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简介
简 介
六库镇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项目位于六库镇重阳社区青山公园内。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傈僳族、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镇。全镇共有人口63013人,其中城镇人口36029人,全镇城镇人口中60岁以下人口约4832人,老年人口主要以州级、县级和其它三县离退休干部为主。镇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汉族、彝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纳西族、藏族、傣族、回族、景颇族等12个民族,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形成一个少数民族大杂居乡镇。在总人口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0.93%,白族占28.39%,汉族占7.95%,其他民族占12.7%。为贯彻落实养老服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泸水县政府结合当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存在面积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新建六库镇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一、项目建设情况
(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和餐厅,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等其它公共场地;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
(2)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58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床位32张,能容纳100多位老年人娱乐活动。
(3)投资情况:该项目总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决算243万元,办理相关手续费用19.5万元,购买设施设备53万元;目前到位资金18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0万元,州级补助73万元,县级0万元),已支付施工方工程款90.5万元,办理相关手续费19.5万元,设施设备购置费53万元。
(4)建设和运营时间:2012年12月开工,2013年8月竣工,2014年1月试运营,3月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二、服务对象
为所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六库镇四个社区内需要日间照料所有老年人。
三、服务内容
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的内容。
(1)就餐服务:
老人只需交付生活费,一天基本上是:40元钱(两餐),包括中晚餐,并且能够保证丰盛的饭菜质量(两荤两素一汤)。白天子女上班,没有时间给老人做饭,老人可以送到日间照料中心,在这可以享有可口的饭菜,晚上再由子女把老人接回家共享天伦。
(2)娱乐项目
老人在这里可以打牌、下棋、跳舞、练习书法、看电视、看书、听音乐、射弩等多做免费项目。
(3)午间休息、陪聊等服务;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无专业人员,目前没有开展)。
四、社会效应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对象为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离退休干部、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得到了老年人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已经服务老年人1200人次。
五、存在问题
一是入住率不高。由于怒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老年人及子女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对老人入住日间照料有抵触的思想,认为老人入住日间照料中心是子女对长辈的不孝,宁愿一个人空巢独居都不进入日间照料中心中心;老人对购买服务思想淡薄,没有购买意识。
二是资金缺口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项目一般依靠中央、省、州补助,县级财政无力配套,目前项目缺口资金153万元项目工程款;物价高,收取的费用不够维持开支(包括:一日二餐和一些生活用品),另外,中心还要承担网络费,水电费等其他费用。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启动时间:2013年5月28日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设计样图》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2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 (建标[2012]192号) 进行编制。2013年5月召开了图集编制启动会;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 编制组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开展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考察及调研工作, 完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 并完成了图集内容的初步绘制工作。2014年1月召开了图集技术条件审查会, 进行了阶段性编制工作成果汇报。现正在继续完善编制内容, 预计于2014年6月完成送审图, 并召开审查会。
1 图集的编制背景
(1) 社区日间照料设施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任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指出: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 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 主要面向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社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本保障。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时提出, 要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 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 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其中社区日间照料设施是“十二五”重点建设任务。到2015年, 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
(2)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仍存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等方面。但是, 仍然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总量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优惠政策落实难、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 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据北京市老龄办统计, 北京市城乡已先后建设社区托老 (残) 所4397个。但目前, 部分托老所闲置, 多数托老所混同于社区活动站, 为老服务功能尚未完善。
(3) 各地方积极推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2013年9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号) 发布, 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并提出“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m2的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到2020年, 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各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来促进社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以北京为例, 北京民政部门将通过租金补贴等多种形式, 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老旧小区“找地儿”, 普建社会托老所,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全面落实《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规定, 新建小区配置的养老服务设施, 采取无偿使用或通过建设支持、租金补贴等方式, 统一移交到民政部门, 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按照规定, 将改造中扩建、腾退的设施改建成社区托老所。
2 图集的编制原则
(1) 统筹性原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应遵循居住区规划和老年人设施规划相关指标要求, 与社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 经济性原则——图集应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保持一致, 立足实际,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资源整合或共享。
(3) 适用性原则——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及空间设计应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 满足日托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合理确定各类用房功能及面积, 保障使用。
(4) 灵活性原则——充分考虑日间照料中心建筑结构选型、空间布局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今后功能变更或改造做出预留。
3 技术考察及调研情况
(1) 收集技术资料情况
本图集主要参照的技术资料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43-2010) (下简称《建设标准》) 。其重点针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面积指标等制定了全国统一标准, 是确定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本图集的编制主要以《建设标准》为基准, 对相应的功能空间提出设计要求, 并给出不同类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方案。
本图集收集的其他技术资料包括:
◆国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相关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图纸、实景照片等。主要通过调研的途径获得。
◆国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相关设施的设计标准、设计图纸等。主要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获得。
(2) 调研情况总览
编制组于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赴上海、北京、大连、长沙、兰州5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共考察了14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并访谈了多位地方民政局相关领导。调研信息汇总如表1。
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日间照料中心的普遍规模偏小, 面积范围通常在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 一般不超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中的三类建设指标 (750m2) , 远小于二类 (1085m2) 、一类指标 (1600m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数通常不超过30人。多为旧建筑 (如空置的公共建筑、居委会、住宅等) 改建而成, 或是与社区或街道中的日间照料中心多与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合建。相关数据情况见表2。
◆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多为健康、自理的老人, 主要解决其就餐和白天活动问题。以上海为例, 设施无车接送, 老人必须自行到达和离开 (或由其家庭成员接送) 日间照料中心。以兰州为例, 部分日间照料中心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设施和人员, 暂时不能针对半失能、失能老人以及失智老人提供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常会出现一室多用的情况, 例如活动室兼做餐厅、休息室 (图1) 。南方地区 (如上海、长沙) 的休息室通常不设床, 而是采用躺椅、折叠椅、休息沙发, 供老人午睡休息 (图2) 。北方地区 (如大连) 单独设置的休息室虽然布置了床, 但利用率并不高 (图3) 。
◆沐浴间、公共卫生间设备条件较为简陋, 无障碍设计不到位 (图4~6) 。
◆由于日间照料中心的规模较小, 因此通常不会单独设置厨房。以上海外滩社区为例, 是几家日间照料中心或社区助餐点共用一个社区厨房, 每天午餐、晚餐由厨房统一配送 (图7) 。
◆日间照料中心的室外空间普遍有限, 活动场地狭小、局促, 部分无停车场地。
(3) 典型调研案例分析——上海咏年楼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设施基本信息:
上海市外滩社区咏年楼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是一家公办公营的养老服务机构。这家机构是由非政府组织 (NGO) 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和上海外滩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创办的服务于失智、失能老人及家庭照料者的项目。由政府出资和协调, 新途健康促进社组织策划, 利用外滩社区的街道居委会旧楼进行改建而成。日间照料中心位于建筑的首层, 面积约150多m2, 能容纳20位老人在此活动。目前实际使用人数为16人。具体信息见表3。
该设施主要服务对象为本社区内生活较为困难的老人, 比如家里住房紧张、经济收入不高或者独居生活有困难的人, 也接收失智和半护理老人, 但由于设施无车接送, 街道环境也无法做到完全无障碍, 所以老人 (或其家庭成员能够协助老人) 必须自行到达和离开日间照料中心。
◆服务内容:
早上9:30左右, 老人陆续到达设施后, 工作人员开始为老人读报, 讲新闻, 并组织老人集体做操;中午11:00前后, 由附近的助餐点 (集中厨房) 送来午餐, 工作人员分餐后并安排老人吃午餐;就餐后至下午2:00为午休时间, 老人可以自由选择在休息室或多功能厅进行休息。下午2:00~4:00为自由活动时间, 老人们可以进行看电视、聊天、打牌等娱乐活动。在告知工作人员的情况下, 老人可以自由使用设施内的洗浴设备。下午4:00以后, 安排老人吃晚餐, 其后老人就可以自行回家。
◆建筑空间及使用现状分析:
日间照料中心共一层, 面积约150m2, 包含活动室 (兼餐厅) , 开敞式厨房, 卫生间 (含洗浴功能) , 休息室, 及办公室 (图8) 。
4 图集的编制内容
图集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规模、用房配置、面积指标说明, 设施的选址及规划布局, 设施功能关系及空间组织, 各类功能用房平面及室内设计, 不同规模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筑设计, 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
准入人员必须是60岁或70岁以上空巢老人、五保户、孤寡老人,必须是个人自愿,经过健康检查,并且符合下列条件者,方可准入。
一、意识行为清楚者;
二、没有传染病者;
三、行走方便不需要他人照顾者;
四、能独立料理自己生活者。
万寿阳光日间照料中心
入住流程
1.条件:凡年龄满六十或七十周岁、生活能自理、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性疾病、精神病史或老年痴呆的老人均可申请入托;
2.申请:本人填写入所申请登记表,家属(监护人)同意并签字;
3.体检:申请入住的老人必须提供医院出具的当的健康状况证明书;
4.认定:日间照料所根据家访、老人健康状况等有关条件综合评估进行入室认定;
5.签约:老人及亲属(监护人)与日间照料所签订《老人入住协议书》;
一、方案预期效果
日间照料:针对的大多是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习性,在有条件的社区,通过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它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工薪族解决了后顾之忧。
日间照料服务设立了以餐饮、午休、娱乐、健身、理疗等功能为一体的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其中,老年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老年医疗保健室、室外老年休闲场地,使社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交了要求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申请,让社区老人每天来到这里享受日间照料服务。真正做到了“托老服务在社区,老有所乐得其所”。
日间照料室设有淋浴间、电视、音响、棋牌桌,休息床、轮椅,吸油机、炉具等,还有休息床、轮椅供老人随意使用,有的还配备了一些电磁理疗、血压计等保健设备。
二、方案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包括: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习性,在有条件的社区,通过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它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工薪族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方案服务内容
老年人日间照料为满足养老多样化需求,拓展老人日间照料空间,开展服务项目有:医疗保健服务,开展老年人医疗咨询、保健讲座和理疗康复服务;文化服务载体:让老年人享有阅览图书、书法绘画、歌舞培训、打牌下棋、手工编织、康复游戏等文体服务,组织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社区老年课堂,通过课堂为老人及其儿女做专题讲座、咨询指导、上公开课等形式,解决老年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还为老人提供用餐、午休、康复等服务。老人可以早上来,晚上回去,中午在这儿吃饭(午餐以一荤两素一汤)、休息,还可以在里面聊天、看电视、打牌,日间照料站也可以派人陪老人外出散步逛街游玩等户外运动。如果老人身体不适,日间照料站应结合社区领导请社区医生给老人治疗,日间照料站还应当邀请志愿者为老年人们提供各种义务服务。
1、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筑设备应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信、消防和网络等设备。
2、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配备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餐饮、安防等相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3、午饭的供应,应保证一荤两素一汤,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的全面补给。
4、日间照料中心无偿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不定期的健康、生活讲座,有意识的引导老人进行活动。让老人感觉到社区养老,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四、方案装修设计
1.北第一个屋可以做为员工休息、更衣、接待、档案室,其中应该有网线、电脑、档案柜等基本办公设施。
2.第二个屋为厨房,为了卫生情况吊棚、墙壁镶砖、室内应设灶台、油烟机、排气罩,消毒柜等基本设施。
3.第三个屋为活动室;因为面积有限,建议活动室兼为餐厅理、疗室。餐厅:餐桌、餐椅、餐边柜、餐桌下空处的高度保证老人腿部及轮椅的插入,建议在餐桌较大一侧为轮椅老人留出用餐专座方便轮椅进出。保证餐厅道路宽度足以轮椅进出方便。
理疗室:轮椅、理疗床、血压仪、血糖仪等基本医疗设施
活动室:棋牌,座椅沙发等,沙发采用带有一定硬度的,便于老人起落;靠椅高度应与老人等高,便于老人打盹休憩。
4、南第一个大屋为休息室可以摆放10至15张床位,休息室设施应有:休息床、电视等基本设施。考虑房屋总面积待定,室内通道和床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地面砖表面整洁平整,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要求。
5、最南侧小屋为卫生间与淋浴间:应包括普通坐便、残疾人专用坐便、洗手池。淋浴间:热水器两个,淋浴喷头最少两个、大浴盆一个以便给老人洗澡用,淋浴间应配备镜子方便给老人理发。卫生间、淋浴间地板必须选用防滑防水,避免老人不慎摔倒;具有热水供应系统,便于洗涤沐浴;淋浴头的旁边应设计扶手,供应老人把扶;部分淋浴下设置坐台,坐凳高度与轮椅高度等高,且选择摩擦度较强的坐凳。卫生间、淋浴间设计排水、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摔倒,同时也应设计换气设备,保证卫生间的空气通畅。
各功能区的房门净宽不少于90cm,走道净宽不少于180cm,房门应使用双开,方便急救床或担架的推出;各功能区根据不同的活动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滑措施;各功能区注意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生理等问题。在休息室 卫生间和淋浴室设计紧急按铃装置 且按铃安置在老人容易触碰到的位置。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时,得不到即使的救治。
照料站外设计无障碍坡道,供残疾老年人专用;另外,设计应急通道,便于救护车的驶入。因为是人员密集场所最少留2个消防通道。
六、方案具体实施
早上8:30老人陆续到达设施后,工作人员开始为老人读报,讲新闻,并组织老人集体做操游戏,个别需要的做康复保健。中午11:10前后由集中厨房送来午餐,工作人员开始分餐并安排老人吃午餐;就餐后至下午2:00为午休时间,老人可以自由选择在休息室或者多功能区进行休息。下午2:00-5:30为自由活动时间,老人们可以进行看电视、聊天、打牌等娱乐活动。在告知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老人们可以自由使用设施内的洗浴设备。下午5:30以后,儿女可以接送老人回家。如果特殊情况(腿脚不变,身体残疾,视力缺陷,天气影响等)的老人,应配以相应工作人员接送。
社区老人日间照日间照料中心,一方面突出养老服务,一方面进行平台运营,在机构内服务老人,机构外进入社区,让服务更加专业化,以养老服务为基础,而不是老年人中的“活动中心”,更多人的传统观念是在家养老,那么,照料中心就起到了家的作用,让老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
企业运营困难;
1.此事项属公益服务,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因主管部门多,个人经办费时费力望各领导给予多多支持与帮助。
2.因本日间照料中心属企业经营非盈利性营业场所,在期间发生的水电、取暖费、人工费等不可预计费用较多,企业无力承担望领导协商给予补贴。
霍林郭勒市敏瑞家政服务公司
截止至今年,芜湖市共有人口389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68万,超市区人口比例18%,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为贯彻《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芜湖市积极开展养老配套建设,目前在城区已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家,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一、日间照料中心现状
1、社会力量介入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运营主体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在养老事业上,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职责,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上,也由政府部门挑大梁。在市场调查及从民政部门了解的基础初上,芜湖市市区目前8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各区政府直接运营管理或街道办运营管理。由政府部门参与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难免出现服务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的状况。但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变很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自2011年以来,社会力量逐渐介入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在模式上大多是政府投资建设,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社会组织凭借着自身优势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运营主体也呈现由政府打包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局面转变。据弘德社会服务中心方主任介绍,社会力量介入将是日间照料中心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一条路径。
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不断更新,服务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托养服务场所,其软硬件设施需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群体特征,有着特定的标准,如考虑防滑、防摔。针对于此,芜湖市市区个日间照料中心不断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大部分都设有健身室,配备专业的锻炼器材,少部分配有理疗器械,总体而言,设施不断更新,改变了以往在公共活动场所锻炼休闲的现象。在服务上,除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休闲娱乐等基础服务外,增设了针对特定人群而开展的服务,如日托服务、老年人兴趣大学、医疗保健服务等,服务朝着更见完善的方向发展。
3、医养结合出现并在不断探索
医养结合能够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养老机构开始以发展“医养结合”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比如:恭和苑以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以养为主”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芜湖市也在不断探索医养结合的模式,由芜湖尚德社会服务中心运营的弋江桥街道办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这一模式,作为安徽省首家试点机构,尚德聘请了全职医生,配备了专业医疗设备,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断、体检、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由老逸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的老吾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整合在同一场所内,两者虽独立开来,但却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了便利。目前能够提供医养结合的中心还不多。
4、市场化运作初见端倪
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日间照料中心投资建设的主体,单靠政府投资拨款这一经济来源将制约着中心服务的完善和设施的更新,无法支撑中心的长期发展,日间照料中心市场化运作被提到议题上。芜湖弘德社会服务中心在政府提供的1200㎡场地上,除留有日间照料中心用地外,将剩余场所以租赁的方式开办了便民快递、爱心超市、便民家政服点等便民服务网点,同时开办了弘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现了“老少同住”,通过此类途径收取少量费用;芜湖尚德社会服务中心通过开办老年兴趣大学收取培训费用、日托收费、老年食堂餐费等方式收取费用维持运营。市场化运作将缓解中心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减少政府的财政包袱,将成为未来中心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在政策上,各类养老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服务人员上,逐渐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力量不断介入。日间照料中心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二、日间照料中心存在问题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我们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优选择。在芜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政府包揽到公建民营、从单一服务到多样化服务的发展过程,至今仍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为老年人提供越来越贴心的服务,但在芜湖乃至我国,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养老助老认识达到新层次,但观念仍落后,意识不足。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养老助老的观念逐渐在全社会传播开来。养老助老成为近几年的热词与主流话题,政府部门频繁出台各类养老配套政策;企业、社会力量积极涉水养老产业;民众养老意识在舆论和媒体的宣传下不断提高,养老认识达到新层次,然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行动上也没有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在舆论宣传上力度不够。同时,受几千年传统养老文化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年人不愿意踏出家门去日间照料中心托老,认为“落叶应归根”,坚持在家养老;也有些老年人则认为还能自力更生,不用花那冤枉钱等,这些传统的观念在老年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2、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的频繁出台,客观上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让社会各界对养老产业这块大蛋糕趋之若鹜,但实际落实的程度却让人咋舌。以芜湖市为例,鲜有日间照料中心获取政策优惠。此外由于我国正在社会转轨时期,许多事务还是由国家掌控。以养老服务领域来说,日间照料中心还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制约了日间照料中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资金投入方面,一直以来政府都是日间照料中心运转的投资主体,但是这种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日间照料中心日益发展的需求;其次物价高、中心需要承担水电、物业等运营费用,收入与运营成本难以平衡,导致中心的发展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中。
3、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不健全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定义上不难看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然而在实际中却大相径庭。在参与调研的20家日间照料中心中,80%以上已沦为免费的棋牌室,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失去其最根本的目的;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无法实现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服务意识不高,无法与老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精神慰藉功能成为纸上谈兵。
4、日间照料中心设施不完善
由于养老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征,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芜湖市为例,在参与调研的20家日间照料中心里,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限、文体娱乐器械设施较为单一,有些设施的设计则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忽略了老年服务设施本应具备的防滑、防碰撞、防摔跤等功能。
5、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团队专业化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够
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除银湖社区老吾乐日间照料中心由年轻的5位大学生负责运营外,其余日间照料中心无论从管理者还是服务人员都体现出“自身老龄化“的特点,这些管理者与服务人员大多凭借着一颗尊老爱老的心而参与工作,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很少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在接受培训方面,通过招投标形式获得日照中心运营资格的社会组织显然做的更加充分,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都需经过培训上岗,在数量庞大的日间照料中心里,它们也只是星星之火,即使如此在面对老年人的问题上依旧捉襟见肘。同时,因工作本身繁琐、劳累、工资收入低、社会舆论压力大等诸多因素,使得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员难以坚持。
6、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
志愿者队伍对于养老助老行业来说是一种力量补充,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无偿的服务,而且能够唤醒社会成员的敬老助老意识,扩大养老助老力量。芜湖市志愿者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学生,芜湖市目前有九所高校,而芜湖市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68万,超市区人口比例18%,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志愿服务犹如杯水车薪。从志愿者本身来说,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未接受专业培训,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要求。此外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志愿者队伍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三、关于成立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
1、树立积极的养老服务观念,加强亲情化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传媒工具推广和普及日间照料中心的现实价值和相关知识,转变老年人的观念,帮助人们解决在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切实感受到这种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同时加强亲情化服务,加强精神慰藉,多于老人交流,让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而不再是消磨时光的棋牌室;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
2、探索市场化运作,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发展日间照料中心,需要丰富的资金来源。所以,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发展要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包括国家直接经费支持,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和企业投资等各种社区外资助。同时为了使其自身得以更健康的发展,可以适当鼓励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产业化经营。在广泛开展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低偿、有偿服务项目。如开展家政、医疗体检、老年大学、日托照料、送餐配餐等服务,缓解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3、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和建设一些普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娱乐器材,并建立起有保护措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可以设置专业人员以提供应急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还将与恒鑫其他养老项目相联系,如小型养老机构、养护院等,逐步完善养老设施网络。
4、组建专业化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可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引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举办对外培训,作为日间照料中心的另一收入来源。
5、引导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芜湖市目前是共拥有志愿者一万多人,并有不同专业领域。志愿者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经常性服务,并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形成志愿者与老年人重点服务对象间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借助志愿资源,引导志愿力量参与到日常服务中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节约了中心的运营成本;同时探索中心自治,从兴趣、居住区域、老年人特征等标准将中心老年人进行分群,鼓励老年人通过群建立个人自助网络和互助网络。利用老年人现有个人网络,建立社区互助网络,发挥邻舍协助网络,从而最大化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6、充分利用职工医院资源,实现医养结合
新华街道办事处位于巴彦浩特旧城区, 总面积5. 62 平方公里, 辖健康花园、南梁街、南田、民族街四个社区。有蒙、回、汉等八个民族, 新华街道办事处共有总户数7237 户, 合16152 人。健康花园社区1450 户, 合3383 人; 南田社区2352 户, 合5194 人; 南梁街社区2359 户, 合5210 人;民族街社区1076 户, 合2365 人。
2012 年财政先后投入五十万元分别在健康花园等四个社区成立日间照料中心, 并投入运行。其中南田社区建有街道办公室、老服务中心、社区办公室。民族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突出服务回族居民的运营特色。四个日间照料中心均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设有图书阅览室、康复室、娱乐室、书画室、休息室、餐厅、室内外运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场所。配有电视、棋牌桌、沙发、床、饮水机等基础设施。一次性可接待百余人。
二、为例区域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 问题分析
通过对阿拉善左旗新华街道办下属四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老年活动中也的实地走访, 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 发现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 新型养老观念尚未深入老人群体
据调查, 新华街道办下属的四个日间照料中心的宣传上存在一定问题, 较低的知晓度致使有需求的老年人也无处寻求帮助。许多老人对日间照料中心十分陌生, 自然不会常去。健康花园社区, 虽具有较为集中的且数量较多的老年居民, 但是却鲜有人知晓本社区内日间照料中心的存在。
2.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缺少专业知识技能
无论何种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都应该具备三种专业人才: 运营管理人员、医疗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和数据查询发现, 这三种人才都比较缺乏。
3. 服务内容缺乏个性
目前日间照料中心还在建设的初级阶段, 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 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活动场地布置太过单调, 缺乏生活情趣, 或者布局不合理, 造成老年人行动不便。而且由于设施和人才的问题, 部分娱乐活动并不能展开。
( 二) 成因分析
1. 日间照料中心定位有偏差
日间照料中心对自身的定位是导致组织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照料中心并非社区的附属单位, 而是有独立运作系统的组织, 其核心任务就是为老年人服务, 并未老年人提供活动帮助。其角色是服务提供者和资源联结者, 而非老年人管理者。
2. 养老观念陈旧
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和速度都大不如前, 对于全新的养老理念, 需要时间和经历去理解和接受。而新模式迟迟无法展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的养老服务职能观念没有及时确立, 例如: 南田社区早晚有很多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 但并不愿意去室内日间照料中心为其提供服务, 感觉不好意思, 或是照顾家人等其他事项不愿意去, 不能享受社区为其提供的服务资源。
3. 服务人员缺乏专业训练
根据调查, 目前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属初级运行阶段, 社区免费提供场地, 承包给社会盈利组织负责。承包人负责服务人员的培训学习, 结合实践边做边学, 培训仅仅是上岗前的短期培训, 缺乏系统专业性, 对老年人的问题和需求多是从自身经验出发, 缺少服务理念。
三、日间照料中心改进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社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必然会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切实促进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 就必须对其进行恰当的改进。就改进日间照料中心的策略而言, 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 一) 提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明确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下决心、费工夫在提高老年人服务者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上。
( 二) 优化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过程
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是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其次要着手扩大宣传范围, 采用新形式宣传手段, 在此要注重转变观念, 改变人们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认识。最后, 要积极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促进社工和义工共同服务。
四、结论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经验不足; 福利机构人员专业素质欠佳。福利机构的管理问题来自于相关机制的欠缺, 和缺少相应的监督机构。服务提供人员的问题是专业化的程度过低, 服务水平有限, 服务内容单调, 无法引起工作人员的行业认同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 提出相关的建议, 分为四个方面: 1、提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2、优化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过程; 3、完善评估机制及监管机制;4、利用社区资源、搭建社区网络。采取多种方法, 促进未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模式的发展, 建设适合我区域内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
摘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社区照料老人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实际调查, 对为例区域内日间照料中心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阿拉善左旗,日间照料中心
参考文献
[1]范巧锋.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科学决策, 2010, 04 (1) .
[2]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51 (2) .
[3]秦伟江.香港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模式及经验借鉴[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3 (3) .
[4]刘伟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河北大学, 2012, 26 (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也建巧标准.2010-11.
【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简介】推荐阅读:
社区庆重阳活动06-07
社区重阳节活动12-19
村社区教育中心简介05-24
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10-28
重阳节对老年人的祝福06-26
“九九重阳节”系列活动温暖老年人05-29
致老年人的重阳节慰问信12-09
重阳节给老年朋友的慰问信01-04
针对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护理06-23
社区未成年人总结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