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精选7篇)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篇1

方 案

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

2009年6月11日

第一章 总述

本次事故救援演练由扶风县人民政府组织,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实施。

一、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指导思想和目的

1、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平安发展的理念。以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应急救援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故灾害的能力为重点,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后果。

2、演练目的:检验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检验单位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应急救援组织抢险救灾的实战能力,提高我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

二、组织机构

1、事故应急演练协调领导小组

组 长:扶风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牛虎强

成 员:扶风县安监局 扶风县公安局 扶风县国土资源局 扶风县卫生局 天度镇人民政府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冯建国(公司副总经理)副组长:马强永 杨建刚 岳 威 周合军

组 员:杨伟刚 李锁利 高军岐 醋晓波 王晓鹏 史军祥张西利

2、演练筹备工作组 组 长:马强永

副组长:杨建刚 岳 威 周合军

组 员:杨伟刚 李锁利 高军岐 醋晓波 王晓鹏 史均祥

张西利

三、演练时间、地点及有关参加单位

时间:演练活动计划于2009年 6月18 日上午9:30—10:30举行。各参加单位必须于2009年 6月18 日上午9:00前在综合办公楼前报道,并统一乘车到演练地点。

地点: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分厂西采场采装作业点(事故假定现场)。

参加观摩单位及人员:

1、宝鸡市安监局;

2、扶风县各有关部门及矿山负责人;

3、本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 事故设定

一、事故假想

2009年6月18日上午9点30分左右,矿山分厂西采装作业现场一台装载机正在给5#矿车采装石灰石,现场一名作业监护员指挥采装作业,采装点外同时停一辆10#矿车等待装料。突然,采装台阶边坡发生石块滚落,滚落的在监护指挥人员腿部,10#矿车司机见状急忙下车抢救石块压埋人员,不料又被一滚落石块击到胳膊,情况危急,等待救援。

二、事故等级性质

由于现场有3人作业,情况不明,为了控制事态发展和紧急救援受伤人员,应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事故场景

演练活动共设置事故报警、现场人员撤离及警戒、抢险救援、医疗救护、排除险情、现场恢复等场景。

四、现场处置

演练现场处置共设应急动员、指挥与控制、应急响应、人员撤离、人员抢救、救护队施救、紧急医疗服务、险情排除等环节。

第三章 演练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事故发生后,各参加演练部门和小组按照以下程序和职责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一、事故应急演练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冯建国

副指挥:马强永 杨建刚 岳 威 周合军

二、职责

启动和终止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组织指挥各应急救援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组由伤员救护组、现场救援组、安全警戒疏散和物资供应组组成。

第四章 演练程序及任务分工

事故发生后,各参加演练部门和小组按照以下程序和职责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一、9:30矿山分厂一班运矿组进入采场进行采装作业,9:40分,台阶边坡突然发生石块滚落,有一石块压埋一名监护作业人员的腿部,10#矿车司机见状急忙下车抢救石块压埋人员,不料又被一滚落石块击到胳膊,装载机司机及5#矿车司机立即终止作业下车进行抢险,并及时向段长报告,段长接到报告后(赶往事故现场),立即报告给矿山分厂厂长(赶往事故现场),矿山分厂厂长立即指令发布现场事故信号(鸣警),要求人员和采装设备尽快撤离开采区,同时上报冯总及安全生产部,并及时拨打120,冯总命令启动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9:41分,事故报警信号鸣响,单位事故救援预案启动,伤员救护组、现场救援组、安全警戒疏散组和物资供应分别赶赴西采场现场集合。

三、9:42分,各组人员集合完毕,现场救援总指挥统一指挥,由警戒组立即设置警戒区(台阶上下),并在进入采场主要路口设置警戒人员,防止闲杂人员进入警戒区,确保救援区内畅通、安全,并安排清点当班人员是否齐全。安排救援组对事故的受害人紧急救护(注意救援程序的正确性和必要的器材和救护用品);现场救援组再次搜寻是否有受伤者,同时对事故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进一步排查(佩戴安全帽、配备监护人)确保人身安全,力保减少事故进一步扩大;物资供应组待命。

四、9:43分,伤员从事故现场被移至(正确搬移方法)就近安全地带,有救护组人员开始诊断救护,此时120及时赶到,经过对伤员采取临时包扎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五、9:45分,现场救援组安排人员对台阶坡面危悬石进行清理(安全清理),排除险情。

六、9:50分,险情排除。

七、9:55分,消除警戒。

八、10:00分,通知恢复采装作业。

第五章 演练注意事项

一、发布信息必须提醒“这是一次演练”,避免引起惊慌。

二、所有行动和命令不得超越安全保证的限制。

三、演练各组要严守职责,对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保持警惕,如发生意外,应立即终止演练,对意外迅速处理。

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

2009年6月14日

附1:救援所需物资材料

担架一副、红药水一瓶、警戒带一卷、对讲机5部、安全绳两条、安全带10条、大小夹板5副(60*10cm两个、70 cm*10cm两个、120 cm*10cm两个、60 cm*10cm两个、75 cm*10cm一个)、救护车一辆、急救箱(止血、消炎药水、绷带两卷、剪刀)一个。附2:各组人员名单

1、抢险组

矿山分厂白班15名员工组成(组长:张宏绪)。

2、救护组

医务室及安全生产部6名员工组成(组长:张学旻)。

3、警戒组

总经办保卫消防室10人组成(组长:强建波)。

4、物资保障组

物资管理部2人组成(组长:索伟福)。

5、观摩组人员名单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篇2

1 侦察前明确任务、严密组织、精心准备、合理分工

1.1 明确任务

处理事故仅仅领队指挥员明确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让所有参与侦察的人员和待机小队每个战斗员都明确侦察任务的重点是什么是指挥员必须做到的工作, 并应告知参与侦察人员安全注意事项、遇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等。要让每位参与侦察人员清楚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类别, 波及范围, 目前事故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尚在灾区人员数量, 并对照矿井通风系统图指出遇险人员大致位置, 井下基地位置, 事故区域通风、瓦斯、粉尘、温度、巷道支护及断面、机械设备及现场救援器材种类、数量, 以及矿山救护队到达前现场工作人员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救护队可能到达的时间, 侦察的主要任务等情况。指挥员在布置完侦察任务后, 要检查队员对侦察任务的理解程度, 指战员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和明确了任务, 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对侦察中的突发因素采取正确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1.2 严密组织

在明确侦察任务和了解事故区域的基本情况后, 救护队要制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

(1) 行动路线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和退出灾区的所经路线。行动路线一定要选择与灾区最近的新鲜风流巷道进入, 同时应考虑遇险人员最多和最有存活希望遇险人员的地点, 行进巷道的状况和特征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指挥员还要在图纸上标明小队行进的方向、经过时间, 并向侦察和待机小队讲清楚, 确定行动路线时还要考虑到如果退路被堵时应采取的措施。返回时应按原路返回。如果不按原路返回, 应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2) 行动计划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时应采取的行动准则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侦察时行动计划的内容应有:

1) 探明事故的性质、大小和波及范围。

2) 确定需要检测的地点, 检查内容包括通风、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全断面检测) 、温度、顶板、巷道支护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3) 行进中发现明火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扑灭, 未扑灭禁止冒然继续侦察, 防止退路被断, 在只有一条退路时更应该注意此点。

4) 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 为其配用防护装备和进行其它处理, 并安慰遇险人员, 使其心理状态趋于稳定, 同时对于能够进行交流的, 应即时向其了解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其他遇险人员的所在位置, 一旦位置确定, 指挥员应视情况确定是否有能力对其他遇险人员进行救助, 如无能力, 应立即将遇险人员救出灾区, 并应请求待机小队进入支援, 协同救助其他遇险人员。

5) 必须携带必要的装备, 如探险绳、探险棍、备用呼吸器、隔绝式自救器、紧急呼救器等装备。

6) 视线不清时可用探险棍探测前进, 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并注意行进速度。

7) 在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的路标 (如矿灯、灾区指路器或堆放煤块、矸石等) , 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8) 搜寻遇险遇难人员时, 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式前进。

9) 在窒息区作业时, 任何情况下, 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 佩用负压呼吸器时严禁通过口具或摘掉口具讲话。队员必须保持在彼此能看到和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内。

10) 做到有巷必探, 有巷必查, 侦察过的巷道要留有明显标志, 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特别是避免了重复侦察。

11) 根据灾区的情况, 对灾情要做进一步分析, 对次生灾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有具体的应急措施。

12) 前进中因冒顶受阻, 应视扒开通道的时间和周围支护情况, 决定是否另选通路。如果是唯一通道, 应立即进行处理。

13) 在侦察过程中, 如有队员, 哪怕是一名队员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 全小队都必须立即撤离灾区。

14) 指挥员要经常了解队员的氧气压力, 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15) 同待机小队约定好返回的时间。

(3) 安全措施是指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时的保证救护人员安全的行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侦察时安全措施的内容应有:

1) 认真仔细做好战前检查工作, 确保仪器、装备的完好性。

2) 仪器、装备的使用要规范, 特别是瓦斯机的使用, 并采集气样带回分析。

3) 灭火时, 灭火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应合理正确。

4) 抢救人员时的方法、措施应得当, 防止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 在行进中时要注意暗井、溜煤眼、淤泥和巷道支护等情况, 对于这些地点, 在侦察前就应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

6) 进入灾区时, 小队长在队伍之前, 副小队长在队伍之后, 返回时与此相反, 并要确定队员与队员之间的位置。

7) 进入灾区后, 应保持与待机小队的不断联系, 并及时将侦察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小队的状况报告井下基地指挥员。

8) 遇有高温、塌冒、爆炸、水淹等危险的灾区, 指挥员只有在救人的情况下, 才有权决定小队进入。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小队在灾区的安全。

9) 在远距离或复杂巷道中进行侦察时, 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察。

10) 小队乘电机车进入窒息区时, 其返回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

11) 在不能确认某区域有无有害气体情况时, 应提前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

12) 侦察小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 待机小队应立即进入灾区接应。

1.3 精心准备

针对侦察任务, 要做好人力和物力的准备, 所有侦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仔细、周全, 包括安全措施。侦察小队人数不能少于6人, 如果任务不清及感到人力、物力、时间不足, 领队指挥员应提出自己的意见。确保侦察小队所需要的器材充足, 并给侦察小队以足够的准备时间。对侦察小队必须携带的仪器、装备要逐件进行清点, 并检查其完好性。这样的清点和检查工作至少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地面基地下井前进行, 第二次是在井下基地进入灾区前进行, 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侦察小队带入灾区的仪器、装备完好性达到100%。既然是侦察所需的仪器、装备, 那么它们就是侦察小队进入灾区后作业和生命的保障, 所以其完好性一定要达到100%。

1.4 合理分工

侦察所需的仪器装备器材必须根据侦察人员的个人技术业务水平、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分工。这里说的合理分工, 一是携带, 二是操作, 如工具要安排身体素质好的队员携带, 瓦斯机、一氧化碳检定器、数字仪器等检测仪器要安排个人技术和视力好的队员检测等等。每件仪器、装备必须要有人负责带入灾区和带出灾区, 并指派专人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即事事要有专人负责, 这样使仪器、装备既容易保管和正确使用, 不易丢失、检测准确, 又使进入灾区的工作有条不紊, 有步骤, 有组织开展, 避免在工作中造成纰漏。

2 侦察中要审时度势、机智灵活、沉着应战

领队指挥员是完成灾区侦察任务的关键人物。领队指挥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要有应付突发性情况的应变能力, 对灾情的发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冷静地、灵活地根据《规程》规定和行动计划解决侦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一方面要带领小队按救护队行动计划进行侦察作业, 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观察灾区内灾情, 针对灾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救护队的行动计划, 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及时掌握队员的身体状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及时协调队员之间的工作, 确保侦察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作为队员, 在灾区的一切行动要听从指挥, 认真仔细地完成指挥员安排给自己的每项工作, 并严格遵守安全措施, 同时默契配合队友的工作, 发现问题和身体有异常的要及时汇报领队指挥员, 确保圆满完成侦察任务。

3 做好侦察后的讲评和资料保存工作

侦察结束后要详细填写侦察记录, 并如实地汇报给指挥部。领队指挥员要组织队员对侦察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 从个人到集体的表现、从任务的完成情况、从出动、作战方案制定到侦察全过程, 系统地来进行讲评, 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作为资料保存, 以利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达到共同提高目的。每次处理完事故, 如果不认真进行总结和分析, 找不出经验和教训, 在下一次处理事故中不能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不能把好的经验和教训予以传承, 那么再成功的事故处理也都等于失败。笔者认为, 讲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也是事故处理的一部分, 其意义和重要性不亚于事故处理的过程, 而就其作用来说, 甚至比事故处理还重要, 因为我们与事故作斗争的过程, 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过程, 通过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会使我们应急救援能力更加巩固和得到增强, 使我们的救护技巧更加成熟。

4 结论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篇3

关键词:规范抢险 DKL生命探测仪 通讯系统 战地宿营车

0 前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煤矿安全工作十分重视,我国矿山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得到较快发展,矿山救护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几十年来,我国矿山救护技术和装备在煤矿的灾害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体防护用品、救灾通讯设备、救灾机具、防灭火装备、分析化验检测设备等抢险救灾技术和装备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提高了救护队的装备水平,已基本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较完备的矿山救援救护体系。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根据发生事故灾害的类型、事故引起的破坏程度条件等的不同,所采用的救援技术和装备也不尽相同。同时技术、装备的采用、救援方案的确定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协调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应急救援装备是矿山救援队伍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工作、处理突发性事故时所必不可少的武器。配备精良先进的技术装备是促进煤矿安全及救援工作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提高救援实战力的重要途径。

1 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现状

1.1 救援指挥调度与通讯系统的研究 采用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开发了抢险救灾调度指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现了事故响应、救灾和应急管理的自动处理功能,实现了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矿井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应急响应及时和抢救工作迅速有效。另外,还开发了“矿井抢险救灾监测指挥系统”等技术与装备,研制出了ZLC系列车载矿山救灾指挥系统,包括矿山救灾决策专家系统、ZS15车载束管监测系统、低照明度矿用工业电视系统和矿用救灾指挥通讯系统。此外,还将建立全国煤矿安全信息数据库,开发全国地图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等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把抢险救灾的通讯、信息、决策、指挥、调度等单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逐渐集成化将我国煤矿灾害救护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2 安全防护设备与仪器的研究 个人防护装备的研究,氧气呼吸器是煤矿应急救援中救护队员重要的个人防护器具。氧气呼吸器分负压氧呼吸器和正压氧呼吸器两种,但是由于技术落后,负压氧呼吸器正逐步被淘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美国和德国正压氧呼吸器技术,组装了BG4正压氧气呼吸器。90年末针对我国现状成功地改造成了正压氧呼吸器,同时也加大了科研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陆续开发出HYZ-4正压氧气呼吸器、新型的PB4正压氧气呼吸器。这此新产品为我国救护队装备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

1.3 应急救援装备与机具的研究 矿山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井下巷道和装备将被严重破坏,人员被困。应急救援装备和各种机具是用于打通安全通道,抢救被困人员最为有效的装备,是争取抢夺救护时间、挽救人员生命的重要手段。救灾钻机是打通安全通道的关键设备,ZDY4000S型全液压救灾钻机是在研制大型坑道钻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应急救援的特殊需要,确定了在较完整地层快速施工高精度、大直径定向救援钻孔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满足钻进直径600mm,深度50m的抢险救援钻孔的目标要求。EBZ120QX型井下快速抢险掘进机的研制成功,可满足我国现有矿井处理冒落顶板岩石快速抢险打通救护通道掘进的需要。该型掘进机是在国内现有机型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煤矿井下快速抢险掘进机,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4 人员探测装备的研究 DKL生命探测仪一种新型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由美国高科技公司研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仪器之一。DKL生命探测仪借助感应人体心脏跳动发出的30Hz以下超低频电波所产生的电场,通过对人体超低频电场的反射来搜索锁定该电磁场,已达到快速找到遇险人员位置的目的。人体心脏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以穿透钢筋混凝土墙、钢板、木版、水等介质。只要人还活着,不论其是否清醒,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找到。该探测仪体积小,重量仅约1KG,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救援、消防队伍中。另外,我国开发成功一种便携式人员定位装置,救护队携带人员定位仪,可以搜寻到佩戴矿工位置指示卡的遇险矿工。

2 事故概况

2.1 矿井概况 繁昌县阳冲铁矿坐落在繁阳镇阳冲村,始建于1987年,2004年委托铜陵有色设计院进行设计,由露采转为井采,并于2007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吨。矿井由主斜井和风井构成系统,抽出式通风。该矿现有职工37人,属私营企业,证照齐全。

2.2 事故发生经过 矿场主要在-13m和-33m进行开采。2007年12月11日中班下井七人,主要在-33的矿场采矿,18时30分当班人员到-13m绞车房吃饭,19时左右突然一声巨响,井下发生坍塌和泥石流溃决,风井附近地面裂隙达150~200mm,泥石流冲击至主斜井井底车场,当班7名矿工被堵在井下,生死不明。

3 事故救援经过

3.1 事故处理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事故抢险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现场施救、专家技术、医疗救护、治安保卫、社会稳定、新闻报道和后勤保障等7个工作组。根据井下坍塌泥石流溃决情况,指挥部向省安监局请求援助,紧急调动淮南、铜陵矿山救护大队两个救援分队赶赴事故现场。淮南救护大队于11日晚23时20分接到省安监局召请电话,要求立即组织出动救援队伍增援阳冲铁矿“12.11”事故,并携带相关应急救援装备。

3.2 事故处理

3.2.1 科学决策,安全施救 救护大队到达事故矿井后,立即加入到指挥部工作,并以我救护队为主行使施救组工作职责。根据对事故现场情况的勘察和使用DKL生命探测仪对遇险人员搜索定位情况,科学决策,研究制定了抢救方案:①矿方负责组织人员清理巷道坍塌冲击物、淤泥、岩石等;②急调钻机从主斜井下口水泵房向-12.85m运输巷打钻;③淮南、铜陵两个救护队统一组织,每班3人在现场监护,检查巷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观察顶板、水情,发现威胁安全的异常情况立即撤出所有人员。方案确定后立即组织实施,迅速安装架设从清淤现场至指挥部的灾区电话,建立畅通的救护指挥通讯系统,现场每30分钟向指挥部汇报一次清淤进度,气体、顶板等情况,有特殊情况随时报告。指挥部安排专人对事故处理过程做出详细记录。

3.2.2 规范抢险程序,加快抢险进度 为了加快清淤进度,考虑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①由于矿井只有主斜井能提升和上下人员,要求所有参加抢险人员要统一交接班时间,同上同下,缩短斜井行人时间,提高提升效率;②抢险人员分组别,下井前到指挥部报到,由指挥部统一安排下井,井下人员由救护队负责通知,统一撤出升井;③抢险人员要分工负责,必须完成当班任务;④救护队负责指导清淤工作和现场监护,并协调武警人员工作,保障武警官兵现场安全。采取以上措施后,抢险工作有序进行,清淤进度明显加快,至清淤透通-12.85m运载巷发现遇险被困人员,救护队共下井作业240人次,共清淤巷道74米320立方米,爆破大块岩石26次。

3.2.3 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在抢险过程中始终把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保障措施: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关注事发区域的地质变化,防止二次事故发生;②加强斜井提升的安全保护措施,对矿车加设保险绳;③坚持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确保上下人员安全;④加强施救现场管理,救护队员随时检查氧气和其它有害气体,观察顶板、水情,当氧气低于19%时立即开启压风,增加供氧,稀释二氧化碳,确保抢险清淤人员安全;⑤调整绞车运行速度,使其在运送被困人员时最高速度不超过6m/s,并且运行平稳。通过采取以上多项措施,保证了救援抢险人员安全,做到了安全施救。

3.2.4 发挥装备技术优势 提高抢险效率 ①DKL生命探测仪的使用。使用DKL生命探测仪搜寻井下被困人员,并锁定位置,为指挥部正确制定抢险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清理巷道淤泥、岩石等冲击物明确了方向,使救灾变为抢险,鼓舞了士气,加快了抢险进度。使用DKL生命探测仪搜寻井下被困人员并确定位置,为在安徽省内首次采用。12月12日上午,使用用DKL生命探测仪在主斜井井底车场附近对相关区域进行搜索,发现-12.85m运输巷中段至绞车房巷道内存在生命迹象。后三班又定时进行探测搜索,确认该段巷道内有不少于5人的生命迹象存在。14日3:10钻孔打通至-12.85m运输巷,经用DKL生命探测仪探测,发现生命迹象存在点向钻孔位置移动,但由于钻杆卡死、断裂,无法和遇险人员取得联系。虽然不能和遇险人员取得联系,但可以确定遇险人员在这条巷道中,而且还活着。这些信息极大地鼓舞了抢险人员,抢险人员争分夺秒,力争尽快打通被堵巷道,把被困矿工救出。②建立救援通讯系统。快速建立应急救援专线通讯系统,为井下现场和指挥部保持不间断通讯,现场情况反馈,指挥部决策及时下达实施提供了保证。作为专业的救护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救灾通讯系统,使救护工作单线指挥,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形成以救护队为主体的救援抢险指挥系统,优化指挥程序,提高抢险效率。③建立临时指挥所。利用救护宿营车建立临时指挥所。由于事故矿井条件受限,利用宿营车建立临时指挥所。便于救援指挥人员研究制定救灾方案,及时解决抢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该宿营车的功能比较齐全,它解决了队员抢险过程中的洗浴、更衣、休息等问题,保证队员有足够精力和体能再次投入抢险战斗。

3.2.5 事故处理经验 16日中午12:20第一名被困矿工顺利升井,至13:03第6名受困矿工成功获救升井,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观察治疗。阳冲铁矿“12.11”事故历经112个小时,受困7人成功救出6人,通过对此次救援行动的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建议:①救护队伍要适应新形势,必须把科技强队放在首位。在这次事故处理中,使用DKL生命探测仪确定了被困人员地点,给抢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抢险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救护队必须要加大新装备配备力度,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提高救护工作的科技含量。②作为国家级救援基地,外援任务可能会越来越多,有必要建立外援机制,形成外援行动制度化,避免接到外援召请时手忙脚乱,临时配置。③为了统一行动,树立形象,便于识别,外援人员应着有明显标志的战斗服、安全帽等。④通讯工作在救援行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指战员必须高度重视,通讯员要口齿清楚、思维敏捷,准确进行上传下达,指挥部记录员不但要记录井下汇报,还要记录指挥部决策方案研究,出现问题的针对处理措施及收集统计有关资料。⑤现场指挥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对某一节点后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情况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能貌视困难,而要留有余地,把握主动权。

4 总结

我国矿山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应用,部分单项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系统配套性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煤矿应急救援的要求。需要开发适应性更强的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今后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进一步加强煤矿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只有在完整体系框架内进行的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参考文献:

[1]柳孝荣.隧道工程坍塌事故应急救援的实践[J].建筑安全.2008(11):17-20.

[2]周兴龙.煤矿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科技资讯.2007(27):62.

[3]董德彪,刘见中.我国煤矿救护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发展[J].煤矿安全.2006(10):62-65.

对矿山应急救援的调研报告 篇4

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特对湘西北地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矿山应急救援现状

**市、**市、**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地级市州因其地处**省西北部,故习惯上统称为湘西北地区。该区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居,分别与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接壤,山高路险,穷乡僻壤,堪称**的老、少、边、穷地区。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1960年至今,该区先后组建了**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救护队”)、**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辰煤公司救护队”)、**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救护队”)、溆浦县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溆浦救护队”)、**县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救护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湘西州救护队”)和**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救护队”)等7支矿山应急救援队伍。除辰煤公司救护队为**矿业有限公司属下的辅助救护队外,其余都是各市州及县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事业编制,中队规模,本级财政全额或定额拨款,隶属于本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管,其中**救护队为ⅳ级资质,其他几支救护队均为ⅲ级资质。各救护队自组建以来,曾先后多次参与煤矿和非煤矿山抢险救灾,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2.1 救护队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功能受到局限

湘西北除辰煤公司救护队为辅助救护队以外,其余6支都是独立矿山队,中队规模,由于其人、财、物管理均归属于本级政府,因此各救护队之间一直是“自扫门前雪”,处于各自为战、互不联系的孤立无援之地,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和协调的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同时,地方政府又将救护队划归本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救护队的主要职责实际上仅仅只是为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矿提供服务,尚未形成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在内的多功能、全方位的区域服务局面。因此,市州之间救护资源的调配、行业与行业之间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动,都受到管理体制的局限,救护队跨区域跨行业出动得经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和其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这样势必造成应急救援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应急救援体系的优化完善和健康发展。

2.2 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欠账多

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煤炭部以及国家煤炭局撤销以后,矿山救护工作基本得不到国家财政支持,加之各地矿山救护队仍然维系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加之地方财政行政事业经费紧张,救护队基地建设得不到改善,技术装备很难得到更新和维护,欠账多多。据调查,湘西北只有湘西州救护队新建基地刚刚落成,但负债累累,其他救护队房屋建筑及训练设施和场地还是80年代甚至70年代建成的,已破烂不堪,且多数功能房和场地被挤占。所有救护队现有装备远远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第305条规定的矿山救护中队及其指战员的最低技术装备标准。部分救护队的装备几乎几十年不变,现有装备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难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遇突发事件救护队根本无法出动。比如:湘西州救护队只有指挥车,却没有救护车(原有救护车已经报废),所有救护队没有配备装备车;**救护队现有的呼吸器还是90年代生产的老式产品,年久失修,安全性差。2004年10月25日**市分水岭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5人下落不明,在抢救过程中,**救护队虽及时赶赴现场,但因能够使用的呼吸器不够,只能安排3名救护队员在其他抢救人员的配合下冒险进入灾区实施抢救,最终导致2名配合抢救的人员中毒死亡。近年来省安监局虽然帮助部分救护队更新了一批呼吸器,但都只能装备一个小队,其他装备各救护队也是参差不齐,有这没那。

2.3 救护经费严重不足,救护队生存举步维艰。

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县矿山应急救援大队挂牌授旗仪式,这是县应急管理及救援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是县应急救援建设的新起点,是提升县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契机。组建矿山应急救援大队,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又一具体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维护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大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县矿山应急救援大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县矿山应急救援大队成立后,林业部门和安监部门要按照 “一专多能、苦练精兵、常抓不懈”的建队思想,认真组织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学习培训,强化训练和应急演练,熟练运用矿山救援装备器材,掌握矿山灾害事故救助本领,不断提高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政府放心、人民信赖、富有战斗力”的军事化的专业队伍;要进一步整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的体制、机制建设,规范应急救援任务、职责、程序,尽快建立和完善集中指挥、快速反

应、科学应对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矿山应急救援大队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在全县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分工负责、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格局,齐心协力做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

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篇6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应参照相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检查预案程序,第二层次是检查预案内容,第三层次是检查预案配套的制度和方法。

1预案程序的检查

1)危险源确定程序

(1)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物品、系统、生产过程、设施或能量(电、磁、射线等);

(2)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

①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人的伤害,物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②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

(3)将危险分出层次,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

(4)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5)对属于重大危险源以及危险度高的单元,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

(6)确定危险源(按危险程度依次排列)。

2)事故预防程序的检查

遵循事故预防PDCA循环的基本过程,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置(Action),包括:通过安全检查掌握“危险源”的现状;分析产生危险的原因;拟订控制危险的对策;对策的实施;实施效果的确认;保持效果并将其标准化,防止反复;持续改进,提高安全水平。

3)应急救援程序检查

要求根据危险源模拟事故状态,制定出每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方案,不能遗漏。当发生事故时,每个职工都应知道各种紧急状态下,每一步“做什么”和“怎么做”。

大型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程序”应该将“单元(车间)应急救援程序”汇编在内,不能出现盲点。重点检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程序;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的程序及通讯网络;抢险救灾程序(救援行动方案);工程抢险抢修程序;现场医疗救护及伤员转送程序;人员紧急疏散程序;事故处理程序图;事故上报程序。

2预案内容的检查

此处主要检查两个方面:一是程序所包含的内容是否遗漏,二是这些内容是否正确。重点检查以下方面的内容。

1)组织方案

以生产经营单位为单位成立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和指挥系统。生产经营单位以主要领导和各职能机构负责人共同组织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负责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指挥和组织实施救援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本单位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产品的不同,按照防火、防爆、防泄漏、防辐射、防中毒等成立各个救助分队,各分队可以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各分队要明确组织形式,对人员进行实施应急救援措施的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处理重大事故所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救助器材,形成一支专业性强的实施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立主要是建立联系网络。重大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指挥机构和各救援分队的联系要畅通,能够及时对具体实施应急措施进行指挥和调度;与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以及事故应急救援抢救机构等有关部门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及时通报本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危险源的状态和生产安全工作情况;对在生产安全中发生的问题,取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2)责任制

责任制主要是指挥系统和抢险分队责任制的建立。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保证信息畅通,报警及警告信号明确有效,实施救援队伍分工明确,指挥救援程序落实,必备的救援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完好和正确使用,救援人员应具备安全技术素质及保证技术培训质量等。

3)报警及信息系统

生产经营单位可依据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重大事故发生的报警信号系统。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规定的方法及时报告和报警。报告或报警的方式可以用声响或标志等形式,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醒目。

4)重大危险源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危险场所和危险部位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对那些确认属于重大危险源的部位或场所,都应进行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的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附则中,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确认可依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

5)紧急状态下抢险救援的实施

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将事故基本情况进行报告,发出事故警报或信号。事故指挥系统要立即采取措施,启动事故专家系统,输入事故现场数据信息,对事故救援提供可行性方案,组织和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并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故进行抢险或救援。如紧急疏散,在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下,已实施了应急抢救措施,但对事故状态仍不能得到控制,而且极有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时,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人员伤害,应在积极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疏散当地周围居民,封闭道路,控制流动人员进入等。

3预案配套的制度和方法的检查

为了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必须制定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与之配套的制度、程序和处理方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必须以操作安全为本,内容应包括紧急状态下工艺操作程序和方法。对“危险源”应配套“工程抢险抢修”的程序和方法。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建设探讨 篇7

1 新疆矿山应急救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新疆疆域辽阔, 矿产储量大, 全疆含煤地层面积约30.70万km2, 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t, 占全国的40%, 仅次于内蒙古、山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 以及内地煤炭资源日益枯竭, 新疆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引起国家的关注。2011年, 新疆被正式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 纳入国家能源和煤炭发展规划。

近年来, 新疆煤炭勘探开发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山东鲁能、江苏徐州矿业、山东新汶、神华、国投集团等企业陆续在新疆从事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 大大提高了煤炭开采能力。目前, 新疆现有煤矿200余个, 2011年实现原煤产量1.2亿t。

新疆煤炭资源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其中煤炭自然发火尤为严重, 经探测每年约有257.6万t的煤炭在地下被火舌吞掉。近几年,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 采空区水和瓦斯灾害也日趋严重。2011年4月2日下午, 新疆艾维尔沟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正在井下进行改扩建施工的10名员工被困井下, 最终全部遇难。

1.2 存在的问题

新疆地区拥有多个矿山救护队, 并建有我国原14个矿山救援基地之一的新疆基地, 为有效进行救援, 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救援效果。

1) 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 工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地方与企业救护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救护队、专职与兼职救护队、煤矿与非煤矿山救护队等救援队伍所有制形式不同, 隶属关系各异、救援侧重点的偏差, 形成全疆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各自为政的应急管理格局和工作机制。

2) 矿山应急救援网络尚不能覆盖全区各矿山企业。

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 矿产资源主要沿山脉分布, 矿山企业较多, 布局分散。目前主要矿区已基本建立矿山应急救援队伍, 但部分地区和单位对矿山救援队伍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项目进展缓慢, 只能依靠区域救援队伍跨区域进行服务, 难以实施最佳、最有效的救援。

3) 救援队伍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救援工作缺乏协调性。

一是救护队设置不合理。有些矿区没有专业救援队伍, 而有的矿区设有多个专业救援队伍, 造成救援资源的浪费。二是救援力量及救援覆盖面分布不均衡。新疆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矿区分布较广, 一些矿区尽管有救护队为其服务, 但救护队与矿区间隔较远, 很难实施有效的救援。

4) 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发展水平不一。

由于隶属关系、经费来源不同, 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发展水平不一。部分救护队存在救护人员年龄偏大现象, 救护队员的配备达不到《矿山救护规程》的要求, 基础设施和主要装备的投入严重不足。

5) 现有应急救援体系不能满足新疆“五大”煤炭基地发展要求。

新疆正在大力建设 “五大”煤炭开发加工基地, 但缺乏系统、完善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 救援队伍和救援能力不足, 现有应急救援体系无法满足“五大”煤炭基地开发建设以及新疆煤炭工业跨域式发展的需求。

2 功能定位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位于新疆北部, 依托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新疆基地进行建设, 实行军事化管理, 装备先进精良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承担全区及邻近区域重特大、复杂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全区矿山应急救护队伍业务技术管理与指导工作;具备矿山事故应急救援人才、技术、装备、物资储备及组织全区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竞赛和救援指战员培训演练功能。

3 主要建设内容

3.1 人员建设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由2个以上的中队组成。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下设机关和5个直属队, 并具有覆盖新疆“五大”煤炭基地的管理功能, 机构设置见图1。

3.2 装备建设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具有地域特殊性, 主要应急救援装备包括交通运输、后勤保障、装备保障、不同灾害事故的侦测及救援装备。

交通运输装备包括指挥车、救护宿营车、气体化验车、移动通讯车、装备车、工具车等。

由于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灾害事故有着本质的区别, 根据各类事故性质、特点、范围和被困人员多少的不同, 有针对性的事故救援处置方法、所需装备、配备的救援力量都有区别, 划分为3种情况:

1) 矿山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透水、冒顶等灾害事故, 伴有高温浓烟、有毒有害气体弥漫整个巷道、坍塌垮落阻塞通道, 救援环境恶劣、安全性能差、处理难度大, 需配置灭火装备 (主要包括惰气灭火装置、惰泡灭火装置、高泡灭火装置) 、气体检测装备、搜寻探测装备、局部通风设备、封堵装备、掘进装备、破拆装备、钻机、排水设备、视频通讯系统、个体防护装备 (如正压氧气呼吸器) 、现场救护装备等。

2) 隧道、地下仓库的火灾、坍塌垮落等灾害事故, 受救援空间限制, 针对事故特点, 需要配置的设备主要包括灭火、破拆、支护、搜寻、气体检测、通风、排水、防护、救护、通讯等装备。

3) 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 范围大、稳定性差, 事故发生时控制难度大, 在处理此类事故时, 以大型挖掘机械、铲车、破拆、搜寻、支护、救护、通讯等为主要装备[1]。

3.3 基础设施建设

3.3.1 建 (构) 筑物需求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新建基地定员216人, 具有最多300人/次的培训能力。需各类建 (构) 筑物:办公用房, 救护技能培训教学及住宿用房, 救援车辆、装备存储用房, 餐饮、洗浴用房, 备勤、住宿用房, 文体活动中心用房, 其他辅助用房, 以及建造300 m地下演习巷道、400 m标准跑道、团队精神拓展训练场及直升飞机降落场 (规划建在后期) 等。

考虑到应急救援快速出动的需要, 地面建筑物楼层不超过6层, 布局不宜过于分散, 尽量预设较多的训练场地与活动空间。

3.3.2 场地需求

根据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需求, 基地总平面设计规划, 地面建筑物与场地、道路、绿化等空间布局, 前期规划按20 hm2用地布置, 后期考虑用地总面积不小于33.33 hm2。

3.3.3 基地总平面规划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规划用地为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地块, 建筑布置以东西向的中轴为主轴, 建筑沿中轴两侧布置 , 以功能之区别将场地分为办公区、训练区、生活区3个区域, 总平面布置[2]见图2。

3.3.4 主要建筑功能设计

单体建筑在满足各建筑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人流线路通畅外, 功能分区、建筑风格、立面造型力争有所突破, 让建筑—环境—人和谐共生, 在满足应急救援任务快节奏、军事化管理、办公实际需求的同时, 努力创造一个便捷、宽敞、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优美的工作、训练环境[3,4] 。

1) 行政办公楼。

用于基地本部领导、各科室办公、调度、指挥以及会议、接待之用, 实行集中办公、集中管理, 平面布置围绕中庭的4个自然分区, 可使4个分支既相对独立, 又便于相互联系, 形成快速、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立面造型以庄严、稳重的大气魄赋予队伍安全、可靠的形象。

2) 综合培训楼。

主要用于培训、教学、实验、研讨、科研等, 设有展示中心, 气体化验、瓦斯及煤尘爆炸演示、检验检测等厅室, 形成可以满足一次容纳300人6个班同时授课的规模, 同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

3) 文体活动中心。

采用低层大空间布局, 集多功能厅、各类体育运动场馆、棋牌室、健身房于一体, 同时设有图书馆及文化活动室。

4) 餐饮洗浴中心。

采用低层大空间布局, 主要用于基地员工餐饮、洗浴。餐饮部分功能组合要多样性, 既要有普通职工就餐的普通餐厅, 又要设置招待外来宾客, 环境幽雅的大、小包间, 同时设有少数民族就餐的清真餐厅。

5) 综合训练馆。

设有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台球馆、标准篮球场地以及大型多功能厅, 主要用于各种训练、竞赛活动。

6) 职工公寓。

为职工提供舒适的住宿休息环境, 每个房间均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 具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

7) 装备库房。

用于存放各种救援、排水装备和装备车, 要求宽敞明亮, 大型设备在其中可直接起吊、装运, 进出车辆方便。

3.3.5 智能数字化建筑设计

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网络信息控制系统、声光控制系统、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 使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指挥管理机构, 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 智能、快速救援反应机制成为现实。

3.4 规章制度保障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实行应急指挥中心与依托单位双重管理, 应急指挥中心对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进行监督管理。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统一着装和标识,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建立和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并根据情况的变化, 不断补充、修订、完善, 保证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真正做到“闻警即动, 速战能胜”。并制订岗位责任制、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各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严格队伍管理, 以形成多方综合协调与快速反应机制。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然而, 对于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这一特殊项目设计仍缺少相关的参考资料, 如人员配置的合理性、装备设置是否满足现代化装备的发展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确定, 这些还有待于总结经验, 不断地研究探索。

摘要:对新疆矿山应急救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建设的必要性, 以及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 并对其人员、装备、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探讨, 对不同地区的矿山应急救援队建设具有可借鉴性。

关键词:区域,矿山应急救援,新疆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AQ1008—2007, 矿山救护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关于山东蒙山的导游词下一篇:诚信旅游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