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1

江苏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江苏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以及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鉴赏、评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2.考查考生对与中学美术课程相关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情况。4.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美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1.结合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理解美术概论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本质论:了解美术的概念,美术审美、社会、历史、认识的本质理论。(2)门类论:掌握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门类的划分。

(3)发展论:了解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理解美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4)创作论:了解美术流派与思潮,掌握美术创作方法。(5)作品论: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6)接受论:了解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懂得美术的审美教育规律。

2.掌握中国历代美术的重要作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能对中国历代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

(1)史前美术:美术的起源及早期形态、彩陶、陶塑、玉雕、岩画。(2)先秦美术:青铜艺术、帛画、玉石雕、工艺。

(3)秦汉美术:陵墓雕塑、帛画、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建筑、工艺。(4)魏晋南北朝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墓室壁画、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

(5)隋唐五代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寺观壁画与雕塑、画像石、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

(6)宋元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壁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工艺、建筑。(7)明清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版画、年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工艺、建筑。(8)近、现代与当代美术: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年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及美术思潮、美术教育。

3.掌握不同地域、国家主要历史阶段的经典美术作品和世界重要美术流派及其主要艺术家、代表作品等方面知识;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并对外国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

(1)原始与古代美术:原始美术、古代两河地区美术、古代埃及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

(2)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术:印度美术、日本美术、古代非洲美术。(3)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5)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美术,十七世纪荷兰美术,十七、十八世纪西班牙美术,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美术。

(6)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十九世纪德国美术,十九世纪英国美术,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

(7)现代美术: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墨西哥壁画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

4.初步了解福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及表现形式。5.关注当今中外美术前沿时事。(二)基本技能

掌握绘画、设计、工艺、书法、雕塑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知识与技法。

1.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运用明暗、色彩、光影、肌理等美术语言进行绘画技法表现。

2.掌握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本技法。

3.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法则,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视觉传达设计。4.掌握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法则。

5.懂得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图文信息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方法。6.了解雕刻、编织、蜡染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及简单制作技能,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

(三)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中学美术教学论:了解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

1.认识美术教育的基本涵义,具有正确的美术教育观。2.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3.掌握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具备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能力。

4.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5.理解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使用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和范画技能、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

美术课程标准:理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1.理解中学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实施建议。2.理解中学美术课程目标。

3.了解初中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及第四学段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4.了解高中美术课程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及其内容标准。

5.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与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的要求,并运用于教学。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技能创作题、综合应用题(含案例分析和教法应用题)等。

2.内容比例:美术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六、考试准备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2

一、传统考试与美术所包含的人文因素相趋甚远

美术作品的完成与其它艺术作品的完成一样, 在其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和共性, 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的完成, 艺术家要对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有所感悟, 从中发现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美的因素;其次、美术作品绝不是生活形象的堆砌, 而是经过作者对其进行了加工、提炼、概括而体现出有一定审美意图的, 有了主题思想的作品。最后, 画家运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 塑造出生

6.在视唱练耳和舞蹈音乐作品欣赏的基础上, 组织基础声乐、钢琴的练习, 给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注入灵动的因子,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悟力。

大学舞蹈教育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 作为舞蹈教育的实施者要进一步明确:舞蹈是音乐的形体,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在舞蹈教育实践中, 积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觉舞蹈和音乐, 强化舞蹈教育中的音乐修养, 促进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舞姿与音乐美感风格浑然天成,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能力卓尔不凡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颖娜.谈舞蹈教育中加强音乐修养的必要性《舞蹈》2009年第09

动、感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典型形象, 形成带有鲜明创作个性的美术作品。这样的作品必定是作者尽心竭力之作, 而非一蹴而就即能完成的。以中国画为例, 从魏晋以来, 山水创作的理论先于美术作品的出现, 便肯定了山水创作的“畅神”与“怡情”的特点, 并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其后在历代中国画创作中, 非常强调画家的天资修养, 才情爱好, 笔墨功夫、金石诗赋等文化素养在作品中的体现。北宋沈括对绘画就有很深的理解:“书画之妙, 当以神会, 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 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 至于奥理冥造者, 罕见其人”[1]。刘墨先生从文化角度, 对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美学与人的关系上, 更是一语中的:“唐人论画, 犹在鉴戒人伦一层着眼, 宋人则已转入更内在的心性的修养, 深达性情之人文旨趣, 于是画可以治心、可以理性情, 可以深入一道。而由绘画艺术要素之感觉与分析, 进而深入画家人格生命之体认与概括……”[2]。两段话共同谈到了绘画的本质问题, 以此来看来, 绘画更重“奥理冥造”和“人文旨趣”, 其方法技巧尚属基础, 而当前大学美术教育, 普遍重视技能与实践, 轻视人文素养及个人才情志趣的关怀。因此, 大学美术专业考试试卷或者作业, 很少具备一般作品的因素, 从他们的纸笔形式考试试卷上, 能够体现出他们对美术专业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与了解, 还不能达到充分表达个人思想的地步。而传统的考试与美术所包含的人文因素相趋甚远, 考试只注重了结果, 却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结果漠不关心。这必将导致学生获得结果的思考与推理、感悟的出现与经验的运用等, 都被摈弃在评价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与创造过程的评价, 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 忽视过程, 也就不可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 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全面的修养对于一个未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学美术学习的差异性不适宜以统一命题的考试形式进行, 而更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考核与评价, 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反馈环节。它是为改善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的。通过考核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美术教学大纲、教材规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情况, 以便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认真体验, 巩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 还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使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方法、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长与短, 从而发挥主动性, 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 美术考核工作的标准是看考核结果能

[2]曾珍.大学舞蹈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的培养对策《文学与艺术》2011年第05期

[3]岳璐斌.论舞蹈教育中的音乐修养及其培养策略《东京文学》2011年第09期

[4]李鑫.论高校舞蹈教育中的音乐素养培养和情感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03期

马丽 (1986-) , 女, 河北邯郸人, 本科生,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师, 主要从事舞蹈教育研究。

否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 是挫伤还是增加了学生的自尊心与和自信心。

在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考试中, 必修课、选修课与限选课都在考试之列。以中国画基础考试为例, 工笔白描考试从内容到题材上都相对较易确定, 而工笔重彩的考试则难度较大。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不好确定考试内容, 命题过于复杂则考试时间有限, 从试卷上体现不出来学生对重彩的理解与技法的完成, 命题简单的, 时间虽然保正了, 但也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水平。近年来, 我们尝试改革部分美术教育专业课的考试方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 多年形成的贯例认为考试得来的数据更为科学, 也使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考试至今仍以纸笔试卷形式出现, 当然, 试卷形式出现的考试形式, 也不失为一种必要地考试方式, 但美术专业以纸笔对学生考试, 不符合美术专业的特点, 会出现的问题有:首先、按照通常情况下学生看到试卷就会心情紧张, 心理压力加大, 以至于有个别大一同学在美术专业课堂考试中, 当场晕倒的现象。对学生心理形成一定的刺激, 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次, 美术专业课考试不一定能测评出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原因是, 美术专业课学习与其它专业学习有所不同, 美术的个性化特征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也最值得呵护的部分, 而美术上的个性化特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个体的差异性, 美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源于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爱好、感情、习惯、能力、气质、素质等多方面的不同。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学识和经验上都存在差异, 尤其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在对同一个模特写生时, 有些学生善于抓大的感觉, 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工整细腻, 一丝不苟;有的草率;有的拘谨;有的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则偏爱主观的表现。因此, 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 也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亦如尹少淳先生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这是社会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原因。美术教育必须尊重它, 呵护它, 应成为学生个性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庇护所。”[3]因此, 美术教育中的试卷考试, 统一命题, 是无法体现学生这种个体差异的。二是美术专业表现的自由性。美国当代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 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4]艺术是个性的产物, 它的取向是求异, 即便是同一物象, 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也会出现极大的差别, 几条试卷参考答案不能都适合众多学生。即使是画素描头像, 学生所把握的也应该是人物的面部结构及特征, 而非千篇一律的按照教师的技法要求去表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模特的感受去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技法。因此说, 大学美术学习的特征上是自由的, 应该较少受到规范的制约, 这样才能健康地发展美术个性。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假如一个人觉得他想表现自己的思想, 那么重要的是表现方法而非内容, 重要的不是‘什么’而是‘如何’。”[5]

因此, 大学美术专业的考试, 也应将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只有关注过程, 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 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 关注人文素养改革美术专业考试方法, 减轻大学生考试压力

美术专业考试只能对学生专业技能或个人能力方面作出表面的评价, 通过考试只能看到基本技法的运用, 而不会有较多的个人思想表达。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习作, 不具备成为完整的美术作品的条件, 还不能向完整的美术作品那样, 将个人的主观思想情感熔铸在其中。通常课堂作业练习是有其针对性和局限性, 经过技能练习甚至是反复练习, 学生们将个人所获得的基本技法加以应用与巩固, 但美术专业考试却就没有这么充分的时间和放松的心态来作画了, 特别是中国画写意类专业课考试, 它的特点更加突出, 落墨成形, 无法更改, 几笔下去, 一幅极不能体现个人水平的试卷就这样确定了学生的本门专业的考试成绩, 其因此给学生所带来的低落情绪可想而知。如何看待美术专业的考试, 要注意两点:第一, 美术专业考试包含了美术知识与技能两者的关系, 这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之下, 通过教材, 教师的示范以及教学实践和练习得来的。而学生的这种认知活动, 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也是人们从长期的美术实践活动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成果, 是一种把人类已有的美术文化知识经过教师转化给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有了这一过程, 学生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和掌握美术文化知识, 并为发展美术能力打下基础, 其突出的特点即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美术上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等, 都应在美术实践中得到体现、验证和应用。学生只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将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 并形成一定的美术技巧, 才算是基本上掌握了美术的理论知识。第二, 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与发展美术能力的关系方面, 掌握了美术知识与技能对美术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术理论与技能包括了美术基本知识和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写生、创作、欣赏等学习任务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 为培养和发展美术能力打下重要的基础。但是, 美术知识和技能并不等于美术能力本身。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水平高低也不能证明其美术能力的高低, 更不是一旦掌握了美术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美术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从心理学角度看, 知识技能属于人们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范畴, 而美术能力则属于在头脑中形成经验的心理能力。美术能力主要包括美术感知, 美术观察、美术记忆、美术思维、美术想象以及美术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美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美术能力的发展, 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是有重要作用的。而美术专业方面的考试初看起来是技能考试, 明确了美术能力培养之后, 我们才会明白, 美术专业考试其实即是美术专业能力的考试, 而不单纯是专业技巧的测评。

如果美术知识和技能并不等于美术能力本身, 大学美术专业的考试实际上也并非是在考核学生的美术能力, 在大学学习阶段的所有专业技能考试中, 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对学生方法技能加以测评, 方法技能则又是美术技能中最基本的知识结构, 因此, 美术专业的考试即非升学又非毕业, 为何不将一般的对学生有负面效应和能产生较大心理压力的美术考试, 改革成开卷的专业考试或者是专业课的汇看, 可以允许学生在最后一单元的专业课作业中, 挑选出一幅自己最为满意的作业, 加入专业成绩汇看之中, 并结合课堂考勤与作业等相关质性资料、综合素质等给学生一个专业成绩。同时也可给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 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使学生无紧张的压迫之感, 并能在轻松的气氛中细嚼、体验与消化艺术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愉悦。

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考试, 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从高校教育者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出发, 改革那些经久不变, 但却早已过时, 并与学生发展关系不大的课程, 增加不脱离传统文化, 能拓展学生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 又能亟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 使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一角度出发, 使学生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生活, 还社会一个充满阳光与朝气的新型美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经之,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上) 中华书局, 1988, 60.

[2]刘墨, 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202.

[3]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117.

[4]转引自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168.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3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美术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美术教育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启迪学生心智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对一个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现状及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各中小学都专门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成为了“摆设”,仅仅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有些学校也会开设美术课,但只是停留在教师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静物,学生进行模仿的层面。

新课改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培养和简单的欣赏层面,没有从美术思维方式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迪。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即使美术课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也因资源缺乏导致中学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2.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美术思维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情感体验入手,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感官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通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放眼古今各个艺术流派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兴起,几乎无一不是以美术的观念和思维作为先导的。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从它在人类的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中可见一斑。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措施

美学意义上的美术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好奇心与观察力;第二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是条理性与表现力。下面分別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好奇心与观察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源于人们的好奇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供绘画的事物很丰富,但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够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美妙的图画,这就是观察力的差别。这里所讲的观察力是指全面、细致、正确认知事物特点的能力,是对事物有效的观察。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些关于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观察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微观的层面去把握绘画形象的典型特点和细节。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适合绘画的事物,以一名画家的心态对事物的形象积极做出艺术反应。其次,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详细讲解点、线、面以及光对事物造成的视觉效果。

2.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通常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物体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物,而是建立在物体的存在之上却又高于现实的情境。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简单形象地表现事物,更多的是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体会画面背后深入画家心灵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某一个画家的画作时,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创作背景开始说起,并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同时,作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应该鼓励其进行再创造。

3.条理性与表现力的培养

条理性和表现力是在对事物进行理解之后的构思和组织,并按照美学规律展现出来。条理性着重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力着重对事物的组织。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画作物体进行拆分,学会把一堆凌乱的绘画素材按照各自的属性组合成系统。

美术思维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美术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从思维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0,(08):46.

[2]樊小莉.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J].科学中国人,2006,(05):110-112.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社会功能的是()。A.认识功能 B.审美功能 C.教育功能 D.游戏功能

2.按照功能区分,下图所示的雕塑作品属于()。

A.纪念性雕塑 B.陈列性雕塑 C.装饰性雕塑 D.功能性雕塑

3.写意山水画技巧的一般步骤是()。A.“勾”、“皴”、“染”、“描” B.“勾”、“皴”、“染”、“点” C.勾线、罩染、涂色 D.写生、勾线、染色

4.如下图,这方印章属于()。

A.朱文印 B.肖形印 C.白文印 D.秦官印

5.既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又曾担任西泠印社首位社长的艺术家是()。A.吴昌硕 B.赵之谦 C.任伯年 D.虚谷

6.下列选项中,属于北魏时期代表性书法碑刻作品的是()。A.《石鼓文》 B.《张迁碑》 C.《玄秘塔碑》 D.《龙门二十品》

7. 北宋时期,在徽宗赵佶的支持下由官方编撰的画谱是()。A.《历代名画记》 B.《宣和画谱》 C.《芥子园画谱》 D.《十竹斋画谱》 8.明末画家董其昌曾说“文人画画,自王右丞始„„”其中“王右丞”指的是()A.王蒙 B.王原祁 C.王洽 D.王维

9.油画作品《倒牛奶的女仆》的作者是()。A.库尔贝 B.维米尔 C.籍里柯 D.哈尔斯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新古典主义画家的是()。A.安格尔 B.米勒 C.凡•高 D.杜尚

11.从俄国移居德国,开西方抽象艺术先河的画家是()。A.列宾 B.苏里科夫 C.伊凡诺夫 D.康定斯基

12.下列艺术流派中,艺术家波洛克的绘画风格属于()。A.达达主义 B.未来主义 C.表现主义 D.抽象表现主义

13.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是()。A.“造型•表现” B.“欣赏•评述” C.“设计•应用” D.“综合•探索” 1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所选择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特性是()。A.专业的,有利于学科发展的 B.前沿的,有利于社会文化认知的 C.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D.传统的,有利于经典知识传递的 1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学习的创作活动具体分为()A.“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 B.“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C.“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D.“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 16.“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体现在美术教育中的特点是()。A.情感性 B.视觉性 C.技能性 D.创造性

17.教师往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师角色的是()。

A.美术文化传递者 B.学生人格塑 造者 C.教材内容代言者 D。教学活动组织者

18.下列选项中不适合采用示范教学的是()。A.作品欣赏 B.设计制作 C.技法学习D.绘画表现

19.某教师将七年级《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够使用毛笔、水、墨等工具材料表现出墨色层次。”此教学目标所属维度是()。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认知与体验

20.某教师在讲《铅笔淡彩》一课时,发现近半数学生没有带绘画工具,这种情况下,较为恰当的教学策略是()。A.按原计划继续教学 B.主要由教师演示

C.适当调整内容,改为合作学习D.改为作品欣赏教学

21.八年级《神奇的工具》一课需要学生更好地了解电脑软件及其应用,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教师讲授结合电脑操作 B.背诵软件菜单功能 C.请计算机教师协助教学 D.利用教学视频学习

22.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名家美术作品图片。此法的意图是()。

A.增强学生语言评述能力 B.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 C.激发学生对收藏的热爱 D.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3.“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了自然科学等内容,要求学生用环保服装展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这种活动方式属于的学习领域是()。A.综合•探索 B.欣赏•评述 C.造型•表现 D.设计•应用

24.某教师准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班里有“小团体”现象,尤其是四五位同学坐在一起就会很吵。针对这一现象,下列教师教学策略不适合的是()。

A.用抽签随机编组 B.由同学自发编组 C.由教师事先编组

D.根据美术能力差异编组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评价行为的是()。A.教师评语 B.座谈

C.作品展示 D.示范

26.下列对美术课程评价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改进教师教学

C.促进美术课程发展 D.改进美术教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7.简述“海上画派”。

28.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领域的内涵及三个层次。

29.简述美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30.简述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方式。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案例:

赵老师虽然美术基本功不是很强,但是教学热情很高,整节课上,他不遗余力地进行

大量示范,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学生仍然画

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请分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32.案例:

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

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的次数等,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

问题: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正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30分)3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服装设计一一色彩搭配》[提供的是人美版《美术》(-L年级上册)第10课《学习服装的搭配》一课的内容],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美术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故本题选D。

2.B[解析]略。

3.B[解析]写意山水画的技巧主要包括勾、皴、染、点。故本题选B。4.A[解析]该印是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的作品,属于朱文印。

5.A[解析]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褆、吴隐、叶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我国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束海派四大家”,故本题选A。

6.D[解析]本题中只有《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的作品,A项《石鼓文》是秦代的作品;8项《张迁碑》是东汉的;而C项《玄秘塔碑》则是唐代的作品。7.B[解析]《宣和画谱》是北宋宣和(1119 1125)年间(即宋徽宗在位时)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故本题选B。

8.D[解析]王维(699 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其以诗入画,开水墨之画风,确立了中国文人画家的水墨观念,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9.B[解析]作品《倒牛奶的女仆》的作者是约翰内斯•维米尔。

10.A[解析]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达维特、安格尔、戈雅、布莱克、康斯泰勃尔等。故本题选A。B项米勒是现实主义画家;C项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D项杜尚是达达主义的代表。

11.D[解析]瓦西里•康定斯基是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后移民德国。他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

12.D[解析]波洛克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故本题选D。

13.B[解析]人们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属于美术欣赏的一种表现、故本题选B。14.C[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故在选择美术知识时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故本题选C。

15.C[解析]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理念,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故本题选C。

16.B[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一件事物,没有比语言更好的了;表述事物的形体,没有比画画更好的了。即强调了美术教育的视觉性。故本题选B。

17.C[解析]教师不是教材内容的代言人。故本题选C。

18.A[解析]范例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教学方法,它使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故本题选A。

19.A[解析]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学生需要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学生能用毛笔等工具表现墨色的层次”是对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要求,属于“知识与技能”维度。20.C[解析]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带绘画工具,其他同学带了,如果适当调整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一是教学设计改动最少,使得原来老师准备的内容照样可以用上,二是此法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果改为作品欣赏课,一是教师没有事前备课,准备不充分,会导致这节课上得不理想,二是减少了学生实践的机会。综上所述,C选项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21.B[解析]B项让学生背诵软件菜单功能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故本题选B。

22.A[解析]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介绍搜集来的美术作品图片,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评述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故本题选A。

23.D[解析]学生用环保服装展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是典型的“设计•应用”内容。故本题选D。

24.B[解析]因为班级存在“小团体”现象,影响了班级课堂秩序,如果由学生自发编组,则“小团体”成员又会聚集在一起,影响课堂秩序。所以为避免此种现象,不能由学生自发编组。

25.D[解析]示范属于教学方法,不属于评价行为。

26.D[解析]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故选D。

二、简答题

27.[参考答案]“海上画派”又称“海派”,或“沪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活跃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上海地区,其代表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徐渭、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又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风格,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其具体特点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海派”画作就内容来说,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再次为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在传统的意义上,以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28.[参考答案]“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29.[参考答案]美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为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是指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学生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别、走读与否、性别及学生干部分配率。

(2)异组同质是指保持不同组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30.[参考答案]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表现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等;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倡导质性评价方法,如建立档案袋、展示、课堂讨论等。

三、案例分析题

31.[参考答案]原因:赵老师教学热情很高是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但是他教学方法落后,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仅仅是通过示范让学生来模仿,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赵老师的美术基本功不是很强,他的示范的教学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建议:

(1)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用精致的内容和精彩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产生发自内心的思索和研究动机,形成对问题的意识。

(2)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就将整个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心里面有个计划,明确任务。

(3)引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学习,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4)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拒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排除呆板、机械、费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此外。赵老师还应采用各种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

32.[参考答案]该教师没有死板地坚持旧的评价方式,而是勇于创新,用新颖的方式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该教师不注重作业质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不能通过抛弃作业的质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建议:(1)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优化美术作业评价

①自我评价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指导,结合自己的理解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作品的形式运用到意境的创造,说出自己构思的过程、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及不足之处,从而建立自我意识。②互相评价的方式。利用同桌、周围同学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间作业的交换,继而对作业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同学相互欣赏、取长补短的过程。③展览式的评价。将所有学生的作品放置于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台上或张贴在黑板土,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参观。(2)利用人性化的评价语言改进美术评价内容

①用富含情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为使作业评价的“磁力”不打折扣,教师可采用批语加上图画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②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教师在评价作业时经常是以一个长者的口吻,指出学生要怎么做、该怎样做,而很少站在一个朋友、伙伴的角度,帮他们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寻求改正不足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在课堂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以一个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朋友的身份,少一点要求,多一些帮助。(3)利用多种过程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①利用过程性资料收集进行评价;②利用过程性评价表格进行评价;③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答案]课题:服装设计一~色彩搭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锻炼将色相对比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对色彩的感悟能力;(2)学习色形搭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中;(3)培养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场搭配和走秀,感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2)通过服装搭配和展示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成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搭配的方法。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5

本科生招生2012-11-8

一、造型类专业

考试科目:素描

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对所描绘对象的整体造型、比例、透视、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观察、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

2.考查范围:人物头像

3.工具材料:

① 8开素描纸;

② 铅笔、炭笔自选(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3小时

5.评判标准:

① 构图合理,造型准确;

② 比例及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准确,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和细节刻画能力;

③ 画面完整,主次关系和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

④ 画面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

⑤ 工具材料运用熟练。

考试科目:色彩

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对色彩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色调、色彩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将色彩知识加以

运用及表现的能力。

2.考查范围:静物

3.工具材料:

① 8开水粉纸或水彩纸;

② 水粉或水彩颜料(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3小时

5.评判标准:

① 色调明确,色彩关系得当;

② 能较好的掌握色彩的冷暖及互补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③ 能用色彩塑造形体并有较强的刻划能力和表现能力;

④ 构图合理,画面完整。

考试科目:命题人物组合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根据命题,灵活运用速写手法表现人物组合及场景的综合能力。

2.考查范围:人物及场景

3.工具材料:

① 8开素描纸;

② 铅笔、炭笔、黑色钢笔、毛笔(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1小时

5.评判标准:

① 构图合理,切题,人物组合得当,人物造型生动,具有一定生活气息;

② 人物比例结构基本准确,绘画表现力强,具有一定的概况能力;

③ 画面完整,主次关系处理协调。

二、设计类专业

考试科目:素描

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对构图组织、体积结构、黑白灰层次及空间关系的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

2.考查范围:静物

3.工具材料:

① 8开素描纸;

② 铅笔、炭笔自选(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

5.评判标准:

① 构图合理,具有主动整合物体的画面组织能力;

② 形体比例、结构及透视准确;

③ 黑白灰关系和体积表现明确,空间、层次分明;

④ 画面完整丰富,体现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

考试科目:色彩

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对色彩感觉的敏锐度、色彩关系的把握和控制以及艺术表现能力。

2.考查范围:静物

3.工具材料:

① 8开水粉纸或水彩纸;

② 水粉或水彩颜料(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2小时

5.评判标准:

① 构图完整,布局合理;

② 色调明确,色彩关系协调、统一;

③ 表现手法得当,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考试科目:设计基础

1.考查目标和要求:

考查考生对形象特征的归纳、概括、提炼和抽象表现的能力,处理黑与白、虚与实、图与底和装饰表现的能力。

2.考查范围:静物

3.工具材料:

① 8开素描纸;

② 铅笔、炭笔自选(考生自备);

③ 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备)。

4.考试时间:1小时30分钟

5.评判标准:

① 能抓住对象形式特征,抽象变形方面具有美感;

② 画面主题明确、装饰性强;

美术考试安排 篇6

一. 考试内容:

100米立定跳远铅球800米

二.考试目的: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考试时间:第19周星期二下午14:00

时长大约为2小时

四.考试地点:

学校大操场

五.监考:任立本张杰张艳娟刘晓玲刘军虎白增山钞治斌 六.考试要求

1.考生必须按时在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2.考生在考试期间必须服从监考教师的统一安排。

3.考生在考生期间注意自身安全,如有身体不适,不能参加考试,应提前向教练提出申请。

4.考生必须按考试规定及要求完成考试,不得找别人替考等舞弊行为。注:如果到时因天气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举行考试,到时再另行通知。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篇7

一、美术欣赏课要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美术是教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美术学习, 学生可以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 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 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 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美术理论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 是种隐性的东西, 要使学生理解, 必须有我们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不断探索, 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还要转变观念, 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任务应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 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 教师要把握住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二、体现美术欣赏课的趣味性

科技的进步, 为上好美术欣赏课提供了更直观的平台。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教师在上课时, 可将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以电脑接入大屏幕, 播放图片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伴随图片、音乐和文字,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美术课的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上其他课程不同, 所以兴趣会更浓。但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前把主要的内容考虑好, 如果滥用多媒体, 不但起不了想要的效果,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教学时, 我们可以播放《苏武牧羊》的曲子, 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欣赏图片, 并利用声音的感染力, 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 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魅力。在学生欣赏完以后, 我们再讲授技法, 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等。学生听着意境悠远的中国古典音乐, 知道了自己生活中就有如此美妙的民间艺术, 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就会很容易接受所讲授的内容, 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学生情感因素, 加强能力培养

情感是美术欣赏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情感体现的精彩深入, 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 它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判断和想象, 去欣赏理解感悟艺术作品, 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 我们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 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所讲内容创设情境,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感悟作品;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 达到情感的陶冶, 态度的激励, 价值观的升华。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教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情绪,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师心情愉快、幽默诙谐地授课, 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首要的是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审美的心理结构, 让学生在欣赏各类艺术作品时, 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理念。在课堂中, 不管学生对一幅作品有什么异样的感受,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总结。而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建设也就是我们整个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它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 首先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 其次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是培养学生透彻的理解力,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四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的关系, 都渗透于各种能力的使用中, 从而形成人们的整个审美过程, 而审美能力集中表现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在欣赏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对一幅作品最直接直观形象的认识;二是对所欣赏作品艺术风格特色的理解;三是对与艺术作品背景及作家等等相关的内容的了解;四是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涵延伸内容的挖掘。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艺术知识修养和空间审美能力。一方面, 它需要教师能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透彻的了解, 而且还要有能够扩展知识的能力, 能够有对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和谐等空间审美关系有深刻领悟, 并将这种深刻的领悟运用到鉴赏活动中去。另一方面, 它又需要教师能够辩证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原则。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 教师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 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 才能使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8

关键词:美术设计;考试改革;因材施考;学分制

一、改虚拟命题为命题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授课选择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设计试题。这样的命题有针对性、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职业学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同时,学生参与设计的美术稿件被有关单位采纳,对教师、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有关美术方面的信息很多,例如:采用联系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美术信息的命题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钻研设计、学习绘画的兴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百分制计分法为等级制计分法

职业学校目前美术专业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百分制适用于答案统一的考试,如数学、英语等,但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就很不合适。因为美的感受和表达有很多方式,但没有一种公共意义上的标准。每个人对同一幅绘画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它没有“1+1=2”那样的标准答案,我们对一张绘画或设计作业的评判只能说其表现很好、一般或很差,没有也不可能对不同风格的绘画与设计作业给出很精确的分数。如果教师根据百分制计分法给学生作业打出一个很精确的分数,那么分数差别会误导学生,认为分数高的作品的表现方法、设计思路绝对是好的,要可以模仿,从而阻碍了不同绘画、设计风格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等级计分制就可以避免这些误导,等级计分制是指用规定的等级来标示学生的成绩水平,它主要有五级计分法和四级计分法。五级计分法把成绩分为五等,用5分、4分、3分、2分、1分来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可以用优、良、中、差、劣来标志。四级计分制则以优、良、中、差来标志。五级计分制和四级计分制美术专业都可采用。它的优点是既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又可以避免学生用细微的分数差别来衡量自己作业的优劣,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因分数名次而造成的不必要心理负担。等级积分制在美术专业的几乎所有课程中都可应用。

三、改期末考试为平时作业计分制

平时作业计分制是指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一张作业都实行等级计分,“课程成绩=每次作业成绩的和÷作业次数”,这样每次练习作业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本期的成绩评定,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样学生知道每次作业在学期考核的重要性,就会认真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本学期我们在国画、水粉、素描等三门课教学中采用了作业计分制,作业收交率和优秀率明显提高。本学期和上学期作业收交率和成绩优秀率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平时作业计分制,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成绩的优秀率有了很大提高。

四、改“卷面考试”为“无纸考试”

“无纸考试”是相对卷面考试的一种提法,因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不用纸张而言,是指在美术专业的设计课程考试中,运用计算机选择字体、进行图像处理、排版设计等,最后将设计考试的设计稿存盘,评卷教师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调出学生的设计作业,就可以对其作业效果进行评判。这样的考试形式,可将原来的设计课卷面考试中用在文字描绘、图形排版、做工上的时间、精力节省下来,进行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开拓自己设计思路,并您能反复论证、完善设计图纸、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改统一考试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考”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讲究“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但是我们所采用的统一命题、同一评分标准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充分发挥,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提出了“因材施考”的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因材施考”的原理,我们将课程评定设置为等级考试,像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一样,最高等级可设为

6级,要求学生在校的3年时间内每门课程最低要考过3级,然后各门课程学分累积,作为该生毕业考评的依据。学校应创造条件,在选修课安排上多开设适宜他们的课程和技能考核项目,以便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六、积极推行学分制

在前几种变革的前提下,我校在美术专业部试行了学分制的改革,即把每一个学生的质和量以学分的形式来表示。这样打破了原来的学年制管理模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弹性学制也在美术专业部试行。

针对试行学分制,教师教学和考核的自主性会增大,会有主观因素和人情学分的现象,我们实行了教考分离和能力评价社会化。即建立试题库,强化考核成绩的客观性和学分的真实性,做到公平公正,和坚持与社会考核相衔接,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外语、美术职业资格等社会考试或等级鉴定,取得多个证书。同时为了保证学分制的严肃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学分的管理上严格把关,以质、量和综合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上一篇:团委慰问活动讲话下一篇: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