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言语智慧,创生教学内容

2022-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材是教学内容创生的法定的、科学的、有一定实践验证的、承载重要社会经验与现代教育目的的素材。任何离开教材的教学内容创生都是难以成立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权威依靠,可以减少教学内容创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教师对语文教材的解读存在误区,导致了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

1 文本误读

封闭式备课,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如某次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活动中,上的是其他教材中的《牛顿在暴风雨中》(三上 )一课 ,由于既缺乏相同课文的教学经验积累,又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于是有的教师硬是将这篇生动的叙事性文章当成了科普性文章,带着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中乐此不疲;有的则视文中传神的文字表达于不顾,在提示语运用的机械训练中沾沾自喜。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语文需要、课后习题中“阅读芳草地”、“词句活动室”、“语言直播厅”等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被冷落一边。教师信马由缰随意发挥,反映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失和独立解决教材能力的薄弱,是对教材的极大误解。

2 文本浅读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被老师们认为“没有嚼头”的课文身上。如某次教研活动中,有位青年教师执教《嫦娥奔月》一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极为清晰:先回顾文中出现的三个主要人物(后羿、嫦娥、逢蒙);接着逐一出示相关段落,让学生边读边圈出重点词,再说说人物的特点;然后读一读重点段落;最后写一写:面对这个美丽的传说,你想说些什么? 整堂课看似流畅,但在师生的一问一答和教师一次次“请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的指令中,一个语言生动、内容丰满的优美神话被读成了黑板上干巴巴的几个词语和本子上孤零零的一句话:“嫦娥,你不光美丽,而且善良,难怪人们永远在怀念你! ”教师领着学生如蜻蜓点水般在文字表面轻轻掠过,乍看完全读懂了课文,细想却是在文本中走了个“单程”(理解内容),而忘了“回家”(言语表达)。将教材中“体会叠词的妙用”和“复述课文”两大习题置之不理,更是对教材权威性和编者意图的漠视。

3 文本窄读

那些主题异常鲜明的说理性课文常常陷入一元解读的困境。如有位青年教师执教《一路花香》一文,课堂呈现的主要内容是:找出破铁罐心情变化的词语,读相关句子,体会他心情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将寓言故事中丰富的文本信息窄化为一个道理的概括, 停止对文本的多角度探究、个性化阅读,是很多教师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纵观以上问题的出现, 均因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出现误差而生成了不恰当的教学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恰当的呢?关键要看他是否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文本的言语智慧上。以下以《少年王冕》一课为例,谈一谈创生教学内容的几个注意点。

1多重解读,探寻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具有双重价值的, 即它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指的是文本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而当进入教材后,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在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外, 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语智慧,这就是它的教学价值。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应该是通过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的过程,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也就是言语智慧。

初读《少年王冕》,可以清晰地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脉络,即以时间为线索,采用详略结合的手法,重点通过弃学放牛、学画荷花两件事,表现了少年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获得的最真实、最直觉的感受,是对文本原生价值的发现。作为教师面对教材中的文本,仅从读者角度去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更要从编者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教者的特殊立场去解读教材,从而探寻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经过反复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景物的描写都极为传神,用词精妙,耐人寻味;同时又会产生许多疑问:文章为什么只用了958个字就写完了少年王冕12年的人生经历?为什么选择十岁和十三四岁时候的事件详写?写人的文章为什么花大笔墨描写雨后风景? 文中人物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联? ……这些隐藏在文本深处的东西, 才是它的教学价值所在。

2 整理信息,生成教学内容

发掘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教师还要面对一个具体教学价值“定位”的问题 :文本有许多教学价值 ,那么在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点上,我们选用哪一点教学价值呢? 综合考量《课程标准》学段阅读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文后习题:“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谈谈你的看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个性化阅读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最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 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特点的过程中,重点揣摩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表达方法、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从而回答了语文课“最好‘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3精选话题 ,开展有效对话

确定了“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才能达到目标呢?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开展有效对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我们选择的话题是:带着“少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的疑问,在文字间自由漫步,感悟哪些文字令你驻足沉思?这是个开放性话题,有非常大的思维空间。因为我们觉得,教学对话赖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是师生、生生之间对文本感受的差异性;而教学对话的目的,就是让文本中还没有进入学生视野的层面在教师和同伴的启发下,顺利进入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鉴赏水平。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有创意的阅读,只有在更自由、宽松的阅读时空中才能成为可能。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对话, 文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果然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了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如对王冕与母亲对话中的“闷得慌”一说,就产生了真假之辩,“假话论”者联系前文,感受到的是王冕对母亲无奈选择的理解、谅解和宽慰,一片孝心令人感动;“真话论”者则瞻前顾后,认为王冕“闷得慌”是因为让母亲独自忍受生活的艰辛于心不忍,心怀愧疚,“帮人家放牛”“可以贴补家用”,“带几本书去读”又不耽误学习,一举两得,是“真快活”。在有效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闷得慌”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到了更多的言语智慧。而文中对雨后风景的描写,让大家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谛。色彩绚丽丰富、景物错落有致、景象动态十足的优美画卷中, 隐藏着的是主人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洁身自好的品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景写人、以物喻人,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既以语文教材为信息源,也以生成者(教师和学生 )已有的言语知识和经验为信息源 ,是两个信息源在某一点上相遇的产物,更以让学生感悟“传播信息的智慧”为目的。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聚焦言语智慧,创生教学内容。

摘要: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本文浅析了创生教学内容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言语,教学内容,语文

上一篇:休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研究下一篇:如何有效管控动火作业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