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体盛行的启迪和思索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网络的触角正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流行体”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 作为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文体形式, 以其生动风趣、简洁实用、贴近热点及个性化强的优势, 频繁出新迅猛传播, 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网络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2011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网络普及率达到38.3%。在互联网上, 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互相交流。由于网络交流的特殊性, 网络语言就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应运而生。在过去, 上网冲浪被看做是一种时尚, 而今, 则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科技的发展, 让人们随时随处可以借助互联网快捷方便地实现互动, 而众多社交网络、论坛、贴吧、博客和微博的日益繁荣又让人们迅速地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标签, 形成一个扣一个的流动性交流交际圈。在这样一种形式和背景下, 网络上就很容易形成和出现传播力和感染力都极强的“共识文体”, 在网民的默契下迅速流行。

就像网络离不开生活一样, 如今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网络。网络文体不仅流行于互联网, 也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它被运用在各类广告文体、小说报刊, 甚至被运用于外交部文告、警方通告以及高校招生办的微博上, 运用于高校的毕业典礼, 等等。纵观网络流行体的创造, 其演变过程由先前的一般网络用语, 以调侃、幽默、宣泄过渡到紧随新闻热点、社会事件, 个性突出和富于创造性的特征, 其社会影响力已流延于网络内外。本文试图以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体为例, 具体阐述网络流行体的产生及其所带来的启迪与思索。

一、网络流行体的几种形式

1.“淘宝体”源于交易平台网站淘宝网, 这一来自网站卖家与买家相互间交流的语体, 正在渗入更多的领域

通常卖家为了取得买家的信任, 往往会放低身位, 显得谦卑, 施以小惠从而赢取订单。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淘宝体”有三个一成不变的关键词, 它包括“亲”、“包邮”、“好评”。鉴于网络购物的虚拟成分, 常常诚信打折、陷阱重重, 以及以次充好的现象, 使得买家对卖家有一种脚踏冰层的感觉, 缺乏相互间的信任。而“淘宝体”其特殊的语体, 试图巧妙地通过言语中透露出的亲切, 来缓释人们内心的疑虑。

“亲, 祝贺你哦!你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了哦!……亲, 记的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 全5分哦!给好评哦!”“亲, 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有意咨询6596128~~, 不包邮。”

以上两则是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新生的录取通知短信和2011年8月1日外交部的招聘启事。从网络上的交流, 到现实中的喊“亲”, “淘宝体”实现了网络的跨越。“亲”是“亲爱的”缩写, 曾流行于职场的“亲爱的”一词, 为人际关系的疏通, 排除了许多障碍。“亲爱的”已为过去, “亲”才是当红的称谓。在人际关系脆弱和社会整体诚信度缺乏的状况下, 人们试图从“淘宝体”中分拣出那些真诚和友善, 重拾人与人之间那份亲情, 期待人与人之间那份信任感。

2.“咆哮体”始源于豆瓣网

网友们把台湾演员马景涛在影视作品中夸张的咆哮姿态, 奉以“咆哮体”。“咆哮体”一般出现在回帖或者QQ、MSN等网络聊天对话中, 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内容, 通常带有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句子。“上下班被挤成肉饼了有木有!!!”“办公室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跟你作对有木有!!!”网络上聊天“有木有”、“伤不起”你可不要奇怪, 不是网友们有颗脆弱的稚嫩心, 而是他们套用了“咆哮体”的句式, 生生演绎了马景涛咆哮帝的风范。使用者打出了多个惊叹号, 配以“有木有” (‘有没有’的谐音) 和“伤不起”等出现在句子中, 用这一格式, 调侃各种社会现象和生活现实。“有没有”、“伤不起”甚至出现在一些报刊文告和公开谈话中。

其实, “咆哮体”是一种自嘲的表现。它刻意强调了使用者惊异、不被理解和愤懑的心情。“咆哮体”的意外走红, 与当今社会经济增长过快, 新的价值、信念的精神因素来不及沉淀, 旧的价值观又无法解释新现象有关。人们的心理、生理往往会与现实生活的节奏发生差异, 极易产生乖戾、烦操、郁闷的消极心态。此外, 伴随着社会变革中的贫与富、亲与情、官与民、权与利之间的分化与对立, 人与人之间、阶层于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 以及快节奏的生活, 人们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网民们正是套用了“咆哮体”的语体, 来宣泄和述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得以自我藉慰。

“咆哮体”看起来好像在宣泄、发怒, 其实应该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乐观的自嘲, 通过形式上的宣泄这一管道, 网民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让人看过会心一笑, 继而体现出一种不甘现状, 勇于追求的心态。“咆哮体”成为一部分人的减压排解的手段, 在自嘲宣泄的同时, 舒缓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进而有益于全面看待一些社会现状, 同时有益于身心健康。

3.“高铁体”的形成, 则与重大事件和社会焦点产生了共振

2011年7月24日晚, 甬温铁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 铁道部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但对事故的情况说明及发言人的现场表达, 却招致媒体和公众的批评和质疑。发言人王勇平在回答“车体为何掩埋”的提问时表示, 埋车头是为了便于抢险, “至于你信不信, 由你, 我反正信了”。这样的句式很快成为网络流行语, 也就是“高铁体”。“中国足球能进2014世界杯, 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北京今天没堵车, 这是一个奇迹, 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房价是百姓可以接受的, 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网友们纷纷以此造句。

“高铁体”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在公民权益意识日益觉醒、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转型期, 作为“官民沟通”重要环节的新闻发言人, 本应在危机面前有效地表达真情实感, 在公众、媒体和政府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以便及时化解危机, 争取得到民众更多的认同和信任, 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但一句“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道出了几多自大, 道出了几多藐视。而对于为何在救援结束后拆解车体时仍发现一个活着的孩子时, 发言人的“这是生命的奇迹, 这个事情就是发生了”的回答, 更显得对生命的漠视。

如果说“咆哮体”之类的网络流行体戏谑自嘲有余, 而价值欠缺的话, “高铁体”的出现则更多地体现了网民对公民权利意识的诉求。在这看似无奈的文体造句中, 展现了网民作为公民的另一种身份。“我只能说, 它就是发烧了”——有一些冷漠, 我们希望不再发生;“至于你信不信, 我反正信了!”——有一些蛮横, 我们希望以后不再出现。当然, 对权威公信力的质疑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而跟风造句的“高铁体”, 则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二、网络流行体对社会产生的启迪与思索

以上几种文体的列举, 仅仅是网络流行体中的一部分。电脑、互联网的普及, 已使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相互映衬, 互为影响。从“淘宝体”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网络交流所带来的那种亲切、诚恳和温情的感觉, 体会到人们向往人与人之间那份原始的信任和真实。等到有那么一天, 人们无需再喊“亲”, 也会对某个群体或个人自然地产生信任感了, 这大概也有“淘宝体”的一份贡献。而从“高铁体”上, 我们更多地看到现实生活对网络的影响。作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互联网, 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传递着各种信息, 表达着人们的各种思维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介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 一些重大社会矛盾或突发事件常常会在瞬间传遍世界各地, 某些“关键词”又迅速成为“焦点”, 形成所谓的“流行体”。就像是个“筐”, 网民们把不同的表达内容放进网络流行体这个“筐”里, 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填写进了文体的句子中, 借助于这种方式, 进行着情感的宣泄和自我意识的释放。

由此可见, 借助于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各种网络流行体正不断地随着网络与现实的热点焦点推陈出新, 由其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网络群体, 他们往往思维敏捷、创造性强, 又不拘泥于各种形式框框。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书面语言, 也不同于纯粹的口语俚语, 它是与网络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相适应的新的语言形式。同时, 它又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以独特的视角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仔细观察, 我们还可以发现, 这些网络流行体所具有的快餐文化特性, 往往在其红极一时、余温未散之时就会被另一种网络文体遮其锋芒, 其传播之快、流行之快、推陈出新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它把握现实的脉搏, 体现社会关注, 反映群体思索, 宣泄自我情绪, 已经成为网民的生活元素之一, 具有其积极健康的一面。当然, 其进步意义并不代表没有担忧和隐患。网络的特性, 决定其传播快、受众广、参与众, 以及随意性、通俗化、快餐化的特点。正像所有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负面性一样, 网络流行体时常会表现出情绪化、“暴力性”, 往往将事态的缘由加以渲染, 在传花击鼓式的追问消解中, 又极易将对权威公信力的问质, 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全民狂欢, 其仿效式的填充造句, 反而造成戏谑有余而价值欠缺;同时, 网络流行体的出现, 也给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侵蚀, 特别是一些谐音、象形和别字的出现, 更造成了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混乱, 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冲击。因此, 网络文体的出现, 尽管丰富了语言的个性, 拓展了网络文化的发展, 并以独特的视角折射生活的故事, 但无论什么“体”, 都应该有它合适的生存环境, 切不可随意滥用;从立足于汉语体系的规范和健康来看, 其使用的语境和范围也是值得网民的思索和斟酌的。

结束语

总之, 网络流行体的盛行, 不仅反映了网络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渗透, 更体现了人们关注生活、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虽然它往往显得红极一时、但昙花一现, 有时更是泥沙俱下, 但其积极的一面正是像大浪淘沙般地生存和发展起来, 被人们所接纳和流传,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通过时间的考验, 优胜劣汰, 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网络文化现象。

摘要:当前, 互联网文化以它特有的方式迅速成为一道绚烂的风景。网络流行体和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针砭时弊、调侃自嘲、频繁出新和传播迅猛的特点, 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几种网络流行体的分析和阐述, 从中得到启迪和思索。

关键词:网络,流行体,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 张传晖, 李自超.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新闻爱好者, 2012.1

上一篇:三级质量控制在护理文书书写中的作用下一篇:浅谈公建配套用房权属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