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化的艺术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每个人所看到景、所悟到的情都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说一棵松树, 它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的眼中所看到的都是不同的, 园丁看见了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木匠看到了一节又一节的好材料;而画家看到的则是它奇奇怪怪的姿态。画家所看到的和前两者在根本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前两个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都是想起了树的各种因果关系, 而画家则只是善于利用和欣赏树本身的姿态, 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目的了。

画家在欣赏的这一个过程当中, 所看到的这一方面是关乎形式的方面, 而不是实用的方面, 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画家会更加注重的松树的外在美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换句话讲那便是美的世界而非真与善的世界。在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和善的是截然相反的。对中国画有些许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 一枝枯木, 一块怪石, 在实用方面几乎毫无价值。但一株无名的野花, 在诗人和艺术家的眼中却是异常的美丽。所以在艺术家的眼中看到的世界, 可以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 是五颜六色的世界, 是一个众生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内心通常是火热的, 并且充满激情的, 因而他们对于世间万事万物都会给予浓烈的热情和真挚的同情心。

说起有情化, 西方人一般称它为“拟人化”, 也就是将森罗万象看作是有情之人的艺术关照的方法。一般有同情心和想象力的人, 都能够做到有情化[1]。

在画中除了专门描绘王侯将相的, 普通的平凡的世间价值与等级关系, 入了画以后基本都会被艺术家抹掉。所以邓椿在他的《画继》中多次提到了“世徒知人之走神, 而不知物之有神。”在我国古代美学史上几个重要的美学观念例如“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等描写的几乎都是关于物像形神要如何掌控和把握的。

在近代的美学论述中, 利普斯所提倡的“感情移入” (移情说) 是以有情化为根基的。近代西方绘画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于有情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十九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能够与自然进行深入的对话, 不然不会有像《拾穗者》、《晚钟》这样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杰出作品。试问如果梵高心中没有满腔激情, 还会有《向日葵》这样的不朽杰作么?关照万物, 同情与物, 物我一体, 才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2]。

诗人的有情化, 多见于花鸟。杜甫坎坷一生写到“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花这鸟何尝不是在形容他自己。在我们国家月亮常常被有情化, 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心中意气, 有写爱情的, 有写思乡的, 有写友情的, 如李白曾写过“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王昌龄云:“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山水也经常被人们带入其中, 苏轼有云“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对于器物的有情化描绘, 诗词歌赋中也不乏其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腊炬成灰泪始干。”“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例不盛举, 足以见得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恻隐之情。因而能够一视同仁, 合万物于一体。

故古人有云“喜气写兰, 怒气写竹。”便是将喜怒哀乐之情寄托在兰和竹的神韵中。因此美术的拟人化, 是化其神, 而不化其形。艺术家常常会把自己的心移情于儿童, 生动表现天真、无邪、活泼的姿态中描写的儿童, 又同样的把自己的心移情于乞丐, 来表现乞丐痛苦而又落魄的姿态。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内心必定是与所描绘的对象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感, 共同悲伤共同欢喜, 共同哭泣共同欢笑。假若不具备这种广博的同情心, 而只是对物象进行简单的刻画和描摹, 大概是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画家的。即便他能描能画, 创作水平是多么的高超, 他所要描绘和表现的画面不过也就是一幅真实生动的照片而已。

古人有云:“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万物。”知恩于万物, 功必至于百姓。爱物者必能仁民而亲亲也。虽然艺术以技术为手段, 但必须要将技术上升到一定的境界, 才能有教育的效能。孔子有云:“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艺术云, 艺术云, 书画音乐云乎哉?必是以仁为本。故同情非宗教之行, 而是教育的源泉, 文明的根基, 人道的本原。这恰恰也是现代社会我们人人所欠缺的一种关乎于仁和善的职责。回忆往昔, 汲取古人思想上的精华, 也要开眼看未来。想来有情化的艺术是艺术家遵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出现的。所以在关照心灵的同时我们要尽力的多去关照自然。

摘要:在艺术家的眼中看到的世界, 可以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 是五颜六色的世界, 是一个众生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内心通常是火热的, 并且充满激情的, 因而他们对于世间万事万物都会给予浓烈的热情和真挚的同情心。说起有情化, 西方人一般称它为“拟人化”, 也就是将森罗万象看作是有情之人的艺术关照的方法。一般有同情心和想象力的人, 都能够做到有情化。

关键词:有情化,迁想妙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艺术随笔》.

[2] 《画继》.

上一篇: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探析下一篇:面向抗震性能的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