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总结汇报(精选5篇)
课题名称: 课改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阶段研究主题: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高效探究的能力 课题编号: JZA2048 负 责 人: 常胜泽
学术指导: 党林忠 于少堂 曹晓东 执 笔 人: 于少堂
起止时间: 2013.7-----2015.8 所在单位: 富县沙梁中学
自2013年7月威海开题大会后,我校课题组积极研讨,精心准备,在南征老师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现就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
一、制定了《富县沙梁初级中学课题实施方案》
1、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编制学研稿,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体系,以教法转变带动学法转变,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分层习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德育管理模式。
2、明确了研究的重点、难点:
(1)主要领导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解决课改研究中教师理念问题。(重点)
(2)健全评估指导机制:
(3)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落实“反思”科研。
(4)课改班级、教师应致力于科学的自主管理机制的建设,营造有利于协作中竞争、竞争中发展的有效管理氛围。德育处、年级处要做好“大德育”的实施,学校主要领导要主抓主管。(难点)
4、确立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1)、转变教育观念。
(2)、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进行探究。(3)、对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4)、对新课程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5)、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方法:
以学定教;平等交流;尊重差异;关注生活;循序渐进;
二、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
1、学习了实施方案和计划,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和要求。
2、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
3、开学初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确立了本阶段的研究重点(如何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4、学习了学校相关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作业补充要求》、《教学研讨督导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规范实验教师常规工作,引导他们在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
5、以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个人研修,教科室专门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相关资料,为开展研究提供借鉴。各组均开展了专题研究活动。
三、结合文献学习,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实施方案》。
1、按学期确立了子课题研究。
2、增设了“课题沙龙”。
3、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铺垫。
4、考虑把课题研究资源延伸到骨干教师体系建设之中。
四、开始尝试研究,落实精细化管理。
1、德育处加强班主任培训,先后4次就班级精细化管理进行业务指导,期末进行了自主管理先进集体的评比。
2、各班落实自主管理要求,重点就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进行教育引导。目前,各班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纪律的自我约束、互帮互助上有所改观。
3、实验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并能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高效预习”上。试验班级的小组学习意识初步形成。
4、暑假我们就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手册,各教师能把学习研讨、教学观摩、教学反思、个案跟踪有机结合,全方位进行研究。
五、组织了经验交流,研讨困惑。
由于课题研究处于尝试阶段,所以研讨主要本着“聚焦课堂”的原则,以备课组研讨和沙龙两种形式组织,尽量把研讨生活化、常态化。就本学期研究而言,在“高效预习”上既有意见分歧、又有矛盾发现,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课
六、经验积累
1、分阶段实施,任务要明确,过程积累要详实。有利于阶段小结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2、常态化、生活化的交流更容易发现问题、交流经验。
3、课题组要根据不同的研究阶段制定相应的课题手册,有利于课题过程的监控和指导。
4、把南征老师等专家“请进来”,开阔眼界,能够加速研究进程。
5、教师的观念转化是研究的关键。
6、课堂教学改革,自主管理必需先行,否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就是一句空话。
7、研究必须立足实际,不能轻易照搬别人的经验,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甚至会弄巧成拙。
8、实验教师一要树立态度,二要培养研究能力,否则就会出现下载泛滥、胡拼乱凑,毫无结果而言。
七、存在问题
1、大德育观念落实不到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欠缺,导致小组合作、探究还只是流于形式。
2、教师主动研究的力度跟不上,大部分只是按课题组要求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
3、就本学期研究的“如何高效预习”现在研究的东西还比较凌乱,有待于后期进行深层次研讨、梳理,形成经验材料后,予以实践验证。
4、建立长效学习激励评价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难题。
5、我校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研究精力、研讨时间的保证上还需思考、商榷。
6、我校住宿学生多,家长在预习监督辅导上欠缺。
7、使用学研稿提前预习时,照抄现象比较严重(抄别人的、抄资料)。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5年3月)
一、对上学期研究的子课题进行了总结交流。
1、要求实验教师整理试验资料,提炼精华,形成论文。我校课题组的试验资料主要以实验手册为主,有教师在集体组织和自学中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观摩、有个案分析、有阶段小结,这些资料为教师对资课题研究的提炼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增强了论文的时效性和可行性。2、2014年3月4日在延安市课题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的思路做法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直关注。3、2014年3月10日召开了研讨交流会议,效果显著。2014年3月10日下午,黄陵县店头中心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一行五人参加了富县沙梁中学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多元化与素质教育》课题阶段研讨会。会议在沙梁中学多功能大厅举行,由沙梁中学教学副校长、课题学术负责人于少堂同志主持,薛亚丽、张秀荣、赵瑞亮等12位实验教师就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子课题“如何培养学生高效预习的能力和习惯”的研究情况作了汇报交流。分析了学生的预习现状、阐述了自己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归纳了自己总结的经验、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困惑以及今后准备努力的方向,德育处雷成主任就班级自主管理的经验也与兄弟学校做了交流,于校长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作了总结,肯定了实验教师的工作,强调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并对后期研究工作作了安排,店头小学的代表也谈了参会的体会,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整个会议在热烈有序中进行,各中心发言人准备充分,内容真实,各备课组成员积极补充,各抒己见,所有参会人均感到受益匪浅,达到了交流、探讨、学习、进步的目的。
4、形成了《成果汇编》,教导处一一整理后,已在全校范围内学习推广。
5、参加了课题组在江西新建县召开的课题研讨会,于少堂在校长论坛上做了交流,获得一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
6、存在问题:
(1)没有养成自觉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课前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就简单地看看和随意画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2)不重视课前预习。
有学生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学会记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或小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只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一点的任务,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6)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学生很少质疑),学生习惯于教师的教学以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鲜有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自主性差、合作探究、交流能力不够;问题意识弱,学科成就感也就不明显。
6、反思了后期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教师继续转变教育观念。
(2)、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进一步探究。(3)、对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4)、对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第二个子课题“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合作,有效探究”的研究
1、商讨实施方案和计划,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和要求。
2、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
3、教科室专门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相关资料,为开展研究提供借鉴。各组均开展了专题研究活动。
4、德育处加强班主任培训,先后3次就班级精细化管理进行业务指导,期末进行了自主管理先进集体的评比。目前,各班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纪律的自我约束、互帮互助上有所改观。
5、实验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建立健全自主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并能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合作,有效探究”。试验班级的小组学习意识初步形成。
6、各备课组组织了小范围的经验交流,研讨困惑。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一、注重学习交流,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组织课题沙龙。为了引导教师把研究研讨常态化、生活化,让教师在放松的心态下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的习惯。
2、教导处搭建反思交流平台。每学期教导处都要安排三次大型的常规检查,特别是近两年运行基本趋于规范的教学反思都由教导主任亲自检查指导,然后在教职工例会上作细致的总结,把比较典型的反思案例提供给课题组进行研讨,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3、积极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规定,以备课组为单位,除参加常规的教互研活动外,每个备课组每个月必须安排一次邀请领导参与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者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及观点进行剖析,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课程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4、积极参与延安市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经验交流活动,拓宽我们学习借鉴的眼界,帮助我们把更多的优质资源引进来。
5、利用联片研修加强校际之间的互动。
近年来我们联片研修的主题是高效课堂,和我们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为此我们每次活动都有意识的安排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参加点评互动。同时,我们还主动申请承办全县有效课堂教学大赛,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观摩的机会,和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流通、经验共享。
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规划课题研究的周期比较长,我校把规划课题与课改相结合,依据课改中形成的“三环节导学模式”(预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实验老师利用假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教导处负责整理研究结果,先在校内推广,经过试验验证后进行再研究,目前研究成果基本成熟,并得以运用。
三、整理结题材料
1、学习研讨材料汇编。
2、阶段研讨材料汇编。
3、课改沙龙材料汇编
4、阶段研究论文汇编
5、教学实践反思汇编
6、阶段成果论文集
7、课题简报
8、结题资料汇编 研究成效: 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精心努力,新的课改模式已经历了“套模”、“改模”向“创模”发展的根本性改变,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目的,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更科学。目前新的课堂模式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可以推广的优势。
一、让课前预习任务更加明确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但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提前预习。以往教师提出预习要求时,往往只是说一声,没有具体要求。有些学生也想预习,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往往不知道如何预习。他们只是简单地看一遍课文,标注一下自然段,勾划一下生字词或简单的浏览一下例题,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就算完成了预习任务,没有起到熟悉基础,整理疑难、思考发问的作用。有了学研稿,学生就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和预习方法,就能够对文本做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为课堂重点研讨、展示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学的明确、学的重点突出、学的容量增大、学的更有信心,教师组织课堂也更轻松,有时间拓展深度和广度。
二、让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文本是联系学生与知识的纽带,学生正是通过文本与知识进行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文本,或者只是简单地浏览,不作深入地思考,只是听教师对课文、例题进行分析,这样的自学没有用。由于不少学生缺乏预习的习惯,课堂上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就对课文、例题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讲解能有多大作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使用学研稿,正是把“先学后教”这一教学原则具体化,落实到了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学研稿的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尽管这种思考不够正确,不够深入,不一定真正把握文章的要义或类型题的规律,但只要阅读了,思考了,学生与文本就已经进行了初步沟通,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因为预习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预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储备。再经过课堂上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讲解,学生的认识自然就得到了修正与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没有学生的“先学”,只靠教师的“后教”,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三、指导了教师的课堂设计。在研究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强行规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有的完全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过程,有的可通过设问为其做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问题解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课前对学研稿的反馈,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使用学研稿,反而加大了教师提前备课的难度,促进了教师的思考和创新,无形中指导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四、指导了师生的角色定位,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更有效了。在课改之前,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解决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重点听什么、探究突破什么?我们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探究的重点自然就有了。这样一来主导和主体之间的互动就更有针对性了,师生角色的定位就更准确了。
五、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用教案教学时,课堂授课以讲为主,每节课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并不多。推行学研稿,学生可完全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独立学习,即可初步学习了解基础知识点、理清课堂知识结构,并可尝试通过自学知识解答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并在学研稿上作相关学习笔记。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剩余未掌握的部分则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学研稿,合作学习成了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们预习,准备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合作交流,互相促进,在合作学习中既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与分析能力、说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大大增强了。
六、有效地激活了课堂的生命力。
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初一大部分动、初二少部分动、初三纯粹不动是教师头疼但又束手无策的普遍问题。但实施课改以后,这个瓶颈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呈现出了初一动的有激情、初二动的有深度、初三动的有广度。被动与主动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思维得以拓展,学得轻松、学得自信,课堂上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师的工作主要从课内转向课前,由原来的表演者变成了课堂设计的导演者,学生由原来的观赏者变成了表演者,缤纷多彩的生命力中蕴含了更多的快乐与自信。
总之,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摸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大多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研稿”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既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课堂上,不再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方式也转变了。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展示、交流,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一部分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困生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组建原则和捆绑评价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下,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成绩的提高、能力的提高有了明显的效果。
存在问题:
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组6号或7号同学惰性大、依赖性强,甚至有极个别学生抄袭他人的答案。
二、学研稿中反思积累部分几乎为空白,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总结归纳能力。
三、自主课堂所需要的预习展示缺乏一定的硬件条件,走读生放学返家后缺少较为理想的预习时间,而住校生又没有可利用的书本资料或网络资源,所以,自主课堂在预习一环节就断了节,在第二天的课堂展示中,这些学生老是力不从心。
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把握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教师看到了积极回答问题同学的风采,讲的有条理也明白,但这样的同学只是一部分,对于差一点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帮助,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五、学研稿的实施对优秀生的学习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自学能力较差,如果组间互助跟不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
六、少数学习不够投入的学生拿到学研稿的时候,比较茫然,不能认真看书预习,对老师要求的内容不听,急急忙忙就去填写,想以最少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为完成任务而学习。
七、长效激励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建议及设想: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多读书、多观摩、多实践、多反思,将挫折提升为阶梯,将困难化作动力。能多走出去亲身实地的体验先进学校的“自主课堂”,用他山之石攻我之玉;日常教学之余,也要加大力度从书本上、报刊、网络中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同时,我们也要将我们前期课改中的经验和教训改进,继续实践。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情,坚持理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尤其是后进生,要多给予他们以爱心,提升他们的信心,以便尽快的扫除自主课堂的“心理障碍”;
三、更科学的进行小组学习管理,让组内的所有成员能感到“人人有事干,事事能干好”,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如实行小组内成员“捆绑制”,落后者劳动服务集体等策略。
四、在评价激励和分层教学上仍需多做探讨,解决目前还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五、学研稿备写时,在学法指导上还需进一步强化。
延安市富县沙梁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界定及支撑的理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并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空间。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即要求教师在各自的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创设自主求知、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已很难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抓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2. 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
(2)整合
(1) 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2) 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优化的整合。
(3) 指在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基础上,教师、学生与教学过程的深度整合。
“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内容的整合”,我们认为就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效果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与学科“整合”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即以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以优化的学科教学过程推动信息技术的开展。
3. 支撑的理论
(1)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合作中的首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1)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 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重组原有知识结构。
(3) 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上述理论表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知识的建构。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本课题研究借鉴建构主义原理和人本主义理论,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努力贯穿开放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策略
1. 研究目标
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三大主题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实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资源对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科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资源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 研究策略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和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根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无缝接合,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其整合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认识主体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方便师生摄取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性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架设学校课程整合资源和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网络社区的教育与辅导,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活动。
1. 语文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及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利用校园网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深化学校已有的大量阅读与快速作文相结合的实验成果。
(3)购置与开发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软件,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2. 数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教师应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新路子。
(2)加强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化研究。
(3)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听说认读为主要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生动、有趣的卡通英语对话片段,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
(2)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增大了学生操练对话的密度和广度。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3)借助网络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对话能力,加强语法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音乐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旨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
(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力。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
5. 美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在探究式学习方面。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索精神、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水平,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尽力提高学生的电脑绘画水平。
6. 其它
学校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扩展到品德与社会等学科中,以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将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为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应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掌握知识。
四、研究的方法
1. 文献学习法
学习与本实验有关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本实验服务。
2. 调查法
了解实验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课堂参与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需求变化,研究制作与使用以便学生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 研讨法
针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5. 个案研究
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6. 逻辑归纳法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五、研究的步骤
本项实验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 准备阶段(2006年4月—8月)
了解现状,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开展系统的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理论学习。
(1)拟定课题实验方案、组织论证、申报立项。
(2)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培训采取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主要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新型的教育技术,以及新课程标准,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与能力。
(4)完成实验前测与统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2. 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12月)
将研究内容化解,有针对性地研究。通过边研究,边试行,提高研究的效益。
(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进入实验阶段,为保证该项实验的顺利进行,每隔一周进行理论学习和课题实验的专题研究,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研讨活动,学习国内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
(2)根据实验目标分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策略的具体研究实践。
(3)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与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5)研究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使用教学软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的手段与方法。
(6)对实验过程中专题研究的各类数据、资料,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论证,以检测实验目标,调整实验手段,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验证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利于实验的大面积推广实施。
3. 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在过去总结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
(1)根据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对课题的实验进行及时的修正,然后将实验成果推广到下一轮的实验运行中进一步验证实验假设的正确性。实验教师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重复验证实验研究成果,收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写出总过程的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写出和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论文,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整理好实验研究档案,申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1. 研究带来的变化
随着实验的步步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相同的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学得更加轻松。实验进程足以表明:本课题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影响。所以,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模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能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
(1)学生素质得到快速发展
(1) 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实现怡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学习方式由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我们看到,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扩展了认知领域,同时,从学科特点来看,借助各种资料,将图文加以综合并发挥想象,适度借鉴并创新课文的表达方法,把网络信息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2006—2007年度我校学生作品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中发表文章8篇;在《校园文学》中发表文章9篇;在《当代教育教学》中发表文章达40篇。在各类征文比赛中,共有50多人次获奖。2008—2009年度我校顾酞正同学在昆山首届“新人新作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张芸等3名同学在省“书香网吧网上主题读书”活动评比读《丑小鸭》有感中获省级二、三等奖;冯怡冉在市小学生演讲赛《航天英雄伴我成长》中获一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学生在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三届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共获金奖3名、银奖15名、铜奖42名;汪姝琳、薛可心同学在“清风拂校园”廉洁故事征文、演讲比赛获昆山市一等奖。在各类知识竞赛、才艺比赛、演讲比赛、科技论文中,我校学生也均有出色的表现。
(2) 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加快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他们在彼此平等的接触与竞争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大大增强,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也跃上了新的台阶。2006—2007年度毛弈等12名同学获第十一届智力七巧板竞赛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刘博文等四名同学在第三届科技实践操作赛(火箭制作)大赛中分获特、一、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沙宇亮等5名同学在“声光杯”全国模拟遥控飞行挑战赛小学男子组获国家级二、三等奖;戴若木、刘力方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VEX杯”机器人比赛一等奖;张启航等9名同学在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朱棣文杯”舰船模型拼装竞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我校杜蔚文等6名同学获十九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纸模型飞机比赛中省级二、三等奖;王诗瀚等7名同学获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个人项目二、三等奖;梅健瑄等13名同学在橡筋动力杆身飞机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王佳琪等三位同学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生“昆山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获省级特等奖;刘力方等三位同学在“博实杯”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获苏州市一等奖。在其余各类科技竞赛、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都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信息素养是获得终身教育的基础。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确定、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整理、信息的集成将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即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夯实根基。实验表明,多数学生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并能熟练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具备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2006—2007年度中,我校王博等4名学生在江苏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应用竞赛、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操作赛中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08—2009年度周文强等15名同学在江苏省第八届青少年技师认定比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苏州市中小学航空航模比赛小学团体第六名;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团体二等奖;昆山市中小学生航空模型比赛综合团体二等奖。
(4) 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心理学家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我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听边看,或是自己选择视听内容。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涉及边缘知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进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增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
(2)教师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1) 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图像给予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角色就从“权威”角色向“伙伴”角色转化,变“讲师”为“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就特别理想。2005—2006年度黄敏霞老师获昆山市语文教师评优课二等奖;沈萍老师获昆山百节优秀课评比三等奖。2007—2008年度杜鹃老师获昆山市2004届数学教师会教一等奖、“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二等奖;陈丽娜老师获昆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9—2010年度蒋琴老师在昆山市小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研究“双优”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朱绮纹老师获昆山市第四届“百节优秀课”评比活动三等奖、开发区工会“青年教师风采展示”选拔活动三等奖;陆真珍老师在昆山市小学音乐学科优秀课评比获三等奖;沙亮亮老师在中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中获三等奖。近50位老师参与了市级公开、评优课的展示。
(2) 教师教学手段变得新颖而多样。利用网络备课,能大大丰富教师获取的信息。网络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网络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施教和个别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关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性化。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我们逐步走出计算机运用的低水平、操作化的倾向,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逐步迈向多元学科整合的全方位智力发展,构筑知识、情感、技能相融合的高智慧教与学体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教与学变得简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成自身素养的积淀。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定位带来巨大变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2006—2007年度黄敏霞等4位老师获昆山优秀教案评比二、三等奖。2008—2009年度我校居敏芳老师获英语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黄敏霞老师获苏州市思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邬国华等15位老师获昆山市优秀教学课件评比省级一、二、三等奖;陈丽娜等25位老师获江苏省“蓝天杯”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二、三等奖。2009—2010年度陶燕等23位老师在省优秀教案设计评比中获奖;秦月芬等25位老师在2009优秀教学课件中获省教育学会二、三等奖。总计获奖90人次。
(3)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课题的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通过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展示、个案剖析、论文交流等形式,我们发现教科研人员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统计和分析等处理,大大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我校青年老师先后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读书心得汇编》、《小学校长》、《希望月报》、《苏州特教研究》、《昆山教育研究》、《新教育实验信息》、《特色教育探索》、《教育科研论坛》、《好教师、好家长》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教师乐于教研、敢于教研的科研之风正在我校形成。
(4) 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在课题的不断深化研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不断提高,一批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的实验教师同课题一起脱颖而出。2006—2007年度,我校老师获奖论文124篇;2007—2008年度我校教师获奖论文88篇;2008—2009年度我校教师论文获奖共计68篇;2009—2010年度我校老师有42篇论文获奖, 总计322篇。2008年校刊《顺帆》获昆山市教育科研刊物评比一等奖。
(3)学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利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着力抓好资源库建设。2011年,我校引进电子白板达33块,同时组织发动教师积极建设本校的资源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搜集、整理、研制教学资源:互联网上下载;数字媒体资源中获取;把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数字化;自主开发文本素材及媒体素材;资源交流。建立涵盖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音像素材等子库,内设精品试卷、优质教案、优秀课例、精彩课件、优秀论文、教学素材等子库。目前,学校资源库里的课件、试卷、论文、教学素材等资源达30G以上,为广大师生的学习、交流创造了高效、及时、便利的条件。
(4)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2004年被授予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称号;2007年通过了苏州市现代化教育学校的研验收;2008年度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先进单位、中小学生书法(写字)展示赛优秀组织奖、读用《关心下一代周报》先进学校、社区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苏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等;2009年被授予昆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2. 研究后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带动了全校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通过实验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信息技术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简单“凑合”。
(2)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专家设计开发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与一线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而大多数教师自身又缺乏开发资源的条件。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同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甄别、提取学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 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落后于课堂教学改革,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代表第五小学《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组中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学习方式的研究》做一下总结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予知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听了会忘记,看了能记住,做了才理解。”这话非常深刻地揭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十分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了,能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增强了他们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纷纷表示,现在的数学“有意思多了”,比以前“好学多了”
一、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伴其一生,受用一生。而数学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时,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告诉学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1平方分米这么大物体。然后,让学生制作1平方分米的纸片,并用这纸片去量一量课桌的面和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量出了课桌的面积大概是30平方分米,当他们再用这张纸蹲下身去量教室时,发现这纸太小了,太费事了,就这样在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得出了要找一个比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和研究“平方米”的欲望。最后,在地面上画了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正方形,请学生们上来站一站,能站几个同学,进一步体验和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整个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活动的全过程,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不仅要用“脑”去学习,而且要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因为体验而真实,因为体验而美妙,因为体验而智慧,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价值。
二:学生在回归生活中享受快乐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真正去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也就是用一个整体浸入儿童生活的视野,去充分关注儿童的整个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学的世界,将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求、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以后,学生们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圆,并通过不同大小的车轱辘计算圆的周长,并且还有学生会问,骑车子还能测量出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三:学生在不断创造中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并不神秘,是人在灵感激活的瞬间产生的思维冲动和奇思异想,创造不是天生就有,只不过被狭窄的生活空间、机械重复的模仿训练给扼杀了。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他们的思维会产生出很多创造的火花。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烧水,发明蒸汽机。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发明者在实践中,因一些无意识的刺激激活了灵感所发生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和非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生学完了有关圆的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设计并参加应用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其中较多的是户外测量和计算面积的。通过测量,同学们有的算出篮球场的面积15×28=420(平方米);有的算出了铅球投掷圈(圆形)的面积大约是3.14×1×1=3.14(平方米);有的算出了篮球场罚球区(半圆+梯形)的面积3.14×1.8×1.8÷2+(3.6+6)×5.8÷2≈33(平方米);有的算出了篮球场三分线所围成的圈(近似于半圆)的面积大约是3.14×6.3×6.3÷2≈62 (平方米);有的还估算出了学校内三个花坛的总面积大约是36平方米;有的还估算了整个校园的面积大概是600平方米
当各小组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时,有一名学生突然问:“我想估算我们赤峰市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问把大家给难住了,大家都在静静地沉思。不久,一只小手举起来了:“我想,我们可以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看本市的地图来估算。”“可是,地图上我们市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呀!”刚才提问的同学站起来反驳道。“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割补的方法很麻烦,也不精确!”同学们在教室里争论了起来。这时我让每个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两天后有位同学兴奋地介绍说:“我们可以用厚纸板剪成本市地图的形状,先在硬纸板地图的中间刻一个长和宽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用天平称出它的重量,再把这块纸板放回原处,称出整个赤峰市这块纸板地图的重量,最后算出整块纸板重量是10厘米正方形纸板重量的几倍,就算出整个地图的面积是了。”真是绝妙!这位同学从算面积想到估面积,再想到“称面积”,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实践和交流交往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总之,面对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我们应该敞开胸怀,还学生一个自主参与的空间,让他自己去体验;还学生一个回归生活的乐园,让他自己去生活;还学生一个创造的天地,让他自己去成长。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的课题研究到了什么地步,我们都在实践都在探索,我们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这轮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以期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
经历将近一学期的钻研和探索,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并获得了发表。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深感不易。学习论文纂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全方位重视水平,科研性的论文完成更是学校对学生科研培养项目的一个中心工作。要提高自身的认知学习水平,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研究,以理论衡量、评价实践,指导实践。自这个课题开始以来,得到了学院相关专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订立了课题研究计划,展开切实的实践。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展情况
首先我认真对这个课题计划进行制定。在开学初,制定出了我的学生科研课题计划,再根据学生的研究的实际性与可行性基础出发,修正出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安排,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的开展就有了依据。当然,上学期由于学习任务比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但是计划毕竟起到了规定任务、指引方向的作用。其次我认真在平时进行课题的研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编排好了科研项目课题的时间那排表,每一个周二的下午四点,固定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搜集资料,做好记录。再次,积极向指导老师请教和请求帮助。本课题的研讨的内容有下列几项:历年的本校的创业策划大赛、四川省以及国家的比赛、我校学生的参与获奖情况、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研讨。这些内容的讨论,直接帮助了我在以后论文的完成。二、一些好的做法
在完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指导教师的实际帮助,踏踏实实地开展学生科研课题活动,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
1.认真查阅、学习有关资料,提高理论水平。通过这次的科研课题,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时代变化了,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规格有新要求。学校科技处对学生科研课题的引导,加大当代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大举措。如学科竞赛、挑战杯大赛等等,这对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很有帮助。
2.不仅仅是查询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而且在指导老师的介绍下,还外出实地找人访谈了解调查相结合。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题的研究更加便宜。
三、遇到的问题
1.学生科研课题工作缺少相关经验。幸好根据我的指导老师秦老师的指导,不然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而且计划安排上不是变得太多,就是繁杂琐碎,缺少灵活性。
2.学生特别是科研论文的发表有一定的难度性。这篇科研课题的完成,特别是论文的发表,经历了种种的因素的干扰,但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发表了,我深感其中的不易。
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兴涛
————“多一℃”创意社
姓名:马琳娜
院系:管理学院
班级:营销093
山东交通学院 2011-12-8
目录
摘 要................................................3
一、研究的课题.........................................4
二、组成人员...........................................4
三、课题的目的与意义....................................4
(一)课题目的................................................................................4
(二)课题意义................................................................................4
四、课题的来源与背景....................................7
(一)课题来源................................................................................7
(二)课题背景................................................................................7
五、研究过程...........................................8
六、研究结果...........................................8
七、感受及待解决的问题..................................8
(一)创业感受................................................................................8
(二)待解决的问题........................................................................9
摘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产品的新颖、奇特,他们对一些传统的产品产生不起兴趣,他们追求的是传统产品的特殊功能、普通产品的新颖设计,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公司确定了经营理念,以奇特的创意、新颖的设计吸引消费者,我们公司产品的设计的原则就是在实用的基础充满创新,有新意才有爱意。针对消费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消除消费者的苦恼,让消费者消遣的无忧无虑。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闪而过的灵感,与此同时,都有自己对于新生事物的需求。现在绝大多数饰品店都能够以新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随着饰品店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饰品店趋于同化,缺少的正是人性化的设计,设计理念中不能将“爱意”体现出来,仅仅是模仿,以从众的心理进行创新。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提出我们创意社的经营理念——有创意才有爱意,经营的是创意,我们的产品是任何普通的商店买不到的。以独特的经营方式:让顾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购买,而是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以最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意。产品DIY的形式将会吸引着广大消费者。这种经营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礼品,而是将娱乐与购物相结合,可以边吃边做,可以边玩边买。可以说创意社的卖点不仅仅是一些新奇、有创意、可爱的礼品,更是一种全新的创意理念,及时抓住年轻消费对流行、创意的追求以及他们独特的消费心理。
一、研究的课题
“多一℃”创意社
二、组成人员
课题负责人:马琳娜
成员:朱竹琳、孙蕾、杨国栋
三、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目的
大学生创意社的成立将推动大学生创新类、设计类及策划类的发展。现在社会上对创新与策划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尤其对于90后大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创意社建立将主要侧重于创意与策划方向,主要任务是引导90后开展各种创意策划活动,同时通过动手提升动脑思考能力,为90后提供一个自我思想展现的舞台,充分挖掘每位成员的想象空间,发挥创造潜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创新产品,解决消费者的烦恼。
(二)课题意义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以下列举两个我们创意社的特色项目:
1.可控腰带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这变化,现在已不是那个解决温饱的年代,无法满足的温饱和根不是上的营养,相反越来越的人们出现营养过剩,身体过度肥胖,于是减肥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话题,很多女性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减肥,去保持“完美”的身材,减肥茶、减肥药、做整形手术、运动等等,但无论什么方法都需要很强的毅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坚持都是不成功的。一些人再通过艰苦的努力好不容易减肥成功,有了一个苗条的
身材,就开始放松自己,当发现自己开始发胖时,为时已晚。
考虑到此种情况,于是我们的所推出的产品——可控腰带应运而生。我们都知道腰带,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演变出来的,它不但是用以系束袍服,还用来佩挂一些生产、生活使用物件。皮带腰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细看国际大大小小时装秀,设计师已经离不开腰带了。作为配饰的一部分,皮带腰带能很好地起收身勾勒线条的作用。此时我们又给其增加一功能:保持身材。
我们的产品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比普通的腰带多一刻度尺,这样可以使消费者在减肥时给以约束力。在减肥未成功时,此腰带就是催促剂,它能够帮助消费者很好的控制饮食量,每天我们都会注意到腰带上的刻度,这样就会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腰围,达到了减肥的功效。
2.笔袋的四季
笔袋——又称铅笔包、拉链文具袋,它是文具盒的延伸,又有文具盒无法达到的妙处。可以用来装笔或其它小型文具!比文具盒携带更方便,手感更舒服,比它更省空间,做到以最小的空间装最多的东西,把更多的细小空间给利用起来!所以它深受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青睐。按材料分,有皮、合成革、棉布、牛津布、塑料笔袋和立体图片笔袋等。造型有长方形、圆柱形和异体形等。
目前情况看,笔袋不能独立作为一门产业,它仅是办公用品的中文具的很小一部分,更是文具的其中之一,在需求上可能不会较大幅增长,但是会保持当前的水平。笔袋的需求与文具盒是呈反比的,当使用文具盒的人多的时候那么使用笔袋的人就会少,如果使用笔袋的人越多,意味着使用文具盒的人会减少。过去的那些年头,笔袋比较难普及,因为那时只有文具盒的概念,很多人都是跟风而已,但是现在由于生活的个性化,每个人都希望与众不同,加上追求便利,笔袋很快又成为消费者比较喜爱的文具用品之一。同时由于这次推出的四种笔袋有其特别的可爱之处,所以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更多人所喜爱。
主打特色:四季、可爱、童真。主题:“笔袋の四季记忆”。围绕四季这个关键词,将推出四种不同的笔袋——春语、立夏、秋怡、暖冬。四个好听的名字,四种可爱的物品,不仅仅是单纯的笔袋,更多的是一种童趣,一种属于我们的学生时光。通过笔袋可以记录每一个人的心情,通过笔袋可以透漏出每一个人的性
格,通过笔袋可以回忆点滴童真„„
产品外观:由于推出的主题为“笔袋の四季”。所以围绕四季推出的笔袋分为四种物品。其中两种是水果两种是动物。春语——熊猫 立夏——西瓜 秋怡——菠萝 暖冬——猴子。这四款笔袋造型生动,将这四种物品的可爱之处表现的淋漓尽致,既卡通又风趣。在下面将会分四个模块介绍这四种笔袋。
产品实用功能:这四个笔袋均由布料制成,外表有毛绒布料贴制而成,手感柔顺。大小可装下十至二十支笔,供日常学习生活所用。正面由造型卡通的图案组成,背面有小口袋,方便装一些零散的学习用品。内部分两层,可将笔和尺分开存放。同时这四款笔袋还有一项很吸引消费者的特点,就是由于它的造型卡通,可以作为钱包或者化妆包使用,这样又增加了其一项使用功能。使这四款笔袋尽显其可爱喜人之处。
产品使用时间:这四款笔袋为一组产品,春、夏、秋、冬顾名思义,是分四个季节的实用,可以购买这一组产品供一年使用,也可购买其中一种产品分季节使用。其实笔袋不论季节可在全年使用,但是由于此次推出的主题——四季。所以希望消费者在自己喜欢的季节中购买自己所喜爱的一款可爱的笔袋。
创意是思维的灵动,是心灵的捕捉,是对生活的总结与阐释。创意无处不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有了更多的触动。它只是一个思维的小小转弯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精彩。
四、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一)课题来源
“多一℃”创意社来源于对饰品店现状的调查以及对于消费者的调查走访,了解到现今消费者追求新颖、奇特的产品功能现象。
我们小组首先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调查,了解到现存饰品店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设计调查问卷访问调查;根据调查问卷做出调查报告,并具体提出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目标市场选择、进行市场细分,并根据内外部环境,提出初步地的目标市场定位;小组成员分工实地考察,通过不同的方式(包括查阅资料、网上查询以及访问等)得出微观环境分析,为营销策略的制定做重要的参考依据;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具体的营销策略,根据各位成员收集的不同的资料,由小组组长整合出综合的报告;对报告具体的分析,对不切实际的策略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一份具有可行性的策划方案。也就形成了我们创意社课题的研究作品。并且在后期我们与一些礼品店、精品店合作,将自己初步的营销策略投入实施,并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策划进行完善。
(二)课题背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产品的新颖、奇特,他们对一些传统的产品产生不起兴趣,他们追求的是传统产品的特殊功能、普通产品的新颖设计,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公司确定了经营理念,以奇特的创意、新颖的设计吸引消费者,我们公司产品的设计的原则就是在实用的基础充满创新,有新意才有爱意。针对消费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消除消费者的苦恼,让消费者消遣的无忧无虑。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闪而过的灵感,与此同时,都有自己对于新生事物的需求。现在绝大多数饰品店都能够以新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随着饰品店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饰品店趋于同化,缺少的正是人性化的设计,设计理念中不能将“爱意”体现出来,仅仅是模仿,以从众的心理进行创新。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提出我们创意社的经营理念——有创意才有爱意,经营的是创意,我们的产品是任何普通的商店买不到的。以独特的经营方式:让顾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购买,而是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以最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意。产品DIY的形式将会吸引着广大消费者。这种
经营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礼品,而是将娱乐与购物相结合,可以边吃边做,可以边玩边买。可以说创意社的卖点不仅仅是一些新奇、有创意、可爱的礼品,更是一种全新的创意理念,及时抓住年轻消费对流行、创意的追求以及他们独特的消费心理。
五、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首先确定公司主题;其次,经上网搜集资料、查阅书籍等进行行业分析;再次,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一下成立公司的可行性。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做出创业策划书。
六、研究结果
经过小组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形成了我们“多一℃”创意社的创业策划书,进行我们创业计划,进行创业规划。
七、感受及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感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创业一词已成为人们意识中较为普及的词汇了。许多的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创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在艰难中前行的。纵观创业领域的一些数据和资料,我们也不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残酷的结论:创业之路艰难,创业成功更加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创业征途上,有马云、俞敏洪等一批取得巨大成就的创业佼佼者,从他们的创业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而从那些功败垂成或失败的创业者身上,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经验教训。
对于正在进行大学生创业的我来说,我感受颇深,创业难,创好业更难。我们除了要有创业机遇对于之外,还要具有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它将直接关系并决定我们创业的最终结果,支配着整个创业过程能否向着预期目标驶近,是整个创业过程的动力源泉。
我们进行科技创业不仅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与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创业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崎岖坎坷。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创业组的成员都必须要有对理想的坚定执着和对创业的坚定决心,克服在创业过
程中的种种变故与风险,坚定地继续创业之路。要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走下去。创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是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入社会、认知社会,把握行业动脉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们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具备常人所不能有的毅力,坚持不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只有这样,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待解决的问题
【结题总结汇报】推荐阅读:
思政结题总结报告12-07
励志教育课题结题总结05-31
创新项目结题个人总结06-13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09-18
统计结题报告09-06
结题报告前言09-15
生物结题报告09-19
结题申请报告11-13
课题结题通知12-11
学校课题结题通知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