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课题方案基本格式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划课题方案基本格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规划课题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格式

《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培养现代中小学生的国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从大的方面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然而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从一个范围践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宝安区潜龙学校1-9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是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与各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如果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遭到损坏,则任何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并在应对这个挑战中发展自己,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

1. 选题的理论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互联网普及化的前提下,“地球村”已被人们频繁地用来形容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需求,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科技与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一种教育实践。

长期以来教育的国际化主要在高等领域开展,但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共识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教育也一定要打开视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促进基础教育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互补,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1)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

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个国家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一个民族不吸纳

世界优秀文化,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想象的。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

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2)适应生存合作全球化

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成

为全球性的疑难问题。人口教育、环境教育、人权教育、开发教育等诸多教育课题随之

被密切关注,致使各国从考虑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进行携手合作。可见,把未来

一代培

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地球市民“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3)促成教育资源共享

东方文化教育注重集体化的个体合作,个体往往缺乏个性:西方文化教育则缺乏

合作,但强化了个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有利于东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营养、相

互融合,使我们的教育时空相对缩小,而教育资源则迅速沟通与扩大,从而帮助学生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4)有利于个体和谐发展

在继承人类精神文明遗产和物质文明财富的基础上,时代给我们青少年插上了超越前人、刷新记录、冲击人类文明高峰的坚实翅膀。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真实接触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知识时代,作为时代主人的学生就能更快捷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明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富创造性地迎接世界的挑战,并导向健康、和谐的未来。

2.实践价值

根据《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与发展阶段理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化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创立以来,颁布了无数的国际规范,包括宣言、建议、决议、计划等。这些国际规范所遵循的原则也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原则,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1948年采纳的《世界人权宣言》、196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将国际理解纳入教育课程与学校生活之一部分的建议》、1974年建议、1995年的《和平、人权、民主主义的教育一一综合行动纲领》等。在今天的国际理解教育中,“共生”一词受到广泛关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扫盲教育10年有关国际会议在东京召开,日文的“共生”一词首次作为大会通用语言得到使用。由此,共生 (livingtogether)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新热点。一些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者们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例如,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和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会每年定期召开国际研讨会。2007年,中、日、韩三国学者将共同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这些令人瞩目的变化也提醒我们,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们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在中小学践行国际理解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

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29届大运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3. 预期成果的创新之处:

我校国际理解教育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学校”为依托,以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为动力,同外地开展教师、学生多样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此项课题突破和创新之处在从全球化背景为视角,借鉴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实践,初步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思路,期望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下,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借用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教材以及读本在我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验,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然后总结出经验及教训,提出当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可操作性的策略及模式。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做出一点贡献。

(二)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关键词,查阅1979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优秀硕博士论文库共有相关文献129篇,通过阅读这些文献,笔者将其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对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演的研究。

1. 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成果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大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理论专家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探讨,只要是介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针对国际理解教育出台的政策、文件或作者对国内外教育领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一部分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国内外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经验介绍和推广,其中又以对国外的介绍居多,这些经验性的总结性的文章多见于教育类期刊、杂志。

(1)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和杨丽宁《国际理解教育——学会理解与共存的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3.1-2)等文主要是对国际理解的理论进行的阐述。

(2)有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翁文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构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1期)和李晶《关于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中外教育分析报告,2005年第14期)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我国建

构国际理解教

育的可行性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观点。

(3)有关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陈鸿莹、张德伟《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改革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全球化与教育改革”专刊),介绍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不可逆转之势,世界各国相继提出的意在增进国际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改革策略,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况。

2.国外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有较大成就的只要有美国、日本及韩国。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8年,全美教育协会(NEA)发表题为《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报告,该报告被视为是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了全球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面对全球化的适应力。主要内容有认识全球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国内外冲突等问题,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观念,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34个州制定了旨在指导和鼓励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章程,其余16个州正在对有关规则进行讨论。美国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国际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人才。在美国的中小学中也积极推广国际理解教育,美国联邦、州、学区与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与尝试。

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要培养国际性人才的主张。80年代

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并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深化第三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并提出了改革的几个方面。其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应国际理解、信息、环境、志愿服务等综合学习和课题学习的需要设定“综合学习时间”。日本的1998年11月的新一论课程改革,其中改革指导思想就包括: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始于1961年将7所中学指定为合作学校并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报告,认为应将国际理解教育当作国家事业来推行。1997年,韩国教育部部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建立亚太地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院。

从以上可知,国际理解教育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构建途径及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包括基本内涵、功能意义、教学资源、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等;构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通过主题活动、特设课程以及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创造自主、实践、创新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全球性问题,善于理解和吸取各国文化的精华,能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基本的国际交流,具有国际意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出色的中国人和国际人。

四、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范围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对研究的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就是以宝安区某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主要载体,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最能充分反映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希冀通过该校践行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经验、方法以及模式,形成特色,从而进行推广。

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国际理解:国际理解其实质就是以宽容、尊重的态度与别国沟通协调和共同行动。只要有两个侧面:其一是基础即自己理解他人,其二是自己能够被他人所理解。其最重要的就是别人文化的理解,他国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

(2)国际理解教育: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理念,即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既是对他过经济、政治、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争取别国的人认识和了解本国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理解与被理解的互动,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意义;探索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挖掘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下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并形成完备的教学案例;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相关的教学案例希冀形成一套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操作模式。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性质以及实践意义,本课题将拟采用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再根据需要综合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等方法来收集研究数据和材料,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和材料。

行动研究法说明:怎样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首先通过文献探讨获得更多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将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然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先系统梳理以往此方面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如对教育方法、途径的修订进行讨论,对以往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在行动中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途径。对实施的研究进行拍摄录像分析,通过电邮电话等手段进行远程交流和指导,请专家到学校现场指导,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收集过程中的师生成果。

通过特设课程、主题活动以及学科渗透等实际行动,总结出研究经验,以研究报告、教师论文,优秀课例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学生作品向大家推广,或再优化方案实施滚动研究。

七、研究的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蔡曼校长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她将会本课题的研究方面给大力的支持与指导,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课题组成语都对此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本课题的相关内同上做

了一定量得贡献。

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也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了解国际知识、通晓国际规则,尊重多样文化,这样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未来世界成功地参与竞争与合作。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国际理解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2.基础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3.目前中小学国际教育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4.《国际化礼仪》读本已编好即将出版

七、研究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组,根据课题组成每个人的特长进行明确分工。课题各成员大量收集相应课题资料,梳理所有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经验,挖掘研究的空白点,形成本课题研究特色。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以及最终明确组员分工。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等。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第2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实现研究目标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实验类课题还要研究假设。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2、对研究对象模糊概念进行界定(例:“后进生”);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课题研究的直接对象。

六、研究方法

1、根据课题的性质、类型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例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

2、如何进行研究。

七、研究的程序

设计研究步骤、时间规划、管理措施。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或论文,其他有关材料。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十、经费预算情况。

如何实施立项课题

嘉兴市教科所 朱建人

一、 课题立项的意义

1、 是对申报课题价值的认同。

2、 是对科研课题进行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

3、 能对课题申报者的研究实施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4、 是一份责任与使命而不是荣誉称号。

二、 立项后的研究准备工作

1、 研讨修订方案——这是课题顺利完成的基础。

要点:集思广益;批判思维;精益求精。

方案的基本结构:

⑴课题名称:语言最少化(指明对象、内容、研究方法)。

⑵目的、意义:回答为什么(对课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对真实问题的揭示)。

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回答“谁在做”(广泛检索,择要阐述)。

⑷课题的界定:回答“是什么”(课题内涵的揭示与外延的框定以及操作路径的提炼)。

⑸课题研究的目标:回答“怎么样”(真实问题的对应面)。

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技术创新)、策略或措施。

⑺课题研究的对象:确定被试。

⑻课题研究的步骤:准备——实施——总结。

⑼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专著、研究报告、论文、产品等。

⑽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专业、职称、职务等。

⑾经费预算:资料费、咨询费、差旅费、成果包装费等。

2、 合理进行组内分工——这是课题有序进行的保证。

要点:职责明确;合作互动;资源共享。

3、 及时建立相关制度——这是课题获得成效的保障。

要点:民主氛围;学研制度;工作进程。

4、 获得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 立项后的实施操作

1、 认真操作研究方案——“按图纸施工”

2、 认真积累相关资料——有档案意识

3、 重视研究者自主建构——求实践创新

4、 重视过程的反馈调整——要与时俱进

四、 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1、 成果形成的一般过程

A、 整理筛选研究资料——多多益善,去粗取精。

B、 研讨分析研究结果——先发散后聚敛。

C、 悉心策划成果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D、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态度决定一切。

E、 惊心包装课题成果——多一些受众意识。

2、 优秀成果的基本特征

A、 科学性——观点正确,材料确凿,逻辑严密,表述充分。

B、 创新性——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C、 规范性——文体感强,语言得体,形式恰当。

D、可读性——简洁、生动、流畅、避免套话,不故弄玄虚。

3、优秀成果产生的基础条件

A、 课题操作的扎实性——做

B、 理论学习的深入性——思(顶天立地搞科研)

C、 成果形式的认真性——

第3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召开开题会,其它课题也可以不开) (1)撰写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相同,另加一些保障措施)

(2)开题论证,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 ——研究什么样的问题?(课题名称)

——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等)

——课题的内涵是什么?(课题界定)

——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课题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子课题)

——研究方法是什么?(要写清楚具体采取什么方法,不单单是提出一些方法,还要写清楚怎样使用这些方法。)

——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内容的分配) ——成果的呈现形式。 (3)开题论证会的程序:

——课题立项部门领导专家(或特邀专家)宣读立项通知书 ——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修订稿) ——布臵分工,构建课题网络

——有关专家就实施方案中主要问题进行质询、答辩、论证,对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

三、 实施研究,

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内容与目标熟记于心,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资料室、网络的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学术会议论文、报告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等搜集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保存。为尊重他人,资料要注明出处。

2、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

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学年)都要做,包括时间、地点、研究内容、主要负责人员、参加人数、预期效果及备注。最好用表格的形式设计并录。

3、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

围绕课题,每次研讨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确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并对活动过程、收获及结论及时记录。

4、阶段性成果总结

在这一阶段,实验人员要围绕课题进展情况,及时撰写有关论文,最好能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优秀教学案的保存,对比性差异较大的资料等,教师的获奖证书。

5、做好资料的积累

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课题到结题了,才发现无资料或资料不充分,原因是老师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对资料的积累没有明确的目标。首先,老师制定的研究计划应该包括希望取得的成果及需要收集的资料。其次,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地及时地对采取的行动进行反思,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对反思和新的行动计划应作简要记录。再次,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突发事件也要及时记录,如其他教师对研究的建议或影响、其他学生的影响等。最后,要对积累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最终确定哪些资料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关,选择研究者认为最有价值、最典型和有效的资料作为论据,并作为最终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建议老师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建立单独的档案袋或建立专门用于课题研究的个人博客,相关资料可以先放入档案袋内或博客中,在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时再进行筛选。

6、写好中期研究报告

格式上和“结题报告”相似——下边要讲。内容和写法,可参考以下文字:

如何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一、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科研进度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一般第一次中期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7、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四、课题研究总结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装订结题鉴定资料,申请结题。结题鉴定资料中要下气力写好“研究总报告”(有的也称作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

一、课题的提出

主课题的名称一般是不可以更改的。如果要修改,就必须重新申报立项。“课题的提出”仍旧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作交代,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概念的界定:(和“实施方案”一样。略)

三、理论依据: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不能只作观点、理论的摘录,而必须依据这些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炼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略)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略)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详写)

课题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可以分为隐性成果和显性成果两大部分。很多课题组比较重视那些显性成果(如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和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具体操作性做法的总结,而往往忽视了隐形成果(即所引证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的归纳和提炼。实际上,那些隐性成果恰恰是说明为什么能取得诸多显性成果的道理和原因,这也正是课题研究所要获得的能让教师终身受益的最宝贵的财富。

八、研究后的思考:

任何教学研究课题往往不会取得完美无缺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产生种种困惑,在总结成绩、回顾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会看到客观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以理性的思维去认识这些曲折、困惑、不足乃至问题,以便清新地看到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和空间,激发起进一步研究、创新的动力。这才标志着一个学者型研究者的成熟

九、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专著名称、作者或编译者姓名、出版发行单位、出版时间或版本。

五、其它方面

教学设计、活动设计、个案分析设计等。具体内容可灵活掌握,但根据课题内容,必须做好记录并保存好,将来结题时可作为附件使用。

第4篇:课题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课题研究所针对的现状、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状况),选题的意义,研究价值等。

二、课题的界说

对子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逐一定义并简述,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对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加以概括。

三、理论依据

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科学理论、文艺学理论等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依据(综述现当代国内外相关的重要理论观点,具体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论依据(如哲学方法论、心理学理论、系统论理论、教学法理论等)。

四、研究目标

从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全局等各个角度,从实践、理论、应用推广等多个层面阐述。

五、研究内容

将课题分解为3个方面以上,用简明的标题式语句列出,并具体展开论述(观点、操作办法)。这一部分是研究方案的重点内容,关系到整个研究的全过程,是对今后实施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的描述,应写得翔实。

六、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陈述本课题总体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对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落实措施加以叙述。

2、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

分为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实施阶段、结题阶段逐一叙述,包括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

3、课题预期成果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㈠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列举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姓名、任职、专业技术职务。

2.课题研究小组:

列举组长姓名、任职、专业技术职务,列举成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的分课题。

3.课题指导小组:列举姓名、单位、任职、专业技术职务。

㈡课题研究管理

1.经费管理:

2.教研管理:

3.课题组自我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综述课题组成员职称状况,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校对本课题研究重视、支持情况,从组织领导、管理、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的保证;课题组自我管理的措施。

第5篇: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注意:不同的课题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报告,如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一般有比较通用的格式,但不应完全受到束缚,此格式供主持人在撰写时课题研究报告时参考)。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

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等。

第6篇: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1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2 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3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06年至2009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4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附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安排表: 时间 书目 作者 活动内容 第 一

5 学 期

09.01——10.15 谈美书简

朱光潜 讲座

10.18——11.15 呐喊 鲁迅 读书交流会

11.18——12.15 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 诗歌朗诵会

12.18——01.15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读书交流会

6 寒假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讲座

第 二 学 期

03.01——03.31 语文常谈 吕叔湘 语文知识竞赛

04.01——04.30 论语通译

文言知识竞赛

05.01——05.10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法)莫泊桑

7 讲座

05.11——05.20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 讲座

05.21——05.30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讲座

06.01——06.15 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读书交流会

06.16——06.30 子夜 茅盾 读书交流会

8 暑假

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读书交流会

红楼梦 曹雪芹 讲座

哈姆莱特 (英)莎士比亚 读书交流会

第 三 学 期

09.01——09.30 孟子选注

9 文言知识竞赛

10.01——10.15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俄)契诃夫 讲座

10.16——10.30 家 巴金 读书交流会

11.01——11.15 茶馆 老舍 读书交流会

11.16——11.30 歌德谈话录 (德)艾克曼 讲座

10 12.01——12.15 女神 郭沫若 诗歌朗诵会

12.15——12.31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 读书交流会

寒假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读书交流会

第 四 学 期

02.17——04.05 庄子选译

11 文言知识竞赛

04.06——04.20 西厢记 王实甫 读书交流会

04.21——04.30 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 读书交流会

05.01——05.10 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诗歌朗诵会

05.11——05.20 雷雨 曹禺 读书交流会

12 05.21——05.30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美)欧·亨利 讲座

06.01——06.10 边城 沈从文 读书交流会 第五学期 暑假 尘埃落定 阿来 读书交流会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13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06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1)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3)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07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围城》的经久魅力,诠释了《哈姆莱特》。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07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2008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 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

14 高三备课组长在2007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06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08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 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组2007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 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08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

15 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08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09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06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

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 16 “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006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08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09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三)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

17 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2010.5.10

上一篇: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案下一篇:政治与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