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2022-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地理导学案结题报告

运用“学案导学”法,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摘要: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借助学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案导学法;有效教学

近年来,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地理学科特点,我们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理念,以“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和“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职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師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二、地理学案常用类型

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地理学案的结构通常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情景引入、问题或实验探究、概念成形、典型例题、方法归纳、当堂训练、反思小结、拓展视野、分层作业等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学案的结构是灵活多变并有所侧重的,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等教学需要来决定。常见的地理学案有:

1. 案例型学案

根据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以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性范例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在问题的探讨中领悟一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根据每一章的知识特点,恰当运用材料和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整体认识,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例:洋流的性质分类

1. 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寻找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

(1)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2)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3)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

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教学由问题引发,教师引导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地理能够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用的。

2. 概念型学案

概念型学案是适合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等的学习方案。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地理学科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设计中,要突出知识发生的循序渐进过程,由浅入深地将概念具体化,分解教学难点,突出关键知识点。

例:在学习区域的概念是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学案: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规律总结: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3. 探究型学案

探究型学案是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的。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地理学案的活动设计最好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基础,将其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例:走进案例——我国西北地区。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范围,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分析案例,提出探究问题: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什么?(这是对上一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从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

(3)根据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治?请提出治理对策和措施?

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获得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的方法,即“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防治该问题的办法。”并在探究的同时,获取解决某一小问题的方法。

4. 复习型学案

复习型学案适合习题课、复习课,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练习设计,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既要设计与例题相似的练习,保证学生通过模仿掌握解题方法,又要设计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思考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三、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编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如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重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语言要精炼,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同时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运用“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

1. 使用学案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案中设计的“情景引入”“问题或实验探究”等栏目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此外,还可以在学案上设计“扩展视野”等栏目,设计一些相关的地理热门话题,以达到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2. 使用学案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到“引导”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案导学法”完全符合这一理论。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或是通过逻辑推理,或是通过实验研究,或是小组讨论,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不断地体验成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构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力课堂。

3. 使用学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

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学案设计中学法线贯穿始终。“知识准备”是指导学生按提纲做好课前自读、自解、自悟,找出重难点,带着问题上课,减少了学习的被动和盲目。“交流讨论”是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致疑,各抒己见,不断产生知识的碰撞从而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问题探究”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有坡度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寻求对问题的解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反思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技巧,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能力。

五、小结

通过学案导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地理教学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学案导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學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它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刘峰

第2篇: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

- 1

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此,科学的编制学案,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 3

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想到,在达到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使实践少走弯路更多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物质准备上我校购买了速印机,装备了专职的印刷室;构建了标准较高的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位中层领导配备了专用电脑,结束了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历史这就使教师网上备课,微机生成教案成为可能;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今天,海滨中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以内化为一种需要。这些准备为我们的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

- 5

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和作业(我校将学生课后作业整合在学案上,不再另设作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经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规范学案编制”任务。将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

- 7

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再次,根据课时确定教学模块:二课时分为自学——展示两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③,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④、⑤、⑥、⑦;三课时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③、④、⑤,第三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⑥、⑦等等。采取模块教学,解决一节课不能完成学案全部内容的问题。

六、取得成效

(一)形成学案制作模式。

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学习,以课题

- 9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海滨中学的课改更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们将在十二五教育科研中继续研究。

第3篇:中学地理“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地理课案例教学法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迅猛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形势,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应认真寻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终身学习”所具有的基础和能力。

2、新教材实施,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作为一种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于法学、医学、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案例教学生存的土壤,并且高中地理新课程力倡使用案例教学,同时教材又增设了许多案例内容,所以加强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成功的地理案例教学,将会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地理案例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课标》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教研成果,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正是这些理念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并有机地贯穿在相关内容的方方面面,从而构成了新《地理课标》的精髓。它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2、教育人本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双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功能 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认知活动,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潜能的开发。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 1

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三、课题的界定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概念: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地理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以地理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以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1、真实性。教学案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或真实场景的描述或记录,这样一来,学生会被这些案例所深深吸引,好似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之中。

2、讨论性。编写者通常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思考、参与、分析,通过课堂的讨论,学生不仅学到了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教学案例的编写、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事实上,大多案例往往就是某一社会生活领域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思考、剖析这些案例的同时,也从中锻炼自己在真实情景中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案例教学能使某些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具体生动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为教学理论提供现实土壤,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

(三)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

相对于地理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

1、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也有助于实现抽象地理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的形象化、具体化。

2、 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问题意识。由于每一个案例所呈现的问题情景都是复杂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不止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可能多种多样,这就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案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角度探究,创造性地找出潜藏在表象下的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案例教学离不开集体协作,离不开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特别是相左观点的激烈交锋,可以磨练、催生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典型性、故事性、互动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一扫沉闷、刻板、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能根据课改要求和教学内容,学会选编地理教学案例的技巧。

2、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操作策略与方式,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案例、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教学的特点、作用等理论方面进行阐述。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

3、重点探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4、探索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以及学生的参与方式。

5、分析和比较案例教学的采用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差异。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中所有在校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优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总结得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3、个案分析法:针对具体的案例教学课,实施个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4、调查法: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七、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李雪梅

成员:雷海燕 邹永平 孙燕文 辛永刚 贾小红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3、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整理材料,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孙玉玲(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

成员:杜建林 左巧玲 杨金玲 乔蕊 王新华 杨向丽(负责各个阶段自己手中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阅读案例教学等理论内容,收集、整理和提炼素材,拟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

进行案例教学研讨,探究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总结教学故事等。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整理加工案例教学课件资源,评议案例教学效果,总结提炼地理案例教学操作方式,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2、成果形式:论文、教案、课堂实录、教学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根据我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理性思考,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与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①构建新的课堂模式,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利用课程和教材,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研究者,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③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课题研究内容

1、对案例教学的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2、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作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3、从中学地理课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和采用案例教学对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论证中学地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4、探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主要从选编教学案例及案例教学实施程序等二方面展开。最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行评价。

第4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八年级地理)

设计者:陈博文审核人:李荣荣

授课时间:2012年5月 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

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A.武汉B.南京C.杭州D.上海(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A.京九线B.京广线C.汉丹线D.京沪线(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二、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四、系统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学习感悟: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2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班级姓名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特点。(重点、考点)

2、理解科学的人口观和我国的人口政策(重点、考点)

3、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重点、考点)

自学检测一

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是:慢-------------

自学检测二

1、我国人口基数。

2、人口过渡增长对我国的带来巨大的压力。

3、课文中科学人口观的内容是

4、根据科学人口观,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自学检测三

1.我国人口密度是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人/平方千米。

2.我国人口密度以黑龙江省的到云南省的一线为界限,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东部地区面积占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度。

节节清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A.12.95亿B11.95亿

C.10.95亿D.13.95亿

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

A.豫、鲁、川B.京、津、沪

C.青、藏、宁D.苏、皖、湘

4、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____发展和____条件相适应。

5、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______。

6、河南省的面积是16.7万平方千米,人口是9700万人,人口密度是。

7、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______到______。

8、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

第6篇: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当堂达标训练】班级:姓名: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3、某人没有出行却能坐地日行八万里,此人的位置应当在

A、赤道上B、回归线上C、极点上D、无法判断

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冬季比夏季晚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B、此时南半球是夏季C、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D、此时赤道上昼夜平分

7、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8、右图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冬至日的光线是()

A.1B.2C.3D.没有

9、下列节日时,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大的是()

A三八妇女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D九月十日教师节

1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难亦。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 23.5°N—夏至日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球公转到一日为日,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夜状况,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点至点之间。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离(纬线)最近。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纬线),时间是月日前后,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 4)、地球公转到D点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

5) 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理坐标:A,B,C,D。 (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3、读右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A点节气为日期是前后。 (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__点。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当地球运行到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14、读图回答: 自3月21日至6月22日

(1)读甲图,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_段。 (2)读乙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箭头的代号是_______。 (3)此时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主备人:黄传利第 2 页 共 2 页

第7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2.2导学案4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班级姓名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特征

2.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

3.了解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学检测一

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

2.造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主要有、、 自学检测二

从衣着、度假、饮食等方面理解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节节清

1.我国的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都经过和一线,这条线是亚热带的分界线,又是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的六个温度带分别是、、、

.我国的四大干湿区分别是、、。

4.我国的气候具有、。

5.郑州位于干湿地区、气候区。

上一篇:世界八大环境污染事件下一篇:学生期末评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