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工作偏差分析

摘要: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面向铁路工程施工和铁路运营维护两大岗位群,每个岗位群包含多个专业岗位,每个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同时兼备多种岗位技能。文章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依据铁路企业对工务工程人才的需求类型,以强化技能、突出技能专长培养、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目标,探索技能加强式顶岗实习、专业拓展性顶岗实习、提前介入性顶岗实习、签约跟岗实习与校内生产型实训相结合,以适应铁路岗位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

关键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岗位核心能力;技能培养

顶岗实习是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教学实践、技艺精湛的校企指导教师是做好顶岗实习的重要因素。各职业院校针对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早期的研究实践大多是大力推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背景下针对实习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方向倾向于顶岗实习框架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机制的探索[1-2]。从2014年开始,很多职业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3-4],同时,很多职业院校开始进行构建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探索实践。但在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匹配度、实习岗位技能训练与就业单位欠缺性技能人才需求偏离分析及实习岗位能力培养与就业后单位二次定岗分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为例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就业一般面向专业岗位群,并非特定的岗位,实习岗位的选择也是面向专业岗位群,而就业后是具体的岗位、具体的工作。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面向铁路工程施工和铁路运营维护两大岗位群,每个岗位群包含多个专业岗位(如表1所示),实习岗位的选择与就业后岗位工作并不是唯一映射关系,而经常是唯一的实习岗位对应不定方向的就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就业岗位分析

(一)就业岗位选择分析

就业岗位的选择是双向选择,但职业院校学生在选择企业过程中相对处于劣势,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单向选择,而企业招聘是粗放型的。以铁路工务工程企业为例。招聘实施往往是面向铁道工程技术群,这是由于用人数量、规格、专业等因素限制,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招聘,之后进行二次分配,分配的岗位工作是具体的,但在就业之前谁都无法预判工作的具体岗位,实习岗位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技能训练错位。

(二)企业同岗位不同生产线岗位技术需求差异分析

由于考虑到利益成本,很多企业存在新设备运行部门和老设备运行部门混合生产,并没有舍弃老设备生产线,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并驾齐驱的。以铁路工务部门为例。既有进行普通铁路线维护的工务段,又有进行高速铁路维护的高铁段,而普通线路运行维护与高速铁路运行维护技术是有巨大差别的,各有侧重。随着测量、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发展,普通铁路线路维护技术也是与时俱进的;高速铁路大部分轨道结构与普通线路不同,技术标准高于普通铁路线,本身就是中国前沿技术应用的代表。由于高铁的速度目标值不同,最终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不同。详见表2。

(三)相同单位不同岗位之间技术需求差异分析

每个岗位的岗位要求及具备的岗位核心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在专业顶岗实习中不可能对岗位群中所有的岗位技能做到逐一实习。现选取铁路线路工与钢轨探伤工两个岗位进行差异性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如表3所示。

这两个岗位都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面向的就业工作岗位,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岗位技能工作存在以下的区别和联系:一是技能训练的方向不同。探傷岗位主要是对钢轨进行检测;线路工岗位主要是确保轨道线路几何形位正确。二是作业与管理的领域有所差别。钢轨探伤侧重仪器,检测对象单一;线路工岗位是对整个轨道线路进行管理,涉及铁路线上线下多个面域。三是面对的技术规程不同。钢轨探伤主要依据仪器操作规程和伤损标准;线路岗位主要依据铁路线路技术管理标准。四是两个岗位的岗位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每列列车安全、平稳、舒适地运行。通过钢轨探伤检测,提前及时发现超出技术标准的缺陷钢轨,提供探伤报告,为线路岗位从事线路维护,做好轨道控制提供钢轨服役状态依据。

(二)企业岗位人才技能需求分析

(一)铁路运营企业渴求建维一体的人才队伍

铁路运营企业期望拥有建维一体的人才队伍,希望从事新铁路线维护岗位的人员参与过本线路建设的全过程,熟知铁路工程建设的工艺流程,能够在验收交接过程中对质量把关,以便在铁路运营维护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掌握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薄弱环节,在日常养护维修中做到重点监测防范,保证铁路平稳安全地运行。

(二)企业渴求补充部门短缺的技术人才

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存在技术优劣差异,同一企业部门间也存在技术差异。在中国有18个铁路局、25个工程局及一些地方铁路企业,在企业内部存在技术力量不均衡造成的技术差异,有其历史原因和区域因素,也有领导思路和决策以及上级部门支持力度的揉合因素。铁路等级对技术要求的程度也决定了技术层次,呈现出的形式是相对的优势和相对的不足。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是当前国家对国有企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要求,铁路各部门针对技术短板和不足,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派遣技术干部及员工参加相应的技术培训学习;二是派遣技术干部及员工进行技术交流;三是高薪引入其他企业或部门掌握技术短板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应努力寻求抓住企业需求的短板,在开展技术技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企业需求的短板技能(可以聘请企业导师为学生、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更有效开展顶岗实习,有针对性地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企业从中获益。

(三)企业渴求接触前沿技术的人才

对于企业来说,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可促使企业的长足发展;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提高工作效率;引进前沿技术,可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每一个企业都渴求掌握前沿技术,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一般是通过技术交流、前沿技术培训、高薪聘请专家带动企业技术的革新。职业院校若能提供掌握前沿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减轻企业因新技术引进对在职员工进行转型升级或转岗培训的压力,接触过前沿新技术的毕业生也一定受企业欢迎。

(四)企业渴求毕业就能上岗作业的技术人才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很多单位对高职生的需求一般停留在技能作业的层面,一般不是因战略储备招聘高职生,而是在现有技术技能人员急缺的情况下引进高职生,因此企业迫切希望招之即用,减少入职业务培训,缩短师带徒周期,增加产值,扩大效益,这是企业追求之根本。因此,提前进入签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熟悉作业环境,熟悉工作流程,能减轻企业业务能力培训的压力。

三、实习岗位选择和就业后单位技能需求分析

(一)实习岗位供需分析

顶岗实习中自主联系实习和学校主导联系顶岗实习并存,基本以学校联系为主。在学生实习学期,无论在教学组织上还是教学管理上难度都是挺大的。如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每届毕业学生达450人左右,任何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接收450人顶岗实习。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实习岗位受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顶岗实习岗位数受限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二是顶岗实习安排受限于校企合作企业的内需;三是前沿技术领域的顶岗实习并非掌握在就业面向的岗位企业;四是顶岗实习安排受区域、交通等限制;五是顶岗实习安排不能过于分散,应便于实习检查和教学管理;六是顶岗实习安排受限于校企合作企业季节性作业,造成对实习生的季节性需求。

(二)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分析

实习岗位提供的实习内容应满足以下原则:顶岗实习岗位技能提升与就业后工作岗位核心能力高度匹配;实习现场能够提供学校不具备的专业实训环境;顶岗实习的内容对学校教学具有互补性。但在实习过程中却发现实习技能训练总存在不足,实习内容受限于实习岗位,实习岗位受限于上文所述因素,企业因为内需才提供实习岗位,并不是按人才培养所需提供实习岗位。因此,企业一般不注重实习学生的技能提升和教学内容对接,只注重具体工作和具体任务的完成。

(三)学校实训教学资源短缺分析

学校实训教学资源短缺基本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实训场区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实训;二是实训设备及工位不足导致不能进行教学实训;三是现场环境导致真实复制性不足。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为例,进行大规模的测量实习、工务维修实习及工程施工实训时,实训场区面积不足,且现场作业的真實环境相对难以复制,同时高速铁路高端检测设备、施工维护设备不可能成批量的购置用于学生实训(因高端设备价格昂贵)。因此,通过顶岗实习借助企业的仪器设备可以缓解工位不足及实训教学资源短缺的压力。

四、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顶岗实习的探索实践

以通过合理的顶岗实习与技能强化培养出工作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为目标,针对顶岗实习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就业后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很难高度匹配以及学校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与措施,形成如图1所示的岗位技能实习紧密对接就业工作岗位的逻辑关系。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通过提前介入实习解决企业对建维一体的人才渴求;通过专业拓展性实习与校内技能强化解决企业技术短板和对掌握前沿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提前进入就业单位跟岗实习解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作业的需求;通过阶段性专业技能加强式实习解决学校实训教学资源不足,并开设多段技能强化周,进行分段式教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一)进行提前介入性的顶岗实习

近十年高速铁路发展迅猛,各大铁路局(现集团公司)每年都有新线在建,每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派往新开通铁路线路进行运营维护,企业特别需要建维一体的人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将10名已签约成都铁路局的学生派往贵州高铁施工现场实习,贵广高铁贵州段归成都局管辖,毕业之后有5名学生从事高速铁路维护,3名学生从事实习段铁路线的运营维护,由于他们参与了这条线路的施工,对工作环境有所适应,工作之后更容易接管验收。经过调研得知,开展提前介入实习对铁路局接受新线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到施工单位后可以直接上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参见图2。

(二)开展专业拓展性的岗位实习

近十年,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就业于铁路运营企业,从事铁路线路运营维修。高速铁路工务维修技术与普速铁路维护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轨道精调精测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企业广泛应用,铁路工务部门对轨道精调精测技术却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学校仅有一套价值80万元的国产精密轨检系统,而现场都采用价值230万元的安伯格轨检系统,设备昂贵。基于此情况,开始进行阶段性精调精测专业拓展性顶岗实习,2013年至今每年不少于50人到高铁施工现场从事12周的轨道精调精测实习。通过阶段性加强实习,解决了设备不足、实训环境不备、企业对轨检人才需求迫切的问题。2016届学生在参加沈丹客专精调精测实习之后签约广铁集团,赴广铁工作,到岗之后就安排他们进行精调作业。

(三)进行跟岗实习

为解决企业渴求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作业,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问题,学院积极和签约单位联系,在学生毕业学期进入企业进行跟岗实习,从2015年开始,每年有150人以上在签约单位进行跟岗实习。2018届毕业生签约沈阳铁路局的280人在京沈客专进行跟岗实习,将学生落实到真实的岗位工作之中,他们的实习是准员工实习,以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已经确定,这样的实习为员工上岗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技能加强式的现场实习

由于学校大规模实训受场地、设备限制,结合教学内容,我院进行阶段性的技能加强式现场实习探索。与烟台托普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欣航测绘院天津高铁分院、大连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GPS测量技能强化式的现场实习,学生在不到两个月的现场技能强化实习后,能够独立进行现场内外业工作。在参加实习的学生中,有7位参加辽宁省测绘之星大赛,取得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技能强化性实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测量技能,又弥补了学校仪器的不足。

(五)多段式校内岗位技能强化与校外顶岗实习学分替代实践

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必须是企业有所需求,而企业需求并不是按学校规定时间进行的。同时,进行提前介入性实习、拓展性实习、技能强化性阶段实习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另外,学生都参加同一种实习也不利于个性化培养和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因此,我院采取校外分块实习,校内分段实训弥补,学分可以等效替代,大三全年实习实训,解决因季节、气候等影响实习的问题。学分等效替代关系如图3所示。校内在大三设置多段式的實训模块,每个模块以周记,每实训一周获得1学分;阶段性校外分块实习以周记,实习一周获得1学分。校内实训周与校外实训周是等效的,实训周数与实习周数之和必须大于等于毕业要求的实践周数,意味着获得实践学分必须大于等于实践学分限值。等效替代有利于柔性实习,有针对性的技能强化实践解决了企业不能承担全部学生实习的问题,校内校外相结合,在校内实训中加入岗位创新模块,进行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的培养,借力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莹,姚和芳.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推进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44-45.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张智辉,韩志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52-54.

[4]张迪.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环节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36-137.

(责任编辑:杨在良)

作者:姜雄基

第2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教学效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未经过严格的技术和职业培训,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中,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土建类专业,据统计我国开设的土建大类的专业数是3001个,每年的招生人数为398400人,在校生人数1138612人[1]。然而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却相差甚远。从业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使高等院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于2014年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评价和考核学校的教学条件要求是实训条件是否满足最小教学班的要求。

1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建筑类专业的培养特点主要有: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建设没有特色;②实训条件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③培养出来的学生胜任不了企业的工作;④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是学校一头热。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②“2+1”人才培养模式;③“双证书”模式;④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3]。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学生对现有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知道毕业后会做些什么,缺乏上岗后胜任工作的信心。同时发现目前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对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剖析以及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必须充分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对高职人才岗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继而制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围绕岗位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就是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传统培养模式中忽略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培养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将受到知识能力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并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强化训练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到岗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2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

结合安阳職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筑工程岗位的特点以及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施工员实际工作过程,毕业能达到“双证书”就业。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将主要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实现教学环境就是生产环境,教学活动就是真实的生产过程。以施工过程为主线,融入岗位职业资格(二级建造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顶岗实习)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半年岗前综合实训,半年顶岗实习),前四学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以施工图讲解为主线的岗前综合实训,进行了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建筑施工图会审与绘制实训、建筑预算及招投标实训、建筑施工方案实训、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等专项练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来检验学习的状况,并弥补知识体系的不足。

这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加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周期比较长,在工程上实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不能对在学校学习的岗位知识全面应用。对此,我们建设了满足最小教学班的实训场地,主要包括施工实体仿真实训室,钢筋加工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实训室,施工仿真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等,通过在实训室里演练操作,使学生能够对所有的岗位都能了解并应用,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解决了工地上危险的状况。通过岗前综合实训,学生掌握了从测量放线到竣工验收一系列的工序,并能够制定简单的施工方案,做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2012级学生受到了岗前综合实训,通过2012级建筑系学生顶岗实习反映出,这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4 结论

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01.

[2]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基金项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特色校建设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子项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ZTSX1401002)。

作者简介:杨连水(1964.10-),男,河南安阳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宋世波(1986.02-),男,河南新乡人,工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与管理。

作者:杨连水 宋世波

第3篇: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教学效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职业岗位能力;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达4500万人左右,在建筑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比例还比较低,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的比例不足15%,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未经过严格的技术和职业培训。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基本都开设土建类专业,据统计我国开设的土建大类专业数3001个,招生人数为398400人,在校生人数1138612人[1]。而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办学条件相差甚远。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快速发展的需要。总结起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够明确,专业建设没有特色。

2)难以满足建筑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

3)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

4)受学科教育束缚,偏重理论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5)校企合作表面化,大部分院校没有深入到课程层面。

6)忽视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7)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是学校一头热。

为了使高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分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目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2+1”人才培养模式;3)“双证书”模式;4)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3]。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学生对现有的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不知道毕业后会做些什么,缺乏上岗后胜任工作的信心。同时发现目前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方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对高职建设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的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必须建立在建筑行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对高职人才岗位需求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围绕岗位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改变人才培养中忽视就业需要的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其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到岗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

结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筑工程岗位的特点以及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1年顶岗实习)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半年岗前综合实训,半年顶岗实习),前四学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以施工图讲解为主线的岗前综合实训,进行了工程测量实训、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建筑施工图会审与绘制实训、建筑预算及招投标实训、建筑施工方案实训、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等专项练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建筑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在工程上实习的时间很短,不能兼顾所有的岗位知识。对此,我们采用施工仿真软件,教学过程中施工仿真软件解决了建施工程专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点教授时枯燥单一缺陷,实现了集法规了解、工艺视频体验、操作流程剖析、现场布置认知、建筑图纸识图解析等一系列所要学生掌握的教学点于一体,简化了教师以往调用多数教学工具、资源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授课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认知度。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顶岗实习项目主要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和我校签有协议的实训基地,二是由教师联系的企业,三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要解决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更多实训基地以拓展实训项目选择范围。一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教师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实现校企共赢。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2012级学生受到了岗前综合实训,通过2012级建筑系学生顶岗实习反映出,这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四、结论

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为“2.5+0.5”的岗位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培养改革后培养出的学生最受企业欢迎,学生在学校就对岗位认识深刻,知道到岗后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01

[2]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的能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基金項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特色校建设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子项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AZTSX1401002)

作者简介:杨连水(1964.10-),男,河南安阳,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宋世波(1986.02-),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作者:杨连水 宋世波

第4篇:技术服务工程师岗位职责(网络技术部)

1.负责公司项目和产品的实施。

2.负责客户的现场服务和产品维护。

3.针对用户网络环境,建议合理的网络安全方案及实施办法。

4.在客户现场进行产品的实施、故障调查、技术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

第5篇: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职责(网络技术部)

1.制订公司项目的现场实施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严格跟踪。

2.现场反馈问题汇总、跟踪、解决。

3.处理现场软硬件问题。

4.负责系统安装、升级与测试。

5.负责现场客户关系协调。

6.负责现场软件应用培训。

第6篇:技术服务工程师岗位职责(数码技术部)

1.收集、分析、汇总客户需求,组织、参与各类项目交流。

2.负责项目管理与控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制定项目方案,实施产品验收。

4.把握客户需求,研究各类产品的现状与发展,承担所负责产品的部分产品经理角色。

第7篇:综合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

综合技术工程师

岗位职责:

1、不定期收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先进技术资料及各项标准规范,并分类整理,归纳。

2、负责外来资料及技术文件的转化、编写。

3、依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编写本部门相关规范及技术资料。

4、制定本部门各项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5、负责部门标准化实施的宣贯与培训。

6、负责部门标准化的审核与监督。

7、负责公司ERP系统的录入与数据维护。

7、协助公司资质审查,对公司质量体系进行贯彻与推行,以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与标准化。

任职资格:

1、 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 具有2年以上整车厂工艺技术部门工作经验。

3、 了解汽车制造的工艺流程,了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4、 了解汽车的工艺工序、工作原理与机理;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及CAD等设计软件。

5、 使用过ERP系统者优先。

6、 有标准化工作经验者优先。

7、 工作态度认真,积极负责,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强。

第8篇: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移动)

1.负责工厂IQC来料检验和文控管理。

2.负责与公司项目组接口,承担项目生产资料收集、更新和保管。

3.负责工厂外部质量检查的管理部门的联系、维护和资料管理。

4.承担产品IPM和PE的职责。

5.负责工厂仓库物品定期质量和技术检验。

第9篇:包装技术工程师岗位职责

1.负责包装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制定检测方法及修订包装检验标准。

3.对检验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置建议。

上一篇:寝室文化建设策划书下一篇:高考改革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