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摘要】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不管选取什么角度,对文本进行什么样的“颠覆”,最终的指向都必须是——有效。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用”;要重视学生朗读指导,体现“层次”;要重视阅读多元目标,体现“有效”。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用;有效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语言特色,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风格、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的课。不管选取什么角度,对文本进行什么样的“颠覆”,最终的指向都必须是——有效。我在临沂第四实验小学观摩了兰山、河东、郯城和朴园小学的骨干老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听取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画家和牧童》五节同课异构课,无疑都力求追寻“有效”这一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培养优秀品质。《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了唐代的一位小牧童实事求是,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敢于挑战权威,而戴嵩虚心接受,并向牧童诚挚道歉的故事。这五節课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智慧是无穷的,打造这节课的背后团队更是强大的。也给我以深深的感受:教师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高超,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文本的解读有个性。具体说来:

一、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用”

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简称“语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与运用,要学会咬文嚼字,贯彻语用精神。在《画家和牧童》这五节课堂中,五位老师都注意了“语用”这一关键点,注意抓住语言的训练点。例如:

(一)抓住“一……就……”句式训练

执教老师都关注到了这一句式,教学方法虽不一,或抓住 “一……就……”来体会语句的含义;或去掉“一……就……”让学生比较意思表达的不同;或运用这个关联词语再说个句子,但都无一例外地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应用。

(二)赞扬画家画技高超的语言训练

五位教师都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教学中,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让学生积累“夸赞”“称赞”和“赞扬”一组同义词;或让学生利用课前积累的词语“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和“活灵活现”其中一个词语来称赞画家的画。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感悟和运用词语。从而对文本中的文字描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重视学生朗读指导,体现“层次”

执教老师都非常注重读的训练,重点体现“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朗读指导体现了层次性。

在朗读指导方面,采用灵活多样地读,力求达到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文字的对话中,更好地理解并感悟。

如在重点指导5、6自然段戴嵩和牧童的对话时,先指名读,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蔼”和“拱手”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蔼”一词,或换近义词理解“和蔼”;或联系生活经验:谁对你很和蔼?来感受“和蔼”。而“拱手”一词,教师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和做动作指导学生感受“拱手”这个古代礼节动作,从而更好地感受戴嵩这个人物形象。最后,带着语气,加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将朗读教学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当然,在教学中,老师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理解重点词语“浓妆涂抹”和“轻描淡写”时,借助视频演示或板画示范,效果非常明显。

三、重视阅读多元目标,体现“有效”

五位执教老师努力探索阅读教学新路子,给我们展示了朴实、实用、高效和扎实的语文课堂。但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存在些许美中不足,也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一)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

在课堂中,五位老师都注重从语言文字入手,识字、写字、朗读、理解全面开花,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或多或少都容量偏大过深,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如引入齐白石、李苦禅和张大千等名家名画,过于深奥,二年级学生的欣赏水平远远达不到,自然就感悟不到其精妙之处。比如课前积累了“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和“活灵活现”等词语,让学生课堂上运用进行说话练习,学生用得生涩,源于根本不懂词语含义。

再如对“一会儿……一会儿……”的体会,教师引导不够,过高地估计了低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均没有说到位。更不妥的是第二课时补充资料:齐白石的画虾故事,无注音,学生连“活灵活现”的“现”都读成了“观”,学生认得全文中的字吗?那么多的四字词语:大名鼎鼎、家喻户晓、炉火纯青、精美绝伦等,学生如何理解?拓展固然好,也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识字水平和认知规律。

(二)识字、写字不能流于形式

虽然新精神需要体现创新点,但学生最基本的识字和写字能力不能忽视,不能流于形式。

首先,识字。五位老师们更多地注重了随文识字,淡化了集中识字,有的甚至将识字形式简单化。应该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用多样的方式,巩固拼音和声调,更扎实地将识字这一低年级教学重点突出并强化。

其次,写字。写字无论是讲解、示范、展示、讲评均不够,缺乏指导的针对性。指导的量或过少或过多、过杂,实效性不强。

四、结语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的观摩学习,使我明白: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实践问题。我们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全员参与和创新高效的。我们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努力追求语用、有效的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陈中杰.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策略[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编辑:郭恒)

作者:李善美

第2篇:实施同课异构,落实有效教学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理念

1.集体备课的依据——同课异构及其优点、步骤

“同课异构”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构”是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构建差异性教学策略,同伴参与课堂观察,比较反思,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模式。它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彰显教学个性,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在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同课异构”注重教师个人文化价值与课程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在教材把握和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增强了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教研活动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致力于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追寻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与风格,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思想交换”中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可以作为教研组建设的一项常抓不懈的活动与任务。相对于其他教研模式,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培养教师的团队和合作意识。(4)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总之,“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更快地成长,它打开了集体备课的新思路,有利于促进教学的高质高效发展,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

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一般是这样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再次,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再次,进行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為;最后,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材料。同课异构的核心是对教学目标的异构,同课异构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的异学,同课异构的前提是对课文的多元解读,同课异构的操作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

2.集体备课的策略——有效教学及其内涵和模式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既重效率又重效果、更重效益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的教学活动的规律,是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提高,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针对一堂课,有效性包括教学导入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考试评价的有效性。一句话,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教得更好。我们三中共同使用五步教学模式,即整体感知,完成前置性作业;发现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讨论探究,挖掘出事物本质;总结升华,提升问题的深度;拓展迁移,巩固所学知识。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思路

1.教学整体构想

本单元是中外和古今小说,按照课标精神和教材单元提示,本单元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从应用的角度说,这些都属于小说,可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形象性和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过程与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学会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教学过程中。教学中要注意关照到以下几点:

(1)把握小说的文体特点。

(2)抓住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

(3)加强理论修养。了解一些小说批评的常识,有助于对文本的解读。

(4)注意比较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名著导读的学习,开展一些研讨活动,如将《套中人》和《变色龙》作对比,看看写作手法的异同。

2.单元具体篇目学习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习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学习重点和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学习方法:讨论和展示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学习重点和难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学习方法:引导法、教授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

《边城》学习目标:(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学习重点和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鉴赏—讨论法。

编辑 张珍珍

作者:李志国

第3篇:基于“同课异构”教学策略的对比与反思

摘 要: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教师教学素质是当前每所学校亟需解决的教研问题,而“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能够实现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关键词:同课异构;传统课堂;教研形式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和提升教师素质是当前每所学校亟需解决的教研问题,而对此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可以说各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的,它实现了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而所谓的“同课异构”实质上是指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各自的教学经验,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付诸实践的一种教研形式。

2013年5月中旬,我校举行了一学期一度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此次活动历史组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的第一节《“自由放任”的美国》,形式是由本校的陈老师与外校来的林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这节课的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和表现;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了解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及效果。在教材的处理和重难点的预设上,两位老师都有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在重难点的预设策略上也基本一致,但突破的方法不同。其重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难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和“自由放任”政策。从教学模式来看,陈老师的课属于目前我们学校正“流行”的“三环自主”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的前15分钟学生同组交流、完善学案,课中15分钟教师精讲,课尾15分钟合作讨论、课堂检测),而林老师的课则是相对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次“现代”与“传统”的较量。下面主要从两位老师对“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影响和爆发的原因”的教学处理来讲讲。

一、关于经济危机的表现

陈老师在事先学生预习的导学案中已有预设的思考题,此环节主要是由同组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从金融、工业、农业和外贸方面来回答。这是“三环自主”教学模式中第一环的表现之一。而林老师则通过视频《大国崛起》片段、四张照片(《苹果一斤5美分》《农场主将积压的牛奶导入大海》《无家可归的人》《等待救济的人们》)、数据材料(危机间的美国:股票价格下跌了87.4%;银行破产了共10500家,占银行总数的49%;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46.2%;企业倒闭数在13万家以上;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场破产了100多万家;国民收入减少了54.69%;进出口贸易下降了70%)、表格(《同1929年相比,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源自教参)将危机的表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感触很深,印象也很深。“历史”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亦可让人深思,而那些视频、照片、数据等就是最好的“催化剂”。例如,在林老师展示四张照片时,学生就问了一个问题:既然牛奶都积压了,为什么农场主们不把它们分给贫苦的人?这一问,可以说是切入到这节课的一个概念问题——“经济危机”,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笔者认为只要再加上别的设问不失为一道很好的合作探究题,同时也说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照片等资料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发问的能力。相比陈老师的这个教学环节,通过预设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却略显得“硬邦邦”。

二、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两位老师的设计是“异中有同”,“异”是指陈老师通过展示插图和文字资料(美国民谣、1929年~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关税战)来达成目标,而林老师是直接告诉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去回答并通过讨论来解决;“同”是二者都从时间、程度、范围和影响方面引导学生来回答经济危机的特点,从积极和消极、国际和国内、政治和经济等角度来引导学生回答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都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解题思路。笔者认为两位老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各有千秋”,但都应注意挖掘学生自身潜在的认知能力。

三、关于经济危机的原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两位老师是“各显神通”。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给学生材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结果得出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但是,资本主义多次爆发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空前严重,仅仅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角度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在20世纪20年代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杨宁一《历史新视野》

(2)据材料三,分析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给材料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学生不难找出两对原因:一是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二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以及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如何?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解决(关于“生产社会化”的概念,陈老师在导学案中有解释),因此该合作环节不够放开。

观察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关于这一内容其叙述表现出“详”与“略”的结合:主要从直接原因着手,略讲根本原因,并结合表格和板书突破此重难点。在这些教学环节里,两位老师所采取的方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但纵观两节课,“知识检测”所花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似乎有点美中不足。“知识检测”一般会被放在一个知识点讲完后,或教学过程最后一个环节。其实,“知识检测”也可以在我们讲解某一知识点之前进行,尤其是对解决重难点知识很有必要。因为高中历史中的很多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只是记不清了,所以适时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亦利于深化知识。

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虽相同,但教学风格不同,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笔者深感受益匪浅,对教学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现代”与“传统”不能一刀切,“传统课堂”还是有其精辟、可取之处,不能一棍子打死,例如,这节课林老师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未完成,但其生动的、有情有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课堂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课堂”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教师也要注意恰当的引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采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此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机动地构建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包训国.2009年高考文综专项训练.历史学习,2009.

[2]邵忠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石油教育:双月刊,2011(01).

[3]王飛.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安二中)

作者:缪惠菊

第4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同课异构 共放精彩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同课异构共放精彩

2014年5月28日,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赶z中学,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并与z中学、广东二师附中三校共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高效课堂”为核心,通过“同课异构”方式来开展。旨在让不同的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同的教材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三位教师同以《米洛斯的维纳斯》

为教学内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德顺区语文科教研员曾晓英老师和全区的语文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三位教师的课堂杜绝了浮华空泛,践行求真务实;杜绝了教师一言堂,追求师生互动探究;杜绝了生硬灌输,追求师生合作,产生思维碰撞。尤其是我校的张娟老师独辟蹊径,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成果展示、学生评讲、老师点拨的方式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的课改特色。另外,借用老子“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导入,从“无”和“有”的角度对深入解读,更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该节课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在试教过程中,受到了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永光的高度评价:“定位准,立足点高,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师充沛的教育激情激发了学生巨大的学

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评课过程中,区教研员曾晓英老师也对张娟老师的成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课后,张娟老师也非常激动地说:课堂因生成而美丽,作为教师,我因勒流中学学生的精彩表现而感动!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与其他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多方借助平台,青年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本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教研交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

第5篇:“同课异构”心得

“同课异构”就是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也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不同的老师在上同一课时,教法不同,学法不同,效果也不同,我们相互学习其中的闪光点,弥补自己在教法上的不足,以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变压力为动力,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同行之间的对比与交流,我深深地觉得自己的知识很浅薄,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决心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努力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只要多学习,多思考,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出自己的风格,都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第6篇: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

张杰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第7篇:同课异构心得

“累”却“收获”着

——记“同课异构”公开课经历

作为教师,公开课应该是一项必修课题了。而提到对公开课的感觉对无疑是“累”并“收获”着。做过课的老师想必都知这其中的滋味吧。而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讲确实是个大阵仗,大挑战。这就注定它所产生的两种滋味也必是放大了倍数的,下面就来回顾一下这段宝贵的经历,总结一下收获吧。

5月中旬接到学校的通知:本月25日在我校举行9区15校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而我将代表学校八年级语文参与此次交流,接到通知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忧的是自己经验不足如何担此重任,压力山大呀!踌躇解决不了问题,观望只能坐以待毙,我要做的只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磨课”了。

说到“磨课”这次真的对这个“磨"字有了深切的体会,想要上好一堂课必得仔细研磨深入挖掘才行。这次所同课异构的课文为《俗世奇人》。第一次教学设计思路为按照小说的三要素面面俱到,唯恐丢了这个要点,少了那个难点,自己琢磨了两天,又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来借鉴去设计的自己有点满意了,才交到郭校处给我把把关,因为郭校是语文届的前辈,是特级教师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因为郭校几乎让我是手足无措,“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分明。让学生一课一得方为上策”。得出结论:

删-突出。一个字“改”。

经过若干次的“设计—推翻—再设计—再推翻”的仔细考量之后,终于得出了我的第一次试讲教学设计。在吸取经验之后痛定思痛舍了情节的一波三折,终于在周日晚上拟定将“把握人物性格,赏析语言特色”分别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各个环节也最终初步定下来,风格还是我的“以读代写”模式。

由于时间仓促周一没能试讲,最后周二用七年四班试讲。临上课之前我又觉得是不是应该把握一下人物刻画的方法为重点呢?于是决定大胆尝试一下。试讲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孩子们很配合,最后得出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是冯骥才刻画“泥人张”与“好嘴杨巴”的一个方法。最后的课堂练笔就是学以致用,描写他们班的张然转笔的情形。最后一起评课的时候则得出最大问题就是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在环节中不能很好很明确的凸显出来,感觉每个环节都有点蜻蜓点水之感。起初自己还有点不认同,可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将所有环节回顾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再一次茫然了,第一次试讲郭校给我提了三大点8小点建议,也感谢小孟、欣欣给我的支持和建议。得出结论:细化-突出。两个字“再改”。

总结经验教训将重点放在突出重点上,既然将学习刻画人物形象为重点,那就围绕着它努力吧。我企图从别人的课件教案中寻找点思路查阅了很多网上已有的课例、设计、成品教案,最后都没有太大的收获,后来想想但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不能套用。做种我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又回到了原点,拿起了语文课本当起了学生仔细地读

起了课文。想着我要是学生我应该怎么学?那一段最能体现泥人张的手艺高?哪一段最能体现杨巴的嘴巴巧?什么写法?让我来写怎么写?一连串的疑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终我决定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凸显细节描写的好处,自主学习体会侧面烘衬对杨巴好嘴的体会。得出结论之后真的很高兴,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专利的呦。可真正效果如何还要等到第二次试讲方能见分晓。

第二次试讲在八年一班,唯一没有做课任务的一个班,本想八年级应该会比七年级的效果好些。可事实上第三节英语试讲第四节再语文试讲,加之课前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连课文都没读,这堂课效果一般。但可喜的是思路终于对了顺了,就本身教学设计而言终于没有太的的问题了。第二次试讲郭校给我的建议变为了三小点,很欣慰是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的那种没白付出的感觉,一下子觉得这几天都熬到后半夜,分分钟钟都在琢磨的付出都值了。得出结论:细化—完善。四个字:继续小改。

又是一个不眠夜,经过认真的准备,在激动与忐忑中开始了我的正式授课,本想多日的付出总应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可事实却并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成功,还是经验不足准备不周啊。没有准备扩音器让评委王校长说我的声音太小了,后面的老师听的不是很清楚,录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唉,都怨自己千想万想忘了这个茬,临上课想去取也没来得及,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了。不过所幸的的是听了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一堂是二南开方琳方老师的课,她的课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而且她的教学设计应该也是出自原创,要么自己要么

是一个团队。因为够新,够人文气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堂语文课的突破口着实是另辟蹊径。但效果却很好,很容易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我不禁钦佩这位方老师的聪明细腻来。她的课真的给我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拓展。另外一位杨村五中的汪培汪老师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说与剧本不同文学体裁表现侧重点的不同,同时多角度探究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无疑也是一种注重语文味的语文课,这种教会学生鉴赏的想法是让我十分欣赏的,可初中的学生应该接受起来有点吃力吧。

这次9区15校的“我的模式我的课”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已告一段落了,但作为我教学经历中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教学活动来讲,这次经历对我来讲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有了十分厚重的收获。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同时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到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深刻的认识到不能拘泥于一个小天地里,要多关注快发展,教育科研迅猛发展,教坛新秀层出不穷,想要不被淘汰就只能勤学苦练,多方学习促己发展。这是我此次参赛最大的体会,真的觉得以前的自己有点像一只坐井观天的小蛙。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让自己尽快的成熟起来,以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我的学生能收获的再多一些,也不负为人师的重责。

最后,我还是要再次的表示感谢,感谢郭校对我的课进行的高水

平的指导,令我豁然开朗,回想这节课,大家在一起探讨的氛围是多么温馨,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令我感动,让我受益匪浅。成长的路上有你们,我感到自己很幸运。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的!

滨海实验姚远芳

2012年5月27日

第8篇:同课异构心得

“累”却“收获”着

——“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

作为从教7年的教师,执教公开课的次数应该说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对公开课的感觉无疑是“累”并“收获”着。而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讲虽然不是个大阵仗,但却是一个新的挑战。说新在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老师来上,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相互对比,会引起我对自己授课方法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

这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国家财政》,这一框题知识容量大,要想把重难点知识讲清楚、讲透彻必须要对课堂知识进行优化。我首先详细研究了教材和教参,再根据自己多年高三的经验明确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重难点知识突破。以往的教学经验重难点基本都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但是效果似乎不明显。所以这次公开课我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教师预设情景—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个人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考:①这种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沟通,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②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的快、学的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高度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③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生生互动、流畅洒脱,如行云流水。但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例如探究的材料能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题目的设计有没有针对性等等;要求学生必须提前自学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开口,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还得在试讲中,由于学生预习不够,讨论环节老是花掉很多时间,以至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完成不了。幸好得到我们备课组李晓孟老师、杨联芳老师、关融茹老师的悉心指导,令我豁然开朗,她们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令我感动,让我受益匪浅,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成长的的路上有你们,我感到自己很幸运。

第9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3月30日我校与中心路小学、田镇寨子小学、义和小学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是一篇教育性的童话故事,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首先,依托形象,活化语言

在教学“整天”和“非常刻苦”这两个词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形象化思维,创设情境在想象说话中把“整天”一词具体化,形象化,让其可感、可触摸。在教学“非常刻苦”一词时虽创设了情境,但由于教师不够投入,形象化不够,没能使孩子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如果能让孩子在呼呼的北风声中,出现寒冬的画面,出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画面,再次读课文句子,教师想此时孩子更能体会到勤狮子的勤劳、刻苦的样子。这样“整天” “刻苦”两个词语立体式活化了。用孩子的思维思考教学,用形象依托,活化词语,这样的教学更灵动。

二、强化朗读,规范语言。

有了形象的依托,怎样让孩子走向科学规范,朗读就是很好的手段。在教学“勤狮子的刻苦”这句话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勤狮子就这样一天到晚的苦练,还遇到了好多困难哪!当北风呼呼刮时,小狮子的脚快冻僵了,他还是——;当脚趾磨出血时小狮子仍然————;当累得爬不起来时,小狮子还是坚持不懈地————;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上,认为孩子有精彩的发言就能点亮课堂,孩子的语言就有了发展和提升, 殊不知孩子们的语言是原生态的,稚嫩、零碎。应该让孩子反复的朗读文本中“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内化语言。过多的议论无形中弱化了文本中的语言,何不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一遍又一遍中把语言熟记于心。

上一篇:项目组长工作职责下一篇:护士长工作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