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3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134例, 其中男性97例, 女性37例, 年龄63~82岁, 平均年龄69.5岁。疾病诊断依据COPD诊断标准。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抽气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抽气引流治疗组有73例老年患者, 男性54例, 女性19例, 年龄64~81岁, 平均年龄69.1岁;保守治疗组有61例老年患者, 男性43例, 女性18例, 年龄63~82岁, 平均年龄69.8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起病方式与临床表现

13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 急性起病29例, 缓慢起病105例。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胸闷、发绀、大汗、烦躁, 甚至昏迷。患者经X线胸片或CT检查确诊。

1.3 治疗方法

抽气引流治疗组采取抽气减压或水封瓶引流治疗方式, 同时对老年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保守治疗组采取原发疾病针对性治疗方式, 老年患者给予吸氧, 卧床休息, 不进行抽气及引流处理。对2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抽气引流治疗组73例老年患者, 经过2周以上治疗后症状好转, 显效57例, 有效9例, 总有效率为90.41%, 7例因原发疾病病情严重, 出现呼吸衰竭, 纵膈下出血、昏迷导致死亡。保守治疗组61例老年患者治疗后, 显效24例, 有效17例, 总有效率67.21%。抽气引流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本文收集的13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特点为:患者年龄较大, 基础疾病病史时间较长;患者常见呼吸道感染;无典型的临床症状, 起病大多缓慢;患者可见呼吸衰竭及呼吸性酸中毒等。临床上进行胸部X线及CT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一经确诊, 必须积极进行治疗。给予吸氧、化痰解痉、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本文显示, 采用抽气引流治疗的患者, 其治愈率为90.41%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的67.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不同病情症状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无明显气急症状的患者, 可卧床休息, 待积气自行吸收;否则, 即给予胸穿抽气。对抽气无效的气胸, 给予水封瓶引流或插管引流, 必要时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除此之外, 对老年患者的原发疾病必须积极进行治疗, 控制呼吸道感染, 维持酸碱平衡, 给予营养支持, 以利于裂口愈合。

综上,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应及早诊断, 积极进行治疗, 注意加强营养, 防止患者呼吸道感染, 避免老年患者剧烈咳嗽,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努力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3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73例给予抽气减压或水封闭式引流治疗, 61例给予保守的吸氧、卧床休息及针对原发病治疗。结果 抽气引流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0.41%, 死亡率为9.59%;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7.21%, 死亡率为32.79%。抽气引流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临床误诊率、病死率较高, 应及早诊断, 尽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 周淑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07, 28 (5) :518.

[3] Adel AK, Bazerbashi S, Ben-Nakhi M, et a1.Risk factors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Kuwait[J].Med Prine Praet, 2006, 15:338~342.

上一篇: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下一篇:关于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