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叙事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美术教育叙事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叙事视角的运用

摘 要: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视角的综合。第一人称视角都是有限视角,可分为童年视角和主人公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视角的综合分为视角的交替、视角的叠合和视角的结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 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 视角的综合

叙事视角又称观察点、叙事视点、叙事聚焦,是叙述者观察故事的角度[1]。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将叙事视角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外视角又称全知视角,是一种无所不知的视角;内视角又分为固定内视角、不定内视角和多重内视角[2]。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知识短文《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则将叙事视角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3]。由于第二人称视角存在争议[4],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以下简称《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叙事作品为例,分析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视角的综合。

一、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认摘 要: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视角的综合。第一人称视角都是有限视角,可分为童年视角和主人公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视角的综合分为视角的交替、视角的叠合和视角的结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 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 视角的综合为第一人称视角都是有限视角,真实而有感染力,下面仅以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为例略作分析[5]。笔者认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并非对事件的全面交代,只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故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结合《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中的叙事作品,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可以分为童年视角和主人公视角两种方式。

其一,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童年视角。童年视角是指以童年经验看待外界事物,它单纯洁净,对外界事物充满感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正如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6]童年视角可以描写“我”的童年快乐生活,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及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等作品都运用了童年视角,表现了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社戏》重点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在江南水乡看戏的快乐生活:“我”和双喜、阿发等十几个少年一起划船到赵庄,在路上将船划得飞快,在远处看戏台上打仗,看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上鞭打,看老旦在台上踱来踱去地唱,“我们”看戏回村时意犹未尽,又跳到岸上偷田里的罗汉豆吃。

童年视角可以以“我”的童年眼光刻画其他主人公,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鲁迅的《孔乙己》、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等都以“我”的童年眼光描绘其他主人公。《我的老师》从“我”的童年角度描绘了“我”小学时蔡芸芝先生教导我们的场景,这些记忆片段从“我”的角度刻画了蔡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蔡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其二,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可以重点刻画“我”的心灵成长,如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作品。《背影》中的“我”作为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在坐火车北上读书之前,对“我”的父亲和脚夫讲价钱、嘱“我”路上小心、夜里不要受凉等感到不悦,觉得父亲说话啰唆,做事不漂亮;可是在父亲不顾年老体胖,蹒跚地跨过铁道,艰难地攀上月台给“我”买橘子时,“我”禁不住受到感动,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慈爱。

主人公视角可以将“我”作为主人公之一,与其他人物性格构成映衬关系,试以茹志鹃的《百合花》为例。《百合花》中的“我”是小战士和新媳妇这两位人物的联络人:“我”主动要求到前线服务,与小战士是同乡,这将“我”与小战士联系;“我”向农村新媳妇借被子,与新媳妇一起在包扎所工作,这将“我”与新媳妇联系。“我”与小战士和农村媳妇的性格形成映衬关系:“我”与小战士一样觉悟较高,但作为女工作人员比小战士容易做新媳妇的工作;“我”与新媳妇都是女性,都被未婚小战士的牺牲深受感动。

二、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第三人称视角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中认为第三人称叙事可以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它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景式地表现生活,如《边城》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但论述不够详细[7]。笔者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中的叙事作品为例,同样将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第三人称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更详细的论述。

其一,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从多个角度叙事,可以自由移动位置;可以纵观前后,也可以环顾四周;可以俯瞰纷繁复杂的群体生活,也可以窥视各类人物的心理活动[8]。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沈从文的《边城》、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吴承恩的《西游記》、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都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本人和胡屠户、邻居和张乡绅等人在其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范进在中举前备受岳父胡屠户羞辱和社会歧视,因而在中举后因极度高兴而发疯;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他“尖嘴猴腮”,在其中举后称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视角灵活,生动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江南地区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讥讽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范进本人的毒害和对社会关系的扭曲。

《边城(节选)》描绘了边城的自然山水和社会风俗习惯,如端午的划龙舟比赛、民风的重义轻利;叙述了翠翠和船总的二儿子傩送巧遇而对他萌生爱意的心理,交代了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与翠翠的相见,翠翠的祖父对天保的好感。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视角多变,社会内容丰富:既洋溢着湘西地区浓郁的风土人情气息,又刻画了翠翠的祖父的重义达观,还细致描绘了女主人公翠翠对船总的二儿傩送的感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其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限制视角通过“他”的视角了解外部事件,以符合“他”的身份与其他人物交往,对其他人物进行猜度和臆测[9]。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秦文君的《伟人细胞》、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契诃夫的《变色龙》等作品都运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观察贾府的环境和人物,通过林黛玉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既交代了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又写出了林黛玉的知书识礼和小心谨慎,还初步刻画了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热爱生命》从“他”的角度刻画了“他”与一条病狼进行生死搏斗的过程:“他”饥饿难忍,两天没有吃东西,只能靠摘沼泽地的浆果和灯芯草为生,而且身体受伤,可是在途中却遇到了一条想吃掉他的病狼。他一路跌跌栽栽地走着,与病狼比赛谁能坚持到最后;他用全身的重量压在了狼的身上,用嘴咬破狼的咽喉,终于异常艰难战胜了这条病狼。小说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描绘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表现了“他”的坚持、忍耐和生命力的顽强。

三、中学语文叙事作品视角的综合运用

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可以采用某一单一视角,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综合运用多种视角。视角的综合运用可以加快文学作品叙事的节奏,丰富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表现更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化文学作品的主题,正如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所说:“一个小说家可以更换他的角度,如果结果是成功的话。”[10]《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中认为叙事作品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视角,如《祝福》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结合,《最后的常春藤叶》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结合,但语焉未详[11]。笔者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叙事作品为例,将中学语文叙事作品视角的综合运用分为视角的交替、视角的叠合和视角的结合三种方式。

其一,视角的交替。视角的交替是指叙事作品交替运用多种类型的视角,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薛涛的《黄纱巾》、泰格特的《窗》、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等作品都运用了视角的交替。《我们家的男子汉》交替写“我”对“我们家的男子汉”、“他”的教导及“他”越来越独立的生活:作为孩子的“他”不爱吃青菜,“我”说不吃青菜会死,“他”便吃青菜;“他”要自己独立买东西,“我”悄悄跟随着“他”,“他”发现了便示意“我”回去;“他”要与“他”外婆一起去安徽,但火车很拥挤,“我”把“他”抱起来,“他”抓住窗口边旅客的一双手跳进车厢。小说通过交替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加快叙事节奏,将“他”的成长表现得富有动态感和生活情趣。《黄纱巾》交替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女孩“她”和卖纱巾的中年人“他”,小说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交替运用,叙事节奏明快,表现了女孩的懂事和卖纱巾的中年人的美好情怀。

其二,视角的叠合。视角的叠合是指叙事作品将指称不同对象的同类视角结合,如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和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运用了视角的叠合。《甜甜的泥土》将两个不同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叠合:小说前半部分的“她”是“他”的離异生母,“她”把一包包裹得很紧还带着体温的糖交给传达室的老头,让传达室的老头转交给她的儿子王小亮,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爱;小说后半部分的“他”是“她”的儿子王小亮,“他”接到传达室老头送来的糖后,将糖发给老师和同学们吃,可是又害怕还没有吃完的糖被父亲和后母发现。小说将两个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叠合,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深思离异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爱”的问题:生母“她”关心“他”,可是却不能与“他”在一起;父亲和后母与“他”在一起,可是却不关心“他”。《一个人的遭遇》将两个不同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叠合,使小说产生复调的效果,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巨大灾难和在艰难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

其三,视角的结合。视角的结合是指叙事作品将不同类型的视角结合,如鲁迅的《祝福》、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和比尔博姆的《送行》等作品运用了视角的结合。《祝福》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结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描写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对祥林嫂的“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无法回答,小说主体部分则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小说将两种视角相结合,表明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个人不觉悟的双重悲剧,而且通过“我”对祥林嫂命运的无能为力暗示具有启蒙意识的知识分子与民众的隔膜。《品质》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相结合,结尾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指出格拉斯兄弟失败的原因。小说将两种视角相结合,表达了“我”对资本主义不择手段竞争的反思和对格拉斯兄弟的深深同情。

叙事视角是叙事作品的重要技巧之一,正如美国小说家路伯克所说:“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12]通过分析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可以加深对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艺术技巧,还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启示,使学生的写作新颖别致而又简洁含蓄。

参考文献:

[1][8][9]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9,19,27.

[2][法]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5][7][11]丁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59.

[4]刘锡庆.写作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58.

[6][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著.戴骢,译.金蔷薇[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2.

[10][英]福斯特,著.方土人,译.小说面面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265.

[12]Percy Lubbock. The Craft of Fiction.London:Jonathan Cape,1966:251.

作者:朱海燕 蒋传红

第2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叙事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如下方法:利用语文课文提高小学生的叙事能力;口头叙述文章读后感或者电影观后感培养叙事能力;模拟特殊场景提高小学生的叙事能力;利用叙述特定话题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叙事能力;利用陈述著名作品的方式培养叙事能力;对日常生活景象整理并叙述;增加特定叙述方法的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叙事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小学高年级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是学生将来升级继续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从多个角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叙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叙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叙事性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教育中教材的一大核心内容。叙事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且小学生的叙事能力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表征及体现。学习语文能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基础,而语文中叙事能力又能集中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所以,提高小学生的叙事能力是其学习小学语文的关键点之一。

叙事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叙事能力,能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2.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叙事能力的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叙事能力的整体提升。除了可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老师还应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叙事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2.1利用语文课文提高小学生的叙事能力

老师在给学生上完语文课后,可以安排学生对已学过的文章进行复习。例如: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老师在对课文的意思及主要知识内容讲解完之后,就可以安排学生在下一堂语文课前做课文内容回顾,回顾的方式就是叙述表达。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回忆力有所帮助,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老师可以利用此种方法,有效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叙事能力。

2.2口头叙述文章读后感或者电影观后感

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课,请学生口头叙述读完某篇文章的读后感或者某一电影的观后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读后感、观后感等感悟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利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导致的不良效果是使许多学生会写但不会说。所以,老师可以安排其他写作内容,使学生切身感悟利用口头叙述方式远比书写好得多。例如:小学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学完课文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口述读后感,或者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和亲人之间的问题。如,子女要如何孝顺父母,疼爱兄妹等问题。然后请学生起来讲述自己与亲人的故事,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与其亲人间的感情,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叙事能力。

2.3模拟特殊场景提高小学生叙事能力

特殊场景的模拟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自身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以充分利用于日常教学中。例如:开展课前十分钟,让每个学生都轮流参与进来,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演讲。课前十分钟演讲的灵活性很高,学生自拟题目且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可以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可以叙述一件自己看到或是听过的有意义的事物。这样的方式形式多样化,非常有趣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特殊的自我表现的方式。此外,能与同学有很好的交流过程,进而对日后的互相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2.4利用叙述特定话题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叙事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老师可以就《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话题,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梦想。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极其丰富,所以老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并且做出正确引导。

2.5利用陈述著名作品的方式培养叙事能力

对著名作品的熟悉及掌握是一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其中一项基本功。选择一些国内国外的经典名作的场景,是叙事能力提升的有利材料。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和《西游记》里面的三打白骨精等,老师在带领小学生阅读完以后,可以让学生陈述这些经典场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与作者的写作技巧等,是一种训练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2.6对日常生活景象整理并叙述

整理叙述就是把平时生活中散乱的人、物等围绕一个场景形成一个完整事件并将其叙述出来,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在杂乱的信息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流行电影中,让学生围绕其中一个角色的成长或剧情的发展进行整理性叙事,能培养小学生在复杂、零散的信息条件下提取核心内容的能力,进而训练并完善学生整理性叙事的能力。

2.7增加特定叙述方法的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特定的叙述方法就是创作中被普遍使用的元叙述、反讽、荒诞等叙事方法,这种方法的训练是不可以在一个主题或是一个场景中完成的。例如:可以安排学生用多种叙述方式叙述一件事,让小学生掌握更多叙述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进而较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叙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对小学生的今后学习语文有很大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叙事能力对其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老师应该对此给予重视。通过对小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冯超.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性课文阅读教学摭谈[J].成功(教育),2013(18).

[2]王晓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10).

作者:李淑文

第3篇: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格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

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备课,就是老师来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准备阶段。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过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准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所以在备课阶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欢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授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授课,就是把备课阶段的准备直接的付诸于行动,把备课的准备安排到现实。备课和授课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过程,但是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备课充分会给授课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正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其中影响授课的因素很多。学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授课的效果就会明显,因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情绪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高,会感染老师,老师的讲授就会更加的开放,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附的。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就要自身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分组对比也可以小组讨论。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几个方面分别的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及时而且是有规律和计划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这样知识就扎实的在头脑中,不容易遗忘了。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学最直接的成果。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作为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考和知识的拓展为主,让情感和能力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知识性的作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因为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压力增加。课堂上把握知识,课后增添情感和能力。

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关联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好好的把握这门教学艺术,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

二、从知识入手

中学教材的知识是相对简单的,而且介绍的很粗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因为从简单的陈述中,要讲出内在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浅出。

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很多的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知识实际化,贴近生活化?这是个很艰巨的问题。老师就是需要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失去了老师本身存在的意义。学生就是一个求知者,很多时候是老师的解释吸引并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追求。如果老师一味的运用书面化的深奥词汇,只能使得学生更加的迷惑甚至对知识失去兴趣。

知识的交融——很多时候,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叠加的,但是有些老师就是自扫门前雪,当遇到其他学科的词汇时,就把责任放在那个科目的老师身上。其实自己可

以先请教那些科目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因为一旦错过了学生兴趣最高的时机,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要注重学科的交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识导向,鼓励学生各个学科全面发展。

三、从教师个人入手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个人如何认识教学,直接影响个人的教学。

逻辑性——知识的处理要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学生就会注意涣散,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控制课堂。逻辑不仅仅是知识的连贯,更是内在的理论联系。只有逻辑清晰才能使得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一旦逻辑混乱,就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的失败。注重逻辑,就是抓住知识的脉络。

艺术性——教学之中,重要的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就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精准恰当与否。语言不是简单的说话,更是精心安排的一出戏剧。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学生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演出效果”。语言可以适当的幽默,当简则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说服力和引导性。这样才能让课堂具有生气和活力。

教学的内涵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文仅一家之言,用以交流。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地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联想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通过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我们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则是当然的听众。在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程标准结合了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融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教材为参考工具,通过基本知识的点拨,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年龄特征。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断更新的,头脑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他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知道中国将派遣三艘军舰去索马里海域护航;也知道上海世博会……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但往往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得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因此,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多姿多彩的历史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联想式教学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感觉到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我往往是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样地,今天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适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可以理解、深化当前的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是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物理方面,有阿基米德、牛顿等,生物方面,有达尔文等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也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地点。

再次是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了解得到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即将卸职的布什是美国连任的总统,但美国历史上除了罗斯福以外没有连任三届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可以提到中央2台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学知识,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巩固旧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抓住时机,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我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的反思

榆中一中 郭子森 史地组

关键词 反思 感悟

内容提要 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不知不觉地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已有二十二年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中小学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则是当然的听众。在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后,新课程标准结合了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融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教材为参考工具,通过基本知识的点拨,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年龄特征。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断更新的,头脑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他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得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善于独立思考。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学知识,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巩固旧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抓住时机,经常坚持写一些教育叙事,播种希望,收获理想。

第5篇:中学生物教育叙事

生物教学叙事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作为青年的生物教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在其中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

尽管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和他们自己感到满足,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会因为看到一个认真听课的眼神而欣慰;因为听到所有人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欣喜;因为看到某个潜能生的努力而感到成功。作为老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想法,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自己放弃自己”。在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努力着、尝试着、也不断收获着,我发现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这个科目主要是依赖课堂上的效率,应当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实现最好的目标,达到当堂掌握的效果。

我担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时候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良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却不放纵的,教师尽情的将所知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吸收,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率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一、 课前备课方面

教师要尽量做到有效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读教参,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利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还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臵有效的问题和检测,并且要有梯度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方面

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教师在备课方面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背景,这节课也是失败的。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自然常识,接触到一点生物学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他们对于生物世界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为依托开展教学,四十分钟的学习任务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到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实现良好的课堂效率方面,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各种小方法。首先,作为老师,我认为认识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够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接到新学生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尽快用各种办法让自己记住每一个孩子。每个班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总是那些最好的或者经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最容易被老师记住,而大多数听话的孩子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胡乱的完成作业,但却是老师最难记住的。因此会有很多老师直至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是以怎样的方法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但是我却知道这些孩子一定会很伤心,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老师记住。其实对于生物老师来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执教的班级较多,但是我却觉得这真的是需要努力做到的。如果记住了每一个孩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前的几分钟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尤其是学习压力较大的科目会让他们整天处于忙碌的状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前的几分钟提醒他们将生物相关的书籍和学具摆放整齐,然后面向前方直立坐好,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幽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从其他学科转换出来,兴致勃勃的开始生物课程之旅,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速、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表达,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注重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回忆、还是对新知识的掌握,都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一堂课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回答不止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另外,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为特殊的一面,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是好奇心理较强的时候,因此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托,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疑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的学情都不相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也不同,几乎每节课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会根据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解答,既解开了这位同学的疑惑也使其他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有时候往往是那些课堂中无意生成的东西却成为了闪光点。但是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能够提前预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效果。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课堂增色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物学作为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和原理都来源于大量实验和长期观察,而新课程理念也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具,甚至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利用生物材料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于潜能生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对他们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而对于浮躁的学生要给予合理的制止,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踏实认真的学习。

三、复习策略

高效的课堂已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考试前的系统复习更加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体现综合应用的要求,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能够帮助潜能生进行查漏补缺,为他们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攀比”意识,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巩固。“小对子”之间实现捆绑帮扶,让优等生带动潜能生,既能够使潜能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后反思 尽管每一个内容都要讲解四遍,但是每个班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因此课堂效果不会是相同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善于反思是极其重要的,无论课堂的效果如何都会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成为过去,而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静的沉淀和无尽的思考。良好的课堂效果会让我从中提炼好的经验,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堂,我也不会因此而懊悔,因为从中吸取教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衡量一名教师的成就或许是由于获得了很多的奖项,或许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否认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小细节产生的亮点就会让我产生成就感,尽管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因素会存在差异,但是如果教师善于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相信一定会从中收获到小的惊喜。

第6篇:中学体育教育叙事

(一)

这是一节开学不久的体育课,同学们都积极的准备着“多人多足走”游戏。游戏时将跳绳绑在脚踝附近,二人进行三足走,三人进行四足走等练习。全体男生聚集到一起,尝试“12人13”足走,困为是刚刚配合不熟练,走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男生这一举动得到了女生的关注,女生也聚到了一起,集体进行多人多足走。我正指导着女生走的方法,突然有人喊我:“曾老师,那边打起来了”!我转头一看,高翔已经把孙宇生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我赶忙过去将他俩分开。两个小家伙的脸胀得红红的,像两只斗架的“小公鸡”,高翔的脸上有一道不明显的绳印,显然是孙宇生用绳子给抽的。两人见了我,谁都不说话,眼睛看着地下,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我一看两人都在气头上,便把他们安排在树荫底下凉块会儿。为了防止两人再动手打起来,找来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当“调解员”。

我继续为其他的同学上课,不时的观察着两个小家伙,开始时谁都不说话,可都站得特别直。后来,站累了就蹲下,跟调解员聊起了天儿。课快结束了,我把其他同学安排好了,走到他们面前询问,结果是:两人谁都没错,各自都有理。陈述刚才打架经过时,两个小家伙谁都不看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高翔的脸上的绳印高高肿起,连接了左眉和右边半个面颊到下颌。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

我说:“孙宇生,你的鞭子抽得有水平,把高翔的脸画了个问号”。孙宇生抬眼一看,忍不住扑哧一笑,随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要是再准点,高翔的眼睛恐怕……,跳绳是游戏用的,怎么打到了同学的脸上了。”孙宇生的头低得更深了。我接着说:“高翔同学英雄本色,学武松打虎,将同学骑在胯下,多么威风!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你们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会解决这件事。”我有意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抢答题,看谁能先答出来。你冒范了别人,别人生气了,你只要说什么就能解决问题?抢答开始!”高翔略一思索说:“孙宇生,对不起”。孙宇生接着说:“高翔,对不起”。两人互相看了一下对方,都笑了。

当孩子打架时都在气头上,如果老师上来就是一阵批评,肯定会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设法将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在谈话中,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扭转孩子的对立情绪,指导或暗示他们应怎样做,相信孩子从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中学体育教育叙事

(二)

立定跳远是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初中学生体育毕业考试项目之一,它对发展学生弹跳力,改善腰腹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初中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要么动作不正确,要么怕苦怕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将立定跳远变成游戏与竞赛的形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往往急于跳远忽视了起跳高度,表现在动作上,起跳高度不够身体向前冲,由于没有高度作保证,结果还没有做出的完整,身体就已经落地了,难以形成腾空后的收腹举腿动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现的心理特征,将小垫子折叠成竖立的“人”字型,让学生越过时要收腹举腿,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摸仿力和想象力。

2、利用台阶让学生练习,单脚跳,双脚跳台阶,()先让学生由简单的双脚跳跳上一级台阶,等到熟练掌握之后改成单腿跳上,随着学生能力提高,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大胆进行二级以上的跳跃,难度增加会使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踊跃尝试用此方法,此方法优点是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也有存在着有胆小的学生,害怕摔着碰着的现象,老师在旁边要注意安全。

3、双脚连续跳过一定的高度障碍物,可利用跨栏架进行双脚连续跳练习,上课之前按一定的间距摆放2-4排,每排可放5-8个栏架,当进行弹跳力练习时,学生由排头开始,双脚连续跳过跨栏架,熟练后可采用比赛法,看那一小组先完成,注意安全,用这种方法学生练习时兴趣浓厚,情趣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又达到了练习目的……

4、跳绳练习,尤其到了天气较冷的季节,人手一绳,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换跳,对学生腿部的肌肉力量增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采用负重半蹲跳,发展腿部力量。学生采用轻重量的小杠铃、小沙袋负重原地半蹲跳,重量一定不要太重,让学生练习时感到轻松、新鲜为宜,每组几次左右,每组练习完毕,注意放松腿部肌肉,老师做好保护与帮助。

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们一定程度地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技术,如果再单调地重复练习,学生们就会失去了对立定跳远的兴趣,这时我适当地引入比赛,对再次激发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方法是:两人一组用锤子、剪刀、布决定输赢,谁赢了谁向前跳一步。谁先到达了目的地,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输者要把赢者背回起点,这样做赢者输者都有一种运动后的快感。

总之利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练习立定跳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运动意识,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第7篇:如何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教育叙事)

解决体育课中学生的厌学问题

案例: 体育课上有的学生争先恐后,有的畏缩不前,有的同学在做游戏,做练习,有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溜到了大树底下乘凉;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学生想方设法逃避,强调理由如通过肚子痛、腿痛、假装系鞋带来逃避,在他们眼中能少跑一圈就少跑一圈;更有甚者在跑操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逃避居然逃到了厕所,这样的情景看了不禁让人担忧。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的体育课和他们理想中欢乐的、富有新奇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多年以来,中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厌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厌学体育学生的存在,不仅造成这一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而且还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体育课厌学的行为又具有较大传染性,并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的蔓延,严重危害体育课的教学和学校的体育工作,引起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分析:致使学生获取终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必须养成锻炼的习惯,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这种锻炼意识的形成,与人的态度有关。一个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必然会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消极逃避的行为。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问题是产生不喜欢体育的症结在哪里?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去分析造成初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原因,寻求喜欢体育并参与其中的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就如何“变讨厌为喜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应试教育”占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由于以成绩论英雄,许多学校的领导将学习成绩看得无比重要,使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偏向于智育教育。体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被忽视,上级的通知、文件都是应付了事,贵在参与改变了意思,只要不弃权就可以。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由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被缩课和被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难以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形成不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这样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培养积极性无疑起到了挫伤的作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校领导、班主任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好恶行为。如何使校领导、班主任重视体育课,这是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影响到校园各个角落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体育课的优势,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要求往往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父母家人对事物认识成为他们评价事物的依据,而父母家人的兴趣爱好也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大。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他们不顾一切让子女升学、成才,对子女的文化课学习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重视智力轻视体育的传统观念的错误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许多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甚至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带着文化课课本,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教学场地和器材的影响

通过问话的形式得知场地和器材的影响也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由于体育设施太差,器材太少而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缺少场地、器材器具也是造成体育课教材教法选择缺乏多样化的原因。学校的体育设施差,器材器具少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在教学中难以传授和开展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增加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应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制造一些简易器材器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内在因素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惰性思想也是造成厌学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差异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通过锻炼是可以得到改变的。一些学生,因为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在课中就常因抓不住动作的要领而产生错误动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认定自己的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不好,难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因而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也成为他们提高运动能力的一大障碍。要改变学生这种心态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暗示,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心理因素差是导致初中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最主要内因。一方面,是因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发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在体育课中常表现为懒惰,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在教学中,内向型和抑制型的学生在学习中,若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习体育会产生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而外向型的学生易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缺乏进取,学习中经受不了失败和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不良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由于心理素质差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过低地低估自己,觉得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差,在课中也常出现胆怯、心情紧张不安,缺乏自信,从而影响他们参加体育课的兴趣,也严重的影响体育课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爱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体育只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轻视体育的学习,他们体育的意识淡薄,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与的意识不强,学习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消极情绪。由于体育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的情趣。反之,则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起到干扰和抑制的作用。体育无兴趣的学生感到体育课对他们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容易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厌烦心理。

传统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课中的项目太单调是导致初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因为体育课中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不愿上体育课即使参加了体育活动,也难以体验到运动场带来的乐趣,难以真正认识到体育课锻炼的价值。传统教材内容的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同小异,比较单调,而且重复较多,水平相似,教学的内容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期望和需要差距较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体育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维持,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倦情绪。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评价只重视其结果,不重视其学习的过程,体育考评使他们屡屡失败,造成一些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和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丧失自尊和兴趣,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情绪。教学中,只顾教不顾学,只求教学的进度,不求教学效果,这种忽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厌学的心理。

教师教学成因的影响

由于教师缺乏事业心,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严,课堂管理不善,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纪律松弛,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难以学到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不起较好的体育意识,产生对体育学习的目的认识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但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单调枯燥或要求过高,以及教师的态度生硬,课堂的气氛紧张,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造成学生的惧怕、自卑和逆反的心理,易引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低落,产生学习体育的厌学心理。

解决方案:

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学生上好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积极的因素能加速学生体育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教育,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端正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备课要周密有创新,对教材要精选优化,合理搭配,重点突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克服惰性和自卑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惰性心理的产生与家庭娇生惯养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关。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他们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磨练,用自身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去克服学习中的惰性心理。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改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改变许多教师对待体育课无所谓不重视的态度。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经常和学生共同参与练习,建立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第8篇: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

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1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许多发明家就是在多次的失败中获得成功的。所以说成功是难能可贵的。我也曾尝过成功的滋味。

暑假里的一天,我去万象城滑冰,这可是我第一次滑真冰,有点兴奋,有点激动。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冰刀鞋进入滑冰场,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迈着八字步,一步一步滑了起来,滑了一圈后,我渐渐熟悉了,可以飞快地在冰上滑行了。滑了一圈又一圈,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加深了我的兴趣,我学着他们的样,身体前屈,一条腿抬起,两臂自然伸展,另一条腿滑行,这高难度的动作竟然让我一下就学会了。哇!我成功了!我成为了一只冰上的雄鹰,展翅高飞。

成功是快乐的,只有大胆的尝试,才会走向成功。经过这次的努力,我终于明白了成功的真正含义。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2

又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在家做实验,一下子,我就被这个实验吸引住了:筷子提米。松松散散的米怎么可能被筷子提起来呢?带着心里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实验。

准备好材料,开始试验:我放了一些米在瓶子中,把筷子狠狠地插入瓶底,可米粒像散沙一样,筷子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把米提起来了,这个方法失败!我沮丧极了,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老爸的提醒下,我尝试起了另一种方法:首先把米装满瓶子,然后插入筷子,同时轻轻地震动,让米粒与米粒之间、米粒与筷子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轻轻一提,整瓶米都被提了起来!这些米粒似乎沾上了胶水,紧紧地粘着筷子,摇来晃去也拔不出来。之前的沮丧顿时烟消云散,高兴得无法形容,脚下仿佛踩了一朵幸福的云!

这些小小的米粒们互相团结,紧密地贴在一起,成功地被筷子提了起来,这不正是暗示着我们要团结吗?班集体就像这一瓶米,每位同学都是其中的一粒米,如果大家像一盘散沙,那么必将一事无成,什么荣誉也得不到,我们必须像米粒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共同为班级取得更多荣誉,团结就是力量!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3

自从来到人世间,我们就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

每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总会有人指指点点,向我们提意见,说你该选择这个,不应该选择那个。

他们干扰着我们的选择。

但该由谁来选择呢?是他们?还是我们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说不定他们的观点更好呢。”

而我们则会说:“我们要自信点,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如果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呢?”

“我们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要参考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使自己的选择正确率提高。”

相信自己的选择吧,它是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产生的,是极其适合我们自己的。

相信我们自己的选择吧,当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望着自己所开辟的道路时,我们会发现,那些由我们自己的选择所组成的地面,已变得花团锦簇。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4

晚上,天空像是被人上了黑色的油漆似的一片漆黑,只有几颗闪亮的星星散发着光芒。但训练场上却人声鼎沸,大家正在举行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开始了,教官点亮木板,圆坛中间立刻燃起熊熊大火,原本漆黑的训练场顿时一片光明。火苗“呼”的一蹿三尺高,几乎下一秒就要和飞机相会似的,为表演拉开了序幕。我们班演唱的是《奔跑》,同学们个个激情四射,下面的同学也跟着我们放声歌唱。演唱结束,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声音如同闷雷滚动,在整个训练场上久久回荡。

篝火晚会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放飞孔明灯。这一刻我已等了好久了!我们领到的是一只天蓝色的孔明灯。张老师点燃孔明灯,大家心里暗暗祝福,希望它能带着我们的愿望快点飞上天空。可它就像是个淘气的孩子似的,迟迟不肯起飞。我们心急如焚,用企盼的眼神望着它,一遍又一遍地祈祷,快飞啊,快飞啊。良久,它才像喝醉酒似的,摇摇晃晃地升上了天空。过了一会儿,所有的孔明灯都飞上了天空,像是被人操控了似的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条直线,在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格外美丽。

我们的心也跟着美丽的孔明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5

周一的早上,我刚进教室,正坐在位上读《幼时记趣》这一篇文章,万老师走了进来,点了几个小组,让我们这几个小组在陈功的带领下,去指定的地方扫地。这是我们升入初中来的第一次大扫除。

我们这几个人,跟着陈功,来到了学校教学楼一楼的楼梯下下领扫把和垃圾撮,我们几个人被分成几组,每个组分一小块地,负责把这一小块扫干净。

说行动就行动,我们这三个人:我,陈园园,李洋自然被分一个组,我们来到学校后面的小区,看到地上有一大堆的落叶,我们就知道,有事做了。

我拿起扫把就开始扫,陈园园和李洋两个人什么也没拿站在原地,万老师走了过来,让陈园园和李洋赶紧去拿扫把,如果只有一把扫把那得扫到什么时候呀!人多力量才大,才能快速的扫完。

陈园园和李洋去拿扫把回来,我们三人便开始行动,生怕有的落叶被别人抢先扫走了,这样我们三人马上进入了状态。

正当我们扫的很认真时,陈园园大叫了一声,陈园园可是我们班上数一数二的大嗓门,是班上超极之声,她这一叫,感觉整个小区都在震着晃动。

听到这动静,我和李洋往她那边一看,她拿起扫把往回跑,我们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有蚯蚓,我往近一看还真是,在地上扭来扭去,我倒不觉的可怕,只是觉得很恶心,我们组的李洋,拿起垃圾戳准备去扫蚯蚓,可往近一走就不敢了。在我的帮助下,终于扫进去了,李洋赶紧跑到垃圾桶那里,把垃圾倒掉了,这更让我们有些担心,会不会又扫到蚯蚓。

这可不,课间操时,我们这几个人又去那扫,陈园园又扫到了一条蚯蚓,陈园园和蚯蚓真有缘!喻俊杰来把蚯蚓收拾走了。

这次的大扫除,累并快乐着。作文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一片片金黄的麦田,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了这首诗。我们走进了学农的第四天,走向了那片金灿灿的麦田,开启了收水稻这项工程。

我们装备好了,纷纷迫不及待地冲进了水稻田中。“哇!这一束水稻好大呀!嘿嘿,它是我的了!”我自言自语着,贪婪地举起了镰刀,放到了离地面20厘米的地方,一手扶着水稻的上半部分,看准了,1、2、3!我用尽吃奶的劲儿,使劲儿一割——只听见清脆的“咔”一声,嘿嘿,这一大束水稻就被我连割带拽带拉地弄了下来,太好了!

其他同学的收成也很不错呢!陈笑千一把抓起一束水稻中的一半,手疾眼快地一把割下;胡昕怡动作也很快,麻利地割了一把又一把;沈王馨怡则不紧不慢地,仔仔细细地割水稻……陈浩轩的的割法与众不同。只见他抓起一大把水稻,不管三七二十一,割得跟锯木头似的,来回不断的摩擦着。“嗯!怎么还不下来!逼我出绝招啊!”陈浩轩急了。只见他低低地举起镰刀,就往麦秆上砍,嘿呀,嘿呀!没想到他的绝招还真的有用,还没砍几下子,麦秆就“屈服”了。“耶!太棒喽!”他欢呼着,雀跃着,兴奋了好一会儿,才放下了这一大束水稻。

不一会儿,麦田边上就堆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水稻,看上去颇有丰收的喜感呢!我们大家都十分开心,因为,这是我们劳动的成果!

我们收割了许多水稻,体验到了丰收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收割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的成果,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7

以前,我每当看见电视中的记者那英姿勃勃的形象,我就情不自禁的对他们产生一些羡慕之情。

8月28日我经历了一个另人难以忘怀的下午,那天下午我和我们学校牛通社的小记者们一起采访了我们九莲小学的傅校长。下午采访活动开始了,我们心理别提多激动了。其实我们都六年级了可从来没有跟校长这么近距离的交流过,心中不免有几分紧张!

来到校长办公室,迎面吹来一阵清凉,只见很多绿色的植物,再往里走只见:两只可爱的小鹦鹉,两只惹人喜爱的小松鼠,还有四只活泼的巴西龟。让在场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我们开始采访了,只要问一个问题和蔼的傅校长都会认真耐心的替我们解答。听说一年级的开学那天,还会有一些小任务,还听说一年级前4天不用上课,都是以讲故事为主。这让我们羡慕的不得了。心想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好待遇”啊!这次采访是有意义的。后来我们又去了学校装修过的地方,真是非常漂亮!

今天的采访真是太有趣了!中学生叙事周记示例8

我的课余爱好可多了,有唱歌,有打乒乓,还有弹钢琴……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跳舞。当看到演员们在台上翩翩起舞,看到他们受到观众们的热烈鼓掌时,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舞蹈。虽然妈妈没有在少年宫给我报上舞蹈,而报了艺术体操,我依然很高兴。

当我第一次跨进艺术体操教室时,我的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在“呯呯“地跳,一会儿后,老师给我们排了位置,就开始教了。老师先让我们坐在地上,随着音乐脚腕一绷一翘,还要挺直背,伸直腿,没一会儿我就感到腰酸背痛,原来学体操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有点想放弃,但看到其他同学也在认真练,我才平静了下来。然后老师让我们加上手的动作,最后,我终于学会了这个动作!下课了,我脑子里依然想着体操。

虽然我只学了一节课,但我相信,我只要认真练,一定能越跳越好!

上一篇: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技巧下一篇:六一儿童节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