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分析

基于学困生的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试卷讲评是高三复习阶段最为常见的上课形式,有效的讲评对知识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对生物知识的巩固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中,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试卷讲评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基于学困生的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困生;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策略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试卷讲评占据重要地位,其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试卷讲评教学对巩固学生的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讲评试卷对学困生有效呢?本文从讲评前奏、讲评过程、讲评后续三个部分着手,分析如何展开基于学困生的高三生物试卷讲评教学。

1.讲评前奏:做好两备

1.1备试卷

课前备好试卷和学生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前提。如何备好试卷呢?笔者通常是每次考完试后,先对试卷进行分析,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考点分布,考查方向及能力,统计所考知识点的个数。然后认真对照考纲要求,思考该考点还可以考什么,与什么知识点相关联,讲评时讲什么,如何讲,典型题如何改编等都要认真备案,为讲评时做到心中有数。

1.2备学困生

备学困生的成绩、错题、错因。比如有的题目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解题技巧导致出错的,有的题目是由于以往知识点造成出错的,对于一些无法理解出错原因的题目,教师应当要展开实际调研,了解学生为何会出错;然后针对学生错题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为提高讲评质量奠定基础[1]。另外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合理删减那些讲了也听不懂的题目,如难题、偏题,怪题,免得浪费时间,劳而无获。

2.讲评过程:实效优先

2.1自纠互纠提升自我

学困生之所以困,最重要的原因是懒,不愿动脑思考,所以教师要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做法如下:发试卷,概述测试成绩情况,表扬考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热情鼓励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争取下次考得更好。然后公布各题对错情况,公布答案,让学生参阅答案,在试卷上初步纠正错题,分析错因。对于自主纠正错题存在困难的学困生,笔者会鼓励相对较好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分析错题。教师则来回巡堂,一是督促学生纠错,二是必要时也参与纠错,帮助部分自己无法纠正错题的学困生进行解答。通过自纠、学生之间的互纠、教师的协助,非共性的错误得到了解决,共性的错误则通过集体讲评方式来解决。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且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使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对提高试卷讲评效率发挥重要作用[2]。

2.2学情出发因材施教

如果试卷讲评建立在学困生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开教学,教学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笔者的策略如下:

2.2.1定时定量量力而行

对于学困生的每节课讲评知识点量要依学困生的学情和消化吸收能力而定,切忌因复习时间紧,而进行“注入式”讲评。因为学困生基础差,接受理解能力慢,如果“满堂灌”,知识讲多了,难以吸收,不但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会造成学生厌学。如优等生需要花一节课完成的试卷讲评,学困生可能需要2--3节课进行讲评,才能保证学生要学有所获。因此给学困生的试卷评讲要讲究定时定量,量力而行。

2.2.2知识归类建构导图

由于学困生基础差,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因此笔者通常是按知识点进行分类讲解,先把不同题目但属于同一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导图。如在讲光合作用的相关题目时,笔者先把概念、具体的过程、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影响因素、应用过程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去认真研读,再组织学生对试卷上该知识点错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对比知识导图或知识出处,将导图上的知识迁移到所要讲的错题目上,分析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2.3变式训练巩固深化

每讲完一个类别的题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过关。笔者通常会对试卷中典型的试题进行改编,如一题多变或提供类似的訓练题组,供学生解答,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谈如何进行变式训练的讲解:

例题:(2014广东理综)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

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师问:这道题主要考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请思考这题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答:RNA。

师问:哪些细胞器含有RNA呢?

生答: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因此这道题答案为B.

师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变形考其它知识点呢?还可以变式为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含膜的细胞器或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什么?答案都是核糖体。

师:除了这个外,中心体也是不含膜的,没有膜就没有磷脂,有膜的细胞器就含有磷脂。

从多个角度进行变式训练,不但起到巩固深化作用,还可使学生明白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有多种,但抓住基本知识点不放,懂得变通考试就能取得好成绩。

2.2.4智讲方法助力提分

每套试题都有其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对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来说掌握且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重解题方法、技巧的讲解。对于学困生来说特别要注重以下方法的讲解:

(1)审题,找关键词、弄清命题意图的讲解。

(2)排除技巧的讲解,由于学困生掌握知识点不够全面,教他们使用排除法是比较合适的。其技巧为:排表述比较武断绝对的字眼选项,如带“都”“所有”字样的一般是错误选项;排表述错误的、排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相干的选项。

例题: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时,若需要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ɡ/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解析】审题找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DNA的提取原理,采用排除法解答,A答案表述错误,DNA溶解度最小的氯化钠溶液是0.14mol/L,B和D与题干不相干都排除,故答案是C。

(3)错点整理方法的讲解,由于高考题具有考得细,陷阱多、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命题者常会在细节上迷惑选项,使考生犯错。错点整理法可以减少以后考试犯错。整理方法是直接记录自己的錯点,如双缩脲试剂能检测氨基酸是错的,只能检测蛋白质;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是错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所有的抗体是蛋白质是对的。这种整理方法简单省时,考试前看看就能巩固了,效果明显。

(4)提分题的讲解,选做题属于易提分题,只要把选修的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多拿分。因此教师要让学困生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为自己多提分。

3.讲评后续:科学巩固

在结束试卷讲评教学后,教师还要多提醒学生自主反思出错的原因,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使学困生的基础更加扎实,在讲评结束后3~5天内对其进行配套测试,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检测之前,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讲评试卷中的命题陷阱进行复习,相关知识点进行重温,防止学生出现类似提醒的再次出错,由此为达到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3]。

4.结语

总之,对于学困生的讲评课要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形式多样化,调动兴趣。才能使讲评课达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收到有效的讲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莹.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01):189.

[2]陈其秀.提高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效率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5(21):62-62.

[3]宋芹.逆向推理在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研究[D].2016.

作者:阮少芳

第2篇:高三二模历史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析

试题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设问,注重原则性,同时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归纳概况能力。重点考察的是主干知识,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与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有机结合。

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和2012年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

试题立意高,命题的角度、题量、题材、考点丰富多样。选择题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之外,还有一道史学认识的题目。试题难易适中,简单题居多。

分选题部分:第40题是梳理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第41题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与英国近代社会救济的思想与实践。第

45、

46、47题是任选题,分别是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材较为丰富。试题严谨规范,文字表达周全,设问、指向明确而无歧义,选择的叙述文字大都力求长短、结构、语气一致,选用材料比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经过 命题人的摘编缩写,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历史感。

试题不足之处,两次模考均未设计开放性试题,对我市高考历史复课导向不利。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4、答题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会而不对,对而不会,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二模考试气氛紧张,考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有效调节,把握心态,难以静心思考,有序解答,难以进入常态发挥,难以顾及答题策略。难题变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张,答题不太适应,不能正常发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备考应对策略

二模考试后,复课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从复课应对策略上应做到:

1、夯实基础,学生应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回归课本,每次做完题后找课本对应的知识点。

2、提高学科应试能力,从阅读、审题、归纳试题立意、要点,组织答案等方面加强训练。

3、加强学科思维严谨性、规范性训练,达到会的不丢分,要点全面,过程完整。

心理素质培养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考试中能正常发挥,静心思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第3篇:高三二模英语科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质量检测第二卷试题紧扣大纲,知识覆盖全面准确,试题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是一套较好的试题。

学生答卷基本情况:

一、单词拼写

本题考查了动词5个、名词3个、副词1个、形容词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左右,全对的学生全县大约20人,得分6-7分的学生居多,少数学生得0分。

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单词记忆不够准确:缺少字母的、多出字母的、书写不规范看不清楚,难易辨认。有的学生忽视单词在句中的功能,不注意形式,造成错误。有的学生对构词法不够清楚,造成拼写错误,例如:equally 写成 equal 不清楚句子成份。lacks 写成 lack 主谓一致被忽视。chatting 写成 chating 构词错误。persuaded 写成persuade 忽视时态。divided写成divide忽视非谓语动词的运用。millions写成million对a million, millions of 形式没搞清楚。

建议:

1、加强学生单词的记忆,要求学生熟读背诵,经常练习说英语,按照字母读音,加强拼写,从而达到熟记。

2、加强词汇运用,要求学生经常抄写一些句子,多写多练,熟悉句子成份,明晰各类词的作用,从而达到准确表达。

二、改错题

时态2个、连词2个、名词1个、形容词1个、代词1个、冠词1个、介词1个、不定式1个。学生平均得分3~4分,全县全对学生为16人,大多数学生得分6~8个,少数学生1~2个,部分学生为0分。

问题:学生句子概念不够清楚,不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英语句子,利用英语思维不够,因而学生找不到错误,常常将正确句子误改,另外部分学生对文章语境不清,逻辑关系混乱,故不能正确改错。

例如:because→why, and→but看不出逻辑关系。a little → little词意不清。was→were忽视主谓一致。advices→advice可数不可数名词不够明晰。in→on介词词意及搭配不清。

建议:和单词拼写题一样,要多读句子,熟练英语语言习惯,准确把握合乎英语语法习惯的句子,多练多用,才能找出错误所在。

三、书面表达: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是个半开放性缺文,但对学生来说要完整表达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补充。部分学生时态把握不够准确,动词使用不够灵活,形式出现错误,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连词,过渡词使文章显得单调,部分学生词汇贫乏写不出完整句子,少数基础较差,有的甚至全然不会,一句都表达不出,抄写阅读理解。

建议:要求学生多背一些范文,模仿范文、加强训练,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第4篇: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

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

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

5、6题考查工业区位。

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

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

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3小题。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严密。例如第36题第1小题,要求答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侯条件,相当一部分答成了灌溉地形条件。

2、描述地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记住答题模式。如墨西哥高原的地形特点。

3、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

4、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不够。

5、探讨分析地理事物成因能力差。

第5篇:高三二模化学科试卷质量分析

本套试题注重基础,考查高中化学的学科主干知识(除杂、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推断、Ksp的计算、氨气的制备及还原性、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机推断等),难度适中。此次模考学生答卷的总体情况比市一模考试情况要好一些,基础题答题的准确率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第26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学生答卷存在主要问题有:

1、离子方程式不会书写,写出来的不进行配平;

2、FeCl3晶体从溶液中的分离操作不会。

3、Ksp的计算不会。

4、FeCl3的百分含量计算失分较多。

第27题:主要考查氨气的性质实验,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得满分的学生较多。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少数学生不会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审题不仔细所致;

2、电子微粒写得不全;

3、检验一氧化氮气体的方法不会;

4、氧化铜与氨气生成铜、氮气、水的方程式写出不会配平的人也为数不少。

第28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满分15分,平均得分为8分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

1、依据K求a出错较多。

2、一氧化碳的电极方程式书写错误多。

36、

37、38题为选做题,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居多,个别人选了“化学技术”或者“物质结构”试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7分左右。36题答卷中存在问题有:

1、苯环上取代基位置出错多,原因是审题不仔细。

2、官能团的名称书写错误率较高。

3、有机物原子连接有误如CH3COOH错为CH3OOC。

今后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重视教材,通过强化训练,规范学生答卷,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提高化学科对学生高考的贡献率。

第6篇:太原市2014年高三文综二模历史试卷分析

王亚伟王浩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的命制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山西省教育厅出台的高考方案的有关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命题原则:试题不强调考查内容分布的均衡性和知识点的覆盖率,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方式上,基本上以材料型试题为主,在能力考查上,突出了新情境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三大能力的考查。

二、成绩统计

三、试题分析

(一)客观题得分情况和部分试题分析

客观题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27.48分,难度为0.5。其中错误率较高的题为

27、30、

31、

33、35题。

27.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B.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C.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平均分2.00分,难度0.5,错选A项较多。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说明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尺度对待法律,学生要将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知识灵活的运用于这一题中,故选择B项;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题干并没有强调法律是否是习惯法,只是说一个人该怎样对待法律,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任何有关古希腊民主政体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虽然在题干中有反映,但不能准确的体现安提丰的主旨,故D项错误。

问题:不会抓关键信息;缺乏调动和运用知识;概念不清。

30.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1913年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中体西用”影响仍存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尊孔复古”逆流兴起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平均分0.9分,难度0.22,错选D项较多。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材料提供时间思考对应的时代环境对康有为思想的影响。从题干“1913年”和康有为反对共和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是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康有为否定共和制就是为袁世凯复辟造势,用“尊孔复古”的旗帜反对共和制。而学生错选D的主要原因是只从材料本身看问题,尤其是只看到“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而没有从时代环境入手,误以为当时“照搬西体舍本逐末”。题干没有体现“西用”,故A项错误;题干所说的道德指的是传统道德,康有为意在说明共和制在中国不能推行是因为没有弘扬传统道德,并不是说道德败坏,故B项错误。

问题:缺乏对历史过程的认识;陷入材料中无法自拔,不会调动和运用知识。

31.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C.北洋政府遏制**遭到全民反对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此题平均分1.68分,难度0.42,错选B项较多。学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材料本身回答,而是断章取义,材料中有“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一句,使得许多学生误以为恽代英指的是思想启蒙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故错选A和B项的较多;题干没有反映政府遏制**,故C项错误;本题最关键在于从题干要把握恽代英此话的落脚点是“正可引势利导”,意在引导群众力量进行斗争,故选D项。

问题:不会抓关键信息;脱离材料,套用既有结论。

33.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发表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这一言论表明美国

A.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B.直接与苏联展开敌对斗争

C.正式开始实施其遏制理论D.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平均分

2.27分,难度0.57,错选C、D项较多。题干的主旨是马歇尔推广其援助计划,代价是必须接受自由制度,反映了美苏冷战的时代环境,体现了美国的自由人权意识形态,并不是说美国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故D项错误;美国正式开始实施遏制理论是杜鲁门主义,故C项错误;B项错在“直接”,冷战时代美苏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与对方进行敌对斗争。

问题:不会抓关键信息;概念不清。

35.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

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平均分1.23分,难度0.31,错选A项的最多。按照基础知识可以排除B和C项,因为题干所述事件发生在1982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瓦解,不会坚持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只是改造经济体制,并不改造农村基层政权机关;题干“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说明当时不仅仅有包产到户,还有很多种形式,故A项错误。

问题:脱离材料,套用既有结论;概念不清。

(二)主观题得分情况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主观题总分52分。学生平均得分为24.36分,难度为0.439。

40题为学科综合题,试图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廉政建设史实入手找出各自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本质比较。

第(1)小题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本题满分8分,均分4.15。答案:历代政权重视约束各级官吏权力;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严格的法律规定惩治腐败;建立日趋完善、相对成熟的监察制度。(

8学生照抄原文非常普遍,缺乏概括能力,尤其是不能转化为历史语言;其次是学生不能跨层次找出古代中国廉政建设的规律,而是断章取义,只能概括出部分朝代的相关史实。

第(2)小题要求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本题满分9分,均分6.1。答案:以分权制衡作为廉政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保障廉政建设顺利进行;把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重视公民权利教育和参与能力。(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特点类的题需要综合分析材料,找出其特色之处。这种特色可以是事物本身,也可以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特点。学生多数能按点答题,思路比较明确,但是主要问题是表达不太准确,很多学生写的其实是内容,甚至很多人就是在照搬照抄材料,比如《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内容;说明学生语言表达存在问题,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第(3)小题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廉政建设的本质区别。本题满分8分。答案:中国古代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8分,答出4点即可)

此题学生没有按照“本质区别”进行作答,说明学生没不知道什么是“本质”;回答问题时不条理,无头无尾,没有逻辑顺序;

本题得分率比其他大题要高,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平时做练习一定要注意做题速度、教师应严格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材料分析的训练应主要强化对角度的归纳、一定要关注行为动词、引导学生扩展其知识面。现在的学生写字能力下降了,因此在高一就应该加强练字。

41题满分12分,均分3.82。

近年来高考多次考查开放性试题,力图引导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史学能力,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历史教学的新方向。本题继一模考查了图表试题以后,进行了文字试题的探索,考查学生独立的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使用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

力。

本题以1904年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内容为考点,要求学生上述材料中,提取三项有关清末科举考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本题设置开放,考生可以自行选择历史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本题答题流程为:提取信息——说明该信息的原因,评分细则为信息、原因各两分,写出三个信息和相关分析就可以。在阅卷过程中,发现问题有:

一、很多学生仅仅列出出了许多历史信息,却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最基本的分析,甚至有学生干脆把材料里面的信息照抄了一遍,连基本的概括和归纳都没有。

二、对历史信息说明时,还是很难做到史论结合,评述过程粗糙,角度单一,无史实,或者史实与论本身存在尖锐矛盾。有适当史实者,在论证过程中史论结合欠佳,往往史是史、论是论,二者无法用语言使其融通,语言与论证逻辑性也较弱;

三、许多学生没有结合“1904年”这一重要信息,而是直接从材料本身进行分析,已经完全偏离本题的答题方向。

本题得分率为答题中最低,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后要加强评论、论证历史信息和观点题的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务必答题的格式和方法要规范。另外相当部分学生史实掌握是很不牢靠的,原因是现在教学出现了“通史不通,专史不专”的情况,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线索脉络是不清楚的,这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通史的辅导。

45——48题为选做题,严格按照高考的格式要求命制。选做题相对较容易。

第45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总分15分。数据显示该题均分

6.91分,难度0.46,。第一问要求“根据材料

一、二,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很多学生只能根据材料“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得出日本教育倡导全民教育和义务教育,但是强调法律保障和内容广泛答不出来。关于第二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得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推动教育近代化,但是没有结合所学知识,答不出“都面临内忧外患”。不足之处是学生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材料信息提取不充分。第46题考查近代中国谘议局议员选举的特点和作用。总分15分。均分7.62分,难度0.51。关于第(1)问,谘议局议员选举的特点,一般学生能够回答对,但还有部分学生抄袭材料,而无法进行升华总结。关于第(2)谘议局的作用:大部分学生没有回答全面,一般能写出推动政治近代化,其他的就答不出来了,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材料中进行推理,对于接受过文化教育和从政经验的人来说参加谘议局必然会提高宪政意识和民主意识;同时辛亥革命中谘议局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第47题考查日德两国对战争的反思,总分15分,均分7.97分,难度0.53。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思考角度单一,不能从多角度分析联邦德国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下跪的原因,比如从两极格局、欧洲形势以及德国的主观目的去考虑。

二、对于日本战后的表现,学生只是说日本想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却不能指出日本渴望走向政治大国与其认识历史问题的关系。

第48题考查对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地位的认识。总分15分,均分4.32分,难度0.29。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与革命党对对方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分析其原因”,这一问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袁世凯主张和议的原因是其对权力争夺的野心,但学生基础掌握不扎实,无法建立起袁世凯与革命党的双向联系。第(2)小题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这一问失分较多,主要是不能辩证分析袁世凯的作用。既要看到他的政治野心,还要认识到他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革命胜利的重要政治力量。

四、问题总体分析与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阅卷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有:

1.审题不清,不注意问题主体,讨论主题,思考与作答的行为动词,限定的时间、空间、取材范围,答题角度等各方面显性与隐性的种种要求,不看明白问题就匆匆答题。

2. 干脆不看材料,或者提取材料信息能力不足,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甚至出现大的偏差,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较弱。照抄材料的倾向明显。

3.基础知识不过关,史实错位,时序混乱;一些重点概念理解不清;主干线索、时代与阶段特征的把握模糊而散乱。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时,没有什么可依托、可迁移的,只好笼统作答,语焉不详,或者提笔写错。

4.存在思维定势,不敢依据新材料新情境小心求证,大胆独立作出新结论,一见问题,不管问的是什么就往自己熟悉的路子上套。

5.答题不规范,没有完整套路和相对固定的流程,不分段落;没有分点标记;书写乱、字迹潦草;答错位置;

6.论证和评价能力欠缺。史论结合欠佳,有论无史,有史无论,史是史,论是论,史论两张皮,甚至互相矛盾;逻辑思维条理差;语言不通顺。

7.时间紧张,不能合理分配,后面的41题以及选做题大面积空白。影响成绩。

(二)下阶段复习建议:

总策略为以练带讲,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能力训练。

1、知识部分,查漏补缺,落实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清理主干,宏观知识层面的联系,以及一些基本概念的解析。扩大知识面,介绍新史观与新的史学研究理论与成果,倡导学生换角度重新审视知识,并着力渗透现代意识与人文素养。特别对一些思维定势的东西予以有意识的纠偏。

2、材料部分: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提升阅读,特别是古文阅读,加强对阅读能力与技巧的训练。如倡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无主题、无设问阅读,自己概括材料的层意,段意,中心意思,勾画关键词感悟捕捉材料主题,自行设问,看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配合于哪类主题使用。然后是带问题的材料阅读,找材料与已学知识的关联,代换。

3、出题部分:针对知识薄弱、能力薄弱处设计专项训练,如40题类。短时间强固见效会较为明显。

4、审题部分,分析问题时,引导注意找出问题关键词,即一系列明暗限定语。弄清研究谁?问什么?从哪方面、什么角度思考,运用哪些素材回答。

5、答题部分:多见类型,多总结答题套路,规范答题;关注阅卷特点和采分要求,适当靠近,切忌没用答一堆,制造虚假繁荣,尽量概括、简洁。习惯多角度和多层次思考,从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社会因果。表达要规范。

6、完整文综训练,单科历史45分钟训练,严格掌控时间,提高速度,尝试最有效的答题顺序和策略。收卷后,师生、生生判卷,要回馈,偶尔可面批,磨思维,磨答案,找差距找感觉,直至接近要求。

第7篇:安徽中考历史(二模)试卷答案

2013年包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D C D C B6~10: D B C C D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1)安丰塘或芍陂(2)袁隆平(3)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金字塔(2)凡尔赛体系(3)阿拉曼战役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3.【×】(1)明治维新改为戊戌维新

【×】(2)政治改为经济

【√】(3)

14. (1)错误:诗圣改正:诗仙

(2)错误:辛弃疾改正:苏轼或苏东坡

(3)错误:《狱中杂记》改正:《儒林外史》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5.(1)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4分)

(2)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2分)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分)

(3)转折点:国共两党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

16.(1)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分)

(2)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3)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2分) (任意一点即可);

措施:经济:成立“欧共体”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等。政治:成立欧盟委员会、欧

洲议会等。(2分)

(4)成员国公民可以自由往来成员国之间工作、学习和居住。(2分)

五、分析探究题(本题12分)

17. (1)《九国公约》;(1分)和平与发展。(2分)

(2) 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或(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

日关系的改善。(2分)

(3) 合则共赢,斗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2分)

(4)美国的强权政治、日本右翼势力猖獗、朝核问题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共赢;减少摩擦、互惠互利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上一篇:高尔夫球会管理与运营下一篇:怎样做一名合格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