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精选6篇)

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篇1

试卷类型:全国卷

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五)文科综合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自汉高祖至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以骚体赋为主流。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 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

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

25.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26.宋神宗熙宁时,长安商税每年八万余贯,北方其他州商税超过八万贯的只有高密、历城、东平、沧州等处。南方的杭州、楚州商税在十万贯以上,扬、潭州超过九万贯,苏、湖、婆州在七万贯以上,不包括四川,南方商税已占全国之半。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发展比较迅速

B.商税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南北方商业发展不平衡

27.图8为明代仍在使用的唐代出现的“木牛”,即人力代耕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明代

A.人力获得了解放

B.农业生产出现了分工合作 C.传统农业精细化

D.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28.有人指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在辛亥革命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已艰难地启动了这一新的历史进程。贯穿“这一新的历史进程”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

B.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C.使社会走向开放文明

D.维护清朝统治秩序 29.图9是中国抗击日本作战情况统计。

图9反映出

A.中国的抗战艰难困苦

B.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抗战 C.两个政府和战场抗战

D.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0.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A.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31.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

A.采取灵活外交策略

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C.实行多边外交战略

D.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

32.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有法与法律之分。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包括法与法律两部分

B.需维护公平社会秩序 C.是法律与道德的综合D.不是由权威机关制定

33.1871年以后,在俾斯麦的参与下,德国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还将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统一,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这些措施

A.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反映

B.表明帝国首相具有制定法律权利 C.暴露了帝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反动

D.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进程

34.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上述做法

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35.早在2010年年底,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董事会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此后五年,在绝大多数国家相继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却成了唯一阻挡IMF改革的国家。美国能阻挡IMF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

B.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C.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股份最多

D.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初沿旧制,设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仁宗时设太学,神宗时开始实行三舍法,北宋末,太学生达3 800人。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专门学校,国子监为朝廷教育管理机关。地方教育有州县学和书院、私学。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教农家子弟识字。福州一地解试,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 000人,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军(今莆田)也达6000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相对宋代教育,指出同文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文馆创办的意义。(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末社会动荡,盗铸、滥铸私钱之风盛行;钱币形制大小、质地参差不齐。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除汉武帝以来流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铜钱。统一规定铜钱的制式,一枚开元钱直径约为2.4—2.5厘米,孔边长0.7厘米,郭宽0.2厘米,厚约0.1厘米,重4.5克:十文铜钱为一两,一千文铜钱重六斤四两。此举标志着中国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者为全新的“宝文钱”币制。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日本奈良时代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

——摘编自《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高祖币制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高祖“开元通宝”改革的主要影响。(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战役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战役对二战和军事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门捷列夫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1859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

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一摘编自《门捷列夫》《中外科学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主要社会条件。(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捷列夫的科学研究态度。(6分)

天一大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五)文科综合·历史答案

1—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汉初文学特点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汉初,汉赋没有形成汉中期以后气势磅礴、词藻华丽、大力铺陈的特点,主要在于社会经济处丁恢复期,制约了汉赋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者都不是主要原因;汉初文化政策相对比较宽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文化政策趋于严厉,排除D项。25.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东晋王导兄弟对政权的把控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作为士族的王氏兄弟既掌握“政令”,又“掌兵权”,权倾内外,表明当时皇权受到门阀士族的限制,B项正确。王导兄弟不是外戚,排除A项;王导兄弟是朝臣,不能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和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D两项。2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神宗时的商税收入状况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南方商税多的城市和商税总额均超过北方,说明南方商业发展比北方快,这反映出南北方商业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税收入情况,无法得出商业发展速度和各税种所占比重,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排除C项。

27.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木牛”在明代的使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中“木牛”在唐代已出现,明代仍使用,说明明代耕作农具没有质的发展,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D项正确。“木牛”使用的是人力,排除A项;仅从图片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分工合作,排除B项;精细化是由一系列生产环节组成,仅凭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

28.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运动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洋务运动没有民主色彩,排除A项;清末“新政”不具有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性质,排除B项;戊戌变法要求改变清朝统治秩序,排除D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都有利于加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29.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抗击日本作战情况统计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过程中充满了艰难困苦,A项正确。材料是对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作战情况统计,不能反映出国共合作抗战情况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排除B、D两项;当时只有一个政府即巾华民国,排除C项。30.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发生的事件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农民的逃港潮是因为生活困难,安徽农民包产到户是为了促进牛产,解决生活困难,这表明当时小国必须进行改革,C项正确。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不能体现需要对外开放,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项;虽然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是经济事件,但不能由此得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排除D项。

3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中国政府既重点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是新时期多边外交方针的体现,C项正确。A项中“灵活”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外交方针,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独立自主,但没有体现不结盟,排除D项。32.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罗马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分析材料可知,法律必须包含着法即正义,否则无效,B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并不是岁马法律与道德,排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中“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相悖。3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德国统一后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材料体现的是德国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无法体现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A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俾斯麦参与了立法和法律的颁布,不能说明帝国首相具有立法权,B项错误;材料中俾斯麦政府的做法,是为了适应统一之后德国社会的发展要求,C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法规的制定及银行和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德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3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1923年苏联农业税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苏联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农民要交税,需要把农产品出卖转化为货币,这推动了苏联的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这些做法在1927年后逐步取消,B、C两项错误;苏联建立于1922年12月,D项错误。35.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美国对IMF改革的阻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投票权是由成员国的配额多少所决定的,所占的股份越多,投票权也就越大。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拥有最多股权,因而美国也就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的否决权,C项正确。

40.命题透析本题以宋代教育及清代同文馆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设立专门学校;教育的普及程度比较高;政府重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重文轻武政策的推动;印刷术的发展创新;科举制的发展。(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聘请外籍教师;讲授近代科学技术;引进国外书籍;以培养翻译外交、科技人才为宗旨。(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意义: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传播;一定程度上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41.命题透析本题以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目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答案要点示例1:

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

阐述: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的影响,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直至苏联解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或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或国际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角逐。(2分)

阐述:二战后,建立起了美苏两极格局,但随着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2分)

阐述:二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二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制度全新;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决策。(10分,言之成理即可)(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4.命题透析本题以唐高祖币制改革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原因:币制混乱,商业活动不便;维护统治的需要。(6分,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铸币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货币的信用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币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9分,言之成理即可)

45.命题透析本题以中途岛战役计划图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特点:多点配合,远距离长途奔袭;双方均有多兵种联合作战;日本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双方实力上不对等,美国以少胜多。(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成为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日军由此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促进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及多兵种联合作战等军事思想的发展;为其他国家重视海军、空军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6分,仟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46.命题透析本题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答案要点(1)社会条件:工业革命的进行;前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积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国家间联系加强。(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篇2

一、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以浙江卷为例)

1.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立意。单纯考查知识的题目越来越少。主观题除了14题是考查史学素养外, 其余题目都反映了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立意的鲜明特点。即使是最具知识要求的13题, 在考查瓷窑分布的时候也独具匠心地增加了空间概念的能力考查。

2.特别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12题小国寡民;15题会馆;20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题印象派。历史概念在全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些概念, 就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3.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如16、18题考查的都是历史的阶段特征, 21题也有所体现。

4.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文化素养的考查渗透其中, 如14题。

5.关注中西文明的交流, 关注人类文明演进, 渗透史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 如16、17、20、21都有体现中西交流、文明演进的内容。

二、复习策略

针对高考的以上特点, 在第一轮的高三历史复习中, 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落实就成为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轮复习的效率呢?现在每一位高三老师的手上都有一大摞的讲义——《世纪金榜》、三年5年、步步高、《导与练》等, 每套资料的编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一轮复习方略, 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你, 适合你的学生, 而且这些资料良莠不齐。我建议老师们一定要自己编一份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我把自己在高三一轮复习的大概思路跟老师们分享, 一方面是对自己一年来认真教学的鼓励, 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我以必修一专题五的复习为例, 展示一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线索 (让学生宏观把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达到高屋建瓴的目的)

一条线索: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三个阶段:50年代奠基

70年代突破

80年代调整

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列举: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日内瓦会议4.万隆会议

5.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6.中美关系正常化

7.中日邦交正常化8.外交政策的调整

9.多边外交的开展10.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说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讲述力求准确、完整。只有准确、完整地把握好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才能学会灵活运用。

三、知识运用和能力提高

说明:这一部分的复习, 主要是选取不同的角度, 运用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二是通过不同角度的解答问题, 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度一:外交方针、原则、政策。

问题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实行的外交方针、政策、原则。

问题2.指出以上政策、原则中的变与不变, 并分析为什么?

问题3.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问题4.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问题5.如何看待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问题6.体会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说明:以上问题的设置可谓层层递进。问题1、2主要考查对书本知识的再认、再现, 以及学生简单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 问题3引出一般的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从特殊到一般, 以史实为依据,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再从一般到特殊, 引出问题4、5, 实际上是对问题3的再运用。通过这样一些步骤, 学生才会学会如何分析、如何运用。最后体会新中国外交的特点。这样的题目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

角度二:国家关系。

问题1.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表现、原因。

问题2.中苏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表现、原因。

问题3.中美、中苏关系的发展对新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实践的影响。

问题4.中苏、中美关系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说明:问题1、2可以书本中出现的史实为基础, 主要展现的是不同时期大国关系的发展是不同的, 而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反苏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 从中体会到新时期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提出是新中国长期外交实践的结晶。

角度三:伟人与外交 (周恩来、邓小平的外交活动) 。

问题1.列举周恩来、邓小平的主要外交活动。

问题2.体会外交官所必备的素质。

以上是我根据新课程高考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第一轮的复习方略, 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再进行配套的单元练习, 那么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就将不是问题。我以为,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是历史史实的基本稳定性, 即使在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形势下, 历史的基本史实也是不变的, 能力考查以史实为基础的基本理念也是不变的。因此, 只有在复习中牢固把握好基本史实、基本概念, 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以能力立意这点上, 上世纪90年代已经做得很好了, 翻翻90年代的高考试卷, 在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上比之今天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键是学生变了, 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随之变化。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进行思考, 都有收获, 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摘要:高三该怎样复习?怎样复习才有效?这是困扰每一位高三老师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对2011年高考试卷特点的分析, 结合2010—2011学年高三复习的经历, 力图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套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略。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必修部分) 篇3

1.费孝通在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时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古代( )

A.宗法制度文化 B.“家国同构”理想

C.森严的等级制D.“三纲五常”原则

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最早出现于元朝

4.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D.军机处

5.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

6.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7.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 )

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

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8.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9.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依据史实,“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2.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请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1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14.面粉加工业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据统计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以前,中国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中国面粉贸易开始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增加了近59倍。关于这一时期中国面粉大量出超的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南京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为中国面粉出口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2011年6月24日的党建新闻网一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的历程,也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上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突出表现为 ( )

A.纠正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开始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D.提出了联合农民阶级斗争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16.毛泽东曾就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次战役指出:“……为南部战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蒋介石则声称,此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周恩来说:“这次会议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是抱着诚意来参加这个会议的。”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D.雅尔塔会议

18.“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 )

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他们的庄稼长得真好,一片黑乎乎的要压塌地。……”“我国今年钢的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②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A.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

20.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2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23.据统计,16至17世纪,美洲的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伤寒等外来病毒争先恐后地坐上了杀手的头把交椅。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印第安人体质羸弱 ②新航路开辟后源自欧洲大陆的病菌传播 ③印第安人对这些外来病菌免疫力低 ④欧洲殖民者为消灭印第安人大量传播病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4.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材料中的“某人”指的是( )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马丁·路德D.达尔文

25.“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这个“政治奇迹”是( )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

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2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2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我们同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体现上述思想的经济领域内的合作有(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C.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9.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纪伟人”。《时代》在解释他的重要地位时如此说道:“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其原因不是政治或经济上的,而是技术上的——技术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任何科学家显然都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代表这些进展。”其中“这些进展”应指 ( )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力学现象

B.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提出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D.提出物质波理论,发现了量子论

30.“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描述的作品是( )

A.《向日葵》B.《樱桃和桃子》

C.《日出·印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是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 使用奴隶和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政治学》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是天生不平等的,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主。……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且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自由和平等。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相悖之处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三中卢梭的说法,阐释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因。

(3)卢梭是否赞同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合法性?运用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论证。

32.中日关系一直是国际、国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选自北师大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 1979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01年底,日本对华投资企业达22.370家,协议投资441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327亿美元。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2004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

——陈景彦《喜忧并存之35年——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能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三中的中日联合声明达成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声明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些理念?

(4)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深远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日益紧张的中日关系,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3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说出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对此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结合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D 7.A 8.A 9.D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C 17.B 18.B 19.A 20.D 21.C 22.D 23.C

24.C 25.B 26.B 27.A 28.B 29.C 30.C

二、材料解析题

31.(1)材料一认为人是天生平等的,材料二却认为人是天生不平等的。

(2)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私有制的建立和法律对不平等的确定。

(3)不赞同。因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应该包含平等这一目标。

32.(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2)全民族抗战。

(3)中美关系缓和。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4)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

(5)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3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将上海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4)贡献: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篇4

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25.阅读图5,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均田制满足了部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B.均田制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均田制的推行加剧了土地兼并 D.均田制未根本改变农民的处境

26.随漪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27.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弥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28.20世界3O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挽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耍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木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列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29.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 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30.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肪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32.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希腊城邦使公民个人缺乏独立性 B.民主政体是希腊城邦的共同选择 C.独立自主为希腊城邦营造了和平环境 D.希腊城邦是由一些公民共同体所组成

33.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1840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1853年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铁轨不仅全部自给,且有出超;20世纪初,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1901-1920年间德国共有16人获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而同期,英国7人,法国7人,美国4人。联系材料,下列对近代德国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②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前提 ③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 ④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4.表2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对表2 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A.福利政策推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阻碍了第一、二产业发展 D.三大产业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加速社会分工

35.《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 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新“冷战”的列来

B.帝国复兴的号角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

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材料二

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1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12分)

40.(1)原因: 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4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3分)体现: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6分)

(2)特征:亚洲式:以追内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6分)影响: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东方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领先于世界潮流。(6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革命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在其他革命中也出现了,比如英国有一个克伦威尔,法国有一个拿玻仑;英国有斯图王特王朝复辟,法国有波旁王朝复辟;英国有平等派和独立派的斗争;法国有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的斗争;同样的比较也可用于俄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中。这种可比性完全是出于偶然吗?应该不是。如果用曲线表示英国革命中的上升和下滑趋势,也就是革命从无到有、积盛而衰的全过程,那么这条曲线就酷似一座山峰,从低处向上,越过顶峰,然后就下滑。这种峰形曲线几乎可以用来表述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革命,只要这个革命走完了它的全过程,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被击败。英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他革命中找到对应点,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并以某国(英法除外)革命为例,论述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41.观点:各国革命具有一定相似性;革命过程充满曲折和斗争,革命阵营内部矛盾较为尖锐。(4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武则天时期选官滥杂,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把持政柄,大肆卖官,所置员外、检校、判、知等官泛滥,多达数千人,造成政府开支急剧增加。唐玄宗即位后,开始裁剪冗官,“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官僚机构。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年),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有45人因不合格被淘汰。玄宗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通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开元末年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识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官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9分)(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实施官制改革的影响。(6分)

44.(1)原因:前朝官员任用混乱;官员人数众多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官员素质参差不齐降低行政效率。(答对三点得5分,两点得4分,一点得2分;共5分)措施: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严格各级官员的选拨任用;加强对基层官员的任命审核和政绩考核;颁布行政法典。(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2)影响: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提高了官员素质,保证了行政效率;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6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10月9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了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工业区“德军包围线”的消息,毛译东对此迅速予以反应并于10月12日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作为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发表。文中说:“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面,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德军包国践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这一战不但是苏德

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在以后两年七个月的时间里被展现出来:1942年11月19日起,苏联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侧转入全面反攻,到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全歼被包围的德军;1944年6月6 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辞欧洲第二战场;l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与盟军在易北河会师完成对德军的包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王永明《国际关系研究中解读信息的光辉典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做出上述判断的历史依据。(9分)(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6分)

45.(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爆发,太平洋战场的转折;苏德战场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等。(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9分)

(2)苏德战场牵制了大量德军,减轻了欧洲西线战场的压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苏联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称:“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到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境复地,凡前史所未载,豆古之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十余年一大变局也。”洋务运动是中国人对西方冲击的一次伟大回应.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这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曾参与多个条约的签订,如l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985年《天津条约》和《中法新约》、1895年《马关条约》、1896年《胶澳租借条约》和《中俄密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901年《辛丑条约》等,梁启超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摘编自于灵《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外主张之得失研究》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成为“中兴名臣”的时代背景。(9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敬李鸿章之才’,‘悲李鸿章之遇’”的理解。(6分)

46.(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洋务运动开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任答其中三点得9分)

天一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篇5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

(二)地理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8月,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降临美国。此次日全食始于北京时间8月22日 0时49分,全食带西起东北太平洋,至大西洋中部结束c据此完成1〜2题。1.美国最先看到it次日全食的地点地方时大约为 A.8月21日6时49分

B.8月21日8时49分

C.8月厶时0时49分 D.8月22日11时49分 2.发生日全食时,能观测到的太阳大气层或太阳活动是 A.光球层 B.黑子 C.日珥

D.太阳风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温度与其周边非城区的温度差值,表1为2005—2014年北京市 1—12月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布表。读表1完成3〜4题。

3.北京市的热岛强度

A.受植被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 B.白天热岛效应正午最强 C.受工业生产季节差异影响较大D.夜间热岛强度比较稳定 A.受植被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 C.受工业生产季节差异影响较大 4.为缓解北京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应该

A.大力引种松柏等常绿植被 B.严格控制城市中心用地规模 C.冬季郊区实行非集中供暖 D.疏解北京市区的非首都功能 图1为某区域某日20时等应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刻

A.上海吹西北风 B.北京艳阳高照 C.乙地出现降水 D.甲地有台风过境 6.若当年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势力较弱,则

A.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 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较长 C.我国夏季风势力增强 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

图2中a、c为海洋上两条等温线,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据此完成7〜8题。7.若图示现象出现在太平洋,则甲、乙 ①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可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③可能位亍南半球中高纬度 ④可能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若a<c,则经过大洋东部的洋流对地理坏境的影响是 A.加剧沿岸沙漠化 B.使美国沿海受到严重污染 C.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促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图3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10.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 A.褶皱上升 B.板块挤压 C.断块上升 D.火山活动

1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 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

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

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 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的界山,山上发育有多条现代冰川。图.4示意1973—2015年阿尔金山不同方向上冰川面 积退缩率。读图完成12〜13题。

12.阿尔金山不同坡向冰川退缩率产生差异主要是由于 A.太阳辐射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 D.冰川面积不同

13.阿尔金山冰川消退在短期内可 A.加剧塔里木盆地千旱 B.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C.增加柴达木盆地可用水量 D.增加阿尔金山自然带数量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生劳动人口老龄化。表2示意201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部分省(市)。据此完成14〜15题。

14.表中省(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B.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 C.经济水平高,人均寿命长 D.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低 15.针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应该

A.全面放开农村计划生育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多地出现了撤县设市(区)的规划。在行政区 中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对房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图5,完成16〜17题。16.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对房价起抑 制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出让数量 B.基础设施投资 C.房价预期 D.人口迁移

17.弱区被合并或撤县(市)设区后,房价上涨会 A.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B.缩小原有城市规模 C.影响城市功能区结构 D.加剧城包环境污染

阳白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部山区,盛产玉米、高梁,素有五台“粮仓”之称。然而,有一段时期,阳白村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目前该村通过种田产粮、粮食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虫、粉虫喂鸡、鸡粪种粮的循环农业链条实现了闭合发展。据此完成18-20题。

18.过去阳白村“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A.农产品品质低 * A.农产品品质低 B.农村劳动力少 C.交通运输不便 D.对市场适应性差

19.该村突破“增产不增收”怪圈的关键环节是 A.粮食酿酒 B.酒糟喂牛 C.牛粪生虫 D.粉虫喂鸡 20.该村发展循环农业可以

A.增加可用耕地面积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D.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依托于广州市天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软件园在1999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州市软件和信息产业形成了以天河软件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多园区集群化发展模式。图6为2010—2013年广州市天河软件园与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天河软件园的发展主要依托广州市 A.广阔的市场 B.先进的技术 C.充足的劳动力 D.政策的支持 22.2010-2013年间天河软件园企业数量 A.占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B.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C.与广州市软件企业数量变化率完全相同 D.2010—2011年减少最多 23.天河软件园今后发展的重点是

A.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力度 B.加大对软件产品的宣传力度 C.扩大软件园区的用地规模 D.大量引进电子产品组装企业

高铁是联系不同城市的快速交通运输工具。我国高铁发展日新月异,河南规划到 2020年完成“米”字形高铁网。图7为“米”字形高铁网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影响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耕地

25.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形成后可以 A.节省各市区内的出行时间 C.间接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 B.直接提升洛阳的城市等级 D.大大

搌高郑州的货运能力

第Ⅱ 本26.阅分)

卷共4小题,共5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3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奈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图8为澳大利亚及其附近海域某月等压分布图。

(1)判断图示季节卡卡杜国家公园的“容颜”,并说明理由。(5分)(2)指出此时M地的盛行风向及M地的气候特征。(2分)(3)推测N地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4)说出P地的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天坑是石灰岩在 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图9为贵州省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1)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3分)(2)指出溶洞①与溶洞②所在岩层的新老关系,并分析理由。(3分)

(3)试分析图示地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的原因。(3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辣椒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5℃〜34℃之间,辣椒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它既不耐早 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贵州人“怕不辣”,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老干妈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传统风味食品之一,目前每天可灌装200万瓶油辣椒,原来该公司的辣椒供应由省内40余个辣椒基地专供。随着老干妈产品市场上的拓展,加上贵州本土辣椒基地“靠天收”的瓶颈难以改变,导致辣椒原料供不应求。

近年来,该公句舍近求远,远赴新疆种辣椒。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辣椒具有产量高、个头太、粗纤维、辣味适中、糖分高、口味佳、红色素含量高等特点(见图10)。

(1)分析老干妈公司辣椒原料主要来自贵州的原因。(3分)(2)列举贵州本土辣椒生产“靠天收”存在的瓶颈。(3分)(3)描述新疆辣椒种植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条件。(6分)(4)新疆是否应该进一步扩大辣椒的种植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马来西亚的橡胶、油棕、锡矿等闻名世界。马中关丹经济特区位于马来半岛东 部,特区重点发展钢铁(铝材加工、棕榈油加工、石化、汽车装配、橡胶、清真食品加工等产业。马来半岛东部沿海多沼泽,经济欠发达,长久以来,东海岸一直比西海岸落 后,两岸被山脉阻隔,联系不够通畅。2016年11月1日,我国某公司与马来西亚衔接铁道公司签订合约,由我国承建东海岸街接铁道,以便将东、西海岸联系起来。图11为东海岸衔接铁路计划图。

(1)简述马来西亚橡胶、油棕等作物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分析马来半岛东海岸经济不如西海岸发达的主要原因。(3分)<3)(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3分)

高三大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篇6

1.5月至12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由6.3325振高走高至6.9558,这对我国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美元升值→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降低→我国国内储蓄增加

②人民币贬值→对美出口商品价格优势扩大→外汇收入增加

③美元升值→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意愿增强→海外并购量增加

④人民币贬值→短期资本加快外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205月至12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由6.3325振高走高至6.9558,说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①错误,由题意,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降低,但与我国国内储蓄无直接关系。②正确,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扩大对美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而增加外汇收入。③错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成本增加,意愿减弱,而不是增强。④正确,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短期资本加快外流,从而减少国内投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故答案为:C。

【点睛】汇率波动的影响:(1)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所谓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如果100单位本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汇率升高,本币升值;反之,本币汇率降低,本币贬值。①本币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引进外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学习不利于进入本国旅游学习,有利于偿还外债对外举债。②本币汇率下跌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进入本国旅游学习不利于出国旅游学习,有利于对外举债不利于偿还外债。

2.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作为联合重组产生的中国某钢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持续化解和压减过剩产能,累计压减化解过剩产能542万吨。产能化解带来集团效益回升,20集团利润同比增加32.5%,取得行业最佳经营业绩。这表明

①国企兼并重组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②响应国家需要是国企去产能的直接目的

③资源优化配置带来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④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A. ①② B. O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错误,国企兼并重组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②错误,国企去产能的直接目的是营利。③④符合题意,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作为联合重组产生的中国某钢铁集团,持续化解和压减过剩产能,取得行业最佳经营业绩。这表明资源优化配置带来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故答案为:D。

3.我国-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可以推断出2017年以来我国

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

②居民收入分配更加趋向公平

③城乡居民收入水早星下降趋势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早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选项是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做法,而非材料给出的表现。②④正确,从曲线的走向来看,其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且伴随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表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③错误,材料的曲线是增长率,虽然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在下降,但还是表明其数值在增长,而非下降。 故答案为:C。

4.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都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现实,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局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板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可能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①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防控债务风险

②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刺激社会总需求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④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属紧缩性财政政策。②③符合题意,“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现实,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刺激社会总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④不合题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属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故答案为:C。

5.某省公安厅在“放管服”改革中,适应信息化趋势推出公安事批服务“--网通一次办平台,平台涵盖了公安、户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等26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95%以上事项、每年5000万人次到公安机关办事一次办,85%以上的办理量做到“一网通”。此举有利于

①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便民利民政府

②搭建互动平台保障公民政治参与

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④改进服务体验,提高司法为民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正确,实现了95%以上事项、每年5000万人次到公安机关办事一次办,85%以上的办理量做到“一网通”。说明此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便民利民政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服务效能。②错误,“一网通一次办”平台不属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平台。④错误,公安部门属于行政部门而不是司法部门。故答案为:A。

6.备案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重要方面。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2018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备案事查,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督促纠正了多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备案审查工作,其作用在于

①彰显宪法权威,突出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高地位

②加强宪法监督,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监督权

③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地方立法机关立法的权限范围

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权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正确,材料“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2018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备案事查,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督促纠正了多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备案审查工作,其作用在于彰显宪法权威,突出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高地位;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权威。②错误,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③错误,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故答案为:B。

7.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民族地区不实现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的理念,持续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接连“大手笔”,连续“大会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告别了“出行靠走路、照明靠点灯、喝水靠肩挑、通信靠吆喝”的历史。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旨在

①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经济和政治地位

②巩固民族大团结局面,实现各民族同步繁荣

③保障民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权利

④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与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经济和政治地位无关。②错误,同步繁荣说法错误。③④正确,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工作旨在保障民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权利和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答案为:D。

8.已连续举办的”汉语盘点”活动是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旨在“用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2018年汉语盘点揭晓:“奋”“改革开放四十年”“退”“贸易摩擦”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彰显汉语魅力,记录社会变迁

②体会文化内新推进汉语传播

③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

④促进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2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正确,“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这样做有利于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③错误,应该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汉语盘点”活动并不能促进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创新。故答案为:A。

以“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为办会理念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4月29日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将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同时,园博会也将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②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③丰富文化传播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这一办会理念蕴含的哲理是

①园艺建造是自然生态见之于主观心灵的过程

②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为适应园艺发展需要,人应该积极改造自然

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本题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产业;文化多样性;尊重规律;联系的含义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9题详解】

①④符合题意。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②说法错误,我们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丰富文化传播手段。 故答案为:B。

【10题详解】

①错误,园艺建造是主观心灵见之于自然生态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③错误,为适应园艺发展需要,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故答案为:D。

11.为了让万有引力常数G值更精确,几百年来,科学家付出了极大努力,但G值测量精度的提高却异常缓慢。2018年中国科学家罗俊与其团队历经30多年,精心研发高端精密仪器创新测量方法将G值的精度达到国际最好水平,为确定高精度引力常数推荐值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也为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撑。这表明

①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着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罗俊与其团队历经30多年,精心研发高端精密仪器创新测量方法将G值的精度达到国际最好水平,为确定高精度引力常数推荐值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也为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撑。这表明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着认识发展。②说法错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③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故答案为:B。

12.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改革开放40年党和人民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必须互相结合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承认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关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体现了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必须互相结合。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③符合题意,“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④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故答案为: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18年1-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2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0.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7%和17.4%。

材料二为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2017年以来,我国不断压减外商投责负面清单,限制措施从63条减至48条;大幅扩大服务业开放,基本放开制造业,放宽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准入。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便利化水平。2018年6月30日起在全国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三是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017年在全国开展了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1)简要说明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的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答案】(1)自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中有进,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外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2)①有利于提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高投资保护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②有利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促进创新发展。③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④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组织答题要素。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为图表试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根据图表信息“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由1180亿元增加到1300亿元,服务业占比由60%增加到70%”可知:自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中有进,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外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信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说明有利于提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高投资保护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便利化水平”说明有利于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促进创新发展;“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说明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乃至全球性的问题。2018年,国务院把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全国政协也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之一,积极开展立法协商。

上一篇:浅谈信息化成功要素及风险下一篇:大班社会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