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个人的工作计划

2022-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名师个人的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名师个人的工作计划

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从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定位、实践、管理和思考4个方面论述了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对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 文化

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无外乎“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也是着力同绕着教师的这3项专业技能来进行,以期进一步确立教师个体的“技术”权威。但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综合生态系统,涉及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情感发展、价值追求、环境支撑等多个不同层面。新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更加注重人在团队中、人在环境中、人在教育中的高质态发展。名师工作室逐渐成为培养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的教学名师的新平台。

一、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定位

无意于专业发展的教师有一个典型的画像:心中没有教育的理想,行动上也不去追求理想的教育,安于同化的生存尺度和既定的生命流程,既不会去挑战底线,却也不想去追求崇高,墨守简单的职业任务。不同学校虽从行政或学科层面对所有教师都有一定的专业发展要求,但这些既无外在制约性,更无内在推动力的“期望”,根本无法打破这种拘囿教师发展的困顿状态。而名师工作室可以从组织、制度、文化等层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就快速通道。

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从普教到职教,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学校都建立了各级各类的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就其定位而言,大约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方面。从显性目标而言,名师工作室首先要确立“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行动坐标,加强德育、理念、实践、科研等四个方面的创新。

1.德育创新,坚持立德树人。

一般而言,能够进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都是经过自我申报和组织遴选的优秀青年教师,因此,名师工作室要做的并非基础性的教师道德教育工作,而应是“润泽”和“点化”教师的道德生活,促进教师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的二次发育和成长。工作室要求成员既能潜心问道,又能关注社会,既重学术规范,又重学术自由,既善言传身教,又善滋养浸润,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最终形成独立之精神、担当之风骨、高洁之操守,通过德育创新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理念创新,形成理论体系。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实践和行动已然成为一线教师的行为特征,但如果没有理念、信仰和方法的指引,所有的行动就会成为机械的、因循守旧式的重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名师工作室的运作应实现先进教育理论与科学实践的融合,提升成员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研究能力,帮助成员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开展教育问题项目化研究,以项目实施带动教学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而稳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念,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理论体系。

3.实践创新,关注教育生态。

一线教师擅长行动,却不擅长研究。名师工作室应努力提高成员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工作室成员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通过秩序化的技能,使工作室成员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通过成員个体或工作室群体的实践创新,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孵化教学实践模型,辐射到薄弱学校和边远地区。同时,名师工作室还应站上更高的台阶,关注教育生态,鼓励成员牵手乡村教师,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缺问题,为真正的教育公平发声和代言。

4.科研创新,凝练教学成果。

进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的信念与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深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但还需掌握系统、科学的科研方法,从科研的“个体户”向科研的“协作团队”转型。相对于教师个体的“微观科研”,工作室借助团队和导师的力量,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协作式的、更加宏观的教育科学研究,从“点”的问题突破向“面”的规律呈现转移。在此过程中,工作室成员能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参与指导团队或区域的科研攻关,从科研假设的初始拟定和过程修正,到科研计划的逻辑梳理和结构分析,到科研数据的系统辨析和结论呈现,让名师工作室成员逐步形成独立做出科学结论和正确抉择的能力。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成员清晰、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逐步形成的成果意识、成果转化路径和凝练教学成果的思路和方法等。

除了显性的名师工作室运行定位目标,从隐性方面而言,名师工作室更要培养具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循着这个目标出发,名师工作室既要扮演好社会学中的“关系团队”,又要打造成管理学中的“学习组织”,还要形成哲学中的“有效模式”,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从“个体化的努力”转型为“学习者的共同体”。

从运行的定位而言,名师工作室其实是外在于学校(理论优先)和社会(实践优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是对自身自然生命(保全、关注、滋养)、精神生命(追求、升华、超越)、联结生命(体验、理解、扩展)、实践生命(选择、交往、创造)等四个维度教育生命的唤醒;其次是在工作室这一特定成长空问里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相互作用,通过自由分享、自由碰撞、自由反思来创造新的教学思维,诞生新的教育观念。

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实践

理念决定着行动的方向,对名师工作室的不同理念认知,决定了名师工作室的不同实践路径。有些管理者认为,能够进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已经是教学实践的集大成者,他们所缺少的无非是一些教育理论的“钙质”而已,这就会把名师工作室异化为“以高校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唯一任务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补钙行动”。事实上,一个正式意义上的名师工作室应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共同的兴趣和利益、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形成系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体系、培养环节、培养结果)、培养策略等教师成长的范式。

名师工作室的实践运行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室教学主张的确立。

糟糕的工作室的教学主张常常是以工作室领衔人的主张直接替代工作室的主张。一个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常常依托于一个“成熟”的领衔名师,并命名为“某某名师工作室”,依托于他的学科背景,依托于他的学术影响,甚至依托于他的社会资源。但工作室团队的教学主张却不能完全取自于领衔人个人的教学主张;可以借鉴领衔人教学主张的凝练思想和路径,让工作室全体成员在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模型等统领性的、稳定性的、核心化的观点提炼和表达中,通过系统思考来进行结构化表述。名师工作室的教学主张应富有科学性、哲思性、审美性和高致性,如“简约课堂”“诗意语文”“对话数学”“生态化学”等教学主张无不起源于领衔人的智慧,却又通过工作室集体的凝练和表述,最终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共同追求。这样的工作室教学主张,没有强加于人的不适,也没有“被主张”的尴尬,会成为工作室集体性的话语体系和价值日标。不同的教学主张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和自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学主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加拿大学者维斯西蒙提出,教师共同体的五大要素为共同信仰、合作参与、相互依赖、关注个体和少数意见、有意义的关系。这其中就特别提醒要关注个体和少数意见。工作室是学习成长的共同体,不是“票决”的董事会,应通过协商一致来达成尊重每位成员的意见。工作室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会更多地对课程、教学、教育有新的认知和体悟,领衔人可以适时要求成员提供“我的风格和主张”“我的历程和实录”“我的评价和反思”等,让他们从自身的教育生活成长中认识主张,提炼主张,展示主张,反思主张,升华主张,促进成员自身教学风格的形成。当然,现实中也会看到各名师工作室的教学主张存在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未对教学主张进行“证实”或“证伪”等。这就需要把教学主张的提出放在更宏大的教育视野内考量,从教育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层次来分析,从“经验化”向“制度化”,再向“思想化”逐步迈进。

2.工作室实践样式的选择。

实践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活动。日本学者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中指出,教育研究者对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是软弱无力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名师工作室对实践的理解和认知,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2010年,美国全国师范教育鉴定委员会(NCATE)发布报告《通过临床实践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有效教师的国家策略》,提出将教师职业打造成像医生那样基于实践的职业。基于此,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也需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活动、文化等实践样式。

(1)学习的实践样式。

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包括导师指导下的泛在学习和自主合作背景下的现场学习。名师工作室所配备的导师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他人”。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最早指出,“重要他人”能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定位、自我发现和自我纠偏,名师工作室导师的配备不能局限于领衔人自身,而是应提供不同特长、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导师,让他们和成员进行双向选择,也可以针对工作室成员的需求配置双导师或多导师,以适应工作室成员的多元发展。

提到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很容易想到导师主持下的讲座式学习,但现实中,讲座式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样式之一,效果远不如期待的那么有效。教师在学校中的实践经历才是他们成功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应该把“讲座式”改为“互动情景式”,代入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和故事,把“传递”转变为“对话”,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角色由“教学技术熟练者”转变为“教育反思性实践者”。同时,导师指导下的泛在学习还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便捷性来异地实施。在新冠肺炎防疫隔离期问,南通市名师导师团指导下的各名师工作室就开发出“线上数学”“线上语文”“线上体育”等很多线上学习资源,开展在线交流和点评。

现场学习模式也是工作室成员所喜爱的学习模式。学习现场能够很好地唤醒教师的情感回应,让教师的教育思维脱离单调的概念和冷冰冰的术语而生动起来。基于“教学现场”的合作交流式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能够提升工作室成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防止工作室学习活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取向,增强成员的创新意识。

(2)活动的实践样式。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将嵌入教师专业的成长历程中,成为其教育生涯的一组印记。常见的活动样式有“群体活动”“课程活动”“学术活动”等。

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共同体,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即是“群体活动”,包括“群课题研究”“群项目开发”“群备课”“群阅读”“群对话”“群写作”等。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等方式开展活动,尤其是线上群活动方式,不受时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即使是新冠肺炎防疫隔离期问,借助远程办公系统和QQ视频会议功能,亦能顺利开展“互联网+”教学研讨、教育叙事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教育情感沟通等“非正式”的文化介入活动,检视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

“课程活动”是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另一种实践样式。由于传统的课程定义话语权常常被掌握在行政管理者和专家手中,即使是已经进入工作室的优秀教师,也常常缺乏课程意识,更毋谈课程活动了。没有对课程开发、课程植入和课程领导等活动的参与,教师就会迷失在课程中,形成课程认知的“信息孤岛”和脱节的“话语体系”,最常见的便是对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课程改革的“下意识抵制”,因为课程传统的力量是顽强而有力的。

“学术活动”也是名师工作室运行活动的一种实践样式。名师工作室要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助推学术争鸣,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用严谨的学术精神、科学的学术方法来开展教育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防止“学”和“术”的分离。学术活动既包括学术沙龙、名师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样态,还包含对一线教学本身所赋予的学术性研究活动。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学学术具体是指对教和学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是身在实践,为了实践、通过实践而开展的学术研究。传统的经验式教学以“试误和纠偏”式的缓慢累积来换取教师个体智慧成长,而学术活动则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教师个体的实践智慧,用学术的方法来思考,用学术的思路来探析。如借用微格教学分析方法,用视频方式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录制下来,进行梳理、审辩和反思。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踐活动本身进行反思与研究,为教学实践知识的生成提供了更为科学和高效的路径。

(3)文化的实践样式。

文化是名师工作室凝聚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实践样式包括工作室文化标识“LO-GO”的设计和制作,文化环境的布置和渲染,文化内涵的界定和丰富,文化成果的凝练和辐射等。名师工作室文化的实践样式从文化选择——文化建构——文化浸润——文化优化等不同阶段逐次展开,从对工作室文化组成因子的洞察(文化观察)到工作室文化涵义的发现(文化体验),再到工作室文化本质的创造性建构(文化实践),让文化为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提供恒久激励的“场”。

教育有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使命,文化则是教育更高层次的使命。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实践作为潜移默化推动和引领教师成长的“源动力”,能让全体成员秉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优秀的工作室文化能形成文化品牌和文化力量,孵育出使命、情怀和担当,孵化出卓越教师、育人楷模和时代先锋。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佐藤学先生曾认为,学校应当作为文化体验的神圣场所加以重建,成为领悟、改造日常生活的文化据点。而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实践将在进一步重绢个体文化、群组文化和制度文化后,成为提升成员教学领导力、道德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文化领导力的“新据点”。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管理

1.制度化管理。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制度创新的积极力量。正如吉标在《制度视野中的教学变革》一书中所说,“现代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教学,制度因素对学校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分”。名师工作室的各项运行和管理制度对工作室的发展和影响也不例外。名师工作室的制度包括成员的进退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成员访谈制度、中期汇报制度、项日申报制度、活动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制度、结业专场展评制度等。

名师工作室的制度化管理既包括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也包括制度的变革和完善。制度变革有着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内生规律,它是渐变、累增和存续的。优秀的名师工作室不用制度约束和控制成员,而是用制度来跟进和驱动成员的发展。没有制度的保障,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是削足适履,最终悄然走向消亡。在名师工作室的制度化管理中,“吹哨”和“把关”的是成员而非专家。正如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所说,“不能把改革之权交给专家,教师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熟练掌握是最后的屏障”。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跟上新的教育理念。

2.品质化管理。

名师工作室从创設之初到今天,虽然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问,但各地不少名师工作室还是处于“粗放型”的管理状态中——挂牌成立时轰轰烈烈,过程中默默无闻,结束时草草收兵,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教师本应有的专业发展窗口和时空,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中提出,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以“关爱(Care)”“关切(Concern)”“关联(Connecction)”(“3C”)为中心,它超越了对教育“硬技术”的关注,凸显“人”作为情感类生物的内生性需求。名师工作室的品质化管理(P-D-C-A)包括四个环节:P是指计划(Plan),按照既定的名师工作室实施计划落实措施,并在实施中优化和改善计划,衡量和评估计划执行情况;D是指执行(Do),依照名师工作室培养方案来实施,并和导师、学校等其他方面配合处理计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C是指查核(Check),检讨培养计划的实施结果;A是指处置(Action),把名师工作室实施情况与原预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再优化修订下一期名师培养计划。从品质化管理的关注点来看,名师工作室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应该是人的发展——人的情感、精神、价值、动机等“生态”层面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割裂为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单向度、纯技术的内容。从育才到育人,才有教育的创新。

3.个性化管理。

从教师个体发展的特点而言,没有两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也应该走向个性化,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原创性,提供订制式的、个性化的培养菜单,而非应景式的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有政府文件的发起,有专家的指导,但其原生的起点还是在基层学校的千万间课堂里。这是见证教师专业成长自觉行动、自由思考、自主实践、自我变革的第一场域,也是个性化管理的基石所在。

名师工作室的个性化管理,能使工作室成员的发展从“模仿模式”向“变化模式”转换。成员不再亦步亦趋地跟着导师,照搬和重复导师的思想、模式和方法,而是在个性化的管理中,在专业发展中创新,发展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验证自己架构的教学模型,探索自己的教学主张,寻找那个独立的“自我”。如此,才能让工作室从“联合、共享”向“创生、发展”的更高品质发展转变。

四、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思考

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正向的影响,当然也有负向的影响。名师工作室由于有成员遴选的竞争机制,所以它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拉郎配式”的师徒结对所带来的问题。但由于观念、环境、资源、导师等不同因子的影响,名师工作室在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理论学习的空心化问题。

大多数名师工作室在运行中有着其自身特有的“教学实操式”倾向,常常是“技术关注多,思想提炼少;打包培训多,自由成长少”。由于名师工作室大多建立在基层学校,领衔人自然也基本是基层学校的一线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他们由于远离教育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欠缺,因此必须借助于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的支持,常见的有“U-S(大学、学校)协同模式”和“U-G-S(大学、政府、学校)协同模式”。而不少高校科研人员恰恰缺少对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理解和科研“同理心”。这一现实容易造成名师工作室的理论学习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形成理论学习的空心化现象。

为防止教育理论学习的空心化,我们可以减少理论的“灌输”,而增加基于实际问题“情境解决”的理论“对话”。在工作室共同体的对话系统中,导师和成员都能找到“自我在他者中的存在”,意识到自身作为教育生活构建者和生活意义追寻者的角色。

2.运行评价的效能化问题。

效能是考察名师工作室预设目标达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工作室运行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子。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必须要关注效能问题,否则就会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随意化。考察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效能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既关注培养期内教师的专业表达(著作、论文和讲座等)和综合表彰,也关注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二是工作室成员的教学影响力和教学成果。有些区域在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中明确要求,工作室要能获得相应层次的教学成果奖。但事实上,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学成果的呈现是一个缓慢的累积过程,它需要长期的实验对比和分析,那些太容易收获的所谓教学成果,通常是没有恒久生命力的。对名师工作室最少要给予8至10年的成长周期,不能急于要求所谓的成果。正如佐藤学所说,“教学改革至少需要以10年为单位精雕细琢地实施‘永远的革命”’。我们要给名师工作室以时间,让它慢慢成长。

3.工作室成员的发展问题。

名师工作室成员发展最为成功的标志是对导师的全面超越。优秀的名师工作室要能培养一批超越导师的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师从导师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习得导师的教学思想和主张、教学经验和模式、教学策略和技巧,最终还应实现教学超越。经过工作室的培养和熏陶后,部分年轻教师逐渐有了自己的实践思考,并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就需要名师工作室保持教学主张的“和而不同”。对工作室成员而言,要防止出现对领衔人的盲目顺从,迷失自己的方向;对导师而言,则要注意防止以自己的选择替代工作室成员的选择,“理念绑架”,独自尊大,成为工作室成员发展的天花板。青年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问的跟随、学习后,是一定会出现反思和超越的,并最终成为“单飞”的雄鹰,只有这样才会有教育的进步。

针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最好的支持应是给予他们专业发展和选择的自由。根据成员不同的志趣和发展诉求,工作室在为他们提供“同培训”的普适性成长机会的同时,还应提供“异学习”的个性化選择机会,为其提供量身订制的学习菜单,支持他们做出更好、更有利的选择,而不是束缚他们。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并引领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名师工作室正是回应了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用制度和模型使其教育生活简单化,并在实践和探索中走向教育的“新质”。名师工作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成为完整生命的可能,帮助教师从成熟、优秀走向卓越。每个教师的个体成长也许都如“异域之山川”,各有不同的起点和背景,但工作室的整体发展却有其“同天之风月”,帮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我。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任职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魏宏聚,厄内斯特·博耶.教学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2][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江世勇.技术与文化的平衡:文化生态取向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1).

[4]陈列.知识管理视域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

[5][德]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6]黄路阳.论课程植入[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

作者:沈世红

第2篇:“互联网+”时代的名师工作室建设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使名师工作室效度最大化的平台,很多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主导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团队,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式。本文以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为例,探究“互联网+”时代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名师工作室 研修方式 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教育的大力倡导和政策性支持,一些名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型名师工作室,在本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董一菲老师的诗意语文名师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董一菲老师是全国名师,曾当选“全国中语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她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语文界很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入选“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其组建的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思路。

一、构建新型开放的教育生态圈

“互联网+”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放生态,把各个孤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圈,使个体更具活力和创新精神,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的建设便具有这样的特征,符合时代要求。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现有成员900余名,主要为初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也有部分小学教师、省市级教研员和教育机构人员。这些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从成员数量、涉及地域和人员构成上来说,基本能代表当前我国语文教师的风貌。工作室特聘39位导师,分别为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省市著名教研员,为成员提供专业指导。工作室的日常教研活动分布在两个微信群中,每个群接近500人,工作室主持人和各栏目负责人均在两个群中主持活动、发布信息。这样,工作室便通过微信群构建起了两个教师大群落,这两大群落彼此联络,通过各位负责人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人数庞大、构成科学、组织有序、活动丰富的新型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圈。

当然,仅工作室内部活动还算不上是健康开放的生态圈,所谓健康开放,一定要内外部交流活跃,真正做到融合创新,这也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路,即进一步突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1]。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与出版社、杂志社、互联网教育平台合作,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多方平台和难得的成长机会。例如,工作室与西苑出版社合作出版“诗意语文系列丛书”,与“大夏书系”合作出版《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与《黑龙江教育》《云南教育》合作开辟“诗意语文”专栏,为多家杂志集体征稿,构建起了语文教研生态圈。

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方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对于教师发展来说,变革之一就是研修方式的转变。过去的研修一直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许多渴望自我成长的教师无法享受到有限的培训资源,而参与培训后的效果也难以追踪测评。一些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受此限制,仅能辐射本地区甚至本校,不能最大效用地发挥名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互联网+”使名师工作室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混合式研修方式,达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师研修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为了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交流,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每周六举办线上交流活动,各栏目分期负责策划宣传和组织,交流活动有海报宣传,有组织互动,次日在公众号推送文字稿供广大教师反复学习。对于交流研修的效果则可以通过微信交流群的发言、公众号的留言来反馈,便于栏目负责人和作者改进、提高。光有线上交流还不够,只有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发挥工作室的作用。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的线下活动采用年会的形式,每年暑假进行,由工作室成员提出申请,在某一学校举办,内容包括名家讲座、名师论坛、名师送课、一线教师观摩课。为了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参与热情,促进教师更快成长,年会还有板书大赛、朗诵大赛、论文大赛、微课大赛等多种活动。

线上和线下的培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线下培训相对而言比较传统,是更直观、面对面式的研修,受众虽有限,现场的冲击力却更强。线上培训则是“没有边界的办公室”,大家一起研讨,打破围墙,同伴互教。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说,“互联网+”教师的培训,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落地的重中之重。例如,将目前的在线培训与面对面培训相结合、将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与教师互动社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头脑风暴等结合起来,开展国际教育技术界倡导的同伴互教的T2T(Teacher to Teacher)等新型培训模式[2]。在这一点上,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已经走在了时代前列。

三、组建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是指由学习者及辅助者共同构成的、有组织的团体,学习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内驱力或者外驱力,辅助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中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某种优良的社区文化,从而使整个学习社区通过这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在一起,充满凝聚力。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根据栏目设置,组织了以栏目为单位的学习社区,各社区以微信群为交流场所,设置栏目宗旨,确定人员分工,设计社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同伴成长。各学习社区中的成员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成员。他们是学习社区活动的主体,在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反馈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情感沟通。第二类是栏目负责人。也就是学习社区的管理员,他们宏观上调控和引导着社区的正常运行,对社区活动进行规划和组织,协调社区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使社区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分享资源、创建活动,使之完成学习和交流任务。第三类是导师。导师是工作室主持人和一些工作室聘请的专家,他们是学习社区的重要智慧资源,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供指导,以促进社区活动高质高效地开展。学习社区的目标是实现成员之间观点、知识、想法的碰撞与创新,促进资源共享与共同进步。在学习社区中,一般成员、栏目负责人、导师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他們相互协作完成知识内化、资源共享、管理评价等活动[3]。

組织各项活动是学习社区的核心任务。以“课堂成长”栏目为例,学习社区中的成员近百名,导师一名,栏目负责人一名,栏目编辑四名,日常活动为征稿、编稿、推送公众号。工作室每月的线上交流是学习社区的重要活动,由栏目负责人设计、组织活动。“课堂成长”栏目按季推出“智慧课堂”专题活动,栏目负责人根据成员兴趣、教学实践、活动专题选出当代语文名师的课例,组织大家学习,目的是形成系列活动,促进栏目长远系统发展,并创造新的学习形式,激发同伴学习热情,实现小组互助、共同成长。活动形式为五人学习共研小组,成员写作研课稿件,每月在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一群、二群交流一次,交流稿件以活动稿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发表。具体活动内容为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全国名师的视频或文字版的课堂实录,将学习资源分享至栏目的学习社区,向成员发出征集邀请,成员自愿组成学习共研小组,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讨论,完成稿件写作、交流和发表。这种专题活动由线上发起,组织管理、观摩学习和分享交流均在线上完成,线下则由成员自觉自愿完成写作活动,线上和线下实现联动互通,线上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线下学习任务是线上学习任务的延伸、拓展和补充。这种混合式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习社区成员之间的协作互动和知识的深层建构与内化,社区成员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深入挖掘和探索新知[4]。

学习社区秉承开放、共享、联结、可持续、可拓展的原则,吸引了广大一线教师聚集,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学习见解,使个人智慧通过聚集创造出指数化增长的价值,推动了工作室建设,扩大了影响力。尤其是学习社区的开放性使得边远落后地区的一线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互助研讨活动中来,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对推动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十分有益。

四、学会适应和使用新技术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指出:“要贯彻‘互联网+’教育战略,必须运用互联网新时空、新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微课’正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突破口……名师与名师工作室一定要抓住这个前沿和机遇,在推动传统课堂向信息化高效‘学堂’转型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5]对于广大基层教师来说,简单、实用、有效才能真正落实“互联网+”教育的美好愿景,在这样的前提下,微课就成为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的选择。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敏锐地观察到教育技术变革带来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变革的新形势及这种形势下对教师技能的要求,为了推动教师自觉运用微课技术,引领技术变革,工作室组织成员集体报名参加由语文报社举办的“语文报杯”首届微课大赛,多名成员获奖,工作室荣获集体奖。

此外,为了解决课堂范读问题,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携手蒙巽书院,使用荔枝APP录制多款教材范读音频,供成员使用,把有声APP引入课堂,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资源,使语文课堂更具有情境性,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各地方、各学科的教育来说,名师是宝贵的资源,以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带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一线教师成长,可以缓解一些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成长乏力的困境。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将发生深度变革,为增进名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需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建立“智慧教研训评”的生态与体系,从而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融合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6-08-05(4).

[2] 黎加厚. 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3] 张京靖. 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4] 徐霞,等.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模式[J].数字教育,2018(4) :23-28.

[5] 桑新民. 在热点中孕育新生态[N].中国教师报,2015-11-04(8).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作者:刘亚

第3篇: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自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培养优秀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而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本文通过对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和教师自主内涵的解读,探讨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并通过创新工作室思路来激发教师自主,提高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教学研的效果。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自主 自主策略 创新思路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日益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和师资建设的趋势。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要求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出现契合了这个时代的预期,已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在于成员之间的主动参与、合作互动、交流分享。内驱力+自我变革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行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何激发教师自主,是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 名师工作室的功能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普通的培训班,它是一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优秀教育人才的成长创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要应从提高学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人格修养这三方面入手,坚持“教研与培训”相结合,实现“教、学、做合一”,倡导“研究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研究”和“研究为了教学,教学促进研究”的理念。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与传统教师研训方式相比,名师工作室可以被视为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在专家的组织下,旨在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从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上来说,教师个体自主的反思和探究是资源生成与共享的前提,而教师群体的资源共享则为教师个体自主探究提供必备的环境支持。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需要教师在作出教学、研究和实践决策时体现出自身的能力、自由和责任,改善自身理念和行为,提升自觉意识,教师的自我反思、探究和合作成为解决现实问题和自我更新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自主在名师工作室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 教师自主的内涵

1.教师自主的内涵

“自主”这一概念源于古希腊的政治术语,用来描述希腊城邦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如今这一概念应用于个人并获得非常广泛的含义,如它往往包含个人的自我决定,自我规范,权利自由,做自己的主人等方面的意思。Little认为教师自主是一种自主的职业行为能力。成功教师的自主性体现在通过不断的反思、分析及对教学过程中的感性和认知控制的实践,自主形成强烈的教学责任感。Smith把教师自主分为两个层面:(1)职业行为;(2)职业发展。他强调教师的自主性职业发展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后现代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理论”提出: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教师自主是指教师发挥自主性,运用自主策略,在元认知的调控下获得发展的过程,它表现为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激发责任感,积极开发自身潜能,建构性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发展内容、途径和策略,通过自我监控、评价和反思等方式,自觉主动地调节和引导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动机、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获得发展。

2.教师怎样实现自主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要实现教师自主,教师应做好终身学习的充分准备。这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阐述教师自主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外界因素来说,相关的机构或单位应给予教师适当的权利和自由,使教师能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有利环境中达到教师自主。“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

第一,教师需要形成以改造实践为指向的明确的个体学习行为。名师工作室环境需要一个研究型教师团队,而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双重积累: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并要在教学实践情境中实现两者的积极转换。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习和读书,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认识、新视野,因而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与对话”,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专业发展过程开展内省式的研究。Schon认为,“从业者针对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方法,是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这一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进,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其中不断反思是关键,它使得教学研究得以不断进行下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批判性,因为教师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受容器,而是一支强大内驱力的变革力量。

三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自主发展策略

名师工作室环境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教研模式,以多元的活动方式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相互间有效互动、整合,来形成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运行基础是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只有教师自己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体,外界和他人的强制要求以及促进与协助作用的发挥,都要围绕教师这个主体来进行,都要得到教师主体的积极认同和努力践行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自觉和自主。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能自主、自为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自主性的存在和发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笔者提出以下若干教师自主发展策略,以期提高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的成效。

1.自主开展系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阅读,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才能打开眼界在教师专业知识和学识素养上提升自己。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但也不应只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名师工作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阅读,包括阅读的量和质。工作室的导师们可以经过挑选与推荐,让成员进行经常性的读书活动。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工作室成员可以在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和文化的积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自我设计研究问题

现代教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差距,找到自己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找到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的差距,要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能从教育的深度看到问题。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才意味着教师已成为该问题的“参与者”和“当事人”,意味着教师是教学研究的行动主体。它着眼于教师自己的问题、是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是教师直接感受到、无法回避并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并能将这些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教师不仅要“身处教育情境”,更要用心深入体验教育生活,关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烦恼以及心灵深处的悸动,并善于和勤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自主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并明确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也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是导致一部分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而另外一部分人却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原因。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从“行中思”来发展专业知识,也使教师能发展出自我“行中思”的能力,就可以达到行中有思、思中有行,行而后思、思而后行的境界。

4.主动参与合作讨论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是指学习者结成一定的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积极发展的学习活动。

名师工作室倡导参与体验、互动开放的教学、科研、培训环境,让教师主动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实践,变单向的、静态的教研活动为双向的、动态的、共振互补型的活动,实现平等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教师自主的工作室环境中,教师既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进展情况选择、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同时教师也应谨防把教师自主研究等同于闭门造车和单打独斗的研究,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自身和周边资源,包括专家资源、同伴资源、网络资源等。工作室成员的讨论都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出发,有实践、有事例、有个案,探讨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等,使参与的成员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长处,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 创新名师工作室思路,激发教师自主参与意识

赫德等学者认为,共同理想和集体责任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构成这一特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与共享的领导、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协作学习及其应用、支持性条件和共享的个人实践等。名师工作室要注意创设探究性、支持性、持续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环境,要注意创设一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创新工作室建设思路,充分发挥教师自主。

1.翻转式教研的开展

受“翻转式课堂教学”启发,原来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常规教研活动转变成基于名师工作室思路的“翻转式教研”,即采用“活动主题——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交流互动——解决方案”的途径,激发参与教师的主动研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通过主动地收集素材、找出问题、开展研究并对这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微课程的展开

受“微课程”启发,名师工作室的任务主要以“微课题”形式展开,针对教师在教学、科研、竞赛、信息化等方面存在或遇到的普遍问题、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进行专项研讨,通过对典型问题进行提炼和处理,形成一个个微型课题,以此作为教研的主题。以非常小的切口组织学员进行培训研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注重活动的内涵和实效

采用菜单式、沙龙式、开放式的研究,注重每一次活动的内涵和实效。通过加强对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的全程管理来确保每次活动能步步落实,产生实效,寻求名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学研究从形式到实质、从随意到精心、从粗糙到精致的突破。

名师工作室环境要求教师在共同体研究中从被动到主动到自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自主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就能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主动建构个人的专业内涵,增进其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解,促进教育理想的建立和教育智慧的获得,从而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Schon,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

[3]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辛继湘.校本教研:教师自主如何成为可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7]张兆芹、罗玉云.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责任编辑:肖薇〕

作者:陈艳

第4篇: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篇一: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1、以名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努力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并在师资培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践行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这一优秀教师的职业规范。

2、坚持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身工作,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理念、理论、标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在学校和区域推进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师德目标。

热爱教育事业,立志奉献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扶持、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为人师表,做师德的楷模。

2、理念、理论提升目标。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课程观,特别要在教育中做到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学生知识发展和能力发展相统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学生科学精神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统一。在教育中要贯彻和践行好新理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品位。

3、教学工作目标。

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推进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的管理,打造互动有效的活力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任教总课时不少于140课时。

4、教学研究目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瓶颈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力求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探求教学的一些规律,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今年,重点学习和研究“四段一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年内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5、做好人才培养和带教工作。

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积极培养本县区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主要工作。

1、积极开展理论学习。

通过研读专着,邀请专家报告和举办读书报告会,加强对当前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增强对教育政策的理解。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加强师生互动为研究的切入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的目标,努力探索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完成以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每学期章丘市以上公开课不少于1次;

每学期在本校或本学科范围内示范课不少于2节;

每学期在本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

每学期专题讲座不少于1次;

每学期教学开放周不少于1次。

3、认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以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取得一定的研究实效。

4、协助名师人选完成《济南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工作任务。篇二: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遵循名师成长规律,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学员的教学中去,让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阵地。

二、发展目标。

使工作室全体学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有显著提高,成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名牌教师。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必依。

2、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解“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的基本理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改进教学,是教学具有创新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习教学基本功。工作室针对个人的发展需要,确立必读书籍,认真研读,增强自身素养。工作室学员认真研读教材,提高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并领悟同行及专家们的先进经验,积极与专家们交流,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努力寻找到突破的路径,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1、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工作室学员人人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发挥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反思性总结,促进提高其他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认真搞好课例研究。以优质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同课异构”为形式,提供高质量的观摩课、研究课,组织教学策略研讨,提高全市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3、加强课堂观察研究活动,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重视和加强会考与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研究,提高“两考”复习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做到“精编”、“精讲”、“精练”、“精评”。积极使之教学资源全体共享、共赢。

(三)拓展发展渠道,提高反思能力。

1、加强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化网上研讨。工作室学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科研活动,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这一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展自身专业发展渠道。

2、举行专业成长交流会,根据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认真总结,并通过交流,让培养对象及更多的教师分享其中的经验,并督促骨干教师,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不断完善,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3、撰写教学笔记。工作室学员要撰写教学随笔,提高教研能力,参与教科研活动,每年要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1-2篇,并尽快成长为学科新秀,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

(四)建立和完善学员业务档案与考核评价

各学员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记载,年底有小结。认真完成研修手册,包括研修计划、研修记录、读书笔记、教学论文、课题与教改研究、研修总结与自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等。要做到随时收藏保存,年底接受检查与考核。

第5篇: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名师的工作计划是怎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名师个人工作计划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浏览。

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作为学科名师应主动学 习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化学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将成为我专业发展的理论书 籍,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形成摘抄资料笔记或卡片,并完成两份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备好自己的资料库,使书本理论成为自己的理论,并将其实践于课 堂,促进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把握和驾驭课堂,让课堂变成自己的家园,让学生在家园中收获自己的梦想。靠学习兴趣的培育来引领学生的课外学习、课外生活。

课 堂是自己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是自身专业生命的活力之源,丢弃了课堂,也就丢弃了专业发展的根基。优秀的课堂教学必定是技术化和艺术化的圆融统一,需要众多 要素的支撑。就专业能力而言,首要的是逐步形成规范、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凝炼、准确的表达技巧。其次是要实行核心的教学理念,尤其是贴近自己专业 方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开放课堂、梳理案例,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对自己执教的公开课进行备课思路介绍和执教情况说明,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逐步形 成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1)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学科教学,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每学期讲由教体局或者学校组织的示范课1-2 节,坚持听同学科教师课30节以上(其中中青年教师的课不少于20节),整理34则能反映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精彩教学实录(或片段),并运用新课 程理念进行赏析。

(2)每年参与指导教师参与校、县、市、省教研(教学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凸显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以高效课堂的教学为主线,将自己的研究向深度开掘,构建可行性的教学模式。每学期进行一次围绕自己研究方向的专题研讨会。

(3)作为学科名师,在教师培训和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任期内结队帮扶1----2名教师并签好协议书,使他们成为学科骨干,向着名师的方向努力。

(4)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力争每年能有机会参与省级或全国级的教学展示活动,将自己的研究理念或研究成果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在较高的平台上来锻炼自己,检验研究成效,从而向专家型名师迈进。

3、以教育科研为主轴,提高应用能力。

专 家型名师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专家,通过科研来激活潜力,催生动力。为此,我会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真问题,开 展真研究,产生真成果将科研与主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保证研究课题的前瞻性、生命力,是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位;将科研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激发研 究热情,提升科研品味,实现专业发展的成功跨越。

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新时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有人作了这样形象素描: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我渴望成为这样的教师。通过这次写个人发展计划,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在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我为自己制定的一年发展目标为:

一、理论方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一个骨干教师,要把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计算机能与课程整合。能够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教师的现实表现,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自我调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三、方法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4、起到骨干教师作用。

四、本年度目标:

1、认真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2、在教学中不光在与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帮助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感,启迪、激励和净化学生的心灵。

3、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4、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写作和语文学科的基本功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名师个人工作计划

本人有幸成为光泽县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明白我应在这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自加压力,确立目标,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活动,全面推进自身专业化进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年度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县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相关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工作室发展目标,认真履行工作室成员的义务,并以各级各类活动为契机,力争做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学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发展状况自我分析

从 事化学教育工作已有18个年头了,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有着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容易接近学生;有一些课堂教学心得的 积累,对化学教学有一定的见解,掌握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初浅教学方法。弱势是缺乏耐心,学生基础差,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大化, 这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有些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要加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三、发展具体规划

1、加强学 习。有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们活着就要学习,它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而我选择最为方便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进行全面、系统的阅读 学习,对书中的建议,想法,案例,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做到及时摘录,认真写好深刻的学习体会,每学期至少一篇。

2、注重积累。教师的成 长需要积累。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总之教师的积累尤为重要。我要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想到一点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领悟一 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写下一点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到的,反思的,就一定要及时写下来。要让做过的事情留有痕迹,要让瞬间的精彩成为永 恒。

3.树立风格。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钻研教材,勤写教学反思。主动承担观摩课、示范课的教学任务,加强设疑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学习名师的教学特色和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课题研究。提倡教科研一体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专项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研促教,使教学和科研更有机的结合,做到相辅相成。带领全组教师完成县级课题《新课程初中酸碱盐部分的教学与高中必修1化学教材过渡与衔接研究》(20__、3-20__.12)

5、撰写论文。通过撰写论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为了撰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我要努力做好平时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尤其是教学 中精彩的片段,有趣的活动,新颖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组织等等,将每一个素材进行分析与总结。每学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四、预期发展目标达成:

1、力争在县、地区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2、培养1名新教师在县、地区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

3、撰写的论文在地区、省论文评比中获奖。

4、顺利完成地区、县立项课题的各项工作。

以上是20__-20__学年我要完成和探索的目标,为此我会努力工作提升自己,在名师工作室同仁们的帮助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6篇:名师工作个人计划.2011

名师工作室2011-2012个人计划

庆阳镇中心校王欣丽

根据张丽老师的名师工作室计划安排,我作为一名张丽工作室的成员,我要好好把握机会学习、研究,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质的飞跃。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启动思想,为工作室工作做好铺垫。

严格执行 “张丽名师工作室”章程,准确把握张丽工作室的工作计划精髓,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尽快地在张丽工作室中成长起来。

二、个人发展目标和要求

1、个人发展目标

通过名师引领并结合个人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参与名师的项目研究并完成研究任务。希望在学习期末时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果,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名牌教师。

2、个人的工作要求

(1)勤读书

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文章,理解“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等。

读教育专著,如:《陶行知文集》、《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等。

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吉林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

不仅要读,而且要思,更能够做到勤写读书随笔。使自己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教学具有创造性、艺术性。

(2)乐教学

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勤写教学反思。主动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每学期争取至少提供校级公开课1-2节,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年至少听1次优秀的专题讲座。

加强“自主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学习名师的教学特色和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打造品牌学科。

(3)多研究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研究动态,善于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能独立主持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在学校教改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细品评

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会学、乐学、好学。

(5)快提高

多积累教学随笔、心得体会、教学日记等,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至两篇文章。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自己所教的五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研究其编排体系特点、内容、方法等,能博才众长,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提高自己的课改水平。

2、调查研究当前我市教育现状,找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建议,有针对性的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研究课和实施策略。

3、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成果与新视点,明确语文改革的方向,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参与名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主课题研究并确立子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方向

5、学习、撰写案例(教案、课堂实录)、论文、课题研究计划,调查报告等文章,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7篇: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2015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年悄然而过,加入“陶培武名师工作室”成为一名学员已经有一年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陶培武名师工作室”的各位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多次听多位老师的常态课。这些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三、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研。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阵地也是课堂。一年来,我们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研。一学年来,我们组按要求完成了成员6节示范课,学员每人10节研究课的任务。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数学课堂竞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等等。我完成了《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体积》、《立体图形 整理和复习》、《圆的周长》、《百分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比》、《面的旋转》、《圆柱的体积》、《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反比例》等研究课。我们每次教研活动先上研究课,再由执教者说教学设计和反思,其余的组员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交流各自的教学体验及认识,并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集体火花的碰撞,大家一致认为教学上要坚持 “求真务实、反思进取”的教学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形成“真实、独特、创新”的教学风格。

四.反思。

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 有机会参加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2015年5月24日

第8篇: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2014—2015学个人工作总结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 李代友

时光飞逝,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回想自己加入工作室学习的点点滴滴,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在工作室首席名师刘邦耀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工作室预期的目标以及自己制定工作计划。虽然感觉到很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现对本的学习与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一学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转变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因此,我认真地学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班主任工作漫谈》、《弟子规》等教育杂志或教育理论书籍。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在数学教育领域的理论修养,以及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我还积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有效教学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不断提高教科能力,突显特色教育

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我们参与了《高中数学卓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教研活动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

三、向工作室成员互学互促,进行教法切磋

我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认真听课、议课,认真听取刘老师及工作室各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将自己教学的困惑拿出来请教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在书本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与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在日常教学工作我把自己在参与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实话实说的形式进行交流,在积极参加过程的同时,对教学有了新的顿悟,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我通过教学实践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参加与学校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个 1

人的能动作用,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四、工作中的收获

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本学年中获得较好的收获,得到领导的好评:

1、在学校的评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2、在区评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3、自参加名师工作室这两年,已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等级

4、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过一次专题讲座

5、多次受学校安排上教学观摩课,接待国内、外访问团

6、作为班主任所带班级在全校各大型活动中均获得较好的名次

7、作为科任老师,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兴趣浓厚,在最近的半期考试中所教两个班级的数学综合排名在年级的第1名、第2名。

五、对工作的反思

回顾本学年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我觉得进步不小,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在科研一头,自己努力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离工作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文章撰写,是我的弱项,今后我要将提高文章撰写能力,要学会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剖析和修改,促进撰写能力的提高,争取文章在教育刊物上发表,以更好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无愧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称号。

在忙碌中我们找到了充实,在细微中我们理解了认真,在总结中我们得到了反思,在反思中我们收获了经验。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我会珍惜这样的机会,履行教师的职责,发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5年6月12日

第9篇:名师工作室个人成长计划

鄢陵县实验中学宋书趁(枫叶)语文工作室 2017——2018学年第二期个人成长计划

张桥一中

王景美

根据工作室目标计划,结合个人实际,制定本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会重点研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完成工作室的读书任务。

二、善于学习与反思

利用在名师工作室学习的机会,深入学习研究“板块式教学”,“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反思。勤于笔耕,完成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任务。

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1、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自己的思路,开发自己的潜力。

2、认真完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任务,尝试老师“裸备”,学生“裸学”能力的培养。

3、做好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测试卷的的设计工作。 在本学期工作中,我会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用实干成就自己最初的梦想。

上一篇:什么叫话题作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