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精选8篇)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1

一、教育教学管理

1、教学质量全程跟踪监控的实践研究

2、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研究

3、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的研究

4、集体备课、协作教研模式创新、制度保障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5、听课评课制度有效落实研究

6、教学常规的细化与落实研究

7、有效备课研究

8、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9、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改革研究

10、幼儿园“一日常规”有效实施研究

11、寄宿制学生课外学习及生活指导策略研究

12、如何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研究

1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研究

14、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创新研究

15、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16、新优质学校创建实效性研究

17、学校品质提升可行性研究

18、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

二、素质教育研究

1、有效开展全校性文体、科普活动研究

12、有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途径与方法研究

4、完善初中、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5、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

6、社团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7、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8、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9、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教师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3、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工作经验和个案研究

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5、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

6、校本研究活动有效策略研究

四、课程教学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2、地方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研究

3、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教学衔接研究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案例推广研究

5、学科教学方法、模式的多元化研究

26、网络教科研对推动学科教学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7、互助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8、自制教具研究

9、新课标教材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研究

10、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研究

11、学生实验的评价研究

12、课程实验教学课型研究

13、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14、有效实施课后辅导研究

15、学困生帮扶及转化研究

16、开发校本习题,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对学科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的研究

17、开放性试题、拓展性试题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18、学科教学的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

19、学科教学分类指导研究

20、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1、学习方法的研究

22、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研究

23、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24、教学中学案设计与研究

25、课堂练习典型性与有效性实践研究

26、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与误区剖析

27、小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8、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

29、经典诗文诵读与鉴赏课题研究 30、汉语拼音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31、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写字质量

32、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序列研究

33、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的研究

3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

3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36、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研究

37、学生英语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38、英语阅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39、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40、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

41、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

42、在新课标下加强化学课程与STS联系的研究

43、化学科薄弱生的学习行为案例研究

44、中学政治课开放性试题设计思路、解题技巧的研究

45、如何挖掘县域资源进行乡土历史教学 的研究

46、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7、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校本教材开发

48、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研究与实验

49、传统与乡土艺术资源的开发研究

50、小学音乐欣赏有效策略的研究

51、中、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元文化结合策略的研究

52、制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5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效办法的研究

54、如何结合农村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的有效开展的研究

55、体育高考学生辅导及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56、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研究

57、美术课程的综合与拓展研究

58、美术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59、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60、幼儿晨间活动与自由活动的研究

61、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研究

62、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研究

63、听力残疾学生早期融合社会教育的研究

64、中、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

五、考试与评价

1、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与命题研究

2、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3、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4、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

5、学生学业成绩与学分认定管理研究

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2、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3、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侧重班主任等)

4、中小学生德育单项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

5、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7、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8、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

9、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研究

10、特殊学生教育个案研究

11、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12、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13、独生子女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14、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的研究

15、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七、教育信息化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3、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2

卫生部计划出版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为确保新版教材诸多创新获得成功, 面向全国各院校征求意见, 然后集体学术探讨, 将初步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卫生职业教育》刊行全国, 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师, 笔者积极响应, 依据肖振辉等主编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蓝本, 进行研究, 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并附加自己的建议, 期望能为新版教材的编写抛砖引玉。

肖振辉版《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结构是:绪论 (包含7部分内容) , 第一章至第七章为具体病证的论治, 第八章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最后是附录 (包含6部分内容) 。笔者对教材具体各部分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1 绪论

绪论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与其他版本《中医内科学》基本相同, 具体意见如下。

(1) 本版教材在辨证基本原则中论述的一些西医疾病早期如转氨酶增高等, 此时若无证可辨, 应从病施治。实际中医辨证的依据, 不仅包含病证的具体证候, 也包含人体的某些一般性生理指标和体质状况、体质的倾向和某些生理指标, 如年龄、性别、体重、体型、肤色等, 也就一定有证可辨。因此, 无证可辨的学术观点, 只是现代中医受西医某些学术思想影响而产生的认识, 全国规划教材的正文录入如此内容不具说服力。

(2) 本教材常用治法中讲述的消散 (消导) 法, 通过教材中的概念分析, 应是等同于传统中医“八法”之中的消法, 而传统消法是指应用行气、活血、祛痰、祛湿、消食、消石以及软坚散结和破血消癥方法, 使体内的各种郁积之邪渐消缓散的方法。但本教材却将其与行气、活血、祛痰、祛湿等诸法同级并列, 不太恰当。可先阐明现代所言消散 (消导) 法相对传统“八法”中的消法的概念外延缩小, 只是包含消食导滞、软坚散结和破血消癥法, 然后再按照教材内容分类介绍。另外在常用治法的讲述中, 还可将常用治法分类为:祛出外邪法、消散郁积法、补益正气法、调阴阳寒热法、和解法、各种对症治法, 其中祛出外邪法包含解表法、攻下法、涌吐法, 消散郁积法包括行气法、活血祛瘀法、祛痰法、祛湿法、消食法、消石法、开窍法以及软坚散结和破血消癥法, 补益正气法即补益法, 调阴阳寒热法包括清热法、温阳法, 各种对症治法包括固涩法、安神法、镇痉法、止痛法、止血法、止呕法、止咳平喘法等, 然后介绍其各自的概念、特点, 以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治病实际基本方法就是祛出外邪、消散郁积、补益正气3个方面, 并且同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治法在临床上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3) 在中医内科临证方法中介绍辨证时, 最好补充说明后面具体病证的辨证分型只是本病证所有病人的几个典型证候, 实际上很多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 处于典型证候的临界或兼夹状态, 并且证候复杂, 主次难分, 从而提示临床辨证时要全面、多角度考虑分析, 不要拘泥于一种辨证, 处方用药时既要目的明确又要全面兼顾, 这有利于诱导学生全面考虑、活学活用, 避免呆板偏执、生搬硬套。

2 第一章至第七章

本版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内容讲述七大类具体病证的辨证论治, 每章的结构顺序都是先概述本类病证的基本情况, 然后分述具体病证的相关内容。每章概述内容编撰比较成功,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本版教材编者考虑其中主要证型部分内容只是已经讲述的基础学科中相关内容的重复, 教师授课不需要详细讲授, 故创意性地将其安排为附篇, 学生容易认同教师对本内容的简单授课。但是将各脏系病证治疗要点这个重点内容也安排为附篇, 就有欠缺, 因为通过治疗要点的学习, 学生既能理解中医五脏病证, 以及气 (血) 病证和经络病证各自的基本配伍用药规律和思路, 又能加深学生领悟中医特色精华中异病同治和脏腑辨证的实质, 因此, 最好将其放在正文讲述。

本教材具体病证内容的编撰, 整体也很成功, 表现为以下3方面:一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方向是以一线临床为主, 编者注意适当压缩本科教材病证简述中历代认识部分的篇幅;二是创造性地将全部病证病因病机中的病机部分采取体例一致的分条列目法, 易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 还有助于加强中医教材规范化;三是某些疾病、常见疑难病后附临证参考, 对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具体病证内容的编撰也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几个方面。

(1) 本版教材病因病机的论述全书各个病证之间没有做到统一规范。如中风等疾病的病理因素是在病理性质中讲述, 而在腹痛等病证中却放在病机综述中论述, 水肿病甚至放在病因中论述。

(2) 本版教材病因病机中基本病机的描述有进步, 但也有不足。进步的方面是:明确旧版教材中某些病证的主要病机只是某个常见证型的病机, 如肺痨在旧版教材主要病机是阴虚火旺, 实际这只是肺痨的重点证型阴虚火旺证的病机。不足的方面是:未能进一步明确点明每个病证的基本病机是原发病变机理, 还是导致主症出现的直接机理。如泄泻中脾虚湿盛即是本病原发病机, 脾虚而无力升清和湿邪内盛困阻脾气不能升清, 最后导致清浊并走于下而成泻的病机变化, 则是泄泻直接病机;再如呕吐的病机是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实际各种病因导致胃失和而不降为本病原发病机, 最后引发胃气上逆则是呕吐的直接病机。这样点明后, 再于教材绪论的治疗原则的分清标本处, 强调在原发病机与直接病机之间, 前者为本, 后者为标;同时, 在绪论论治部分, 也强调标本虽有多方面含义, 但临床实际中缓则治本, 多是针对疾病原发病机的辨证用药, 急则治标则多是针对直接病机用药, 也就是对症用药。这样不易让学生的思维混乱, 明确中医辨证用药与对症用药的不同点。

(3) 本版教材辨证论治中的辨证要点部分与其他版本一样, 只是分条介绍要点, 不能明示学生辨证思维过程中的顺序和层次。实际可以在要点前添加有关辨证的综述内容, 介绍本病的辨证思路和步骤。如泄泻证可添加如下内容:泄泻证主要以起病急缓、病程长短、泄泻情况, 及其全身伴随症包括舌象、脉象等为辨证依据。具体辨证时, 应首先围绕泄泻这一主症, 详细询问排便次数及粪便的量、质、色、味, 病程的长短, 病势的急缓, 以及可能的病因和病情转化, 然后全面搜集伴随症状, 以确定暴泻久泻, 证候的寒热虚实, 病变脏腑, 以及预后等, 然后引出辨证要点, 并且辨证要点的顺序最好与辨证步骤相吻合, 如泄泻辨证要点的条目可以列为: (1) 辨暴泻久泻; (2) 辨寒热虚实; (3) 辨病变脏腑。其余病证也应模仿本病的体例格式来编撰。当然此时该部分内容也就不能只命题为辨证要点, 而应改为辨证思路和要点。

(4) 本版教材辨证要点中具体内容方面也有问题, 即某些病证的辨证要点时常夹杂着围绕主证进行辨证的依据。如咳嗽的辨证要点中有辨痰, 胸痹的辨证要点中有辨疼痛性质, 呕吐的辨证要点中有辨呕吐物, 便秘的辨证要点中有辨排便粪质和辨舌质舌苔等。每个症状的辨别包括哪些方面, 具体每个方面又有哪些不同表现, 其不同表现属于何种性质等, 这应是中医诊断学的诊法部分中详细论述的内容, 临床科目中的辨证要点应该只讲见何症状辨为何证, 不应该掺杂诊法方面内容。

(5) 本版教材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中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如有些病证治则只是泛泛套话, 没有实用价值, 像眩晕和不寐的治则都是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 实际中医治哪种病证都遵循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原则;也有些病证治则论述不恰当或不明确, 如呕吐的治则先言是和胃降逆, 但最后又言在辨证论治时, 应辅以和胃降逆之品, 到底是辨证以调和胃气为基本治则, 还是用和胃降逆之品为基本治则, 容易使人迷惑, 把握不准。

(6) 本版教材没有做到各个病证都附临证参考。因为临证参考部分可以补充教材正文的不足, 而且又切合现代临床, 对提高学生临床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各个病证都附临证参考则更好。各个病证临证参考的内容不需要完全统一规范, 但最好将本病证的对病用药定为必有内容, 另外可随机介绍本病证辨证新法、辨证注意问题、预后、现代临床常用的其他疗法, 以及具体用药经验或禁忌等。其中病证的对病用药, 既可讲述传统用药, 也可介绍现代研究发现的新药, 力争都能同第四章肝胆病证中各病证的临证参考一样详细描写。因为现在院校出身的中医师有诸多重要缺陷, 其中一个就是缺乏掌握各个病证的对症下药, 定证选方后不会随病证的不同而变化用药。中医传统教材只在中药学中提及相关内容, 不系统、不全面、不明确, 这是教材的严重缺失。近期教材可先在附篇临证参考中论述, 待将来全部病证的经验用药都形成共识时, 可将其移到治疗原则部分中讲述, 从而全面推介每个病证的对病用药。

3 第八章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

本版教材和其他新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一样, 增加病历书写内容, 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就对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有初步认识, 应得到肯定和承认。病历书写的学习掌握主要是在教学后期的临床实习阶段, 课堂教学只是强调其种类、基本格式和要求, 及主诉、现病史等主要内容, 而大部分内容不需要详细课堂讲授。有些版本却将如此大篇幅不讲授内容放在教材起始部分, 有所欠缺。本版教材编者将其安排在教材最后一章, 更符合实际教学。

4 附录

本版教材附录6部分内容除参考文献外, 其余都不可或缺。特别是附录前3部分, 有利于规范学校的课间实习教学和实践技能考核, 还可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病案讨论教学法, 更适合中医高职高专重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衔接转化的教育模式。新版教材可再充实或添加新内容。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基本理论依据;指导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36-1

0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土地合理规划的作用也就越发明显。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建设以及城镇周边地带的土地资源利用中意义非凡。坚持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的基本理论依据

1.1 地租和地价理论

地租和地价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首先,地租和地价理论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评价以及制定适合的土地政策上具有指导意义。在合理的改善土地质量状况、改善交通网络、实行集约化管理等行为的过程中必定会导致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形成,也就是合理的规划对于地价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地租和地价理论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调节土地用途和地租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繁华地段和偏远地段的不同土地,划分为不同的价格阶层。繁华地段规划为高价用地,如商业、办公等。把偏僻地带的用地作为工厂以及其他类型的用地[2]。这样既保证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实现城市土地结构的优化,保证土地利用的有效性。

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土地的规划情况对于土地价格的形成影响较为深远。商业用地的价格通常能够达到农业用地的数十倍。而不同的用途对于土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从局部来看,规定某块土地的具体用途会导致土地在某一程度上地价降低,但是从宏观的总体规划上考虑,对于土地价值的提高还是具有相当的影响的。但是如果规划过程中不能够科学的进行土地用途的规划,将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1.2 土地区位理论

土地的区域理论能够帮助决策者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以及组成结构,科学的配置各项用地。同时通过合适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整城市区域内各种元素的组成,才能够达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在土地利用规划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区位理论的指导性。在土地规划中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区域土地的组成结构和利用方向,将农业、工业、商业等不同要素根据其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结构,尽可能得到更大的土地利用效果和经济产出[3]。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土条件、交通网络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切忌脱离实际。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区域引起的位置级差地租也是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因素。因此,对于位置级差地租可以通过控制区域内土地的利用作为有效措施,在总体上支配土地的利用价值。当然,制定合理的位置级差地价政策,对于控制繁荣地段地价飞涨和保护近郊绿化以及农耕用地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就保障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致性。

1.3 可持续利用理论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是我国提倡和大力推行的重要举措。协调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土地规划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遵循可持續利用的理论,有助于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观念,在解决土地利用的系统性和外部性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协调经济收益与社会、自然之间的整体关系[4]。另外,依据可持续利用理论开展土地利用项目费用的经济效益分析,能够保证土地利用所获得综合效益的增长。坚持可持续利用理论的指导意义及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土地需求,更能够造福后代子孙,保持土地的承载活力。

1.4 生态经济理论

土地的利用规划不单纯是社会发展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利用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经济理论是结合土地生态理论与土地经济理论的综合性指导理论。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从整体考虑,将土地生态系统的内外关系相互协调,从土地利用的环境要素上依据生态经济理论进行合理的规划。

1.5 系统工程理论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从整体土地系统进行考虑,根据系统的结构、性质进行分析,才能够得出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结果。坚持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科学系统规划的保障。

2 结束语

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科学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若凝,陈银蓉.试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的基本理论依据[J].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1985.

[2]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0.

[3] 周浩.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实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7).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4

项目序号

附件3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具有复杂的多重性和多向度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与作者和编者的直接对话,组织好课堂集体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活力阅读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觉走到教学活动的最前沿,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快乐、活力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要创造性的开展活力阅读活动。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活力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活力阅读教学的“双赢”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真正成为快乐有活力阅读的主人。

2.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4.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形成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系统理论,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第一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立项,申报审批表。为全面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以对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为突破口。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等。本课题组既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本课题组组织了讨论会、交流会、课例展示等方式,针对一线掌握的资料和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赞赏地结合,并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计划,并具体作了分工。

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20年3月)实施阶段:实验、探索

(1)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

(2)设计教研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的研究,平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摘抄,根据学生摘抄内容进行批阅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理论成果。

(3)以课堂为实验的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把总结出的培养的验,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再进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这样循环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阅读的效率。

第四阶段(2020年3月——2020年4月)总结阶段:完善

升华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试验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

(3)总结研究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六、条件和保障措施

学校占地面积7299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4962册,生均25册。建有信息技术教育相配套的各类功能室,并配有图书阅览室、每个班级教室内都有图书角。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7人。教研团队经验丰富,并且,学校特申请了2000元专项经费,用于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一年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研究任务,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力争教育公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不一样的条件下,一样的阳光快乐的成长。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5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坚持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着力提升社科研究原创能力,着力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8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除了参照本指南外,申请人也可参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可到查询),结合我省学科建设实际及各专项研究要求,自行设计题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专项选题

该专项申报者可围绕选题方向,根据研究专长、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结合实际确定具体选题,力求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现实针对性。研究成果力求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或通俗理论读物。鼓励各地讲师团申报。

1.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研究

4.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6.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受众心理研究 7.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研究 8.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层宣讲的实效性研究

9.“百姓宣讲”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0.融媒体格局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阵地建设研究 11.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研究 12.构建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研究

二、干部政德教育研究专项选题

该专项旨在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点的干部政德教育理论体系,为领导干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为政之德发挥更大作用。申报者应紧扣选题研究方向,设计确定具体题目。鼓励协同攻关和跨学科研究。申报不受是否承担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以及除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以外的其他省级研究项目的限制。完成时限为1年。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研究 2.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

3.中西文化互鉴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5.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6.红色文化中的儒家基因研究 7.儒家修身智慧的当代价值研究 8.儒家天下观研究

9.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研究 10.孟子“仁政思想”与当代“善治”研究 11.阳明心学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研究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研究 13.中国共产党政德思想研究

14.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研究

15.干部政德教育与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选题 项目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瞄准学科前沿,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避免一般的学理性研究和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纯学术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为加快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

本指南主要规定的是项目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根据《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紧扣选题研究方向,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自行设计具体题目。鼓励大胆探索、协同攻关和跨学科研究。

重点项目选题:

1.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山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3.山东省经略海洋研究

4.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研究 5.山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一般项目选题:

1.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研究 2.山东省创新创业与品牌塑造调研 3.山东省深化国企改革研究 4.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5.山东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调研 6.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风险控制研究 7.山东省金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8.山东省创新驱动战略与传统动能提升研究 9.山东省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10.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 11.山东省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12.山东省跨界融合战略研究 13.新旧动能转化的山东实践研究

14.构建与新旧动能转换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研究 15.山东省社会治理模式研究

四、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选题 该专项申报人员限定为我省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市级以上党校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研究者可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参照选题自行设计具体的研究题目。申报不受是否承担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以及除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以外的其他省级研究项目的限制。重点项目完成时限不超过2年,一般项目完成时限不超过1年。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基础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研究 1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13.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研究 14.习近平关于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论述研究

15.习近平关于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研究 1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研究

17.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研究 18.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

19.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研究 20.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研究 2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研究 2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研究 23.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问题研究 2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径研究 25.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研究 26.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 28.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9.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研究 30.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研究 3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研究 3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33.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研究

34.新时代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35.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研究 36.新时代依宪治国问题研究 37.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38.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39.我省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40.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研究

41.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2.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 43.以新生产要素聚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 44.培育壮大新动能问题研究

45.我省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46.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研究 47.运河文化研究 48.泰山文化研究

49.我省革命文化遗存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50.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山东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研究 51.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研究 52.山东智能制造强省建设研究 53.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54.品牌强省建设研究

五、财政研究专项选题

该项目应立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紧紧围绕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推动山东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展开研究。项目申报应按照原题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不受是否承担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以及除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以外的其他省级研究项目的限制。完成时限一般不超过1年。

重点项目选题:

1.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税收政策研究 2.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财政政策研究 3.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 4.全面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改革问题研究 一般项目选题:

1.《财政转移支付条例》立法研究

2.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3.政务资源整合共享投资绩效研究

4.关于财政支持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研究 5.山东省国家级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6.高等教育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研究

7.财政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策研究 8.推进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政策研究 9.财政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研究 10.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 11.财政大数据下乡村振兴资金支出资金监管问题研究 12.财政部门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13.激励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

14.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下促进基层财政高质量发展研究

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选题

该专项主要面向全省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申报者根据有关选题要求,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自行设计研究选题,力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

1.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路径方法研究

3.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研究

6.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7.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 8.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9.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运行机制研究 10.高校文明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1.高校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培育研究 12.高校全员化与全方位育人模式研究 13.实施“三全育人”的路径方法研究 14.高校新媒体意识形态管控研究

15.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16.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及职能发挥研究 17.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研究 18.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19.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20.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研究 21.高校新媒体联盟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22.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3.高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机制研究 24.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共建共享创新机制研究 25.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与正向引导研究 26.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 27.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8.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29.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研究

30.民办高校党建引领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研究 31.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32.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3.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研究 34.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研究 35.山东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36.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安全稳定工作体制机制研究

37.弘扬新时代“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构建全员化安全工作格局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38.新时代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七、青年学者重点培养计划研究专项选题

该专项选题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申报者可结合学科特点,参考所列选题的方向、范围和领域或结合本人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方向自拟题目进行申报。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2.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3.总书记国家安全观研究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5.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6.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7.中国共产党强化“四个意识”及其经验研究 8.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9.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思想研究

10.总书记中华文化观研究 1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12.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13.当代山东社会道德风尚研究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15.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研究 16.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17.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 18.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19.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研究 20.实施山东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1.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研究

22.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23.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24.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政治机制研究 25.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6.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优化研究 27.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8.提升政府法制化水平研究 29.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研究 30.大数据运用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31.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学研究 32.新时代山东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33.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34.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35.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体系建设研究 36.中国近代文化自省与自信研究 37.山东重大考古发现整理与研究

38.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研究 39.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40.融媒体背景下媒体体制与机制研究 41.新媒体传播的法制化研究 42.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43.山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4.“校园足球”的中期审视和未来发展研究 45.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 46.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 47.中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48.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研究 49.山东老龄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 50.山东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八、社科普及应用研究专项选题 申报者可围绕选题方向,根据研究专长、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结合实际确定具体选题。选题应紧扣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解疑释惑;研究成果应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1.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2.以习近平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为指导,宣传阐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4.宣传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章或著作

5.传播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6.宣传普及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7.宣传解读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通俗文章或著作

8.贯彻落实《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依法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研究

9.新时代社会科学多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研究 10.新时代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 11.国(境)外社会科学知识(理论)的译介作品 12.山东社会科学普及优秀成果外译传播

九、中共山东党史研究专项选题

该项目研究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90多年来山东党组织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山东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用伟大成就激励人、优良传统教育人、成功经验启迪人、历史教训警示人,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研究者可以按照选题确定的研究方向,本着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要求,在山东党史研究的范畴内自行设计具体的研究题目。提倡采用新的理论视角、学术框架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倡“小题大做”和微观(个案)研究。本选题为一般项目,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

1.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经济建设研究 2.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政治建设研究 3.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研究 4.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研究 5.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6.山东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研究 7.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党组织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8.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党组织深化改革研究 9.山东党组织加强法治山东建设研究 10.山东党史宣传教育研究

11.山东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研究 1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扶贫研究

1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村(乡村)建设研究 14.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研究

十、山东人才发展研究专项选题 该项目研究应紧紧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指南范围确定申报题目、开展前瞻性研究。原则上应该按照原题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1.山东省级人才工程优化匹配国家级人才工程路径探析 2.山东省重点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3.山东省高校人才现状分析及高端人才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对策研究

4.山东省产才融合发展园区建设对策研究

5.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探讨及措施研究 6.提高各级人才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发展机制研究

十一、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专项选题

该项目要紧密结合统一战线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推动我省统一战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者可按照选题确定研究方向,自行设计具体的研究题目。

1.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依据、科学内涵、时代特征、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研究

2.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功能作用、对象范围、基本性质、工作方针、时代特点、主要任务、发展目标研究

3.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研究 4.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研究 5.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研究 7.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 8.城镇化背景下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工作研究 9.山东宗教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10.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

11.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研究 12.“自组织”统战工作研究

13.新的社会阶层社会态度与价值观研究 14.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5.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16.新生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17.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18.运用网络开展统战工作研究 19.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十二、齐鲁文化走出去研究专项选题

齐鲁文化走出去研究专项,旨在提高讲好山东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的能力,为加快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该专项采取单独申报、单独评审的方式确立,申报者可根据指南中的选题内容自行设计题目。项目研究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项目阶段性成果及最终成果均需注明“山东省社科规划齐鲁文化走出去研究专项”。申报不受是否承担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以及省级研究项目的限制。

1.山东形象国际传播研究 2.儒学思想国际传播研究 3.“一带一路”与齐鲁文化传播研究 4.城市品牌塑造与形象推广研究 5.运用新媒体讲好山东故事研究 6.山东特色文化产品对外推广研究 7.提升孔子品牌文化节会国际影响力研究 8.儒家思想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研究

十三、互联网发展研究专项

1.科学布局网络空间构建网上综合治理体系研究 2.大数据背景下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研究 3.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4.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网络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作用发挥研究

6.利用新媒体做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宣传研究 7.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加强网上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8.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研究 9.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研究 10.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11.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及对策研究 12.网络舆情的态势感知及形成机制研究 13.网络舆情应对的引导方式研究 14.互联网“伪正能量”的传播学研究

15.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产品可视化数据化传播研究 16.新闻网站移动端融合发展研究

17.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交互行为和策略研究 18.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传播研究 19.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对外传播的影响力研究 20.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网络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研究 21.互联网传播中的“现象级”作品分析研究 22.文艺作品的线上传播研究 23.网络文化活动效果研究

24.“千禧后”逃离新生社交媒体现象研究

25.青少年网络素养对其网络表达和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26.网络族群新特点研究

27.电子数据取证的法律规范研究 28.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29.如何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研究 30.中外新媒体管理对比研究

31.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2.山东形象国际传播的创新模式研究 33.外宣媒体采编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34.山东省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35.山东省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36.山东省电子政务云安全监管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37.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政务数据开放的安全风险和对策研究

38.山东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现状和保护机制研究 39.山东省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模式及应急联动机制研究 40.山东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机制策略研究 41.山东省网络安全普法宣传工作研究 42.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现状研究 43.互联网模式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44.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45.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扶贫工作研究 46.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研究 47.山东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划研究

48.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标准化及规划研究 49.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50.山东省国民信息素养状况研究

十四、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专项

山东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研究专项,旨在促进我省艺术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体系,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具体研究课题可参照选题确定的研究方向自行设计题目。

1.山东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山东传统工艺研究

3.山东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 4.山东戏曲艺术史论研究 5.山东戏曲艺术创作研究 6.山东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7.山东戏曲剧种音乐理论研究

8.山东古乐舞与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研究 9.山东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0.山东红色影视艺术创新研究

十五、会计研究专项选题 该项目研究应紧紧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在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指南范围确定申报题目、开展前瞻性研究。

1.新旧动能转换与制造业生态效率提升研究 2.新时代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3.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绩效研究 4.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施绩效研究

5.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6.企业财务共享发展研究

7.企业价值管理创新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8.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及披露研究

9.山东省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双向融合的路径研究 10.以管资本为主背景下提升国有资本投资效率路径研究 11.国有资本运营体系优化研究

12.政府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机制研究 13.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山东省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研究 14.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与管理研究

15.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 16.绿色发展绩效财务评价问题研究 17.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18.生态文明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9.供应侧改革中的成本会计问题研究

20.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

21.财务会计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22.非盈利组织会计与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研究 23.“互联网+”与山东省集团公司财务组织体系创新 24.健全养老服务市场化监管机制研究 25.财税改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26.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路径、绩效评价与完善研究 2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研究 28.政府会计制度执行有关问题研究

十六、金融研究专项选题

1.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问题研究 2.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与化解 3.居民杠杆率测度与风险问题研究 4.金融支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 5.僵尸企业或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 6.地方债务风险相关问题研究 7.信用风险防控相关研究

8.PPP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9.环境治理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及国际经验借鉴等问题研究

10.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或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11.普惠金融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2.山东海洋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13.山东省养老金融服务问题研究 14.P2P行业发展与风险监管问题研究 15.IPO进程与山东资源培育问题研究 16.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研究 17.保险业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研究 18.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和监管研究

十七、旅游发展研究选题 1.全域旅游与旅游+、+旅游

2.优质旅游(精品旅游)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3.旅游的新动能

4.旅游与新旧动能“十强”产业 5.旅游与新旧动能转换

6.饭店业、旅行社业、导游服务质量提升 7.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 8.旅游政策(标准)集成研究 9.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

十八、审判研究选题

1.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应紧贴司法审判实践)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应紧贴司法审判实践)

3.经略海洋战略实施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应紧贴司法审判实践)

4.乡村治理的司法参与路径和实践样板研究

5.儒家文化在司法审判中的嵌入和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6.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实践与研究 7.基层法院案件繁简分流和分配制度体系构建 8.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9.刑事审判与国家监察制度的衔接问题研究 10.农地“三权分置”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11.执行异议之诉法律问题研究 1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研究 13.土地征收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14.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法律问题研究

15、“执行不能”问题研究

十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项选题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应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致力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服务于新时代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提升高校外语教学科研水平,创新优化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山东高校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途径。课题申报者可参照以下研究方向自行确定研究题目。

1.文化传承创新与外语学科发展研究 2.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新时代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4.外语测试与评估研究

5.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贯通式模式研究

6.中国国际化人才战略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 7.山东省大学外语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8.英语专业跨学科人文素质培养 9.中国语境下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 10.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11.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12.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外国文学研究 13.外国语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6

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省、市两会精神,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二、重点研究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究 3.推动保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4.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研究 5.保定市推进“双创双服”工作对策研究 6.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7.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对策研究 8.保定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对策研究 9.保定市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护城河战略研究 10.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财富管理研究 11.保定市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研究

12.“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深圳北上、保定落地”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3.推动“深圳北上、保定落地”对策研究

14.在服务雄安新区中加快实现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的对策研究 15.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统筹发展研究 16.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协同*发展研究 17.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研究 18.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融合发展研究 19.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一体化发展研究 20.推动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21.推动雄安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22.推动雄安新区项目建设研究 23.推动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24.推动雄安新区交通发展研究 25.雄安新区三农问题研究

26.保定市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27.保定市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新格局的对策研究 28.保定市加快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研究 29.保定市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30.保定市推进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对策研究 31.保定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 32.保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 33.保定市农村厕所革命对策研究 34.保定市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研究 35.保定市精准扶贫经验与特色研究 36.保定市农民思想教育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37.保定农民信教情况调查、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8.保定市深度优化服务环境、全面优化社会环境研究 39.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保定市改善民生措施研究 40.保定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研究

41.大力弘扬新时代保定人文精神的对策研究 42.保定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研究 43.保定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44.保定市综合实力跨越式增长研究 45.保定市创新经济跨越式崛起研究 46.保定市城乡面貌跨越式改善研究 47.保定市环境质量跨越式提升研究 48.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49.保定市加快推进环境治理相关问题研究 50.保定市宣讲工作问题和对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选题

51.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研究 52.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研究

53.保定市争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排头兵的对策研究 54.雄安新区乡村城镇化平衡发展研究

55.雄安新区城市化过程中乡土文化的变迁调查与研究 56.雄安新区乡村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理与态度研究 57.雄安新区周边区域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研究 58.保定市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研究

59.雄安新区原产业转型升级中对企业经营者保护与安置研究 60.保定市推动交通领域率先突破的对策研究 61.保定市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的对策研究 62.保定市做大做实创新平台的对策研究 63.保定市全面打造创新生态的对策研究 64.保定市加强与中关村合作的对策建议 65.推动中关村创新政策向保定延伸的对策建议 66.保定市在破解发展瓶颈中释放发展活力的对策研究 67.保定高端制造宏观布局与规划研究

68.发展保定设计产业、提升保定设计水平的策略研究 69.保定对高端资源的集聚、配置、共享能力的对策研究 70.保定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71.保定市加强社会治理,实施“净源行动”的对策研究 72.保定市化解矛盾隐患,实施“清淤行动”的对策研究 73.保定市建设平安保定,实施“筑坝行动”的对策研究 74.保定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 75.保定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对策研究 76.保定市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工作模式研究 77.保定市乡村农民家庭养老模式问题与对策 78.保定物联网应用推广对策研究 79.保定市政府集中采购利弊研究 80.保定市着力提升城市带动力的对策研究 81.保定市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研究 82.保定市着力培育新动能的对策研究 83.保定市着力推动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84.保定市着力推动文化强市的对策研究 85.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86.保定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战略研究

87.保定市构筑市民文化素养、文明素养长效机制研究 88.保定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89.保定市提升对外文化宣传对策研究 90.保定市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研究 91.保定市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研究 92.保定市红色文化发展研究

93.保定市创新旅游文化、推进文化惠民的政策与建议 94.“科技+文化”背景下数字文化保定建设研究 95.保定非遗音乐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发展研究

96.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旅游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7.“互联网+”时代保定传统农业现代化研究 98.保定市农村土地集约化流转策略研究 99.保定市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体育供需结构研究 100.依托雄安新区的保定市新时代农民培育研究 101.保定市农村党员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102.新时代加强和完善保定市基层党建研究 10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保定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104.保定市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策研究

105.保定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反腐败问题研究 1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对策研究 107.提高干部自身修养与领导力研究 108.保定市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对策研究 109.保定市加快完善决策咨询机制研究 110.推进我市哲学社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11.保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12.保定市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研究

113.保定高职高校院校科学化管理提升工程研究 114.保定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115.保定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完善对策研究 116.创建绿色驻保高校,助力我市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对策研究 117.保定市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8.“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119.保定市“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疏导对策研究 120.保定市医患关系与医生职业幸福感关系研究 1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研究

四、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研究

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篇7

10月13日, 南通市举行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申报评审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教育局局长缪建新、市教育纪工委书记张建跃等领导出席评审会并作了重要指示。

本次课题评审将专家组分成教育、教学、管理、幼教、青年专项等五个大类, 评审秉承“设计真课题, 开展真研究, 力争真成果”的“三真”标准, 有一定比例控制, 但不受数量限制, 评审结果增设“暂缓通过”类。评审分三步走:第一步“评”, 由评审组当日完成;第二步“讲”, 评审会后及时召开“讲评会”暨课题主持人培训会, 对参评课题进行分类点评, 特别是对“暂缓通过”和“不予通过”的要讲清、讲明, 使申报者通过申报获得发展;第三步“查”,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市教科研中心拟组织人员用一个月时间, 对全市“十一·五”规划前两批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指导“2009年暂缓通过课题”进行重新梳理、规划、实施。评审结果将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最后审定、公示、公布。 (徐美玉)

科学可以规划吗? 篇8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的路线图。该路线图认为,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该路线图对于2050年的中国给出了令人振奋的预测,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位居世界首位,整体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政治、物质、社会、精神、生态五大文明高度发达且高度开放的国家。相信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份远景都会充满憧憬,并渴望这份路线图能够早日实现。但是理性地思考,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份路线图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未来的研究通常采取三种视角:悲观的角度、乐观的角度与中性的角度。各种角度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在当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现实下,盲目选取乐观角度就有些乌托邦的味道,对于科技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基于中国科技的实际,选取中性偏悲观的角度更好一些。而对于公众来讲,从悲观的角度来反思未来,也更具有持久的影响与现实的意义。

坦率地说,这份报告在概念构成上存在很大的语义模糊性,至少就笔者所看到的相关介绍,这份路线图称作技术发展路线图更为合适一些,毕竟科学与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活动,对于技术进行预测是有可能的,而对于科学则是完全无法规划的。至于对复杂的系统,预测的可能性更是小之又小,任何一个偶然的随机变量都将使系统偏离原来的发展轨迹。比如从环境问题来看,由于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实在没有多少过硬的证据可以保证2050年,我们的环境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至于其他的复杂系统更是如此。抛开这些不谈,笔者更为关心的问题是:科学是可以规划的吗?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关于未来的路线图?

科学本质上是探索未知的事业,而未知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探索过程的不确定性,也包括探索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科学运行的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诸多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要完全准确地计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后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无法被“规划”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是热衷于这种规划呢?其实这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机械论式认知模式主导的,对于政策与战略的制定来说,必须时刻警惕这种拉普拉斯机械论认知模式的影响。

既然有些规划是不可能的,那么是否研究路线图的努力就毫无意义了呢?显然不是。虽然科学规划的后果是不确定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对科学活动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尽量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清理各种障碍,明晰科技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并为科学发展提供合理的、公平的、有力的支持。今天的科学已经演化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建制性活动,它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这就决定了规划的真正内容应该集中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与环境培养上。细化一点来说,就是把国家的目标与意志同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继续稳步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为科学健康发展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提供公正的评审与奖惩机制,以此规范与引导科学共同体未来的行动。

上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论文下一篇:《爷爷奶奶的烦恼》小学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