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共12篇)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为完成学历教育后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不低于10学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学分。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超过10学分(包括Ⅰ类、Ⅱ类学分)。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Ⅰ类学分可在任期内或注册期内累计完成。Ⅱ类学分中每年应含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5分。

三级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年内必须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10学分。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取得15学分,Ⅰ类或Ⅱ类学分均可。第二条 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性质、内容和学时授予学分。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一)Ⅰ类学分 1.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和公布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国家级继续医学项目。

3.经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和公布的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4.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公布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5.经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等指定社团在我省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培训需要,由卫生部、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含远程医学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1.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医疗卫生单位和省级学术团体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

3.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第三条 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高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经考核合格者,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高不超过10学分。

3.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申报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经考核合格者,按6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高不超过3学分。

(二)Ⅱ类学分

1.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经考核认可者,每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县区级以上公共卫生机构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每次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每年最高不超过10学分。

3.由单位组织或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知识,应有明确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后写出综述并经认可,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每年最高不超过5学分。

4.学习由全国、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和指定的杂志、音像等形式的自学资料,经考核认可,按委员会规定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5.在有统一刊号(ISNN、CN)的期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期刊类别授予学分,并按作者排序第1至第3作

者 依次递减1学分:

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期刊(10—8学分);

核心期刊(8—6学分);

非核心期刊(6—3学分);

内部期刊(3—1学分)。

6.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类别授予学分,并按课题组成员排序第1至第5名(无锡市卫生局课题为第1至第3名)依次递减1学分:

国家级课题(10—6学分);省、部级课题(8—4学分);市、厅级课题(6—2学分);

市卫生局课题(3—1学分)。

7.有统一书号(ISBN)的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出国考察报告和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8.出版国家、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视听教材,放映时间每10分钟授予1学分;幻灯片每10张授予1学分。每年最高不超过5学分。9.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项目学习,经考核合格,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高不超过5学分。每年最高不超过5学分。

(三)经单位批准,外出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者,经考核合格,视为完成每年规定的学分数。进修6个月以下者,经考核合格,按进修单位资质,每月授予Ⅰ类学分2学分、Ⅱ类学分3学分。

(四)执行援疆、援藏、援外医疗任务和卫生支农任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当地有关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工作满6个月者,视为完成每年规定的学分;6个月以下者,每月授予Ⅰ类学分2学分、Ⅱ类学分3学分。第四条

学分登记

1.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登记制度。

2.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应持有省人事行政部门监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用于连续记载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3.《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由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举办单位授予相应学分,作为转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的凭证。

4.《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证书》(下称《Ⅱ类学分证书》),由无锡市医学会统一制作发放。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应持有《Ⅱ类学分证书》,由举办单位根据规定要求授予相应的学分,作为转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证书》的凭证。

第五条 学分验证

1.无锡市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无锡市医学会负责验证工作。学分证书经审核并加盖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证书专用章、项目主办单位公章后生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登记、验证的依据。

2.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由远程教育机构负责提供学员信息和有关培训材料,经江苏省卫生厅科技教育处核准后,发放相应类别的学分证书。

3.异地举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如在无锡市举办,主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2周前将项目批准文件、通知、日程安排等资料报送无锡市卫生局医学会备案。每年12月公布江苏省认定的项目名称、学分等信息,作为各单位考核和学分登记的依据。

4.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无锡市医学会负责验证工作。学分证书加盖举办单位公章后生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Ⅱ类学分登记、验证的依据。

第六条 学分考核。各单位要建立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情况、学分证明进行审核和登记,并将其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考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凡在任期内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未达到要求者,不得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再注册。

第七条 学分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月10日前,各有关单位应将上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统计表》报市医学会,由市医学会审核汇总后报市卫生局备案。

第八条

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制度。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不定期对各单位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教育质量检查评估,对不能按计划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擅自删减项目内容和乱授学分的单位,暂停或取消其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资格。并将根据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鼓励各单位依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对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无锡市卫生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锡卫科教〔2004〕2号)同时废止。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2

1 差异性比较

1.1 学分要求及分类比较

1.1.1 学分要求

《地方管理办法》中指出“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 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 Ⅱ类学分15~20学分”且“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1]。《军队管理办法》也要求卫生技术干部每年要修满任职期内的最低学分数, 即25分。因此, 军队、地方学分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致性表现为均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获得的分数不低于25分。差异性表现在:《国家管理办法》中对Ⅰ、Ⅱ类学分做出具体分数要求, 并规定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军队管理办法》中对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的层次未做出明确规定, 导致军内学习班、学术交流会过多过滥[2], 造成资源浪费。此外, 由于卫生技术干部日常工作繁杂, 时间、经费不足, 难以抽出大量时间集中学习, 且Ⅱ类较易获得, 因此, 参加Ⅱ、Ⅲ类学分学习的人数较Ⅰ类学分的多[3]。

1.1.2 学分分类

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见表1。

由表1可知, 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数量存在差异: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主要分为两类, 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三类。另外, 在各类学分具体内容方面, 军队、地方也存在以下两点差异: (1) 《地方管理办法》将为适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人员开展的推广项目, 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训、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授予Ⅰ类学分。近几年, 医患纠纷频发, 医患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法规教育, 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文素质, 有利于监督卫生技术人员恪守职业道德, 端正执医动机, 从而缓解医患信任危机[4,5]。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培训获得的学分列为Ⅰ类学分, 也为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助力。就卫生单位而言, 现代远程教育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教学变革, 要求卫生单位持续完善技术设施, 优化教学资源, 注重课程设计及加强教学管理;就卫生技术人员而言,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强化自主学习, 借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获取“四新”知识[6];《军队管理办法》中未提及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学分授予标准。 (2) 《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军队管理办法》中则将规范化培训、在岗在职自学、参加进修、研究生教学、国内外考察、论文、著作等获得的学分列为Ⅲ类学分。

虽然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类不同, 但《军队管理办法》中规定“接受和参加地方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分类及登记, 按照国家及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有关规定执行”, 表明在地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获得的学分军队能予以认可, 但军队内文职人员、聘用制人员获得的学分地方是否准予认可, 《地方管理办法》中未做出说明。

1.2 学分授予标准的比较

1.2.1 表达方式

《地方管理办法》中以“Ⅰ类学分计算方法”、“Ⅱ类学分计算方法”、“外出进修”三个项目阐述各类培训学分获得标准;《军队管理办法》则以“接受继续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阐述学分获得标准, 其中, “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基本规定”又分为“在职在岗自学的学分规定”、“承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学工作的学分规定”、“获奖科技 (医疗、教学) 成果的基本学分规定”和“发表学术论文、论著、编写教材的基本学分规定”。

军队、地方学分授予标准的表述差异较大:《地方管理办法》的学分授予标准条目广泛, 仅以Ⅰ类、Ⅱ类学分、外出进修三个条目作为学分授予标准的依据, 简化了学分的计算和统计;《军队管理办法》中则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类型 (是否属于《军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培训项目) , 著作、译文发表期刊的类型 (国际、全军、军级、大军区等) 、获奖级别 (国家、军队、地方/省、部级) 等对参与人员的贡献大小授予相应学分, 如规定“组成教学和辅助教学人员, 按其承担任务的情况, 并参比主讲的任务一次登记5~2学分;讲座、专题报告主讲者每学时1.5学分。”另外, 还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对在职在岗自学设置不同的学分上限。同时, 《军队管理办法》中以“自学”、“承担教学工作”、“获奖”、“发表论文”等字眼作为学分授予标准的标题, 则体现了军队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写作、临床技术革新的鼓励和支持。

1.2.2 学分设置

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设置见表2。从表2可见, 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在分值、学分授予考核方法、培训项目上存在差异。首先, 卫生技术人员在完成自学, 发表论文、著作、译文等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后, 《地方管理办法》中对卫生技术人员授予的学分分值较《军队管理办法》中设置的小。如“出版医学著作, 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地方管理办法》) ;“译著、译文, 每1500汉字登记最高学分为1.5学分, 最低0.5学分” (《军队管理办法》) 。其次, 地方对学分授予的要求较军队严格。《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 应先定出自学计划, 经本科室领导同意, 写出综述, 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学分。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1]《军队管理办法》中则以“按科室培养计划经考核, 根据其对本职工作任务和培养年度计划完成的情况”, “从读书笔记、卡片、计算机软盘存录和开展新业务技术、讲座等登记记录说明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 提高学术水平的”作为授予自学学分的标准, 对“考核”的具体方法、“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的“说明”均未作出明确要求。另外, 在已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方面, 军队、地方既有共性, 也有差异。双方均规定了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教育培训, 自学, 发表论文, 著作、译文和进修可获得的学分, 但《地方管理办法》中未设置获奖科技成果的项目得分;《军队管理办法》则未将科研立项和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

综上所述, 《地方管理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来源更加广泛, 各类培训项目的学分分值设置相对较小, 对各类培训的审核方法也做出了具体要求, 但《地方管理办法》中未包含获奖科技成果项目, 可在以后进行完善补充;军队方面未将科研立项和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纳入《军队管理办法》, 则体现了其现有的不足。

1.3 学分登记与审核的比较

《地方管理办法》中规定“每年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登记, 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 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表明地方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重视, 将继续医学教育基本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是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手段[7];《军队管理办法》中未将学分完成情况与执业注册、职称晋升挂钩。干部任期考评、技术职务晋升主要靠学历、成果等,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军队医院学分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误区, 使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吸引力, 不利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稳定、健康、持久地运行。

2 借鉴与思考

由前分析, 《地方管理办法》和《军队管理办法》的核心思想整体一致: (1) 强调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学习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医学教育”; (2) 把医德医风和业务素质的提升作为课程宗旨, 强调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等共同发展; (3) 学分设置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既规定了学分的最低要求, 又鼓励医务人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特长与兴趣需求; (4) 以促进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评价目的, 主张评价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 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但由于军队的特殊性, 《地方管理办法》和《军队管理办法》也有前文分析的诸多差异。基于军队、地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差异, 下述方面值得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制订者、实践者借鉴与思考。

2.1 化繁为简, 明确学分分值

与《地方管理办法》相比, 《军队管理办法》中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学分授予文字表述较为笼统和繁杂:“属于《军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七条内容的一类项目, 按公布学分登记;未公布学分的按实际教学时数记分;一类项目每学时3学分, 二类项目每学时2学分。由承办单位按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 将总分按一定比例或份额给主、辅讲及直接组织教学的卫生技术干部记分。”《军队管理办法》虽规定了一、二类项目的学分标准, 但对主、辅讲及组织人员的具体学分未做出规定, 仅“由承办单位按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授予学分, 则容易造成学分登记的混乱。因此, 可根据培训项目的类型, 对参与人员和主讲人员的学分做出具体的规定, 统一全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标准, 规范学分登记流程。

2.2 科学设计, 均衡学分设置

有研究表明, 职称越高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机会越多[8]。由于初级卫生技术人员临床经验缺乏、科研意识薄弱, 且鲜有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 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以在职在岗自学, 参加院内讲座、培训等Ⅲ类学分为主。《军队管理办法》较为重视获奖科技成果, 博、硕士带教, 发表论文等高水平科研输出, 此类项目学分分值较高。而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每半天登记0.5学分, 属于会议性质的一次登记不得超过2学分。”以至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常难以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因此, 在学分分值设置方面, 可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 设立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分值梯度。

2.3 精细管理, 量化学分审核

以自学为例, 《地方管理办法》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先制订自学计划, 经科室同意执行后需要写出综述, 根据综述的字数进行学分授予。综述对写作者要求较高, 将综述作为自学成果的检验方法, 能够客观判断学习效果。另外, 考核标准的缺失容易降低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自主性, 无法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价[9]。军队可借鉴地方管理经验, 以科学量化的标准和操作的作用程序, 进行精细化管理[10], 可以避免《军队管理办法》中“按公布的学分登记”导致学分登记的混乱。

2.4 顶层设计, 提供政策支持

《地方管理办法》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 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提供了政策指导, 使继续医学教育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1]。相应政策的缺乏, 不但使整个继续教育处于无序状态, 流于形式, 还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无法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的预期目标[12]。因此, 应丰富现有《军队管理办法》, 建立教育-考核-晋升一体化的竞争机制。也有学者提出应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建立激励机制[13,14,15,16], 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与职称晋升、职位发展与继续教育考核相关, 把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学分作为聘任、升职的必要条件[17], 提高卫生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5 高屋建瓴, 全面高效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末继续医学教育实现计算机管理以来, 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为相关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目前地方在省或市的区域内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在对其区域内的医务人员的职称及执业再注册中实现了有效管理[18,19]。可在对军队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需求的分析上, 构建基于“军字一号”的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以实现: (1) 教育信息、学分信息的军内共享; (2) 与地方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 为军队、地方学分互认提供技术支持; (3)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即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 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实现大量、高速、多样和有效的数据管理, 为管理者制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军队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军人及文职人员由军队统一管理而聘用人员属地化管理的现状, 增加了军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难度。为适应国家医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探索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对现有的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可执行文件, 进行学分分类、分值设置、授予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 指出了军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均设置了自学、进修、著作、论文等项目的学分授予标准, 但在科研立项、远程教学、科技成果等项目上存在差异, 地方较军队学分标准更为细致、严格, 提出军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应结合军队管理实际, 重视与属地的融合发展, 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顶层设计, 制订更为完善的学分管理文件,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3

关于印发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大型企业卫生处,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和学术团体:

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印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全继委发〔2006〕11 号),结合近年工作实际,我厅对《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鄂卫发〔2004〕68 号文件附件一)进行了修订,现

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四月五日

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成每年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最低学分数。第二条 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⑴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⑵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⑴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⑵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⑶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⑷省级学(协)会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学术年会。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 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1、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第三条 学分计算方法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3 小时授予1 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2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经考核合格者,按每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6 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含计算机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 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 学分。

4、省级学(协)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3 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按每6 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 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 学分。

2、自学笔记: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授予1 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 学分。

3、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教材、杂志、音像、光盘等,由市(州)以上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进行学习。学习后经市(州)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考核,按规定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 学分。

4、经单位批准,凡到上一级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1~5个月,经考核合格者,每月授予5 学分;进修6 个月及以上,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规定的25 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

5、在刊物上发表论著和综述,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余类推)

国外刊物 10~9 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或

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5 学分

省级刊物 5~4 学分

地(市)级刊物 4~3 学分

内部刊物 2~1 学分

6、科研项目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 课题组成员排序(依此类推)1 2 3 4 5 6 7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 5 4 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 3 2 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 1 1 学分

7、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 字授予1 学分。

8、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 字授予1 学分。

9、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 汉字授予1 学分。

10、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 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 学分。

11、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可授予主讲人1 学分,授予参加者0.5 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第2 项、第4~11 项由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查授分。第四条 学分要求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如下:

(一)总分要求

省、市(州)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最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25 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20 分,以上学分数为Ⅰ、Ⅱ类学分总分,但两类学分不可相互替代。

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得低于10 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

休产假者在休假年内应完成最低学分10 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

民办医院及个体医疗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参加相应级别的继续医学教育。

(二)具体要求

1、医、技、药类专业技术人员

⑴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

中级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10 学分,Ⅱ类学分中的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最低10 学分。

初级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8 学分,Ⅱ类学分中的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

⑵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含三级医院)

中级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6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最低5 学分。

初级人员五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专业技术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2、护理人员

⑴部省级医疗卫生单位

护师以上人员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8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护士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⑵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护理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Ⅰ类学分10 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4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

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各级护理人员五年内完成省级Ⅰ类学分8 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 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5 学分。第五条 学分登记和考核

(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级Ⅰ类学分项目及Ⅱ类学分项目后需提供有效学分证明,其中Ⅰ类学分证书应有同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盖章,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每年底对有效证件审定确认,并登记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

(二)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取得规定学分是年度考核确定优秀等次、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六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需按申报时所列条件,如期足学时举办。

(二)学分证工本费用由项目主办单位缴纳,项目主办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学分证费用。

(三)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发放,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学分数等,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由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直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到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购领。

(四)领取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时需提供如下材料(含文字和电子版,国家级项目一式两份、省级项目一份):

1、项目开办通知文件;

2、项目参加人员登记表;

3、项目的文字或声像材料,学术会议需提供论文汇编;

4、项目日程安排(举办时间在一天以上者);

5、考试试卷(需考核项目);

6、国家级或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

有关表格可从湖北省卫生厅网站()上下载。

(五)国家级与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申领程序:

1、每季度初由各市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部省直医疗卫生单位预领该季度开办项目的学分证;

2、每个项目结束后10 天内,必须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电子版项目资料;

3、每季度末各地各单位再次申领学分证时,提交该季度所有项目的文字资料,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发放下一季度开办项目的学分证;

4、相关资料经审核后定期上网公布,供各地各单位及卫生技术人员查询。

上一个项目举办结束后不能按要求上报完整项目材料的市州和单位,将停止发放其学分证书,并在卫生厅网站上予以公布。

(六)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全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抽查部分项目的举办情况并现场核发学分证。

(七)对于虚报参加人员、不按项目申报所列学时举办或滥发、售卖学分证书者,一经查实,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省通报、1~3 年停办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的处罚。

第七条每年五月份前查验上一年的学分登记情况。各市、州证书验证工作由当地继续医学教育领导机构实施,部、省属医疗卫生单位证书验证工作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实施。验证部门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所记载的内容,检查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学分。

第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 年发布的《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继续医学教育 学分管理 通知

抄 送:卫生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继续医学(含中医学、药学)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吉林省继芝学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及《吉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继续教育统一实行学分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参加(不含乡村医生),分级管理。

第三条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并完成规定的学分,作为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学科带头人选拔、医师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四条全省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将通过吉林卫生科技教育综合管理网络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全州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将通过延边州卫生科技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第二章 学分分类

第五条

继续教育学分分为工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第六条

工类学分

(一)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4、省级以上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专项。

(三)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第七条Ⅱ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科研立项、获奖,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第三章 学分要求

第八条中、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每年取得至少25学分,其中工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和三级医院的中、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获得国家级工类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工类和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第九条初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者除外),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乡镇卫生院的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低于15学分。I类Ⅱ类学分可兼得。

第四章 学分授予标准

第十条工类学分

(一)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学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学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不超过10学分。

(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学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学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不超过10学分。

(三)专项培训。参加省级以上人才培养专项学习,培训期在6个月以上者,每年授予25学分;培训教师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每年授予25学分。不足6个月按每月4学分计算。

(四)国家级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不超过5学分。

(五)省级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不超过2学分。该类项目需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认可方可授予学分。

第十一

Ⅱ类学分

(一)自学。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制定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自学笔记或综述,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此类学分每年不超过5学分。

*凡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继续教育自学计划,经本科室同意、院科教处(医务处)备案方可计入学分,以便主管部门核查与备案。

(二)论文。在刊物上(有书刊号)发表论文和综述,按第1至第3作者排序,依次递减1学分。国外学术刊物10-8学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1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6-4学分,省级刊物5-3学分,地(市)级刊物4-2学分,内部刊物2-1学分。学术会议论文集,按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分别授予3、2、1学分(同一篇文章按最高级别授分,不重复计分)。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2学分。

(三)科技成果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州(厅、局)级科技成果奖的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按获奖成员排序,第1至第5名依次递减1学分。

国家级一等奖25-21学分,二等奖20-16学分,三等奖15-11学分,四等奖10-6学分。

省部级一等奖20-16学分,二等奖15-11学分,三等奖10-6学分。

市州(厅、局)级一等奖7-3学分,二等奖6-2学分,三等奖5—1学分。

同一成果重复获奖按最高奖项授予相应学分,不重复计分。

*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当年授予25学分: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专利的当年授予18学分。

(四)科研立项。已批准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州(厅、局级)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按课题组成员排序,第1至第5名依次递减1学分。

国家级课题12-8学分,省、部级课题7-3学分,市、州(厅、局)级课题5-1学分。

(五)出版医学著作。当年出版的著作、教材(有书刊号),大于1000千字的按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授予25、20、10学分;500-1000千字的按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授予20、15、8学分;小于500千字的按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授予15、10、5学分。主编为2人及以上的,除第一主编外,其余主编按副主编授予相应学分。

(六)院级活动。单位按计划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全年不超过10学分。

*全年不超过5学分。

(七)院内活动。科室按计划组织的业务学习,临床病例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全年不超过10学分。

*全年不超过3学分。

(八)市级项目。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卫生社团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主讲人每次授予2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所学科目要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方可授予学分),全年不超过10学分。

(九)学术会议。参加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需提供佐证材料)分别授予3、2、1学分。全年不超过10学分。

*参加州级各类卫生社团举办的学术会议(需提供佐证材料,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方可授予学分),每次授予2学分,全年不超过10学分。

(十)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项目。每项0.5学分,全年不超过3学分。该类项目需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认可方可授予学分。

(十一)其它形式的学习。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认可的报刊、杂志及其他形式的学习,全年不超过5学分。

第十二条特殊情况学分计算方法

(一)进修。凡经单位批准,到外单位进修、培训(含出国),参加援外,如出国、支农、支边(援藏、援疆)等工作,累计6个月及以上人员,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25学分,不足6个月按每月4学分计算(记为Ⅱ类学分)。

(二)医学学历(学位)教育。经单位批准,在职人员参加有明确学制规定的脱产学历(学位)教育,当年完成规定课程并考试考核合格,视为完成25学分。(需向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入学通知书、学生证、成绩单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产假。持有产假证明,全年完成5学分。

(四)继续药学教育。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药学(中医药)专业人员每年参加继续药学教育至少要取得25学分。其中工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参加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或其授权机构举办的继续药学教育培训,所获得的15学分,经所在单位职能部门审核确认,记为工类学分5分,Ⅱ类学分10分。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年内工作时间满6个月以上,完成15学分,聘任制人员参照执行。

* 为了加强对继续教育与医学教育的管理,同时给全州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便捷可靠的学习环境,受州卫生局委托,延边医科学会联合办公室与华医医学教育中心建立了延边州卫生科技教育网。通过此网络平台,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全过程管理。此平台即是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卫生管理部门),也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线学习的平台(卫生技术人员)。在此平台上,全州卫生技术人员即可以学习I类学分项目、II类学分项目现均已纳入到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中。全州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在线学习,可获得I类学分5分,II类学分10分,全年可获得15学分。

第五章 学分证书的印发和管理

第十三条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

第十四条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工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及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发给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学分证书。

第十五条外省(市)来我省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前两周将有关资料报送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或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审核认可并备案。

*在我州举办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指定社团组织举办的由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举办单位应在项目举办前两周将有关资料报送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延边医科学会联合办公室)审核认可并备案方可授予学分。

第十六条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省通报、停办2年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个人取消当年继续教育学分等处罚。

第六章 学分登记与审核

第十七条继续教育实行学分登记制度。学分授予的计算时间为当年1月至12月。各单位进行学分审核确认、登记录入等工作应在翌年2月末结束。

*各单位登记录入等工作应在当年12月底前结束。

第十八条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

第十九条各单位要建立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个人档案和学分登记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和取得的学分进行审核、登记并存档。

第二十条学分登记的有效凭证为各级继续教育项目及活动的学分证明、自学综述、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科研立项、成果奖励证明等。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记录、进修证明、培训合格证、考试成绩单、援外证明等原始材料。

第二十一条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将本人当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真实、有效凭证,按单位有关学分登记管理的要求,报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并存档。

第二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办法,对辖区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情况进行审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全省继续教育的政策要求,加大力度,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全省卫生系统做好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的学分审验工作分别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二)北华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的附属医院学分审验工作,由所在地市、州卫生局负责。

(三)吉林大学所属各医院的学分审验工作由吉林大学医务处负责。

第二十三条继续教育学分审验工作,应在翌年4月30日前完成。5月15日前将审验结果报省卫生厅科教处及省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定期组织检查与评估。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8年印发的《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及《吉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吉林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2010年9月6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延州卫联发【2011】1号

关于转发“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

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全州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根据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吉卫联发【2010】48号文件,结合我州实际、对吉卫联发【2010】48号文件中第四章第十一条款内容,提出如下意见。

一、自学问题

凡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继续教育自学计划,经本科室同意,院科教处(医务处)备案方可计入学分,以便主管部门核查与备案。

二、院内活动

凡是医疗卫生单位的院内活动,必须院科教处(医务处)备案方可计入学分。其学分计入标准为:科室按计划组织的业务学习时,每次主讲人可授予l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全年最多不超过7学分;组织的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主任大查房时,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全年最多不超过3学分。

三、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项目 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省、州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并认可方可授予学分。为进一步加大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力度,凡是完成教育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每项计入0.5学分,全年最多不超过8学分。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5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水平,加快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化建设,根据《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和《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继续医学教育(含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考核包括: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考核与学分授予、学分审核登记、考核、执业注册期内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对象主要为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围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各级卫生、人事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职责分工,做好本地、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验证及管理工作。

三、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要遵守纪律,服从安排,完成培训内容。活动主办单位负责考勤、考核和学分证书(证明)发放。

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对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学分登记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内容与本人专业、岗位是否相关,学分类别是否符合规定,学分授予是否符合标准,学习期间是否有违纪等情况。审核无误后由单位进行学分登记确认。

五、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规定格式记录当年所获学分,并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卫生技术人员当年所获学分不得低于20学分,且I类学分达到相应规定,否则,确定为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不合格。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不合格者,其综合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未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者,其综合考核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一般于每年12月中旬完成。

六、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验证工作由各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实施。原则上,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员的任期考核,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人员的任期考核。卫生技术人员任职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累计平均每年不低于25学分,且I类学分不低于规定标准的,为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合格,发给《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证书》。继续医学教育任期考核合格,是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七、凡经依法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在注册期内,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须累计平均每年达到25学分,且I类学分达到相应标准的,为继续医学教育注册考核合格。注册期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合格是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执业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八、医学类公共必修课程(项目)是所有或特定卫生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必须参加的继续教育科目学习或活动,经省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达。参加者经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学分,未参加或考核不合格者,其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为不合格。

九、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和卫生技术人员任期考核使用的《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证书》,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和发放。

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验证和证书管理等要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规定。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十一、各级卫生、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评估。工矿企事业单位所属及私营、城镇个体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属地化管理,省(部)属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管理和监督工作暂由省卫生厅直接负责。

十二、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6

为配合社区、农村等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 本刊举办了“农村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国家I类学分12分) , 学员学习经考试合格, 可申请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试题及答题卡在2009年第7期杂志上刊登。具体安排如下:

1. 考试方式:凡本刊读者认真学习了今年刊登的相关内容, 并按照要求填写答题卡, 经判卷合格后, 即可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及相应证书。

2. 办证费用 (含工本费和邮寄费)

(1) 邮局订户:请将证书款40元及答题卡直接寄至本杂志社, 写清姓名、联系地址、邮编、电话。

(2) 本刊通联站订户:请将证书款35元及答题卡直接寄至本杂志社, 写清姓名、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也可由通联站汇总办理。

3.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以当地邮戳为准, 杂志社每月集中办理一次)

4. 证书发放: (1) 邮局订户本刊将证书直接挂号邮寄给本人; (2) 通联站个人单独办理的, 杂志社将证书直接挂号邮寄给本人;汇总办理的统一挂号邮寄至通联站, 由通联站转发。

5. 汇款及答题卡邮寄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703, 邮编:100061;收款人请填写: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汇款附言请注明:学分证书。

6. 联系人:张欣李颖;电话及传真:010-67155283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7

关于印发《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

则》通知

各科室:

经全体教职工集体审议、职代会集中表决通过,特制订《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现将该细则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将细则内容认真传达给每一位教职工。

附:

《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东阿县职业教育中心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为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学历进修等,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鲁政发【2012】49号文《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文)、《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鲁教师字【2009】14号文)和《东阿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对象与周期

1、对象

学校所有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人员。

2、周期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以5年为一个周期,依照县教育局文件精神,2013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为一个周期,以后每五年依次顺延周期时间。继续教育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即从上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止,期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为该教师该年度完成的学分量。

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1、目标 根据山东省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名师培养”,全面加强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我校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2、要求

每个继续教育管理周期内,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应完成不少于36学分/学年(县教育主管部门规定A、B类24学分/学年和我校规定的C、D类12学分/学年)的继续教育学分总量,且每个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学分要求。

三、继续教育学分分类: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记为A类学分,每学年达到16学分

2、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记为B类学分每学年最高达到8学分。

3、教科研为C类学分,每学年文化理论课教师达到10学分,实习指导教师达到8学分

4、企业实践为D类学分,每学年实习指导教师达到4学分,文化理论课教师达到2学分 注:各类学分不能相互代替

四、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内容和分值

(一)A类学分的内容与分值

1、教师培养培训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最高计20学时、10学分(2)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最高计30学时、15学分(3)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并取得结业证书,最高计50学时、25学分(4)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并取得结业证书,最高计60学时、30学分(5)参加远程研修的教师,经考核合格记为,最高计40学时、20学分

(6)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关行业部门颁发的结业证书者,每2学时折算1学分(每天按6学时计),最高计60学时,30学分,2、参加全员普通话测试且达到聊城市教育局、聊城市语委《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普及普通话的通知》(聊教字【2010】104号)文件规定的等级,二级乙等计5学分,二级甲等计7学分,一级乙等计9学分,一级甲等计10学分。

3、参加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育创新人物、名师名校长评选,按获奖等次为国家级计8学分、省级计5学分、市级计4学分、县级计3学分。

4、教育学术研讨会: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讲座、研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参加学习并由组织单位提供学时证明材料,每2学时(每天按6学时计)折算1学分,最高不超过6学分。

5、教育人事部门组织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知识培训、教师公共安全知识培训,计6学时、3学分。

(二)B类学分的内容和分值

由师训科根据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考勤、笔记、效果等),对每位教师进行B类学分登记,最高计8学分,最低可计0分。

(三)C类学分的内容和分值

1、校级说课、上课、评课考核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分别计3分、2分、1分,优秀等级比例为20%。以最高标准计,不重复计算。

2、在满足我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下,进行学历提升、技能提升,待领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后,计5学分。

3、教学实践

(1)参加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获奖、撰写论文获奖、参与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获奖,按主办单位层次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5、4学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计,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计。各项以最高标准计,不重复计算。

(2)听取市级及以上专题讲座、参加学术交流,每天计1学分,有论文交流发言者,另计2学分。每学年最高计4学分。

(4)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与读书笔记,经学校相关部门考核,每2篇计1学分,每学年最高计2学分。

(5)教师承担市、县、校级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研究课、送教下乡及担任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凭主办单位证明每学时分别折算2、1、0.5学分。

4、教育教研

(1)承担课题研究,主研人员凭立项文件按国家级、省、市、县、校级每年分别计6、5、4、3、2学分,协研人员按主研人员相应学分折半计。项目为子课题者,按同级项目降一个等级计。

(2)撰写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省级、市级第一作者分别计4、3、2学分,第二、三作者依次递减0.5分;编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按每章计4学分,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每门计3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依次递减0.5分。

5、取得科学技术发明专利者凭专利证书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计20、15、10学分。

(四)D类学分的内容和分值

1、进行行业调研或社会调查者凭学校证明和调研报告每周计2学分。

2、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者凭过程资料和企业合格鉴定证明每月计4学分。

3、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凭过程资料和企业证明每周计2学分。

4、参加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凭学校相关部门证明按贡献大小分别计2、1学分。

5、参加与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研究者凭项目合同计6学分。

6、参加专业技术社会服务活动或承接相关专业技术兼职工作者每周计1学分。

五、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程序

1、登记

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后,凭有关证明材料到师训科进行填表登记,师训科审核原始证件后,按学分分类别归类并登记到继续教育学分认定证书上。

2、审核

师训科在每学年10月15日前,完成我校教师上学年的学分登记、审核、认定工作。对该学年完成规定学分者在其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上注明“完成”,未完成的注明“未完成”

3、验证

师训科在每学年10月31前,向县教育局师训站报送完成规定学分的教师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在继续教育学分证书上加盖县教育局公章。

验印结束,该学年的继续教育登记表存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继续教育证书有教师本人保存。

六、继续教育学习制度

1、全校教师要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2、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无特殊情况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学习时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学习时要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并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以便在工作中进行经验交流。

4、自学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在完成规定自学内容以外允许自学其它内容。

5、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回校后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能及时了解上级精神及教改信息,掌握全局、统一安排;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培训总结,为全体教师上一次培训讲座。

6、学校组织学习不参加或学习测试不合格者,将与年度考核挂钩,且不得晋级、评优。

7、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校将视不同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不得参加当年的评优、晋级等处分,并在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中进行倒扣相应级别培训赋予的继续教育学分:

(1)根据工作需要,只能由特定专业人员参加培训,该教师拒不参加的;(2)擅自中断培训的;

(3)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和运用

1、师训科、教务科、实习科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逐人登记、审核、签字后报校长审核签字后,进行存档。

2、对继续教育学分不合格的教师,要在学校橱窗内进行公示。

3、继续教育学分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达到规定学分者,方可进行聘任和晋升教师职务。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制度 篇8

来源:日期:2011-2-1

根据省继续教育委员会及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特制定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促使我院医务人员完成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登记制度,包括登记、验证、统计三个基本内容:

一、登记: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细则》,熟悉掌握继续医学教育的含义及对象;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各类学分的计算方法。继续教育对象将学分证的原件粘贴在学分登记表上,严格按照计分标准,将分数统计并登记在学分登记表上,交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名,科室负责人每年年底将继续教育对象学分证原件,包括论文、科研立项课题或成果奖励证书、自习笔记、外出进修证明、科室学习证明材料等相关材料交教教科验证。

二、验证:科教科审核各科室上交的学分证书原件等材料,符合要求的学分证书由科教科登记人盖验证章,输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ICME),并打印个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存档。学分证书原件由本人负责保管,待晋升职称时再交回上报卫生局验证。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9

本次继续教育项目名称:“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培训班”, 学员学习经考试合格, 可申请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国家I类学分10分) , 有关事项如下:

1.请挂号寄来准确的以下个人信息, 不可缺项 (这是办证必备的要求) : (1) 姓名, (2) 身份证号, (3) 职称, (4) 专业, (5) 学历, (6) 通信地址, (7) 邮编, (8) 单位名称, (9) 联系电话。

2.考试方式:凡本刊读者认真学习了今年1、3、5、7、9期刊登的相关内容, 并按要求填写答题卡, 经判卷合格后, 即可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及相应证书。

3.办证费用 (含工本费和邮寄费)

(1) 邮局订户:请邮汇证书款40元, 答题卡及个人信息用挂号信寄至本杂志社, 信内勿夹现金。

(2) 本刊通联站订户:请邮汇证书款35元, 答题卡及个人信息用挂号信寄至本杂志社, 也可由通联站汇总办理, 信内勿夹现金。

4.截止日期:2 01 5年1 2月1 0日 (以当地邮戳为准, 杂志社每月集中办理一次)

5.汇款及答题卡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 7 03, 邮编:1 00061;收款人:《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汇款附言请注明:学分证书。

6.联系人:李颖;电话及传真:01 0-6 7 1 5 5 2 8 3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10

为贯彻执行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试行调整辽宁省成人本科生学士学位课程考试科目的通知》(辽学位〔2014〕7号)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

继续教育学院业余、函授、自学考试应届本科毕业生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本校有关规定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由学生本人在毕业后30日内(以毕业证书日期为准)提出申请,经继续教育学院初审,学校学士学位管理部门审核通过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第二条

继续教育学院业余、函授、自学考试本科生凡是申请学士学位者,必须在有效学籍期限内通过省学位外语课程的统考;考试语种应与本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语种相同。

毕业后不得参加学位课考试。违者,考试成绩无效。

第三条

学校有权依法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德、智、体等)全面考核,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有严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行为,经教育仍无转变者;

2.违反考试纪律,被认定为考试作弊或违纪,受到学校行政警告(二次)、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其中一种处分者;

学生受处分后,若以后的课程平均成绩达80分(含80分)以上,且毕业设计(论文)达到优秀者,经本人申请,继续教育学院审核同意,可申报学士学位。3.学位外语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者; 4.结业者。

第四条 根据成人教育本科生的毕业时间,学校集中两次受理继续教育学院申报学位。时间为每学期前四个教学周。逾期者不予受理。毕业生应根据继续教育学院的时间要求提交申请学位的材料。

第五条 继续教育学院须向学校学位管理部门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继续教育学院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报告; 2.学位授予情况统计表;

3.申请者学士学位申请表、毕业证书复印件、学位外语课程合格证(2012年11月以前考试者);

4.申请学位者电子数据。

校学士学位资格审查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学校教务处学籍学位管理科。第六条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篇11

“中医药重点学科人才培训班” (国家Ⅰ类学分12分) , 学员学习经考试合格, 可申请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有关事项如下:

1.请挂号寄来准确的以下个人信息, 不可缺项 (这是办证必备的要求) : (1) 姓名; (2) 身份证号; (3) 职称; (4) 专业; (5) 学历; (6) 通信地址; (7) 邮编; (8) 单位名称; (9) 联系电话。

2.考试方式:凡本刊读者认真学习了今年1、3、5、7、9期刊登的相关内容, 并按要求填写答题卡, 经判卷合格后, 即可获得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及相应证书。

3.办证费用 (含工本费和邮寄费)

(1) 邮局订户:请邮汇证书款4 0元, 答题卡及个人信息用挂号信寄至本杂志社, 信内勿夹现金。

(2) 本刊通联站订户:请邮汇证书款3 5元, 答题卡及个人信息用挂号信寄至本杂志社, 也可由通联站汇总办理, 信内勿夹现金。

4.截止日期:2014年12月10日 (以当地邮戳为准, 杂志社每月集中办理一次)

5.汇款及答题卡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南小街领行国际1-2-1703, 邮编:100061;

收款人:《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汇款附言请注明:学分证书。

6.联系人:李颖;电话及传真:010-67155283

关于Ⅱ类继续教育学分的重要启事 篇12

本刊2010年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将在2月份的杂志中装订寄出,请注意查收。

现本刊发行部继续接受全国订户邮购订阅,请相互转告,从速办理。

汇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当代护士杂志社收款人:发行部

邮政编码:410008

咨询电话:0731-84445966 15116319885

上一篇:如何处理企业危机下一篇:一年级开学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