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学心得(共9篇)
弱智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们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五化:
一、课堂教学现代化弱智儿童的视觉速度缓慢,常人一目了然的东西,弱智儿童要花更多的时间毫无目标,一个一个的进行感知,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们注意到和看到的东西要比同龄正常儿童少的多,又的甚至不如3、4岁的幼儿。运用多媒体课件对重要信息点的着色,能强化直观效果,可以使弱智儿童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于是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图像呈现过程中通过着色、闪烁等手段来唤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用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鼠标点击任何一张人民币,这张人民币就会放大,上面的数字用对比色鲜明的金黄色、并不停的闪烁的图像来呈现,这样一来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课堂教学自主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先出示直尺单价1元,橡皮单价5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想一想买一把直尺和一块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钱?学生通过看、想算出了一共要用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拿一拿1元5角的拿法,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1张5角,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1张1角、2张2角,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5张1角,甚至于还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3张1角和1张2角,于是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并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教学游戏化智力障碍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要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好象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我们培智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游戏因势利导,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如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设计了比一比、赛一赛的夺星游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很乐意的参与到了游戏中来。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另外,从生理的角度看,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由于一系列生理反映,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在这种情绪背景下进行学习,其效果好于一般情况。我在教学中还多次设计读一读、写一写、取一取、买一买等活动,都有意的引导学生在小小的游戏中学习、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而动起来。
四、课堂教学情感化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结合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如在上课时,我一直面带微笑的对进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把我当作了他们的好朋友、大姐姐,学习起来很轻松。当学生答题正确时,我用微笑送去欣赏;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我用微笑送去鼓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五、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但并没有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而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我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中,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拿钱去购买1元几角的东西,学生在模拟购物当中兴趣非常的浓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也让学生模拟了一下自己去商场购物,增强了学生以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培智数学教育心得(2):
台州市培智学校生活化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于xx年11月3日在温岭启智学校召开。我校在章校长的带领下,一行6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温岭启智学校的谢君琴、廖巧金、林新荣、郑远老师分别上了生活语文《花生》、生活数学《超市购物》、美工《花瓶》、体育《玩衣》四节公开课。公开课针对特殊教育的对象,力求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化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巧妙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各位领导、老师听课后一致对公开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台州市特教联谊会会长林美贤的专题讲座,台州学院特教教授孙先生的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此次温岭之行使我对培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对智障学生来讲,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很强的生活知识经验及技能,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应是以文化为主的教育,而是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融入一些读、写、算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实用生存教育。
一、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力有缺陷和障碍的孩子,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差,依赖性也比较强,有的甚至十多岁了,都不能顺利地穿衣。基于学于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源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训练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在体育课《玩衣》中,郑老师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枯燥的生活自理课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通过激趣穿衣衣趣舒心,使学生掌握穿脱拉链衫的要领,还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投掷能力等综合能力。如此寓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正是智障学生的真正需要。
二、加强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培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像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现代课程观也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参与生活。廖老师的生活数学课《超市购物》,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常见的购物场景,把乘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融入到计算购买物品之中。通过这一模仿实践课,渗透数学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就是对生活素材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生活语文课《花生》中,谢老师更是利用实物花生和丰富的花生食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将语文知识的识字教学和说话教学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认识花生和花生这个词。
三、面向全体,重视差异,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因此在生活化的有效课堂中,应重视差异。此次研讨会上,四位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形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借鉴。他们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确定适宜的分层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林老师的美工课上,他就根据学生对本节课花瓶的认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分层,并对各层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达到人人及时完成的效果。尤其在学生作品展示时,各层学生都表现出成功的喜悦,有了这种喜悦,才会提升自信,培养他们对美工课的兴趣。
关键词: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教学手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运用, 所谓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就是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教学切入点, 充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定义、定理和思路方法等, 让学生利用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物, 从实际生活中领会学习、掌握数学的方法, 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密不可分的, 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应对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到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倾注爱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合格的培智教师首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教师, 因为和智力正常的孩子相比, 培智儿童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们需要更多的、更细心的关心和爱护。这就要求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端正态度, 用充分的爱理解和关爱培智学生, 用满溢的信心去克服各种困难, 用愉悦的心态接纳智障学生, 用柔和亲切的言语表情去感染孩子, 言传身教,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毫无保留地爱他们, 用真诚的态度理解智障儿童, 努力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 以伙伴或朋友的姿态融入他们的世界, 从而为他们学好数学打下情感基础。
二、创设情境, 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智障儿童可能在思维、观察、理解、记忆、想象等方面存在缺陷, 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 首先是要让他们能够自理, 然后才是弥补缺陷。其中自理包含行为和思维上的自理。数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生活情况和数学水平的基础上, 把书本上繁琐、复杂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筛选、整合、加工和改造后, 融入到现实生活简单的事物中, 达到简化知识含义、深化教材内容的效果,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面向生活,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语言生活化, 简化数学知识的深度。
教师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尤其对于需要耐心解释的智障儿童来说, 教师的语言就是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媒介。在教学语言的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比如智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特点, 采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知识。比如, 在教授“<”和“>”时, 可以通过顺口溜“大于号, 小于号, 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角在前是小于, 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 谁大对谁开口笑”, 让学生理解知识, 这非常符合低年级智童的情况, 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接触、感悟数学知识和思想。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智数学教学内容在设计上要突出生活性,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利用一些数学问题和活动的设置, 将数学课本中乏味、枯燥的知识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1至10”数字的认识, 可以利用不同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字形来让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初步的感知:火柴1, 小鸭2, 耳朵3……豆芽9, 小棍鸭蛋组成10。利用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3. 实践活动生活化, 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数学知识的强化和运用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 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步领略数学思维方式, 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和研究能力。比如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时, 为了让学生形成初步、具体的“千克”概念, 可以在获得学校批准和支持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到菜市场、水果店等场所, 让他们自己挑选1千克的蔬菜或者水果, 再用手掂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 数数1千克的数量。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学习数学知识并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 具有很高的教学实用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4. 知识练习生活化, 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不断地练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才有意义和获得长远发展。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数学范畴内的知识, 更应该是数学思想、方法、能力, 从而在真正的生活运用中实现数学的生活化价值。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他们接受教育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现实社会的能力, 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领域内不断地积累、反复地感知, 在恰当时刻学会运用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再进入到体会数学价值和重要性———不断运用的良性循环中,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造参与生活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积累,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 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利用形式多样、反复多次强化训练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进行强化, 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游戏的方式, 因为游戏是智障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但可以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还可以让学生寓教于乐, 并且还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用数学思想不断地熏陶学生。
四、结束语
总之, 数学来源于生活, 还要回归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更好地服务生活、改善生活。在培智数学中采用生活化教育,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智障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培智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的教师, 需要用深切的爱心和耐心关爱智障儿童, 善于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从各方面出发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 从而促进智障儿童数学水平的提升, 为培智数学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洪林.生活化培智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9) .
一、多激趣——创设培智“快乐数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更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听音乐、讲故事、看图景、猜谜语等手段,展示出学生喜欢、熟悉的事物,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学”变为“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1.以“情”激趣“启”快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设计精彩生动或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营造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智障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2.以“新”激趣“促”快乐。智障儿童“喜新厌旧”,“丢三落四”与“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时常发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新颖鲜艳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以“真”激趣“诱”快乐。由于智力、记忆、思维、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抽象、模糊、深奥的事物难以引起障碍儿童的注意,而直观、简单、真实的事物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
二、多体验——丰富培智“快乐数学”课堂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让培智课堂成为学生最美好的精神家园,成为宽松和谐并洋溢着欢乐的场所,成为知识与思想碰撞出绚丽火花的天空。
1.放开手脚,在操作中体验快乐。
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更能学得好。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培智教学中,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符合智障学生好玩多动的特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与肌能的发展,尤其是手指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多用、活用动手操作进行学习,让智障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发展能力。
2.自主尝试,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获得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智障学生尝试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也许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玩玩做做,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爱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更是智障学生的最爱。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动有趣、新颖好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圈一圈、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的活动,调动学生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寓学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玩有所得,乐有提高。
例如,笔者曾执教的“数学活动——6加几的复习”一课,全课以游玩“花果山”为主线。课始,教师便借助多媒体,以带领全班同学游玩孙悟空的花果山,激活了学生的兴趣。来到“花果山门”,猴爷爷出了两道考题:6+□=10,6+4+1=□;解答后来到“操作宫”,孙悟空“变”出:6+4+2=□,学生解答后进入“操作宫”;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分组帮助小猴子摆小棒,并教小猴子说思考过程,A组:6+□=12,B组:6+5=□;来到“表演宫”,学生先组好“智慧桥”才能过河:把河中的三块大石头——6、4、4相加得出答案,然后教小猴子说6加几的计算方法;来到“竞赛宫”,学生先找“聪明梯”才能上树:6+4+5=□,然后比赛“摘仙桃”:6+7=□、6+8=□、6+9=□。整节课,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自然踊跃参与。
4.拓展延伸,在“巩固”中体验快乐。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智障学生知识能力的拓展、延伸与转化,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教学“十几减9”(人教版培智教材第二册)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笔者设计了如下几组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11-9=( ),14-9=( )。让学生看算式自己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填上得数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圈一圈、算一算、说一说。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结合算式在图中圈一圈,再让学生说一说圈图时是怎么想的。
(3)看一看、算一算、举一举。
①教师出示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
②分组练习,一位学生出示算式,其余学生举数字卡片。
三、多鼓励——增强培智“快乐数学”信心
从某种角度讲,学生是为了“报酬”而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智障学生对于表扬与鼓励的渴望比正常儿童更为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表扬话语或一个激励动作、眼神,都能让他们铭记于心,甚至高兴好几天。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天真,多捕捉教学时机,多讲究评价方法,多进行及时的强化,多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口头语言表扬“激”快乐。
曾有学者把“语言”比作“蜜”,说它能粘住一切事物。的确,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只要乐于发现、勤于总结、善于利用,再难的教学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2.肢体语言肯定“展”快乐。
在培智教学中,教师和蔼的笑容、亲切的眼神、温柔的动作都是融洽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有力武器。
3.成功激励“生”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会带给他们快乐和自豪的感觉,继而产生成就感与亲切感,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所以,在培智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创造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多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成功,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欢乐、洋溢激情、富有趣味的,培智教学只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实际和发展需要,精设内容、巧选手段、活用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能构建出生动活泼、和谐有趣、积极互动、自主参与的“快乐数学”课堂。
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形式多样,既安排了集中授课,还安排参观了北京的四所特殊学校及两所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首先去参观的是北京宣武培智中心学校,这是一所成立有30多年的特殊学校,该校是两址办学,分义务教育部及职业教育部,安排我们参观的是职业教育部。校园虽然不大,但非常整洁、温馨,学校设置了多个模拟主题教室,包括有银行、医院、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客房服务、洗衣房等实习场所,以满足学生社区化学习需要。印象最深的是该校中、西餐厅的学员们,据该校康校长介绍,中、西餐厅学员的午餐按当天训练内容煮食;平时该班还会利用接待活动,进行综合服务训练。参观当天,我们培训班40多人的自助午餐就是全部由该校中、西餐厅学员负责烹饪的,自助餐菜式样品色香味俱全,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是由智障学员制作而成。
参观的第二所学校是北京市盲人学校,该校是首都北京唯一的一所视障教育学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成人教育。校园环境洁净优雅、舒适,学校每个楼层布置不同的主题内容,主题课室丰富齐全。参观的第三所特校是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首先由教导主任详细介绍了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给学生用的是活页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据不用的课程调取活页上课。然后观摩了一节数学课,最后参观了学校及各主题课室。这所学校主题课室也是非常丰富,除了设置有超市、医院、银行这些主题教室外,还设有海洋馆、农家小院、中华文化室等室。整所学校彰显着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每个楼层按不同的主题布置,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都经过教师们的精心布置,包括走廊的橱窗设计、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等无不体现出该校的的文化氛围。每个教室的精心布置,体现出一种“爱”,教师们用爱心为特殊学生创造一切学习的机会。
北京市启喑实验学校,为了配备齐全功能室满足听障学生教学需要,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挖掘潜力开发利用地下室建造训练功能室。
另外参观的两所普校,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对随班就读方面无论是资源教室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师资的挑选方面场十分重视,尤其是师资方面,两所学校均挑选了适合教育特殊孩子的骨干教师担任。
教学目标:A组(吴承燕、顾晓燕、茅佳清、黄天宇)1.是学生学会看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2.使学生了解钟表的用处;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B组(季佳惠、姜建锋、邢强强)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认读整时;2.使学生明白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C组(曹龙飞、范嘉敏)1.认识时针和分针;2.了解钟面的用处。教学重难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教学用具:教具(实物钟,钟面模型),学具(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钟表的声音)。2.对了,这是钟表走动的声音。(出示实物钟)走进学生,让学生听一听。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面)。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各部分名称:1.总体观察,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2.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教完之后,师指学生说名称,板书:分针、时针)。3.认识大、小格子及其与指针之间的关系(钟面上有数字1~12,共有12个大格子,60个小格子,了解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钟)。
(二)、认识整时: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钟,大家都知道钟面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面上的时间。2.出示钟面模型,调到各种整时的画面,教学生认识整时:①例:认识5时: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呢?你们会看吗?这表示5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5点和5时是一个意思,在数学课上要求我们说成5时。②多出几道题,贯穿,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③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整时,比较简单,只要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1.过渡语:每天有24小时,我们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规律,小明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出示小明的作息时间图,逐个观察,看一看,说一说(一道题可以叫多几个同学起来回答)。3.思想教育:小明做的是不是很好啊?我们也要向小明学习才行啊!叫睡觉晚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再问一问住校的人起床和吃饭的时候能不能慢慢吞吞的,然后告诉学生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我们要学习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向小明学习把以前不好的作息习惯都改掉。
三、游戏:1.听音乐放松(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一定很累吧,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放松一下吧)。2.这首歌好听吗?这首好听的歌曲叫找朋友,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让我们也来帮钟面找朋友(说明规则,并示范,游戏,评价)。
一、生源及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10名,男生5名,女生5名。多为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其中有近半学生几乎没有语言,不能正常进行交流沟通。
二、指导思想
为适应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实用数学课程编写组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纲要》为依据,编写了以生活板块内容为主线的中度弱智单元主题丛书。根据中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
三、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以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主,配以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身边熟悉的事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数前概念,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建立“有、没有”、“大、小”“多、少”、“同样多”、“上、下”、“里、外”等数前概念,学会认识“1、2、3”三个数字。
2、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措施,指导学生了解、理解、会说、记忆数前概念和认识数字“1、2、3”。
3、听懂日常用语,逐步听懂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能与同学和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
4、能描摹、抄写学过的笔画和数字。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
1、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逐步能在课堂上安静的坚持比较长的时间,不影响教学秩序。
2、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3、学习运用学过的数前概念或数字表述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六、教学难点
1、多读多说,学习说简单的句子。
2、学习正确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
七、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说话。
2、提高学生认读能力,学习使用学过的数前概念。
3、增强学生记忆,能正确书写数字1、2、3。
八、教学安排
9月
学习数前概念“有”、“没有”、“大、小”和综合练习
(一)。10月
学习数前概念“多少”、“同样多”和综合练习
(二)。11月
学习数前概念“上下”、“里外”和综合练习
(三)12月
学习认数“1、2、3”和综合练习(四)14年元月
关键词:目标,分层策略,意义
一、词汇教学目标分层
在智障学生的英语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了单词后会很快遗忘。李阳说过:“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东西重复到无人可以超越!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多种教学方式,让智障学生能在快乐中习得英语词汇。因此,根据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高低,将词汇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分成以下三层:(1)使A组学生(能力较强)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说、读、写能力。(2)使B组学生(能力中等)能够掌握词汇的听、读、仿写能力。(3)使C组学生(能力较弱)能够掌握词汇的仿读、会描能力。
二、词汇分层教学策略
(一)在“歌曲”中分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师在新授课前讲述的一段简单扼要的话。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上课伊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因此我们就应该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教师的课前导入很重要,可以通过歌曲辅助词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英文歌曲,做到自然导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apple这个单词后,我教学生学习了一首apple tree的歌曲,让学生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这样适时、适当地利用歌曲活跃一下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有很大好处的。根据智障孩子的能力不同,在我的教学中尝试着分层:(1)使A组学生能够跟着英文歌曲仿唱。(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唱。(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安静就座于课堂,观看视频,跟着音乐打节拍,偶尔也能哼一下。实践证明:英语歌曲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从而从无意注意学习词汇到有意注意地去学习词汇。
(二)在“学具”上分层
七年级的智障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远远胜过用千言万语去解释它。我们知道,词汇教学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单词,往往使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根据智障孩子能力的不同,我在教学中给予他们不同的学具。例如:给A组学生圆珠笔和练习纸;给B组学生单词卡片等;给C组学生实物。实践证明: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不同给予适合的学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巩固词汇学习。
(三)在“游戏”中分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七年级的孩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渠道,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上做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根据笔者对所教七年级40名智障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欢上课时多做游戏,通过游戏来学习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Touch your body游戏。先练习已学过的单词head,eyes,ears,nose,arm,leg,foot等。教师先引导A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这个游戏,再让A组学生做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看谁是最棒的。让B组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边说边做,让C组学生听老师的口令跟着助教一起做动作。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再让学生小组做这个游戏。词汇学得越多,这个游戏就越精彩。例如,Nod your head.(点点头)Shake your head.(摇摇头)Clap your hands.(拍拍手)Stamp your foot.(跺跺脚)。学生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一星期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所有补充的新单词,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脑筋,回忆以前学过的词汇并提供新的词汇,补充到游戏中。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此游戏,以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我把他们分为以下三组:(1)让A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游戏。(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配合游戏。(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一起做游戏。实践证明: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即使他或她所扮演的角色只是配角,他们也都会玩得特别开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会词汇。
(四)在“练习”中分层
尽管进行了简单的口头练习,但没有笔头练习很难巩固。所以,在我的教学中进行分层练习:(1)让A组学生能够看图选一选,并把单词写下来。(2)使B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看图描一描单词。(3)使C组学生能在助教的协助下看图贴一贴单词。实践证明:按照孩子的能力差异设计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
三、词汇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词汇分层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培智教育中,更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培养,就必须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杨阳.词汇教学方法新探(三)[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
关键词:活动探究;培智校;数学课堂
魏书生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释放个性、展现活力、产生智慧与灵感的基础,在教学探索和实践研究中,我们致力基于特教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构建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打造“灵动”的课堂,以便教给他们有生命的数学。
一、课堂探究化,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秉持明确而具体的个别化教育一直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也是特殊教育主要的教育原则,我们应该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特别注重其优势智能的培养。
2007年教育部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课程设置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充分体现聋校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听力障碍儿童与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身心缺陷,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他们的感知范围狭窄,某些方面的信息感受较慢,信息加工不完整,无意注意较普通儿童更长时间地占有优势,更容易受刺激物的干扰,伴随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较少,他们的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这也导致其思维长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知识的获得更多、更长时间地依赖于可接触的客观事物。这些特殊儿童因其障碍程度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大。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成为生命的体验。杜威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不管年龄大小,提供保证其生长或生活条件的事业。 “互动探究”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以个性发展带动全面发展。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在聋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清楚地表达,使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程应遵循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如在《求平均数》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比赛游戏,现在把我们班分为两队:蓝队和红队(蓝队4个人,红队5个人)。
师:比赛的内容是折纸飞机,同样的时间看哪个队折得又多又好。
(老师计时,评判的学生计数。)
比赛结束时评判的学生宣布统计结果:
蓝队:5+4+4+4=17(个)。
红队:4+5+4+5+4=22(个)。
蓝队:不行!老师我们蓝队4个人,红队是5个人,这不公平。
师:蓝队说得有理,那么怎样才能让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比赛也公平呢?
由此引发学习需要,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随即引出课题《求平均数》。
数学领域的学科特点之一是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理概念。而听力障碍儿童与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是在运用多种感官,使用工具对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操作中的感知。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智障儿童提供“活动探究式”的教学设计,采用“体验”这一数学方法,让智障儿童在具体的活动和形象的生活情景中感知数学。这一策略有效地在智障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这两者之间搭建了适宜的支架与台阶。
二、数学生命化,让课堂教学“灵”起来
数学原本是有“生命”的,培智校的数学教学主要形式从注重缺陷补救到重视潜能发展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生活障碍的补偿训练,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心是基本智慧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主要包括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则的学习运用。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后,有一个学生提问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不在这节课所研究的范围之内)。学生们都纷纷摇头说不知道,这时一个学生说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度,其他学生用疑问的眼光看着笔者,笔者肯定这个学生的答案完全正确,没想到其他学生面露疑惑,满脸的不相信!于是笔者决定抓住时机促成教学生成,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先在黑板上画出四边形,然后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学生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了“转化”的方法,纷纷拿起笔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甚至有的学生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我们知道,一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人格,以及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因此,所谓“有生命的数学”也必然应当首先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深层所蕴含的“进步的真理”和“精彩的社会生活”等方面。数学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数学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数学,就必须也必然应当包括至少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它应当是“有思想”的数学、“有情感”的数学和“有生活”的数学。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汇融合,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数学中真切“跃动”着的生命。——这,也就应当是所谓“有生命的数学”的基本内涵所在。
nlc202309030506
三、设计活动化:让数学教学“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有效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1. “活动化”的设计让学生在互动建构中感知数学
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和常见的量,初步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其中一项具体目标是“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其他形式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意识;应重视口算,加强简单的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比一比,谁大谁小”:首先有选择请五位学生上台在黑板的指定位置写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然后比较生活中他们谁大谁小,教师指导学生在黑板上用“>” “<”或“=”表示他们的大小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其他学生给予评价;经过反复比较练习,这样学生在回味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会数学。
2. “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在互动建构中体验数学
《标准》提倡数学课程应当充分体现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采用适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常见的量”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分别了解各种量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抽象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时间观念淡薄的实际,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动漫、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等,那么你们能不能说出自己看的电视节目是几时几分播出的?
生:八点半、十一点、五点四十……
师:要想准时看到你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告诉你们的时间的?
生:闹钟。
这时,教师在钟面上拨出8:55,让学生读出几时几分。
生甲:9点55分。
生乙:不对,是8点55分。
师:其他同学呢?
生丙:是9点55分,因为时针指着“9”。
生丁:应该是8点55分,时针虽看上去是指着“9”,其实是不到9点的。
生戍:我在学具钟上拨过,8时55分的时针差不多要指着“9”字了。
争论后,教师让学生在钟面上动手拨一拨,通过观察,学生一致认为正确结论是“8时55分”。
教学设计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领悟到学习掌握时间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泰戈尔曾深情地说道:“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课堂——尤其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为根本的数学学科的课堂——更应当是直接向学生不断“传送生命的气息”的最重要的场所。我们只有树立起“生命课堂”观,构建起“思辨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数学”,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和教师都能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欢乐,才能使我们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
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付茹玉
我班扬志同学,男,12岁,是个智商60分不到的弱智生,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父亲因有间歇性神经病,又嫌弃他智力差,对他母亲经常打骂,后因偷盗被捕入狱。其母带他改嫁,又嫌弃扬志智障,把对其父的恨转嫁到孩子身上,扬志缺少父爱又缺少母爱。扬志就读普小读书时,成绩很差,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因此,长期以来逐渐形成自卑,怪癖的性格,无法和同学或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有和同学打架、发生口角、攻击伤害别人等行为。
来到特校,鉴于扬志的情况,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家长和学生本身思考,问题的症结在于改变扬志自卑、攻击性的性格,引发该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把他的偏差行为、过激的精力转移到正确的学习活动中来,诱导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是学习活动本身,但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学习动机支配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因此,开发弱智儿童的潜能应该首先培养其学习动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进入潜能开发的角色。该生由于智力水平和知识占有量的限制,在潜能开发过程中所需求的外界的帮助要比正常智力的儿童多的多。因此,对于该生潜能的自我开发能力,也更值得我们教师去培养和提高。
在诱导扬志同学的学习动机时,我采取以下的方法:
1、先做他妈妈和继父的思想工作,让他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协助教师教育扬志,把每周所学的内容、如何改掉坏习惯让其母亲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耐心、信心、有恒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2、发现扬志的长处,予以表扬鼓励进而激发他的自信心。
通过观察,扬志有个习惯,他会把座位旁边的字纸都捡起来放入口袋,我很纳闷,以为是有捡垃圾的坏习惯,每次都让他放入垃圾篓里,我联系他过去的老师,才知道,调皮学生把垃圾篓放在他跟前,教室里有字纸就打他,所以形成了捡字纸的习惯。我就针对他的这个习惯大力表扬,表扬他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他从此更加努力了,教室里每天都是干干净净,本周的“爱劳动讲卫生”的小明星就颁发给了他。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我们知道乐学是古今学者们的优秀传统,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乐学的品质更加重要,具备了这种乐学的品质,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人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比如:在一堂游戏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击鼓传球的方式背诵唐诗,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我说了第一句“锄禾日当午”,就是让大家尽快接。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时,我发现个个情绪高涨,希望球传到自己手中,便多次故意传到他手中,开始他有些胆怯,我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虽然他的回答有时是错的,但他的兴趣逐渐高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他的书包里多了一本唐诗300首,经常默默的背诵。
又比如:老师讲谜语请大家猜答案。根据智障生好遗忘的特点,每学到一种物品或动物,我会采用谜语的方式让他们记住,增加他们的兴趣。我讲道:“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只见扬志未加思索马上举起了手。虽然,我知道他不会一下子猜对答案。但是,我还是叫他发了言,这样,他的兴趣更高了,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最后别的同学猜对了答案:但他一样也很高兴,并且十分认真地听别人讲是怎样推理,最后判断出来的。
在一次“助人与合作”班会教育中,我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家做了一项活动:“帮助盲人”,目的是让大家懂得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助人与合作是增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表现个人精神和能力的途径。本活动就是旨在创造一个互助与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尤其是个案通过自己活动感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同时通过自我剖析,了解自己有帮助他人的能力与意愿,从而培养和树立助人与合作的态度与精神。在活动中,我让同学分成两组,一组被助者(盲人),一组做助人者。被助者蒙上眼睛,在助人者带领下,在教室里“闯荡世界”(规则是不可以说话交谈)。然后摘下蒙布,互相握手以至感谢。我首先安排个案做被助者,活动后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他表示如果没有同学的搀扶带领,蒙着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不知要撞在哪里被撞疼,所以他十分感谢同学的帮助,并且也十分愿意做助人者帮助别人。当然我满足了他的愿望。在活动后我是这样总结的:在我们生活中,助人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关系,因此,同学们应该互相关爱,友好交往。让我们班级的每个同学都积极向上,团结进取,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奋发向上的班级环境,我们每个同学在这个集体中都会感到温暖、安全,为这个集体感到自豪、骄傲!你们说是吗?该生回答的最响亮。
近一年来,在对他的教育、引导中,有了特别明显的变化,虽然骂同学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我已经看到了他性格阳光了、自信了。课堂能坐得住,敢于发言了,并且能主动向好同学学习,不撒谎了,学习有较大进步了。
【培智数学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培智班数学教学总结10-12
培智二年级上数学07-09
培智学校三年级数学12-07
培智6年级教学总结11-09
培智生活适应教学计划09-06
培智学校学期教学计划09-22
培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11-10
培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2-12
培智一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12-07
论文培智教育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