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选取2016年至2019年共442名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作为分析对象,内容包括一次性就业率、毕业去向类型、毕业去向地域分布分析等。结果显示,四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99.08%,学生毕业去向多元化,地域分布比较集中。

第一篇: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述评

【摘要】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观点,分析梳理了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其学术能力进行自我测评和验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是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为将来考研、求职、留学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力储备。当前,对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成果颇多,大都表现在对课程现状和形式存在的问题的揭示与研究等方面,很多学者将其作为重要关注点,成为了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综合类院校的二本和各种民办性质独立二级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

一、国内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现状

鉴于毕业论文在高校本科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众多学者针对目前国内高校音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学生和管理等多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均是众多学者在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思考与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要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应区别独立音乐学院进行改革

研究发现,当前综合类大学的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与教学大纲期望的“学术”要求差距很大,尤其是地方综合院校对音乐专业与普通文理科的特点不明确或者不重视,导致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使用统一标准,从而使音乐专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压力和能力等多种原因难以顺利完成,为了毕业只好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也就越来越严重。当前,便利的网络使作假过程极其简单,采用复制、粘贴、抄袭甚至购买毕业论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对此,有学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学者李彦认为,音乐专业生源文化素养先天不如普通文理学生,再加上教学过程后天缺失,缺乏重视、师资不足、资料不足、时间冲突等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地方综合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存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问题的制定与实施;学者沈艳芳认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当前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要求和应用型性原则不断修订我们的培养目标。由于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根据音乐专业的特点考核方式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毕业论文不应再被当作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依据;学者李翔认为各高校在深化其他教学环节改革的大背景下,实际上对音表专业毕业论文并未给予多大的重视,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已成非常严重,改革现有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模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类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要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予以完成

学者孙曼以本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音乐会替代论文写作,结合撰写音乐会设计报告、舞台实践体会、舞台编导创意、文学脚本设计、学习总结,通过加强相关社会艺术团体和兄弟院校艺术专业师生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在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者华敏、潘健、潘原钏运用多重模式的设计,经过两届毕业班改革试点的实践探索,其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毕业生在艺术实践等专业研究能力方面体现出有价值的客观性与专业性特征;学者蔡远鸿通过毕业论文模块、研究创新模块及小组研究等方式,将音乐专业学生学年论文作为毕业论文的前期阶段性成果作为提升写作素养的重要路径,以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调研作为田野调查的的主要方式,以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也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专业学生专业方向不同,如果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训练方式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也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但所有学生都做这样类型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又过于单一化了。

(三)采用多种方式改进和加强音乐专业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写作能力普遍比较欠缺,《音乐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讲述音乐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包括音乐论文的类型与分类、音乐文献及检索、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等内容,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论文的质量和格式规范有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音乐论文写作》课程授课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对此,学者张宁认为开设并上好“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等一些应对的策略,可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学者庞毅认为高校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研究程序不规范、多低水平的重复、毕业论文设计不合理、研究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需要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从兴趣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题目,大力推行导师负责制,有效提升学生论文写作质量;学者杨朝忠从选题的“取”与“舍”、题目的大与小、题目的新与旧、论文结构、实地调研和文字表述等方面,学生要通过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虚心听取指导教师意见,细心收集相关资料,脚踏实地进行调研,认真构思论文写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分析

重“技术”轻“理论”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技能课的学习和实践,而对于音乐专业开设的其他理论课程或重视不足或缺乏兴趣。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化基础问题。音乐专业考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其他文理学科学生,且差距不小。由于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造成了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先天不足;其次,音乐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造成教学过程中缺乏提升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有效机制。在进入大学之后,按照专业学习的要求,基本上侧重的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基础薄弱的先天性不足状况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改善和提升。

中国的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独立的音乐学院,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二是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如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三是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办学层次较高的一本院校音乐院系。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二是办学层次偏低的二本院校音乐院系,如德州学院、豫章师范学院、黄淮学院等;三是各种民办性质独立二级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鉴于以上三类院校培养方式和目标的不同,就造成其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管理特点。

(一)独立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特点

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共计11所。这类学院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有效的类型,工作程序明确具体,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基本形成了较为严谨的管理范式。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特点

主要包括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这类学院采用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相对明确,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的宣传。

(三)综合类高校音乐院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特点

这类高校有三种情况:一是传统的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各省市的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二是各省市的综合类大学及地方院校,如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临沂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德州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学院等。三是各种民办性质高校中的音乐院系。地方综合院校种的音乐院系一般采用同其他文科专业的统一要求,不針对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把音乐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统一管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存在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沿袭旧制,不加变通;管理权和责任下放等问题。当然,并不是说独立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没有问题,只是由于这类院校由于管理目标比较明确和一致,管理模式和方法相对统一,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具有单一性特征。而综合院校中的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虽然也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异性造成了实际操作运行环节的混乱和不实。

以上论述通过对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现状及不同类别专业论文特点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当前我国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存在很大的问题,与我们预想的目标与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问题,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开题、规范化等方面的落实与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严格把控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环节,包括选题和开题两个阶段,前者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兼备的论文题目;后者是通过成立专门的专家评审小组对所有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筛选或修改的环节。开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二是选择对本专业知识领域有价值的题目,比如提出新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或者旧说新证、学说综合等具有一定新意的题目。这个阶段是管理部门的审核把关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细致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学生顺利开题,为下一步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教学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的提升方面,而学生理论素养和思维的建立机制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方面做的工作不够到位。这也体现了大部分高校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比较松散、要求不严格。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常规管理机构,虽然也都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制度,但是由于论文过程管理工作不细致,造成制度形同虚设、教师学生应付公事的现状。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系统与科学细致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与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R].教体艺(2004)12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4)14号.

[3]刘宇统.不同类型音乐院(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特点解析[J].戏剧之家,2014(12).

[4]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EB/OL].2012-6-21.

[5]胡小东.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存与废试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

[6]于琦.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6(7).

作者简介:段文(1969—),德州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作者:段文

第二篇: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压力分析

摘要:临近毕业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阶段,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分析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压力源及其产生原因,正确处理和面对这些压力,是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毕业生成功适应社会的前提条件。本文拟通过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帮助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更好的排解毕业前压力,尽快地适应社会和新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护理本科;毕业生;压力分析

前言

压力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应激反应,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过度的压力则会使人身心疲惫,丧失工作及生活热情,甚至出现心理疾病[1]。毕业生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2]时期,其焦虑、抑郁水平明显上升。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是频繁出现心理压力状况的特殊群体。本文拟通过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的分析,开展大学生心理干预,帮助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尽快适应社会。

1毕业考试及毕业论文压力

在毕业阶段,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面临最终考核及评价,包括通过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完成毕业论文等重要环节。对正在医院实习的护理毕业生而言,准备和复习时间相对较少。相比于平时的阶段考试,毕业前考试难度更大,对毕业生的专业及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在对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产生的压力源研究中,首位压力源为“准备及参加考试”,说明考试对毕业生压力的产生影响重大,是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压力的重要压力源之一。

撰写论文并完成答辩是毕业生毕业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撰写论文方面,由于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实习任务较重,工作环境限制,缺少乏科研实践条件,缺乏论文写作经验,撰写毕业论文难度相应增加,论文答辩能力相对欠缺。虽然有的院校实施了导师制,但护生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实习,和学校指导教师交流相对较少。因此,对于护理本科毕业生而言,撰写论文并完成答辩存在一定困难。

2执考与应聘考试压力

护理毕业生只有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获取护士资格证对于就业而言意义重大。有研究表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综合、规范、统一、严格的大型考试,对参加考试的护理毕业生造成了一定心理负担。其主要原因包括:考试范围较广、难度较大,复习时间相对较少。

护理本科毕业生了解招聘信息的重要途经为学校每年组织的双选会,通过招聘单位和应聘者的双向选择解决就业问题。招聘单位普遍重视毕业生的身高、容貌、年龄,对于外表形象较好者优先录用倾向性一致。民营性质的医院,由于自身发展的瓶颈和不稳定性,受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排斥。导致了医院招聘和护理本科毕业生求职双方选择范围相对减小,就业协议签订成功率相对降低。调查发现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压力影响最严重的压力源即“就业情况”。

3择业心理壓力与毕业前焦虑

通过临床实习,护理本科毕业生从学习护理理论知识过渡到护理操作实践,逐

作者:汤林

第三篇:“双创”背景下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去向现况

摘 要: 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选取2016年至2019年共442名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作为分析对象,内容包括一次性就业率、毕业去向类型、毕业去向地域分布分析等。结果显示,四年来药学院本科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99.08%,学生毕业去向多元化,地域分布比较集中。基于学院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校阶段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创新训练,毕业后选择国内外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增加,学生创业教育仍需加强。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药学专业 毕业去向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校招岗位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人数逐年增加,这种不平衡的供需关系导致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计的数据,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1]。

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对2016年以来药学院442名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进行统计分析,尝试总结基于“双创”背景下,学院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创业教育举措对本科生毕业去向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路。

1.研究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共442名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作为分析对象。对毕业生的实际去向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一次性就业率、毕业去向类型、毕业去向地域分布等类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毕业去向分析

2.1一次性就业率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有临床药学、药学两个专业。2016年学院本科毕业生总人数93人,有1人暂未就业,一次性就业率98.92%。2017年学院本科生毕业总人数108人,有1人暂未就业,一次性就业率99.07%。2018年学院本科生毕业总人数111人,有1人暂未就业,一次性就业率99.10%。2019年学院本科生毕业总人数130人,有1人暂未就业,一次性就业率99.23%。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稳步上升。

2.2毕业去向特点

2.2.1毕业去向多元化

药学及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药学职业道德、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医学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药理实验评价、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制備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2](28-29)。药学行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本科生就业前景较好,毕业去向多元化且有一定特色,主要包括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医院、药企、公务员、其他单位等。具体情况见表2。

2.2.2更多本科毕业生倾向于继续深造

根据表2中的数据,本科毕业生升学率逐年增高。近三年,学校、学院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导师制、职业规划课、创新创业课、“双创讲堂”、校院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指导、推荐学生参与省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等,努力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各年级均有大量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学生科研思维、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再结合医疗体制改革之下医院缩编、企事业单位校招学历要求提高、研究生扩招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继续深造,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增强就业竞争力。

2.2.3出国出境的本科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外高校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认可程度有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为应对本科生日益增长的接受国际化教育需求,学校会提供短期、长期,不同国家的公费或自费交换访学项目,供不同条件的学生选择。通过境外交换访学项目,学生能够及早培养国际化视野,将雅思、托福等语言课程和专业学习一并纳入学习计划,为毕业以后出国出境打下基础。学院也会不定时召开境外专家学术讲座,邀请国外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进行招生宣讲活动,帮助学生及早规划科研训练、出国出国等事宜。

2.2.4和从事药学不相关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

对内找原因,药学院本科生多为高考调剂生,第一志愿报考药学、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入学后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性,对于专业的认同感仍有提高的空间。学院高度重视,针对新生年级举办了一系列专业思想教育活动。大一暑期转专业工作结束后,部分未能转出的学生也会报名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经过“双创”体验后发现仍然缺乏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四年或五年的学习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后,选择在更广阔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外找原因,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互联网时代带来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跨专业发展趋势下新行业的兴起等,都可能是导致从事药学不相关工作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的原因。

2.2.5毕业后自主创业情况为零

由于学校、学院缺乏专门指导学生创业的老师,或者指导老师缺乏系统培训和相关经验,药学专业本科生将从事创新创业的热情集中在比较容易实现的“创新”部分,对于“创业”方面的思考和行动较少。目前,学院只有少部分学生从事演艺服装租赁、个人团体写真拍摄、二手书售卖等专业不相关的创业活动。

一方面,药学专业课程专业性强,本科教育阶段主要学习化学、药学、临床等方面内容,对于营销推广、市场运营、商务合作等方面信息几乎没有获取渠道,想要汲取相关知识只有通过自学,学生苦于没有直接的创业帮扶指导。另一方面,受到医科院校大环境的影响,药学专业本科生及家庭对于学生毕业去向有较高期待,普遍认为升学、前往医院和事业单位工作是较为满意的毕业去向。除此之外,家人、朋友对于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从事创业的不理解,初进社会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和人脉资源等也是导致学生缺少创业所需动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即使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创业行为,毕业后仍会选择继续读研或者从事较为稳定的工作。

3.毕业去向地域分布

3.1毕业去向整体情况

毕业生选择就业、升学的地区较为集中。近四年药学院本科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在江苏省内就业、升学,2016年—2019年毕业后留在江苏省内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2.6%、89.7%、75.5%和72.9%,比例没有特殊规律。另外,毕业生还倾向于前往上海、京津、浙江、福建等经济、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一方面江苏、上海、京津、浙江等地区高等学校数量多、质量高,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上述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同时带动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生活品质、薪资薪酬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以外,毕业生还会考虑家庭等因素,回到生源所在地就业或升学。详细情况见图1。

3.2毕业生省内分布情况

在江苏省内就业、升学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南京。2016年—2019年毕业后留在南京的学生占比分别为73.3%、47.9%、67.5%和87.2%,有上升趋势。省内其他城市,苏州、无锡两地更受毕业生的青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经济较为发达,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对于医药类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南京,高校数量多,就业、升学的机会较多。另一方面,上述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适宜,生活节奏、生活成本适中,比较宜居。详细情况见图2。

4.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切实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性格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避免跟风从众的心理,避免用考研转移就业压力。進行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宣讲、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前往中西部医药人才不饱和或者省内泰州、淮安等药企比较集中的地区,巩固本科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进一步扩大药学专业本科生去向地域分布,助力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

其次,筛选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学生时,要根据学生不同想法和诉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努力强化教育活动效果。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时,指导老师要制订训练计划,充分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由浅入深地把学生领进科研大门。学校、学院可聘请一些有创新创业经验或研究、有成果转化项目及第二课堂带教经验等方面专长的教师进入创新创业导师库[3](50-51);也可以聘请优秀的创业校友、企业精英进入师资库,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及具体创业实践的指导,进一步激发医学生的创业意识[4](69-70)。学校、学院可以出台创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创业活动场地,帮助有条件的毕业生从事创业相关活动,进一步丰富本科生毕业去向。

最后,要扩大用人单位和已毕业学生对在校生的影响。邀请用人单位年轻的人事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毕业十年内不同去向类型的优秀代表,结合社会前沿动态和生产生活实际,用学生能够接受、喜爱的方式方法,以“同龄人”“过来人”和“用人者”的立场给予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建议和意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874万预计就业形势严峻[N].人民日报,2020-02-12.

[2]冒小璟,张振琴,辛洪亮.“双创”背景下药学专业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

[3]崔金奇,吴世韫,吴震.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创新创业,2018(18).

[4]徐卫琼,冉海良,赵飞.思想政治视域下医学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8).

基金项目:此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2017SJBFDY5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顾莹

第四篇: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对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引言

工科类专业特点要求实践性很强,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工科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完成大学学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为基础做一些探讨,为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3]。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3.2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興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3.3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3.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5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09.1: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07.4:106-109.

[6]戴亞平,田德振,董芳艳.混合结构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实验室[J].北京:仪器仪表学报,2008(2):250-255.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招标课题(项目号:2013 zb86)资助;安徽省高校2013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号:2013jyxm182)资助。

作者:黄家兵 何润

第五篇:试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

摘 要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常会遇到诸如选题鲜有新意、材料拼拼凑凑、结构不甚合理、语言错误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问题。毕业论文无论在视角上、观点上、材料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学生四者联动。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创新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Key wordsEnglish major students;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畢业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其学业成绩,其主体实践者是学生。从论文的选题,可以考察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能力,从论文的结构,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论文的写作,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毕业论文也是考察教师教学成败的有效手段,是最为直观的检测教学成果的方式。

毕业论文是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早在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就已经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毕业论文,“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也指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今后数年摆在英语专业面前的主要任务。”

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毕业论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历时长,跨度大,包括选题、申报、开题、初稿、修改、定稿、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选题鲜有新意、材料拼拼凑凑、结构不甚合理、语言错误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问题。究其原因,不难看出,除了语言因素,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欠缺,仍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围绕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造成毕业论文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一个原因。没有心得,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最后的结果是,毕业论文成了他人观点的堆砌和拼凑。对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成了没有办法、仓促应付的环节。而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毕业论文成了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教学环节。这不符合《大纲》中关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精神。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

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第三稿)中,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划入到了检验教学效果下的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栏里。可见,毕业论文不该只是资料的整理和重排,而应该反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可以有所创新。论文所讨论的“相关问题”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这是创新。从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来讨论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这也是创新。毕业论文写作中使用实践中新发现的材料,这同样也是创新。

不仅如此,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创新。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英语专业、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新模式是对课程改革的延伸。以翻译方向为例,翻译课改的直接好处是学生参与大量的翻译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而毕业论文形式上的创新正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为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对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形式,教育部学位办[2007]78 号文件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有以下规定,MTI 学位论文除了研究论文形式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实验报告等形式。项目主要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 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 字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 字的实验报告。

那么,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两种形式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段开设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口译、实用翻译等翻译方向课程,翻译课程已形成体系,而且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课和口译课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此外,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还有短学期做翻译大型练习的传统,每年有“翻译大赛”, 暑期有全省英语纠错活动,高年级的同学还成立了翻译社团,积极参与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毕业论文新模式的尝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 实现创新的举措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反思: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毕业论文却写得不怎么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学管理者、论文指导教师、学工人员的联动配合。

3.1 从教学管理者层面

首先,教学管理者要根据《大纲》要求,合理制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及专业实践设置。课程设置可以针对培养目标进行拓展,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设置要以课程为基础,可以针对各个方向课程设置短学期大型作业或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素材,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要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拔,推进导师制的实施,并且严格控制指导学生人数,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建议在大三年级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相应学科的导师,在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上予以指导。第三,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拓宽视角,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3.2 从教师层面

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采用开放式、合作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學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论文指导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熟悉学术前沿,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创新。

3.3 从学工层面

学生工作管理者要积极配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教学助手、科研助手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把课外实践、研究、创新等活动纳入综合考评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除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推进学生毕业论文创新,还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各院校的英语专业要设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细则,完善规章制度,解决疑难问题。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论文进程,尽量减少学生的考研、专八考试、实习、求职等对毕业论文的影响,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找资料,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选取自己感兴趣而又切实可行的方向或选题。为避免毕业论文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还要严把选题关。可以公布近几年的学生论文题目,要求学生不得重复选题,在此基础上,再请指导教师、学科方向负责人等把关,督促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创新。除此之外,对论文的评定也要做到科学、合理。要注重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把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论文写作和修改以及答辩情况等纳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创新。

4 结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为此,广大外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无论在视角上、观点上、材料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学生四者联动,缺一不可。在强调毕业论文创新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惑。比如“如何衡量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创新能力与语言能力哪个更为重要”。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为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08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43.

[3]马会娟.MTI 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J].上海翻译,2010(2):48-51.

作者:潘勤奋

上一篇:硕士会计论文下一篇:通信线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