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案例分析pdf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身保险案例分析pdf

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摘 要:自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人身保险业重建至今,该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整个保险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化发展,消费者自身对保险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对保险的监管工作也在不断朝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保险和人身保险,结合当前社会公众对保险的需求,分析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需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身保险 市场需求 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论是其市场规模还是主体上,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关于保险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各种体系也正逐步健全并完善。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大力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通过对外开放这项国策以及经济全球发展进程日益加快,这也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

本文针对人身保险展开探究和分析,对其中有关人身保险方面的理论问题部分进行重要阐述,同时结合当前我国人民群眾对人身保险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期望能够促使人们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明确对人身保险的认识,并引入人身保险,从而对当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实际情况有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

1 概述保险和人身保险定义

对于保险和人身保险而言,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定义。一般而言,所谓保险就是指将保险费集中起来,建立相应的保险基金,之后将这部分资金用于被保险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情况产生的损失补偿中,也可以根据个人出现死亡、伤残或者达到合同上规定的期限时间时,承担支付保险金的一种责任行为。

基于以上对人身保险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其一人身保险的标的在于人生命及其身体;其二人身保险中的保险责任主要有生育、衰老、疾病、死亡等方面。

但为什么得出这种结论,例如为什么要将人的生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为什么投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后,当被保险人发生以上事故情况或保费存期满情况下,保险人则要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一定的保险金呢?等,以上定义没有对此给予一定的答案,因此这就需要针对保险给予其他方面的定义:其一从个人方面来分析人身保险定义,人身保险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协议,也就是说个人通过这样的协议在制定时间内缴纳相应的费用给保险人,其中所说的费用也就是保险费,通过保险费换取在一定时间内,如果保险人在这段时间内出现协议上约定的相关保险事故的情况下,保险人应该统一支付规定的保险金;其二从社会方面来分析人身保险定义,人身保险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制度,也就是说个人把与生命、健康相关的财务风险转移到团体,然后再以团体从个人中的积累资金补偿给少数有损失的财务风险。而这里所讲的风险具有对未来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特征,因此财务风险也就是对未来发生的财务损失具有不确定性特征[1]。

2 当前社会公众对保险的需求

2.1 现实保险需求

所谓现实保险需求,具体而言就是个人或经济单位对保险方面具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同时还能够在现实条件下具有购买保险这方面的意识,由此足以看出,对现实保险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点:其一,个人以及经济单位首先应该对风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承担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可转移性特征;其二,通过对风险具有可转移性因素的认识,个人或者经济单位愿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其三,个人或经济单位通过选择这样的风险转移方式,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的首要客户就是具有现实保险需求的个人和经济单位。也就是说,所谓现实保险需求就是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自身的实际需求的基础条件,换句话说,只要保险公司切实掌握当前保险需求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行为,只有明确投保人自身对现实的保险需求,明确投保购买保险的真正原因,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保险销售。

2.2 有效保险需求

所谓有效保险需求,具体来讲就是个人或经济单位在当前特殊特定阶段中,同时在一定的保险价格背景下,具有相应的购买能力的保险需求,这也是保险公司中真正的业务来源重点所在。

2.3 潜在保险需求

所谓潜在保险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对未来保险市场变化以及容量等方面的测定和判断,这也是未来保险公司的发展趋势所在,能够切实证明保险公司在未来的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占有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经营思想和观念。

3 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3.1 当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需求环境

3.1.1 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人身保险市场需求

对于人身保险业的恢复以及进一步发展而言,其最大的发展契机就在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根本上来讲,对保险的需求主要在于人们对不确定性质的风险进行预期损失补偿的需求中。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来看待,企业属于国有财产部分,政府是其中承担风险的主体所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需要承担其风险,而且个人也没有财产风险、人身保险等通过保险公司来进行经营。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后的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风险,这时候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有些风险类型无法避免,而且个人也没有能够完全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和个人不得不考虑风险转移等问题,这也使得人身保险不断扩大发展。一直以来,在国家的各种福利制度政策中,人们大多数情况下不依赖于政府以及投资单位来转移风险,这对人身保险不重视的态度一直到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前。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在医疗、住宅、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人们对风险方面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就从侧面看出潜在的人身保险市场有很大地发展,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多次调整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使得人身保险的交费标准不断提升,但即使这样,保险市场依然活跃,还有很多群众对人身保险有着一定的需求[2]。

3.1.2 储蓄余额不断提升

就当前我国人身保险的储蓄余额实际情况而言,数目已经高达数万亿元,与其他国家相比较,高出一般国家的几倍储蓄余额,甚至是几十倍的储蓄余额。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人民群众对风险方面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其二,从侧面说明还有一大部分人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基于以上通过加强对人身保险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这样才能够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增加对各种险种的开发工作,这也就使得一部分企业以及居民储蓄分流于人身保险市场中。

3.1.3 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根据当前人身保险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讲,其一保险深度,在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32%,人寿保险比南非高13.86%,但我国保险深度在2007年时才达到1.39%;其二保险密度(保费水平),在2007年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08美元,其中日本已经达到3092美元,而我国只有8.2美元。基于以上各项数据信息而言,足以说明当前时期我国人身保险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3]。

4 结语

4.1 人身保险的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理论层次以及经济方面的分析来看,在国民收入中,尤其是其中的个人可支配方面的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身保险方面的需求得到一定的增加,随着当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逐渐上升,人们也就对自身安全方面投保意识逐渐增强。但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当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支付保险费用,而对于这部分人身保险费用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新增加的那部分收入。随着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对自身的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逐渐重视起来,这也从侧面说明,对人身保险方面的需求也会因此而增多。

4.2 当前我国人身保险市场还处于理性需求未成熟阶段

根据上述理论以及各项数据信息方面的分析来看,当前我国人身保險市场还处于理性保险消费有待成熟阶段,虽然从整体上来看,人身保险在保费方面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性质的人身保险需求以及人身保险的消费。而人身保险在很大程度上执行相关银行存款/股票证券方面的相关职能部分,这也就从侧面看出当前我国人身保险的基本保障意义,并没有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得到相应的重视,也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4.3 关于人身保险的政策方面建议

要想更快更好的促进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其满足当前人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身保险需求,因此所有与人身保险市场相关的主体部分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政府监管以及立法部门,这些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秩序以及规则的制定者,应该切实明确人身保险的内涵所在,以此为基础来提升并引导当前市场中多蕴含的保险需求,积极进行保险方面知识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形成当前人民群众对人身保险的社会以及家庭两方面意义上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保险产品的提供者保险公司。首先保险公司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在当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实力,而且还要形成自身在保险行业中具有一定特色的、其他保险公司无法相比较的竞争优势。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比较重视对养老方面的保险或者是企业以及个人的年金保险;有些保险公司比较重视对意外伤害方面的保险或者是意外伤害医疗的保险;还有些保险公司比较重视对普通人的人身保险或者健康方面的保险等,通过以上,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情况,同时也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人身保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满足当前人们对保险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王宏扬.中国家庭商业人身保险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17(3).

张建深,黄富奎,付容华.北京市人身保险需求实证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王晓慧.我国健康保险的角因分析[J].科技视界,2017(7).

佚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8(8).

作者:谢维维

第2篇:《保险法》人身保险利益立法缺陷分析及完善建议

【摘要】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目的是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和防范赌博行为。现行《保险法》在人身保险的立法定义、人身保险的利益主体、认定标准及审查责权等方面存在缺陷。为进一步适应保险行业发展需要,《保险法》应开放式地拓宽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明确保人身险利益主体和人身保险利益的审核责任;细化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

【关键词】保险法 人身保险 保险利益 立法缺陷

一、人身保险利益立法缺陷分析

(一)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过于严苛

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利益的界定见诸于第12条所规定之“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所谓“法律上承认”,则意味着保险利益的界定必须以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为准。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但凡没得到法律明文认可的利益,均不构成《保险法》所述的保险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不仅仅只局限于法律上承认或者法律上明确禁止这两种,还应包括法律上虽没有明确承认但也没有明确禁止的“第三种利益”。按照“法无禁止即合法”这一现代法治的基本观念来理解,“第三种利益”也应受到保护。而根据现行《保险法》的规定,“第三种利益”仍然不属于保险利益。显然,从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保险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有待扩展。

(二)人身保险利益的主体约定不合理

现行《保险法》第12条要求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但在人身保险合同中,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受益人,对于受益人,现行《保险法》只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和“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而没有要求受益人必须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众所周知,设立保险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道德风险,而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尤其是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寿保险合同中,真正的道德风险因素其实来源于受益人,而非投保人。因此,保险利益原则所规制的对象应该是有权领取保险金的受益人,而非支付保险费的投保人。若受益人与投保人并非同一人时,机械性地要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有悖于保险利益原则的本源。

(三)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模糊

现行《保险法》对于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试图兼顾英美法系的利益主义和大陆法系的同意主义。现行《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见诸于第31条,第31条第1款首先明确列举了具有保险利益的四种情形,第2款又补充规定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显然,根据第2款的规定,无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是否满足第1款所规定之四种情形,抑或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有无正当经济利益关系,只要被保险人同意即可视作双方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利益如此宽泛的认定,可能诱使投保人为了获取保险金而以利益相许引诱被保险人的同意,以被保险人的生命或健康进行赌博,则必然有悖于保险利益原则之避免赌博行为的目的,也不利于控制道德风险。

(四)人身保险利益审查责权不明

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3款明确规定了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可见,人身保险利益的存在是人身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投保人在投保時必须依据最大诚信原则,对其与被保险人存在的关系和利益进行如实告知。由于保险利益的认定属于专业知识领域,普通大众难以准确认定,因此保险利益的审查责任应交由保险人来完成。只要投保人投保时就其与被保险人的关系进行了如实告知,保险人一旦承保,则应意味着保险人认同保险利益的存在,将来不得以“投保时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宣布合同无效。但现行《保险法》对保险利益的审查问题并无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即使投保人在投保时如实告知了与被保险人的关系,保险人未做明确审查而签发保单的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后果也由投保人承担了。

二、人身保险利益立法完善建议

(一)开放式地拓展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

2014年8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要达到5%及保险密度要达到3500元/人的目标。如果保险利益仍然局限于现行《保险法》所要求的“法律上承认”,则将严重制约保险业的发展空间,《意见》中提出的2020年的远景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为适应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升保险业在经济、民生领域中的地位,必须开放式地拓展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将“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修改为“正当利益”,即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正当利益”。所谓“正当利益”,不仅包括“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也包括了法律上没有明令禁止的,没有违反社会公德的其他经济利益。

(二)人身保险利益的主体应更正为受益人

建议将现行《保险法》中关于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更改为“受益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功能是降低道德风险和防范赌博行为。要实现这2个功能,其核心应该是保证保险金的领取人与被保险人需要具有保险利益,而当保险金的领取人——受益人与投保人并非同一人时,要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没有实质意义。

(三)进一步细化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2款

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2款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同意即视为具有保险利益。从现行《保险法》的条文来理解,“同意原则”是独立存在的,即只要被保险人同意,而不需要满足31条第一款规定的4中情形,保险利益就存在。脱离了特定关系限制的同意原则,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保险的保障功能,而且也不能有效地防止道德危险和赌博行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于“同意原则”的对象加以适当的限制,进一步细化该条款。建议将第二款修改为:除前款规定为,如投保人和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存在合法经济利益,且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视为具有保险利益。

(四)需明确保险人对保险利益的审核责任

《保险法》应明确保险人对保险利益的审查义务。一方面,保险人作为保险专业机构,在投保人投保时,需明确提醒投保人对保险利益是否存在进行如实告知;另一方面,只要投保人尽到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一旦承保,即视作保险人认可了保险利益的存在。根据最大诚信原则的要求,保险人一旦认可了保险利益的存在,则今后不得以投保时不具有保险利益而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应予以赔偿。

参考文献

[1]晓静.论保险利益以及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任以顺.论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范围的界定[J].金融与经济育,2010(9).

作者简介:方勇华(1981-),男,汉族,江西婺源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方勇华

第3篇:江苏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的博弈分析

摘要:经过19个试点省的实践,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已经初步形成,市场潜力巨大,江苏省也应借此机会,大力推行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小额保险,应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金融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使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合理发展小额保险,将会带给农民、保险公司以及整个社会诸多方面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全民福利。

关键词:小额保险;博弈;资源配置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有关江苏小额保险发展的调研,实践小组五名成员于2010年12月就“发展江苏小额保险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基于资源配置”这一课题赴徐州铜山县垞城矿地区以及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周边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同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2份,问卷回收率为96.4%,有效率为100%。通过后期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江苏农村小额保险的开展提供翔实的数据。

一、小额保险发展概况及在江苏省发展的意义

(一)小额保险在试点省份发展现状

小额保险是一种针对低收入农民的疾病、死亡和残疾等特定风险的简易人身险。其产品具有保费低廉、期限短、保障适度、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属于微利经营,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

2008年6月23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并规定了9个试点。截至2009年6月,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区已扩大到19个省区,承保超过610万农民,保费收入超过1.4亿元,为农民共计提供超过810亿元的风险保障。

(二)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意义

1、填补人身保险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人身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江苏省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已成为江苏省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各种人群的需要,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人身保险产品,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但由于农村市场的种种限制,真正适合农村市场的人身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足,且在营销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如果选择开展小额保险,可以有效地弥补人身保险的不足。

2、填补社保(新农合)的不足

据统计,超过95%的江苏农村居民购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农村居民的新农合的参保率高达98.34%,但受访者普遍认为新农合存在理赔程序繁琐、保障程度低、可选择医疗机构少和可选药品有限等不足,且新农合有着“大病统筹、小病已付”的特征,保障范围以大病为主,住院费用受起付线和免赔比例的限制。而小额保险的程序简便、保障程度适度的特点可以恰当地填补新农合的不足,完善农村保险。

3、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需要

(1)满足农户的需要

由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分别有38.59%和56.22%的人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意外伤害风险和养老风险,但由于经济条件、流程繁琐、自身对保险不了解及对保险公司不信任等因素,人们大多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只有25.93%的人购买了商业保险,可见农村居民对于适应其自身情况的新险种的需求比较大。如果在江苏省开展保费低廉、程序简便、保障适度的小额保险,可以填补以上不足,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

(2)满足社会的需要

2011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稳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目前江苏省的社会保险已基本健全,但仍有一些细节方面未能得到保障。推行小额保险能够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社会保障渗透到各个细微之处,带给农村居民最大的保障。

小额保险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通过为低收入人群建立保险保障的运行机制,推进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使尽可能多的低收入人群愿意买、买得起、买得到、买得值,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有效方式。

二、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要素

博弈是指决策主体在相互对抗中,对抗双方或多方相互依存的一系列策略和行动的过程。构成博弈模型需要以下几点:博弈的参与者,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每位参与者可选行动的组合所对应的每一位参与者的支付。在这些要素下,通过支付函数分析参与者的博弈结果。

完全信息博弈,指每一位参与者都拥有其他参与者的特征,策略集和支付函数等方面的准确信息的博弈。这里我们是基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分析小额保险在江苏省发展的可行性,所以假设农户、保险公司以及政府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是更贴合实际、更具备现实意义的。

纳什均衡,在非合作的情况下,博弈中的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都是最优的,要使每一位策略都是最优,必须达到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纳什均衡。博弈参与者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

合作博弈,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进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政府希望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小额保险,一是增加保险公司收入,二是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最终达到双方共赢。

(二)政府与保险公司博弈(基于合作博弈)

小额保险属于人身保险,推行小额保险的目的是让收入较低的农民通过缴纳少量保费,获取一定的保险保障,以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目的是盈利,可如此低廉的保费很难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所以政府必须给予保险公司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保险公司才会推出小额保险。

由表1可以看出,政府可以选择支持或不支持推行小额保险,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推行或不推行小额保险。在该博弈模型代价矢量中,前一个分量表示保险公司的收益,后一个分量表示政府的收益。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将会付出成本b,政府如果支持保险公司推出小额保险,必须付出费用a。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推出了小额保险,两者将分别获利为(c,-a-b)。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上看,政府会因为损失而不支持保险公司推行保险;保险公司则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而选择不推行小额保险。但是对于政府来说,付出的费用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社会福利。从长远来看,如果支持保险公司推行保险,政府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这时,保险公司也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在政府的支持下推行小额保险。

(三)农户与保险公司博弈

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18679.52元,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56.47元。从整体上看,农民在江苏省还属于低收入人群,购买价格高昂的商业医疗保险是不可能的,所以保险公司推行保费低廉的小额保险是有其必要性的。调查数据还显示,大多数农户愿意投保,并且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保费,以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

根据图1可以看出,博弈的参与者是保险公司和农户。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与政府合作推行小额保险,或不推行小额保险。农户可以选择购买小额保险,或不购买小额保险。从上个博弈模型中看出,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将会获得利润c。如果农户购买了保险,当其受到人身伤害或者疾病而导致损失时,会得到全额或者一部分的补偿,及时规避风险。但是如果农户没有购买保险,则会损失d。由博弈模型得出结论,最优的策略是保险公司推出小额保险,农户购买保险,两者的获利为(c,0)。

(四)农户、保险公司、政府三者共赢

综合以上两个博弈模型的结果,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政府支持保险公司,看似会损失a+b,但与此同时,社会福利的提高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却是无法估量的。而保险公司也会出于利益和社会公益服务的角度推出小额保险,获得利润c,并为低收入的农户提供了保障,农户也不会为高额的医疗费担心了。在这种最优的决策下,三者达到了纳什均衡,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三、结论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微型金融服务体系为低收入人群服务的必然产物,它保费低廉、流程简便、保障范围适度,使得小额保险会很快被农村居民接受,带给农村居民更多保障。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江苏省各保险公司发行不同险种的小额保险产品,既开拓了农村市场,扩大了保险公司规模,增加了保费收入,满足了农村市场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农村群众对于保险行业不了解、或不好的印象。保费收入的增加使江苏省地区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有所提高,这将提高江苏省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江苏省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保险行业的总体水平,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而政府通过支持保险公司推行小额保险,以实际行动响应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号召,做好政府工作,加大保障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也通过小额保险这项有效的金融扶贫工具,改善民生,促进农村金融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建设和谐新农村。本文经过三方博弈,验证可以实现农村居民、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共赢,最终实现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焕,李长越.开展苏北小额保险的市场调查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2010(3).

2、张文庆,刘岳安.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的机遇与对策[J].山西政报,2009(13).

3、于维生,朴正爱.博弈论机器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4、(法)克里斯汀·蒙特,丹尼尔·塞拉.博弈论与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4).

*本文属南京审计学院2010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CX-201015);指导老师为唐汇龙。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作者:张明明 吴向红

第4篇:人身保险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董某为货车司机,与高某于1997年6月结婚,婚后与董某父母一起生活。2003年12月董某在出车时,与一辆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董某当场死亡。董某在生前曾购买人身保险,根据保险合同,保险公司赔偿了38000元人身保险金。当年王某投保人身保险的受益人为妻子高某,因此高某认为这38000元归她个人所有,而董某父母认为这笔钱是儿子用命换来的,属于儿子的遗产,做父母的享有继承权,应当和高某平分这份钱,双方因此发生争执诉至法院。

本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险金是否属于遗产范围?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即财产保险金和人身保险金:

1财产保险金是指以物或者其他财产利益为保险标的与保险公司签定保险合同,在被保险的财产发生保险合同条款中约定的风险发生时,由保险公司赔偿给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的一种经济补偿,其是对财产因发生保险事故而受到损失的一种补偿。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保险标的的财产性,投保人在一般情况下多为保险物的所有人,因而该保险金的给付对象其实就是该保险物的所有人,属于其个人财产。在继承中应被列入被继承人的遗产范围。

2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与保险公司签定合同,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风险事故时,由保险公司赔付给保险受益人一定数额金钱的合同行为。其具有如下特征:(1)保险标的人格化;(2)保险金定额支付;(3)人身保险的保险事故涉及到人的生死、健康;(4)保险人不得强制请求(如通过诉讼等形式)投保人缴纳保险费;(5)人身保险不适用代位求偿权。由此可见,人身保险不同于财产保险,其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多数情况下投保人都是为自己投保,投保人即为被保险人(不包括为他人投保的情形),因此,人身保险金应当属于被保险人。然而,由于人身保险的内容多涉及生命,当发生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由保险公司给付赔偿的情形时,被保险人已经死亡,其本人已经无法享受该保险金,因此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多指定受益人,即当事故发生后,保险金由保险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享受。因此,由于人身保险金存在是否指定了受益人的区别,其是否能作为遗产予以继承,也需要从两方面,既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来区分。

当人身保险合同中指定了受益人的,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被指定的受益人即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将取得保险金。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投保人生前对自己的财产所做的赠与,属于投保人生前已处分的财产,它已经不属于投保人在死亡时的财产,因此,其不能作为遗产,它已成为受益人的合法财产,不能被继承,也不能用来偿还投保人生前的债务。 另外,如果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未明确指定受益人的,如前所述,在发生保险事故后理赔所得的保险金就成为投保人的财产,此时,人身保险金就可以作为遗产,依法由投保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综上所述,本案中保险公司赔偿了38000元人身保险金应属于高某个人所有,而不属于董某的遗产。

第5篇:人身保险案例

会计12-3班 冯景琦 120624303

[案情简介]

裴某于2007年12月为其当时只有3岁的儿子裴强在当地某寿险公司投保了1份国寿康宁终身保险、1份子女教育保险和1份生命绿茵保险,保险金额共计8万元。2001年5月,裴强因患先天性心脏病不治而亡。裴某向寿险公司提出保险赔付申请,保险公司以裴某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赔,裴某遂诉至法院。

裴某在诉讼中陈述:1999年12月,自己在被告义务人员的多次上门宣称鼓动下,加上爱子心切,就决定按背包义务人员为其设计的教育医疗综合保险计划为儿子投保。在正式签订保险合同之前,由被告的核保人员将儿子带到被告定点的医院进行了例行体检,医生当时未曾查出儿子有任何病情,被告这才同意承保。在整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被告规定的程序进行,所以并不存在有任何欺诈行为;体检医院是被告的定点体检医院,也不存在有作弊行为;儿子生前活泼可爱,没有什么病态反映,自己根本不知道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告称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实属冤枉。

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有三:

1. 作为家长的裴某,事先一定知道儿子有先天性疾病,却不如实告知,使其儿子带病投保。

2. 由于保户的体检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为了节约开支,只能为被保险人作简单的CT检查,一些疑难杂症很不容易被查出,这些都需要保户自己如实提供。

3. 体检医院虽然由保险公司选择,但是体检医生却不能由保险公司选择,医生与保护联合作弊,故意隐瞒被保险人的病情、病史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保险公司不能把医院的体检合格证明当作是唯一能说明保户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依据。

[案情分析及结论]

一种观点认为,造成此次保险纠纷的主要责任在保险公司,正是由于保险公司的核保不严,才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裴强顺利投保;体检医院由保险公司选择和指定,医院的体检合格报告也就代表了保险公司承认裴强入保前身体状况良好,符合投保条件,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建立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之上,应视为有效合同。

第二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应当拒绝赔付。裴某的儿子因患先天性心脏病不治而亡,说明裴强患病在先,投保在后,无论投保时的体检结论如何,裴强带病投保是事实。即便是裴某事先确属不知内情,但也属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第17条规定: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应由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共同承担责任。被保险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没有丝毫的征兆,作为被保险人父亲的裴某对自己儿子的身体状况必然有所觉察,特别是心脏病这种特殊的疾病,当运动量略大一些时就会表现得特别明显,裴某却有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之嫌;保险公司也不能为了节约费用而放松核保,体检医院又由保险公司选择,医院出错,保险公司难辞其咎。

第6篇:人身保险案例 2

田某为其妻子钱某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

险金额为10万元,田某为受益人。半年后田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钱某意外死亡,死亡前未变更受益人。对保险公司给付的10万元保险金,钱某的父母提出,田某已与钱某离婚而不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保险金应该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您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①人身保险合同订立时要求投保人必须具有投保利益,而发生保险事故时,或发生保险事故给付时,则不追究具有保险利益。原因在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和身体,同时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②保险金应为受益人田某。 根据受益权的特点,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时,由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领取保险金,并作为遗产处理。在本案例中,受益人王妹在被保险人王某中毒死亡前半月已经病故。因此,保险金只能由王某的法定继承人即其妻儿作为遗产领取。

根据受益权的特点,受益权只能由受益人独享,具有排他性,其他人都无权剥夺或分享受益人的受益权。同时,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是遗产,不用抵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在本案中,张妻是受益人,应该领取全额保险金,即不用偿还老张生前欠企业的借款,也不和老张父母分享保险金。所以企业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将扣留的1万元退还给张妻。

(1)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2)H保险公司Z人寿保险公司生产热水器的厂家。(3)因为电热水器价值2 500元,所以应赔偿2 500元。(4)张某所在单位曾集体向Z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期限自2000年6月1日至2001年5月31日止,每人保险金额为100 000元。所以应赔偿100 000元 。(5)因为事后修理热水器花去500元,所以共赔付150 500元。(6)由(4)(5)小题可得:100000+15500=250 500元。 不正确。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代位求偿原则。因为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根据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能力与保险人双方约定的,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根据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给付。其保险价值无法衡量,只存在保险金的给付。

1. 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2.先按条款规定,承担对王某的保险赔偿责任;再依据保险代理合同,追究对代理人黄某的赔偿责任

第7篇:开展小额人身保险制约因素分析[模版]

浅析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制约因素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身风险的需求不断增加,人身保险以它特有的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及给付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上大部分的保险产品定价偏高、供给和需求不能很好的搭配,因此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较其他国家明显偏低。小额人身保险投资小,保障高,在国家扶贫措施中的优势愈发明显。本论文详细分析了小额人身保险的优缺点,现今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并就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额人身保险 扶贫手段 低收入人群 保险意识

一、小额人身保险概述

(一)小额保险概念

小额人身保险是一类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人身保险产品的总称,具有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成本、期限、保障范围和供给机制方面适用于中低收入群体的风险分担产品,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

小额人身保险的保费较低,保险金额较小,投保和理赔手续都比较简便,基本属于微利经营。产品种类涵盖定期寿险、储蓄保险、信贷寿险、意外险和健康保险等领域。一般保险产品由于保费较高,在农村地区销售有一定难度。而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以风险保障型为主,保费较低且手续简便,比传统保险产品更适合中低收入阶层,在农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二)小额人身保险特点

1、发展宗旨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发展小额保险的宗旨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规避某些特定风险,特别是危及基本生活的风险,例如重大疾病开支、意外伤残、家庭财产的损失等,因而具有一定公益性特征。

2、承保和赔付具有低成本、低保障特征。

3、产品供给主体具有多样性。小额保险的供给主体不仅包括商业保险组织、互助保险组织、自保组织,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互助组织等。

4、保障对象具有特殊性。小额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不包括无法负担保费的赤贫阶层。我国保监会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小额人身保险是一类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人身保险产品的总称。

5、小额保险针对特定风险。与一般的商业保险相比,小额保险更关注于发生频率较高且一旦发生会危及低收入者基本生存的风险,所涉及的范围相对于传统保险来说比较狭窄,某些发生频率非常低的风险不在小额保险保障范围之内。在低收入群体所关注的风险中,疾病、死亡、残疾、财产损失等居于前列,而这正是小额保险所关注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二、河南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现状

(一)试点地区和基本发展情况 2012年7月19日,中国保监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推广小额人身保险方案〉的通知》。经过4年的试点积累,保监会宣布在全国推广小额人身保险。

统计显示,自2008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区域已经从9个省(区、市)扩大到24个省(区、市),试点产品从最初的意外险和定期寿险扩大到健康险,小额人身保险覆盖人数从2008年的239万人扩大到2011年的近2400万人。近年来,小额人身保险的开展对提高我国农民的保险意识、完善农民的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洛阳市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的情况良好,经认真甄选,并报省保监局批准,洛阳市确定偃师市的李村、寇店、高龙,宜阳县的张午、樊村、白杨,新安县的石寺、李村、磁涧为首批试点。据中国人寿洛阳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期间在洛阳销售的产品有国寿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国寿农村小额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这些小额保险试点产品的保险金额在10000元至50000元,保险期在1年到5年。

借助与低收入人群有日常经济往来的小额金融机构、农产品零售商等,使小额保险产品的销售附加在已经存在的交易上,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一些费用支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保险售后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机构的业务流程有效整合,使合作机构承担一定的管理工作,简化索赔程序,加快赔付进度 ;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保险公司通过各种公益组织机构、个人,或者农民所属团体机构,为农民购买小额保险提供保费资助,迅速扩大小额保险覆盖面。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有100多个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小额人身保险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服务。国际劳工组织和慕尼黑再保险基金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小额保险的覆盖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大。2007年全球拥有小额保险的低收入劳动者仅有7800万人,2009年升至1.35亿人,如今已经飙升至近5亿人,增长了将近6.5倍。其中,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巨头占据了亚洲大约80%的小额保险市场份额。

(二)小额人身保险的经营模式

通过多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小额人身保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险产品供给状况,同时通过各地保险机构的模式创新,初步实现了较为稳定的“保本微利”经营模式,为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小额保险可视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其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利益的统一性,决定了小额保险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只有充分依靠政府组织推动、保险公司市场化

运作,有效引导群众自愿参保,才能更好地使保险观念和保障进村入户,小额保险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河南开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民在我省人口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各省。因此小额人身保险在河南省的发展受农村方面的影响十分严重,只有解决和发展好了农村方面的问题才能使河南的小额人身保险事业出现转机。

1、农村发展小额人身保险的必要性 (1)推动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在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对推动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作用不足。大力开展小额保险试点,推动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村小额信贷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农民保障水平,减轻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带来的冲击,又可以通过保险机制分散、转移小额贷款和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发展农村的小额人身保险可以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目前的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依旧悬殊,农民的基本生活收入来源一般来自于务农和部分工资收入,家庭的流动资金一般很少,无法应对突发的事故。因此农村的小额人身保险发展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3)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可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更加突出。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三大功能,为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适度的风险保障,有效提高农村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益的补充。

(4)保险公司通过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可以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农村的影响力。小额保险保费低、保额小、投保简便。大力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让农村低收入群体能够买得起、用得上。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和营销技术的创新,培养和发掘潜在的客户,塑造愿意承担责任的社会形象,加强老客户的忠诚度,进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利润, 这说明保险公司开展小额保险业务,不仅具有现实的盈利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农村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进行市场开拓和商业布局以占据领先地位。所以,对保险

公司来说,发展小额保险业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实现盈利较为困难。虽然农村小额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地域广、点散,交通不便,盈利势必会比较困难。首先,保险公司的成本较高:保险公司此前的经营重心主要在城市,在农村布局的网点相对较少,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这都无疑会加大保险公司的服务成本。其次,小额人身保险合理定价的难度较高。虽然小额人身保险具有公益性质,但它由商业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原理经营,和一般人身保险产品相同,小额人身保险也是根据生命表由精算师进行定价。但小额保险的销售通常在较落后的农村市场,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来供定价使用。小额人身保险产品需要销售相当一段时期后,才能累积到足够的数据以供使用,这意味着在项目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理赔发生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发生亏损概率较大。

(2)诚信问题在农村小额保险业务上更为关键。在我国,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大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不够。主观上具有购买保险的愿望和需求,客观上不敢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是中国保险行业的一大“内伤”。在现实生活中, 保险方存在的夸大保险作用,诱导购买,误导客户,承保与理赔“两张脸”等失信行为,给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保险业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更重要的是,农村市场不同于城市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公司的口碑和形象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一旦发生保险公司不能提供良好的理赔服务,势必影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

(3)农民保险知识缺乏、保险功能认识存在偏差。目前在中国最为常用的风险管理、损失应对方式当属储蓄。人们储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保值增值,而是为了防范未来风险。然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同样的目的。而且有关保险产品作为投资工具的功能,农民的认识也有偏差。不发生保险事故并不意味着保费就打了“水漂”,而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结果。

(二)城镇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额人身保险主要面向的人群是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村,城市低收入者指的是收入水平小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群体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作为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民工在收入、医疗等方面无法得到和城市人口相同的待遇1与城市中的低收入者一样,也面临众多的人身风险。因此农民工也作为城市低收入者享受小额人身保险的保障。

1、小额人身保险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1)低收入者保险意识薄弱。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许多低收入者更是更是对保险一无所知。很多人认为购买保险不吉利,更有迷信者认为遭遇的意外事故是报应,宁愿花钱求菩萨也不愿买保险。另外小额人身保险针对的人群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保险和保险营销人员存在抵触心理,也制约了他们对保险的认识。

(2)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限制了保险投入。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后,才有可能将剩余的钱投入保险。我国城市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大多数居民虽然意识到保险的保障功能,但无力承担保费。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别很大,这种地区差别也影响小额人身保险在各地的均衡发展。

2、推广中应注意的因素 (1)重视险种设计 ①符合低收入者的特点

低收入者通常文化水平不高,对保险的认识不多,因此保单语言要简单明了,尽量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要让所有的投保人都能读懂保单;承保风险要在保单中明确列出,尽量简化承保风险,立足于单一责任,减少除外责任,避免出现营销人员很难向投保人解释清楚的条款;险种以短期产品为主,避免需要缴纳昂贵保费的长期险。

②承保程序尽量简化

在承保小额人身保险时,保险公司可以取消体检要求。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通过汇集大量的风险单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简化承保程序可以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的经营成本,也为低收入的投保者减少了保费并提供了方便。

③兼顾农民工的流动性问题

由于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要确保他们在更换工作地点或城市时,还能享受到保险保障。这就需要为客户建立详细的信息管理网络,使全国各地营业网点的信息得到共享,使投保人或受益人无论身处哪个城市或县域,都可以随时查询到投保人的投保信息。同时也可以以农民工的雇主为线索,追踪他们的流动,随时与雇主保持联络,及时更新投保人地址,使农民工群体真正享受到保险的保障。

(2)保费收取模式多样化

为了使小额保险业务切实可行,有必要将交易成本最小化,

同时做到客户服务最大化,这是小额保险保费收取的基本目标。

①保费收取频率要符合低收入者的收入特点

普通人身保险通常按年收取保费,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低收入者。因为按年收取保费将给低收入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无法从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中再拿出大量资金支付保费。因此保险公司要控制保费收取的频率,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低收入者的收入流来制定收取频率,通常按月或按季度收取比较合适。

②选择多种收费模式

借鉴其他开展小额保险国家的经验,保费收取可以有多种模式,既可以人工收取,也可以与银行合作,从投保人的储蓄账户中扣除保费,还可以委托其他机构代理收取保费。结合我国国情,可以选择从低收入者已有的银行账户中扣减保费的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保费收取风险。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与发放社会救济金的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委托他们从救济金中抽取部分资金作为保费。

③规定一定的宽限期

由于低收入者的收入极不稳定,可能出现某段时间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此时自然也没有钱来支付保费。为了保证他们能够继续享受保障,保险公司可以设计一定的宽限期条款,在低收入者无力支付保费时能够保留保单,在补交保费后使其能够继续享受保险保障。

(三)政府和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缺乏经营积极性

保险公司作为经营小额人身保险的主体之一,面临着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困难,致使已试点的的小额人身保险纯商业化经营连续亏损。而保险公司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发现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时,自然会选择收缩或放弃该险种的经营。

2、小额人身保险产品设计困难

与传统保险不同,小额人身保险的保障范围是与之相反的。投保人希望保险公司承担损失频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这加大了产品设计的难度。同时由于投保人收入有限,但希望保险保障较为全面,这也给保险人制定保费带来了困难。

3、小额人身保险缺乏营销平台

我国城镇低收入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给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由于小额人身保险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居民,公司对该险种从业人员要求较低,导致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骗保欺诈事件频发,易使其对公司和业务员

产生误解,造成了展业困难。

4、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保险监管部门未对小额人身保险作出定义。由于无法可依,小额人身保险运营中的许多情况存在法律真空,政府的主导地位不明确,这就必然导致小额人身保险缺乏可持续、长期稳定发展的依据。

5、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小额人身保险具有其特殊性,覆盖范围主要是低收入人群,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很少展开此项业务,到目前为止,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掌握的资料不够完整,缺乏经验。

四、结束语

传统商业保险公司的险种大都针对中高收入阶层,广大的农村低收入者被排挤在了保险和社会保障范围外。事实上,农村低收入者更需要保险保障:他们收入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大、抵抗风险能力弱。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促进金融发展和扶贫手段,小额人身保险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简单等特点,迅速填补了低收入群体对保险需求的空缺,为低收入群体规避经济生活中的人身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小额人身保险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覆盖面较低,人们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豫保监发:《关于促进河南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9年第46号http:///link?url=4xHXxOoRBo-eewszKl0E4z2ZwmqDlPexhChGYd8mriMVS2mE9UJnuMTZAUH4T3lNAGMoQa2NC8IGyAcRQNGrpyBou_G7_WJ2ydl4f726zuW

第8篇:保险案例五 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认定

保险案例

(五) 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认定

一、被保险人前后有两个妻子的受益人身份认定案

(一)案情介绍

1998年5月,赵大大为自己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在填写投保险单时,作为被保险人的赵大大在投保险单上的受益人一栏内只填写了“妻子”两个字。2000年6月,赵大大回家乡探亲途中遇车祸死亡。保险事故发生后,由谁来领取20万元保险金在被保险人的两个“妻子”之间产生争执。

被保险人赵大大怎么会有两个妻子?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通过了解方知原委:原来,1998年5月赵大大在向保险公司投保时,其妻为崔翠翠;一年以后赵与崔离婚,2000年春节,赵大大又与蔡彩彩结为夫妻。

正是由于被保险人赵大大在投保险单上的受益人栏内只注明“妻子”,而未具体写上名字,故而他的两个“妻子”崔翠翠和蔡彩彩各持己见,认为自己才是有权提出申领保险金请求的那个“妻子”:崔翠翠的理由是,在前夫赵大大投保时,她与赵大大还未离婚,夫妻关系并未解除,投保险单上的“妻子”当然指的是她;而蔡彩彩对此反驳说,赵大大死亡时,“妻子”已不再是崔翠翠,她才是赵大大名正言顺的妻子。不仅如此,蔡彩彩在提出索赔时还向保险公司提供了被保险人赵大大生前交给她的保险单正本和其他有关材料。

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面对被保险人两个“妻子”各自以受益人身份提出领取保险金的申请挠起了头皮:该付给谁呢?

(二)问题思考

1.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应具备哪些要件?什么人可以成为受益人?受益人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2.受益人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受益人的受益权各有什么特点? 3.受益人的确定方式有哪些?为了避免在合同的受益人问题上产生争议,确定受益人晌·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你认为,本案的被保险人赵大大前后的两个“妻子”中,究竟谁才应该是他在投保时指定的受益人?

二、遗嘱变更指定受益人是否有效争议案

(一)案情介绍

数年前,居民董文甫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指定其儿子董飞熊为受益人。2001年1月,董文甫因病身故,他儿子董飞熊作为受益人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给付保险金的申请。保险公司经过审核确认了董飞熊的受益人身份后,同意把保险金支付给他。

不料,就在保险公司即将按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向受益人董飞熊支付死亡保险金时,被保险人董文甫的女儿董飞燕找上门来,也向保险公司提出申领这笔保险金的要求,理由是她持有父亲生前所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遗嘱上写有:“本人身故后全部保险金归女儿董飞燕所有。”保险公司仔细审验了遗嘱,确认这份遗嘱是立在寿险保险单生效之后的。

为此,围绕这份寿险合同的保险金究竟是应该给付保险单所指定的受益人董飞熊,还是给付被保险人生前所立遗嘱变更的董飞燕,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二)问题思考

1.遗嘱是一种怎样的法律行为?遗嘱有效的法律条件有哪些? 2.遗嘱人立遗嘱可以采取哪几种形式?何谓公证遗嘱? 3.采用立遗嘱的方式变更寿险保险单指定的受益人是否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4.你认为,本案中的被保险人董文甫死亡后,保险公司是应该把保险金给付原保险单上指定的受益人董飞熊,还是给付由被保险人作为遗嘱人通过遗嘱所变更的受益人董飞燕?

三、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给付案

(一)案情介绍

某小镇居民高琪麟于1998年6月向某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名为“一生平安”的终身寿险,保险金额为56万元,被保险人高琪麟指定其母为受益人。同年8月高琪麟与沈婵娟结婚,11月高母病故。1999年4月高琪麟因患心肌梗塞身亡,此时高妻沈婵娟已有5个月的身孕。高琪麟死亡后,高父和沈婵娟为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应当由谁领取和如何处理发生了争吵。

高父认为应由他领取全部保险金。理由是被保险人高琪麟在投保时指定的受益人为高母,高琪麟死后的保险金就应该归受益人高母,由于高母已死,他作为高母的丈夫对 2 其妻子的财产当然有继承权。

沈婵娟认为应由她与高父分割保险金,而且她应领取其中的3/4。理由是指定受益人高母在被保险人高琪麟死亡之前身故,以后高琪麟又未再指定受益人,保险公司因被保险人高琪麟死亡而给付的保险金只能作为遗产,而且是她与高琪麟的夫妻共有财产来处理。她作为高琪麟的妻子,理应先取得这笔财产属于她的那一半,然后对高琪麟的那一半,由她与高父分割。

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对保险金的处理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二)问题思考

1.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受益权由谁行使? 2.导致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权消灭有哪些原因?在哪些情况下,保险金应作为遗产由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领取? 3.本案中的保险金如果作为遗产,哪些人有权参与分割?请谈谈你对本案中的保险金处理的意见。

四、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同时死亡的保险金归属处理案

(一)案情介绍

2000年5月,罗前进为自己购买了P保险公司的寿险产品“老来福”保险单若干份,保险金额共计50万元。被保险人罗前进指定其5岁的儿子罗改革为受益人。2001年12月,罗前进带领罗改革乘坐长途汽车时发生交通事故,父子双双遇难。

正当P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在为判断被保险人与受益人两人当中是谁先死亡和谁后死亡的问题而求助于法医时,被保险人罗前进的妻子向P保险公司提出了申领全部保险金的请求。理由是她既是被保险人罗前进的妻子,也是受益人罗改革的母亲,无论判定谁先死亡、谁后死亡,对她来说都一样,她都可以两人中的任何一人的法定继承人身份领取保险金。

P保险公司并没有就此结束理赔的调查工作,经过对邻居的走访后了解到被保险人罗前进还有一个住在农村但已很少去探望的养母。鉴于这一情况的出现,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认为,判定被保险人与受益人死亡时间孰先孰后依然十分重要,因为养母也是被保险人罗前进的法定继承人之一。

对此案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仅被保险人罗前进的妻子与P保险公司存在分歧,就是在P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之间也产生很大争议。

(二)问题思考

1.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最终获得受益权的条件是什么? 2.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在同一保险事故中死亡,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保险金的给付问题? 3.《继承法》对类似的情况是采用什么推定原则来处理的?这一推定原则是否适用于本案? 4.你是否了解在保险实践中,保险人对在上述情况下的保险金归属是按什么原则处理的?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五、父亲失手打死儿子能否享受受益权争议案

(一)案情介绍

1996年1月17日,L市化工建设工程公司职工戈大鹏接过儿子戈小鲲交给他看的考试成绩单,一见儿子期末考试有数门功课不及格,顿时火冒三丈。平日脾气就很暴躁的戈大鹏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顺手操起身边的一根四棱大棒,便狠命朝儿子身上打去。在对儿子一顿毒打之后,见儿子哭喊着求饶,戈大鹏这才气喘吁吁地停手。刚停下手,不知怎的,似乎还不解恨的老戈又照着儿子的脑袋敲了一棒子。就是这最后的一棒子,立时使正在大哭大喊的戈小鲲一下子没了声息,扑通倒下后便昏迷不醒,口吐白沫。慌了手脚的老戈此时知道闯了大祸,赶紧抱起儿子“打的”急奔医院。途中,戈小鲲已经不会动弹,到了医院一检查,呼吸早已停止,医学死因鉴定为外力致颅脑伤而死。戈大鹏见自己竟失手打死儿子,悔恨不已,抱着儿子的尸体号啕大哭。

戈大鹏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后,因为其儿子戈小鲲生前曾在当地的一家保险公司买过一份学生健康平安保险,所以学校的教师就代表死者家属到投保的那家保险公司索取戈小鲲的死亡保险金。业务员找出保险单,见保险单上约定:被保险人如因保险责任内的意外事故导致死亡,保险公司将给付伤害保险金6000元、附加医疗医药费3000元,合计9000元。再看受益人一栏内的名字,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戈大鹏。

这下子,保险公司犯了难:被保险人戈小鲲的死亡是由身兼父亲、投保人、受益人三重角色的戈大鹏殴打致死的,作为受益人的他还能否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领取保险金?

(二)问题思考

1.本案中的戈大鹏殴打儿子致死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是属于意外事件?认定其行为的性质有何依据?

4 2.戈大鹏能否以受益人的身份,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提出保险金给付申请?为什么? 3.请谈谈你对此案处理的看法。

六、被保险人为受益人谋害而其他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思考案

(一)案情介绍

1997年11月6日,S省某市居民窦刚在N保险公司为自己购买了20份福禄寿增额还本养老保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年缴保险费10780元。被保险人窦刚在保险单上的受益人栏内填写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他的妻子白柔,另一个是他的弟弟窦强。但是,窦刚并没有规定这两个人的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

1999年11月4日,窦刚与白柔夫妻两人闹矛盾,从口角发展为激烈的争吵,最后甚至大打出手。虽经邻居劝开,但遭丈夫毒打的白柔委屈万分,痛哭不已,情绪一直平静不下来。到了晚上,白柔还是怨气冲天,气恼之下,竟然产生了与丈夫同归于尽的念头。她趁窦刚熟睡之际,打开了煤气开关,然后在床的另一头躺下„„两人中毒身亡的事直至次日中午才被发现,但已来不及抢救,夫妻双双命赴黄泉。经公安机关调查,确认为刑事案件,窦刚系其妻白柔所杀,白柔系自杀。

2000年1月9日,作为20份福禄寿增额还本养老保险合同的受益人之一,窦强向N保险公司提出了给付保险金的申请。然而,N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窦刚系受益人白柔故意行为致死为由,向受益人窦强发出了拒赔通知书。2000年3月,窦强将N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后者履行保险责任,支付给他20万元的保险金。

此案经过两次审理。一审判决N保险公司败诉,判令后者应承担向受益人窦强给付20万元保险金的责任。N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撤销原判,全部诉讼费用由一审原告承担。此案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众多议论。

(二)问题思考

1.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保险人是否履行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2.对恶意投保并杀害被保险人的受益人规定“丧失受益权”的同时,其他受益人是否也应被剥夺受益权? 3.你对被保险人自杀给付而他杀(指为受益人杀害)不给付的有关规定有什么看法? 乙就本案的判决,请你指出我国《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合同法部分的哪些条款的不完善或滞后?谈谈你对条款修改或完善的意见。

第9篇:人身保险重点

名词解释: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年金保险、保费自动垫缴条款、不可抗辩条款、次标准体保险、人身保险核保、自杀条款、健康保险、两全保险

简单题:

1、简述人身保险合同投保方义务?

2、人身保险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3、人身保险合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变更?

4、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特殊性与《保险法》中相关规定。

5、简述意外伤害保险的可保危险。

6、定期死亡保险的特点与适合购买人群?

7、人身保险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上一篇:浅析雪景的拍摄下一篇:人居环境与绿色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