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报告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洋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海洋调查报告

关于我省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9年6月18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茅临生副省长所作的《关于我省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海洋是浙江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十一五”以来,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的要求,不断加大对海洋规划、开发和保护的力度,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省海洋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当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由此付出的海洋资源、环境代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可持续发展使命赡和紧迫感。要始终把保持海洋经济平稳较陕发展放在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从省情和海情出发,全方位宣传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地位作用和文化内涵等,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的艰巨性与人海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合理互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牢固树立生态海洋、和谐海洋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全民的现代海洋意识、海洋强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要考虑地方加快发展的合理性,更要着眼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促使海洋工作为我省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度谋划海洋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涉海规划和项目计划调控和引导作用,以宁波和舟山为主体、温台沿海和杭州湾为两翼,科学安排和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潜航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临港科技产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要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科学配置海洋资源,船陕全省海洋功能区划中期评估调整,切实把海洋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持久、有效利用作为保护和发展“双赢”的切入点,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港口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既优先保证港航服务和临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用海需求,又为保持其发展延续陛,提高其发展技术层次和综合效益留有余地。要持续改善海洋环境,坚持功能控制和保护优先原则,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杭州湾等近海重点海域实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和降污减排达标入海制度,加强河口、港湾综合整治,大力开展“310”海洋生态建设和碧海生态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严格的涉海项目论证评审制度、控制机制、跟踪监察评估制度。

三、注重科技刨新,努力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要深化和完善科技兴海创新制度,确立科技先行的战略思路。集成海洋科技力量,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加快组建“浙江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和“省海洋科技开发中心”,加强对港航强省建设等关键技术和共『生技术研究攻关和深度开发,不断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要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加速海洋高新技术和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成果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充分利用杭州、宁波等地的海洋科技优势,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集聚、扩散和延伸。要构建科技兴海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908专项”成果集成,加快组建“浙海网”,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全方位动态跟踪和监测海洋资源环境状况、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和减灾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话力。要以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为契机,调整充实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涉海部门联席会议,整合并确定权威的管理机构,以强化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经济尤其是港航强省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协调及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实行河海统筹、陆海协同,建立起分工有序、协调有制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制定我省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实施办法并开展试点。细化、完善我省海域使用权流转、评估等管理办法,探索并逐步建立海域占用补偿机制、海洋生态损害赔(补)偿机制和休渔补偿(贴)办法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挟持作用,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机制建设,加大财政对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尤其对科技兴海和港航强省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失海失涂渔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五、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海洋开发秩序。现阶段要尽快制定我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海岸带综合管理条例、海洋河口与排污口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同时,要重点加强涉及维护权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海洋标准的制定工作,使其与海洋法律、法规形成有机的整体和体系。继续开展“海盾”、“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破坏海洋资源、环境的各种非法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岛礁资源。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海洋联合执法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实行空中、海面、岸站一体化和海陆同步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海域管理和执法水平,促进海域开发科学、合理、规范、有序进行,真正为依法管海、用海、治海、兴海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并于今年10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关于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工作的情况。

一、200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情况

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侦查监督的任务,主要是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以及侦查活动监督等具体职能。2008年以来,省检察院领导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认真履行检察职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在侦查监督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审查逮捕工作。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强制措施。审查逮捕是侦查监督工作中最基础、最主要的职能。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审查逮捕工作,依法打击犯罪,化解矛盾,保障人权,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严格审查办理提请批捕案件。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下同),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66635件10751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63113件101439人。依法对5399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其中,无罪不捕541人,存

疑不捕2220人,无逮捕必要不捕2638人,同时,对审查发现有逮捕必要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决定追捕680人。各级检察院克服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牢固树立审查意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的逮捕条件,认真把好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在实现全部案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的同时,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批捕案件中,撤案、判无罪分别为21人和1人,同比分别下降64.7%、75%;不起诉355人,其中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共74人,同比下降12.9%;不捕案件公安机关提出复议、复核共455人,同比下降8.1%。重点抓了三项措施:一是严把批捕案件质量标准。组织全系统侦查监督干部学习培训《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加强对未成年人年龄、份情鉴定等办案中易出问题的十个“险点”的防控。二是加强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对有疑点的案件、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案件、侦查活动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案件和犯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案件等五类案件,做到每案提审。金华等地检察院还坚持做到所有案件每案提审。不少地方探索通过驻看守所检察室向犯罪嫌疑人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认真听取意见,北仑区等检察院还探索在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制度,防止错捕、错不捕,有力地保障了办案质量。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省、市检察院的指导职责,规范对请示案件的答复工作,及时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重大情况和法律政策界限把握问题,提高办理新型案件、处理专业问题的水平。

依法从快批捕严重刑事犯罪。共批准逮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及故意杀人、放火、爆炸、绑架、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嫌疑人22012人,诈骗、盗窃、抢夺等侵财犯罪嫌疑人54963人,金融诈骗、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严重经济犯罪嫌疑人2646人,造成重大环境事故、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嫌疑人139人,假冒商标、侵犯著作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133人。工作中,密切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完善和落实“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形成打击合力。一是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对上级统一部署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以及省公安厅组织的禁毒缉毒、整治盗抢、保奥运抓逃犯等专项行动,积极会同公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疑难复杂案件联席会议、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增强打击合力。省检察院对16起有组织犯罪案件进行挂牌督办。二是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对1580件重特大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和新类型犯罪案件,做到适时提前介入,根据诉讼要求,积极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在公安机关提请批捕后,依法从陕作出批捕决定,在稳准狠和及时性上体现严打方针。不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之间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提前介入工作制度。

化解社会矛盾、落实依法从宽。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和轻微犯罪等慎用逮捕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是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省检察院转变执法理念,抓住关键环节,加强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区别对待,共对393名实施轻微犯罪、积极认罪悔过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捕。全省检察机关对未威年人犯罪案件均实行专人办理,有的基层院成立专门科室办理,不少检察院落实社会调查、法律援助、案后帮教等工作措施,加强特殊保护。省检察院对我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开展专门调研,制定下发《关于办理未成年人轻微盗窃案件适用宽缓政策的意见(试行)》,对这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多发领域明确适用宽缓政策的法律界限。二是初犯、偶犯和轻微刑事案件。出台《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对初次犯罪且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因亲友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轻伤)、因生活无着而初次盗窃的案件(不合入室盗窃)、因生活无着而初次诈骗的案件、交通肇事案件(不含无证、酒后驾驶等情形)四类案件,在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向被害方履行民事赔偿并得到被害方谅解的情况下,在批捕环节可以作出不批捕的决定。共有1096件案件进入刑事和解程序,不批捕368人,不起诉756人。三是外来人员犯罪案件。省检察院积极引导全省各级检察院在办理外来人员轻微刑事案件中,改变对外来人员构罪即捕的做法,对837名具备取保候审条件的外来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定罪不捕决定,平等保障外来人员诉讼权利。目前,温州、湖州等检察院与公安机关联合出台文件,对外来人员轻微刑事犯罪适用无逮捕必要的条件与办案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宁波、岱山等检察院对外来犯罪嫌疑人实施非羁押措施风险评估制度,得到新华社等媒体的正面反映。瑞安、永康等检察院在社区、企业建立帮教基地,保障不捕后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四是群体性事件中的犯罪案件。出台慎重办理群体性事件中相关犯罪案件的意见,指导各级院依法严厉打击组织指挥闹事、进行打砸抢等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对一般参与者慎重批准逮捕,并要求层报上级检察院把关,防止处理不当而激化矛盾。五是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奥运会安保的排查管控,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积极参与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以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监督为要求,加强对公安机关立案和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对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开展法律监督,对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侵犯人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全省检察机关正确认识自身宪法定位,正确对待监督与配合的关系,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监督。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077件,法院已判决436件856人,均为有罪判决。判决案件中,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案件754人,占88.1%,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重刑案件259人,占30.3%,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的55人。同时,对认为不该立而立的案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728件。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坚持以“捕得了、诉得出、判得下”为基本标准,重点监督纠正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或者涉嫌徇私舞弊的案件。新昌县检察院依法监督立案一起涉案金额达900万元的生产销售假药案,省委赵洪祝书记对此作了重要批示,现3名主犯分别被判处7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二是注重跟踪问效。针对不少立案监督案件久侦不结的情况,各级检察院在批捕、起诉等工作中加强跟踪监督。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于07年6月、08年7月两次分批对16起和12起久侦不结案件联合挂牌督办,现这两批案件已分别侦结12件和5件。三是推进规范监督。就立案监督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会同省公安厅形成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立案监督的范围、程序,强化对下级检察、公安机关执法实践的指导。针对2008年度监督撤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对全年监督

撤案案件的逐案审核,通过综合剖析,明确规定9种不属于监督撤案范围的情形,切实规范这一工作。

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把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存在的滥用刑事强制措施、超期羁押、违法取证等违法侦查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积极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共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活动监督意见书765份,维护当事人诉讼权益。为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组织慈溪、义乌等11个基层检察院开展对刑事拘留的监督试点,重点对是否存在不应刑拘而刑拘的情形、刑拘后撤案处理是否合法等进行监督。试点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协同建立了信息共享、备案审查、听取刑事拘留人员意见等工作机制,实践效果良好。一年间,通过刑拘监督途径试点单位共监督公安机关撤案53人。为防止以押代侦,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办理提请批准延长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意见》,规范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审批工作。

切实查处侦查活动中的司法腐败案件。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惩治司法腐败的要求和惩防并举的方针,健全侦查监督与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的联系配合机制,对侦查活动中执法不公、不严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认真查处,强化治本之策。共依法查办公安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1人,其中涉嫌在侦查活动中为当事人谋取利益并索贿受贿或渎职、侵权的共63人,内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犯罪23人,受贿14人,滥用职权10人,徇私枉法7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4人,玩忽职守3人,其他2人。查处的公安人员中,协警37人。省检察院针对协警职务犯罪高发背后存在的监督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剖析,引起了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重视,曹建明检察长作出重要批示。

(三)以促进自身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重点,加强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的监督。紧紧抓住自侦案件逮捕权行使、自侦案件侦查规范等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环节,落实有效措施,强化对自行侦查的监督。

严格审查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共受理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移送审查逮捕案件1509件1602人,严格把握逮捕标准,决定逮捕1355件1443人,对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不予逮捕116件119人,其中,无逮捕必要不捕74人,存疑不捕42人,无罪不捕3人。为确保对自侦案件逮捕权的正确行使,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落实人民监督员对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监督。着重从保障知情权入手来落实这一措施,要求自侦部门在对犯罪嫌疑人首次讯问时,即告知如对其决定逮捕不服的,有权要求人民监督员介入监督。共有8件案件进入监督程序,人民监督员均同意检察机关原拟定意见。二是完善决定逮捕环节查阅同步录像制度。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实行自侦案件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去年,进一步推进同步录像制度的内部衔接,做到由技术部门专门负责录制与保管,严格审录分离,同时侦查监督部门根据审查需要可随时调阅录像资料,切实加强监督。三是强化上级院对下级院的监督制约。实行“双报批、双报备”制度,下级检察院对职务犯罪案件立案、逮捕,要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对职务犯罪案件撤案、不起诉,要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

全面开展积案专项清理。去年,省检察院组织全省检察机关对2007年前立案侦查而未侦结的案件进行全面清理,至今年3月共消化积案231人,对69人依法移送起诉,其余的作了撤案和不起诉处理。立足全面清理,对2008年以来自侦案件逮捕质量情况作了全面剖析,经复查,捕后不起诉18人,无捕后撤案、判无罪。捕后不起诉案件中,行贿案件8人,均具备酌定从宽和法定从宽情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玩忽职守等案件共10件,9件是具备犯罪数额小、情节轻微等酌定从宽情节,还有1件因为事实无法查清、证据不足而作不起诉处理。立足整改,省检察院正积极研究进一步规范行贿案件立案、决定逮捕、撤案等环节工作的意见,防止和纠正随意性。

加强对自侦案件侦查活动的监督。省检察院针对自侦案件侦查活动的重点环节,制定下发严格规范自侦办案“十条禁令”,明确了立案前不得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或限制其人身自由,严禁以连续传唤、拘传等形式违法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证人等十条禁止性规定。为抓好落实,去年,认真开展对落实“十条禁令”和“同步录像”制度的检务督察,对有反映的近百件案件进行认真调查,同时严肃查处违反“十条禁令”的行为,对违规办案的3名干警给予纪律处分。为进一步保障规范执法,全面组织开展办案工作区建设,实行侦查人员与司法警察人员的职责分离与监督制约,规范讯问、询问、律师会见、法警安全警卫等区域的工作,促进自侦活动监督制约更加严密、执法更加规范。

(四)以监督力度、质量、效果的同步提升为目标,加强侦查监督工作能力建设。把侦查监督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与侦查监督工作统筹谋划、统筹开展,着重从健全和落实机制入手,使能力建设进入常规化的轨道。抓了三个方面:

在加大侦查监督的力度上狠抓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和检察机关内部信息整合机制建设。在省检察院层面,会同省公安厅以及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执法机关建立涉嫌犯罪行政执法案件移送机制,并积极推动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网上衔接。各市、县检察院积极探索,不少检察院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信息衔接平台,对防止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12件。同时,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相关信息库建设,一些单位对在办案中发现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数据库,增强了法律监督的合力与实效。

在提升侦查监督的质量上狠抓能力建设。一是开展案件质量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捕后判无罪、撤案、不起诉案件逐案自查并上报上级院制度,省、市检察院结合备案审查和不定期抽查,每年年底开展对年度情况的全面剖析检查,进行情况通报。二是加强文书规范和岗位技能训练。先后对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监督立案文书、监督撤案文书等予以规范,并通过不捕说理文书评比、侦查监督十佳办案能手评比等岗位技能训练与竞赛,提高基本素能。三是优化考核引导。如,针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把对立案监督工作考核的重点放在监督立案后的判刑情况上,同时进一步规范撤案监督,避免工作中的不良导向。

在增强侦查监督的效果上狠抓能力建设。研究采取具体措施,努力在监督中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主要有:一是建立轻微刑事案件陕速办理机制。以此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当事人讼累。以温州市检察机关2008年所办相关案件为例,基本实现了提请批捕3日内完成审查逮捕程序。二是全面实行不批捕案件说理机制。对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向公安机关进行详细的分析说理,必要时还向被害人说理,以释疑解惑、增进和谐。这项

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与推广。三是强化便民利民措施。如慈溪等检察院在互联网上开通批捕案件案由、办案进度学隋况的公开查询平台,保障群众知情权。四是围绕大局开展专项工作。今年4月到年底,全省检察机关统一开展涉企案件侦查监督专项工作,省检察院明确了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增强工作针对性,努力服务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省检察机关在加强侦查监督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侦查监督职能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一些检察机关监督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规范等现象。无论是对公安机关侦查的监督还是对检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都存在“重打击、轻保护”、“重配合、轻监督”的倾向。体现在,在审查逮捕环节,个别案件对批捕条件把握过严,个别案件捕或不捕迁就公安部门的侦查需要;在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方面,有的缺乏敢于大胆监督的勇气,怕影响与公安机关的关系,少数单位不正确对待考核,甚至与公安干警协商“规避考核、谋求双赢”,对有些突出的执法违法问题不加以监督,对可能导致公安机关考核捆分的环节不加以监督;在对自行侦查案件的监督方面,一些时候为支持、配合自侦办案,降低逮捕标准,以捕代侦。同时,对刑事拘留等环节的监督还刚起步。

(二)侦查监督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批准、决定逮捕案件作撤案、判无罪、绝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处理的97人,占0.09%,作相对不起诉处理的298人,占0.29%,其中虽有捕后证据发生变化、起诉环节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原因,但也暴露出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在全面排查中,发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和隐患主要有:有的检察院对逮捕标准前后把握不一,引起公安机关异议和人民群众的批评;有的对提请审查逮捕案件认为不构罪的,不敢依法直接作出不构罪不捕决定,而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给自己和侦查部门留有余地,影响监督效果;立案监督追求数量、忽视效果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存在,有少数立案监督案件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免予刑事处罚,效果不佳。

(三)侦查监督工作还不够规范。现行法律对侦查监督工作原则规定多。具体规定少,特别是法律对监督程序的规定还不太明确,这就要求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在实践中通过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加以探索和规范。从检察机关角度看,在侦查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规范不足或落实规范不够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落实立案监督规范不够。有的没有很好落实省公检两家关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意见,如对涉嫌犯罪的行政处罚案件,没有及时建议行政机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而是直接对公安机关立案监督,个别检察院将改变罪名作为立案监督,影响了监督的严肃性。二是监督文书不够规范。有的顾及到两家关系,对应当采取《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法定形式的,却采取了检察建议进行软监督,个别地方甚至采用“函”的不当形式。三是对自行侦查监督不够规范。如,对自侦案件律师会见,由于刑诉法和律师法规定不一,法学界、法律实务界对两个法律适用优先问题存在争论和分歧,最高人民俭察院尚无明确规定,工作上还难以有统一的明确规范。自侦案件讯问全程同步录像制度,是浙江省检察机关为规范侦查行为、保证侦查质量、提高侦查水平、保护侦查干部,在全国率先实行的内部工作制度,有的地方在执行中落实制度不严格、个别案件录像不完整,对实务界争议颇多的录像资料公开问题,法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没有予以明确,实践中存在一定困扰。

(四)外部配合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监督途径有待进一步畅通。目前监督的渠道主要依赖于审查逮捕环节。对公安机关立案、撤案等情况,由于未能与公安执法信息平台进行有机衔接,也无定期情况交流机制,很难了解掌握。04年省检察院、公安厅及14家行政执法机关关于涉嫌犯罪行政执法案件移送的会签文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原由省整规办牵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因整规办机构撤销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使得该机制建设只限于个别市、县,对行政执法活动中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突出问题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监督。二是贯彻宽严相济政策配套机制有待健全。落实依法从宽,自由裁量权增大,目前相关监督制约机制、公检法三家的工作程序和执法尺度统一把握机制、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未成年人、外来人员管理帮教机制,都还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考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考评标准还不够科学完善,有的地方公检两家业务数据不一致,影响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

对上述问题,省检察院将紧紧依靠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解决。

三、下一步加强和改进侦查监督工作的意见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备位委员,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职责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中央司法改革意见也将加强诉讼监督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在侦查监督工作上,切实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树立正确的法律监督理念。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目标化为载体,引导全体干警深入理解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侦查监督工作中,就是要深刻认识我国宪政体制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增强侦查监督职责意识和对侦查监督工作严肃性、法律性的认识,正确处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执行法律与贯彻刑事政策、协调配合与监督制约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高监督能力,讲求监督方式方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

(二)突出监督重点,着力加大侦查监督工作力度。当前和今后—个时期,要紧紧围绕省委“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大局来开展侦查监督工作。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从快批捕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同时深化措施落实依法从宽,特别是认真把握涉企、涉众案件的法律政策界限,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坚持把立案监督的重点放在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上,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侵犯知识产权、损害企业利益等该立不立的严重刑事案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深入探索实践侦查活动监督的有效方式,在依法重点监督纠正各种违反诉讼程序、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的同时,加强对违法冻结、查封、扣押、滥收保证金、滥用强制措施等违法侦查行为的监督探

索,建立健全对在押人员立功的同步审查监督机制。扎实推进涉企案件侦查监督专项活动,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三)改进工作措施,着力提升侦查监督的质量。正确把握逮捕条件,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完善和推广审查逮捕阶段听取犯罪嫌疑人及律师意见的做法,提高审查逮捕质量。改进和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以捕后撤案、不诉、判无罪案件为重点,对执法办案中暴露出的锚案、质量瑕疵案件、质量隐患案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重点评查,查找问题症结与执法隐患。健全审查逮捕、立案监督、撤案监督的内部审查程序,加强对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的研究,强化个案和类案指导。积极推进侦查监督网上办案,加强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严格纪律约束。落实讯问全程同步录像、自侦案件律师会见等各项制度,保障逮捕权的正确适用。对自侦办案中违反“十条禁令”的,严格责任追究。

(四)落实司法改革任务和推进工作机制创新。着力畅通监督途径。围绕制约侦查监督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依靠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的支持,争取在落实改革任务和工作机制创新上走在前列。重点是:认真落实7月1日起实施的省以下检察院自侦案件审查决定逮捕上提一级改革,使自侦案件的侦查与决定逮捕职责分离、形成制约,保障逮捕权的严格适用;积极争取党委、^大及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落实,严格落实信息报备制度,力争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上见明显成效,使检察机关在权限范围内能及时查阅公安机关立案、撤案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信息,公安机关在权限范围及时了解掌握检察机关的批捕、立案监督、纠正违法等信息,促进监督,强化制约。健全检察机关内部侦查监督、公诉、监所检察等部门的联系配合机制,形成侦查监督工作合力。健全侦查监督的刚性反馈机制,进一步规范对监督立案久侦不结案件、检察建议等的反馈机制。坚持和完善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协调机制,在信息互通、考评机制健全等方面,深入统一思想,完善解决措施,共同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加强法律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情况汇报,是对检察工作的有力监督、支持和促进。全省检察机关将紧紧依靠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专题审议意见,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为维护公平正义、服务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浙江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5月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办公厅于2月份下发了《关于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此次听取和审议的主要内容是,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工作的情况,包括:一是审查逮捕工作情况,重点是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检察机关不予批准逮捕情况,检察机关纠正漏捕工作情况,捕后不诉、撤案、被判无罪情况;二是对公安机关立案监工作情况,重点是监督立案案件的侦查和判决情况;三是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工作情况;四是对检察机关办理的自行侦查案件监督工作情况。为配合常委会做好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月至4月,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常委会刘奇副主任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分别征求了省委政法委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的意见,到省律师协会召开了部分律师座谈会,并派员参加了在绍兴召开的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会议。同时,内务司法委员会还组织人员到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及余杭、鄞州、北仑、鹿城、龙湾、瑞安、永康、义乌等市、县(市、区)进行了调研,分别单独听取了当地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情况介绍,并召开了当地党委政法委和人大、法院、司法局及律师参加的座谈会。4月8日,内务司法委员会组织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听取了省公安厅关于全省公安机关接受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情况和对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意见的汇报,并将调研了解到的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意见进行了反馈。4月24日,内务司法委员会听取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的汇报,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作了反馈,请省人民检察院在向常委会的报告中作出回应。

省人民检察院对此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高度重视。一是加强领导。省人民检察院专门成立了以陈云龙检察长为组长、三位分管侦查监督工作、自行侦查案件工作和办公室工作的副检察长为副组长、各个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接受审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二是逐案排摸,仔细检查。省人民检察院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藉此机会对2008年1月以来的侦查监督案件进行逐案排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征求意见,广泛调研。省人民检察院组织人员走访了省级相关部门,到有关市、县(市、区)进行了自查和检查。四是态度认真,积极配合。省人民检察院主动、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对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反馈意见予以认真听取和吸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侦查监督职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侦查监督职能,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创新完善执法制度,努力提高执法质量,侦查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扎实开展审查逮捕工作。全省检察机关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向基础上,能够较陕适应1997年刑法、刑诉法修改后监督职能加强和转换的要求,积极采取备种措施,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审查逮捕工作质量。根据省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下同),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66635件107514人,经审查批准逮捕631 13件101439人。依法对5399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其中无罪不捕541人,存疑不捕2220人,无逮捕必要不捕2638人。另外,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检察机关审查发现认为有逮捕必要、纠正漏捕的680人。

1、强化审查意识,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全省检察机关牢固树立审查意识,严格掌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三个逮捕的条件,紧扣“主要犯罪事实是否查清”这一要件,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一是强化提审制度。金华市两级检察机关,对所有公安机关提请审查逮捕案件实行每案提审,直接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其他地区也能够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予以逮捕等关键问题有疑点的,案情重大复杂疑难的,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的,犯

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等五类案件全部提审,确保案件质量。二是发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余杭、北仑、鹿城、龙湾等地的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通过和驻看守所检察室密切配合,向犯罪嫌疑人发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依法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听取律师意见。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已连续穴年实行在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制度,并目从个案探索到建章立制,不断予以完善,2008年在审查逮捕阶段共有20名犯罪嫌疑人聘请了律师,其中有11名律师提出了不应当逮捕的意见,经审查研究,9名律师的意见得到了采纳。

2、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全省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对“有逮捕必要的”法理研究和实践总结,重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一是建立健全外来人员犯罪案件平等办理制度。过去对外来人员犯罪“构罪即捕”,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外来人员轻微刑事案件中,与本地籍的犯罪嫌疑人同等对待,注意从犯罪情节、个人情况及是否有取保候审条件等方面进行把握,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外来人员,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如宁波市两级检察机关明确了外来人员“轻罪不捕”的适用条件,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审查逮捕时制作《不予批准逮捕风险评估表》,按风险等级作出是否逮捕决定,对不予逮捕的外来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并事后跟踪。温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专门制定了《关于对外来人员轻微刑事犯罪案件适用逮捕措施的若干意见》,细化了外来人员犯罪无逮捕必要的八种条件,明确了办案程序,规范外来人员“轻罪不捕”工作。二是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各地检察机关积极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或由专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慎用逮捕措施。杭州、宁波、温州等地检察机关也采取品行调查、未成年人保证人审查、亲情会见、跟踪帮教等措施,促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三是认真落实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机制。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对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等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确有悔改表现、主动赔偿经济损失、被害方表示谅解的,依法不予逮捕。除和解机制外,一些地方还探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如温州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基本实现了在3日内审查逮捕、15日内审查起诉。

3、适时提前介入,共同把握侦查方向。对重特大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和新类型犯罪案件,各地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能做到适时提前介入,与公安机关共同研究案件的取证等工作。北仑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工作规定》,对重大恶性案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案件等七类案件开展提前介入,规范工作程序。有的还积极探索捕后引导侦查,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对捕后证据有欠缺的案件,向公安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引导公安机关巩固强化证据。

4、全面推行不捕说理,提高办案效果。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不捕说理制度,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决定时,在法律文书中详细阐明不予批准逮捕的理由。通过不捕说理,既提高了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对案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又增强了对公安机关的说服力,提高了办案效果。推行不捕说理后,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案件大为减少,如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在2005年未推行不捕说理时,受理公安机关不服基层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决定、提请上级检察机关复核的案件24件,推行不捕说理后,2006年复核16件,2007年11件,2008年仅为8件。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数据也显示,推行不捕说理后,复议复核的案件减少了50%。在不捕说理的基础上,对证据不足不捕的案件及时提出补查意见,帮助公安机关把握侦查取证方向。如余杭区、鄞州区、义乌市检察机关都在作出不捕决定后,列出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并由案件承办人跟踪落实证据的补查情况。

(二)不断探索立案监督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是1997年刑诉法修改后强化的职能。全省检察机关坚持“规范监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探索加强立案监督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监督立案1102件,法院已判决436件856人,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59人,这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又有55人。

1、突出监督重点,提高监督准确性。全省检察机关把立案监督的重点放在社会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判处重刑的案件上。北仑区人民检察院根据社会治安形势,重点对毒品犯罪、抢劫、强奸、赌博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进行立案监督。温州市检察机关把重点放在毒品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等社会危害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恶性案件上。

2、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立案监督来源。一是广开立案监督来源。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处(科)室之间、检察机关与法院、律师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多渠道发掘线索。二是结合检务公开,广泛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立案监督职能。三是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制度。检察机关与工商、税务、烟草等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信息共享,对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扩大立案监督的线索来源。

3、实行跟踪督促,增强监督实效。各地检察机关加大对立案监督案件的跟踪督办力度,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结案。温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和配合,做好立案监督案件的梳理工作,同时侦查监督部门加强与公诉部门和法院的联系,跟踪了解起诉、判决情况,督促办结案件并及时登记填写立案监督报表,提高结案率。鄞州区人民检察院2008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件26人,全部在当年度作了有罪判决,结案率百分之百。北仑区人民检察院重点加强公安机关立案后的侦查、报捕、移送起诉等工作的跟踪监督,提高案件的侦结率、报捕率、起诉率,2008年下半年还对近三年来立案监督的案件进行了专项检查。

(三)积极推进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全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工作,规范公安机关侦查行为。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行为书面意见765份,监督公安机关撤销不该立案的案件728件。

1、规范延长羁押期限的审批工作。为防止以押代侦,督促公安机关及时侦结案件,检察机关坚持严格依法审批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工作。省人民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出台了《关于规范办理提请批准延长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案件的意

见》,坚持实体审查与程序审查并重原则,要求公安机关说明捕后开展工作情况,明确需要进一步查证的工作,否则不予批准延长羁押。

2、加大对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各地检察机关将滥用刑事强制措施、超期羁押、违法取证、未立案先侦查等违法侦查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对公安机关违法取证、捕后随意变更强制措施、单独讯问犯罪嫌疑人、交叉讯问犯罪嫌疑人、辨认手续不规范等违反程序法的行为,提出纠正建议,督促整改。

3、积极稳妥开展刑拘监督试点工作。为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一些县(市、区)检察机关在省人民检察院统一安排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对刑事拘留工作进行监督。瑞安市人民检察院作为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确定的全省刑事拘留监督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建立了信息共享和信息备案审查机制、听取刑事拘留人员意见制度等,在刑事拘留监督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监督,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后采取“下行”处理的案件明显减少,提请批捕率有所提高。义乌市人民检察院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公安机关未移送审查逮捕案件走向的方法,为其他各县(市、区)人民检察院下一步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开展自行侦查案件监督工作。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自行侦查案件部门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509件1602人,决定逮捕1355件1443人,决定不捕116件119人。

全省检察机关重视内部监督制约,近几年来加强了对自行侦查案件的监督工作。省人民检察院针对自行侦查案件侦查活动中的重点环节,制定下发了办案纪律“十条禁令”,并通过检务督察的平台,进行专项督察。侦查监督部门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或无逮捕必要的案件在做好沟通工作的前提下,能及时提出不予决定逮捕的意见,对线索清楚没有立案的案件能大胆提出立案监督意见,办理自行侦查案件的部门也能逐步重视听取侦查监督部门对案件的审查意见。加强对办理自行侦查案件时限的监督、办理自行侦查案件部门执行逮捕或不捕决定情况的跟踪督查、对办理自行侦查案件侦查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严格掌握逮捕标准,不走过场,体现制约机制。自行侦查案件审查逮捕质量总的较好,宁波市、金华市所属两级检察机关2008年在办理自行侦查案件决定逮捕中,均没有捕后撤案、撤诉和被判无罪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侦查监督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检察院内部仍存在着对侦查监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存在着“重配合、轻监督”、“重打击、轻保护”的思想。有的检察院片面理解上级检察机关的考核要求,监督的严肃性不够,个别检察院有“为考核而监督”的现象。有的检察院为了顾及“兄弟”单位的面子,不愿监督,互相“通融”。还有的检察院对侦查监督的职能认识不够全面,认为侦查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对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还不够重视,研究不多,工作开展不够积极。

(二)侦查监督工作质量还不够高。一是逮捕条件把握还不够准确。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应当逮捕而检察机关没有批准逮捕,有的对逮捕标准把握前后不一,相同类型的案件,有时作逮捕处理,有时作不逮捕处理,执法缺乏统一性。二是应当立案监督而没有监督。有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没有立案,检察机关也没有监督立案,到法院审理阶段,经法院司法建议后,才将案件立案、起诉到法院。三是有的检察院立案监督重刑率不高。有的基层检察院立案监督追求案件数量,忽视了案件质量。四是对自行侦查案件监督相对薄弱。总的反映检察机关对自行侦查案件的监督不如对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监督。由于办理自行侦查案件的部门与侦查监督部门同属一个单位,不免存在着重配合、轻监督的情况,迁就侦查部门需要,为了支持侦查而忽视了监督,侦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另外,有的检察院落实自行侦查案件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不严格,起不到自我监督的作用。自行侦查案件中律师会见难的问题,各地反映也较为普遍。

(三)侦查监督工作方式还不够规范。尽管省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监督的各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定,但实践中有些检察院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有的检察院重复监督,对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同时再发一个撤案通知书。有的检察院对于在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行为的,没有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而是直接对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还有一些检察院在某些问题上与公安机关和其他司法机关协作沟通不够。如对采取强制措施的认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已采取刑拘措施并上网追逃的犯罪嫌疑人作为增捕对象,公安机关认为已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仍在侦查过程中,检察机关不应进行监督。有的检察院在案件定性、罪与非罪等方面的认识上,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之间、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看法都不一致。有的检察院将同一案件只是罪名改变作为新案件进行立案监督,公安机关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个别检察院在某些案件的新闻报道上,把关不严,内容不实,造成负面影响。检察机关的监督文书也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立案监督有《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检察建议》、《函》等多种形式。

(四)立案监督来源途径有限。侦查监督部门获取立案监督线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审查公安机关报送的案件材料发现,或者有少量案件通过接受举报、控告,以及主动走访调查发现。但目前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真正系统建立,公安机关的报案、立案情况,检察机关不能有效掌握。一方面,现实中检察机关大量工作以书面审查方式进行,而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违法情况很难反映在案卷中。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主动向检察机关举报、控告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情况不多,检察机关受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主动走访获取线索也比较困难,因此,立案监督的来源狭窄、滞后,立案监督的工作还停留在对团伙犯罪案件中发现遗漏的犯罪嫌疑人的监督,对整个案件的立案监督只是极个别、甚至几乎没有,从而影响了监督作用的发挥。  另外,侦查监督工作的办案力量严重不足,有些法律规范还不够明确。

一是案多人少矛盾相当突出。案多人少是我省司法机关普遍存在的突出矛盾,侦查监督工作也是如此。如宁波市两级检察机关2008年人均办案119件,鄞州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人均办案234件376人,个别干警一年要办300余件审查逮捕案件。由于案多人少,检察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主要精力只能疲于应付办案,没有足够的精力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式和加强业务培训。

二是法律保障机制不明确。刑诉法对侦查监督工作仅有些原则性规定,对于监督的权责、程序、后果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开Ⅱ诉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强制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

院。”批准逮捕本是检察机关的职责,而法律规定变更逮捕措施不需要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就可以变更,只是“通知”检察机关就可以,这在权力制约上本身就存在缺陷,对通知的时限、程序、不通知的法律后果,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又如刑诉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纠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职权,但如果公安机关不纠正的后续措施,没有规定。还有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的,有权进行立案监督。但如果公安机关拒不立案,或者立而不查、久拖不决的后果,也没有规定。总的来看,法律对检察机关提出了监督的要求,但没有赋予最终的处理权,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处于法律要求多、执法依据少的状态。

三、几点建议

检察机关是宪法确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侦查监督是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全面履行侦查监督三大职责,进一步强调办案质量,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一)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努力提高监督水平。侦查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提高侦查监督工作的严肃性、法律性,增强做好侦查监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监督服从案件事实、监督服从法律。

要全面履行侦查监督职能,凸显监督功能,除了审查逮捕工作以外,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工作还需要大力加强。

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内部备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内部合力。检察机关内部的侦查监督、公诉、监所检察部门都有侦查监督的职能,要加强相互协调与合作,形成侦查监督工作统一机制,发挥整体功能,提高监督实效。

(二)进一步规范监督工作,提高监督质量。要充分发挥省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对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和共性问题加强研究,及时出台规范性文件,为基层检察机关办案提供指导性意见。努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要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质量。要正确把握逮捕条件,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全面审查证据。充分发挥捕前介入把握、捕中审查规范、捕后跟踪问效制度,准确全面提出意见,把纠正违法和预防执法不严结合起来。立案监督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立案监督案件的质量和效果,提高监督案件的结案率和重刑率。要拓展侦查活动监督视野,改进监督手段和监督方式,全面、及时进行监督。

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制度。一是完善犯罪嫌疑人看守所内立功认定机制,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目前看守所内立功的认定,存在的问题较多,急需规范。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对立功的认定和处理作了明确规定。我省公、检、法、司四家也已初步拟定了一个《关于认定立功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意见》,目前已进入文件会签阶段。检察机关耍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及时落实相关措施,建立同步审查监督机制,对在押人员立功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全程、同步、直接监督,促使立功呈报工作透明化、公开化。二是完善外来人员犯罪案件平等办理制度。省人民检察院要总结各地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有逮捕必要”条件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科学设定取保候审的条件,既要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又要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外来人员“轻罪不捕”的工作逐步加以推进。三是关于审查逮捕阶段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问题,各地有关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听取律师意见等做法,省人民检察院可以在适当时候总结推广,以提高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

要加强对自行侦查案件的监督。对自行侦查报捕的案件,要严格要求,严把质量关,防止随意性。要坚持集体讨论制度,充分发挥侦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切实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认真落实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知情权。要进一步完善自行侦查案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切实实行审录分离。落实自行侦查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规定,认真听取律师意见。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今年起实行省级以下自行侦查案件决定逮捕上管一级制度,这对省人民检察院和各市级检察院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审查逮捕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标准更严,省人民检察院要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指导好下级检察院,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侦查监督队伍建设。要充实侦查监督部门千警力量。实践证明,侦查监督部门干警办案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对被监督部门的监督就更有说服力,监督效果就更好。要充分利用今年干警编制调整机会,加强侦查监督部门干警配备,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办案资历深、工作威信高的同志安排到侦查监督部门,提高侦查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提高干警队伍素质。要通过坚持从严治检,注重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引导干警深入理解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干警依法履职的执法意识、责任意识。要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干警提高业务能力。要研究侦查监督部门内部专业分流与合作,探索对一些案件实行专门办案小组或人员进行专门审查。加强对新类型犯罪的研究,培养干警既要有较高的法律水平、又有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办案能力。

(四)进一步争取地方党委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支持和配合。检察机关耍主动向地方党委汇报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沟通,争取地方党委的支持,加强人员力量配备,改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侦查监督来源途径。检察机关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联系沟通,加强信息和数据交流,逐步实现与公安机关有关报案登记和办理情况的信息共享,使监督更符合客观实际。

关于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9年6月18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所作的《关于开展侦查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2008年以来,省人民检察院领导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认真履行侦查监督职能,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执法制度,不断提高执法质量。扎实开展审查逮捕工作,不断探索立案监督工作途径和方法,积极推进侦查活动监督,侦查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有些检察机关在开展侦查监督工作中,对侦查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方面工作质量还不够高,工作方式还不够规范。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切实履行法定职能。侦查监督

是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好依法履行职责与完成工作考核目标的关系,提高侦查监督工作的严肃性、法律性,增强做好侦查监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全面履行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三大职能,尤其要加大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台力,提高监督实效。

二、进一步规范监督工作,提高监督质量。要继续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和完善外来人员犯罪案件平等办理制度,切实听取犯罪嫌疑人和律师意见,正确把握逮捕条件,进一步提高审查逮捕工作质量。狠抓立案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逐步建立明确的立案监督标准,规范立案监督程序,把立案监督的重点从对个别遗漏犯罪嫌疑人的监督逐步转向对整体案件的监督,提高立案监督案件的结案率和重刑率。严格执行省检察院有关规定,规范撤案监督工作。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逐步建立办案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及时进行侦查活动监督。拓展侦查活动监督范围,改进监督手段和方式,提高监督效果。加强对看守所内侦查活动的监督,逐步完善看守所内立功认定机制,积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建立同步审查监督机制。加强对自行侦查案件的监督,切实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自行侦查案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严把自行侦查案件质量关。

三、进一步加强侦查监督队伍建设。耍加强侦查监督部门干警力量配备,把办案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干警充实到侦查监督部门。提高干警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对毒品犯罪、计算机技术犯罪和新类型经济犯罪等案件的研究,探索内部办案专业分工与合作,提高办案能力。  以上意见,请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并于今年10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

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童芍素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常委会委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常委会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执法检查组。3月中旬至4月中旬,执法检查组对我省实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一法六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执法检查,是今年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教科文卫委员会统筹安排,全力以赴,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县人大常委会、政府的配合支持下,这次执法检查工作进展顺利,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部署,集中培训。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在2月中旬召开的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专题座谈会上进行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并通过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使各地进一步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二是精心组织,深入检查。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昊国华副主任任组长、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共同组成,还邀请专家参加。检查组分两组赴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6个设区的市及其所辖6个县(市)开展了检查,并委托湖州、台州、温州、舟山、丽水5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在所辖行政区域内,按统一要求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听取省文化厅、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及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一法六条例”的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12个,听取200多位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千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实地察看博物馆9家、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15处及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收回各市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统计表66份。受检查的6个市的人大常委会向检查组提交了调研报告。受委托的5个市人大常委会也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进行了认真检查,并提交了执法检查报告。三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这次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提升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检查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文化遗产基本保障以及保护与利用情况。检查中,十分注重对各地贯彻“一法六条例”,特别是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的经验总结,十分注重对存在问题特别是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这次检查,切实推进了“一法六条例”的贯彻,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实施“一法六条例”取得的成效与主要做法

从这次检查情况看,我省各级政府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一法六条例”,坚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依法加强保护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不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效显著。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目益显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正在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按照“一法六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明确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作为文化大省、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加强领导。目前,县级以上政府普遍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领导责任制。省政府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适时召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各地普遍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构,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杭州、宁波两市出台了加强文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定。不少市县采取措施引导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嘉兴、衙州、丽水等地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展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i生。各地通过多种喧传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遗产法制意识和保护意识,涌现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全省各地有一万多名业余文保员,他们长期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为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规范执法、加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一是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地以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文物保护行政执法机构建

设。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三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执法水平。二是完善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能认真按照“一法六条例”的规定,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涉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建设活动、文保单位修缮、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等的审核、审批工作,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是依法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各级文化遗产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预警联动、联合执法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处理备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2008年,全省查处备类文物违法行为150余起。依法查处了绍兴县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纤道”、宁波市镇海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后海塘”等在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非法建设工程案件。

(三)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文化遗产基本保障条件得到改善。从检查情况看,省市县三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重视文化遗产保障条件的改善,成效明显。一是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全省备地基本能按照“一法六条例”的规定,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省本级和设区的市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投入。省本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006至2008年分别为5400万元、6000万元和11830万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每年安排600万元;从2002年开始,省政府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500万元,从2006年起增加到1500万元。杭州市每年安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达1.3亿元,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500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绍兴市成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旅游产业,利用滚动发展,反哺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市鄞州区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金华市出台《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办法》,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三是机构队伍建设有所加强。目前,全省已有5个设区的市和33个县(市、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省共有综合性博物馆、专业博物馆等备类博物馆200余座,文物保护管理专门机构190余个,文物系统从业人员3600多名。全省各地由于保障力量的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四)深入普查、健全体系,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各级政府普遍按照“一法六条例”规定,采取措施,强化基础。一是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经过普查,全省新发现3.8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和5万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摸清了家底。二是文物建档和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前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指“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档案记录,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建档工作基本完成。17座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已有16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1991、2000年公布的第一、二批4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已全面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目前,除列入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29个项目外,省政府已依法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5项,全省11个设区的市和90个县(市、区)政府也公布了23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3名,并通过发放政府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五)加强保护、发挥功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各级政府能加大保护抢救力度,一批濒危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8年,我省命名了3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各地相继建立一批民俗博物馆(专题馆)展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开展备种活态展演,扩大影响。在文物保护方面,自2006年以来,省文物局依法组织开展的考古发掘项目84项,发掘面积6万多平方米。2008年,全省实施文保单位维修项目180项,位居全国前列,共投入资金1.66亿元。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维修取得新进展。绍兴市投入20多亿元,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缮,点、线、面保护相结合的“绍兴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各地努力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科研和经济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传统工艺技术、传统文化挖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近3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项目600余个,接待观众约1100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2008年,杭州市实施青少年“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杭州市公布一批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年免费向每位中小学生发放6张“第二课堂券”,市政府根据“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给予博物馆适当补助),市属博物馆接待青少年60万人次,实收“第二课堂券”30多万张,受到广泛好评。各地探索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相结合,与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相结合,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进一步融入群众生活,融入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如龙泉青瓷、宝剑成为当地重要文化产业。又如,嘉善县西塘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2008年接待游客达到135.7万人次、161.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790万元和239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贯彻实施“一法六条例”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旧城改造、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近年来,有些地方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按法律必须保护的风貌格局遭到不应有的破坏;有的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修缮时,未能按照保护规划要求,热衷于造“假古董”、“假文物”,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一些地方保护规划编制滞后,也影响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在2006年公布的第3批3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中,还有14处没有按照省条例规定在2年内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全省270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有611处没有划定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市政配套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对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制度的矛盾。

(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差距。虽然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经费投入与保护需要之间的矛盾目益突

出。从检查情况看,全省各县(市、区)虽然普遍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投入总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少地方的经费主要用于人头费开支,无法开展相关的保护维修、文物征集等工作。据统计,全省有1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5个市、县、区的经费为零),4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14个市、县、区没有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全省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没有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往往文化遗产较为丰富,保护抢救任务繁重,而在现行管理体制下,经费缺口较大。

(三)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力量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基层反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大,“三缺”(缺编制、缺人才、缺经费)现象较为普遍。我省近三分之二市、县(市、区)尚未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文化馆、群艺馆开展。全省有30个县(市、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超过3人,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出现无人监管的状况。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紧缺也是影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台州市全市文博专业岗位的编制数为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中级文博专业职称9名,81%的人员为初级职称或从其他专业岗位借用,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存在人走艺绝的现象。同时,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够,方法不多,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

(四)文化遗产利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检查发现,我省一些地方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地下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展示,由于没有博物馆,有的只能藏在文物库房、档案馆、银行金库等地方,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及时发掘整理和合理禾Ⅱ用,有些项目展示也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二是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门可罗雀”,布展陈列内容简单,条件简陋,不能吸引观众。有的文物古建筑修缮后闲置不用,其应有的价值得不到发挥。三是有的非遗项目过度商品化包装,其真实文化内涵在消失,个别文物景点的过度利用也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

(五)文化遗产安全形势仍较为严峻。我省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水下文化遗存丰富,但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人法制意识淡薄,盗掘盗挖古墓葬、古遗址及文物走私活动时有发生;部分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够落实,全省还有21%的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防火设施缺少,保护维修任务艰巨;这轮普查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但目前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普查发现的古建筑被拆被毁现象也时有发生。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薄弱。目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全社会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领导干部对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缺乏认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地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忽视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不能将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二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涉及文化、建设、文物、公安、工商、旅游、宗教等多个部门,文化遗产资源也往往归属多个部门。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不够统一,还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监管工作不够有力。三是创新发展能力较弱。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解不深,工作思路、方法创新不够,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自觉性不够,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现象,致使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四是制度保障不够有力。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保护措施规定比较原则,特别是关于经费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刚性不够,影响了实际执行效果。

四、进一步贯彻实施“一法六条例”的意见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还是我们对国家、对子孙后代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为此,对省政府进一步贯彻“一法六条例”,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泽后世。在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依法保护、科学保护、活态保护理念,进一步加强领导,要求各地克服“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倾向,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真正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使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作用,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逐步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二)拓宽渠道,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力度。按照“一法六条例”要求,各地要增加投入,构筑起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体系。一是要加大投^力度,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原则,建立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法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保证文物保护经费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针对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建议省财政在以后年度,视财力可能适当增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规划编制与维修保护工作。二是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我省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优势,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可借鉴推广宁波鄞州区兴办博物馆“民办公助”、金华市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历史建筑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文化遗产既是文化资源,也是经济资源。省政府可研究制定相关规定,从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及文物保护机构门票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

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旅游收入反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机制。认真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维修的规定。四是针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而保护任务又特别繁重的实际,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改善其保护条件。

(三)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管理能力与水平。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能力。面对日益繁重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与专业队伍建设,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省政府就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措施。二是要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备类违法行为,落实文化遗产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考古发掘工作的监管,加强对基层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各级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三是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按照“一法六条例”要求,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内容的不断延伸,各级政府要不断强化保护基础,加大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提升保护利用能力。一是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制定规划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有关市、县政府按有关法规要求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及时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抓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具体保护办法。二是要重视科学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省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推进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当前,要特别重视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进一步保护好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生存环境。三是要重视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广杭州市实行的博物馆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等做法,让文化遗产走进社区校园,走近普通群众,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四是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研究,及时应对:1、加强对产权归属个人的历史建筑维修监管的政策研究。2、研究尽快出台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分类保护办法。3、研究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关系问题,着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以及解决在“一户一宅”制度下,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农民外迁需要安排土地指标的矛盾等。

(五)健全法制,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地方法规。检查中,不少地方对修改“一法六条例”也提出了意见建议:一是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与保护理念的不断提高,有的条款需要根据形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对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刚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需要修改;三是在国家已出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背景下,建议及时修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四是建议适时就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以保护传承畲族的特有传统文化。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省人大常委会一直十分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提出了许多议案,有力促进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一法六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活动,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监督和指导,必将对进一步做好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现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和要求,认真执行“一法六条例”等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浙江省文化保护工程”,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居全国第5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6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杭州、绍兴、宁波、临海、衢州、金华),去年新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总数达到1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区)78个。全省有各级各类博物馆近200家,国有馆藏文物63万余件,其中一级珍贵文物1877件。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健全,省政府先后公布省级名录两批305个项目,是全国较早由省政府公布名录的省份;所有市、县(市、区)政府已公布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共有129个项目入选,两批数量均居各省区第一。

(一)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切实依法履行政府职责,普遍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觇划。为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省里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指导协调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近年来,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队伍建设。2008年建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目前已有5个市和33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省文物局由省文化厅内设机

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陶,更有利于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认真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省、市、县三级政府均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普查机构、设备、经费到位率高,总体进展较为顺利,目前野外调查已完成60%以上,普查工作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在我省率先启动的非遗普查工作中,共投入普查员23万人,查出线索270万条,重点调查项目有15万个,其中新发现的珍贵项目5万多个。去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场会都在浙江召开,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对我省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在深入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和规划工作,抓紧编制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和重点保护区(核心保护范围)、传统风貌协调区(建设控制地带)的详细规划。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前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记录档案建档工作基本完成,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全部批准公布。

(三)加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要求,先急后缓,抓住重点,大力开展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一是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至2008年,全省财政投入文物保护经费分别为2.9亿元、6.3亿元和7.7亿元;省本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分别为6000万元、6600万元和12430万元,重点用于省级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2008年,全省共投入近4.88亿元,实施文保单位维修项目192个,居全国前列。从2002年起,省财政设立非遗保护专项经费,7年来省财政已累计投入7400万元用于非遗抢救保护,2005年至2008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非遗保护经费5247万元。二是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自2006年来,我省依法开展考古发掘项目84项,发掘面积6万多平方米,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考古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德清战国时期越国“官窑”是首次发现烧造高档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的窑场。同时,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宁波基地和舟山工作站相继建立,为我省水下考古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三是开展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认真做好杭州西湖、大运河(浙江段)申遗工作,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向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杭州西湖”作为我国2010年申报项目,申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我省为主申报的“蚕桑丝织技艺”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已列入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清单。四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7年我省开展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首批认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3名,通过对65岁以上的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政府补贴和开展“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积极帮助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非遗传承基地建设,省里已命名了3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各市、县(市、区)传承基地建设也富有成效。我省还命名了第一批2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公布了18个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非遗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五是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要求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成立由规划建设、文化、发改、财政等部门参与的保护管理委员会。在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备地按照不得影响传统风貌和格局、不得破坏历史地段完整性的要求,认真实施抢救保护,既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叉提高了城镇品味。

(四)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力量。2005年,我省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中,组建了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去年,省文物鉴定中心更名为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确定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文物监管工作得到得一步加强。目前,全省88个具有文物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部门,已全部经当地编委批准和明确职能,并增挂文物执法监察支队、大队(中队)牌子,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文物监察队伍的全覆盖。二是加大全省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和查处力度。去年,全省文物执法巡查出动达11130人次,有效遏制文物违法行为150余起,查处违法案件29起。三是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批工作。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实施,积极主动介入交通、水利、能源设施尤其是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重大建设工程以及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前置审批。

(五)加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近年来,我省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加强展示展览,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是积极推进博物馆网络体系建设。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以省直博物馆为龙头、设区市综合博物馆和行业重点博物馆为骨干、县级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为基础的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展览展示体系,到去年底,全省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206家。继2003年杭州市园文局所属博物馆和纪念馆在全国博物馆中率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004年浙江省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家免费开放的省级博物馆后,去年我省顺利完成博物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已有8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大幅上升,博物馆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近几年,全省各级备类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项目达600个,其中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和单项奖的项目有8个。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人文大展进入奥运“祥云小屋”,长兴百叶龙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亮相海内外,充分展示了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省还先后举办了《风从东海来》大型民俗风情展演、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西施文化节、全国鼓乐邀请赛、全国渔歌邀请赛、全国畲族民歌赛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非遗展演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积极推动文化遗产利用的产业化运作。近年来,杭州、宁波、绍兴、临海以及嘉善西塘、桐乡乌镇等地,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省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门票收入约2.23亿元;全省举办文物拍卖会50场,拍卖文物标的数26069件,成交额6.91亿元。

(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全省各级政府把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四五”、“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普法周、普法月等活动,借助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活动,扩大了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近三年来,全省各地连续举办大规模的“文化遗产目”年度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文化遗产

保护知识,使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如绍兴等地建立了由政府、社会、个人按比例共同出资承担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修缮整治费用的投入机制,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双赢;宁波市积极探索国助民办、民企民办、合作联办等多种有效运作模式,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目前,该市民办博物馆已达30余家,像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象山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等已经创出品牌。三是充分发挥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全省博物馆系统组建了一支近万人规模的“博物馆之友”志愿者队伍,他们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深入不同群体服务,成为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我省积极拓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各类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建立良好关系,成功举办或承办了第二眉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200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中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高规格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形成《绍兴宣言》、《宁波共识》等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性文件,有效提升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影响力。

二、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省各级政府在贯彻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的要求相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一些地方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还不够;有的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地方对城乡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准确把握“建设”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导致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乡土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经费投入不足。尽管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渠道单一,市、县两级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普遍不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不够,影响了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保护对象急剧增多,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经费投入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我省走在全国前列的非遗保护工作,当前急需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展示场所,保护一批老艺人。

(三)机构队伍不够健全。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够健全,人员编制紧缺,特别是中高级专业人才缺乏,文物保护管理力量偏弱。目前,全省仍有三分之二的市、县(市、区)尚未按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建立非遗管理工作机构,不利于正常工作开展;非遗保护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

(四)文物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增多,文物本体及其历史风貌遭受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或一些部位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损毁、偷盗、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所抬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攀升。据统计,全省文物行政违法案件由2007年的100余起上升到2008年的150余起。2006年至2008年,省文物局共受理盗掘、盗窃、走私文物犯罪涉案文物鉴定249起;经现场实地勘察确认被盗古文化遗址、古墓葬224处(座)。

三、下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打算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提高浙江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全省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去年6月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执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管理体制,健全保障机制,努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摆正自身位置,转变管理职能,进一步履行好管政策、管服务、管执法的职责。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研究制定群众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保护的相关配套政策,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悉心听取备方意见和建议,依靠全社会力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加强资金人才保障。全省各级政府要继续把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并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通过政策扶持,努力拓宽资金利用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加强依法管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把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干部培训计划,提高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依法依规加强工作制度建设。计划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和审批办法》,对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成果及审批程序做出明确规定;研究制定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规划实施规则,明确保护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省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各项重点工作。根据当前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要切实抓好几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一是确保完成文物普查任务。目前,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处于实地调查这一中心环节和关键阶段,要按照国务院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加强组织协调,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普查质量,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工作,确保获取的数据真实、完整、科学、规范。二是继续推进申遗工作。坚持以杭州西湖、大运河(浙江段)项目为重点,梯度推进我省申遗工作。目前,杭州西湖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省和杭州市将全力以赴、紧锣密鼓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实施西湖申遗整治规划,完善西湖综合保护整治工作,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组织的实地评佶,力争明年申遗成功,实现我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同时,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部署,继续抓好大运河(浙江段)申遗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备阶段目标任务。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在抓好非遗普查后续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保护上来。认真开展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评审工作,做好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争取保持我省的优势地位。同

时,通过深入开展服务传承人活动,更好地激发和保护传承人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充分发挥传承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非遗保护的能力和成效。四是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积极借助“省文物保护科研基地”这个平台,整合我省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学科优势,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开展文物保护的综合性研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解决文物保护的难题。五是切实保障文化遗产安全。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继续抓好文化遗产行政执法巡查、案件查处和行政督察工作,坚决打击文化遗产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安全技术防范,通过新建、扩建文物库房,改造更新安全技防设施,逐步改善文物收藏和展示条件,进—步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事前监督、加强防范的新举措,探索构建实时动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消除文化遗产安全隐患。

(三)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不断适应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拓宽保护范围,丰富保护内涵,提高保护质量。一是加强整体保护。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和丰富的区域,积极推广绍兴古城整体保护和象山浙东渔俗文化生态区建设的做法,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不仅保护好文化遗产本体,更要保护好其周边自然、人文环境,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注重活态保护。在保护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活态保护,使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历史文化村镇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科学保护的新路子。三是实施分类保护。针对各种非遗项目在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上的差异性,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省里今年准备从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调研入手,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对经济属性较强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问题,并通过这项工作,逐步推进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实践。

(四)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利用水平。注重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潜在的经济、文化、品牌等多重价值,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宝贵财富。主要抓好两个结合:一方面,把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将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元素。融入当今时代生活,体现创意价值,打造新的文化产品,努力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良渚遗址、大窑龙泉窑遗址、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杭州临安城遗址等国家重点大遗址项目建设,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适度进行观光旅游等开发,推出一批集教育与休闲为一身、融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通过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合、包装,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浙江特色,叉适应海外市场的文化品牌,进—步扩大浙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另一方面,把保护文化遗产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工作经验,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继续抓好“陈列展监精品项目”的实施,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遗产资源,结合“送文化”和“种文化”,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9年6月18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加强领导,规范执法,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不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效显著。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文化遗产保护与旧城改造、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经费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差距,文化遗产利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力量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还不相适应,文化遗产安全形势仍较严峻。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感。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克服“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物质文化遗产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倾向,牢固树立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督促市、县政府真正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使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逐步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二、完善机制。不断摄高文化遗产管理能力与水平。文化遗产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进—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能力。面对日益繁重的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编缺人”的实际困难。二是要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安全。三是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按照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发挥各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拓宽渠道,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力度。文化遗产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构筑起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保障体系。一是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针对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建议省财政根据财力可能。适当增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规划编制与维修保护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保护重点,注重投入绩效。二是要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可借鉴宁波鄞州区兴办博物馆“民办公助”、金华市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历史建筑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文化遗产既是文化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建议研究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从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及文物保护机构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文化旅游收入反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机制。认真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维修的规定。四是针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而保护任务又特别繁重的实际。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改善其保护条件。

四、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一是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有关市、县政府按有关法规要求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及时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抓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具体保护办法。二是要重视科学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提升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当前要特别重视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进一步保护好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生存环境。三是要重视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展示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四是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的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企业的政策扶持、产权私有的历史建筑维修的监督管理、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的改善、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分类保护等问题,需要妥善研究,及时应对。

以上意见,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并于今年11月底前向省

人大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第2篇: 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分类与编码研究

摘要:为确保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在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中语义表达的一致性,需采用统一分类和编码技术,设计资料分类编码体系,以满足海洋环境调查资料的汇集、管理与服务需求。在对海洋调查资料分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分类影响因素,提出了分类原则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学科、数据类型和调查方式为主的海洋调查资料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编码。目前该分类体系与编码已应用到海洋环境资料和信息管理业务化工作中。

关键词:海洋环境资料;分类;编码;管理;海洋信息活动

Key words:Marine environmental data,Classification,Coding,Management,Marine information activities

0 引言

海洋调查资料分类编码是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抽象和分类,以便对资料进行更好的概括,是海洋调查资料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海洋调查资料汇集、处理、管理和共享各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事业进入大发展时期,以专项调查、综合科考、资源勘探和专题研究为目的,先后在我国近海及深海大洋区域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海洋调查资料和信息。随着科技进步,海洋调查技术日新月异,水下滑翔机、海底地震仪(OBS)、自制无人深潜器(AUV)、缆控水下机器人(ROV)、深海载人深潜器(HOV)等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海洋调查活动中,数据类型、种类不断丰富,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对海洋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和高效管理,一直是海洋资料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不同应用目的,往往会出现多角度多级别的分类标准[1-3]。这些标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为海洋调查资料分类提供了依据,但侧重需求不同,往往自成体系,难以满足海洋调查资料综合管理需要。目前尚未形成面向海洋调查资料管理的科学分类编码体系,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海洋调查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效率。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现有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数据资源,探讨形成了基于学科、数据类型和调查方式为主的数据分类编码体系,以便对海洋数据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和利用。

1 分类与编码研究现状

海洋调查资料的分类研究实际上贯穿于海洋信息活动的全过程,由于信息活动过程或应用目的不同,海洋调查资料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比如在海洋调查资料采集、处理阶段,往往以学科为体系,进行各学科资料种类和类型的划分;在共享服务阶段,则会根据服务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组织分类,总体上更注重资料查询检索实效 [4]。随着海洋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海洋信息分类标准化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形成相应标准规范。2005年原国家海洋局颁布了海洋行业标准《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1],该标准是一个庞杂的分类体系,涉及海洋资源信息、海洋经济统计信息、海洋环境数据信息、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海洋情报文献信息和海洋法规信息,且下延到每一数据类型的数据项,其目的主要为海洋数据库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其中海洋环境数据既包含船载调查数据又有业务化观测数据,从数据库建设的角度以学科和数据类型为主要分类依据,对数据要素项进行了统一编码,以保证数据库中存储和交换的一致性。该标准在历史时期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适用于前期数据采集与处理。我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2]作为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海洋调查资料交换内容和记录格式进行了规定,以各学科标准数据集为分类对象,涉及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声光、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六大类。该分类层级更具有概括性,部分调查数据如海洋遥感、沉积化学等学科数据分类尚未囊括其中。2008年,依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为规范、统一海洋信息数据共享发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了《海洋信息分类和分级共享标准》,该标准主要强调数据共享的分类和用户分级,分类体系更为宽泛。此外,201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海洋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5]和2017年颁布的海洋行业标准《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代码和图式图例》[3]中所涉及的分类仍是建立在学科基礎上,分别对海洋和极地专题调查要素进行分类研究,主要规定了不同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用于海洋和极地考察专题要素图集及地图产品的制作,侧重于要素的空间化表达和管理。

综上,为满足不同业务应用需求,国内已形成不同的海洋调查资料分类体系,但主要针对某一个专题或一项调查制定[6]。随着海洋信息化发展和调查技术手段的进步,其分类层次和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目前,尚未建立基于文件的面向海洋调查资料汇集、处理和管理的分类体系与编码,不利于海洋信息资源的高效汇集和统筹管理。为此,在《海洋调查标准体系》[7]框架指导下,建立海洋调查资料分类与编码,是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的海洋调查资料整合与管理的前提,将有利于我国海洋调查资料科学规划、管理和后续集成应用。

2 分类与编码原则

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学科领域多,数据类型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不同学科资料特点显著不同,有的资料种类少,调查手段复杂,如海洋水文资料;有的资料种类繁多,调查手段相对单一,如海洋生物和海洋底质。因此,在分类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资料的特点,厘清数据间逻辑关系,并遵循用户使用习惯,结合学科未来发展需求。另外,为便于海洋资料汇集、处理和管理,保持分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分类也不宜过细,总体以文件为分类最小基本单元,遵循基本原则如下。

(1)科学性原则:海洋环境调查资料的分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数据资源的具体特点,着眼于实用,分类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数据管理需求。

(2)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资料主题的一致性,按其内在联系对每一类都进行系统化排列,确保类目唯一、结构层次清晰,既体现数据资源总体架构,又能减少冗余。

(3)规范性原则:资料分类与编码简洁、规范,资料类别采用通用名称,确保语义无二义性。

(4)兼容性原则:充分考虑已有分类基础,尽可能引用相关标准或与之充分衔接。最大限度保留已被人们所熟悉和惯用的框架,便于用户掌握和运用。

(5)可扩充性原则:基于编码对象的属性特点,保证分类对象增加或细化时,已有分类体系能够延续和拓展,确保分类编码稳定,可修订和完善。

3 分类体系构建

任何资料都具有多维属性,海洋调查资料也不例外。资料分类有两个要素:一是分类对象;二是分类依据。资料分类依据即分类粒度问题是分类首要考虑因素,影响到资料分类层级,又与分类目的紧密联系。海洋调查资料门类的划分总体以《海洋调查标准体系》[7]为依据,从调查内容考虑,分为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三大部分。本研究即以海洋环境调查资料作为门类分类对象,探讨该门类下资料层级关系。学科、调查方式、资料类型、调查仪器、介质以及数据加工程度和自身属性等都是影响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分类的影响因素。从资料汇集和管理角度,重点需要考虑的分类影响因子为学科、资料加工程度、资料类型和调查方式等,再根据分类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组成关联有序的资料分类体系。

海洋环境调查通常以项目为主线开展,调查任务常作为资料管理单元,涉及现场采集、室内测试分析、处理解释和研究等多个环节。海洋环境资料包括资料种类和资料类型两个维度。资料种类的划分适用于所有学科,是根据数据加工程度进行的划分,通常包含任务文档类、原始数据集、整编数据集、标准数据集、报告专著类、图件图集类、图像摄像类、软件类和其他类(表1),其中原始数据集、整编数据集和标准数据集是调查数据的主体部分,资料类型的划分主要基于数据集,将海洋环境数据细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的嵌套体系。

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大类划分并不等同于学科分类,二者有联系又不完全一一对应,但资料分类一定是建立在学科分类基础上[8]。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学科大类以2007年国家颁布执行的《海洋调查规范》系列国家标准[9]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海洋调查标准体系》[7],在此基础上做补充。大类遵循惯用学科体系框架,分为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底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遥感、海洋生态和海岛海岸带十二大类。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和兼容性,海洋灾害资料可根据要素属性分到其他相应学科类别中,因此不单独作为海洋环境资料大类类别。

由于每个学科大类资料特点不一,影响每一学科资料划分的主因和次因都不完全相同,因此资料中类和小类的划分,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同一划分标准。比如,海洋水文中类以资料类型划分,小类则以获取方式划分,调查仪器信息作为数据字段存放于数据文件中。水文调查方式多样包括大面、走航、定点连续和漂流等,不同方式获取的资料在处理和存储管理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加以区分。而对于海洋底质、海洋地球物理和海底地形调查资料来讲,调查方式相对固定,海洋底质调查多以定点取样为主,海洋地球物理和地形地貌以走航调查为主,因此调查方式不作为海洋底质、海洋地球物理和海底地形调查的分类因素。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底质调查都会涉及不同调查对象,因此这些资料中类的划分以调查对象为分类因素,如海洋气象分为常规气象、海气边界层和高空气象。海洋地球物理和海底地形主要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来获得海底物质物理性质(密度、磁性、电性、放射性和热导率等)以及海底水深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并进一步推断解释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和海底地形状况,因此海洋地球物理和海底地形中类的划分以勘探方法为主因。海洋遥感则针对不同应用方向,以应用目标作为中类分类依据。海岛海岸带调查既有常规学科调查又有专题调查,常规学科调查数据纳入相应学科体系中,专题调查数据类型作为海岛海岸带资料中类划分依据。海洋生态中类的划分则以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调查类型为划分依据。各学科小类的划分,除海洋水文外,其他均以资料类型作为划分依据,个别学科如海洋底质资料层级较深,可以再将小类细分为不同子类(表2)。

4 海洋环境資料编码

资料编码是建立在分类基础上,将资料赋予具有一定规律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10]。资料种类和类型由于考虑维度不同,应分别进行编码设计。调查资料种类编码共由3位编码组成,包括1位数字和2位资料种类英文缩写码(表1),与资料类型码无冲突,也可组合使用。资料类型编码基于学科体系建立,主要由门类码、大类码、中类码和小类码组成的有序无含义码,其中门类码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大类、中类和小类码分别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图1)。个别数据类型分类层级较多,在小类基础上可再分为子类,子类码由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与小类码之间用“-”连接(图1,表2)。根据资料分类编码的兼容性原则,门类码继承《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中约定海洋环境门类编码“3”。海洋环境资料分类编码长度由分类粒度决定,编码长度5~9位。如某一类资料只分到中类,下无嵌套小类,则编码只到中类即可,长度为5位;如数据编码需要分到小类,则编码长度为7位;如分到子类,则编码长度为9位。以海洋底质沉积物常量元素数据为例,其编码为3070105-1,从左至右,“3”代表门类码——海洋环境,“07”代表大类码——海洋底质,“01”代表中类码——沉积物,“05”代表小类码——沉积物化学,最后一位“1”则代表子类码——常量元素。为保证编码的灵活性,编码不采用补位方式,编码长度由资料类型决定。

5 结语

海洋环境资料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海洋环境资料。在海洋资料分类研究基础上,结合已掌握数据资源实际情况,清晰地梳理出海洋环境资料脉络体系,建立海洋环境资料分类与编码,有效避免了资料在使用过程中表达的二义性,也能更好地满足未来调查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需求,便于自上而下部署和組织数据集的生产和集成[4],有效提升海洋调查环境资料汇集、处理和管理服务水平。该分类体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会随着调查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料类型的丰富,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海洋局.HY/T 075-2005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国家海洋局.HY/T 221-2017,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代码和图式图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 王卷乐,林海,冉盈盈,等.面向数据共享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2):265-27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2067-2015海洋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6] 白降丽,彭道黎,杨馥宁.森林资源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07,24(3):326-330.

[7] 国家海洋局.HY/T244-2018海洋调查标准体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8] 廖顺宝,蒋林.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93-98.

[9] 《海洋调查规范》系列国家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1(5):22-23.

[10] 耿庆斋,张行南,朱星明.基于多维组合的水利科学数据分类体系及其编码结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346-350.

作者:刘志杰 孔敏 舒雨婷 崔晓健 杨扬 吴春芳

第3篇:浅谈海洋经济调查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经济普查与调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参与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现行海洋经济调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

涉海单位清查的底册冗余度较大、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待强化、海洋经济调查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及部分产业数据界限不清等

问题开展了思考和分析,并从组织实施模式、涉海名录库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等环节,为管理部门优化海洋经济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优化海洋经济调查的组织实施模式、建立健全涉海名录库筛选和管理系统、强化和完善数据成果的质量控制方式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普查;海洋经济;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名录库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Marine Economy Survey Mode in China

XIANG Yunyun,ZHANG He,CHEN Peixiong,LV Dui’an,LI Xintong,YANG Hui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Hangzhou 310012,China)

Key words:Economic census,Marine economy,Marine economy survey,Data quality,Enterprises directory

0引言

經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经济的全面掌控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经济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了解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所进行的全面性调查。其目的是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定期地开展经济普查,是充分认识并了解国情的重大举措,更是强化科学治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

海洋是沿海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基地[3],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世界大国崛起过程中共同的战略选择和发展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空间不断向海洋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确立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四十字方针。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时,更是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根据2018年发布的《海洋经济蓝皮书》,“十二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6年平均增速为75%,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4];我国的海洋经济开发正在经历从量到质、从单纯海洋资源开发向海陆一体化开发、从追求经济利益向追求社会综合效益的转变过程[5]。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务院确定开展并全面启动了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旨在全面、系统掌握我国海洋经济基本情况,完善我国海洋经济基础信息。本研究结合参与浙江省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对国内外经济普查工作的一些思考,分析了现阶段海洋经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1国外经济普查与调查制度概述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经济普查与调查的国家之一,可追溯至1810年,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1810年,美国第一次将制造业纳入了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标志着经济普查制动的萌芽;1902年,國家正式颁布《永久普查法》,规定成立永久性普查机构,确立了普查制度在美国的法定地位和法律规范;1948年,《美国法典》第十三条款授权普查局开展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6];自此,经济普查开始步入了良性发展,普查方法和组织实施过程也不断趋于成熟与规范,充分体现出普查政府行为[7]。组织机构方面,美国普查局作为常设的普查机构,专门从事人口和经济统计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发布工作,而国家数据处理中心则全权负责前期针对企事业调查对象的调查表信件的邮寄、接收和录入等数据处理工作[6]。从普查内容上看,普查局在满足享有优先权用户的需求、普査费用、是否有可替代数据、数据的历史连续性、尽可能利用公司记录、单位上报数据的负担和与行政记录类似数据的比较等8个方面开展重点分析[8],普查表格的发放和传递均基于一个全面完善的企业登记名录库(Business Register,BR),该名录库根据来源于国家税务局、社会保障总署和劳工统计局等机构的行政记录、历次普查数据、普查局的公司机构调查(Company Organization Survery,COS) 和其他各类现时经济调查等进行实时更新[9]。调查形式主要以邮寄、网上直报为主,普查表格回收率在80%左右;对于未能及时回收调查表的企业或单位,则通过电话访问和上门入户的方式[6];此外,调查数据的整理、审核和处理均由专业技术人员(而非临时聘用人员)同步进行;普查结果的开发利用则不仅需要充分满足联邦和州政府机构的需要,又要能够服务社会、满足公众及企业用户等的利益需求[8]。

与美国类似,日本也实行“分散型”的政府统计体制,最初由总务省统计局担负国家统计行政的主管机构,负责统计制度、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并承担各项重大普查,但具体各行业的调查统计则分别由财政经济、农林水产、交通建设等部门分别负责;2004年,日本政府正式启动了对《统计法》和《统计报告调整法》的全面修改;2007年,《统计法案》在日本国会全票通过,标志着日本统计体制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相继出台了《政府统计发展规划》,确立了中立性、信赖性、可比较性、保密性、透明性、适时性、效率性和便捷性等8条基本原则,并对经济普查的基本单位名录库(Establishments and Enterprises Database,EED)进行了修改完善[9-10]。目前,日本的经济普查包括了两项大的调查——商业结构经济普查(Economic Census for Business Frame)和商业活动经济普查(Economic Census for Business Activitity),前者用于了解国内基本单位(企业和机构)的统计框架结构,确定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后续普查提供参照和抽样的总体框架,每5年开展一次;在经济结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商业活动普查则用于掌握基本单位的运营情况,两者一般存在2年的时间间隔。结构普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别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制作了两种不同的问卷;经济活动普查则采用调查员入户和邮件直报两种方式[11]。统计结果的开发利用则逐渐由“为政府服务的统计”转换为新型的“作为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统计”[10],不仅用于政府管理和决策,也用于社会大众的需求。

英国官方统计的历史也比较悠久,1801年开展了国内第一次人口普查,1941年开展了第一次国民收入统计核算,20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国内的官方统计工作分散于政府各个部门,此后通过多次改革,政府统计体制逐渐趋于集中[12];20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统计与注册服务法案》,标志着英国统计普查与调查工作的法制化;2008年,英国正式组建国家统计署,依据《官方统计操作章程》,对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机构和统计调查评估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具体的工商企业调查和普查工作则往往由统计局和资质较高的商业调查公司或民间机构合作完成。针对此类民间调查机构,英国统计署也确立了质量资质标识的动态管理机制,并专门成立了数据质量评估和监管机构,形成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发布等一整套质量控制专业标准,并开发了数据协调性评估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自我评估、部门间评估、流动评估等方法及时掌握质量控制的具体情况。此外,英国特别重视对统计调查相关工作人员的多样化培训,既包括了新入职人员的统计工作上岗培训,也包括在职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每年还会安排大量统计人员参加欧洲的统计调查培训项目,及时补充新的统计理念和思想。在统计调查数据发布方面,英国统计局力求公开透明和完整规范,在发布调查数据的同时,会及时公开相关数据的质量信息,如调查样本、调查方法、数据回收率、误差率等,以及时间序列情况、数据局限性等质控结果,充分向社会公众说明数据的局限性,避免数据被误读误用[13]。

总体来看,不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体制和公众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开展经济普查或调查时采取的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均有所差别,但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革新,各国经济普查和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也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和网络化,行政记录、名录库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来源,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入户清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调查工作的实施成本[14];而对数据质量评估和统计结果开发利用的重视则开始贯穿于统计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2国内经济普查与调查制度概述

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可以追溯至周朝,但当时的普查制度从目的、项目、实施等方面都与现代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而真正有科学统计意义的普查及调查制度的研究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3年,以统计报表为基础的全国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建立;1994年,周期性普查作为国家获取重大国情国力数据的主要手段,被确立为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体系和核心[15];1996年和2001年分别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对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法人单位和其附属产业活动单位开展了调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较全面的基本单位名录库[9];2003年,国务院决定将原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并将个体工商户也纳入普查对象,在 2004 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同年《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公布施行[16],自此,我国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制度基本确立,旨在实现与国家编制五年发展规划和计划的更好衔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的需求。10余年来,我国已经开展了3次全国范围的经济普查,不仅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拟订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也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通过和修订了20余部法律法规,对部门统计和普查调查工作进行了明确规范[16]。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普查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由国家统一领导、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地方各省分級负责,各专业共同参与[6],从而广泛地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借助行政手段组织实施普查工作[17]。我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普查的行业范围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涵盖的多个行业门类,涉及服务业、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法人与产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普查数据采集和审核方式由一经普和二经普的上门入户填报纸质表并逐级审核上报的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使用PAD电子设备现场采集、企业联网直报等新的数据处理方式,电子地图、GPS空间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也被引入普查实施过程当中,技术含量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抗干扰能力和数据采集处理效能,切实减轻了基层普查人员的工作负担[18]。

3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真实客观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基础。实时开展海洋经济调查,是我们认识国情、掌握海情的重大举措,也是开展科学文化治国的必要基础性工作[19]。通过调查,有助于逐步掌握国家海洋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规模分布,实现海洋经济基础数据在全国、全行业的全覆盖和一致性,有效满足海洋经济统计分析、监测预警和评估决策等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对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支撑能力,为科学谋划海洋经济长远发展、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维护海洋经济安全奠定基础。因此,海洋经济调查的目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从长期来看,旨在建立起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数据系统,健全各类统计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的基础性信息框架[20];近期目标或者说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的目标就是摸清国家海洋经济的家底,提出科学、规范、可行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模式,掌握各海洋产业间生产规模比例关系、产业间关联程度、生产要素结构、海洋产业布局等,把握海洋经济活动与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次海洋经济调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渔民等,重点关注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的海洋经济运行情况,调查涉及的内容较多,既有涉海单位清查内容,即各类法人单位生产的海洋产品、提供的海洋服务、来源于海洋的生产材料或辅助材料、从事的海洋工程建筑项目、设立的海洋专业等,进而编制全国涉海单位名录库;又有产业调查内容,即海洋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情况、出口情况、原材料和主要生产设备情况等;还涉及海洋工程项目、围填海规模、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能减排、临海开发区、海岛海洋经济等专题调查内容;此外,还包括建立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数据库,完善海洋经济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规范、统一的海洋经济基础信息平台。具体调查方法以全面调查为主,针对海洋相关产业开展抽样调查,并广泛收集教育、科技、旅游、盐业、水利等资料进行数据整合;调查形式则全部采取上门入户填写纸质表格的方式[21]。

4现行海洋经济调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类似,海洋经济调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调查方案的制订是否科学、严谨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决定了调查结果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而影响调查工作能否达到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服务社会各界的根本目的。但从笔者实际参与浙江省部分市县的海洋经济调查工作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实施方案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特别是在海洋经济数据采集和分析即将成为国家常态化的经济数据统计形式的情况下,目前的调查方案仍需作进一步的完善。

41涉海单位清查的底册冗余度较大

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中,清查阶段采用的是普查员上门入户调查的方式,清查底册是在参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的基础上[22],通过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与海洋产业代码的简单对照关系形成的。在实际清查过程中,发现底册所涉及的单位数量往往极为庞大,导致清查阶段的工作量巨大,而最终的清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非沿海市、县、乡镇等)的涉海单位占比非常低,很大程度上表明:现阶段所采用的清查底册,并未很好地发挥基础性调查抽样框的功能,底册数据的冗余度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虽然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从上到下均成立了由海洋与渔业、发改、财政、统计、民政、工商等部门组建的海洋经济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我国的统计系统内部也建立了由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组成的基本单位名录维护更新制度[9],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门利益、标准壁垒、技术差异等的存在,致使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存在较大阻碍,造成数据资源的冗余和大量重复性工作;由于本次调查时点与三经普的数据存在2年的时间差,清查过程中发现大量企业已经处于关停注销状态,联系这类企业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如果能够在清查工作开展前期,通过民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进行底册的筛选,会大大减少清查阶段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简单的行业代码对照也会增加底册数据的冗余程度,清查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网吧、物业公司、仓储物流公司被纳入底册当中,而这些企业的填报人员往往对海洋经济的概念缺乏认知,因而对清查过程的配合度较低,为调查员的入户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42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待强化

调查数据的质量对于经济调查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客观地表征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状态,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对策来控制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经济调查工作取得有参考价值的成果。本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在清查、产业和专题调查的多个重点环节都实施了数据质量控制,各级调查机构同步开展了数据审核、抽检和督查工作:清查和产业调查的事中质控阶段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和计算机审核的形式,对清查表填报的完整性和标识认定的准确性进行抽检,并使用计算机对表格填报的逻辑性进行审查;调查事后则采取“逐级上报审核”的方式,各级相关机构对下级上报的调查成果进行审核,对保证数据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数据审核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上来看,现阶段主要采用逻辑规则检验,即通过判断调查表中相关指标的逻辑关系或先后顺序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这种检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数据的问题,但其结论也具有多向性,对于数据的质量无法得出准确的评估结果[23];而在产业调查的事后质量抽查阶段,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保证调查的随机性和公平性,但这种抽样方法过于简单和模糊,不能科学地反映调查数据的总体质量结构[24]。

43海洋经济调查组织实施的有效性及部分产业数据界线不清

我国大型普查和调查的组织模式大多通过成立普查或调查领导小组的方式实现,体现出显著的政府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行政动员优势,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5]。但这种从上到下各级动员的组织形式,也决定了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次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政府海洋管理部门,组成成员来自政府或党委的各个部门,大部分采取分散办公的形式,部门间的协调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开展具体入户调查和数据质量审核工作的人员均来自海洋部门或机构,大多对统计调查及财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不太熟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由于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一方面,海洋经济从属于国民经济大类,海洋产业调查和专题调查的部分数据指标可以融入国民经济普查指标当中,考虑到调查成本和经济效用,将海洋经济数据采集纳入常态化的经济普查,不仅能够大力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从统计口径和时间上也能够保持一致性,在与其他经济门类横向比较时也更具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当前对于海洋经济的定义仍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因而其涵盖的范围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现行的调查方案就清查和产业调查中的海洋产业类别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经济内涵的相关性与产业关系的连带性,对于部分产业(如海洋旅游业)依然很难准确区分其与海洋相关产业及其他经济门类的界限,这也影响到调查成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对策和建议

51优化海洋经济调查的组织实施模式 

从国家战略方案的部署、经济调查数据成果的开发利用、成本效用核算以及经济内涵的相关性等角度考虑,建议将海洋经济数据采集和分析纳入常态化的国民经济普查,虽然该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经济普查的难度,前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也会随之增大,但与单独开展一次全面的海洋经济调查所需要的技术准备和经济投入相比较,要更为合理和高效,而且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海洋产业在国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状态,进而保证国民经济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海单位清查和海洋经济产业调查工作可以直接并入到常规经济普查当中,涉海专题的调查工作则可通过后期的补充调查进行完善;而針对专业性很强、企业较敏感的指标则可考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用抽样调查资料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26];而在调查方法和手段上,可以尝试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方法、云计算模型,逐渐普及调查区电子化地图、PDA数据采集、网络直报等方式,提高数据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52建立健全涉海名录库筛选和管理系统

科学、严密、可行的涉海名录库筛选及管理系统是开展海洋经济产业和专题调查的重要基础。奚萌等在试点地区的研究发现,尽管进行底册数据初筛可能会增加前期准备的工作量,但却能够大大节省实际入户调查工作中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清查工作的效率,而且最终的质量评估也能满足成果需求[27]。美国和日本对于统计调查名录库均有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针对各类单位的数量、结构、活动和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定期更新,我国也应当进一步强化工商、劳动、税务、民政、质监和统计等部门共建共享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各类标识、代码和信息技术与标准体系的规范性和衔接性[28];而针对涉海单位,可以考虑建立科学可行的名录库筛选和管理系统,重点做好对相关部门行政资料和资源的选择性使用,比如“五证合一”改革成果、社会组织行政记录等,在减少数据调查成本的同时,为掌握涉海企业和机构的数量和结构等动态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53强化和完善数据成果的质量控制方式

从根本上来看,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与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密切相关,以及其是否愿意提供真实的数据,而调查对象的合作程度,很大情况下则取决于统计机构的独立性[17]。与国外统计普查机构不同的是,中国统计部门集数据供需于一身,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数据质控的公正性[6]。因此,建议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验收环节,将调查实施方案与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方案紧密衔接,让质量控制贯穿数据调查的每一个阶段,做到全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而在开展具体的数据审核工作时,除了逻辑规则校验,可以通过分析经济单位若干指标间较为稳定的关联性或协同变化规律,得到指标间基本固定的经验参数,作为调查汇总数据质量评估的参照标准;或者通过寻找其他与待评估数据具有长期稳定的较高相关性的外部指标,来检验调查数据的准确性[23]。此外,还应当继续深化调查普查前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依法统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进而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6结语

经济调查或普查的结果往往表现为信息的汇总,但是其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这些资料开展有价值的分析与研究[2],进而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合理利用这些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只有同时具备真实性与实时性的统计调查数据,才能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此次海洋经济调查,是我国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专业性较强的海情调查,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在所难免。目前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入户调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进入到最后的数据审核上报阶段,但海洋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作为我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海洋产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将会逐渐趋于常态化。因此,深入探索和不断完善海洋经济调查的组织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制度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静.分析经济普查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地方科技,2013(3):65-66.

[2]程妍.浅谈经济普查中的问题与改进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 (2):189.

[3]朱坚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4]殷克东,高金田,方胜民.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5 -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李靖宇,郑贵斌,戴桂林.海洋强国视域下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重大突破: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2):147-150.

[6]黄洪琳.美国经济普查特点及中国经济普查发展方向初探[J].浙江统计,2005(7):46-49.

[7]安徽省统计局课题组.中美经济普查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85-87.

[8]杨宽宽.美国经济普查的运作方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N].中国信息报,2003-06-10(5).

[9]刘建平,方越峦.中美日基本单位(企业登记)名录库建设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2,29(4):20-26.

[10]左海峰,朱光明.简评日本的统计体制改革[J].统计研究,2008,25(7):96-101.

[11]BUREAU S .Economic Census for Business Frame and Business Activity[EBOL].[2018-09-02].http:www.stat.go.jpenglishdatae-census.html.

[12]中外统计体系比较研究课题组.英国国家统计体系简介[J].中国统计,2001(7):47-50.

[13]国家统计局赴英国、希腊考察团.英国统计的美丽蜕变[J].World Decoding,2010 (9):30-31.

[14]ARORA A,GILMOUR G.Statistics Canada-Census on the net[J].Statistical Journ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E,2006(23):11-22.

[15]李国荣,中国统计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6]林洪,徐亚辉.对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9(5):48-49.

[17]徐晓海.中国经济普查的组织机制与数据质量控制[J].统计研究,2008,25(11):95-91.

[18]王健如.浅谈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管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产业经济,2016 (4):61-62.

[19]程妍.浅谈经济普查中的问题与改进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 (2):189.

[20]方志华.经济普查应该在科学设计和高效组织下确保数据质量[J].统计研究,2007,24(7):41-43.

[21]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实施方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

[22]李孟存.“三經普”成果在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统计,2014(9):16-17.

[23]陈培培,金勇进.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若干思考[J].市场研究,2012(5):49-53.

[24]刘光慧.提高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方法探析[J].现代商业,2017 (30):184-185.

[25]安徽省统计局课题组.大型普查优化设计及组织模式的研究[J].统计研究,2006 (8):3-8.

[26]高玲芬,惠琦娜.对完善我国经济普查方案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5):71-75.

[27]奚萌,李文君,林静柔,等.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清查底册数据初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1):16-25.

[2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出三方面修改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N].中国产经新闻,2018-07-11(8).

作者:向芸芸 张鹤 陈培雄 吕兑安 李欣曈 杨辉

第4篇:保护海洋调查报告

渔港在哭泣----保护海洋环境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沈家门渔港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和我处理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渔港、污染、建议

一、渔港污染的现状

沈家门渔港是全世界著名的三大渔港之一,是我们的骄傲。可是,近几年,渔港污染非常严重。你看,海水又黑又脏,海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不但有塑料瓶、泡沫、一次性筷子、纸盒子,而且有轮船泄漏出来的柴油,在海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污,甚至有小狗、小猫、老鼠的尸体„„

二、渔港的过去

渔港被污染成这个样子,我仿佛听到渔港在哭泣。回家后,我和爸爸、妈妈聊起了这件事。他们说,他们小时候,渔港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海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帆船,洁白的海鸥在桅杆上盘旋着,歌唱着,形成渔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时有小鱼、小虾跳出水面来。每逢海蜇旺发的季节,渔港就张开温暖的怀抱,迎接海蜇姑娘的到来。夏天,小朋友在海边捉螃蟹,大人们在海里游泳。有些部门还经常组织游泳比赛,可见当时的水是多么的清。

三、渔港污染原因 渔港为什么会被污染呢?这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1.改革开放以来,渔港两岸造起了工厂、居民楼,一些未经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源源不断地直接流入渔港。

2.夜排档的开张也给渔港带来了污染,有多少未经处理废水直接流入港内。有些摊主还把一些剩饭、剩菜、一次性筷子、快餐盒直接扫进海里。

3.钢制渔轮上柴油泄漏,污染渔港。

4.有些环保意识差的人,往港内乱倒垃圾和粪便。甚至有人在港内随处大小便。

三、我的建议

(一)对居民:要求提高环保意识、重视环保问题,从自己做起,不要再往渔港里倒垃圾和粪便,争作渔港的守护神。

(二)对领导

1.加强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普陀电视台中设立关于环保内容的栏目,向市民征集保护渔港的金点子。

2.发挥退休党员的作用,组成宣传队巡逻队,配合执法单位,根据《环保法》第6条,对那些往港内倒垃圾又屡教不改的人进行罚款。 3.加强对夜排档卫生工作的管理,对环保不达标的摊位在电视台中曝光。

4.解决好渔轮上柴油泄漏的技术问题。

5.设立“渔港治理基金”,资金主要来源罚款和国家拨款等,用于购买摄像机等器具,支付打捞渔港垃圾的工人工资,奖励对渔港的环保有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三)对自己:保护渔港环境,我们要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为渔港重新焕发青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5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 要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灾害 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第6篇:海洋调查实习报告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

学院:海洋学院专业:海洋科学姓名:学号:

年7月6日

201

3一、前言

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海洋中的表征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特征要素进行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海洋调查的基本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方式了解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由于海洋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综合性的海洋调查应该包括海洋水文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海洋化学要素的测定、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生物调查等方面。它的具体任务是:探索海洋各水文现象的特性,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阐明产生这些现象及引起它们变化的原因,为航海安全保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海洋调查与观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本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是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常规观测项目的观测方法、仪器使用;了解新型观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进展。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海上(或者近岸)的观测生活。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3年7月1日—7月5日

地点:天津北塘附近海域、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三、实习具体安排

7月1日下午两点,实习带队老师进行实习动员,讲解实习内容和海上调查的安全事项。

7月3日,早上八点从学校东门集合,步行至北塘实习海域,乘船出海,进行相关调查与观测。

7月4日,早上9点在院办门口集合,乘车前往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参观海洋生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7月5日,整理采集样品,整理数据,书写实习报告。

四、海洋调查实习内容

(一)海上安全知识

1、人身的安全:讲授海上避险和逃生的基本知识,树立海上安全意识。 熟悉海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掌握保证安全和紧急避险的方法。

2、仪器的安全:维护仪器的安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3、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性与真实性。

(二)海洋水文要素的调查与观测

1、海水盐度的测定 仪器:便携式盐度计

根据不同浓度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浓度的精密光学仪器。 使用步骤:

(1)将折光棱镜对准光亮方向,调节目镜视度环,直到标线清晰为止。 (2)调整基准:测定前首先使用标准液(有零刻度的为纯净水,量程起点不是零刻度的,得使用对应的标准液)、仪器及待测液体基于同一温度。掀开盖板,然后取2~3滴标准液滴于折光棱镜上,并用手轻轻按压平盖板,通过目镜看到一条蓝白分界线。旋转校准螺栓使目镜视场中的蓝白分界线与基准线重合(0%)。 (3)测量:用柔软绒布擦净棱镜表面及盖板,掀开盖板,取2~3滴被测溶液滴于折光棱镜上,盖上盖板轻轻按压平,里面不要有气泡,然后通过目镜读取蓝白分界线的相对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含量(大都是百分比,0-10%盐度计为千分比与比重)。

(4)测量完毕后,直接用潮湿绒布擦干净棱镜表面及盖板上的附着物,待干燥后,妥善保存起来。

注意事项及维护:

(1)使用完毕后,严禁用水直接冲洗,避免光学系统管路进水。

(2)在使用与保养中应轻拿轻放,不得任意松动仪器各连接部分,不得跌落、碰撞,仪器要精心保养,光学零件表面不应碰伤、划伤。

(3)本仪器应在干燥、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保存,以免光学零件表面发霉。

本次调查海域表面盐度值为:19.2

2、海水温度的测定 仪器:表面温度计

将取上的一桶海水放于阴影处,把表面温度计放入桶内搅动,感温1—2分钟后,将海水倒掉,再重新取上一桶海水并把表面温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必须注意,在把温度计放入桶内之前,应将温度计桶内的海水倒尽)。表面温度计在桶内感温3分钟后,即可进行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可离开水面。第一次读数后,过一分钟再读数一次,当气温高于水温时取偏低的一次;反之,取偏高的一次。

用水桶测温时,水桶应以木质、塑料等不不宜传热的材料制成,其容积约为5——10 L。 注意事项: 感温或取水应避开船只排水的影响,读数时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本次调查海域海水温度:27.4℃

3、海水透明度的测定 仪器:透明度盘

透明度盘是一块漆成白色的木质或金属圆盘,直径30cm,盘下悬挂有铅锤,盘上系有绳索,绳索上标有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记号,绳索长度应根据海区透明度值大小而定。

在甲板的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然后再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表面的表计数值。读数到一位小数,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观测的透明度值。 注意事项:

1、透明度盘应保持洁白,当油漆脱落或脏污时应重新油漆。

2、观测结束后,透明度盘应该用淡水冲洗,绳索需用淡水浸洗,晾干后保存。 本次调查海域透明度值为:80.1cm

(三)生物要素的采样

1、浮游植物采样

仪器:浅水Ⅲ型浮游植物网

待船停稳后,从甲板迅速将拖网垂直缓慢放入水中,直至完全沉入海底,然后拉出水面,此过程始终保持采水器与铅锤垂直,一般采水量为500ml。

2、浮游动物采样 仪器:小型浮游生物网

使用方法同浮游植物的采样。

3、底栖生物采样

仪器:抓斗式采泥器,采样面积0.1m2,

首先将采样抓斗和绳拉好,将采样抓斗张开,再张开的同时将一杆放入一塔钩内(保证采样抓斗不会紧闭),通过拉绳缓缓将采样抓斗放入海水中,到达海底时,拉绳、支杆和塔钩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松开。用力提拉抓斗采泥器,这样抓都会自动关闭,在关闭的同时会将海底污泥采入抓斗采泥器中。

(四)海水的采样

1、海洋表层水的采样

自制矿泉水瓶取样器,将矿泉水瓶绑在竹竿上进行海洋表层水取样。 注意事项:取样过程应注意船体自身漏油的影响,尽量远离船只取样。

2、海洋深层水的采样

仪器: 球阀采水器(开—闭的工作原理,避免表层水体污染)

待船停稳后,缓慢将采水器放入既定水深,水充满采样器后,放下铅锤使球阀关闭,然后把采样器拉出水面,收集水样。

五、海洋馆中海洋生物的观测

1、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

鲸目,海豚科,伪虎鲸属

伪虎鲸体长为5米左右,体重665千克左右。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但不像领航鲸那样膨隆,而是由前端起呈圆弧形过渡到头顶。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变得十分可怖。没有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上颌的牙齿一般略少,牙齿大而尖,长度为8厘米,直径为1.5一2厘米,横切面呈圆形。

伪虎鲸是快速,活跃的泳者。当它浮升时,经常将整个头部与躯体的大部分扬升出水;有时甚至连胸鳍都看得见。浮现时,经常张开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齿。喜群居,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

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经常被水族馆饲养驯化作观赏动物。

2、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

鲸目,一角鲸科,白鲸属

白鲸属海豚科,通体雪白,身长3.7~4.3米。白鲸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公尺大小,体重约0.4到1.5公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公尺。体重约80公斤。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喜群居。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

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 、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白鲸具折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

3、黑鳍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又名乌翅真鲨,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真鲨目,真鲨科,真鲨属。

乌翅真鲨的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身体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乌翅真鲨可达3.5米长。前端是呈圆钝的。一种称为灰珊瑚鲨的鲨鱼外形与它很相似,但从其较粗状及灰色的身体及没有黑端的背鳍,就能分辨它们。

乌翅真鲨并非群居的,但却有时会一小群出没。一般乌翅真鲨都是较害羞的,但却会对潜水员及水肺潜水员感到好奇。与其他鲨鱼无异,当它们感觉到危险时,会把身体卷曲成S型。除非是感到愤怒,否则它们是无害的。一些情况如用手喂食或以矛捕鱼,加上低视野,都会令乌翅真鲨感到愤怒。乌翅真鲨主要猎食珊瑚鱼,但它们也会捕猎鲟鱼及乌鱼。

4、千手佛珊瑚(Cerianthus membranaceus)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六放珊瑚亚纲,花巾著目

分布在澳洲南部、新几内亚,此种珊瑚色泽丰富多变,喜欢独居,不过如果将它养在水族箱中,或是当它被鱼类骚扰时,它们就会聚集在一团,如果温度过低时,它们会在沙地上挖掘一个恰巧可藏身的洞穴躲起来,水质状况良好时,可以存活很久。喜欢吃小块的冷冻饵料,每周喂养1-2次即可。会分泌黏液,在砂中形成长达数十公分的深色管鞘,一旦受到侵扰时,便会快速地缩入管鞘中。和一般珊瑚不同的是,它们有两种触手:位于口盘四周的触手较短;外围触手则明显长出许多。触手一般为透明白色,末稍细尖如针,由于触手质地十分柔软,因此常随着水波摇曳,体态非常优美。

5、海百合(Crinoidea) 海百合总纲,棘皮动物门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海百合是海洋动物,是类海百合的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它们有一个U形的肠道,并位于他们的肛门口旁边。均为雌雄异体,没有固定的生殖腺,生殖细胞来源于腕近端的羽枝或腕部体腔上皮细胞。

海百合一辈子扎根海底,不能行走。它们常遭鱼群蹂躏,一些被咬断“茎”,一些被吃掉“花儿”,落下悲惨的结局。在弱肉强食、竞争险恶的大海中,曾有一批批被咬断茎秆,仅留下花儿的海百合,大难不死存活下来。因为它们终归不是植物,“茎”在它们的生活中,并不是那么生死悠久关。这种没柄的海百合,五彩缤纷,悠悠荡荡,四处漂流,被人称做“海中仙女”。生物学家给它另起美名——“羽星”。羽星体含毒素,许多鱼儿不敢碰它。可仍有一些不怕毒素的鱼,对它们毫不留情,狠下毒手。为了生存,它们只好大白天钻进石缝里躲藏起来;入夜才偷偷摸摸成群出洞,翩翩起舞。它们捕食的方法,还是老样子——腕枝迎向水流,平展开来,像一张蜘蛛的捕虫网,守株待兔,专等送食上门。

6、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

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海蜇为生活在近海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水母,自泳能力较弱。靠发达的内伞环状肌有节律的伸缩,挤压下伞部的海水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依伞顶部的方向作缓慢游动,随波逐流。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干旱的年份可随潮进入河道。

7、鹿角菜(Chondrus ocellatus Holm) 属红藻门,杉藻科,角叉菜属

自然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 种重要经济海藻。

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强韧。丛生,高5-12cm,基部亚圆柱形,逐渐向上则扁压成楔形,上部叉状分枝2-7次,腋角宽圆,扇形,扁平,顶端舌状或二裂浅凹,钝形,边全缘略厚,或有简单分叉、楔形、舌状、短或长的小育枝。髓部由许多纵走与表皮平行排列的长形藻丝组成。四分了解子囊散布于分枝上部的两面,呈不规则的圆点状。成熟的囊果椭圆形,于藻体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着器壳状。

8、花园鳗(Taenioconger hassi)

主要栖息在珊瑚礁沙质海底,属糯鳗科(Congridae)鱼类,是群栖的动物,体型细长,平常白天下半身埋在砂地,只露出上半身在水层中啄食浮游动物,随着海流晃动,摇曳身姿,远远望去好比花园里的草在随风摇摆,所以称为花园鳗。 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中热带到温带的海域。

身体长条形,颜色很美丽。通常下半身藏在沙子里,如果感到危险,会迅速钻到沙子里。

9、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鸟纲,企鹅目,王企鹅属

帝企鹅,也称皇帝企鹅,是现存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公斤在南极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10、鳐鱼(Rajiformes)

软骨鱼纲,鳐形目

吻三角形 ,突出或钝圆,边缘无吻齿。胸鳍扩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宽大体盘,鼻孔距口远呈原始型。背鳍2个,无硬棘;尾柄粗大,尾鳍发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岸海区。鳐鱼和魟鱼非常相象,因为它们都有扁平的身体。幼年的鳐鱼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当它们长大以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捕食的时候,鳐鱼主要靠嗅觉捕猎。鳐鱼卧在海底时利用特殊的闭口呼吸法尽量避免吸入泥沙。鳐鱼在呼吸时,水通过头顶的管路吸入最后穿过腹面的腮裂流出。

六、结语

通过本次为期一周的实习,我们对海洋调查与观测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了解了海洋调查的方法,学会了仪器的使用,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了专业兴趣。另外,要特别感谢老师在这次实习中的付出和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细心地帮助下,我们才圆满完成了本次调查实习,学到了作为一个海洋科技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 侍茂崇,髙郭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导论[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 中国知网cnki,环境科学大辞典 [4]杨鲲,王化仁,韩德忠,等. 海洋调查组织实施的过程控制[J].水道港口,2006,27:9-12.

第7篇:大连海洋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时间

2013年1月24日——2013年1月31日

(二)调研地点

中国大连地区

(三)调研对象

纵观大连市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及海水利用业等重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指导今后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海洋业发展现状

1、主要成绩

“十五”以来,我市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及盐化工业等海洋产业全面发展,海洋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步入快速成长期。2005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713.5亿元,比2004年增长27.4%;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10.9亿元,比2004年增长28%,占全市GDP的14.5%,正逐步成为全市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区域海水污染严重,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连湾等海域的氮、磷等指标超标,赤潮时有发生。海洋污染势必削弱沿海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潜力。二是用海矛盾日益突出。海洋资源具有多价值、多功能性的特点,在海洋开发活动中,各部

门、各行业、各地区强调自身利益,争资源、争空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海洋

资源综合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三是海洋生物资源出现衰退。由于近海捕捞强度

过大、工业开发强度增加以及污水排放等因素影响,渔业资源再生量十分缓慢,

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沿海渔业资源的自然生产能力,使海洋生

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四是科技力量分散。大连市在海洋环保、海洋渔业、

海洋运输、海洋工程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但基本分散于企业、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产、学、研没有很好的结合。

(二) 大连海洋业发展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规划海洋经济长远发展战略,决不允许以牺牲海洋生

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和所谓的发展速度。坚持以功能区划为

基础,根据不同海域的自然特点、环境容量和资源再生能力,合理确定开发内容、

开发强度,实现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并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2.坚持海陆一体化,合理利用岸线陆域资源和岸线海域资源

岸线陆域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托,岸线海域资源是岸线陆域发展的

必要空间。岸线开发要按照海洋产业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岸线陆域和岸线海域

开发的互动关系,优化岸线陆域和岸线海域的功能定位,使之相互协调,避免开

发利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调整海洋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已经形成比较优势的港口及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船舶

制造等海洋产业,努力提高规模、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海水淡化、海洋能源和

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4.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不断深化改革,把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作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

重要动力和保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把

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积极

探索建立有效的海洋管理、监督体制,使海洋经济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

学化的轨道。同时还要以现代海洋科技为支撑,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彻

底转变粗放式的开发和经营方式。

(三)大连海洋业发展的目标

1.扩大海洋经济总量

在继续发展海洋渔业和加工业、港口运输、船舶制造及船舶修理、滨海旅游

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海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

等新兴产业,扩大海洋经济规模,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到2010年,主要海

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776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774

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占GDP的比重争取达到19%以上。

2.优化海洋经济结构

“十一五”期间,要根据大连产业总体布局,加快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

整,努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第一产业要增加养殖业的

比重;第二产业要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要

围绕“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港口、海洋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的发

展。

3.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到2010年,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水平要明显提高。主要海洋产业的生

产技术和装备争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海洋科技整体实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形成我国沿海科技型海洋产业基地。

4.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到2010年,我市沿海污染状况要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

善,特别是养殖区、增殖区、捕捞区海域水质要达到或恢复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

准。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得到进一步强化,逐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

和海洋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初步构建起大连“现代海洋蓝色产业体系”。经过10

年的努力,到2020年,海洋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海洋经济强市。

三、 调研结论

(一)发展大连海洋循环经济, 促进海域县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措施

1、加强海洋管理, 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循环经济理念是是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总体安排。大连海洋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加强加深循环经济理念和基本原则,加强区域海洋管理基础性工作, 尽快健全海洋经济发展法规体系建设, 做到用海、管海、护海有法可依: 在海洋规划管理方面, 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水平, 调整结合海洋经济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统一。引进、实施和控制循环经济新模式, 对一定时期经济增长幅度、能源消费指数、废弃物排放标准、利用资源效率差值、资源循环利用再生比等指标进行预测、检测和监测, 才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4】

2、区域经济一体化, 不断加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 构建海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网络体系

首先, 优化和改善大连的产业结构, 形成以海洋运输业为主体, 海洋造船业、旅游业、油气业、水产业、海洋药业等重点发展的布局, 培育大连经济增长的新的支柱性产业。其次, 改造传统海洋产业, 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海洋高技术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新研制开发高精尖产业格局, 以推动整体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再次, 重点发展以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为内容的现代海洋生物产业; 对废弃物加以循环利用; 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 把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种工艺流程和产品生产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大连地区海洋经济建设必须走出自身的特色和效应, 大连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经济实力和本地区域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的地位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成为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能力作用的海洋经济带表率作用。还要以生态经济价值观为准则, 以资源的再利用为发展动力, 开发新的价值创造环节, 从而实现各个产业内部的循环。

3、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构建和谐人海关系

以人为本, 以海为源,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促进人海关系和谐。增强海洋资源调查、勘探、监测、实施等, 充分掌握海洋资源情况。人海关系和谐, 才能真正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首先应该着眼于开发利用新的海洋技术, 加大勘测力度, 探测更多海上资源, 弥补陆地资源与能源的不足问题, 缓解需求增长的压力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以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载体, 重视海洋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4、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公众循环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网络寄送等方式, 我们了解到要大力加强循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大连市民循环使用海洋资源的

意识。与此同时, 又要大力提高各级地方和部门决策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避免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 防止盲目牺牲生态效益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资源, 烂采烂伐(捕)、挥霍无度等情况现象的发生。加强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海洋资源缺乏强烈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大连市民是制造产品的最终消费者, 消费者最终需求的转型是制造业改变生产模式的关键, 而企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因此, 市民、媒体、政府需要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引导力度,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观念。

5、建立海洋经济资源回收体系模式

借鉴德国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DSD回收系统)模式, 建立非政府组织专门进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制。目前, 在大连

市各区环卫局管理下的回收系统之外, 建立由非政府组织成立海洋产品产物中转回收站, 形成住宅小区、街、区、市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市场运作模式。回收的海洋资源废弃物经过分类再送往相应的资源再利用企业,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四、 总结

作为海洋的世纪, 海洋经济将成为大连国民经济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海洋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大连的海洋经济发展

第8篇:海洋动物研究报告

篇一: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议书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申请报告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环评报告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 ,政府批地 ,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 键 词】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 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

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 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 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

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 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

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总论 第一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背景

一、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名称

二、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承办单位

三、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主管部门

四、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准入政策

三、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三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海洋动物油脂产品 行业发展规划

二、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四章 市场预测

第一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海洋动物油脂产品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海洋动物油脂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海洋动物油脂产品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海洋动物油脂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海洋动物油脂产品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 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海洋动物油脂产品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海洋动物油脂产品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风险

第五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海洋动物油脂产品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篇二:“十三五”重点项目-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海洋动物多肽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议书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申请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资金申请报告海洋动物多肽节能评估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市场研究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商业计划书

海洋动物多肽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海洋动物多肽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总论 第一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概况 1.1.1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名称 1.1.2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单位 1.1.3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性质

1.1.6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海洋动物多肽项目编辑依据 1.2.2海洋动物多肽项目编制原则

1.3海洋动物多肽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背景 2.1.1海洋动物多肽项目产品背景 2.1.2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必要性

2.2.1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海洋动物多肽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海洋动物多肽项目选址 5.1.1海洋动物多肽项目建设地点

5.1.2海洋动物多肽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篇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濒危海洋动物 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几个月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发现了如下濒危海洋物种 白鳍豚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river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 猫”,现已濒临灭绝。 太平洋鼠海豚

太平洋鼠海豚,体长1.85米,极少数可达两米以上,它是一种比较小的齿鲸。不同地区的太平洋鼠海豚的体长也有差别,比如在波罗的海雄性鼠海豚仅达1.40米,而雌性鼠海豚也只不过到1.52米。鼠海豚的体重一般在50至60千克之间,最高达90千克。雌兽比雄兽重和大。与大多数鲸一样太平洋鼠海豚的性别差异可以通过肛门和生殖器缝的位置来辨别出来。雄兽的肛门与生殖器缝明显分开,生殖器缝位于肛门前。属于极危物种。 棱皮龟

棱皮龟,又称革龟,是龟鳖目中体型最大者,最大体长可达3米,龟壳长2米余;体重可述800-900公斤。棱皮龟主要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尔也见于温带海洋。分布于热带至温带海域、北至西伯利亚海岸以及南中国海、东海、黄海沿海、海南沿岸、台湾沿岸等海域,多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有时可进入近海和港湾中。据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发表的海龟调查报告表明,有可能在今后10-20年内灭绝。

(1)合浦儒艮

合浦东起合浦县山口镇,西至沙田镇海域,全长43千米,面积达300多平方千米,这一海域生长大片海草,海洋环境质量好,有海底深槽供儒艮栖息,是儒艮的理想活动家园。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儒艮俗称“美人鱼”,因雌儒艮哺乳时像人一样拥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是国家一级濒危珍稀哺乳类保护动物。

(2)盐城珍禽

盐城为我国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地处江

第9篇: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

学号:

姓名:

成绩:

日期:2012年7月12日

1、前言

海洋调查与观测是对海洋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及其他一些性质的海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一般是在选定的海区、测线和测点上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获取海洋环境要素资料,揭示并阐明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是一门和实际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开启真理的钥匙,也是检验客观的唯一标准。因此,应学以致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本次实习我们进行了三项内容,分别是船只走航调查和观测,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及天津潮间带的海边观测。其中出海实习为重点,包括了水文、气象、生物、化学等类别的二十几个要素的采样和观测。在天津海洋环境观测中心,分别参观了环境监测的各个实验室和环境预报工作室。在天津潮间带,我们徒步行走了几百米长的潮间带,采集了很多生物标本。

2、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出海调查和取样、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潮间带的海滨观测。其中,出海调查为重点,下面分别介绍这三部分内容。

2.1 出海调查和取样

出海调查和取样的地点为北塘近海,从游船码头上船后,我们所乘船只停泊在地理位置为N39°04′47.7″,E117°45′49.5″的海面,然后全班三十人分成了三组,分别进行了水文要素、气象要素、化学要素的取样,以及生物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包括铅鱼,球阀采水器,便携式盐度计,透明度盘,风速风向仪,空盒气压表,通风干湿表,网具,以及各种化学试剂等。由于渔船所停靠位置水位不是很深,而且当天天气比较晴朗,海面风不是很大,所以并没有出现晕船等不适感,实习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动手操作,兴致很高。通过亲自操作,切身体会了海上工作和陆上工作的不同,对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2.1.1 水文要素

水文要素是海洋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海洋生物、化学等研究的基础。本次出海实习进行了水深、盐度、透明度、水色等要素的观测。水深采用钢丝绳测深法,盐度在现场用便携式盐度计测度,水色要素目测法观测。通过钢丝绳测深法,测得我们出海渔船所处湾口水深为7.6米,利用便携式盐度计,测得5m层盐度为25.0,底层海水盐度25.1。由于上游正在放水,所以表层盐度和淡水相近。当日表层水温为27.2℃。

透明度和水色的观测:透明度是指白色透明度盘在海水中的最大可视深度,透明度的观测只能在白天进行。测量方法为:在主甲板的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放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然后再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水面的标记数值,读到一位小数,重复两三次,取其平均值。当倾角超过15°时,则应进行深度订正。当绳索倾角过大时,盘下的铅锤应适当加大。观测者应在透明度盘的垂直上方。水色是指位于透明度值一半的深度处,白色度盘上锁显现的海水颜色。水色是根据水色计目测确定,也只能在白天进行测定。经过测定,我们得到所处海面的透明度为0.3m,水色为20号。

2.1.2 气象要素

海水中的各种现象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包括气象的影响。本次实习主要观测了风、气压、气温等要素。所用到的仪器包括风速风向仪、空盒气压表、通风干湿表。测量气压时要讲空盒气压表平方于船上,首先读出附温值,然后读指针数,读数钱要敲打表盘,待指针静止后,读取指针所指示气压值,读数时视线要通过指针并与刻度面垂直,要求读至一位小数。空盒气压表所测温度为38.0°C,气压为998hPa。观测风的时候,我们选择在船头的无障碍物处,测量时要背风而立,手持风速风向仪,把测量仪器举过头顶,目的是以免观测者的身体阻碍风的流动。因为风速风向是瞬时的,所以我们只记录了当时某一时刻的风向风速。测得当日10:25AM的瞬时风速风向分别为风速4m/s,风向为东偏南。通风干湿表在使用前应选择周围无障碍物的地方悬挂,在观测前,还应先湿润湿球温度表的纱套,以湿润不滴水为准。当日所测得的干球温度为34.4℃,湿球温度为25.4℃。

2.1.3 化学要素

海洋化学包括海水、沉积物和大气等几个部分。本次实习以海水化学为主。涉及水样采集和现场处理方法。本次出海使用的为球阀采水器。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分别采集了表层水,中层水,和底层水,并在船上进行了溶解氧的实验。进行溶解氧实验时要注意将海水注满容器,并排空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加入试剂时滴管要位于液面以下,然后颠倒混合海水,待沉淀后即得到了不同水层的溶解氧程度。通过对比,对不同水层的溶解氧有了直观的印象。

2.1.4 生物观测

在海洋调查和观测中,海洋生物部分主要是分类群采集样品,在实验室内分析。通常涉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污损生物和潮间带生物调查等。采样工具主要是网具、采水器和采泥设备等。本次实习我们主要用到了浅海浮游生物网。在船上,我们采集到了少量的浮游植物和动物。

2.2 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实习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原国家海洋局塘沽海洋站更名。是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水文、气象和水质、污染几本要素长期、连续监测工作,并为所在海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海洋环境信息、海域测量、海洋环境预报服务。

该站成立于1965年,1999年升格为中心海洋站,设有办公室、质量管理组职能管理部门和预报室、污染监测站、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和天津船舶测报管理站。1993年,通过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与天津市海洋局的共建,天津市编委下文,加挂了“天津市海洋监察大队”的牌子,承担了天津海域的海洋环境监察管理工作,1999年5月1日起,开始在天津电视台发布天津海域海洋环境预报,2000年起开始为天津市承担天津海域环境监察工作,并为天津海洋环境公报提供基础数据,2002年底,通过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编委下文,加挂“天津海洋环境监察预报中心”牌子,并通过国家海洋环境监测计量认证。由前两年迁至了科技大学附近。

7月5日,我们步行出发来到了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由于不知道路线,所以大家在路上耽误了些许时间,到达监测中心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半了。我们分别参观了监测中心的一楼和四楼,分别为海洋预报减灾处和海洋环境保护处。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各种仪器。在一楼的预报室,负责人员向我们讲解了各种监测系统,如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VSAT数据接收系统等,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分析预报未来的海洋气象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在四楼,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副站长带领我们参观了各个实验室,如生物分析室、有机物处理室、有机分析室、毒理室、分光室、常规分析室等,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先进的仪器,还有各种各样的还有生物样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特别详细的参观各种仪器,只是做了下大致的了解。

通过参观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可见国家对海洋的探索是非常重视的,也是下了很大力度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为海洋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3 潮间带的海滨观测

海滨观测是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还有调查的一般性质,也有明显的特殊要求。天津海滨面临高度开发,潮间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换。天津海岸属于冲积型平原海岸,潮间带较宽,滩涂地势极为平坦,坡度小,为淤泥质海岸。

7月6日,我们乘车来到天津大港高沙岭潮间带进行海滨观测,这里是一处旅游区,我们到达时是上午十点左右,还没有到涨潮的时间,还有一些游客也在潮间带游玩,大家沿着海滩赶海拾贝,同时观察了在潮间带生存的各种生物,捉了很多小螃蟹,拾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贝壳,海洋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的生物种类繁多,由于时间关系和安全关系,我们只行走了部分潮间带就返程了。

3、实习感受

通过本次为期一周的实习,我们对海洋调查与观测这门课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独立完成了各项操作,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并且明白了实习中要不怕吃苦,集体合作,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了解了海洋专业的广阔前景,意识到了目前所学的知识在未来应用中的重要性,坚定了认真学习的决心。

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更要感谢老师在这次实习中的付出和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同时还要感谢相关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参观和学习的条件,使我们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实习。

上一篇:中山市商会联系方式下一篇:科普知识竞赛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