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法学院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法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已有十余所普通高等学院的法律院、系引入了诊所课程,通过近五年的学习、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诊所法律课程已成为国内法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院、系着手申请开设诊所课程。但诊所式法律教育在高职法律教育中仍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鲜有问津。高职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和诊所式法律教育“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是不谋而合的。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突出特征

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顾名思义是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进行临床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使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需要帮助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解决问题的“处方”,并亲自提供法律服务,从而缩小学院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距离,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1、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诊所课堂上,教师摒弃了传统的“主导者”地位,不再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者,而是以课堂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谈话、阐述自己观点的主角。在诊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理论接受者转变成一个主动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办案者。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代理案件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因为有较强的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经常说的话是:“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应当如何如何”以及“我保留我的看法”等等,课堂上不再有统一、标准的答案,这些都表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意识。教师通过角色模拟、互动式、合作式、反馈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手段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准律师”身份,主动投身到职业技能的培训中去。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真正实现了“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特色。

2、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代理真实的案件。法律诊所是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学场所。根据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诊所。在诊所中,学生以“准律师”的身份直接代理委托人的案件。通过了解事实、收集证据,运用理论知识,全程参与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学做一个律师应做的全部工作。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法律思维能力。在诊所教师的指导下,从最简单的接人待物、提供咨询开始学习。比如,诊所学生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培养会见的技巧?在与当事人的第一次会见,是采用开放式、引导式的提问,还是封闭式的提问?如果是开放式的提问,可以采用“谈谈事情的经过”、“谈一下你目前的困难”等问题;如果是引导式的提问,可以采用“你有实际的损失吗?“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损失吗?”等问题。如果是封闭式的提问,可以采用“有没有签订协议”“当时有谁在场”等问题。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掌握这几种会见的技巧。在诊所中,学生们一起交流办案心得,切磋办案技能、讨论解决案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掌握律师执业所需要的各种方法与技能。这些技能在传统法律教育模式下,即使是在模拟法庭或案例分析这样的课程上,也是很难得到有效训练的。因为在这些课程上,案例的选取都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的,事实与证据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无法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律师角色,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目前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导向,迫切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法律从业人员要求的改变,目前高职学院的法律专业学生面临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司法考试“门槛”的提高,大专学生没有了考试资格;公、检、法机关更多是名牌高校毕业生的“天下”;企业需要的是多年从事法律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为了增强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对高职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有个重新的认识,作一个较低的调整:把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是在法院从事书记员工作、在社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助理、文秘内勤等。在这种形势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从事书记员、基层法律服务、律师助理等工作不需要学生具有很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应基本具备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和素质,熟练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如调查、会见、谈判、书写、辩论、速录等能力。这种能力是难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得到的,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则弥补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当然,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适用还应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不能全盘引入、生搬硬套。

三、诊所式法律教育对高职法律教育实践环节的借鉴意义

1、教师方面。法律诊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法律,在运用中巩固法律知识。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应该与学生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相适宜,以“必须、够用”为准。对教师而言,不是降低了教学水平,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胜任诊所的教学任务。

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一般普通专科、成人院校转制而来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实践环节。就笔者周围,法律教师只有极少数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在法学教育中借鉴诊所课程的某些教学方式,将促进法律教师改变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践环节上,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比如,在目前还不具备诊所式教育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模拟角色训练的方法。在模拟角色训练学生并不接触真实的客户案件。他们在课堂上虚拟的场景中分别扮演律师、证人、对方律师、政府官员或法官等,就案件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谈判、辩论、调解或审理。学生在有系统的模拟教学计划的实践中,学会如何从扮演角色中学习,即从角色的准备、体验、与对手的冲突、角色的转换、以及角色反思中进行学习。除了在亲自体验中锻炼了专门的法律技能,学生们还能通过这种训练,成为一个更好的、更自觉的、更成熟的学习者。在这其中,指导教师设计各种模拟练习,如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法庭辩护角色的扮演。帮助学生准备角色,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从其担任的角色中学习。由于指导教师完全控制场景,可以为最理想的教育目的来设计学生的活动。

2、学校方面。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十余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引入,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院校也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投身到法学教育的改革中去,借鉴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色,完善学生培养的实践环节。

(1)课程设置方面。根据高职法律学生特定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三年的学制,课程结构更应紧凑、合理。理论课程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准,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就不开,不要因人设课。应着重强调实践性教学部分,加大技能训练课时(诊所课程)比例,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使学生上岗即能熟练操作。

(2)师资力量方面。针对现有师资力量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加大社会力量办学部分。通过聘请资深法学专家、有经验的法官、律师作为客座教授,担任一定的诊所教学任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提高法律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扶持,减轻教学压力,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胜任诊所教师的水平。

(3)法律诊所建设方面。法律诊所就是学生的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法律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的就业导向,诊所类型应以社区法律诊所为宜。通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讲授法律知识、运用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律师职业道德。一个诊所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员、设备配备,地点的选择、经费支持等等,这些实际工作都需要学校的大力协助、扶持。

诊所式法律教育代表着法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方向,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成功经验对于高职院校也有许多借鉴意义,必将加速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新东方作为一个民办教育科技集团, 其发展速度是让人惊叹和佩服的。虽然其民办教育的现状目前还有很多的争议, 但是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集团生存的民办性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为准则, 其应聘教师的工资收入是与学生的评价严格挂钩, 而教师的生存残酷又要求教师专业成长,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才能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不被淘汰。而且民办教师还有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式看到职业的前景。压力和希望带来了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强烈内驱力和主动性, 其教育产业的发展活力四射。二者在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认为这不是某个教育部门管理或者某个学校办学理念的问题。这个内驱力的增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必须和整个人事制度的真正改革为主, 辅以教育部门的打造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于教师内驱力的增强, 笔者有几点认识:

认识一、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事业的需求为精神感召先行。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 建立专业责任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公办教师更是如此。人一旦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会对工作学习达到忘我的状态。这种精神可以描述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观念超前、步子扎实的实干精神;知识共享、资源共用的团队精神。教师要树立并弘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学校还必须加强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建设,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 耳濡目染、精神向上, 努力拼搏, 为学校的进步努力提升自己, 感到自己在这样的集体骄傲, 努力去学习, 争取在这样的大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凭心而论, 在我们的教师中, 那种真正对工作无所谓, 主观上想把工作做差的人几乎没有, 大家都还在尽力而为。

认识二、实现公办教师的专业成长内驱力的提升, 常规的打造途径为辅。教育部门或者学校按照常规的培训途径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培训活动, 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岗上培训, 离岗培训, 听课、评课、赛课、读书、外出参观学习等的办法渗透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 诱导一定的内驱力产生。教师如果抓住这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机会实行自我加压、自我逼迫、督促成长, 成长是明显的。这条途径只能是辅助办法, 学校可以组织很多活动、提出很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很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和需求, 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多东西最终只能是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还有相反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体会 篇3

一、捕捉生活,引入新知

捕捉生活,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转变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述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新课改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

四、游戏学习,体验新知

新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高教学质量,上好课,把我的知识真正的传达给同学们,并让他们能够接受,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课。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程序及时间安排进行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制作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总结,写课后记。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字每句尽力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找到自己应补充哪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3、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作为班主任,我有较多的机会与同学们进行接触和沟通,在接触中主动了解他们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习惯。并针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尽可能多的抽时间去听取其他老师的讲课,总结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细化教学过程,细化到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的学生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努力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小学生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中,我尤其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达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他前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除了听课、上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前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通过教学和学习,我充分理解到“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汇江海。”,要拥有其他老师那样的知识和经验,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时刻把自己当成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吸取先进的东西,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虽然我性格有些要强,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新人,由于欠缺经验,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前辈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一点在考试中明显的显现了出来。几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从这几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由于学生年龄都还小,自觉性和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局限,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前辈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很好。我也尝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特别是针对及格临界和优秀临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新教师教学体会 篇5

从一名稚嫩的高校毕业生到一名年轻的新教师,角色的突然转变,使自己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里不太适应,总是感觉课堂的效果比预期的差很多,无聊且又干涩,甚至出现我问问题,学生没有人反应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者会打瞌睡。再加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感觉挑战更大。新教材内容丰富,理念新颖,针对的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同时该教材营造了一个倾向本土化语言的环境,教材起点高,坡度大,提倡“用到即学”。在这样情况下,感觉上课难度更大。

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好老师了,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过程,还有教书育人的过程,因此只靠专业知识是无济于事的。作为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具有热爱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够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以身作则。

一个办学期下来,我觉得备课和听课尤为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以前学的基本上是纯理论的知识,只知道学生是主体,但如何落实呢?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使学生易接受。我以为这样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我讲过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我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时会高估他们的水平,想不到他们可能会出的错误。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他们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慢慢引出来,循序渐进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这还需要我一段时间去学习。课堂上还有一点很重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教学,但当有学生因课程难而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易受影响,把他带入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师父和英语组其他老师的课,同年段居多。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师父及其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热情帮我解答,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高一新教师教学心得 篇6

高一教师教学心得1

回顾这个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实现了学期工作目标。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总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文摘》等书籍,上网浏览新课程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形成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风格。

高一教师教学心得2

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致操场周边群众的一分信”、“寻找我身边的活雷锋”、“如何做一名新三好生”、“诚信做人”、“八荣八耻与我行”等。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一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二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早操、课间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田经运动会,展开班级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六、存在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这只是学生高中生涯的第二个学期,上高二后又面临着文理分科等实际问题,高二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一教师教学心得3

本学期,高一年级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进一步强化“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进取”的办学理念,围绕着“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高中”的办学目标,以课改为契机,强化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将本年级创建为一个平安年级、爱心年级、学习年级、和谐年级,在此,我们主要努力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明确目标,抓好开局

针对高一年级现状,我们年级确定了目标,明确思路,尽管有难度,但我们迎难而上,力争占领制高点,1、召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树立信心,鼓舞士气,达成共识,争取尽快让新组建的班级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明确高一年级先期目标。认真分析现有的成绩,在巩固的基础上,力争较大进步。贯彻一个意识,那就是培养文明高雅的罗中人,各个班级要力争明显进步。

3、抓好开局。

我们每位高一教师明确一点,开局工作做不好,或开局不稳定,今后的工作将事倍功半。在年级会议上,明确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教育的责任。齐心合力,狠抓规范的落实,使整个高一年级起始阶段平稳正常。

4、抓好全期的跟踪管理体制。做到自始至终严格管理,一丝不苟,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勤于管理,勤做抽查,常做督促,警钟常鸣。

5、重抓细节、规范、成效几个关键,突出“细节”教育。尤其开学初的有效管理,使整个高一年级的教学和管理保持有序化、规范化。

6、做好课改各项工作,与学校办学战略相呼应,重点抓奥赛班的建设和管理。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制度和规范是保证各环节正常运转的关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管理是保障,为此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考勤制度,确保教师以勤为先。整个学期下来,高一教师各负其责,配合较好,从而有利于年级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2、强化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机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消除负面影响。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教育方式上严慈相济,多鼓励,少指责。同时加强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消弥不稳定因素。

3、鉴于高一年级新教师、新班主任较多的现状,面对课改的挑战,一方面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方面建立了青蓝工程,以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形式,解决教学上可能存在的软肋。一学期下来,老教师能悉心指导,新教师能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全体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改的要求。在班主任问题上,要求所有新班主任向老班主任学习,迅速积累管理经验,一学期下来,新教师和新班主任成绩明显、成长迅速。

4、切实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以备课组长为骨干,发挥集体智慧和各人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做到各项工作统一步调,教学资源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5、建立教学和管理上跟踪制度。基本能做到年级主任巡查各班级和教师办公室,班主任常巡查各教室和寝室,任课教师常反馈学生情况。对学习困难和违纪学生实行跟踪管理。

6、安全教育工作能做到警钟长鸣,在一系列问题产生后,及时弥补,时时强调,积极消除事故隐患。对部分特殊学生,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师生沟通,还要与家庭沟通,以立体化管理稳定全局。

三、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才有更强的战斗力,所以,就如何把高一全体师生紧密团结起来,产生合力,产出效益,是本学期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增强凝聚力。在各种场合下,坚持整个高一一盘棋的思想,把各位老师团结在年级,利用级组球赛、健身跑步等形式,很好地形成团队精神,以团队精神克服师资等一些不足因素,力创佳绩。

2、年级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常规教学、班级常规管理都取得明显的成效。年级级长、班主任会就年级内事务经常交流、探讨、积极寻找对策,共同努力带领高一年级向良性方向发展。

3、紧密配合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管理思想,紧密依靠高一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步调一致,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常规管理。可以说,管理和措施的重抓落实到位是我们取得成绩的重要方面。

四、正视现状,寻找不足

期末即将来临,成绩的总结是必要的,我们做法中既有值得继承和推广的一面;但我们还要寻找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取得更好成绩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1.教学成果方面,有待于期末考试的进一步检验。

2.高一年级在招生时成绩差距较大,各个层次的班级的成绩差距较大;如何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是我们以后待解决的问题。

3.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

4.后进学生面比较广,对年级的管理和学习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

5.教师资源不足和对课改要求认识不到位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五、不断改进,争创佳绩

高一已经过去一半,虽然在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基本完成,但作为高一年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时时检讨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取得更好成绩。为此,本年级对以后工作的提出几点设想:

1、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必须强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努力追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先进理念。

2、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取得佳绩的无穷资本,年级将在这方面与学校探讨、再形成突破,提高干劲就是增长效益。

3、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式的教学和管理系统,不仅关注学生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如何营造让学生和谐发展的长效管理体系,我们再做进一步探索。

4、尽量克服师资等方面的不足,深化学校的管理体系的作用。

5、在教研方面还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提升学校品位作出努力。

6、班主任队伍还需加强,新教师队伍还需要继续打造。

7、建议学校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和处理力度,学生情况的变化和潜在的因素都可能在后阶段给整个学校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高一年级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目前的成绩,但是,成绩属于过去,过去属于历史,未来全在自己把握,我们年级组将再接再厉,全力以赴,把好的经验带到下一阶段,把不足作为警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全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和努力配合下,我们年级一定力争更好成绩,不负学校和社会厚望,为罗定中学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高中作出应有的努力。

高一教师教学心得4

本学期以来,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英语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学观念,尽快熟悉新课标,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高中新课程将正式全面实施,困难与挑战均很大。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有关指导性著作,参加了通识培训和考试。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统一教学和复习进度、教案、课件、练习等。这样教学上既有所统一,又各有特色。老师们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备课组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气氛。

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本学期,我组的葛娟老师在督导评估验收和对外公开课中获得好评。

4、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在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的同时,扎实抓好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我们的教学时间又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巩固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并在词汇、听力、单句改错等方面作了专题辅导和训练。

5、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我们认真研究了几年的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融学习与娱乐一体, 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文化底蕴。

(2)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英语基础知识”比赛,促进学生双基能力的发展。

7、高一英语备课组期中考试成绩。

本学期期中考试形式为四校联考并统一阅卷。通过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超过了鸣凰四分,只比洛阳少1.5分。期末考试我们将再接再厉,力争上游。

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

__年6月10日

高一教师教学心得5

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即将告一段落。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7)班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一直以来我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现将__年上半年班主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思想教育常抓不懈。课间我经常巡视以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卫生,纪律,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努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基础准备。

二、抓好班委队伍建设,继续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上,我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及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并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约束班级里每一个人,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对学生各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奖罚分明。

三、经常与科任老师和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教育。

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组织每周一期的命题组报和半月一期的班报,学期初期的课桌文化的评比活动,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关心学生生活,加强师生友谊。我经常去宿舍查看部分学生的学习及他们的就寝情况,关心学生冷暖,上操及早读,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时刻就在他们的身旁。

六、关注习惯养成教育。

1、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从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巩固等方面。我一方面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辅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加强比如自我管理、制定计划、守时惜时、勤于质疑和敢于发问等习惯的培养。在学习这方面很注意勤与任课教师联系,做好沟通,及时发现班级动向,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

2、生活习惯。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全班的表率和学习对象,把树立自己的形象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专业知识和认真的工作的态度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对待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和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育工作的总结,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多学习,勤反思,把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到扎实有效!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一、教育发展呼唤能“秀”的教师

作秀, 有三个义项:一是表演、演出;二是指为了销售、竞选等而进行展览、宣传等活动;三是弄虚作假, 装样子骗人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忽略了作秀的前面两个义项, 重在使用贬义的第三个义项。为什么作秀一词出现的频率那么高?这与当今社会浮躁心态蔓延有关。从而也导致了一些该“秀”的行业, 该“秀”的场面, 该“秀”的时机不敢真正“秀”起来。相反为人低调、夹着尾巴做人成为一些行业的时尚, 这是一种失策, 一种误导。如, 教师就应该能“秀”自己, 需要经常在学生面前秀秀自己, 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智慧。再说, “秀”的原意是指“特别优异”, 引申为在某方面有特别优异的表现。教师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耳濡目染作用, 只有教师能“秀”, 学生才会“秀”得更好,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快速成长。

教师角色集导演、演员和示范于一体, 能“秀”是教师角色的核心。

一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文性、开放性、国际性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 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需要有具备个性特长, 具有开放思想和有国际视野的教师群体与之相匹配, 否则教学改革就会落后于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期盼。学生最喜欢怎样的教师?怎样的好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终身印象?怎样的教师才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自然是那些有思想、个性、特长, 掌握一门或几门绝技的教师。这类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会经常在学生面前“秀”自己。这类教师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与崇拜者。教师能“秀”的外在表现, 是有他们内在的个性、智慧在起作用。教师能“秀”的表现最易激活学生模仿教师的激情心理和创新思维。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 争强好胜、创新创造、猎奇是他们的天性。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以教师的学识、个性、特长、技能、技巧带动学生学识、个性、特长、技能、技巧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潜能的必经之路。“有怎样的教师就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个性教师是学生的期盼,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挑战。事实上学生在学校或离开学校后, 最乐意谈论和最留恋就是有个性特长的教师。

三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要求教师自觉实现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强调谦逊、庄重、内敛, “敏于行, 而讷于言”的内秀型的谦谦君子。这类教师充当传统的道德说教, 适应应试教育需要是无可挑剔的。留给学生的是必须绝对服从“师道尊严”的形象。这种思想保守、行为拘谨、缺乏特长和技能的教师是不可能履行现代学校教育的义务, 更不可能承担起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造就一支学识渊博, 个性特长化、技能型的教师群体势在必行。

所谓大师, 是学术之大, 个性之大, 特长之大, 技能之大也。出现在我国近代的一批教育大家, 如, 胡适、鲁迅、蔡元培、弘一法师等都是个性鲜明、学术专攻、特长鲜明者。短期要想造就类似这样的教育大家是不可能的, 但努力培养一批能“秀”, 会“秀”的教师群体还是可能的。这是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呼唤与期盼。

二、学校发展需要能“秀”的团队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引领主体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起顶梁柱的作用。北大精神、清华校风、浙大曾有的辉煌等之所以流芳百世, 关键是由这些学校的教师群体造就。“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核心条件就是有一支拿得起的、颇具个性特长的教师队伍, 或学术权威, 或自由民主的思想, 或严谨的科学态度, 或爱国创新情怀等。否则, 再好的校长也只能是“无米之炊”。能“秀”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中的骨干分子, 借助他们的力量组建具有战斗力的教师团队是明智的选择。

1.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 促进学生成长, 促进教师发展, 促进学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的关键力量在教师。

一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需要。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 学校特色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校类型间的不同特色。如, 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职业中学等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 应该各具特色, 否则就不能生存。如, 职高, 若采用的是普高的办学模式, 肯定很快就被淘汰。第二个层面是同类学校中的特色。同类学校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地方文化不同、教学条件不同等。如果采取大范围内一刀切的做法, 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 也是行不通的。因此, 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 从实际出发, 在不违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鼓励办学特色, 是非常必要的。扬长补短、张扬个性, 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办学特色的选定、启动和持续发展关键要依赖教师的力量、教师的智慧。没有一支有特色特长的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就无从谈起。

二是实现学校创新的需要。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课堂离不开教师, 教师是课堂主宰, 学校创新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创新, 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 只有让一批具有个性特长、创新精神的教师把持主阵地, 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才能逐步迁移到学校的整体创新, 学校才能健康、有效、快速地发展。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 千万不能理解成两个对立的概念。以全面发展来要求每位学生个体是不可能的, 也是做不到的。个性发展主要指学生个体而言, 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挖掘。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一所学校的学生群体而言, 一所学校的每位学生个性特长都得到发挥发展, 那么各种类型个性特长的学生都有了, 这所学校自然也就全面发展了。但一所学校的全面发展仅靠一两位有个性特长的教师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团队。

2.开发学生潜能的引擎。学校教育仅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育人是最主要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生个性的培养, 潜能的开发, 主要不是靠知识的启迪, 关键在于教师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学生的很多潜能开发, 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某次赞赏, 某种尊重, 某次点拨, 或教师本身的喜好等, 这也往往激起学生某方面的兴趣, 成为他终身职业的选择。笔者清楚地记得, 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某道平面几何题解法的时候, 慢条斯理地说道:“据说本道题有57种解法, 我至今能做出47种”, 接着整整用了4节课时间介绍他的47种解法。让学生大开眼界、五体投地, 心灵的撞击一下子激起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后来又听说, 这位教师所教的班级每次高考数学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由此可见, 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是何等的重要, 这就是个性特长教师教学优势所在。教师的个性特长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引擎。

3.营造学校文化的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热门话题, 但是如何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又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很多学校热衷于墙体布置, 热衷于对外宣传, 热衷借鉴其他学校, 热衷一年一个时髦主题。表面看似热闹, 浪费精力花费也不少。这类校园文化建设用于应付检查与考核问题是不大的。但是教师兴趣不大, 学生触动不大, 存在某种作秀的成分。其原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理解太肤浅, 做法太浮躁。文化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 “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往往很难奏效。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 要从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本校实际出发, 重点发挥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团队, 挖掘、整理。如, 本地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学校优良传统等。校内资源主要指个性特长教师的资源。如, 学术特长, 朗读、书法、表演等技能特长等, 让教师经常在学生面前亮相、展示, 激发全体师生兴趣与热情, 然后组建社团等, 营造气氛, 使学生专心投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过于急躁, 过于功利性。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 为了获奖, 为了获利。没有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 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事实上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 书法练习, 不光是学生把字写好, 作品能获奖, 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形成人格、人品修养, 以及良好习惯, 如, 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富有的责任心等。写字之外的功能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 学校有效发展离不开有个性特长, 又能“秀”的教师。学校发展也不能光靠几位有个性特长的教师, 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 难成气候。学校想要快速有效发展, 需要从有个性特长教师中整合资源, 建成团队, 从而确立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 使学校发展占领科学和谐的制高点。

三、能“秀”教师群体训练的思路

能“秀”教师作用和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所重视, 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能“秀”教师已成为多数学校、学生、社会和家长期盼的稀缺资源。为了尽快促进更多教师个性特长的发展, 除教师自身努力外, 需要从训练能“秀”的多头抓起。

1.从源头抓起。所谓从源头抓起, 就是要从师范生招生抓起。尽管国家对师范院校招生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 但还不尽人意。一是师范生招生中的短板。在师范生招生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特长严格的测试和优先招生的政策, 主要还是看高考的总分。由于先天不足, 师范教育难能有大作为。二是师范教育重视文化课忽视艺术技能课。一种情况是艺术技能学科招生人数偏少, 又加上毕业后流失情况严重, 所以很多学校难以招到比较满意的艺术技能课教师。第二种情况是师范学校往往把艺术技能课作为选修课。选修课和必修课在要求和考核上差异还是蛮大的。选修课学分低, 要求低, 通过容易, 某种程度上暗示学生其不重要性。毕业后多数是“半桶水”, 从事学校工作难以展示个性特长。三是师范教育优良的传统丢失。原有的师范学校或取消或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取消和升格的同时, 把原师范学校 (原有的普师生, 毕业后从事小学教师工作) 的一套很好的培养培训模式丢弃了。原有的普师生培养模式是要求每位学生琴棋书画、书法、拼音、普通话等人人过关。这是一种很好的师范生教育传统, 可惜的是在现今的师范院校已不在沿用了, 很多从事过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同志都认为这种丢失真太可惜了。

2.学校层面。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视文化科, 忽视艺术技能科, 艺术技能科让路文化科, 艺术技能科教师普遍不被看好, 艺术技能科被称为副科等情况在不少学校照样存在。笔者认为, 艺术技能科的专业性更强, 如, 语文或数学等文化科教师请假外出, 学校找一位代课教师很简单, 尤其是小学。但如果音乐、美术、体育等任课教师外出或请假要找名代课教师就很难。多数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已习以为常, 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一临近考试, 就人为地把这些课停掉。据说很多初中和高中学校根本就不上音乐课、美术课。之所以一再强调“开齐开足”所有课程, 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不开齐不开足”情况严重。应试教育贻害无穷,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顽症。如果真想解决它是否可以从提高艺术技能科的教师地位和作用开始, 强化艺术技能科教学, 在小学和中学多开设选修课, 多组织社团活动。

3.工作层面。在学校层面仅有认识是不够, 要确立学校“秀”的具体目标, 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定相应的项目, 展示相应的特色, 搭建多种平台。在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秀”能的发挥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奖励。让教师发挥“秀”的才能, 提高“秀”的水准, 学生参加艺术技能学习、展示艺术技能、开展艺术技能活动和比赛等可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 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要求每位教师和走出校门的每位学生都掌握一至多门过硬的艺术技能或技巧。

4.职后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 即“回炉”培训, 在教师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教师培训, 国家在政策上、花钱上、机构上, 时机时间已经够重视了, 但教师就是提不起浓厚的兴趣。除了教师负担过重之外, 关键出在教师培训的本身, 存在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需求的两张皮, 出项培训安排与教师培训的严重不对称。一是培训内容与教师内容需求间的不对称。培训内容教师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培训内容往往不对口, 或陈旧, 或重复, 或没新意, 自然提不起教师的兴趣, 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培训方式与教师渴求的不对称。目前教师的培训方式无非是或听专家讲座, 或听课评课, 或课题研究, 或现场参观。这种方式持续已多年, 老调重弹, 没有新意, 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三是培训学科与学科需求的不对称。因为艺术技能类教师学科培训很少, 为了完成培训课时只得参加非本学科的培训, 实际上培训并没有多大收获。难怪有教师说, 在参加培训前就早已知道培训的结果。这种培训组织要尽快改进, 建议有三点:第一点,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很多的培训机构, 如,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被教师称为“养老院”, 多数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固定能够胜任培训任务的教师。只得临时聘请外援, 聘请的外援教师也是比较随意, 讲课的主题也是由聘请教师自己确定, 内容和方式由外聘教师随意而定。很少有严密的计划、科学的内容。第二点, 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尊重教师愿望。教师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发现原有知识或技能储备不适应教学的需要, 需要借培训的机会充实与改进。为此培训机构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培训内容与方式让被培训教师说了算。第三点, 教师培训要向个性化培训发展。这是改进教师培训方式的核心要素。教师在职培训有别于师范教育, 不是以储备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 而是一种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培训是一个解惑、提能、创新的过程。教师间对培训需求差异是很大的, 所以要尽快建立适应于教师个性培训的机制。或个别培训, 小组式培训, 或菜单式培训。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篇8

关键词 创新教育;先进理论;民主意识;教学创新;培养能力;教学科研;经验总结

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系国运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进入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呼声更加热烈。早就有人强调,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创新的素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新的时代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我们教师队伍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21世纪创新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第一、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必须与本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相配套,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即重点培养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个性)的培养和教育。这就是素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就教学观而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以引导为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充分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有效地掌握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创新能力。2l世纪的教育被认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活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所以现有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不断学习,掌握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内的先进教育理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建设人才。

第二、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民主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种开创性个性培养为目标,以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为基础,以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为宗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教育。它是一种开放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平等和谐,民主人道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既是严师又是朋友,学业上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又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对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见解,教师要认真全面辩证地分析,对学生提出的错误的片面的意见,要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敢说、敢做,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三、教育创新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情况已经延续了一个世纪。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成为传统教学的特征。改革教学现状,积极探索多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今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1 主体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有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2 开放性。应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和创新意思维的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僵化思维,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满足和局限于课本、权威、教师的答案等。

3 过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力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

4 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和鼓励三个挑战。一是提倡学生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提倡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等等。

5 差异性。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教师不应象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而是通过实施差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第四、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注重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

创新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像一句广告词所写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此,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以单纯知识传授的,“应考”为目的的面面俱到,一定要注重创新兴趣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显现,一定要注意到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定要注意实施个性化教学,尊重不同质疑和标新立异的观念。

第五、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师是一项非常神圣又非常苛刻的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全面掌握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教改专题和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思考、总结,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的新发展。

第六、教育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进行自身经验总结的能力。

不同年龄的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其教育的关注点的需求各有侧重,必须及时对自身经验进行总结,积极创建以问题为主线、以启迪思维为手段、以主体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科教学质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上一篇:土方测量验收报告下一篇:家庭教育讲稿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