定的项目为基础另加视力测试、坐位体前躯、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等项目, 其中2006年测试人数为3999人, 2015年测试人数为7073人。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测试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 统计出2006年各测试项目的平均值、方差、检验男女生在同一项目不同时间测试的数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比分析法:对比2006年与2015年男女生各项目测试成绩, 分析不同时间各项目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

专家访谈法:对南京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共6名正教授和13名副教授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找出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变化的原因。

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关于学生对体质测试认知度与兴趣”的问卷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医学院校学生体质的变化

2.1.1 医学院校学生身体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变化

对徐州医学院2006年与2015年两个时期学生身体形态与部分生理指标进行监测, 利用SPSS17.0统计两个时期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等各项数据, 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的变化。对2006年与2015年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进行T-检验, 计算出身高的相伴概率P男=0.477与P女=0.591, P值均大于0.05, 证明两个时期男女学生平均身高无显著性差异;计算出两个时期学生的体重相伴概率P男=0.469与P女=0.302, P值均大于0.05即两个时期男女学生平均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计算出视力相伴概率P男=0.792与P女=0.914, P值均大于均0.05即两个时期男女学生平均视力无显著性差异;计算出肺活量指标相伴概率P男=0.003与P女=0.017, P值均小于0.05, 证明两个时期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出现显著性差异, 且男生肺活量平均值下降297 ml女生下降201 ml。结果统计结果证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医学院校学生身高, 体重、视力生理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善, 肺活量出现明显下降。

2.1.2 医学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

对徐州医学院2006年与2015年两个时期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测, 包括50m、立定跳远、1000m〈00m、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2015年增加了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为了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 利用SPSS17.0统计两个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各项数据, 并对各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 计算出两个时期50m平均成绩相伴概率P男=0.419与P女=0.413, P值均大于0.05即两个时期男女学生50m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异;计算出两个时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相伴概率P男=0.911与P女=0.863, P值均大于0.05即两个时期男女学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计算出两个时期女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相伴概率P=0.615与P女, P>0.05即女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计算出两个时期男子1000m与女子800m平均成绩相伴概率P男=0.018与P女=0.013, P值均小于0.05即两个时期男子1000m与女子800m平均成绩出现显著性差异且出现明显下降;计算出两个时期男生引体向上成绩相伴概率P=0.007, P<0.05即出现显著性差异且有明显下降。通过统计结果证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医学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有如下变化:男女学生在速度、下肢力量上无明显变化, 男女学生耐力出现明显下降, 男生上肢力量出现明显下降。

2.2《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得不到改善的原因

2.2.1 医学院校学生自身原因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医学院校学生体质没有得到明显增强这一基本情况, 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 对南京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6名正教授和13名副教授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寻找医学院校学生体质没有改善的原因。

通过对19名专家的访谈和调查, 发现医学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医学院校课程多、教学课时多、考试多、压力大。据调查发现, 医学院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数量一般在50科以上, 临床医学院课程数量甚至达到60科以上, 再加上选修课, 课程数量远超其他普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空闲时间被排满, 甚至周末都必须安排课程, 体育课被安排到晚上或周末也是很常见的现象;学生考试繁多, 除课程安排的考试外, 在校期间还需要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等各种认证考试、以及研究生考试。各种考试使学生课余时间忙于学习, 备战考试;随着就业竞争加剧, 学生就业压力增加, 也使得学生无时间和精力参与身体锻炼。另一方面, 体育课运动量比10年前减少。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上过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娱乐性, 而缺乏健身性, 减少了运动强度大、健身效果强的传统体育项目, 如田径、体操、长跑, 使学生体育课堂中的运动量急剧减少, 导致体育课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降低。

2.2.2 体质测试工作管理不到位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目的是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遏制大学生体质长期下滑的趋势, 使之成为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手段和动力。然而10年过去了, 医学院校的学生体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大学生体质测试涉及全校学生的测量工作, 必须有严格规范的测试流程, 然而在实际测试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巨大, 从宣传教育、各部门协调、组织安排、实地测试、数据处理, 再到上报国家教育部, 涉及部门多人数多, 必须统筹安排, 合理组织与协调, 否则必然造成一定的混乱而使测试的严密性和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对徐州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150名学生进行“关于大学生对体质测试认知度与兴趣”的调查后发现, 体质测试工作管理不到位, 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失去了促使学生锻炼的功能。主要是由于学校没有把体质测试成绩与毕业联系起来, 也没有和奖学金、入党、评优等活动结合起来, 无评价和鼓励机制, 学生缺乏动力。测试后学生也不清楚测试结果, 很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变化, 导致学生对体质测试没有兴趣, 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在体质测试时非常消极, 只是应付测试, 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

2.2.3 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改变

通过对19名专家的调查发现, 当前学生课余生活与10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给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 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吸引并占用了学生绝大部分课余时间, 当前学生“低头族”严重, 上课、吃饭、走路都在上网, 学生很难从网络世界转移到操场、运动场, 特别是女学生。其次现代化的生活工具如洗衣机、饮水机、电梯等减少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肢体被动参与运动的机会, 肢体长期得不到锻炼。当前学生课余生活方式减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机会, 使学生日常生活严重缺乏运动。

3 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10年后, 测试数据证明医学院校学生其体质未出现明显改善, 其原因首先是医学院校的自身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多, 学习压力大, 课余时间少, 且与10年前相比体育课运动量明显减少。其次体质测试工作管理不到位,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未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实施, 学校对学生测试成绩没有评价、反馈和奖惩机制, 体质测试没有成为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动力。最后两个时期学生课余生活的改变, 也使得当前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与精力减少。

建议医学院校应该规范体质测试工作, 严格建立评价机制和奖励、惩罚机制, 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锻炼身体的手段和动力;增加体育课的运动量, 要安排一定运动量的体能训练项目, 增强体育课的健身功能;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 减少上网时间, 强制增加学生课余锻炼的时间, 使学生走上操场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刘静民, 刘波, 于涵.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J].体育学刊, 2013, (1) :84-87.

[2]皮建辉, 吴亿中, 雷鸣枝, 邓莉.湖南土家族学生1985-2005年体质变化及对策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5) :1431-1432.

[3]李朝阳.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471-473.

[4]吴国天, 陆春敏.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 2010, (9) :41-42.

[5]蒙雪, 陆作生, 郑昌意.21世纪我国国民体质增强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 2011, (2) :58-62.

[6]张春雷.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04) :154-156.

[7]柴娇, 邹继香.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4 (1) :114-117.

[8]王辉.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9) :88-92.

徐州工程学院新生宿舍采访稿 篇8

记者郭小洁

金色九月,莘莘学子背着重重的行囊,踏上了大学求知之旅。在这大一新生入学之际,我院学生会记者团记者深入学校宿舍,同他们聊天,与之对话,了解他们的心声。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9

院党字[2007]33号

关于下发《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非领导 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为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干部结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经研究,同意下发,请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遵照执行。此通知。附: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二〇〇七年七月九日 附: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非领导

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管理干部结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科学合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坚持标准、总量控制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动态管理原则。第三条 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分为三级:副主任科员(副科级)、主任科员(正科级)、副调研员(副处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在某一系统或部门设置的非领导职务,按上级文件规定的名称称谓。第四条 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主要考虑现任机关教辅和系(院、部)专职党政管理干部。第五条 非领导职务的职数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有关文件规定,由学院党委统盘考虑,进行定编。第六条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职,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基本条件

1、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能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吃苦奉献精神,热爱学校,爱岗敬业,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3、具有胜任本岗位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工作实绩较为突出;

4、廉洁奉公,公道正派,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品德优良;

5、密切联系群众,有民主作风,能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监督;

6、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能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7、身体健康。

(二)任职资格

1、副主任科员 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二年以上;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专科毕业工作七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十五年以上。

2、主任科员 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在副主任科员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

3、副调研员 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在主任科员岗位上工作七年以上。由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的,可不受上述资格条件的限制。非领导职务原则上逐级提升,对于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和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人才,可以破格提升。第七条 非领导职务干部选拔任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主任科员和副调研员的选拔任用,按照《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副主任科员的选拔任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单位推荐

1、候选人确定。根据定编的岗位,由所在单位(部门)或总支、支部根据任职条件提出候选人;

2、民主测评。由所在总支或支部对候选人采取民主测评等方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名单;

3、总支、支部考核。总支、支部进行全面考核,写出综合考核材料(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管理能力、工作实绩等);

4、党政班子共同研究。本单位(部门)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填写《非领导职务干部推荐表》;

5、推荐上报。上报材料(1)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总结;(2)综合考核材料;(3)《非领导职务干部推荐表》。

(二)资格审查 党委组织部对推荐人员应进行资格审查。

(三)讨论决定 学校党委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徐州医学院管理学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经济困难认定

2010年秋季,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发布的新资助政策体系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日益重视,极大地改善了资助工作环境,大幅度提高了资助保障水平可有效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基本生活需要[1]。如何科学、合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资助工作的首要前提,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直接关系到有限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与资助政策的实施目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公正,甚至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2]。

然而有关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的实际运行状况来看,以徐州医学院学生手册为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落后现况,现行的一系列资助政策措施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都直接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结果和效率,制约了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价值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确实可行的认定模式去开展认定和资助工作势在必行。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面临的问题

贫困等级界定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徐州医学院学生手册》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根据其家庭贫困程度分别认定为A类、B类和C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A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学习学费、住宿费,但能保障基本生活费用;B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收入低或无固定经济收入,学生本人在校的基本学习、生活得不到经济保障的,每月获得的全部生活费用在400元以下,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学生;C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境况特别困难,无直接经济来源,每月可获得的全部生活费用在260元以下(徐州市城镇最低保障标准260元/月),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学生[3]。此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足之处是辅导员没有实地调查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因此,无从得知其家庭收入。上述评定依据一是参考学校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为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基本持平的为一般贫困学生;二是保障基本生活费没有具体指标,单纯靠辅导员的观察,但往往与实际有偏差。所以,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合理、科学的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资助工作的首要难题之一。

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别巨大差异,违反了固有的自然规律[4]。例如作者现在所管理的临床医学系2009级学生总数为520人,其中男生有262人,女生有258人,然而贫困生档案库总数为149人,占年级总数的28.6%,男生43人占贫困生档案库人数的28.86%;女生有106人,占贫困生档案库人数的71.14%。年级总人数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与贫困生档案库的男生和女生比例统计学有明显的差异(P<0.01)。尤其是在2010年秋国家助学金金额提高后,该年级出现了女生以宿舍为单位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事例。这就可能导致一些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条件的学生,为了达到某些经济目的,想方设法让自己变成“贫困学生”,申请困难补助。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还对资助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认定程序出现“怪”现象。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师生配备比较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极其烦琐;其次辅导员几乎无法到学生家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在很多高校往往实行投票选举贫困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会把平时注重搞好人际关系的学生推上了“贫困榜”,而家庭真正困难、不善交际、性格内向或者不方便向其他同学透露其经济情况的学生却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按照《徐州医学院学生手册》程序,《徐州医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当地乡镇出具生源地证明材料的贫困证明。由于社会原因,致使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往往无法拿到相关的证明,相反极少部分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相关的证明[5]。由于程序的原因,辅导员往往也是左右为难。最终的结果是辅导员避免自己犯错误,选择性忽略了事实,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视而不见”。这两种现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对待特殊学生不够人性化。高校资助工作不但要资助更要育人。然而按照现行的学生工作处相关文件,凡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参与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并且也不能获得当年的有关资助。首先,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不能单纯的只看成绩,这也不符合现代大学培养人才的标准。其次,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很有多,对待所有的不及格学生不能一刀切[6]。绝大多数学生考试不及格是平时不刻苦学习导致的,像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取消他们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一切的资助。然而,往往有极少数学生因为家庭突然出现巨大变故或者其他不可知的特殊原因。以致学生遭受极大的心理创伤而无法正常学习,从而出现了考试不及格现象[7]。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帮助,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呆板的制度面前表现的无能为力。这样的结果有悖资助工作的育人精神;也有悖学工处制定该规则的初衷。所以,学生工作处对待特殊情况要用特殊的方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也不例外。

2 困难生认定标准和工作细则方面的一些尝试

坚持标准与民主相结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文件精神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无法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由于对困难生的认定只能定性,量化比较困难,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困难生认定量化标准[8]。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坚持以调查为主以辅导员观察为辅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班委和各宿舍室长为委员;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的家庭经济困难评定委员会,负责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的成员名单在班级公示。对提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认定评议小组成员对每一个学生打分(100制)并为该分数做出自己合理的解释。班级将量化过程和认定加权分数结果在网上、BBS和校园食堂粘贴接受社会监督。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背事实、弄虚作假行为,将及时向该班级公布处理结果。此外,系困难生认定评议小组还根据各班级的量化标准,制定系级的量化标准,依据该标准对各班级人数进行初次分配,解决因班级差异而导致困难生认定失衡的情况。因此,做好了标准和民主相结合,也就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夯实了基础。

加强诚信教育和家庭调查相结合。首先,大环境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象。另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现代大学生被称为“糖水泡大的一代”,缺少磨难的成长是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存在诸多的弊端,如看重分数、能力而忽略品格的培养等这都使得现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重视不足,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之前,辅导员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可以采取信用档案系统和教师以身作等则方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互相关心、爱护,从思想上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其次,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标准。这也就提示在做家庭经济困难工作必须脚踏实地进行调研。我国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尚未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政府、学校、社会等都在参与贫困生资助,但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多维一体的认定体系尚未建立,就更需要采用从源头和过程中把关,避免非贫困生占用贫困生资助资源的措施。安排学工处资助中心的教师不定期抽查贫困生档案库成员,上门家访、集中问卷调查或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关键监察点及时跟踪收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息,有利于保证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评定困难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和家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保证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完善认定制度和照顾特殊相结合。首先,要用发展的视野去对待过去的认定制度。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当今时代在变,但是有些制度很可能是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完成的。致使一些制度往往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徐州医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是2007年制定的,然而2010秋天国家的资助金额做出了很大的调整。新形势下辅导员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名单时就出现了新问题,例如男女比例失衡、认定中弄虚作假等现象。辅导员已经发现,但是领导机关单位没有做出相应调整。这就导致了很多辅导员抱着不犯错的心态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不能反应实际情况且不能服众,这样不利于下一步的资助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其次,凡是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特事特办。如果特殊情况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必然会影响实施家庭情况认定的初衷。因此,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就必须完善认定制度和照顾特殊相结合,加强学工处部门定期与基层院系辅导员交流给辅导员更多的弹性权利。

3 结语

总之,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建立是开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又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徐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具体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好现实中的问题,应从不良现象的根源入手展开分析。徐州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坚持辅导员定为主,生源地证明为辅,发动班委、宿舍长和学生的民主参与性,完善监督机制。辅导员坚持标准原则,加强诚信教育,照顾特殊学生,给予辅导员弹性权利,保证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处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从而将资助资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保证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晓松.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和指标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0):.

[2]陶庆生.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工作细则的思考[J].学工广角,2011(192):175-176.

[3]徐州医学院学生手册[M].2011:81-85.

[4]孙爱玲,任纬兵,吴永.431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状况、致贫原因和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2010(7):39-40.

[5]黄建龙,陈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6-78.

[6]完颜弟.独立学院惠学资助机制及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路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8-9.

[7]徐翠.做好医学院校贫困生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477-479.

上一篇:员工之家建设下一篇:帮扶个人工作总结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