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精选11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1

一、秦岭—淮河线

1.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

2.秦岭与淮河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

第二节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自然环境特征

(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2)本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地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热量较少,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

(2)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3)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5)温带水果和地方特产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6)重要农业地区和林区

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我国重要的林区: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4.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2)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3)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5.人文旅游资源: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南面濒临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3)面积:约占全国25%

(4)人口:约占全国55%

(5)民族: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自然环境特征

(1)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交错,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平原地区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3)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景色秀丽

(4)本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

3.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1)农业生产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2)主要物产: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3)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4.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铜矿:云南东川、江西德兴

铝土:广西平果

钨矿:江西大余

汞矿:贵州铜仁

锡矿:云南个旧

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

铅锌矿:湖南常宁水口山

5.水能资源:分布在本区中西部地区,蕴藏量极为丰富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我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多个国家接壤;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北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30%

(4)人口:约占全国的4%

(5)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自然环境特征

(1)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4)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3.农牧业生产状况

(1)畜牧业: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2)灌溉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4.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1)位置:大体上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

(2)范围: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约占全国的25%

(4)人口:约占全国的1%

(5)民族: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2.自然环境特征

(1)“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

(2)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3)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3.农牧业生产状况

(1)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农业区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4.交通运输条件

(1)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

(2)青藏铁路(2005年10月全线铺通)

(3)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工农业发展: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2

一、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 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 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 而且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 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 教材的内 容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 总—分的传统 思维方式, 从一般到 具体, 先介绍中国的 产业, 包括上一 册的中国 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 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 内容繁杂, 追求面面俱到, 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 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 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 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 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 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 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 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 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 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 都体现了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 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 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 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 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 度的变化。旧 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 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 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 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 图注更加清晰, 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 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 比如在教材第12页, 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 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 观, 具有历史 的厚重感 和更强的 说服力。除此之外,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 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 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 时, 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 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 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新版教材也肯 定存在着 许多不足, 它是“十年 磨一剑”的成果, 现在又正 返回实践 中去接受 实践的检 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 “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 怀抱着这样的期望, 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 为依据,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 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 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 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篇3

1、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特点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端

曾母暗沙

最西端

新疆帕米尔高原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我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是新疆,面积最小的是澳门。

3、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

4、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认识到统 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位数与众数同平均数一样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基本概念,在此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第1 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良好素材。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以表格、统计图等方式呈现数据,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正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同时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适用的范围。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3)能从表格统计图等参考资料中获取信息,并能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在数据的处理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区别与联系,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质,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正确 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4、对教材的处理:

为了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趣味因素,限度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在引入课题时将引例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为了体现数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增加了“问题1”;为更好地突出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增加了“概念学习” 1、中位数、2、众数,同时都各配以两个小练习,引出了相应的点评以完成对两概念的补充说明;为了内化知识形成框架,将:“议一议”作为课堂小结处理

二、说学生

学生在小学五年级下时已学习过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认识到了两个统计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前两节又学习了平均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描述和分析能力。而且八年级学生身心一进一步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

课前将学生分为六个组,按成绩由低到高的顺序编上1~5号。根据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首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以“预习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独立自学完成,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完成。重点、难点问题课上分组展示解决。教师调控课堂及时追问与点评。在课前准备中,要求分组调查八年级各班男同学的运动鞋号码。

2、说学法

基于以上分析,学生以在自学教材、查阅相关参考书籍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完成学案为主,以课前小组内合作交流为辅进行。最后分组展示突破重难点。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我国农业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3.概述畜牧业的发展。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农业结构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农业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疆的长绒棉,山东的苹果,这些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农业,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农业的分类、发展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新疆的长绒棉)(山东的苹果)

讲授新课

1、农业及其主要部门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东耕西牧”是我国的农业特色。

农业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农业的影响因素:

自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

社会经济: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水产业)

2、农业的分布(1)粮食作物

①麦子:春小麦(东北地区),冬小麦(华北地区)②水稻:南方地区,如湖南、江苏(2)经济作物

①油菜:四川 ②花生:山东 ③甜菜:华北地区 ④大豆:东北华北地区 ⑤棉花:华北地区、南疆地区(新疆南部,即天山南部)⑥玉米:东北地区

(我国主要种植区)

(棉花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花生的主要分布区)

(甜菜的主要分布区)

(水稻的主要分布区)

(油菜的主要分布区)

(甘蔗的主要分布区)

3、畜牧业的发展

中国有12个省区的119个县(旗)是牧业地区,这些牧业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5个省区,天然草场面积占中国草场面积的75%以上。牧区经营的牲畜以绵山羊、牛(包括黄牛、牦牛)、马和骆驼为主。

中国有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①牧区畜牧业: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共有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以上,牧畜头数占全国牲畜总头数的22%。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称牧区畜牧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

②农区畜牧业:农区是指中国牧区、半农半牧区以外的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地区,拥有全国95%以上的农业人口和90%以上的耕地,尤其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和各种家禽,以舍饲为主,是中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③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自然形成一个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它以大兴安岭斜向内蒙古高原的南侧,连接黄土高原,再斜向康藏高原的东侧。这一地区兼有农区和牧区的某些特点,既有一定的天然草场,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既放牧较多的牛、羊等牲畜,又饲养一定数量的猪、禽;在收入上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有相当比重。

④城市郊区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城市经济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新鲜的乳、蛋、肉等畜产品,一般以饲养奶牛、羊鸡或养猪为主。

4.农业的地位及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理解此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质量和效益,使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三大转变。①结构调整主体开始由散户、小户向种养大户、工商企业转变。②结构调整方式开始由数量型调整向质量型调整转变。③结构调整领域开始由封闭调整向开放型调整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有以下特点: ①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②从传统种植向经济作物转变; ③从粗放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变; ④从农户分散经营向集团公经营转变; ⑤从传统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⑥从承包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 ⑦从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⑧从小块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 五.板书设计

1.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2.南北方的农业有一定的差异。

3.中国有12个省区的119个县(旗)是牧业地区,这些牧业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7%。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6

一.本章复习内容: 自然资源

(一)目标要求: 1.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2.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二)知识结构:

二.内容讲解

(一)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分之几

土地面积

三分之一

矿产储量

五分之一

耕地面积

三分之一

河流年径流量

四分之一

森林总面积

五分之一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1)分布:

①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② 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2)措施

①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②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2.水能资源:(1)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2)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2)比例不当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2.分布及利用类型(1)耕地

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2)草地

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3)林地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问题、措施(1)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2)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

(四)矿产资源 1.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分布(1)能源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① 煤:华北60%,东北、西北。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② 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著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③ 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主要的天然气田有:陕北靖边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长庆气田(以长庆气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输气管道);塔里木的轮南(西气东输);柴达木的涩北气田(涩宁兰输气管道);四川的泸州、自贡威远、江油、达川和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地(四川盆地环形输气管道);南海的崖城13—1气田(向香港输气管道);东海的平湖气田(向上海输气管道)和春晓气田(供气宁波、绍兴05年建成)

(2)金属 ① 铁矿:铁矿是重要的矿产,因为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河北、辽宁、四川最多。

著名的铁矿有: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② 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重要的矿山有: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锑矿:湖南锡矿山;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金昌;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金矿:山东招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3.主要问题和对策:

(1)煤炭、石油、电力不足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2)乱采滥挖,既破坏环境,又浪费严重→依《矿产资源法》护矿,综合利用,并研究利用替代性新材料。

(五)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1.种类:(1)生物 ① 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②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2)化学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①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 <1> 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2> 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即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② 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处于背风坡

(3)矿产: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4)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2.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3.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捞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六)森林资源

1.基本特点:a.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b.森林覆盖率低(13.9%),林木蓄积量小;c.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d.森林资源破坏严重。2.主要分布地区: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主;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为主;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3.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4.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七)草场资源

1.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我国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草山区。3.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等)。4.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5.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表数字,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数字反映出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立的两个基本国策: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① 实行计划生育 ②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a.节约用水

b.进行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治水污染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正确叙述是()a.土地资源的类型多样,总量丰富 b.各种土地类型的比例十分合理

c.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丘 d.由于“开源”与“节流”,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3.下列油田位于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是()a.辽河 b.中原 c.华北 d.胜利 4.下列铁矿同在辽宁的一组是()a.鞍山、马鞍山 b.石碌、攀枝花 c.本溪、迁安 d.鞍山、本溪 5.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正确叙述是()a.我国海洋开发程度很高

b.我国海洋捕鱼量居世界首位 c.我国是世界海盐生产大国

d.我国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二.综合题

6.读下面回答问题:

(1)下列矿产地及矿产名称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a、b处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从地形上看a位于_________,b靠近_________平原,它们是西北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是_________,两地农业的发展对a、b工矿业的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

(3)c、d、e处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区_______资源的储量居全国之首。此处长江沿岸和海南岛还有____矿分布,这为本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1)金昌镍矿;白云鄂博铁及稀土矿;攀枝花铁及钒、钛等伴生矿;锡矿山锑;大余钨矿(2)河西走廊;河套;祁连山冰雪融水;黄河水提供了农业基地(3)有色金属;铁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通研教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教材结构上本章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摸清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编写者以全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选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既保持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如西气东输工程、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如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另一方面,通过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世界地理部分没有对自然资源知识作专门系统的介绍,故教师在本章教学中应在资源分类及特点方面作适当补充。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各类资源的特点、分布及相关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自然资源概况内容: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矿产资源

1、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2、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2).主要油田的分布

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3、金属矿产 铁矿的分布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4、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进行。

导入方案:同学们,知道纸张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木材)谁还能说出有那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知识---自然资源。

其中,本节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这部分内容使用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4幅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来理解把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要素做适当处理,使学生更直接认识和理解这一教学重点内容。我国矿产资源的有关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注意难点和控制点的把握,具体可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教学,提纲如下:

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

3、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其主要产地。

4、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状况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 土地资源内容:

1、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2、土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教学建议

为深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教师可从比较方式(中国与美国、世界)和能力层次(循序渐进)上做不同安排。

引导学生讨论“空中楼阁”成语,并导入人类生产、生活和土地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人多地少”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读图和动手作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基本图形表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一章中学到的气温和降水知识来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讲述“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时,分两个层次:一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二是同类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特点差异。教师可将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耕地分布图、中国林地分布图和中国草地分布图做成可叠置的幻灯片,以利于学生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水资源 教学目标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及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及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途径 水资源内容: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4、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

5、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水能的分布: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教学建议

水资源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等息息相关,在本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指导读图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在导入中,可布置学生收集当地抗旱、抗洪的资料,了解这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了解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水资源分布悬殊。水资源与降水量具有相关性,教学中教师可借用“降水量分布”图帮助学生推导、掌握水资源分布悬殊这一重点。第二是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教师可借助“南水北调”图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我国已建成几座?(2)南水北调将从哪条河调水到哪些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分析。

四、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海洋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3、海洋资源利用的广阔前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海洋资源的种类

2、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资源内容:

1、多样的生物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 海盐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3、海洋能源、海洋空间与海洋保护 教学建议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含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和本章前三节关于陆地资源中涉及的知识),在归纳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种类的基础上,推导和归纳海洋资源,分类后导入新课。教师宜采用阅读指导法讲述“海洋资源”,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海盐分布地区及主要盐场,因内容简单,可让学生从教材p72“中国近海海洋资源”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另外,教师可同时讲述盐场的成因以加深理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7

41、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最多的国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阿根廷

44、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上最低的洼地或世界上最咸的湖泊 盐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地壳断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壳断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万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区乞拉朋齐(印度东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气温记录出现的地方阿齐济耶(北非利比亚,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欧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交界)

5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5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56、世界水资源(江河年径流量)排列: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57、世界可开发的水能排列: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59、世界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60、世界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汉科乌马山(7010m,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62、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63、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64、世界上面积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

66、世界上东西向最狭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跨170经度)

67、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

68、世界上最干燥、最寒冷、风雪最多、风力最大的大洲南极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英国

71-81 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72、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76、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77、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

78、南部最发达国家:南非

79、最大的岛:马达加斯加岛

80、最后独立的国家:纳米比亚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开罗

82-87 欧洲之最:

82、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3600km,注入里海)。

83、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九个国家)。

84、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

85、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工农业都发达)

86、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

87、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东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法国、俄罗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发电量占本国总发电量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法国(占72.7%)

91、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

92、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

93、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是西欧。

94、世界上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亚(中国东部、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

96、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逊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约243万平方千米,亚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亚洲-中国、尼泊尔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刚果盆地(约337万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恒河三角洲(约8万平方千米,亚洲)

--------------------------------------------------------------------------------

世界“地理之最” 地理名称(相关数据) 所在地区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 亚洲(日本)

103、世界喷发次数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 欧洲(意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浅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约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约479万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马尔马拉海(约1.1万平方千米) 欧、亚洲之间

109、世界最浅的海 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 欧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马尾藻海(目视深度可达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轻的海 红海(4000万年) 亚、非洲之间

111、世界最大的陆间海 加勒比海(约275万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 波罗的海(平均盐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温最高的海 红海(表层年平均水温27℃) 亚、非洲之间

114、世界岛屿最多的海 爱琴海(约1400多个)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国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个)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际海峡 马六甲海峡(全长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间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亚)

118、世界分属国家最多的湖泊 里海(5个国家) 亚、欧洲之间(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37.6千克/立方米) 亚洲(中国)

120、世界最长的运河 京杭运河(长1801千米) 亚洲(中国)

121、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千米) 亚洲(中国)

122、世界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个国家) 欧洲

123、世界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苏伊土运河(每年平均通过约1800多艘次,年平均货运量4、2亿吨以上) 亚、非洲之间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尔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宽的瀑布 伊瓜苏瀑布(洪水期宽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湾 孟加拉湾(面积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6009米) 亚洲(中国)

128、世界最长的洞穴 猛犸洞(总长240千米) 北美洲(美国)

129、世界最大的石笋 丁马洞中(高63米,底宽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长的钟乳石 内尔哈溶洞中(长59米) 欧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国家 梵蒂冈(约1000人) 欧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1.18人/平方千米) 亚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摩纳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欧洲

134、世界民族语言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100多种) 亚洲

135、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澳大利亚(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岛屿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13667个)* 亚洲

137、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文莱(占全国面积75%以上) 亚洲

138、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 中国(21个) 亚洲

139、世界两国边界最长的国家 美国与加拿大(全长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热的地点 巴土拉(极端最高气温58.8℃) 亚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点 东方站(极端最低气温-89.2℃) 南极洲

142、世界年温差最大的地点 上扬斯克(年温差l07.7℃) 亚洲(俄罗斯)

143、世界年温差最小的地点 基多(年温差0.6℃) 南美洲(厄瓜多尔)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 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数最多的地区 菲利克斯湾(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风力最大的地区 阿尔德(年平均风速19、4米/秒) 南极洲

148、世界最大的风浪区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长的城墙 万里长城(总长6700多千米) 亚洲

150、世界最长的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332千米) 亚、欧洲(俄罗斯)

151、世界最长的公路 美国与加拿大(全长8963千米) 北美洲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8

课题

学习

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

重点

难点

重点:

1、我国农业的发展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难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地图多媒体图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课时1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学习目标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三、“我国农业的发展”(学生自学)

问:我国农业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问题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

回答、看图、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讨论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示图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

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作业设置

整理主要的知识点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

【引入新】上节我们讲叙了欧洲东部和北亚的范围和国家,今天我们介绍这个地区最主要的国家俄罗斯。请同学看附表“欧洲东部和北亚国家概况”,从面积和人口上可见俄罗斯是该区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不仅是该区最大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板书】

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①在此可从经度跨170°,是世界跨经度最多,东西长1万多千米,与中国000千米相比是世界东西最长的国家等方面让学生体会俄罗斯面积广大,世界第一的特征。

②找14位同学让每人代表俄罗斯的一个邻国,然后按方位顺序向其他学生报告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得出结论:俄罗斯是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

③教师最后总结概括。

【板书】1.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1亿人。

3.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占总人口81%。

【板书】

二、俄罗斯自然及经济特征

该部分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上给予的文字和图自己进行概括总结。在总结中要注意进行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对比。教师也可列下表带领同学边总结边填表。

对自然及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中国东西差异及经济发展的战略有关知识,让学生根据俄罗斯东西差异的国情为其设计发展规划,最后教师再介绍东部开发的状况及开发的条和前景。

【板书】

三、东部地区的开发俄罗斯

最后可设置以下反馈题:

1.经过欧洲东部和北亚各方面的对比,你说说为什么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2.对俄罗斯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发展条及主要工业部门进行列表分析。

3.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设计

第二节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1700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二、俄罗斯自然、经济特征及东西差异

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工业农业城市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毕业复习学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 归纳 对比分析的能力。重难点:

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 1 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4、指导学生小结学习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那几方面总结。

[说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欧洲地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5、让学生读图说说欧洲的地形特征? 三巩固提升、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1、气候复杂多样

原因: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气候比较复杂,总结亚洲海洋与陆地的差异非常显著,引出季风的形成。根据图分析总结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强调“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的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篇11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一、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 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

第一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3. 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4.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5. 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6.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上一篇:医保报销审核流程下一篇:信息系2009年技能鉴定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