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学科教学心得体会(推荐12篇)

初中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一、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平时还要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四、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

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篇2

(一) 初中历史课程内涵

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培养科目, 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李世民说“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从漫长的人类文明中节选出珍贵的片段, 从不同角度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中, 让学生明白所谓历史是过去发生的现实, 而现实中出现的一切事件也都形成历史。历史本身并不遥远, 历史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与每个人都有切身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可以划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新课改要求是, 七年级到八年级四个学期从人类起源开始, 一直延续到中国近现代史 (20世纪初) , 完整系统地将中国历史的发展融会贯通;从九年级开始接触世界史, 主要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发展、历史革命事件等。历史学科中包括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件、传说, 也有影响人类进程的革命, 各种伟大的人物故事等等。学习历史对于思想刚刚进入独立状态的初中学生而言, 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而不应该当成是负担。

历史学科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不排除其中的趣味性原因, 这给历史教学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但是, 在现代的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中, 作者也发现了一些客观问题。很多历史教师不知道从何下手, 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在课堂上言之无物, 照本宣科几句话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 其他的时间大部分让学生用来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份、主人公、实践意义和历史作用等等, 这些都是用来应试教育考试的部分。

(二)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问题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显然会泯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我在实践中发现, 很多历史课上学生往往心不在焉, 或者干脆在看其他学科的书籍, 或者做作业, 使得历史课程沦落为一种自习课。

应该说这种情况在目前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存在的, 这当然和目前中考招生以分数进入高中的形式有关。尽管中考不如高考那样困难, 但是同样竞争很激烈。不过考虑到一些地方在中考已经逐渐进行了改革,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历史学科本身所占的时间就不多等因素, 造成课堂学生注意力流失的原因, 主要是和教师的教授方法有关。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改进

历史学科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人文素材, 是学生基于母语环境下获取知识的丰富宝藏, 同时能够凝结成历史片段的人物、事件等内容, 必然存在巨大的研究价值。这对于后来的学习者而言不应该是言之无物, 而应该是可圈可点的。我认为,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要改善应试过程中养成的弊病, 就必须从教师入手, 改变观念、改善教法、改革工具, 充分满足学生在历史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 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实施新课改之前,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背诵记忆的模式, 而考试的形式多以填空、选择为主, 客观上造成只要死记硬背, 就能够获得高分的应试教育模式。相对应, 初中历史学科中对年份、人物、事件等了解是基础部分, 这种教学方式只能作为一个知识点, 而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

历史学科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中的快乐, 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改变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学环境创设的方式, 扩大历史学科的知识面, 而不是简单地就人论人、就事论事, 自然就可以在课堂上妙趣横生, 使整节课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

(二) 教学方法的改善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中已经不单纯是对事件、人物等历史要素的分析, 同时还涉及一些基础的历史研究理论, 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要素等等内容。例如, 在讲解世界历史中俄国革命的部分, 除了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矛盾, 还要从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生产力的变化等原因分析。

同时, 历史教学中涉及的方法也很多, 最典型的是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例如, 在讲到中国近代史部分时, 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 阐述为什么中国近代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这就包括了当时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层次原因, 闭关锁国、小农经济、封建体制等等, 通过阶段性的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样, 在讲述清朝晚期国内洋务运动改革为什么失败这一问题时, 教师也可以旁征博引, 从内外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 而不是单纯地归结为“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句话上。

(三) 改革教学工具

随着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在教育平台上的运用, 学生可以更直观地通过影片、图片等资料来了解。如一些历史教育题材的电影楚汉争霸、郑和下西洋、甲午风云, 等等。教师利用这些先进的工具手段, 并分析影视资料与实际历史的差距, 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这对以后学生面对不同的历史题材改编有清楚的认识, 不会被一些多余的因素所干扰。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是义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存在的意义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素材, 更重要的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下,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历史本身是很精彩的一门学科, 包罗万象又极其生动。对此, 历史学科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灵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历史学科在文化课压力下获得地位的提升。而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环节, 展现自身的教学魅力, 可以让学生被生动的历史所感染,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树立远大的理想。

摘要:历史学科的学习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受到新课改要求的影响, 从单纯地应试角度转向过程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加入情感价值观, 以及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从现实角度出发, 历史学科的感性因素表现明显。如何通过课堂教育方式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历史相关性内容, 而不是基本的内容讲解, 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年份、事件, 这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来实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索, 阐述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心得体会,历史课程,教法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斌.对情境教学法的探讨——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 2011 (33) :175-176.

[2]许静.论初中历史课程的综合化[D].重庆师范大学, 2005.

[3]王继萍.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构想[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4]胡金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5]陈珏, 杜鹃.初高中历史教材衔接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3) :142-14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 初中英语

引言

写作一直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会感到头痛,如何采用合适的策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取得写作方面的进步,并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教师要将写作教学策略运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此再也不惧怕上写作课。

一、给出话题,激发讨论

在安排写作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所选择的写作题目进行一个适当的筛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选择那些相对空洞的、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远的话题,而应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碰到的话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有助于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用英文给自己的网友写一封信,或者是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平常看的书、玩的游戏等,这些话题都是学生日常经历、真实存在的,就比较有话可说。在写作之前可以让学生组成四五人一组的小组,对将要写的话题进行讨论,并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素材,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多一些时间来练习口语,提高语言的综合掌握能力。

在写作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分几次讨论,引导学生慢慢地进入话题,理解题目。例如对于“环境保护”这样的一个课题,虽然也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但是写作难度相对较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风景图片,并告诉他们这些是“Grand train tour of Switzerland”的图片,“Switzerland is a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clean blue lakes”,然后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讨论Switzerland 为什么会如此美,在进行了一段时间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总结说除了当地自然风光美以外,当地人重视环境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可以引发二次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讨论一些和环境保护有关的话题,例如“What can be treated and used again?”“Do you know how to separate waste into different groups?”“How does the organization recycle old things?”等等。

在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推出这一次写作的题目,那就是“Green Suzhou”,苏州是中国的城市,学生们相对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绿色苏州”这个话题来写作,谈谈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保护苏州的环境,塑造绿色苏州的形象。这样的话题既用到了讨论的内容,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余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抓住句型,掌握方法

在一番讨论后,学生写作的资料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正式的写作了。在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策略,要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比如说,在写作前先整理文章的脉络,安排好要写哪些段落,如何写开头和结尾,又要用哪些词汇或短语来进行过渡等。教师可根据指点学生如何撰写大纲,将文章分成introduction、main body、conclusion等若干部分,并指点学生使用should…、shouldn't…、be punished if等句型或短语等来组织句子。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正确方法,将词语作为基础,配合上短语和句型,构建出流畅和准确的句子,并且在写作完毕之后,运用一些形容词对文章进行合理的修饰和润色,让文字变得更加优美,更加具有可读性。

学生之所以会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词汇和基本短语、句型掌握不够,想表达但是却很难用英文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意思,于是就转而用汉语的思维来遣词造句并谋篇布局,因此写出来的短文汉语的痕迹特别重,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可以模仿造句的英文标准短语或句型,那么不仅让学生感到写作不再困难,更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短语和句型。

三、课后总结,纠正错误

有些教师觉得写完作文后自己批改一下就解决问题了,这其实是有失偏驳的,课后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英文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策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改作文,让他们将同伴的错误找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自己批改作文,给学生看一些典型的错误,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琢磨发生错误的原因。通过互相批改和相互总结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让他们在修改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比单纯老师批改作文会更有效果。

结论

在写作前用讨论引发学生兴趣,在写作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促进学生掌握句型、短语,课后用形式多样的总结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的英文写作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写作技能,避免写出那种结构混乱、用词错误的“中国式英语”。学生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听、说、读的能力也会在同时得到提升,可以实现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伟.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质量[J]. 考试周刊,2015(16).

[2] 徐卫生.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J]. 校园英语,2015(8).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一、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

作文要求一定的实践性,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读万卷书”。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这也是积累的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下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决不当旁观者,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用心发现才会有所收获。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

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或者是笑话,自我介绍等开展知识竞赛猜谜语举办诗歌朗诵表演课本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积累素材。

二、注重教材语言的积累

课文学完,老师的复习往往只是孤立的做练习讲试卷,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认真的将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其实课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只要加以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诗写在“寒蝉凄切”的清秋节与恋人分别,情到深处无法自抑,秋天成了离情的广阔自然背景。白居易在‘‘枫叶狄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巧逢琵琶女,一抒遭贬的块垒。杜甫的〈〈登高〉〉将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时代之秋融为一体,忧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球〉〉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沉原因,再联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秋天在革命豪情万丈的青年革命家笔下,成了另一派盎然生机和抵挡不住的自信。将他们加以归纳,可以我读秋天为话题,写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让学生放飞想象,让他们的思想在天空驰骋,总之,尽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张扬自己,在新世纪的阳光沐浴下,把一个真实的、全新的自我展示给同学、老师看。于是乎活泼开朗点的,作文就多几分轻松和快乐;内向沉静点的,作文就多一点深沉和含蓄;幽默风趣点的,作文就多几分俏皮和洒脱;抑郁忧伤点的,作文就添些许动人的感伤„„总之通过这些具体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必须注意语言的摧炼才能写出真正的优秀作文,而那些烦琐枯燥平淡无奇的语言是无法让思想精彩纷呈的。

三、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想,以前的老教师采用古板的方法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在作文教学上,教师更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写作也是如此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把文章装扮的花枝招展引人注目。我仍然喜欢在教学时,分析到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教授〈〈散步〉〉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按照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写一段话,如有的学生完成的很好,抓住了父亲一次不经意的回头写出了浓浓的爱意。学习〈〈口技〉〉文章介绍口技人的本领和听众的反应采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就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写一个感人的情节。

四、培养读书兴趣,勤写生活日记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 对初中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初中化学新教材,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渗透,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如材料、能源、环境、人体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1、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材料、能源、环境、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增强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比较大,新教材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如:制取一种气体,学生通过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可以组装好多种发生装置,放开学生的思维,大胆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在快乐中获得科学知识和促进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

二、 使用教材过程中的困惑

新教材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我们感觉新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确实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初三化学课时紧张,“活动与探究”较多,做实验费时费力,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没有分开,许多实验现象,结论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我们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较差。有的实验缺药品、仪器。再加上班级学生比较多,进行分组实验时,好部分学生乘机玩耍,一节课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还造成秩序混乱。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有时会感觉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这与我们的教学要求是相违背的。且学生实验能力比较低,活动时间不易控制,“活动与探究”课常常不能按时完成。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只涉及单质化学式和简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有困难。

3、知识点教学的困惑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那文云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看似没有趣味的课程讲得生动,让学生爱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就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教学多年,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做出了以下几点努力。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 篇7

一、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够专注, 学习的速度会加快。实践证明,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求知欲并付出努力。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也只有“乐”学, 学生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 思维才会活跃, 课堂知识才能高效率地掌握。

二、激发爱国情操

教课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不胜枚举, 生物学对人类有着重大影响。当然, 生物学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资料, 说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对于生物学来说, 国家是一个环境, 是一个和人关系密切的生态环境,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分子, 环境是生存的基础, 要爱国必须首先了解生物学。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植物总数达到4.26万种, 其中种子植物就有25140种以上, 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 居世界第三位。据统计, 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 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因此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我国鸟类有81科1190种, 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如肥牛树、光叶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玉龙蕨、和恐龙“同岁”的植物——银杏, 动物则是人人皆知的国宝——熊猫, 珍禽——朱鹮……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 这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事例, 足以增强学生爱国的情怀。

三、透彻理解定义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生物学有其异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 也有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地方。生物学里面有很多理论需要掌握, 需要记忆, 死记硬背当然没有好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 理解透彻, 记忆才会深刻, 理论才会变得简单, 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 学习才会成为快乐的事情。记忆是有一定窍门和规律的,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记忆力提高了, 其他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也相得益彰,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四、加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除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还要加强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生物课外活动, 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 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可以开展直观的教学, 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是不受课堂的约束, 大自然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游戏性。比如, 在讲叶的形态和生成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到“植物园”去, 让他们一边踏青, 一边认真观察, 一边详细听课, 一箭双雕, 效果奇佳。

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要在课前仔细备课, 力求开场白一语惊人, 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从而顺利进行授课。开场白力求精彩、有感染力, 并且需要幽默风趣。授课中, 教师还要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 前后照应, 旁征博引, 使学生对生物学爱不释手。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 篇8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有人说,作文是一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还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以上说辞,无不告诉我们:作文很重要,作文的好差直接影响中考的发挥。

作文既然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初中作文教学。

1立 意

1.1小题大做,拓宽视野

这里所说的“小题”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范围较小的作文。对这样的题目,如果做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往往同样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做”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力求“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

1.2大题小做,易于发挥

所谓“大题小做”是指将那些抽象、宽泛、能表现多个主题或是外延较大的话题,从标题入手,从一个小的角度、一个小的侧面切入,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和场景上,然后迅速地打开思路,构思成文。

1.3反常立意,独辟蹊径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一般人都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我们在认真深刻地思考后能提出与传统、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也无疑会因为独到的、新颖的立意而引起读者的关注。要说明的是,这种反向立意,一定要进退有度,言之有理,而且不能与思想、道德等相悖。

1.4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

“辩证立意,多维审视”就是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统一性,在进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做到客观全面。写作文完全可以抓住一点来写,但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辩证思维像一面洞烛幽微的明镜,运用它去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等立意上的误区。

2 选 材

2.1紧扣主题,确定取舍

紧扣主题,围绕文章主旨选材,这是选材第一大法,也是最需要严格谨记、修炼的方法。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果断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

2.2选材新鲜,拓宽视野

新鲜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能拓宽读者的认知视野,还能促使读者作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启迪。选材要求新颖,但并非一定是社会大事新闻,也可以是普通生活中的凡人琐事,生活中不乏新鲜事,不乏新人新事新风貌,缺乏的是识金的慧眼。

2.3材料丰富,精当奇特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就像鸟儿离不开双翼一样。当觉得无话可说,没有合适材料采用的时候,不妨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穿越时空界限,或者编写寓言想象情节,或故事新编改头换面,自己创造新素材来表现文章主题。

材料新颖丰富还要注意拓展题材范围,从自然界天地中选取素材,托物言志就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选材要丰富,既要兼顾古今中外,还可涉及各行各业各科。

3 结 构

3.1并列结构,条理清晰

通过几个并列关系的内容段落共同揭示一个主题,此方法适用于多种文体。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件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议论文中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散文写作也一样,将处于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錯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3.2递进结构,层层深入

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如果是记叙文,那么就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为了凸显主题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如果是议论文,就是将一个话题层层深入,步步发展,一环紧扣一环,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

3.3一线串珠,明确线索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而又能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会井然有序,而不会显得杂乱。如《散步》,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散步”为线索,表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4前后照应,结构缜密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3.5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段落过渡就是在需要过渡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独立段来完成上下文之间的链接和转换。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课本中存在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4语言

4.1词语精雕细琢,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用词贴切、准确、传神,是对语言的重要要求。准确用词可使所描述的对象精妙传神,富有表现力,所阐述的事理更有说服性。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准确运用,能使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4.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使语言文采斐然、熠熠生辉的重要手段,综观无数优秀作品和出类拔萃的考场佳作,无不以精当巧妙的修辞见长。如《安塞腰鼓》《观舞记》《风雨》等课文都是把修辞手法巧妙运用的佳作。

4.3恰当的地方引用

行文中恰当的引用,使句子内涵丰盈,含义深刻,深入人心,还能使文章文采飞扬。

4.4言之有物

语言表达要有内容,即不管题材是什么,内容都要有价值。记叙要分主次,有用,真实;说理要透彻警醒;描写能如见其人,如入其境。

4.5句式灵活多样

现代汉语的句式非常丰富多彩,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缜密细致;整句对称和谐,散句灵活自然。写作时多交替结合,往往会让语句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5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政史地组:刘加俊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法则是最难的部分。教师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探索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与传统的语法、词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语法、词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词汇不再被看作是长长的、孤立的单词表,而是在语义情境中具有实在意义的实际语言。”语法教学则是句法(syntax)、语义(semantics)和语用(pragmatics)三方面教学的结合,语法学习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把语法、词汇涉及语言形式的这两个方面同时讨论,但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各有特点,请同仁注意区别。

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基本语法,更好地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语法是我们教学中比较头痛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进行中我们尽量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语言,基本句型结构反复操练,反复使用,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学生自己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差异很大,这就给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增加了很大困难,因而学生会做出错误的归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适当的讲解,以帮助他们对某些语法难点的理解,让他们再通过语言实践,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下面谈谈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法。如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拿三个大小不相同的东西,一个比一个大。一边问,一边答,这种自问自答,可以让学生跟老师重复几遍,直到他们自己能够独立进行表演为止,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比较等级,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二. 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句型即句子结构,是从大量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语法教学应与句型教学相互 配合,相互促进。先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句型,是为学生学习语法提供感性材料,在句型操练的基础上,进而学习英语的词法和句法。在学习词法和句法时,又借助句型操练,变语法知识为运用英语的能力。句型操练,都要通过重复、模仿、替换、转换、扩展、活用各项训练,这就为在语法教学中提供了精讲多练或不讲多练的机会。

三、分析语法的重、难点,有的放矢。一般根据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困难的地方,来决定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感到困难的集中表现在一致关系中:主语和谓语的一致、名词和数词的一致等。英语的一致关系通过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在数上有词形变化;代词在人称、数和所有格上都有词形变化;动词在人称、和时间上都有词形变化,连形容词、副词和数词也有一定的词形变化。而由于汉语没有一致关系和词形变化的现象,说惯汉语的学生,在说英语时,容易以汉语习惯去套用英语如“我早上五点起床”.用英语说“i getupatfive

o’clock。”英语和汉语语序有所有同。要想使学生了解英语的一致关系和词形变化的道理,进行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但要学生熟练使用这些道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重要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通过反复操练,使他们建立一种语言习惯,才能逐步做到。

四. 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单项练习,如名词复数形式的练习、介词练习、冠词练习、名词所有格练习、单项填空练习等。这些练习属于机械性

练习,在初学阶段,所学甚少,常常使用这种练习。语法练习不能只停在单项练习上,因为单项练习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培养,仅靠单项语法知识是办不到的。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篇1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暖流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交往。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来我们的教育生活犹如丁香般悄悄地绽放。

二、小班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现象,有人称之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近十年来,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有关小班化教学的课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专门研究领域。但是,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则较少。笔者试图通过实验的形式,对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目前有些小班语文教学存在着“形”“神”不一致的弊端,依然是因袭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小班教学的优越性并未完全体现。因此,笔者首先确定了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方案,明确了实验的目标、原则、基本策略和基本步骤。然后着重对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考核评价这四个小班化语文教学环节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小班化语文教案设计应强调教学设计个案化、座位编排灵活化、教具准备多样化;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差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语文作业设计应强调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分层化、融合化;小班化语文考核评价应强调评价内容。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情感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达到“悟”的境界

这种感悟,有的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人能够深切领会文章的妙处,有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作为一种情绪记忆在思维的深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思维。”因为学生智力因素不等,对同一难度的阅读题目理解掌握的程度不同,但同一环境中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相近,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非智力因素施教,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吃饱”。然后提出一些能体现梯度性的阅读思考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好”,并鼓励思维敏捷的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或分析时敢于突发奇想。这样,就能增强学生整体的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形式多样,且具有相对广阔的抽象空间,为活跃学生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因此,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表现自我意识,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但是,中学生的自尊心强,又十分敏感,教师不可动辄就训斥学生。教师任何向学生心灵施暴的行为都极可能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必然是施教活动的失败。相反,“情感交流”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语文课文大多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或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的或喜或悲,有的或褒或贬;有的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有的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有的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有的说理有力无懈可击。师生共同相融在强烈而鲜明的情感意境中。一盆花草,一幅图画,一个谜语,一声问好,一个比喻或笑话,一段诵读或吟咏……只要是为具体的阅读教学主题服务的,且运用得当,都能给教学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拓展课外阅读做好准备。

四、把复述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因为学生的复述不是对原文一字一句不变的背诵,就是较详细的复述也只能是较接近原文。所以,学生要在对原文的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取舍、概括和改动。而这种取舍、概括、改动本身就是一个思考过程。有些复述还需带有创造性。这样通过复述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得以培养。通过复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复述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思路、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出来。所以,复述是朗读、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另外,复述还能使学生吸收运用原文中的优美语句,使语言发展为自己的书面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应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每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让一位同学复述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节目,发生在身边的事。先让学生复述故事中的优美句子,训练一阶段后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以免使学生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等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情感地复述一遍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农村初中的学生文化积淀不深,知识面不广,再加上农村条件的限制,复述故事仍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初中体育教学的体会 篇12

一、了解每一个学生,耐心和学生谈心

不管所教的学生是原班的还是七年级新生,我都会利用一些空余时间来了解他们,和他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帮他们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如怕累、怕吃苦、胆怯等现象,就表现为练习不认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个时候,我就会对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疏导。在练习中,首先我要积极做好示范,并和学生一起探讨、练习。其次,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和帮助学生完成练习,用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减小畏怕的一些情绪。通过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好习惯。

二、学习体育课课堂常规,加强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育课课堂常规,其中包括体育教师课堂常规和学生体育课课堂常规。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这样学生也就会认真遵守体育课课堂常规了。队列队形是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感的基本训练,也是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同一个口令下迅速、准确和协调一致地完成同一动作。经常练习就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指令。

三、精心设计游戏、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快乐健康心态

体育课中的游戏和比赛是学生最喜欢的,在体育课上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四、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对于其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中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问他为什么这样?大都不愿说实话。经深入调查后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出现这一情况,我通常就会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以指导小组活动的方式,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五、关心器材收拾,做好课堂小结:

关心器材的收拾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好时机。例如,在借还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踢和乱扔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热心协助收拾器材的学生要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可以保护学校的体育器材,又能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要利用好小结的时间,对本节课好的方面,以及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好的方面要给学生提出希望,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进步。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读文章下一篇:开学工作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