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流程

2022-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流程

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摘 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业务办理的效率,由财务部门加强财务信息的全面监控水平,可以更好的实现县域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实际问题,在发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的基础上,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的方法,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运行机制。

一、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监督公共资源交易的正常进行有重要的职能作用,只有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门财务管理水平,围绕着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才能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有效落实国家关于公共交易的基本政策,为开展好公共资源交易进行必要的监督,承担起合理配置国家资源,促进国有资源交易顺利依法进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落实公共资源使用配置等基本职能,从而有效的防止国家资产流失的问题。财务管理是公交资源交易的重要事项,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资金安全,可以全面提高公交资金使用的效率,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必要贡献,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基本职能。

(二)提升内部监督管理效率

通过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可以围绕着财务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公共交易中心存在的问题,能够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管效力,使财务管理贯穿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业务始终,着力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业务行为,使县域重大工程项目都处在有效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之内。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县域大型项目的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为县域公共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可以说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县域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目前县域公共资源中心正在成为公共事业项目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够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不仅涉及到服务企业的效能,同时也影响着交易中心内部管理有效性,决定了是否能够科学的进行资源配置。

二、当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问题

(一)会计工作规范性不足

会计工作规范性不足问题是当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随着新版会计准则的出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越发突显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有些国有资源交易中心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涉及的业务种类较多,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下,不少交易往来的票据收集不齐全,没能形成完善的佐证材料体系,导致存在资料来源渠道较少,報销入账凭证不齐全等问题。其次,还有的会计人员对超限额资金的使用审核不严,特别是在公务卡制度没能执行前,存在着财务管理透明性不足的问题。第三,还有的会计人员使用现金结算时对大额现金支付方式使用的较为频繁,因此导致会计管理工作没能实现有效的统筹兼顾。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已经成为主要问题。

(二)审计体系不完善问题

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审计体系,可以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的降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风险。当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还需要围绕着审计需要加强相关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当前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需要围绕着县域重大工程项目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注重在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能够对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资金流向问题进行全面的监管。而且当前还需要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外部审计活动频率,注重由上级主管部门,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审计,执行对重要项目的专项审计程序,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审计体系,有效降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运行风险。为了提高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审计体系,还要发挥内审的作用,注重补足现有的内控体制,在明确职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控人员的审计及管理水平。

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一)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

为了开展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应当明确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地位,着力发挥财务管理部门与企业和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作用,赋予会计人员独立行驶职责的权力,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不受外在干扰的独立进行。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考评机制,注重从具体业务着手加强对公共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的考评,这样才能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要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体系,发挥各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的配合作用,严格落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从而形成公共资源中心财务管理合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探索推动委派制财务管理

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往往涉及的金额较大,涉及的工程项目也较多,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承担了较大工作压力。探索由上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注重不断的充实基层县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探讨使用委派制的方式,注重由上级机关派员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专项财务管理的落实水平,使财务管理在多部门的联合参与下完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履行好配置公共资源职能的同时,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开展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围绕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的员业务素质,使财务管理人员有能力做好县域生大工程项目,政府设施设备采购,全面预算管理等相关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出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作用,解决当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出财务管理人员的价值。目前还要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核心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信息技术业务需求,不断加强相关的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依法依规做好具体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

四、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一)扎实推进预算工作

为了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水平,发挥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实际作用,应当围绕着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运行需求,加强预算的科学编制工作,着力通过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应当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在各乡镇、局的配合下,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性。为加强预算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的工作力度,围绕着预算会审的流程,对预算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

(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管理效率,解决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应当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注重使用信息化的交易结算方式,注重在县乡项目上推广使用信息化的交易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有效监管,解决当前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三)全面加強现金管理

为提高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管理效率,解决县级交易中心存在的实际问题,应当研究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着力围绕着上级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现金使用制度。首先,应当全面的推行使用公务卡制度,注重严格控制报销支出,在重大支出进行集体决策的基础上,做好相关的入账凭证收集登记工作。其次,注重加强涉及财务项目的专项检查审计工作,相关对相关审计项目的监督,围绕着重大项目和时间节点进行有效的审计,从而发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中的潜在风险。

结论:加强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管理,必须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在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财务管理手段,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鹏辉.县级政府财政管理现状分析[D].河南大学,2011.

[2]盛技辉.县级财政困境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吴德红.中国市县级政府财政信息质量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5.

[4]宋洁.县级政府能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丽东(1980-),女,云南陆良人,汉族,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县级公共资源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及策略分析。

作者:王丽东

第2篇:公共资源交易背景下的县级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工作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留给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采购管理一个新的命题,政府采购执行过程职能减轻了,政府采购前期和后期的工作加重了。特别是政府采购项目的后期验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加强验收管理,各地正在积极研究过程中。

1 背景

1.1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2010年初,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全省基本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络体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省份[1]。将原来归各自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建设工程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个交易中心进行整合,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化操作。

2004—2007年,宁波市镇海区教育技术装备的政府采购工作根据镇海区财政局有关要求,实施了四年的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教学设施设备的部门集中政府采购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根据镇海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要求,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工作职能从教育技术管理部门统一到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形式再次发生了转变,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育技术管理部门从器物型装备向技术型装备的转型。

1.2 县级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现状

2011年3月27日—4月2日,4月11日—15日期间,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十二五”全国教育装备调研组赴部分地区调研,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装备政府采购过程中供货方诚信缺失、行为失范,多次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质量低下,不符标准;服务欠佳,不守承诺 [2]。

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留给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很多思考,尤其是专业化的教学设备最有效的还是实行省级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近年来,浙江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初步构建了“公开招标、资格入围——网上竞价、择优选用——合同签订、集中配送——验收结算、综合评价”的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案[3]。然而由于地方财政隶属关系等因素,全省教育系统的部门集中采购体系还未能便捷地到达县一级。就县级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工作来说,政府采购操作层面的工作量减轻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学校(单位)的政府采购方案的审核,角色的变化带来全新的职能要求。

2 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职能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是机遇,也是挑战。面临的机遇是,新的政府采购环境,减轻了教育系统采购的压力。教育系统政府采购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科学的采购方向发展,这也有利于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挑战是教育系统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除了通用性教育设施设备,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卫等,如何适应和采用新的采购模式,兼顾公平和实效,值得研究与探索。

县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不再作为教育系统的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在政府采购工作中面临着新的角色,前期的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方案审核、后期的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项目验收,这两头政府采购工作如何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然而,现实的状况往往是重前期的方案论证,轻后期的验收管理,这也是目前整个政府采购的弊端之一。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验收工作通常是由采购人(即业主)负责,教育系统的各个学校(单位)受专业的影响,往往都不太专注于此,造成项目验收草草了事。验收工作不严谨,整个政府采购工作的绩效就会大打折扣。

新政府采购改革背景下,县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对于教育系统政府采购的管理作用,就在于政府采购方案的审核,以及项目采购后的验收管理工作。特别是后者,几乎成了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的真空地带,验收管理不力,也使少数不良供应商在招投标时有可乘之机。

3 如何加强采购后的管理

3.1 规范化

政府采购的效率与规范,两者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制度的严格性和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必然影响政府采购的时限,制约政府采购效率,这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4]。政府采购后的管理,更需要规范化来制约。目前的政府采购有关规范几乎都是针对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之中的,针对前期方案与后期验收规范的相对很少。前期方案的合理与否,尚有政府采购执行程序(例如对招标文件的质疑等)加以制约,但是后期的政府采购验收规范各地都不统一。虽然,项目的验收是采购甲乙双方根据合同约定执行的,但是很多基层的验收项目都是基于形式,没有认真核对政府采购时的有关要求。政府采购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但是目前其社会形象却有很多负面的信息,很大程度就是验收环节出了问题。虽然,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也制定过一些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等规定,但是如何验收未作详细描述,所以也急需出台一些政府采购验收过程规范。

3.2 制度化

政府采购项目的验收工作,如同政府采购评标过程一样重要。评标有种种制度约束,验收却缺少相应制度,这是各地面临的现实问题。教育系统的政府采购工作,如何将验收工作制度化,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区域性项目,集中验收。为了体现政府采购规模采购效益,教育系统每年都有区域集中采购项目,每所学校采购同类型的设施设备,集中起来采购后,就需要统一的验收,可以选择抽样验收形式。这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背景下,县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新的职能之一。

2)个性化项目,点上验收。对于每一所学校特色装备项目,采购验收工作应该由采购人(学校)负责,县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参与、监督。这是评判特色项目成效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是否有助于教学应用、是否值得推广的依据。

3)措施保障。政府采购验收保障措施,主要在于验收人员和经费方面的保障。人员保障,指的是项目验收需要邀请采购时评委代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代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具体使用管理者等等参与。经费保障,指的是如同政府采购评委评审费一样,验收工作同样需要有关专家付出劳动,也需支付劳动报酬。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缺少政策法规支持,急需加以改进。

4 结束语

近年来,教育系统一直是财政性资金使用大户,如何做好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效益。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留给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采购管理一个新的命题,政府采购执行过程职能减轻了,政府采购前期及后期的工作加重了。特别是政府采购项目后期验收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加强验收管理,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光耀,新文.浙江率先在全国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J].今日浙江,2010(12):49.

[2]艾伦,夏国明.教育装备企业诚信行为失范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11-12.

[3]施建国.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案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8):3-6.

[4]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09(2):1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

作者:尹恩德

第3篇: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行动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行动策略。研究发现:时间上地方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效应显著;空间上政策扩散的邻近效应明显,先行地区对周边地区起到创新示范作用;在政策扩散的路径上,公共资源交易呈现前期以自下而上的扩散为主,后期以“锦标赛”式扩散为主;在政策扩散的动机上,呈现强制和竞争交替的特点。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行动策略

一、问题提出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领域,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一系列中央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指明了前行道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63号文,即《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2016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14部委组成联席会议,出台14部委联合规章,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再一次强调整合分散设立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立足公共服务定位,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发展。2019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发展目标和实现建议①。

值得注意的是,自公共资源交易伊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全国快速扩散,并在2011年至2016年间出现大量集中扩散的现象。而在如此大规模的政策扩散背后,它的扩散过程是怎样的?它的扩散趋势和扩散特征又是如何?虽然已有的政策扩散研究在扩散过程、特征、效果、规律和动力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以联邦制国家的政策扩散为主,对我國作为代表性的单一制国家的政策扩散关注不够。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本土化实践,选择公共资源交易这一扩散较为成功的行政性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三个方面探究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过程、趋势和特征,试图探析其扩散背后的行动策略。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一)相关文献述评

1.政策扩散及扩散机制

政策扩散(PolicyDiffusion)通常是指某一政策方案从一个部门或地区传输到另一个部门或地区,并被新的政策主体采纳和推行的过程LucasA.,“PublicPolicyDiffusionResearch:IntegratingAnalyticParadigms”,ScienceCommunication,4(3):379-408,1983.。或者说,政策扩散就是某一政府的政策选择受到来自其他政府的政策选择的影响CharlesR.Shipan,CraigVolden,“PolicyDiffusion:SevenLessonsforScholarsandPractitioners”,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72(6):788-796,2012.。国外学者对政策扩散的研究主要关注这一过程的扩散动因、制约因素、扩散模式与扩散特点等方面NewmarkA.J.,“AnIntegratedApproachtoPolicyTransferandDiffusion”,ReviewofPolicyResearch,19(2):151-178,2002.。一般认为,政策扩散的研究始于美国政策学者Walker,他在1969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政府在推广政策时的决策并非完全是“渐近”的,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创新”。因此,他认为政策扩散是外来的政策知识、信息、经验被广泛纳入到本土的政策过程WalkerJ.L.,“TheDiffusionofInnovationsAmongtheAmericanStates”,The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63(3):880-899,1969.,例如打破某一政策演变的路径依赖或者重新设计新的政策张剑、黄萃、叶选挺、时可、苏竣:《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2期。。政策扩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个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通过某种渠道沟通的过程RogersE.M.,“DiffusionofInnovation”,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17(1):62-64,2003.。

政策扩散的特征是复杂的。有学者指出政策扩散区别于政策转移和政策学习。政策扩散的特征是:第一,政策扩散不仅包含政策转移或政策学习等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政策空间位移现象,也包括自发的政策扩散;第二,政策扩散的路径不仅包含公共政策的单向传播,也包含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的采纳和推行;第三,政策扩散涉及微观和宏观的政策过程阶段;第四,政策扩散与政策系统内部的整体结构高度相关MarshD.,SharmanJ.C.,“PolicyDiffusionandPolicyTransfer”,PolicyStudies,30(3):88-269,2009.。

政策扩散是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的一种,有学者提出政策扩散的扩散机制有三个特点:第一,从政策扩散的时间看,采纳新政策的主体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条S型曲线;第二,从政策扩散的空间看,采纳新政策的主体呈现区域特征;第三,从政策扩散的主体特征看,采纳新政策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KurtWeyland,“LessonsfromLatinAmericanPensionReform”,WorldPolitics,57(2):262-295,2005.。尽管存在多元化特征,不同的主体还是推行了一致或相似的政策刘伟:《国际公共政策的扩散机制与路径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4期。。Lucas融合阶段论观点,将政策扩散过程划分为“政策再发明、政策发展、政策试点、政策的调节修改和政策的融合”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并不一定是线性的规律,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跨越发展LucasA.,“PublicPolicyDiffusionResearch:IntegratingAnalyticParadigms”,ScienceCommunication,4(3):379-408,1983.。

Simmons、FrankDobbin和GeoffreyGarrett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扩散原因进行解释时进一步细化成四种政策扩散机制:一是强权型扩散,即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政策扩散;二是竞争,这是一种横向的政策扩散;三是学习,政策采纳方的政策学习经过理性的成本-收益分析作出决定;四是模仿,这是一种外在的认同或认可,不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BethSimmons,FrankDobbinandGeoffreyGarrett,“Introduction:TheInternationalDiffusionofLiberalism”,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60(4):781-810,2006.。

2.政策創新及扩散创新模型

政策创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往往包括政策模仿、政策协调、政策扩散、政策学习以及政策合并等内容朱亚鹏:《政策创新与政策扩散研究述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关于政策创新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代表着有计划的改变,即对组织而言,只要属于新的变化即为创新BlackJ.F.,JungbluthE.D.,“DecoratedDislocationandSubSurfaceDefectsInducedinGaAsbytheIn-DiffusionofZinc”,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114(2):188-192,1967.KnightK.E.,“ADescriptiveModeloftheIntra-FirmInnovationProcess”,JournalofBusiness,40(4):478-496,1967.,该观点侧重于组织内部的变化;第二种观点将创新、模仿和创造进行详细的对比,认为新的理念、产品或成果在系统内的首次使用即为创新Rogers,E.M.,&Havens,A.E.,“PredictingInnovativeness”,SociologicalInquiry,32(1):34–42,1962.ThompsonV.A.,“BureaucracyandInnovation”,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0(1):1-20,1965.,该观点主要侧重外部影响;第三种观点提出了政策创新与模仿的区分标准,即在政策议程之前倾向于跟风模仿,在政策议程之后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借鉴或创新刘伟:《学习借鉴与跟风模仿——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地方政府行为辨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由此可见,诸多学者对政策创新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但在实际研究中政策创新侧重于第二种观点,即某一个政府组织接受了新的经验、做法或者服务即为政策创新,而不论该行为是否是第一次出现。

基于政策扩散与政策创新的内涵梳理,我们认为可以直接将扩散与政策创新整合为一个词,即政策扩散创新或政策创新扩散。实际上在有关政策创新扩散的大量案例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诸多政策创新扩散的典型模式。马亮结合美国诸多案例提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创新扩散、自下而上的政府创新扩散以及水平竞争或学习与政府创新扩散三种模式马亮:《府际关系与政府创新扩散:一个文献综述》,《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Berry通过对美国政策创新扩散的研究总结出四种政策创新扩散的模型,即全国互动模型、区域扩散模型、领导-跟进模型和垂直影响模型Berry,F.S.,“SizingupStatePolicyInnovationResearch”,PolicyStudiesJournal,22(3),442-456,1994.。Newmark提出了组织、地域以及内部扩散三种扩散模型Witko,C.,&Newmark,A.J.,“BusinessMobilizationandPublicPolicyintheU.S.States”,SocialScienceQuarterly,86(2),356-367,2005.。还有一些中国学者将政策扩散的理论用于中国的政策研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政策扩散模型,例如试验-推广的试点模型周望:《政策扩散理论与中国“政策试验”研究:启示与调适》,《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自上而下层级扩散、自下而上吸纳辐射、同一层级的区域或部门间扩散以及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的政策跟进扩散等模式王浦劬、赖先进:《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随着政策扩散理论的研究传至国内,国内学者也开始探索运用这一理论模型对我国的政策扩散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政策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的政策创新具有的特征以及创新背后的动力机制。朱旭峰从背景、主体、客体以及媒介四个方面解释了政府创新扩散的动力框架朱旭峰、张友浪:《地方政府创新经验推广的难点何在——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评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7期。。(2)中国情境下政策扩散的动力机制中,地方政府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官员晋升机制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影响中国政策创新扩散的重要因素。朱光喜等学者提出中国官员在推动政策创新与扩散方面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能够推动政策发生扩散现象朱光喜、陈景森:《地方官员异地调任何以推动政策创新扩散?——基于议程触发与政策决策的比较案例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19年第4期。。(3)中国政策扩散的多样化形式。政策扩散模式一般包括扩张式扩散、传染性扩散和官僚层级扩散模式。在我国,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在政策创新扩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如果一项政策扩散是为政府间的竞争和社会政策学习所驱动,那么会出现渐进式的政策扩散模式。另一方面,如果一项政策创新吸引了中央政府的注意,这项政策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态势,表现为波浪式的层级吸纳扩散。杨正喜以浙江安吉县的美丽乡村政策扩散为例解释了波浪式层级吸纳扩散模式杨正喜:《波浪式层级吸纳扩散模式:一个政策扩散模式解释框架——以安吉美丽中国政策扩散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1期。。

通过对政策扩散理论进行梳理发现既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政策扩散的理论框架,未能将众多可能的解释变量进行有效整合。(2)对政策扩散的研究多关注在社会领域,对行政性政策和经济政策扩散的研究较少,且大多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缺乏对不同领域(类型)或同一领域(类型)不同属性的政策扩散动力和机制的比较研究。(3)对政策属性如何影响政策扩散研究不足。(4)在对政策扩散的研究方法运用上,实证分析以事件史分析法(EHA)为主,仅能判断政策是否被采纳,但是难以反映政策扩散的程度差异。

(二)研究框架

本世纪初,国外政策扩散的研究传入我国,并逐渐受到众多政策研究者的关注。在分析总结国外政策扩散已有成果之上,我国学者考虑我国特有的单一制政体和复杂的府际关系,试图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来探究我国的政策扩散特点。例如,朱旭峰等学者以1993年至1999年城市低保制度为例探究政府间关系视角下的政策扩散特点朱旭峰、赵慧:《政府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政策扩散--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例(1993-1999)》,《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作者发现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政策决策和扩散过程,我国城市政府在采纳新的社会政策时,既要回应当地社会需求和财政约束,还要受到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和上下级财政关系的影响,并且还要考虑来自同级城市的竞争压力。周黎安在水平政府间关系上构建了“晋升锦标赛”模型,强调官员因奖惩晋升等因素推动新政策的采纳施行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张克从地方主官异地交流和政治流动的角度关注我国的政策扩散因素和机制张克:《地方主官异地交流与政策扩散:以“多规合一”改革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3期。。

既有研究多以政策扩散理论解释社会性政策以及科技政策的扩散机制,关注行政性政策扩散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领域的政策扩散不重要,只是由于行政性政策扩散观测周期的选取以及相关数据的获取较为困难。李健等学者运用事件史方法分析了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扩散过程。研究发现,政策创新主体、政策创新客体以及政策创新的环境变量均会影响到省级政府的选择倾向李健、张文婷:《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扩散研究——基于全国31省數据的事件史分析》,《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5期。。韩啸等学者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散的多重逻辑问题韩啸、吴金鹏:《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散的多重逻辑——面向中国省份的事件史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这些研究拓展了政策扩散理论在我国的适用范围。我国模式的政策过程一般包括政策试点中的创新以及推广中的扩散两个阶段,而无论是由中央政府安排实施的试点,亦或是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政策试点,政策的创新只有得到了扩散才能发挥功能周望:《如何“先试先行”——央地互动视角下的政策试点启动机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各级政府既是政策制定的主体,又是政策扩散的主体。在众多的主体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不同的政府部门在出台及执行某一项政策中不断发生着博弈,最终形成共识,而这一共识正是府际博弈的结果,它不一定是最优解,却是相对公平的结果。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亦是当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领域。自公共资源交易伊始,它经历了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更换牵头单位、国家出台顶层设计以及试点地区探索发展新模式四个阶段。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路径,地方政府通过学习、竞争与模仿等行为实现了这一行政性政策的创新扩散。通过总结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过程并找到扩散背后的行动策略,能够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后续发展提供思路。

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与地方政府的采纳密切相关。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初衷在于通过整合分散的交易事项和场所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以及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政策采纳者而言,进行这一改革的尝试可能获得较好的声誉和一定的晋升空间,也可能是失败以及面临资源的浪费。因此,其他的地方政府往往会先持观望态度,如果这项政策在一个地方取得较好效果,那么各政策主体会通过向邻近地区学习、竞争与模仿等方式去采纳这一政策。

三、数据来源

文章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政策的梳理发现,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经历了由地方自主创新再到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这一创新并提供顶层设计的阶段,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扩散路径。鉴于上述事实,本文以2002年浙江省绍兴市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起点,以2017年国家发改委对试点地区进行验收为政策扩散的终点,将观察期设定为2002年至2017年。文章通过北大法宝数据库、各地级行政区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站和其他途径梳理了中国内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成时间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情况现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往往遵循“一委一局一中心”模式。其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组织架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实施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的体系,一般包括交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文件是重要的制度建设成果,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地级行政区政府,因此文章通过网络逐一获取地级行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成时间以及相关政策文件资料。在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合计33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294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中共获取298个有效数据。鉴于网络时代信息共享的普及和所搜集到数据的各级政府均已开通网站,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四、公共资源交易的扩散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检索发现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建成作为这一政策的结果体现,发挥了重要的节点作用。值得说明的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成时间往往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时间相似,仅个别地区出现有中心无平台或者无中心有平台的现象。因此,二者的成立时间合并分析。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文件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制度建设成果,对规范各地的交易市场等方面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过程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时空扩散分析

1.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时间扩散分析

2002年浙江省绍兴市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此后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共资源交易形式。2011年全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浪潮,并在此后的四五年间扩散范围逐渐增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63号文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期限设定,公共资源交易整合也由早期的物理整合发展到化学整合阶段。因此,本文以2002年最早实施的时间为起点,以最晚实施年份2017年为终点,以各省份、自治区及各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立的年份为横轴,以至某年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建立的省份或城市累积量为纵轴,制作柱形图和散点图考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在省级行政区和地级行政区的扩散趋势(见图1和图2)。

图1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省级行政区扩散曲线

图2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地级行政区扩散曲线

由图1和图2可以发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自成立以来,省级行政区和地级行政区的扩散趋势明显,扩散曲线呈S型分布,符合政策扩散的一般规律。根据扩散曲线图,可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扩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见表1)。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在时间上的扩散特征是显著的,基本呈S型曲线,符合政策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在扩散过程中,初期采纳政策的城市较少,扩散较为缓慢。之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各地掀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建设热潮。2016年国家发改委建立试点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建设方案。在試点城市取得成功和中央政策的推动和要求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建设趋于平稳。可以看到,公共资源交易是自下而上的扩散,通过地方政府的创新与学习进而推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

2.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空间扩散分析

空间维度上,由于数据过多,逐个列表较为困难,因此本文采用统计各地级行政区在某一年份中心(平台)成立的总数量,采用省份简称呈现(见表2)。

由上述表格可知:省内城市推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存在邻近效应。同省城市开始时间较为集中,例如广东省在2013年建立13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城市,并且大部分城市集中在2011年至2016年间采纳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同样的情况亦出现在河北、云南、甘肃等省,政策扩散均较为集中。从空间上看,公共资源交易呈现显著的区域扩散特征和邻近效应趋势。政策扩散理论指出任何一个区域政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中邻近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王洪涛、魏淑艳:《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时空演进机理及启示—基于政策扩散视角》,《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邻近效应基于区域间的竞争和学习。一方面,当省内某些城市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对处于同一晋升竞争环境中的省内其他城市来说是施加了一种横向压力。官员为突出“为民办事”的政绩,城市为获得挂牌资格,省内各城市扩散相对集中,即在较短时间内相继采纳公共资源交易政策,这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相邻城市存在着类似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条件,当一个地区实行一项新的政策之后,相邻地区会首先持观望态度,或综合考虑本市的内外部因素,从而进行模仿和学习。在对公共资源交易的扩散内容和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同省份的城市在政策实行中的主体、流程、负责部门、监管部门、预期目标等都有相似之处,可见同级政府之间存在着相互学习模仿现象。

(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的扩散分析

本研究通过检索北大法宝数据库2002年到2017年这15年间发布的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文件,以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的发布主体为观测对象,观测期为2002-2017年,对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见图3)。由图3可知,在甘肃、四川一带和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一带,发文数量较之于其他地区要高很多,这也体现出政策扩散的邻近效应以及锦标赛假说。

图3全国省级行政区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历年发文汇总(2002-2017年)—依发布部门汇总

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成时间和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发现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政策涉及的行政组织或者政策主体非常多,不同行政组织的利益多元化明显,不同政策主体之间的博弈与冲突也比较明显。例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主要是由各地发改委主导,实践中往往遭遇来自财政部门、住建部门、国土部门、卫生部门的明显不合作或强烈的反对。

第二,政策在不同地区政府部门之间呈现明显的竞争态势,或称“锦标赛”。即政策扩散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在扩散内容或扩散形式上有所创新。就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而言,2002年浙江省绍兴市提出了“四合一”的交易平台整合,也有许多地方提出了“六合一”的交易平台整合,这些都被称为“物理整合”;后来改革强调“化学整合”,即组织的整合和权力的整合。例如,安徽省合肥市率先在全国进行地方立法,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同样也体现了政策扩散中的创新。

五、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行动策略

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的扩散过程进行梳理发现,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行动策略大致包含五方面内容,分别涵盖了该政策扩散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动力机制、扩散路径和扩散内容。

(一)时间上呈S型扩散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各级地方政府在采纳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时存在显著的时间扩散效应,基本呈S曲线,符合政策扩散的一般规律。公共资源交易自2002年绍兴等地创新之后经历了一个长约8年的地方政府学习与创新的过程。本文文献梳理及调研发现:在2010年-2012年间,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呈现集中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09年各级纪委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中发现大量涉及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项目的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纪的现象。也正因此,2012年中纪委向中共十八大作的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正是中纪委的这一推动,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在2012年前后出现集中增长的现象。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更换牵头单位,由纪检监察系统牵头改为国家发改委牵头。2015年国办发布63号文,即《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这则通知及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顶层设计。正是在一系列中央政策的推动以及各地方政府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國家发改委于2016年在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试点工作,各地政策创新成效显著。其中,“合肥模式”和“重庆模式”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挥了模范作用。至2017年,公共资源交易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则是在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管理以及交易规范等方面发力,以更好提升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效率。

(二)空间上邻近效应显著

从空间上看,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呈现显著的邻近效应,先行地区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创新示范作用。邻近效应不仅体现在省内城市,也体现在相邻的省份间。由前文可知,湖南和湖北、广西和广东、江苏与浙江这三个区域扩散较为集中。一定程度上讲,某一地区先行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其他地区会基于官员晋升或地方经济水平发展等因素进行学习与模仿,这也恰好解释了在较短时间内其他城市相继建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的现象。

(三)动力上激励效果显著

从扩散的动力机制看,各地政府决定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一方面存在邻近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激励作用,这种激励来自于其他地区的竞争以及官员晋升因素。朱旭峰指出研究中国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角度是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而官员任期以及新上任官员与他们的创新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朱旭峰、张友浪:《创新与扩散:新型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的兴起》,《管理世界》,2015年第10期。。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公共资源交易的主管人员指出当地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希望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二是政绩效应。主管人员希望在自己任职期内作出贡献,为日后晋升做准备。

(四)路径上创新与竞争并举

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在扩散的十几年间涌现出多种模式,其中“合肥模式”和“重庆模式”属于典型的地方政府创新行为。不仅如此,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在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竞争特征,这种竞争体现在公共资源交易建设的物理整合和化学整合中。在物理整合中,由最早的2002年浙江省绍兴市提出的“四合一”的交易平台整合发展为“六合一”的交易平台整合模式;在化学整合中,安徽省合肥市率先在全国进行地方立法,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公共资源交易的扩散路径上,地方政府进行创新与竞争的行为恰好体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即一种基于自下而上的扩散与同级之间的竞争相结合的扩散路径。

(五)内容上学习与模仿并存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政策扩散呈现典型的政策创新趋势,即不仅原有的公共资源交易政策被不同的政策主体采纳,政策内容也在政策主体采纳扩散中发生了变化,出现物理整合向化学整合的改变。在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内容层面,大部分地区在“一委一办一中心”基础上创新形成本地特色的新形式,这体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学习与模仿行为。例如,贵州省没有办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则从“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角度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应用;四川省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的标准化赶超其他省市。

六、结语

本文采用自2002年-2017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98个有效数据,并结合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国政府网等网站公布的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文件三个方面梳理了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过程与行动策略。研究发现:在时间上地方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效应显著,呈S型曲线;在空间上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邻近效应明显;在政策扩散的路径上,公共资源交易政策呈现两个阶段的扩散特征,即前期以自下而上的扩散为主,后期以“锦标赛”式扩散为主;在政策扩散的动机上呈现强制和竞争交替的特点。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资源交易具体是怎样扩散的,以及揭示其扩散的动力、路径和内容等。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扩散案例拓展了政策扩散理论在我国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在行政性政策扩散领域,对于今后鼓励和推动行政性政策的创新扩散提供可能的思路和借鉴。

本研究对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可能带来如下启发:首先在政策创新扩散的环境方面,在中央政府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文件后,地方政府采纳公共资源交易政策的扩散速度明显加快。所以一项行政性政策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并大力提倡后,全国范围的政策学习效应明显,可以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扩散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在政策创新扩散的路径方面,创新与竞争成为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扩散的显著特征。随着公共资源交易政策的创新扩散结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后续建设可以鼓励适度竞争,探索制度化建设路径;最后在政策创新的内容方面,一方面公共资源交易的整合范围由最初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内容逐渐拓展至国有产权交易、医疗药品采购、碳排放等新领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利用各自优势争创典型,不断涌现出特色鲜明、可供借鉴的新模式、新方法。所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创新行为,并加强不同地区的学习与交流活动。

诚然,由于数据获取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研究可以向以下两方面深化:一是补全数据信息。通过调研、电话访谈等形式建立全国性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库,主要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决策、执行、监管以及评估等环节;二是进一步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的政策创新扩散过程,发现其扩散的程度差异,而不仅是停留在采纳与否层面。□

(责任编辑:徐东涛)

收稿日期:2019-12-04

作者简介:王丛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文娟(通信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044)。

①到2020年,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通过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和强化组织实施保障等方面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

作者:王丛虎 马文娟

第4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考察报告

长丰、莆田等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考察报告

11月22日至24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娜丽率领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市政园林局及我办负责人一行9人赴合肥长丰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考察,探看平台建设、学习交易管理、问计体制机制、求索创新发展。之前我办已赴莆田市发展服务中心就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经验进行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丰、莆田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先进做法

(一)长丰县的先进做法。

1、执法职能到位。长丰县对招投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立了“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招投标组织架构。成立了县招投标市场监督管委会,相关各行政主管部门为成员,负责全县招投标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协调处理,管委会下设招管办。长丰县委、县政府将全县原隶属建设、财政、水利、交通等7个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招投标业务的114项执法权集中委托长丰县招管办统一实施,招管办作为全县招投标交易活动的监管主体。省法制办在国家行政执法资格门类目录中专门增设了“招投标综合执法”门类,为招管办工作人员颁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使招管办实现了招投标专业执法,解决行政监督缺位错位的问题,摆脱了因体制和行政隶属关系等因素对招投标公正性的影响。

2、实行自行招标代理。针对招标代理从业机构无序竞争、“中介不中”等问题,该县依照《招标投标法》第十二条“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规定,为防止招标公司与招标人建立利益同盟,招投标中心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依法应当实行公开招标项目的指定代理机构,统一代理招标事宜。

3、实行有效最低价中标办法。从商务报价最低的投标人开始评起,只要最低价经评审为有效即可中标。同时,开发成本考核系统软件,以大多数投标人的成本为标准衡量投标人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竞标。此举既打破了过去招标中存在的围标串标的“潜规则”,又有效地解决了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意竞争、标后履约难等问题。

4、全程跟踪,完善监督机制。在招投标过程中实行“事前核准、事中监督、事后备案”,加强对招投标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督;对办结的招标项目进行标后跟踪管理,建立标后项目进展情况登记台账,积极与有关单位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加强对中标项目的后续管理,防止因恶意竞争导致烂尾工程出现。

5、建立三个企业库,即小型项目库、诚信企业库和大建设企业库。凡100万以下的建设项目可以直接从小项目库中随机抽取,不需要制作投标文件,但被抽中以后必须守约,否则将被清除出库;诚信企业库的企业决不允许挂靠行为;重点项目要在大建设企业库中招标。

(二)莆田市的先进做法。

1、推行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人。《莆田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管理规定》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造价在1500万元以下的项目,采用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单位,参与抽取的对象为莆田市本地建筑企业”。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事先明确工程的发包价,招标时间从20日缩短为7日,招标人只需在满足条件要求的投标人中通过随机抽取确定中标单位。该办法推行减少了项目流标,提高了招标效率,降低了投标费用,培育了本地企业成长,有效杜绝了招标人、评标专家及投标人的暗箱操作、不公平评标及串标行为的发生。同时,工程监理、设计(除概念性方案设计外)项目招标,亦采用该办法。此举对正处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中的我市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2、积极推行公共资源网上交易。搭建公共资源全过程网上交易平台,实现招投标各方参与主体通过网络进行备案审核、招标、投标、开评、评标、定标、合同签订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招标文件模板化、招投标环节电子化、招投标过程无纸化、招投标流程保密化。网上招投标不仅可减轻投标人负担,而且节约社会资源,真正体现“绿色交易”。

二、考察后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设想

(一)要执法授权,实行统一监管。借今年我省被国家确定为首个规范与创新招投标试点省份的东风,大力创新招投标体制。市委、市政府把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执法职能统一委托授权给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既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又接受委员会各成员(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代为行使招投标执法权,成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统一监管主体。这样既可解决各行政主管部门自管自办、管办不分和监督不到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又可有效防止各行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变多头招投标为统一招投标,变多数人监督多个部门为多数人监督一个部门,使监督更有成效,运作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要创新制度,完善标前管理。一是实行自行招标制度。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自行招标机构,统一代理其招标事宜。二是实行统一备案管理制度。涉及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公开或邀请招标)及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或委托招标)的核准、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的审查备案等事宜统一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受理,切实提高招投标质量和效率。三是实行预选承包商管理制度。分别建立优良承包商库、合格承包商库与不良承包商库;入选合格承包商库的企业才有资格承接国有投资项目;入选优良承包商库的企业享有信誉加分、资格预审直接入围、降低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等优惠待遇;列入不良承包商库的企业,将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资格或直接清出瑞安市场。

(三)要创新方法,增强标中控制。一是单项造价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可在瑞安本地企业范围内采用随机抽取法确定中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事先明确项目的发包价,招标时间可缩短为7日,可不组建评标委员会;招标人公开随机从合格的投标人中抽取中标人;工程发包价即为投标人的中标价。二是技术要求不高、单项造价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一般项目可实用有效低价中标法,经专家评审确定未存在低于成本价竞标的,原则上取最低价中标。三是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的或单项造价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宜采用综合评估法,对信誉标、技术标与商务标进行综合评审。四是国有投资的重大民生项目应试行高额工程保函制度,防止挂靠投标、围标串标、层层转包、拖欠职工工资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率。

(四)要强化措施,加强标后监管。一要严厉打击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一经查实,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一律清出瑞安市场。二要严格人员锁定管理。对项目经理、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实行锁定管理,投标文件中承诺的项目经理、总监、主要技术负责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得更换。三要建立标后定期巡查制度。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应当做好项目标后跟踪管理,定期巡查,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情况与投标承诺不符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罚。四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依据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将投标企业不良行为纳入银行诚信监管体系。五要建立诚信管理部门联动机制。检察、公安、监察、发改、建设、财政、工商、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等部门要建立招投标违法案件联查机制,实施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统一诚信发布平台,并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运用好诚信评价结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

(五)要科技防腐,推行网上招标。加快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实现网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投标单位通过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投递标书,投标文件实行CA电子化加密和解密,防止投标信息泄漏,有效减少串标围标行为。采用电脑自动抽取评委,实现评委名单保密,促进评标公正。启用评标现场视频直播系统,加强对评委监督,规范评标行为。网上投标以企业基础信息库为支撑,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系统予以自动屏蔽,限制其投标资格,提高违规成本,促进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

(六)要专家共享,推行远程评标。与省内其他城市(如温州、宁波、绍兴、义乌)联合,成立网上评标城市联盟,借助于网上招投标系统,实行异地远程评标,实现专家资源共享。各地专家不用赶赴同一地点,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共同评标,只要在同一时间通过各自的CI密码进入网上招投标平台便可评标。

第5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情况报告

公资报〔2014〕号

签发人: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县交易中心于2013年10月份组建。中心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各类资产资源等公共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公开、规范运作的原则,根据“六个统一”即统一交易受理登记即交易项目、统一信息发布咨询、统一专家(中介)选取、统一电子监察监控、统一发放中标(成交)通知、统一费用收取退付要求,对交易全程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中心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把风险防控工作与推进中心业务工作、推进资源权配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 — 1 — 作结合起来,让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好服务于我县各项社会事业、经济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交易情况

中心成立至2014年*月,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个,成交总额*万元,资金节约率*%。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1*项(不含服务类*项),招标控制总价*万元,实际中标金额7*万元,节约金额*万元,节资率为1*%。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宗,预算金额*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万元,节约金额*万元,节资率为*%。中心特别对涉及民生工程*****工程等民生项目招投标工作,精心组织实施,一次招标成功率达100%。

(二)人员情况

中心核定编制数*名,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班子分别从县级经济管理及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搭建理念突出“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工作人员从县法制办、县建设局、县审计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和原建设局交易中心择优划转部分人员共同组成。中心队伍的搭建多层面、全方位对公共资源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实现了“保驾护航”。

(三)场馆情况

中心新址面积约***平方米。我中心对新选址地点进一步规划,合理布局并征求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县公管办、公监办意见。根据职能职责,为突出交易功能,设计约110平方米

— 2 — 拍卖大厅一间、约*平方米报名综合服务等候区、约合170平方米开标室四间、约合*平方米评标室(满足电子评标要求)八间等及数个开放式办公区。在设备装配上,规划有大型LED电子屏*块、外臵电子显示屏*个、触摸屏*台、摇号机*台、电脑(含电子评标)*台,同时设有答疑系统,专家身份指纹验证门禁系统,达到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建设目标。

(四)信息化建设进展

中心于2014年*月建成中心网站,*个月试运行期间访问量达到*次,发布各类公告信息*条。同时,中心注重推进平台网络建设工作,拟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基础平台。

三、创新做法

(一)提升交易服务质效方面

1.模拟交易,打通交易梗阻。由中心各业务科室根据各自职能职责,按时间拟制各交易项目,按统一交易受理登记、信息发布咨询、专家中介选取、发放中标通知、退还保证金等环节,模拟整个交易真实过程。同时按上述程序对重大交易项目实施模拟交易。中心通过实施模拟交易项目听取交易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查找交易过程中拟存在的交易风险,提前介入廉政关口,全方位提高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和服务方式。

2.规范服务,完善交易售后。一是建立回访制度,听取交易心声。中心通过电话、当面走访、大厅征询等形式对业主或采购人、中标人、代理机构、投标人、供应商就服务质量、业务能力、 — 3 — 办事效率、专家抽取、服务态度、程序规范、廉洁自律等方面满意度进行跟踪回访。并将回访情况建立台账,网格责任科室,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交易质量。二是建设服务规范化体系,解决群众急盼。中心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发放《政务礼仪规范》;强化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建立首问责任台账制度,倒查处理情况;对办事程序、文件资料书面一次性告知。

(二)交易流程优化再造方面

为规范交易,中心建章立制,硬化交易运行规则、程序、制度。制定了内外流程图,即制定了对外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交易服务流程图、交易指南;对建设工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四个方面的公告内容及公告地点、依据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对内的《公共资源交易内部操作规程》,细化具体操作方案及内部工作流程。为加强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管理,我中心代拟制了《*县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县特许经营权出让实施细则》、《**县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实施细则》等。

(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规范了场内交易规程。制定了招投标的信息管理制度、开标程序、评标专家权利与义务规定、专家等候区管理制度、开标须知、评标通则、评标须知、专家抽取须知等管理制度;二是严肃了交易纪律。制定了廉政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廉政制度,走上了以制度约束人和事的良性轨道。同时,拟制了我中心内设机构职责,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

— 4 — 理等14个内部规章制度等。

(四)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方面

拟建立统

一、完整的、基于互联互通思想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积极推进建设具有SOA插件化设计,实现数据与资金安全,建立具有独家招标文件模板设计器的动态模板系统,实现电子签章压证、计算机自动开标功能,自动开标、自动唱标功能及完全符合四川省规范的智能辅助评标系统的电子交易平台。拟实现网上联动交易,结合廉政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实现网上廉政风险预警与报警,廉政风险网络教育模块,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网上运作、交易流程协调联动,实现交易平台、服务平台和行政管理平台三台合一。

(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面

中心从“提升风险教育、部署防控机制、突出阳光交易、保障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1.实施提升风险教育。突出“四大素质提升工程”即技能水平提升、法治意识提升、廉政意识提升、纪律观念提升。“技能水平提升工程”即通过参加学习班、业余自学学习涉及业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走出去”学习其他区(市)县先进做法等提升交易水平。“法治意识提升工程”即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提升对公共资源交易的法律认识及交易风险的防控意识。“廉政 — 5 — 意识提升工程”即学习相关廉政制度,典型示范,正风肃纪,强化廉政意识。“纪律观念提升工程”即开展党员示范岗、五星党员评选等活动提升律己意识。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从强“筋骨”到丰“血肉”,实现内在的“提档升级”。

2.部署防控机制。一是等级划分,查找廉政风险点。中心针对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科室廉政风险点、交易流程风险点、制度机制风险点、思想道德风险点及外部环境等可能发生违规行为的重要环节,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查找并按照排查的廉政风险程度,将风险点定级为一级(建立制度、重点监督)、二级(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三级(落实制度、加强提醒)。共梳理排查各类风险点**个,其中一级风险点3*个,二级风险点*个,三级风险点*个,并全部建立了防控措施,确保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取得了实效。

3.落实阳光交易做到五步。一是多措并举做好交易信息公告公布,实行逐级审签把关制度;二是根据规则制定内外流程图及告知书,明确交易工作的运行程序和规范要求;三是建立以服务对象、行业专家、社会监督员、群众代表为主体的服务工作评价机制并建立“开放日”参观交易场所、观摩交易活动,收集建议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心将秉承交易规范、高效、公正、廉洁准则,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创新思路,多维部署,强化廉政风险监管制

— 6 — 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代理机构管理机制;规范交易运行,对各类交易项目制定具体的交易操作规程;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热心、诚心、公心、上心、舒心的“五心”交易服务中心。

**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2014年*月*日

信息公开类别:不予公开

**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综合科 2014年7月25日印

— 7 —

第6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个人工作总结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在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个人工作总结。我于09年6月份进中心工作,开始接触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在业务上,我第一次听闻了“政府采购”这个新名词,并且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政府采购,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本身自己学的和这个完全不相干。所以刚开始首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与政府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对政府采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一个完全对其陌生到慢慢熟悉。在参加某项目开标的时候,从一个完全不知道开标程序,到渐渐明白,跟着其他老同事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业务,摸索着前进。让自己在工作中有所清晰。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碰到的问题还真是不少:

1、要写招标文件,这个是多大的挑战,因为没有接触过,基本上来说拿到采购需求根本就是无从下手,只能借鉴别人的招标文件来进行学习,而且政府采购师比较杂的,基本上采购的东西是比较多样化的,所以在写评分标准的时候真的是非常伤脑筋。

2、抽专家。抽专家的时候不知道什么专业的专家抽几个,而且要回避同一体系的专家,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在同事的帮助下进行。

3、在开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难缠的供应商,那真的得随机应变,然而自己在这个方面就是初出茅庐,不懂得如何去应对。

除了政府采购工作,后来又从事了国有资产转让。这个是比政府采购更加有难度的工作,因为国有资产是刚刚开始进中心,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及不成熟,所以在工作中出现过很多五花八门的问题,而且又是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应付。但是在领导的带领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问题逐一突破。

· 目前我做的是建设工程,在刚开始接触建设工程的时候,发现很难应付,因为这个和之前的工作又完全不一样,建设工程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需要学习它的业务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问做过的同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做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不少问题。做建设工程最先接触的就是那个开标一览表,因为这个表格是由公式组成的,并且这张表格式由我来做的,不象政府采购中的开标一览表,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要看懂花了我很多时间,必须要把其中的问题给解决了,个人总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个人工作总结》。 所以那时我基本上就是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因为对于投标单位来说,这个表格式何等的重要,假如计算结果错误那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而且自己都觉得在开标现场时非常紧张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积极向同事学习,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个表格搞明白。现在做起来就顺手多了,而且建设工程在服务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减少了人工及时间。

· 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底,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自己经验不足及知识面薄弱的问题,我对来年的工作作好自步的设想。

·

1、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和业务有关的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交易中心的良好形象。

·

2、提高沟通能力。一定要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上级领导和同仁的监督之下,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在业务上有突破的人。

第7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

第8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这一中心,主动服务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净化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公开、公平、

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委切实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努力提升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质量和效率。据统计,全年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共2197个,共完成交易场次733场,场内交易成交总额87.97亿元(包括工程建设备案项目47.24亿元),共增收节支16.79亿元。其中工程建设类386场次,成交项目384个,成交金额53.61亿元,比预算价节约投资7.59亿元,节支率13.85%;政府采购开评标(公开招标、谈判、询价)273场次,成交项目1312个,采购成交金额1.36亿元(包括定点、协议采购),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965.56万元,节支率17.89%;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共32场次,成交83幅地块,成交金额32.58亿元, 比起始价增加8.76亿元,增幅36.8%;国有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共25场次,成效项目83个,成交额3073.94万元,比评估价增收1048.27万元,增幅51.75%;其他公共资源交易17场次,成交项目35个,成交金额1104.36万元,比预算价节约资金270.75万元,节支率19.69%。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重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提速增效

主动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融入重大建设项目会战攻坚行动、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推行货物批量集中采购等,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效能。

1、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配合水利、交通、住建、镇(街道)等重要部门,推进我县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全县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工程、县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开发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工程、嘉兴出口加工区B区标准厂房(二期)D2建设工程、“退二进三”项目开发建设、增投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等项目,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招标人)沟通联系,为招标人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项目建设特点和进度要求,找准各标段时间节点,及时衔接招标服务时间、增设开评标场次等,整体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招标采购示范文本。以电子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相关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活动中强制使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推动招标采购工作标准化水平提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招标采购工作失误,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质量。

3、努力减少流标现象发生。针对因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质量问题、投标人报价超过上限价使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等导致的废标情况和货物类特殊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流标等现象,通过提高招标文件资质审核质量,制定《投标人在投标交易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增加货物招标文件论证、招标预备会、告知环节等措施,减少流标现象发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防止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发生。组织对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进行调研,选择我县超概算的建设工程典型项目xxxx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剖析,分析造成该项目概算超支等因素导致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结合个案的调研情况,召开中介机构专题座谈会,听取对概算控制措施意见建议,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强对设计单位管理,建立设计单位标后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设计概算委托专业机构审核制度;严格招投标条件审查;加强责任追究等若干建议;同时平台在设计招标项目中,严格实行“限额设计招标”制度,将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投标文件一律做废标处理,今年以来未发现设计概算超过投资批复概算的情况。

5、大力推行通用货物批量集中采购。针对部分商品政府采购协议价高于市场价,采购人在协议采购中任意选择高配置机型、对供货商选择有明显倾向性以及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等问题,选择部门采购量大,物品稳定性高、较为成熟常用的台式计算机、显示器、便携式计算机和打印机等通用类货物,实行批量集中采购,有效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今年以来共有11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五个标项参加了本次集中采购,总预算金额1023.595万元,共成交金额839.153万元,节约资金184.442万元,节支率达到18.02%。超过了去年平均节

约率4.27个百分点。

(二)适应形势,健全机制,扎实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

以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建立完善公共资源进场交易规则和政府采购操作相关制度,逐步形成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具有我县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

1、修订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分

类制定《xxxx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等各类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通过全面梳理我县自2004年平台建立以来有关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分类分析近三年我县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基本情况,确定拟修订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原则,并通过征求各部门意见,多次召开征求意见会,形成征求意见稿,由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修改并由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对合同估算价1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以下(不含)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简易交易方式确定承包人,并制定《xxxx县小型施工项目简易发包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

2、形成加强邀请招标、直接定标监管机制。配合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邀请招标的监管,积极参与由相关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组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变更联审小组,加强对邀请招标项目的审核;商讨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二次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活动的意见,并形成了《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活动的意见》,以领导小组文件形式下发并实施。

3、制定《〈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实施方案》。启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制定相应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实施方案》,明确信用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标准和信用评价方式,成立考核组,对有关建设项目的施工(装饰)、招标代理、监理、跟踪审计、结算审计单位进行随机抽查,并采用建设单位评价和检查考核相结合的“双向评价”机制,对中标单位的标后状况分类确定信用评价等级,根据最新评价结果和行业主管部门考核数据对评价结果数据库进行追加、修改、更新和应用,有效改善中标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投标承诺不到位、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标后信用问题。目前,已对41家建筑施工单位确定了信用等级,对3家违规施工企业清退出xxxx市场。

4、完善投诉质疑处理机制。严格规范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质疑、开标现场质疑和评标结果质疑的受理、登记、核实、答复、备案等程序,完善平台投诉质疑处理制度和代理机构质疑处理制度,针对投诉人以条例中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和第五十四规定事项进行投诉的,按照《实施条例》要求,应当提供质疑处理相关资料,否则不予受理。今年以来受理并处理了xxxx县合作银行综合楼空调、晋阳路小区(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电梯项目、世纪大道(平黎公路-城西大道)路侧绿化设计项目的投诉案件3起。

5、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主动地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等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招投标交易意见和建议的信息库,及时掌握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将梳理的30多条基本信息,作为议题,在近期召开部门专题联席会议讨论后形成会议纪要,并在今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应用。

6、建立“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建立“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三制”:采购项目标前做到采购需求预告制、标前答疑制、重大项目及质疑专家论证制;“二告知”:采购项目出现废标的,当场告知投标供应商、书面告知采购单位;“一评价”:建立政府采购标后回访制度并将回访得到的履约信息作为供应商信用评价的依据,且评价结果运用于今后的采购项目评标中形成奖优罚劣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工作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全面公开、采购技术要求无倾向、采购竞争充分有效,避免采购人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导致废标,同时主动接受供应商和采购人的监督,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提效。

7、要探索建立政府采购激励机制。积极与县财政部门协调,探索建立我县政府采购激励机制,由县财政部门根据政府采购节支情况列出专款,用于弥补政府采购工作经费不足;并根据采购单位项目预算价与实际采购合同价差额,在全县采购平均节支率以内的,节支部分可结转留存采购合理使用,超过全县采购平均节支率则节支部分收归国库,且下一申请预算经费从严审核,鼓励采购单位做好市场调研,增强工作责任心。

(三)依托科技,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

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并利用市场对有限资源的配置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保障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

1、推进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开发使用建设工程招投标网络业务系统,采取网上报名和资格后审的办法,在网上完成注册、网上项目申报和文件编制、网上审批、网上报名、网上上传及下载招标文件、网上缴费、网上提疑答疑等手续,进行全程网络化操作、数字化实时监管,用科技手段防止投标报名名单泄漏,提高评标准确性和公正性,变“纪律约束”为“科技约束”,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现象进一步提高评标工作效率;目前已完成了对投标单位、中介代理机构的业务系统培训工作,启动了网上注册审核,并已进入项目测试阶段,为全面启用业务管理系统做好准备。

2、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实现评标及现场监督电子化,对电子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制作,电子标书的导入和传输,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自动分析,评标流程设置、评分规则设置、评标结果汇总等进行电子化辅助评标操作;增加了对招标文件的电子比对功能,有效杜绝招标人采用不平衡报价或由于评委疏漏造成工程量清单漏项、计算错误的现象,尤其能够极大减少商务标的评审错误,有效提高评标效率和质量。

3、实施IC卡报名系统。实施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IC卡管理体统,建立企业及企业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对建筑业企业进行动态管理,该系统与全市建设系统实行联网,投标企业报名时须持IC卡并携带相关有效证件到县交易中心大厅使用终端进行自助报名,通过该系统实现项目经理(总监)报名的锁定及解锁,加强对项目经理(总监)日常承接业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优化有形建筑市场的服务功能,有效地遏止了挂靠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完善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完善评标专家语音通知及评标专家考核管理系统相关流程,实现远程异地抽取省、市专家库专家,扩大专家库容量,防止部分“评委”变“常委”,利用该系统对专家信息录入、随机自动抽取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被抽取专家、抽取结果密封打印等,保证专家抽取的随机性、保密性;加强对评标专家科学、规范管理,改进对专家评标的动态考核,利用该系统对评标相关数据的处理功能与评标软件的即时监督功能相结合,及时掌握评标工作动态,科学分析专家评标质量,提高对专家评标的动态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

5、加强评标实时监督系统管理。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开、评标现场实行录音、录像电子监控,实时监督评标工作进展情况,对评标过程重要事项作出预警和处置,给质疑和投诉处理提供直观、真实的依据,避免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既能有效隔离监督部门和评标专家,又便于监管部门实时监控评标过程,实现招投标交易过程的全方位监控。

(四)加强监管,严格把关,扎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成效

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报名、保证金收退、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和开评标现场等为重点,严格把关,监督各项交易活动工作流程,规范各方交易行为,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水平。

1、严格把好交易信息发布关。完善开评标信息预告制度,严格规范交易信息公开要素、发布时限,按照有关规定把好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土地拍卖、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监管关,尤其是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招标人以资格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活动;推行交易信息公开,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延伸信息发布范围,完善信息发布媒介,利用场内公告栏、互联网、电视台、报纸等各类媒介,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发布交易活动的相关信息、交易结果、企业信誉业绩、不良行为记录信息、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已经为各类交易主体发布766个项目的相关交易信息。

2、严格把好交易报名审核关。对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严格按照规定对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交易活动的投标申请人按照招标相应要求进行报名条件审查,把好报名审核关,并报送相关行政部门备案,为监督部门监管提供条件和依据。今年以来已为投标人提供报名审查服务2808人次。

3、严格把好保证金收退关。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投标保证金缴交和退还工作,做到信息绝对保密,无一泄露;实行投标企业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投标企业以企业所在地的企业法人基本存款帐户进行登记备案,并从该帐户缴退投标保证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成本,净化了招投标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共收退保证金收退4850余笔,涉及总金额达31.68亿元。

4、严格把好招标文件会审关。严格按照规定审查招标文件,执行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0万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县发改局、县公管委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会签制度;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招标人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公管委和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对招标文件进行联合会审制度;对货物招标项目招标文件涉及有关品牌的章节严格把关,杜绝招标人变相以品牌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做到高质量、高产出。今年以来招标文件备案506份,备案过程中提出纠正修改意见3589条。

5、严格把好开评标现场监管关。对所有进场公开交易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场内交易监管,抓住招投标交易主要过程和重要环节,加强对开评标现场监督,严格评标区封闭式管理制度和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专人管理做好开标现场情况记录;及时处置现场问题,对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送达的或者装订密封及未按规定出示有效证件的招标文件一律拒收,对涉及废标的都要求评委写出废标的充足理由,涉及其他事项的,积极会同招标人、行业主管部门等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处置。今年以来参加开标、评标现场监督411场次,出具监督报告384份。

6、严格把好评标专家抽取关。加强对评标委员会组建、专家评标行为的监督,严格执行我县招投标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评标专家信用记录档案及评标专家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专家回避制度和专家名单保密制度,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确定省、市、县或招标人按规定组建的评标专家类别和人数,做好评标专家抽取工作和评标设置工作,严格把好保密关。

7、严格把好定标、中标关。严格按照规定确定预中标人数、公示时间,在公示阶段凡是投标人向招标人质疑的,积极配合招标人进行答疑,投标人向监督部门投诉的,积极会同监督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对质疑、投诉、举报尚处于处理阶段的一律不发中标通知书,严格把握招标人确定投标人的期限,待处理完毕后再由招标人对投标人发放中标通知书。

(五)注重指导,规范程序,扎实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小型平台发展

充分发挥县平台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全县镇(街道)小型平台的工作指导,提高小型招投标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型招标采购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1、以制度规范小型平台建设。指导各镇(街道)全面梳理招标采购交易规章制度,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体系,规范运作,严格按照镇(街道)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三大类交易工作流程操作;交易每个环节运用统一表式,业务档案目录明细,保证交易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转换,从而保障了招标采购交易的质量和效率。

2、以宣教提升小型平台队伍素质。利用《xxxx招标采购》简报,增加案例分析专栏,宣传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知识,增强镇(街道)机关、部门以及行政村的招标采购意识;通过各类培训、辅导、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招标采购人员业务指导,有效提高全县各镇(街道)招标采购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镇(街道)招标采购交易行为。

3、以检查考核促进小型平台发展。以《镇(街道)招投标统一平台工作考核办法》和《嘉兴市镇、街道先进招标采购交易中心考核标准》为依据,会同县纪委、监察局、住建局等部门,加强对全县各镇(街道)小型平台招标采购交易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促进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全面发展;配合县监察局对2011-2012进入各镇(街道)招投标平台进行交易的311个20(含)-50(不含)万元的小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运作情况,开展集中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个别镇(街道)存在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分解工程以规避招投标、邀请招标审核不够严谨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发出《监察建议书》5份。

(六)转变作风,认真履职,扎实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

以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提拔业务骨干竞争上岗、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等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的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科学发展。

1、开展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工作。制定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部分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通过群众推荐、资格审查、竞岗演讲、民主测评和党组考察,提拔任用2名同志为中层副职岗位,4名同志进行了岗位交流,通过中层干部轮岗交流、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活动的用人机制,努力使全体干部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招投标队伍的整体作用,为打造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招投标统一平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事保障。

2、提高自身队伍业务能力。以集中夜学、论坛讲学、网上助学、学习沙龙、下基层送学、“三学一考”竞赛、开展创新课题评比等学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干部理论学习水平;在自学的基础上,今年有6名业务骨干分别参加了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和浙江省招标投标协会联合举办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与《技术规范》、浙江省发改委举办的全省招投标法律知识等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专业水平;鼓励平台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考试和职称考试,以职业水平考试为载体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为提升平台服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开展激情干事争先行动。以开展“三比一争”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激情干事争先行动为契机,推动全体机关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建立“三方红色联盟”,发挥本部门优势,帮助村推进“强村计划”、强化社会管理,帮扶企业转型发展;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双考双评双亮”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完善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工作绩效和清政廉政考核机制,以个人百分制为基层进行加减分及实绩奖惩;争创“五型机关”、群众满意服务窗口、深化“机关服务品牌”、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服务标兵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推进我县招投标平台科学化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回顾一年来工作,在充分肯定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专家评委和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行为客观存在,但查处难度较大;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习惯,忙中出错的工作隐患仍未完全消除;一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工作场所及相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需要,影响交易效率和质量;交易中心人少任务重的矛盾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台交易领域的拓宽;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快,业务系统中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子系统刚投入使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三大类交易管理子系统刚启动开发,网络风险有待进一步加强防范等。

三、2014年工作思路

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府工作大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眼实现“构建公正、规范、和谐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这一目标,着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我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突出“开拓创新”,不断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1、要创新平台监管机制。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围绕提高招标文件质量,实施“一推三审”制度,即:推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招标文件标前相关部门会审、工程量清单第三方复审、重大项目招标文件联审;严格稽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招标质量,会同县住建局加大对代理项目的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书面通报,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工作。

2、要创新平台服务标准。以深化“阳光招标,六心服务”服务品牌为载体,通过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巾帼文明示范岗、“五型机关”等活动,深化公共资源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部门、科室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标准工作规范和流程;按照国家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设置,汇总、统计相关数据,做到信息收集工作的标准化;对涉及交易中心内部工作制度、信息发布、办事程序、现场管理、保证金收退、质疑投诉等制度进行梳理整合,为进场交易主体提供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中心服务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平台服务水平。

3、要创新平台交易领域。以“招投标管委会”更名为“公共资源管委会”为契机,构建公共资源大平台,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按照有序推进原则,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内容,明确集中资源交易目录,探索中介机构等未进公共资源平台交易的项目,在条件成熟时分期分批逐步纳入平台交易;积极探索我县公共资源实际情况,创新适合我县特点的交易方式,切实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交易效率;对已进平台交易的工程招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公房招租、要进一步规范交易程序,提高交易质量。

4、要创新平台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贯彻实施《xxxx县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信用评价办法》,深化标后评价管理体系,形成纪检监察部门检查,招管委综合协调及对标后评价结果在交易过程中运用,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建设单位参与的标中标后联动,行政监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互动,日常监管和考核相结合的诚信体系,在招投标交易市场中形成了“失信惩戒”的交易准则。

(二)突出“强化监督”,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行政职能

1、要强化部门联动。继续发挥招投标交易工作部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注重与纪委监察、财政、住建、交通等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梳理一批在招投标交易活动中出现的但目前法律法规等没有明确规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行政主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业主代表意见和建议,以联席会议形式,形成会议纪要,进一步规范今后的招投标交易工作,保障招投标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2、要完善工作机制。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完善《xxxx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xxxx县小型施工项目简易发包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根据新管理办法,适时对原有的工程施工、监理等招标、评标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分类制定勘察、设计等施工招标、评标办法;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交易项目的监管,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失败后直接定标问题,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监督制约机制。

3、要加强项目进场交易监督。严格执行《xxxx县招投标交易管理与监督办法》,不断加大招投标信息公开力度,把招标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突出监督重点,以监督对象、监督类别、监督环节、监督方法为重点,严格把好招标方式选择、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和开评标现场等项目进场交易监督关。

4、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提质提效。继续推行“三制二告知一评价”制度,加强对采购项目标前做到采购需求预告制、标前答疑制、重大项目及质疑专家论证;对采购项目出现废标的,当场告知投标供应商、书面告知采购单位,避免再次采购出现类似的错误;做好政府采购标后回访,并将回访信息做为供应商信用评价的依据,并将在今后采购项目中运用。

5、要推进货物招标标准化管理。完善我县货物采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以及设计、监理等服务类招标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体系,通过论证、答疑、告知等程序,出台货物招标示范文本,并在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标中强制使用,推进货物招标标准化管理。

6、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质疑、投诉、处理制度,优化投诉件的受理、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来电、来函、来人以及县长电话、上级部门转办件等投诉举报的处理工作;落实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组织监督员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

(三)突出“科技促建”,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信息化建设

1、要推进招投标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网上招投标、远程电子评标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与工程建设电子辅助评标系统,做好招投标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与原有的辅助评标、财政局的政府采购管理等系统的接口协调工作;启动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管理系统的开发,逐步探索远程投标、远程评标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对原来网上信息发布系统、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语音自动通知系统、LED实时信息发布系统、触摸屏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开标区及评标区视频动态监控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并统一纳入到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服务管理系统整体之中,逐步实现招标投标无纸化,解决评标专家的评标不公以及投标人的围标、串标等问题。

2、要优化平台网站。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各个板块信息量,力求分类合理,逻辑清晰,便于阅读,利于查询,给受众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和更新的视觉体验,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将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栏目与候标区的触摸屏相链接,方便招投标当事人及有关各方的现场查询。

3、要加强业务管理系统指导服务。对建设工程工项目公开招标资格预审、公开招标资格后审、邀请招标的相应项目进行逐个跟踪,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并结合具体招标项目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逐个上线辅导,及时解决操作中的问题,促使招标代理机构全面撑握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服务管理系统操作使用方法。

4、要加强业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邀请县公安局网警大队、网络安全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召开业务系统安全功能协调会,分析、研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订网络安全管理方案,切实进一步完善业务系统网络安全。

(四)突出“业务指导”,不断推进公共资源小型平台建设

1、要加强对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人员的培训。实施《xxxx县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镇(街道)小型平台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镇(街道)小型平台的业务层次和水平;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镇(街道)小型平台不合规范的操作。

2、要加强对全县镇(街道)小型平台业务指导和考核。加强对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组织好对镇(街道)小型平台的考核、评比,进一步提升小型招标采购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统一评标办法和标准文本、统一参与主体监管考核办法、统一交易规则和流程、统一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监管“四统一”。

3、要重点培育示范性平台建设。重点培育1-2家示范性小型平台,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提炼工作亮点、创新举措,通过召开小型平台交流会、“简报”等形式加强横向交流,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平衡发展。

(五)突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

1、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平台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技能,加强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继续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AB岗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参加招标师等各类资格考试,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分类考核,强化管理,实施考核结果与晋升、奖励等挂钩。通过开展技能比武,论坛交流,业务知识竞赛、“星级服务标兵”评创等活动,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2、要加强招标代理机构队伍建设。协同有关行政部门从本行业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招标代理、政府采购等中介服务机构,为进场交易各方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做好新成立机构备案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新的招投标交易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招标代理质量;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对评标过程中发现问题直接考核中扣分,实行考核结果动态公示制度,并运用标后评价结果,执行市场准入机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暂停,通报批评,清出市场等处罚。

3、要加强专家评委队伍建设。加强对招投标评标专家、评标专家库和开标评标活动的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严把专家进库关,建立专家个人档案,执行评标专家库的动态管理,实行“一项目一考评”和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完善评标专家“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

第9篇:XX县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治理工作

情况汇报

XX州卫生计生委:

根据《XX州卫生计生委转发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治疗工作的紧急通知》及《XX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卫发电【2017】19号)文件要求,我县卫计局认真安排和组织了全县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对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检及整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我县接到州卫计委通知后,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全县医疗单位认真开展了一系列自检自查及专项治理活动:一是召开了由全县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局领导班子参加的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单位对照《XX州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卫生单位药品耗材及物资采购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X卫通【2016】33号)文件,认真进行自检自查;二是指定专人负责此项治理工作,深入到各医疗单位进行认真调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各单位将自检自查工作情况上报 1 到卫计局;四是卫计局将根据相关人员到各单位调查的情况和各单位上报的自检自查情况,梳理出我县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相关措施,在限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进行整改。

二、我县医疗机构公共资源交易自检自查情况

(一)基本情况。XX县共有县级医疗机构5家(包括XX县人民医院、XX县中医医院、XX县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卫生监督所、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下属村卫生室共92个。其中XX县疾控中心和XX县卫生监督所不开展医疗活动,未进行药品采购,其余单位均开展医疗活动。

(二)药品采购情况。

1.网内药品交易情况:我县开展医疗活动的机构共12家,均进行药品采购和使用,自2009年以来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网上采购,一是认真做好药品采购“五个统一”工作:(统一采购平台、统一规范操作、统一配送渠道、统一药品差价、统一报表上报),全县12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要求统一在XX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药品,除中药饮片外,所有药品实行0差率销售,并每月10日前向县药采中心上报药品报表;二是所有医疗机构均成立了药事委员会,药品采购必须经药事会 2 审核通过,医疗机构负责人为药品采购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药品采购和管理进行认真监管;三是医疗机构每年都和中标的配送企业签定采购合同和廉政合同并报卫计局备案;四是为简化和规范采购流程,药品采购仍实行“点对点”的采购模式。

2.网外药品交易情况:我县严格监管“非基药”采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级医疗单位可根据需求备案采购不超过中标品种20%的“网外”药品,基层医疗机构可根据需求备案采购不超过基药品种20%的“非基”药,我县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所有网上采不到而医疗机构又必须使用的药品须严格备案采购,并每个季度向卫计局药采中心上报采购及销售情况;各单位“非基”药采购计划审核、配送单位确定等必须经过药事委员会通过,并和配送单位签定配送合同及廉洁采购合同,并把相关合同、审核表等上报卫计局,审核通过后方可采购,卫计局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医用耗材、中药饮片采购情况。我县医用耗材严格按照XX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以及乙类大型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意见》文件精神采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已向XX集中采购平台申请了医用耗材采购帐户,但目前平台上尚未有可用的耗材供采购。全县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用耗材及医疗器械采购均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方式。采购计划均是通过药事委员会、医院院务会审核后,医院再成立招标 3 采购小组,通过对三家以上的供货商进行谈判,最后确定供货商并签定合同,签定的合同必须送卫计局备案方可进行采购;

(四)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情况。我县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严格按照《XX关于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省级集中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和《XX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XX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过渡期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贯彻落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省级集中采购等政策进行,所有需要的单位必须先到卫计局报批,再参加省级集中采购,自2015年以来,我县尚未采购过乙类大型医用设备。

(五)各单位办公用品采购情况。我县各医疗单位采购办公用品,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先报县卫计局审核,再上报相关部门,经批准后,经过办理相关手续方可采购,如果达到一定数额的还要进行招标采购。

(六)监督检查情况。卫计局严格监管,每个季度都对各医疗单位进行一次督查、把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目标责任书每年进行两次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绩效挂勾。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我县卫计局纪委每年对单位进行两次廉政考核,重点考核领导干部和风险岗位人员对药品、耗材、器械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是否存在商业贿赂,通过严格监管,把医药购销领域可能发生的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经自检自查,我县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中,未出现领导违规干预插手、围标串标、跑风漏气以及其它违规的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医疗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药品、耗材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怕承担责任,不参与但也不关心、把采购的权限交给相关人员,但又疏于监管和教育,导致一部分负责采购的人员仍然和药品、耗材供货商有来往;二是部分医疗机构虽然成立药事委员会,但未履行职责,对药品、耗材的采购未及时召开药事会讨论审核;三是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制定或完善药品耗材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四是医疗机构对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宣传不到位,部分负责采购人员对相关制度、政策不了解,操作不够规范。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卫生局将利用各种会议,组织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和风险岗位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和廉政思想教育。要求各医疗单位利用职工会、村医会的形式,定期举办培训班,特别是基药、新农合政策,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规范管理的培训。二是对全县医务人员加强监管和廉洁从医教育,从药品采购,特殊药品处方开具、保管,合理用药方面从严监管,对违反相关政策的人员按规定严肃处理;三是加强督查力度,在每年两次考核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对发现问题的人和单位严肃查处,毫不姑息;四是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卫计局将不断出台相 5 关制度和文件,使我县的药品耗材采购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加规范。

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7年7月20日

上一篇:医师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汽车4s店标准接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