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精选4篇)

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 篇1

命题人:李新军12.6-7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2、2009年10月山东省举行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运动会的宣传口号有“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那么,历史上用“齐鲁”代表山东源于古代的A、行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3、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4、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共中央积极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下列事件中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较早依据是

A、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1877年左宗棠奏请在新疆设行省昭君出塞,密切汉匈关系

5、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09年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主题是“西藏:发展的前景 合作的机遇”。自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境外支持藏独很猖狂。面对这些,我们要以历史事实进行反驳

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效管理

②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了西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治理西藏

③ 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进行人力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家做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型”与治国相融合。新中

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

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李贽称赞汉朝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

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李贽

A.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面目B.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封建纲常礼教

9、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

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10、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

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11、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

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

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

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12、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

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3、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

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

赖们收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

际法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

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5、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

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实现“三权分立”

C.防止高级司法人员流失D.鼓励法官忠于职守17、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B.苏联C.日本D.德国

18、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19、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20、下列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

21、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2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4、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25、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印象主义

2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7、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28、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

2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②C②①③D ③①②

30、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40分。

31、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各项改革,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成效显著,史称“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今用人则不然。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聚,资格太拘,毁誉失实。臣愿皇上慎重名器,爱惜爵赏。用人必考其终,授人比求其当。仍敕吏部严考课之法,审名实之归。——《明史纪事本 江陵柄政》

材料二:敕下吏部,慎选良吏,牧养小民。其守令贤否殿最,唯以已端洁,实心爱民,乃于上才考称职,不次擢用。若但善事上官,干理薄书,而无实政及于百姓者,虽有才能干局(按:有才干),止于中考。其贪污显著者,严限追赃,押发各边。

毋徒炫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以毁誉,毋杂之于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按:过错)掩其大节。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5分)

严格考核政绩:稳定官吏队伍;任人只唯贤,不看虚名;注重实效和政绩;奖惩分明。

(2)指出整顿吏治与张居正改革的关系。(3分)

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支高效率的官吏队伍,保证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3分)

3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前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编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8分)

从原始落后的经济状态到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社会风气从迷信鬼神到崇尚教化;文化不断发展,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北方。(8分)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4分)

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4分)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

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4分)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

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

外邦人、妇女和奴隶等。(2分)

(2)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3分)

原因:①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1分)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③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列克思主义的影响。(1分)

(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 篇2

解析)

一、选择题

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制定、实施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吴国把朱方县作为封邑给予庆封,“封邑”指的是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A项错误;从“县”这一称谓以及庆封仅有收取赋税的权力可见C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也就是全国对内不设防,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5.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州和郡县都设置中正官,选择州郡有贤能的人,按门第高低来确定人才品行高下。题干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秦朝以后官僚政治取代了分封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无调防,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B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根本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制度。

7.《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行省最初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A。B、C与史实不符;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明朝时期拥有最高决策权和行政权的还是皇帝,所以排除C、D。但皇帝需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9.《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0.“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唐朝户部尚书 B.宋朝三司使 C.宋朝转运使 D.明朝布政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可排除A项,再由“盐铁、度支、户部”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宋朝时设三司使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1.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是翻车,D项正确;A项筒车和B项风力水车都不需要人力,与材料信息“令童女儿转之”不符;C项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12.“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不符;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13.“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 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 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南宋时期授田制被破坏,民间土地私自买卖,政府的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以政治权力配置土地转而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据此本题选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

14.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自然经济还未解体,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排除B、C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15.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记载:西汉初期,进行冶铁或煮盐的大工商业者招集的雇工人数达千余人,这说明当时这两个行业一些民营作坊规模已经很大,而 B、C、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16.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可以反映不重视商品关系;从材料“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可以反映只重视农业,故C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17.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宋代以来我国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纸币开始出现在流通领域,明代前中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纸币贬值和造假现象严重,白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使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受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白银取代纸币成为最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所以答案选C,A项是政治因素与此经济现象并无直接关系,B项出现在明代中后期也与上述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明政府不会大量开发白银矿藏,这同样会造成通货膨胀和白银贬值现象的发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8.“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B、D两项,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材料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没有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19.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短文内容可知,城镇的设置从宋元到明清一直延续,只是由于商贸聚集越来越凸显,城镇的军事功用被削弱,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业功能日益加强。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20.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叶市场扩大,农民铲除山田大量种植茶叶,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A、C、D符合材料;B项材料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21.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80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包括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车和轮船分别发明于1814年和180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和飞机分别出现于1885年和1903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2年出现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车和轮船,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2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不包括 A.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厂规模显著扩大 C.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化。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超过轻工业;工厂规模扩大,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主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模式形成。A、B、C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3.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指

A.《申报》 B.《点石斋画报》 C.《大公报》 D.《新小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申报》创办于1872年,1949年停刊,历时78年。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的发展。

24.埃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教材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钢铁等传统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事实上埃菲尔铁塔建造于1889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正确答案为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5.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B.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C.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D.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6.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官总其大纲”说明企业由清政府总体管理,“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重商”说明企业的具体经营由商人董事会负责,由此可知这类企业的性质属于“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时期属于这种性质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四个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官办的洋务派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耶松船厂则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7.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28.下列有关“适地适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 ②在东北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 ③在华北发展矿业、盐业 ④在华中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认识。“适地适产主义”意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的体系之中,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如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 ;在东北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在华中发展轻工业。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9.下列有关近代电讯和邮政事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B.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C.民国时期,邮政得到进一步发展

D.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无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近代邮政事业起步,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中国自办电报开端;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A、B、C的表述符合史实;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变迁。

30.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如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食物。不过,如果古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750年,英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古希腊人“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再晚两个世纪”到了1950年,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古希腊人自然会“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人口问题与“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不符合,B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C错。各国间交往密切始自新航路的开辟,材料本身也与“各国间交往”无关,D错。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其始,大约起于缙绅之家,而婢妾效之,寝假而及于亲戚,以逮邻里,最后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

材料二: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丧,皆以俭为耻。贫人负担之徒自不必言,妻必好饰,夜必饮酒……在北直隶宣化府隆庆州,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

材料三:山西虽处西北,“而奢靡风,乃比于东南,河南,山东,婚丧嫁娶这间,衣食宴会之际,不知检束……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因而在社会上,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书画文玩、娱乐戏剧、看花品茗,无一不以江南为尚。”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文明史》 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特点。(8分)【答案】

(1)现象:明清社会风俗的变迁,奢侈之风盛行。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商人队伍壮大;商品种类增多。(8分)(2)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影响波及城市和乡村,并且蔓延到全国;首先从江南兴起;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8分)【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信息“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可以看出当时奢侈之风盛行。联系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明清时期社会风俗变化的特点:“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从江南兴起,波及全国;“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材料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经济亦有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4分)【答案】

(1)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4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虚拟化,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3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由贵族向平民化。(3分)(2)土地私有制(或者个人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确立;人们对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4分)【解析】

试题分析:(1)政治上,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思想上,宋明理学产生、科举制发展、三大发明西传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不仅使人民经济方面获得一定的解放,而且是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制取得了参与国家权力的均等机会,一方面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使部分平民进入了官僚队伍,这都是平民获得一定政治解放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2分)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4分)【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知,“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分析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等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但是“英俄两国出现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所以特别强调民族主义。(4)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 篇3

政治单元验收试题(10)

命题范围: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

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2013·安徽卷·9题)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二人转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东北民间小曲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河北莲花落、什不闲、东北大鼓、凤阳歌、河北梆子、评戏等其他一些姊妹艺术,在东北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特色的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发展历程表明()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4.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年清华,用一个世纪的沧桑和风采,筑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①博大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2012年11月25日,歼—15在“辽宁号”航空母舰成功起落得到了国人的高度关注。电视直播中下达起飞指令的动作被国人纷纷模仿,令人捧腹大笑,被网友戏称为“起飞Style”。这无疑成为了一曲娱乐版的爱国之歌。这说明爱国主义

①已经渗透并影响着国人的社会生活

②能转变为认识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是激励国人们自强不息的情感力量

④是千古永恒的对祖国的深厚的情感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7.战争年代驰骋沙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表明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8.从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到“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对接成功,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A.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发挥“主心骨”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B.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1.(2013·天津卷·5题)“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有人说,大众文化是“眼球文化”,只有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遵循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牢牢把握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认为大众文化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看到了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3.(2013·山东卷·21题)(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大型公益活动展现了乡村教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一活动有利于()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C.灌输各种思想和价值观

D.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6.抵制“三俗”之风,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17.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包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①能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是因为社会意识对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 ④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2013年“感动中国”对获奖人陈斌强的颁奖词是“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从文化生活角度,做到材料中表达的“一代代传承”需要 A.加强国家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对传统道德功能的理解,全面的继承

C.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

D.加强对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的把握,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0.2012年“最美”成为公共舆论中的高频词汇。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 “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平凡英雄身上展现出的爱和善良,使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善良本性 B.中华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C.传统道德与当今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 D.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21.(2013·福建卷·28题)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得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不断提升文化修养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23.(2013·新课标全国II·19题)《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 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13·四川卷·6题)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25.(2013·新课标Ⅰ卷·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26.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六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三201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它的合理性。

27.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8.材料一近年来,《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

近日,在某知名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评论栏里,经常见到以“元芳..”开头的回复贴,这些回复贴内容有幽默诙谐的,也有讽刺挖苦的,被网友人工置顶到热门评论的位置,更是惹人关注。其实“元芳,你怎么看”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经常对他的卫队长李元芳说的一句话。

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到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述。(12分)

29.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回答问题:(1)请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请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A【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④错;故答案:A。

2.B 3.A 4.C 5.B 6.C 7.C 8.B 9.A 10.A

11.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同一首歌以不同的方式演唱,却都获得了听众的认可,符合了大众文化的要求,①②项正确,林志炫以翻唱的方式诠释释经典,让人如痴如醉,表明文化发展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④选项正确:③项与题意不符,不选。故答案选 C。12.C

13.A【解析】材料体现了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所以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所以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

14.A 15.A 16.C 17.C 18.C 19.C20.C 21.D

【解析】 材料中最美平民彰显平凡大爱,激扬正气,感动常在体现了,应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争当时代的先铎,故选 D 项。①②排除,材料没体现出来。

22.D

23.A【解析】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美丽,也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①②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③,排除;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24.D【解析】此题意中“从汶川…….那…..”,没有体现①,更没有涉及②。25.(1)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门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6.(1)①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④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27.(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28.(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的现象。

①作为政府,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对 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

②作为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③作为公民,要提高辨别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2)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得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有一定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

高三历史第1次月考 篇4

5一、单选题

24.根据“经济运行”示意图我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低谷

们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我国

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发展

相当强劲;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爆发之后,我国经济受到巨大冲

正常的经济 击,消费需求受到了严重抑制,发展速度 经济出现下滑,步入低谷。2008

年之后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低

谷”的主要原因在于 时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A.经济发展的成本很高

B.价格波动受供求关系影响 “经济运行”示意图 C.危机前后需求存在巨大落差

D.刺激消费必须扩大内需

25.A.经济的发展决定收入水平的提高B.生产的发展取决于消费水平的提高

C.收入不是影响消费的唯一因素D.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26.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这场危机的起源地是美国,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27.“人肉搜索”的特点是众人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很快在网上一览无遗。“人肉搜索”中随意搜索、公布他人隐私的做法

A.体现了公民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B.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

C.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正确行使了民主监督的权利

28.下图是某县政府在2003年和2008年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横坐标为开会主要内容,纵坐标为开会次数)。

(注:1.研究招商引资问题2.研究社会治安3.集体学习4.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5.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6.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如果从内容和次数来判断县政府的行为,应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转变政府职能,适应新形势发展②政府精简会议,减轻责任

③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④不断建设和完善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2008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五多”(钱多了、进出口额多了、科技成果多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社会更公平了)、“三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了、农业税取消了、穷人少了)来形容近五年所取得的成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②表明我国政府高度关注民生

③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④体现了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0.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A.监督权B.立法权C.任免权D.决定权

31.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体现党

A.依法执政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D.依法行政

32.中华民族崇尚亲本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是

A.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33.“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A.上帝造人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34.“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1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的这两句诗蕴藏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5.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

④一切以时问、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3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二:我国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增收仍然缓慢。这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经过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的试点,“家电下乡”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由此,从2009年2月1日起,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家电下乡”工程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该项工程最大的看点在于,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政府将给予13%的财政补贴。初步估算,4年下来政府将补贴300亿元,拉动农民消费家电4.8亿台,总计9200亿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依据。(1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分)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应怎样投身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分)

3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因特网在我国获得了快速普及。人们在充分享受互联网便捷的信息传递、丰富的娱乐内容的同时,也对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泛滥、博客披露他人隐私、网络音乐和视频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感到十分担忧。材料二: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要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上述资料,探讨以下问题: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2分)

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参考答案09112

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6题31分,37题21分。

36.(1)运用《经济生活》分析说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依据。(12分)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家电下乡有利于扩大内需、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冲击,促进家电行业健康发展。(4分)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城乡在家电消费方面的差距,单靠市场调节无法解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4分)

③财政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利用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充分发挥了财政的巨大作用。(4分)

④家电下乡有利于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4分)

(只要答出其中3点,可以给满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3分)

②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要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3分)

③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应怎样投身农村改革发展(6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青少年学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少年学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③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青少年学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参加劳动和乐于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青少年学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只要答出其中3点,可以给满分。)

37.(1)用《生活与哲学》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分)①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

②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但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4分)

③网络文化的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视野,拓宽了他们学习求知的途径,这是主流;但也存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泛滥等问题,同样不可忽视。(4分)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2分)

①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思想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4分)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4分)③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4分)

上一篇:写难忘的元宵节作文下一篇:车间主管工作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