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3-03-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

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1949年3月25日,各界代表在西苑机场欢迎毛泽东等到达北平

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左图)毛泽东和部分政协代表的合影。(右图)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①国旗(由曾联松设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②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

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意义: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②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额尔德尼。)《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

议》在北京签订

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进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香港、澳门外,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49年新中国的建立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①政治上: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民心,腐朽政权土崩瓦解。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政治上有相当大的主动权。 ②经济上:国统区经济通话膨胀严重,经济面临崩溃。解放区经过土改和中国共产党的经营,经济形势优于国统区。

③军事上:国民党军在全国的军事一败涂地,不堪一击。解放军在军事上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势不可挡。

④意识形态: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去信任,共产党的政策获得拥护。▲①召开政协会议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北京)

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华侨等

决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政协会议的性质:临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建国后,当时祖国大陆的形势并不太平。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盘踞着上百万国民党残余军队、特务和武装土匪,西藏地区还未解放。为把解放事业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和军事行动 建国后的和平统一事业

(1)追歼国民党在大陆和沿海岛屿的残余势力

①解放大西南:相继发动湘粤、广西、西南等重大战役;云南、西康等起义;海南岛的解放。

②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二、最可爱的人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根据《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

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C. 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他们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土地改革

▲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A.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B.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C.朝鲜军民密切配合;D.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质;E.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等。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被称为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②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①抗美援朝战争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结果是五战五捷。)

③通过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志愿军不断地取得胜利。

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①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②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①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②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 ▲建国后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土地改革: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开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中国的地主阶级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他们赶尽杀绝。不

给他们分土地,就是不给他们生路,这样会引起非常大的社会动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2)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国家当时的政策是“扶持贫农,团结中农,对地主和富农进行斗争。”也就是一个阶级打到另外一个阶级。宣扬的是阶级对立的思想。)

(3)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土改后,中国由过去的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了土地公有制。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改造。结束于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4)“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分田到户,按人口分地,土地属于农民。保护农民权益。)

(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可以让他们自食其力;保存富农经济,可以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6)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建国后是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私人所有 。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公有制,农民只有使用权经营权)

(7)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吗?(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对于农村的各项优惠和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四、总结

一、简述题

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请说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答:(1)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3) 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②标志着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④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有何意义?)

答:(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时代的印痕,小华的爸爸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名字叫建国,那么他今年度过多少岁的生日?请你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答:(1)2013-1949=64岁(2)意义:同第2题

4.建国后,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现在在外国势力扶持下的**集团长期从事分裂中国的“西藏独立”活动,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的分裂活动都是不得人心的。并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西藏现在已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了?为西藏和平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两位?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西藏的现在,并展望一下它的未来。

答:(1)史实:①唐朝时,唐政府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当时称吐蕃),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后来,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②元朝的时候,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隶属中国版图。③明朝时设都指挥使司,清朝时确定了西藏地区的首领**和**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和**共同管理西藏。由此可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013-1951=62周年

(3)阿沛·阿旺晋美和十世**

(4)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5)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提出后,西藏被列为西部开发的重点,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5.小光是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伟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你能否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2)这首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为国歌的?

(3)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当时指什么?(4)今天我们处在和平盛世,这句歌词是否已经过时,谈谈你的感想?

答:(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指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关头。

(4)不过时,《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不参战会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

(3)参战与否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为祖国争光的信念。

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的思想,使我们警钟长鸣。

6.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人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要驻足观看,在上面雕刻着碑文,在基座四周,嵌有十副巨型浮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立此碑的目的是什么?(或碑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我们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3)在基座上的十副巨型浮雕概括表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你能猜一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

答:(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国革命胜利的取得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无数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发扬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立志报国,做全国发展的好学生。

(3)这十件大事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4)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总之我们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大,不参战的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 请你回答: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3)参战与否是与什么联系到一起的?我们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意识?

答:(1)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形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情司令的带领下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卖国求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

9.2004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

答:(1)共同出发点: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3)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

10.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或为什么这次运动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针对这次运动的完成你有何感想?

答:(1)这次运动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答土地改革的意义略

(3)感想: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新中国成立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

答:(1)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各省后,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答:(1)目的: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5.列举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从爷爷奶奶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解放前的中国农民生活大都十分的困苦,通过学习历史,你知道他们贫穷落后的根源吗?这个根源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运动被消除的?请你举出两部反映这一运动的小说。

答:(1)根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通过1950年—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丁铃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二、列举题

1.列举建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人民进行的两大运动并说出它们的时间。

答: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运动;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

2.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几次重要的会议。 答: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列举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并说出他们的事迹。

答:黄继光:在上甘岭的一次战斗中,他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志愿军某排执行潜伏任务时,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后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4.列举土地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

答: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列举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答: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束:1952年底,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列举出几部反映从1949年—1953的这一时期的影片及相关的历史的事件。

答:《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上甘岭》、《英雄儿女》(抗美援朝) 《创业史》(土地改革)

第2篇:八下历史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张宏平

一、教学上,认真钻研,更新观念,勤下苦功,完成教学任务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贴近时代的步伐和精神,体现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2、认真解读教材,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考仍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此,我仍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要任务。教学中,我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的原则,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多给他们拓展思想的空间,在备课时选择了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多种思维能力的开放性习题和思考题,有些学生在课后主动和我探讨这些问题,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好;我没有放弃每一名差生,而是因势利导,在批改中和课堂上,我经常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并利用中午或是间休时间和他们谈话,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对他们讲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耐心地领他们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帮助他们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以尽快提高成绩,现在这些学生学习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也表示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那些不太引起我们注意的中间生,我也是经常向他们征求意见,帮助他们分析考试中的得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堂上,我所教的班级几乎看不到睡觉的学生,学生的整体学习劲头也很足。

3、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有问题一起探讨、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怎样处理好教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导入、讲授新课中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落实课标要求等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一起合作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在教学中适时利用。

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几年,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性情有点急躁,有时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对个别尖子生的转化工作力度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稍嫌不足。在教育科研方面,虽然平时新闻记者了很多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但今年显得笔耕不勤,没有写出什么好的感悟之类的成文东西。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 的工作中,我力争改正不足,继续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以我的热心、精心、恒心、爱心、耐心、细心投入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微薄之力。

第3篇:八下核心知识点总结

1

重要知识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中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 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即政府)、审判机关(法院)、检察机关(检察院)、监察机关。

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6.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7.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8.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总之,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并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因此有权不可任性。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各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关于宪法的最重要的几个观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原因:

从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根本性问题、全局性性问题; 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1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依据宪法制定。

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因违宪而被撤销或宣布无效。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或最高行为准则。 14.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职权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或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据宪法组织和建立,并依法行使职权);

4.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5.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或根本依据;6.树立宪法权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5.宪法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或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2.宪法是公民最根本(或最高)的行为准则(或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

2

16.监督宪法实施的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17.宪法最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目的是:

使宪法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保障宪法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18.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①强化公民(或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和规则意识,做到自觉遵守宪法;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及法律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树立宪法的最高法律权威,增强民众对法治的信心与信仰,培养宪法情感;

④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备注:只要从对公民(包括公职人员)、宪法本身、法治国家等几个角度来思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和回答即可。

19.公民应如何维护宪法?(或对宪法的态度)

①学习宪法、宣传宪法。②认同宪法,尊崇宪法。③践行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同违宪行为斗争)。 20.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经济文化教育权利等;

21.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或监督权的意义:(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何意义)

国家机关 :①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②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减少违法乱纪的现象;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勤政廉洁,取信于民;

社会:①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或法律的实施,维护司法公正;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③有利于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公民个人:①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或民主意识)和能力;③ 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等。

23.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即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24.公民权利与法律的关系:

①法律规定(赋予)公民权利(立法保障);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司法保障);

(法律确认并保护公民权利)

②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特别要增强权利意识,即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依法维护权利。

(公民要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 25.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1)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或法律确认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公民的任何违法行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公民要守法,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4)公民要学法知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5)公民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等等。

26.履行义务的意义或影响 (包括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法定义务: (1)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2)为公民权利实现创造条件;(3)维护他人合法权利; (4)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等等。

道德义务: (1)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2)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提高公民素质; (4)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5)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

27.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该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或主体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

28.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家安全。

29.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社会财富,方便人们生活,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等。

30.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1.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必须亳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总之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5.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36.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①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

②有利于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维护自治区的发展稳定; ⑤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⑥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发展); ⑦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

39.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②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③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等等

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和宗教信仰;和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时要平等互助等等。 40.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注意不要与人大代表的职权混淆) (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4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①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必须依法行使国家职权。②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③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维护人民的利益;④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

43.坚持依法行政,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怎样的要求?

①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②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44.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法治精神所在。要实现这些价值目标,就需要法治做保障,而加强法治建设就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5.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含的内容。

●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公民一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任何公民触犯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6.公民如何捍卫和追求公平?

第一: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

或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第二:增强权利意识,用合理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依法维权) 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7.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国家、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家: 1.大力发展经济,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或改革相关制度;

3.国家或相关部门加大监管,打击和制裁不公正的行为。特别是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社会: 4.大力宣传,提高公民的公平公正的意识和正义感;

5.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等等。

48.做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怎么做?(公民)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2.明辨是非,做正义的事;3.尊重他人的权利; 4.面对非正义的行为: (1)发生在自己身上: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敢于斗争; (2)发生在他人身上:见义智为、匡扶正义,伸出援助之手,做有正义感的人。

49.正义的制度是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需要建立正义的制度。(比如法律、制度、程序、纪律、道德等规则)

第4篇:八下历史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北平(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54:当时中国只发现54各民28:1821年,中共成立至开国大典28年 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政务解放的斗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司令员:彭德怀跨鸭绿江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53年,美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板门店)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政权建设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顺利进行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

第5篇:八下历史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人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计划的成就

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影响: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 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 方法(手段):赎买。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内容:(1)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见书P27);(2)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 影响: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2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1978年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9课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前提: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二)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2)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发展,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

(1)主要精神: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2)影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共十四大(1992年)

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

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民族关系: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二)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正式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状况:建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3、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区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最早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占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意义: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认识: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空军建立: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经过: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

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以上两点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时间:2001年,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实现了核爆炸。

人造卫星: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意义: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袁隆平——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863计划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海洋高技术(1996年)等八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促进科技发展,加大科技投入等。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三个面向:邓小平的题词,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育发展

1、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亚运会;2008年举办奥运会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

2、就业和生活保障

第6篇:八下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西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

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西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

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

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 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

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上一篇:公司各部门职责描述下一篇:预备党员考察坚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