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就业前景(精选9篇)
专业指数:
本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1500-人,其中男45%、女55%,20本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32%、理科68%,近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5%-100%)、(95%-100%)、(90%-95%)。
就业岗位:
使学生能够在染整企业半成品(含原材料、成品)检测及质量控制岗位、染整企业试化室小样试制及工艺处方制定岗位、染整企业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岗位、染整企业计算机测色配色对色岗位、染整企业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纺织品生产或贸易企业的技术跟单及贸易岗位、社会检测机构的纺织品检测岗位就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煤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确立了保护环境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治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2. 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对环境专业的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 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通过对表1中的40家位于辽宁省的监测公司、咨询公司、工程公司以及科研单位的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各企业的调查, 除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设有专职的环保员外, 其他的企业都是兼职环保员。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 需要企业设置专职的环保员, 管理企业的环境保护档案及污染物排放申报等工作。对于环保咨询公司,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私营环保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环保专业人才, 比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以及ISO14000体系认证等专业人才。
3. 环境专业设置方向及每个方向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分析
通过以上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把对环境专业的人才需求归为两类:
3.1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环保工程公司、环境设计研究院、环保设备公司等。环境工程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为:3.1.1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包括CAD制图) ;3.1.2 环保设备基础及环境工程学;3. 1.3大气、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 1.4物理性污染控制。
3.2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环境监测机构等, 从事的主要工作为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环境监测、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ISO14000等。环境科学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为:3.2.1环境学概论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3.2.2环境影响评价;3.2.3环境监测;3.2.4环境咨询实用技术-环境监理、清洁生产、突发环境应急预案、ISO14000等;3.2.5大气、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6物理性污染控制。
结语
通过对环境专业本科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的研究, 建议环境专业的本科设置两个方向-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科学方向, 然后对选择这两个方向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 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环境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及企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环境专业具体的设置方向提出了建议, 主要设置方向分为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方向。既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提供指导, 又能够给用人单位培养出更适应其需求的环保人才。
关键词:环境专业,就业形势,就业方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参考文献
[1]陆豪, 吴祖良, 江博琼, 李济吾.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1, 00:206-209.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 03:1-14.
[3]吴奇, 金文, 雒新峰, 俞赞琪, 刘小冲, 高宇.环境专业教学体系结构改革探索——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4]徐建平, 蔡昌凤.环境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 2011, 01:59-62.
就业力概念
就业力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概括为受教育者获取及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就业竞争力,具体涵盖求职能力、基本职业能力、职业适应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四个层次的内容。从经济学视角,学生就业力直接反映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从个人发展的视角,就业力反映受教育者获取就业机会、社会认可及持续发展的能力;从社会学角度看,就业力代表高校及其专业的社会认知度,是衡量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成为高校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分类培养目标及内涵
人才分类培养以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受教育主体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是大众化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理性选择。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实现一种需求对应一个培养方案,有必要对受教育主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归纳梳理和整合,对分类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就业力提升路径
(一)做好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调整人才培养规划,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素质拓展课四大模块的相关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进一步强调人才的经济学基础和经济学逻辑培养,专业选修课中加入考研辅导类的课程,为学生顺利接受研究生教育提供条件。适度加大实践学时的比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创新实践班,组织开设利于创新思维培养、与创业能力训练有关的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选修课程。加强配套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特别是案例类和实训类辅助教材的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凸显专业体色。组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推进教材的撰写、申报和出版工作。
(二)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应用为主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打造校企结合、课内外结合、考试考证结合的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实现“学中做与做中学”,保证学生“技能水平过硬、就业优势明显、持续发展有力”。强化软件实训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等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完善情境模拟仿真教学和手动式模拟教学环节。修订和完善实训教学授课计划,抓好实训课程配套教材建设,使授课内容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塑造并举,做好单证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的考试及培训工作。。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现状,提升层次,优化结构,为分类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首先,科研团队建设。以纵、横向课题为依托,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做好科研团队建设,在课题申报和完成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校内外学术研讨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工作。其次,创业导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加强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研究,以校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挑战杯等项目为依托,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创业指导水平。以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第三,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大赛和课件大赛为依托,二是以专业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基金项目:
(1)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策略分析”阶段性成果(JG11DB142);
(2)辽宁科技大学“十三·五”标志性成果建设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辽宁科技大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
一、毕业生就业率:94.96%
热门分析: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机率高,且多能与 专业对口。
考生类别:理工类。
未来热门走向预测:
就业前景:主要到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
北京、辽宁、浙江、山东、天津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国有企业:39.76%
录取研究生:21.96%
民营及私营单位:14.09%
科研设计单位:5.19%
其他事业单位:0.45%
三资企业:6.53%
机关:0.74%
高等学校:1.04%
部队:1.04%出国:2.97%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0.15%金融单位:0.15%
医疗卫生单位:0.15%
自主创业:0.74%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具有化工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和新型化工装置技术开发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计算、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粉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装置设计、控制与管理技术等。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热力学实验、粉体力学实验、设备强度实验、微机测量与控制实验、化工装置实验等。
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及其就业前景
中国煤炭新闻网 2009-8-30 9:02:12煤矿院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称过控专业,以前称为化工过程与机械专业。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化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医药、食品、机械及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称上就不难看出该专业各学科的交叉性,曾经有人这么解释过过控专业:学过控的比学化工的多懂些机械,比学
四个工程相关的工作,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多懂些控制,比学控制的多懂些工艺,这是一个比较生动的说法。过控学子具有综合型人才的特点,可以涉及
该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突出了装备技术、工艺过程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强化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学习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及人文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外语交流和机使用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控制
基础、化工原理、工业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测试技术、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就业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在新浪教育网公布的2008年全国应届本科生最容易就业的十个
控专业就业率为94%(第2名),平均月工资是2447元(第3名)。
中就有过控专业,工资收入也很可观。2008年12月公布的山东省2007届本科毕业生薪资最高的10个专业
由于该专业已经渗入到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是与化工设备机械有关的单位,该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去与化工设备有关的公司或者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工设备制造企业,比如压力容器制造,空分设备制造;第是化工厂,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承担设备管理工作;第三类就是化建公司(专门负责建立化工厂),毕业生主责所建化工厂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化工设备的安装工作。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都在上述三类企业之如果对设计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设计方面的功底比较好的话,可以选择到化工机械制造公司设计部门工作,但这
SolidWorks、3D max、pro/E等。
强调的一点就是,同学们要对机械制图掌握的比较精,达到运用熟练程度,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如
我国的化工类行业是相当繁荣的,并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化业,过控学子可以在这两类企业中大显身手,很多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的管理机构工作,特别是在中层的管理方面出本专业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的过控专业不但具有一般院校过控专业的通性特点,还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在国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动节能减排,煤炭的液化、煤变油,煤变气是今后煤炭利用的另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而中国的矿物加工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在煤炭加工和洁净煤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矿大过控专业的任课老乎都是矿物加工、机械、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自动化等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何亚群教授、匡亚莉教授、杨建国章新喜教授、刘焕胜教授、张文军教授、熊建军教授等十几名著名学者亲自上课并担任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教学团队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实力处于全国前列。矿大过控毕业生还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的特色,以无二的优势,到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对口单位工作。神华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山西焦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山东兖矿集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河北能源集团等企业入围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矿大过控学子完全可以在这些企业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而与有关的学校如中国石油大学的该专业学生去石化公司的比较多。比较好的石化公司有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庆石油等。化建公司主要担建立化工厂的项目,除了整体的厂房建设之外就是各种化工设备的安装了,这两方面分别由学土木工程和过程与控制工程的专业人员来指导完成。由于过控专业对化工设备的性能是比较了解的,安装后的调试工作一般由过业生来承担。比较好的化建公司有中国化建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建设公司、中国石化建设公司,及上述公司的分
过控专业的就业前景固然明朗,但并不意味着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万事大吉了。在校期间,我们应该努力学好
好准备。(中国矿大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 刘强 沈孝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下20就业率最高的十大本科专业的统计表:
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靠前的专业分别是建筑学(98.3%)、护理学(96.1%)、工程管理 (95.3%);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量最大的前50位专业中,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排名靠前的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97.5%)、会计 (93.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93.7%)。
拓展阅读:高校本科毕业生专业就业率工科门类就业率最高
专业选择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报考高等学校时需要面对的关键选择之一。专业选择的基础应当是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但也要考虑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正是社会对各个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直接体现,因此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年,应教育部要求,90%以上的本科层次高等学校都编制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其中,又有超过半数的高校除了公布整体就业率,还公布了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好大学网”对各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截止到3月31日),发现有425所高校公布了本校部分或全部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涉及300多个本科专业,累计频次1.5万以上。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和汇总,不仅可以获取各专业、各门类毕业生就业率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得到各个专业内有关高校的就业率排名。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各科的就业情况:
1、工学门类的就业率最高,法学、教育学、历史学门类的就业率最低
将各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按学科门类汇总后可以看出,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是所有门类中最高的,达94.04%;农学和医学门类的就业率也较高,分别是93.15%和93.06%;管理学和经济学是考生们热衷报考的两个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达93.02%和92.8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门类依次是文学、理学、艺术学、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其中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就业率都低于90.00%。
图1、各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之比较
注: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该门类下所有被统计高校相关专业的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203月31日)。
高校公布的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共涉及300多个专业,针对每个专业,我们计算了所有相关学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值。对于那些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所或更多),我们将其就业率由高到低划分为高就业率、较高就业率、正常就业率、较低就业率、低就业率5个区间,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就业率区间划分标准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所有专业就业率的平均值为92.57%;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年3月31日)。
共有113个本科专业的有效样本数不少于40个(见图2)。这其中,高就业率专业有18个(占15.9%),较高就业率专业有17个(占15.0%),正常就业率专业有47个(占41.6%),较低就业率专业有13个(占11.5%),低就业率专业有18个(占15.9%)。从各个学科分类下设专业的分区结果看:
哲学门类下没有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的专业;
经济学门类下有4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都是正常就业率专业;
法学门类下有5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2个较低就业率专业、3个低就业率专业;
教育学门类下有6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3个较低就业率专业、2个低就业率专业;
文学门类下有11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7个正常就业率专业、3个较低就业率专业、1个低就业率专业;
历史学门类下有1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为低就业率专业;
理学门类下有12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5个正常就业率专业、2个较低就业率专业、5个低就业率专业;
工学门类下有40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5个高就业率专业、1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4个正常就业率专业;
农学门类下有2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都是正常就业率专业;
医学门类下有8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高就业率专业、4个较高就业率专业、2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
管理学门类下有15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2个高就业率专业、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
艺术学门类下有9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6个低就业率专业。
图2、各学科门类下不同就业率区间的本科专业数量与分布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高就业率”=(94.57%, 100%](就业率高出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较高就业率”=(93.57%, 94.57%](就业率高出平均值1-2个百分点),“正常就业率”=(91.57%, 93.57%](就业率在平均值上下1个百分点以内),“较低就业率”=(90.57%, 91.57%](就业率低于平均值1-2个百分点),“低就业率”=(0, 90.57%](就业率低于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
2、高就业率专业绝大多数是工学门类下的专业
高就业率专业如表2所示,能源与动力工程(96.71%)、机械工程(96.20%)和工业工程(95.68%)位列前三。18个高就业率专业中,有15个是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管理学门类的2个专业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也都和工学有交叉(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充分体现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优势;高就业率专业中还有1个医学门类的专业,即药物制剂,该专业的就业率在高就业率专业中处于最后一名。
表2、高就业率专业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高就业率”=(94.57%, 100%](就业率高出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
3、低就业率专业中艺术体育类专业最多
低就业率专业如表3所示,音乐表演(87.22%)、体育教育(87.26%)和美术学(88.24%)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的3个专业。18个低就业率专业中,有6个是艺术类专业,还有2个教育门类下的体育相关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说明艺术体育类专业尽管在高考[微博]招生时有特殊通道,考生大多具有相关特长,但是在就业上存在一定劣势;理学门类有5个低就业率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统计学这些基础性很强的专业以及目前社会实际需求还不够大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法学门类下的3个主要专业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也都是低就业率专业;历史学专业既是冷门专业,也是低就业率专业;文学门类下的新闻学很受考生欢迎,但是也属于低就业率专业。
表3、低就业率专业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低就业率”=(0, 90.57%](就业率低于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
4、热门专业的就业率有高有低
热门专业一般是指报考人数多、招生人数多、开设院校也多的专业。本文根据各个专业公布专业就业率的院校数量多少,列出了公布频次最高的二十个专业及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如图3所示。其中高就业率专业有1个,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32%);较高就业率专业有3个,分别是自动化(94.38%)、通信工程(93.71%)、财务管理(93.64%);较低就业率专业有3个,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91.39%)、公共事业管理(91.10%)、汉语言文学(91.03%);低就业率专业有2个,即数学与应用数学(90.55%)、法学(88.49%);其他热门专业的就业率与平均水平都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
图3、二十大热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之比较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热门专业指有效样本数量最多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最多);所有专业就业率的平均值为92.57%;。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比较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1-1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10-2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21-3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31-4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41-5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51-6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61-7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71-8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81-9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91-100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名100-113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
2009年12月,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 即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如何实现这一产业定位目标,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 如何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高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但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一困境已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探讨。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如李伟 (2010) 分析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困境 (初次就业率低、行业认同度低、行业流失率高) , 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包括现存的旅游学科体系导致旅游专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高校旅游师资能力水平与行业需求存在巨大差距、现行的教育体制限制了旅游培养模式创新等, 并提出合理划分学科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寻求培养模式的突破、加强旅游专业“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等策略;钱利英、刘建华 (2010) 认为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学校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偏差等, 并提出相应对策;邓秋霞 (2010) 从旅游高等院校应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实现经验的有效储备、提高就业层次, 通过就业引导、缩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等方面提出改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教育对策。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学校教学和学生方面来分析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作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层面之一, 且是较为次要的问题层面, 关键问题在于旅游行业方面, 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这是关系到旅游业能否提高服务水平、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业以及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应该引起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有必要给予积极深入的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愿及就业现状
(一) 在校生行业就业意愿状况。
笔者于2011年4~5月对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四个年级150名学生进行了旅游业就业意愿调查,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只有57.72%的学生愿意将来在旅游行业就业, 由此可以看出, 旅游行业就业意愿率很低。
(二)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对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十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一般地, 刚毕业第一次就业时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不到50%, 三年后留在旅游行业的不足20%, 五年后能留在旅游行业的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 旅游行业就业吸引力不大, 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剖析
(一) 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笔者于2011年4~5月对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四个年级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列出了薪酬福利、将来的发展空间、行业 (企业) 发展前景、所在地区、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工作的社会地位、能否锻炼人、是否轻松等九个方面的因素, 要求学生按重要性递减进行排序, 按9分制进行量化赋分, 即排在第一 (即最重要) 的因素赋9分, 排在第二的因素赋8分, 依此类推, 排在最后一位的因素赋1分, 运用均值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 各因素的标准差都不大, 说明大家的看法和意见一致性较好;从各因素得分情况来看, 薪酬福利因素均分最高, 为6.9329, 说明学生就业所考虑的因素中, 薪酬福利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个人将来的发展空间, 均分值为6.4027;行业 (企业) 未来发展前景排第三, 均值接近6.0分;另外, 所在地区、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工作社会地位四个因素分别排在第四至第七位, 其均值都超过4.0分;工作是否轻松因素排在最后一位, 说明大家选择工作时较少考虑工作轻松性, 有勤奋刻苦的意识。
注:A—薪酬福利;B—个人将来的发展空间;C—行业 (企业) 未来发展前景;D—所在地区;E—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F—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G—工作社会地位;H—工作能否锻炼人;I—工作是否轻松。
(二) 旅游行业就业特征分析。
这里以南京地区为例, 针对学生就业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对旅游行业就业特征进行分析。
1.薪酬福利。
旅游行业就业主渠道包括宾馆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根据调查, 毕业生到宾馆酒店就业, 一般都要从基层部门服务工作做起, 南京地区高星级酒店起薪大多每月不超过2, 000元, 即使做到领班, 月薪资也在2, 500元左右;旅行社一般职员薪酬大都为底薪加提成, 且底薪每月一般不超过1, 000元, 大多数每月收入不超过2, 000元;旅游景区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事业单位, 工资收入较高, 但无社会关系的毕业生很难进去, 另一类是民资开发的民企性景区, 毕业生刚进去的两三年内, 月工资收入一般在2, 000元上下。由此可以看出, 旅游行业工资水平很低, 远低于南京市平均职工工资 (2010年年平均工资约为3, 700元) (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网站提供的有关数据推算) 。根据近期有关媒体的报道, 旅游业薪酬水平在服务业中位居倒数, 更不要与其他行业相比了。这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到旅游行业就业和旅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的最重要原因。
2.发展空间。
除了少数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外, 大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 层次结构简单, 且管理不规范, 因此, 员工的发展空间较小。
3.行业发展前景。
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 属朝阳产业, 已为社会所认同。
4.社会地位。
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大部分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我国目前社会对服务性工作存在着偏见, 认为服务性工作是伺候人的, 低人一等, 因此, 旅游服务工作社会地位较低, 且当前我国国民素质较差, 认为有钱就是大爷, 对服务人员不尊重现象也普遍存在, 企业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片面地理解“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总是对的”等理念, 当顾客和员工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即使责任在顾客方, 也往往以牺牲员工的尊严换取顾客的满意为代价来解决纠纷问题, 给员工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 从而影响其对工作的认同感。
5.其他特征。
一些旅游工作, 如导游、宾馆服务等工作时间不固定, 扰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且很辛苦, 长期工作会对家庭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均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旅游行业就业特征中, 薪酬低、发展空间不大是影响其就业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 社会地位、工作轻松度等方面的特征也是影响其就业吸引力的不利因素, 只有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是一个利好因素, 但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一是未来的事, 具有不确定性, 同时也不完全等同于就业好, 因此这一利好因素也改变不了目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吸引力不佳之现状。
四、破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旅游行业薪酬水平。
旅游行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 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 因此, 行业竞争激烈。由于过度的价格竞争, 行业利润率很低, 现处于微利时代, 企业为了生存, 压低员工工资属无赖之举。而行业的薪酬福利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首位因素, 旅游行业薪酬水平低是造成目前留不住人才的关键性原因。要想彻底改变旅游行业就业吸引力不大之状况, 须提高整个行业的福利待遇。一方面要想办法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政府有必要出台有关旅游企业扶持政策, 在水、电、气、税费、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切实减轻旅游企业的经营负担;其次, 可通过提高旅游企业准入门槛, 限制旅游企业数量, 减缓竞争程度;再次, 可考虑采取限制低价的管理办法, 遏制过度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引导旅游企业自律, 遵守行规, 自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另一方面, 政府可考虑通过出台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和办法来保护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 提高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二) 引导旅游企业集团化。
员工的发展空间大小也是影响其就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目前, 大部分旅游企业规模小, 能提供的高层次职位较少, 员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走集团化道路以扩大企业规模,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规范企业管理, 能有效解决员工的发展空间问题, 从而能提高就业吸引力。政府可想办法推动旅游业经营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发展, 引导有关旅游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形式, 实现资产重组, 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和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等专业性旅游企业集团, 一方面能扩大旅游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 转变社会观念,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营造尊重旅游服务人员, 提高服务工作社会地位, 也是改善旅游行业就业环境的重要举措。首先, 要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 营造尊重服务劳动的舆论环境, 转变社会鄙夷服务工作的传统观念;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可通过经常举办旅游服务技能比赛的方式, 让社会认识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 并逐步形成尊重旅游服务的氛围;政府可通过奖励等方式, 引导社会形成尊重服务劳动的新风尚, 同时通过精神奖励等激励手段, 对留住人才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及就业现状, 根据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从旅游行业就业特征视角剖析了造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相关对策。本文认为, 旅游行业薪酬水平低、员工发展空间不大等就业特征是导致旅游行业就业吸引力不大的重要因素, 解决的对策包括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福利待遇、通过企业集团化提升员工的发展空间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困境与竞争力的提升[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98~200
[2].钱利英, 刘建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以昆明市某高校为例[J].消费导刊, 2010, 1:95
关键词: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Q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04-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步入“十三五”的全新阶段,全国高等院校各专业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并以市场需求或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这已成为全新的趋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高等学校办学的专业趋向类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国家、省政府和学校相应出台了各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党政齐抓共管,教职工全员参与,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1]。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示点单位、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本文就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近三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共有215人,各年度毕业生分别为2013年73人;2014年71人;2015年71人。从毕业生的人数上看,从毕业生生源分布看,虽然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但大多数生源仍然以安徽省为主(占88.37%),外省生源相对较少(占11.63%)。近三年毕业生生源情况见表1。
2 近三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从安徽科技学院2013-2015届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各年度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就业情况好,就业形式多样,以生物工程类相关企业为主,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事业单位为辅,少数毕业生在非生物工程岗位上就业。就业的地区大多数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昆山市、南京市、无锡市和常州市等相关生物工程类企业就业和相关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的流向来看,大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类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单位等单位就业,另一去向是高等学校,通过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而出国和自主创业的人数非常少,但有逐年增加上升的趋势。从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来看,大多数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少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而利用国家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开展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非常少,更谈不上创业成功者。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在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去生物工程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近三年分别为2013届:42.87%;2014届:49.02%;2015届:61.50%;出现逐年上升趋势。近三年通过考研进入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3届:18.34%;2014届:22.56%;2015届:26.18%。近三年去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就业的人数极少,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生物工程相关企业中非公企业也在逐年增多,国有企业在逐年减少,这可能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非公有企业的发展有关,今后一段时间内,非公有企业将成为高等学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而事业单位编制考招、特别是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与企业单位的不同,应届本科毕业生,特别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将大幅度减少。今后一段时间内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另一条就业渠道是基层大学生村官,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的加快,国家鼓励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加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队伍,因此,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将到农村、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就业的形式和比例将会上升。
3 关于做好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从近三年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不难看出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就业区域相对较窄,主要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专业的对口性不高,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所学生物工程专业的符合度不高;就业的层次不高,部分本科毕业生从事一线体力工作等。针对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就做好下一步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年、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供同类高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同仁们参考。
3.1 加快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前提下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的需求,拓展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现有专业内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类型与结构,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3.2 着力改革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综合实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质,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等部门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养与评价,全方位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行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发挥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信心、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要突破现有的学科框架,紧密结合企业行业发展、技术需求、建设需要和发展趋势等,重构课程体系。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多样式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学生在企业行业部门顶岗实习的规模和内容。以产业技术发展驱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除了公共课、基础课(含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方向课外,还应设置专业技能应用与实践实习课,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群。同时,要建立与企业行业合作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3.4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强调要加强学生自我定位教育,很多毕业生就业时青睐工资待遇优厚、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不愿意选择到基层、环境艰苦或者繁杂的工作,更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因此,学校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利用班主任(辅导员)开设就业指导课,邀请相关企业行业负责人来校举办就业讲座,利用周末、假期或毕业实习等让毕业生深入到企业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需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参 考 文 献
[1] 冯毅翀,刘少斌,许金叶,等.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508-511.
内容来源:腾讯教育
[2011年06月13日11:03] 全文(共2页)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①就业率(前50位)主要本科专业名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②(%)
学前教育
97.5
热能与动力工程
96.4
物流工程
96.1
给水排水工程
96.1
审计学
95.9
档案学
95.9
车辆工程
95.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95.5
船舶与海洋工程
95.5
土木工程
95.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94.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4.8
建筑学
94.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4.7
财务管理
94.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94.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94.5
护理学
94.5
交通运输
94.5 工程管理 94.3 机械电子工程 94.2 国际会计 94.2 自动化 94.2 工程力学 94.1 会计学 94.0 国际商务 93.9 工业工程 93.8 微电子学 93.8 安全工程 93.8 纺织工程 93.8 预防医学 93.8 人力资源管理 93.7 材料科学与工程 93.4 软件工程 93.4 服装设计与工程 93.4 城市规划 93.4 环境艺术设计 93.3 法语 93.2 药物制剂 93.2 信息工程 93.2 医学检验
93.制药工程
93.1
物流管理
93.0
水利水电工程
92.9
轻化工程
92.9
测绘工程
92.8
通信工程
92.8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92.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92.7
统计学
92.6
全国本科
91.2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就业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1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
内容来源:腾讯教育
[2011年06月13日11:11]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本科专业名称
失业率①(%)
美术学
15.6
音乐学
15.0
临床医学
14.5
环境科学
14.2
物理学
14.0
法学
13.2
体育教育
13.0
数学与应用数学
12.8
动画
12.6
生物技术
12.4
全国本科
8.8
①失业率:失业率=1-就业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1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排行榜
内容来源:腾讯教育
[2011年06月13日15:25]
麦可思-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①(前50位)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读研比例②(%)
哲学27.6
临床医学25.0
国际政治22.5
医学检验21.7
生物技术21.3
微电子学20.1
动物科学19.5
化学19.3
植物保护19.2
材料化学18.7
中医学18.6
物理学18.6
环境科学18.1
农学18.0
生物工程17.4
生物科学与工程16.9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6.7
电子科学与技术16.7
交通工程16.5
教育学15.4
化学工程与工艺15.2
心理学15.0
地理科学14.8
轻化工程14.8
应用化学14.5
动物医学14.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4.0
地理信息系统13.9
应用物理学13.8
生物医学工程13.8
对外汉语13.8
历史学13.7
预防医学13.6
环境工程13.5
思想政治教育13.5
材料科学与工程13.3
通信工程12.8
水利水电工程12.6
制药工程12.5
金属材料工程12.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2.3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12.1
工程力学12.0
数学与应用数学11.9
冶金工程11.5
纺织工程11.2
药学11.2
信息安全11.1
食品质量与安全11.0
医学影像11.0
全国本科6.7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读研比例:某专业的读研比例=该专业中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人数/该专业毕业生总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1年留学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排行榜
内容来源:腾讯教育
[2011年06月13日15:26]
麦可思-2010届留学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①(前20位)
主要本科专业名称留学比例②(%)
国际商务7.1
朝鲜语6.5
德语5.7
保险5.2
法语5.1
西班牙语5.0
国际会计4.9
国际政治4.0
金融学3.8
对外汉语3.7
汉语言3.6
金融工程3.6
传播学3.4
日语3.4
微电子学2.9
信息安全2.8
电子科学与技术2.8
动画2.6
生物医学工程2.6
俄语2.6
全国本科0.9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留学比例:某专业的留学比例=该专业中毕业后就留学的毕业生人数/该专业毕业生总数。
关于水电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作者:徐 波 杨 芳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2期
进入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社会正在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传统行业与产业不断重组,各种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新时期,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变、水电行业发展迅速的新情况下,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就业特点
1.就业率保持稳定
同其他的工科专业一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呈良好趋势,特别是在近几年国家传统能源的复苏,以及经济建设对能源的大量需求,更加保证了对水电人才的需求量。以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为例,2004级本科毕业生118人,截止至2008年6月28日,能够顺利毕业的有113人,其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有55人,毕业时顺利就业的有56人,未就业的有2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8.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率上是有保证的。
2.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困惑很多
良好的就业率对毕业生来说并不代表良好的就业。华中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能够保持较好的就业率,其主要原因与学校的大环境以及国家对水利水电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每年10月至第二年的4月是学校招聘会的高峰期,用人单位犹如潮水一样涌入学校,但是真正招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单位比较少。少数大型单位招聘又会要求应聘者具备研究生学历,而一些小型的水电场(站)不是地处偏僻就是发展前景不乐观,难以吸引应届毕业生。面对这种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有的毕业生转而寻求相关领域的工作,如电力、IT等,但专业水平上终究竞争不过那些专业的毕业生。多次在应聘中被拒以后,毕业生往往变得较为悲观,不得不降低就业目标。
3.就业专业不对口情况突出
新时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根据信息化的需要,以及与电力系统衔接的紧密性,开设了许多IT和电力系统方向的课程,而这两个方向都是当前最热门的行业。在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便进入了电网和IT行业工作,而毕业时真正到水电站工作的并不多。
4.缺乏职业规划,盲目就业
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没有方向感,缺乏职业规划,盲目投递简历的现象比较明显。很少有毕业生清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清楚自己想要进入什么样的单位,清楚自己专业行业内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单位,更不会及时主动与这些单位联系。甚至有些打算考研的同学,在就业高峰期也拿着简历到处投递,最终影响了考研复习。
5.考研成为一种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考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为例,近四年中,每年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被保送继续攻读研究生。除此之外,约有一半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在最后的就业统计中读研和就业的人数平均各占一半左右。
二、原因分析
1.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渗入,传统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包含了水利、水文、水力发电等多个方向的内容,涉及力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自动化生产、生态环境学等学科。全国水利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和课程设置方面各有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为了能够互相融合,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方向也越来越模糊。所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课程负担在加重,学习面变得更广,几乎涉及了前面提到的所有课程以及其他工程及电类的所有课程;另一方面,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却比以前少了,尤其是传统水动与水工的课程。学生似乎什么课程都在学,但都又不深入,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却又没有几门真正讲水利水电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表面上看似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实际上给就业的开展增添了较大的压力。
2.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够
对于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的任何实践活动、任何项目以及研究的任何成果,对于其在就业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现实中极少有本科生参与工程项目的研究,甚至连专业课程的实验也很少能够完完整整地完成。一方面,这是由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落后导致的;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还有待提高。
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很少愿意选择前往水电站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水利水电工程的毕业生就是去山沟沟的发电站工作,那里远离城市,经济条件落后,工作内容枯燥。传统观念的影响,给毕业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不敢或不愿选择水电站的工作,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水电站。同时又受到其他热门行业的吸引,导致许多毕业生选择改行,特别是电力系统与IT行业。近年来,由于国家将电力市场化,电力网络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形成国家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南方电网几大电网公司。电网公司的工作地点可以在全国各地,且一般多在城市,福利与薪金待遇等各方面都比较好。水利水电
工程专业与电力系统行业需求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电网公司也需要经营一些负责调峰调频功能的水电站。所以,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改行而进入了电力系统行业。另一方面,火热了多年的IT行业,至今仍是受人青睐。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与计算机结合的高度紧密,计算机已经成为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每年都有不少的水利水电专业学生转行到IT行业。
4.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院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完全是由身兼多重任务的辅导员担任,且不说辅导员本身是否具备专业就业指导的能力,仅说辅导员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很有限的,很难独立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正式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地不够,专业教育的不足,求职过程中的碰壁,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怀疑专业前途,最后盲目就业。
三、思考及建议
1.联合全国水利高等院校对未来水电发展及教学方向进行研讨
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信息化的气息越来越浓,未来的水利水电事业往何处发展,水电事业的人才如何培养,成为各水利水电高等院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今,全国的水利水电高等院校设置的课程各有所异,主要原因也就是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专业内没有确定统一的发展方向。所以,专业内院校之间应该深入研究,统一方向,互相学习交流,将专业与行业结合起来,研究确定新时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信息化改革,促进全国水利水电事业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
2.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结合企业的需要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就业的毕业生后最终要面对的是企业,因此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需求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深刻认识企业所需的人才结构,同时也让企业了解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衔接,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以后进入行业工作做好铺垫。另外,在紧密联系企业,进行信息化水电专业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中摸索规律,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
3.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动手能力在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内需要有实验室,包括实验机房、自动控制模拟装置、水轮发电机仿真装置等等,这是学生真正接触专业知识的第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水电生产的整个过程,加强实践教
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校内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术研究以及一些科研项目,这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将是一个巨大的砝码。
4.加强专业认识职业教育
针对学生对于水电专业的陈旧传统观念,通过专业认识教育改变学生认识。这种专业教育应该在大一开始进行,聘请一线水利工程师或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让学生逐渐了解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体系、相关企业需求、行业概况等等。通过与企业及专家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明白未来水电行业发展方向以及真正的职业走向。
5.重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的最后一份作业,也是一个最有挑战性的课题,是对毕业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考查。通过一份毕业设计的完成,可以培养毕业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等,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对于毕业生科研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已经有所下降,毕业生也不够重视,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较多抄袭现象,失去了毕业设计本身的目的和效果。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提出高标准,导师要严格把关,注重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核上可聘请院外专家学者担当,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
6.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
【本科专业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就业率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11-27
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07-10
本科体育专业毕业论文09-11
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09-20
本科专业认知实习报告10-07
本科金融专业毕业论文10-23
视觉传达本科专业介绍11-01
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特点11-09
(本科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