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作业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言语交际作业(精选8篇)

言语交际作业 篇1

姓名:周永乐

学号:2013504059 来看职场中的不诚实现象 《杜拉拉升职记2》片段:

拉拉不好开罪暗含引而待发之意的董青,只好陪着假笑道:“我要有那等好身手搞定王伟,何必还在这里自己干得苦哈哈,早跟着她过好日子去了,你说是不是?”

杜拉拉这样一个托词明显空洞无力。

董青当下再接再厉道:“就是啊?拉拉,我也不相信----可是你猜怎么着?他们都在怀疑,那个和王伟一起的女的,明明就是你!他们说你现在是一味地假装,死不承认罢了!”

董青一副老电影里正义者义正言辞地对撒谎者说:”看着我的眼睛“的样子,同时又期待着杜拉拉明知无望又垂死挣扎辩解最后被当场戳穿出丑。董青的话满是讽刺,双方明明知晓内情,都不说破,都极尽所能使用高妙的语言,一方想保护自己,另一方欲刺痛别人,此时矛比较锋利一点。

拉拉耐着性子说:”哎,是在是高看我了。这事儿不是早有人再三核实过了嘛,我真没这好身手,至少还得再练两年。“

面对别人的怀疑还有逼问,杜拉拉明显显得被动,被动便不自然,不自然就证明她说谎。当然双方都清楚得很。如果一开始杜拉拉就主动还击,拿出女强人的气势而不是做贼心虚者苍白的掩饰之心。

董青知道杜拉拉言语暗藏杀意,却不愿意翻脸,便进一步挑战她的底线:“早有人来问过了啊?那你可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这些人影响你。“ 董青是来问的人之一,杜拉拉的表现有些失态,这才董青这一句来讽刺杜拉拉心虚。

杜拉拉恼地牙痒痒,稳了稳血气,才回到道:”不好意思,我得开会去了,先走一步。“

我想对杜拉拉说:”你才这样回答啊?“明知董青不怀好意,早该这样拒绝与她谈话。董青笑微微地说:”好的啊,下次再找你聊!“

现实生活中心平气和,不露锋芒地讲话却能使你方寸大乱的人最可怕。听董青这话竟含着预约的意思,拉拉心说有完没完,下次还来怎么地?她到底年轻,一个没忍住,这时候也咧嘴坏笑道:“哎,董青,是不是做销售压力太大,想改行做娱记啦?我跟你说一个八卦娱记要成为一个名记,首先要明白一点,新闻本来无所谓对错,他不是用来维护真理和良知的,重点在于即使爆料,不断传播,只要不超出政府容忍的范围----丑闻若不为人知,如何算得上丑闻?又如何达到娱乐人心的目的呢?所以在这样的工作中,娱记不需要善良,也不必以为这种传播是多么的不善良,这只是一种职业的态度,要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 说出这种似是而非的骂人话,杜拉拉明显愤怒极了,同时也看出她很有才华。这段话中,她警告董青,不要超出她的忍耐底线,并且说董青八卦不死出于维护真理和良知的,是“不善良”的行为,是错的。她也很坦然:“丑闻若不为人知,如何suo得上丑闻?又如何达到娱乐人心的目的呢?”似乎有一种博君一笑的豁达胸襟,却总是让别人也包括身为读者的我们的怀疑。尽管如此,难掩其才华。,《国剧盛典》

2014人气男演员奖:李易峰

颁奖人钟汉良小跑到台前伸出屈拱着的胳膊,李易峰伸进钟汉良的胳膊弯,两人亲密地走到话筒边才放开。发表过获奖感言之后,支持人周群问李易峰:“跟那么多漂亮的女演员合作过,到底哪一个才是你心目中的女神呢?”明星通常不愿意在媒体上透露自己的感情问题。李易峰眼神一转,说:“其实从刚才上台领奖的那一幕,我就已经表达了,钟汉良。”全场惊叹,欢呼。李易峰又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太阳女神’。”主持人文涛说:”那汉良回应一下。“钟汉良从李易峰后面走过来说:”他可能将男闺蜜和女神混淆了吧。“李易峰回答说:”混了混了。“钟汉良巧设圈套:”那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到底谁是你的----男神。“钟汉良被李易峰说成女的,又设了个套让李易峰钻,让李自己承认自己也是女的。李易峰思考片刻,斩钉截铁地说:”钟汉良。“全场又一阵欢呼。结果一场尴尬的场景欢喜而散。无可否认,钟汉良和李易峰两人都很机智。相似的情景在2013年的国剧盛典也出现过:

林志颖、钟汉良和台湾的“偶像剧女王”陈乔恩一起出席。导演组工作人员透露,这是有意而为,之前调研时发现,陈乔恩在学生时代曾写“情书”给偶像林志颖,“寄到他的唱片公司去了,但他可能没收到……”国剧盛典导演组原想给陈乔恩补个告白的机会,但是陈乔恩却将“男神”选票投给钟汉良,说:“汉良哥是我心中永远的小太阳,原本我追求着小志,但现在我疯狂地爱着小小志。“ 很多明星都不太想把自己的隐私(公众最关心还是明星们的感情生活)分享给公众,很多媒体采访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星各有各的回答,我知道的我觉得最经典的采访就像李易峰和陈乔恩这样的。他们的回答无可厚非有谎言,对明星来说很尴尬的局面但他们的回答对我们来说却觉得很自然,这就是语言技巧——不诚实的魅力。

《今晚80后脱口秀》

支持人王自健说:“任何人从事一种职业,没有学历都很难,比如说小偷。前两天,武汉轻工业大学里,一个小偷去食堂偷东西,一个大学生就被这个小偷下手了,被这个大学生发现了,情急之下,这个大学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的饭盆盖在小偷的脸上,旁边同学一问究竟,一听是小偷,这一堆大学生又把小偷毒打了一顿,小偷无奈,束手就擒,扭送公安机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没上过大学,你真的不行。小偷就属于典型的没上过大学的人。但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刚刚吃完食堂饭菜的大学生是最愤怒的大学生。”原本就是娱乐节目,支持人说段子一脸故作淡定的样子就更让观众们笑得肆无忌惮。他的很多这样的段子都是像这样有潜台词的,大多是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的,经过王自健这样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反而成了大众们的笑点,当然这其中王自健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然节目组也会给他一张桌子只露个头出来。

《职来职往》高校专场

彭巧玉 湖南大学国贸专业

她为了创业,大胆地执行了一个营销策略:假表白。为了推广自己,给熊晓鸽送了一封实名的情书。谭奕评价道:“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不择手段,但是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不管多少,都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周昊问:“你的这些想法,很多人都有,但是不敢去做。你这么勇敢去做了,我就想问一下,做了之后有没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关于一些消极的评价你是怎么对待处理的?”彭说:“我是做市场营销的,无论做什么决策,我都会权衡一下利弊,分析一下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陶亚东问:“做市场营销是要制造一些这样的噱头,但还要看这个市场营销人员做的噱头高不高级。你刚才上台时说要扑向响哥,你这样的营销是很功利性的,可能响哥心里不好受,但你却没有站在他的立场想一想。”雷明说:“你做事的过程有强人所难之处。那位熊先生可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我们做人要讲心讲术,就是心术,心是你要用他的影响力,术是你未经他同意,不管同不同意,也要扑上去用一用他的影响力。你这样突然给他一封情书,当着众人的面,他只好拿出一个长着的胸怀说:‘小玉,你很勇敢。’你没想过,也许他现在正在跟他老婆吵架呢,你这一封情书就是火上浇油,但是他不可能跟一个未出校门的姑娘计较。” 所以总结说我们在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时候,过程往往很关键。市场营销这个概念对我比较陌生,但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营销项目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点,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你的生产要创造有价值的,有需求的,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还有与生产者紧密相关的市场营销人员,优秀的营销人需要一些影响力,包括你的智慧,容貌,品德,照这个角度去说,明星就是最棒的营销人,这就是为什么商家需要明星代言的缘故;“分配”,就是通过什么最有效率的渠道将你的产品推广出去;”交换“就是对价格的定位,根据产品的详细情况,通过与相同产品的对比合理定位价格,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可接受程度,即从长远的眼光考虑利润因素;”消费“,就是消费者也即市场,市场的定位也很关键。比如辣椒,地域方面,南方向重庆四川市场是最优先的;比如槟榔,年轻人比较受欢迎,老年人就不爱吃。如果市场定位失误,或者不明确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浪费。

虽然说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是一个好的口碑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走上巅峰的过程中至关紧要的一个因素。

熊睿 汉语言应用专业

会书法,唱歌,钢琴,诗词,茶道,跳舞等,从事十五种兼职或实习熊睿的优势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另外爱好广泛,在销售工作中可以和客户打成一片。

但是当现场的求职达人问她适合做那个公司的销售,她的回答明显说明她没有做好求职的准备,她是凭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登上了这个舞台,而不是拿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就是说公司要的不只是会说话的人。她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适合做那种公司的销售,但是我觉得很多工作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适不适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在面试前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情况,这个公司的什么岗位适合自己。如果这些面试前基本的功课都没有做好,到了面试时或许就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公司没有让你试试合不合适的时间,只有判断你合不合适的时间,总结就是我们不要让别人对我们还抱着怀疑的心态的时候劝他给我们试试的机会,而是要证明自己实力,让别人断定我们就是适合的,至于过程中语言表达肯定是重要的,但不能顾此失彼。

总结

职场中很多事都不是绝对的,所以需要我们左右逢源,化解针锋相对。拿诚实来说,有些时候并不需要你诚实,但你必要要具备。面试时要诚实多一点,我们介绍自己难免带一些浮夸,但总体上要展示真实的自己,要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随口编造的谎话,当然很多负责招聘的人有相当的经验来试探你的能力,说实话,你最好必须诚实。还有跟老板汇报工作情况的时候要诚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也要诚实,否则如果因为你的蒙蔽视听可能会给公司造成难以想想的损失。诚实固然可贵,鲁莽的诚实就成了下下之策。很多时候我们信以为圭臬的诚实反而就遇到了瓶颈,比如:

1.你的老板或同事个性自恋,会因为你的坦白而受伤。

如果你说话过度坦率直白,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受伤、被威胁或是引起反弹。当然,你不需要恶意欺瞒,而是要想办法转化你的用语,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用比较委婉温和的说法告诉他们。比如:当工作中,老板给的方案存在明显的漏洞,继续执行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也有可能预算期望过高造成资金不足等情况,你作为你的老板直属下属,如何合理地解决这种情况,前提是你的老板个性自恋。如果是我,我觉得这样的老板不喜欢比自己精明的员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执行造成的后果会牵连到自己,所以必须指出方案中的错误。我可以假装糊涂的样子,请示老板,告诉老板出错的地方自己有些不明白。一般老板都比较精明,在解释的时候顺着这个思路就会发现自己在细节桑考虑得不周到。结果就是:我,还是比较笨的我,老板,还是精明的老板,方案,却是改进了的方案。2.当你的情绪气愤到极点时

当你在盛怒之下说出来的话即使百分之百正确、诚实,但也往往容易被人曲解为是非理智的情绪性发泄,而不被信任。这时候诚实不是重点,闭嘴才是上策。等情绪恢复后再沟通也不迟。

3.你觉得自己的价值被低估、薪水太低

有本事的人不愁薪水太低,没本事的人总觉得薪水太低。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具体说出你的工作贡献,累积到足够数据之后,用实际的证明去说服主管,而不要抱怨说「觉得」薪水太低。4.你或你的团队某个项目失败 在你诚实向老板报告失败的坏消息之前,应该先想清楚以下三件事:失败的可能原因;在这项目中你的角色与工作内容;可能的解决方案。别脑袋空空地便跑去向主管报告坏消息,重点是关于这项「坏消息」,你有没有做好应做的功课。时刻记住老板花高价雇你来,是要你替他分忧,帮助他解决问题,如果只是报告消息,谁都可以代替你。老板有必要清楚你带来的花消息,但你要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把问题和答案同时传达给老板,而不是仅仅把问题扔给老板。5.你极度厌恶之前的工作

不论先前的工作是多么不愉快地结束,当你日后谈起时,不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描述事实,不需要再将当时的不愉快情绪一五一十地重述一次。6.你不认为自己适合这份工作,但又非常需要有份工作

很多时候适不适合,只有实际去尝试才会知道,不妨将自己的感觉放一边,接受这份工作,很有可能意外发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或者在公司内遇到其它适合的机会。

7.即将要离职,提供最后的建言

言语交际作业 篇2

一、多元性作业凸显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语体特点, 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思维视角去思考, 加以利用。我们根据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 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配套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又帮助学生掌握了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

1. 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能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去获得最真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我们设计操作性作业, 就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如我们结合翻转课堂教学顺序设计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查一查、品一品、问一问等不同形式开展课前先学, 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同时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 帮助学生扩大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作业的能力。

2. 拓展性作业。

我们提倡教师贴近教材, 丰富内容, 变换形式, 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拓展作业, 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逐步巩固、不断深化, 内化并形成技能。如结合校园阅读节的开展, 我们进行了班级图书漂流、限时阅读、阅读马拉松、经典古诗文诵读等活动, 让拓展性作业成为了学生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快乐实践、开阔视野的园地。

3. 创编性作业。

创编性作业具有激活思维、诱导创新的特点。创编性作业形式很多, 既有根据情节展开想象, 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的作业;又有转换叙述方式, 进行改写的作业, 还有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小品、相声等加以表演的作业, 旨在鼓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诠释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积极开展“毛虫与蝴蝶”读写绘一体化研究, 倡导师生、家长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通过读绘本、写故事、绘童年, 孩子们用“写”和“绘”的方式, 用线条、图形、色块和简单的文字表达了对事物的感受和自己的心情, 创作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又富有无尽潜力的绘本故事,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效果明显。

4. 专题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中, 我们也倡导开展专题学习。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扎实开展了课外阅读实践, 紧扣“熟读经典诗词”这一主题, 有计划地开展国学经典启蒙诵读活动。同时, 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选择以儿童小说为突破口, 每学期集中利用四周左右的时间, 师生同步精读一本课外书, 要求学生用批注的方法在书上做必要的标注;教师根据精读例文的章节设置一些灵活、开放、有趣的话题, 编成图文并茂的阅读手册,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同时以一学期为一个跨度, 策划、实施了校园读书节专题活动, 把活动分为“读书宣传周”“读书影视周”“读书分享周”和“畅享‘乐’读周”等几个阶段开展, 使得周周有精彩。学生通过设计徽标、装扮教室、漂流图书、观赏影视、网络微评等, 用眼看, 用耳听, 开口说, 动手做……全身心地投入, 充分享受了阅读的无穷乐趣。

二、自主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 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新教学理念。将这个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就是要呵护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为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各自发展方式的条件, 以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 作业的设计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差异, 体现形式、灵活性、难度、要求等方面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发展。

1. 分层、序列性作业。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作业, 做到了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将必做和选做性作业相结合,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同时启动了“特色作业设计”工程, 采用“百花齐放”策略, 在教师中开展了“聚焦三维, 对话有效作业设计”的活动, 形成了低年级注重字词基础、中年级注重句段训练、高年级注重阅读鉴赏的特色作业序列。这样的作业给学生营造了自由宽松的氛围, 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自主选择作业的余地, 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践证明,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设计自己乐于完成的作业, 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会更主动更投入, 获得的发展会更大。为深入践行“适合教育”, 我们提出了“三自”学习概念, 分层次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大力倡导自学的良好氛围下, 十分重视课前自主预习。在教师的指导下, 孩子们晒出了一张张“自学问题卡”“自学小妙招”等, 创意表达精彩纷呈。一份份彰显学生个性的“自主学习导学单”“自主学习加油站”“自主学习探索卡”的开放性作业,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样的作业给予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 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 由此学生言语的发展更体现了其年龄段特征。

3. 个性化作业。

言语的发展极具个性化特征, 因此个性化作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内容和形式上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以适应不同个体言语发展差异性的需要。我们为了让学生实现由“要我作业”到“我要作业”的转变, 推出了分年段的个性化作业。低年段侧重于体验性作业的设计, 以说一说、赛一赛、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语言;中年段侧重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在观察、采访、调查等实践过程中运用语言;高年段侧重于综合性作业的设计, 通过“3+X套餐”“智慧闯关”等作业, 指导学生归纳梳理, 积累语言。学校各年级自行设计读书日记本, 由“日积月累”“我说两句”“每周一记”“随心所欲”和“一周诵读盘点”等单元组成, 学生在认真完成“读书日记”的基础上, 还绘制了各种插图, 读书日记成了学生自由呼吸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无疑这样的作业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需要, 体现其言语发展个性化的特点。

三、体验性作业密切联系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早就指出:教育属于生活, 教育为了生活, 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生活即教育”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而语文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为此, 我们引导学生平时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时令节日等, 用体验性的作业去引领学生热爱生活, 体验生活, 关注生活, 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描述生活、表达生活、交流生活。在校内, 我们通过相关的节日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完拼音的特点, 举行了拼音节。利用一周的时间,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趣学拼音、趣玩拼音”的活动中, 制作拼音转盘、创编拼音图画、进行拼音游戏、表演拼音节目,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除此, 还根据时令, 开展了秋收节、耕耘节, 让学生亲近土地, 亲身经历播种、田间管理、采摘过程, 并在节日期间听农艺所专家讲座, 听学校科技老师进行农作物种植专题报告, 观摩不同的果实品种, 制作小报, 开展农活竞赛。在校外, 我们以体验性学习来打造学生的语文实践,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 在一年级开展了“昆虫名片”“我有一双巧巧手”“冬爷爷的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在二年级开展了“你发现了吗”“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我会发现, 我善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三年级开展了“学会查‘无字词典’”“共读一本童话书”等体验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不仅丰富了见识, 获得了生活的体验, 也增进了语言知识和技能, 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在学习中体验, 在体验中学习。

言语实践教学的作业设计例谈 篇3

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强调大量枯燥练习的强化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这种作业观念,在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新课程观看来,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互动生成、充满灵性的过程,认为知识仅仅是单线传递,把练习册等同于作业,用“布置”代替“设计”,这显然不应该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持有的作业观。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只有准确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性质,知道语文课“是什么”、“要做什么”,才能遵循其本质规律,扣准作业设计的脉搏。

二、走近本源看一看:作业观在语文观的视界中融合

语文,是一门以掌握母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引导学生热爱母语,并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是我们首当其冲的职责和使命。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定位在: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吸纳、表达运用上。

树立了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就会有正确的作业设计观。语文作业观应该孕育于语文学科的本体性质,应该着落于“语言”这一块丰腴肥沃的土壤,应该致力于语言的生长上,使得学生不是在“课文内容”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是在“语言发展”的高山上越攀越高。

一句话,正确科学的语文作业观应该是:以“言语实践,表现本位”为特征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最终实现“言语立人”的新课程理念。

三、走进幽境赏一赏:在实练与智练中前行

(一)语言的感悟品味

学习语言首先要有咬文嚼字的功夫,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品出语言所含的情味来。这种“咀嚼”从诵读文本开始,对文中一字一语都要深入理解,唤起学生的想象,获得美感。

1.紧扣词句的阅读批注。即在学习课文时,针对重点的段落,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可以从文本的理解层面入手,也可以从语言的欣赏玩味入手。之所以将这样的教学手段当做必做的“作业”来抓,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围绕“语言文字”这一核心,养成良好的“品味意识”、“推敲意识”,对“语言文字”时刻保持一种特殊的感觉,即形成一种积极的“言语惯性”。事实证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鉴赏力是完全通过“言语实践”这样的途径习得的。如学习《草原》一课,因老舍先生的文笔清新活泼,富有磁力,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草原美景”和“热烈迎接”这两部分各选一个你认为表达精妙的语句,其中哪些词语使用更加精准传神?写下你的品析。效果不错。

2.紧扣文本的深刻追问。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联想、体验、涵咏等方式走进文本的大处、深处,促进学生领悟文本主旨的同时,习得清新细腻而又富有活力的语言,使得语言的韵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漫溢。如教学《船长》一课,我围绕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设计这样几道题目:(1)文中第一处是“船长哈尔威”,而第二处是“哈尔威船长”,这是表达上的错误吗?请发表你的见解;(2)“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了一名英雄的权利”,你怎么理解这个“又”字?

3.紧扣形象的语言仿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仿写题:

【例句】夏洛蒂三姐妹逆境成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不屈不挠”。作业(1)___________,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众志成城”。作业(2)____________,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学生的答案非常精彩。

4.紧扣错题的语言历练。如针对关联词语的学习中,学生对“无论……都……”的运用错误较多,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1)________竞选中队长的难度多么大,我___不会放弃。(2)_______竞选中队长的难度有多大,我___不会放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仿照着再列出一些句式,并在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下标上着重号。这样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一般的现象中自主发现言语表达的规律,从而形成固有的技能结构,为良好言语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言的积累吸纳

语言积累实质上是一种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积累是和“领悟”、“掌握”紧密相连的,只有外在的知识经验被真正领悟和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记忆长久地保持积累下来。教师要通过创设积极的语言积累环境,刺激学生主动对自己所记忆的散落的知识加以积极建构,从而形成有力的知识模块,这样记住的知识就是活知识,是遇到合适的语言环境就会激活的知识。这类练习大多具备整合性、情境性、表达性。如:根据语境填四字词语:“绿”乃生命之色,无处不在,无时不动。草原之绿是________,松柏之绿是________,“一大片柔软的绿草就像一块硕大的地毯”那是________,见到“一片翠绿旺盛的林子”,可以用________等词语来描述。我还知道几个表示“绿”这一意思的词语________。

(三)语言的表达运用

1.读写结合——结合课本的“创”。如《爱之链》一课,有一道“写话”的题目: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我又附加了两个条件:(1)至少刻画两处心理活动;(2)不少于100字。意在通过积极的提示与引导,渗透“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达情感”这一写作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规范而有效地表达的能力。

2.凿通壁垒——习作命题的“变”

关于大作(课本):教材是个例子,虽渗透了编者的一定意图,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某些板块远远不及网络来得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可以大胆地改编教材。如,六年级上册习作4:请你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这到底是叫学生写窗花呢,还是写围绕窗花的事情呢?我结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特点,调整为《写某人的绝活》。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闸门被自然打开,行文时,不知不觉又借鉴了本单元的代表之作《姥姥的剪纸》一课的写法。

关于小作(周记):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这样评价作文题目:这个题目特别好写!这个题目有什么可写的呀?笔者以为,作文题目出得好,关键在于三点;口子窄小,富有新意;指向生活,诱发体验;触及心灵,激发情感,也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所以,我在命题上下了一些功夫。

(1)学生不缺积累,关键在于我们去激活。如,去了十月军校,我引导学生写了《我当一天兵》、《我理解了________的真正含义》、《事非经过不知难》等题目,他们的写作思路被迅速打开,真切体验得到唤醒。

(2)学生不缺情感,关键在于我们去激发。如,“三八”妇女节,引导学生给妈妈写封信,并明确告诉孩子,请家长在后面写上一封回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书信中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而作为母亲读到孩子那滚烫的文字,情不自禁地被孩子那片孝心、感恩之心所感动,反过来,学生从母亲的回信中又能在心中升腾起“母爱”的崇高形象,熔精神洗礼、情感流露、语言表达于一炉,这样的习作训练有效度,有温度,更有高度。

再如,写考试。每到这样的习作,学生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检讨或者反思的格式反省自己,而很少去关注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空洞乏味。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考试”二字后面加个破折号,接着用一句经典的语录或歌词来表达自己对考试的一片情感,交上来的作文便丰富多彩起来。

(3)学生不缺动力,关键在于我们去激荡。对于课文中的大作,我高度重视作文的评讲,更多的是赞赏与鼓励,每一次都力求使得班上一半同学的作文精彩片段能够在老师的ppt上得以展示,燃起他们心灵深处的自信之火。而小作周记,就是我们的试验田,可以大胆地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互批。指导他们从字词句篇去关注细节,学会欣赏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既能使用赞美之词准确表达欣赏之情,也能学会发现他人习作中的欠妥之处,委婉地指出和帮助修改。

跨文化交际学作业 篇4

班级:英语1212

姓名:刘佳莉

学号:2012105231

中英文化的不同导致双方对同一句话有着不同的理解,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又一次,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有个约会,一位中国朋友从旁边走过,用中文问他:“你吃饭了吗?”这位留学生结结巴巴的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饭了没有?我有钱。”结果,他的中国朋友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吸取了上一次不愉快的教训,用英文向他打招呼:”have you eaten yet?”而这位留学生却说:“虽然我很想和你一起吃饭,但是我待会有课,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去了。”中国朋友听的莫名其妙。

第一次,中国朋友用中文问外国留学生“你吃饭了吗?”,留学生因为他这样问,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很显然,这位外国留学生对这种问法很生气,其实中国朋友的话就等于英文中的Hello,但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可能会误解成其他意思。第二次,同样的问话被的翻译成了英文,在中国朋友看来,这还是打招呼的问话,但是外国人听起来就很奇怪,这种打招呼就像是说:“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些东西吧。”或者:“如果你没有吃的话,我正要邀请你去我家吃呢。”总之,这样的打招呼被误解成了邀请对方去吃饭。

“你吃饭了吗?”在中国是最常见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起源于古时候的中国很落后,人们常常吃不饱,故而见面最关心的是温饱。久而久之这句问话就成了打招呼的惯用语,没有什么其他含义,而对方只需回答一下即可。如果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如故事中的那两种误解。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非言语交际 篇5

摘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非语言行为的忽视或非语言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会和交际的失败,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了解中西方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促进跨文化商务交际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语言交际非常重视,而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了解却很少,但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非语言交际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心理学家赫拉别思也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这也就是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而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形式与内涵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交流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交流扩大,跨文化下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多,非语言交际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本文化中的善意的表示,在对方文化中却可能是敌意的表示,小到引起客人之间的矛盾和误会,影响一份合同的签订,关系的破裂;大到影响国家 的经济利益甚至政治利益。由于非语言行为总是在无意中表达出来,当存在语言障碍时,人们更倾向于求助于非语言表达,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了解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几种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中西差异

非言语行为包括体态语、眼神交流、身体接触、体味、副语言(沉

默语)、时间语、空间语等。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如微笑、大笑、皱眉、哭的表达方式全世界的人都非常类似,而不同文化的非言语行为的个性特点是交际中的问题之所在。错误的非言语行为或对非言语行为的误解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会使我们失去友谊,严重者可能会丢掉做生意的机会。下面着重介绍中西方在体态语、眼神交流、时间语以及沉默语方面的差异。

1.不同文化中体态语含义不同

体态语是非言语行为中非常重要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体态语是整个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基础,有的学者认为“体态即信息”。这里将介绍手势、、拥抱、亲吻三种体态语。

⑴手势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文化中的“OK”动作,在日本文化中却是指“金钱”,同样的动作在拉美等国则表示“猥亵”、“诲淫”之义,在阿拉伯人中这一动作常常伴随以咬紧牙关,用来表示深恶痛绝。如果不了解手势的意义因文化而异,不了解手势的多义性,我们在跨文化交往时势必会犯错误。一个典型例子就是V 形手势。现在我们都知道掌心朝外的V 形手势代表胜利。但是,常常有人用掌心向内的V 形手势来表示胜利,却不知,这样会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即下流的、猥亵性侮辱用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适度地引用手势能够让对方清楚地了解交际的内容和目的。

(2)拥抱

拥抱是一种表示关系极其亲密的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中,其文化差异很大。拥抱是西方的常见礼节和风俗。在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东欧、法国、意大利和阿拉伯等国,拥抱是一种较通用的体态语。夫妻、亲人和熟人之间多使用拥抱。西方人在生人或一面之交的异性之间或同性之间不拥抱,男女之间可以拥抱(不是恋人或夫妻)以示亲密。中国人之间不实施这种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在对方主动实行拥抱时,我们才“随俗”,实施这种体触行为。

(3)亲吻

亲吻是西方人表示关系极其亲密的体态语,受到性别、地位、年龄、亲疏、道德、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欧美,辈分高的人吻辈分低的人的额头,男子对女宾吻手背,而辈分相同的朋友、兄弟姐妹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嘴对嘴亲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吻并不限于男女之情,它还表示尊敬和关心。在苏联的沙皇时代,赐吻是表示一种奖赏。在中国,这种体态语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限于夫妇和恋人之间。

2.眼神交流

眼神交流是体态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西方,谈话中的目光接触十分重要。盯着对方的眼睛,留下的直接印象是坦率、自信、诚实;如果目光不断从对方身上溜过,唤起的感觉则是缺乏自信并对谈话不感兴趣;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在与人谈话中尽可能短地与谈话对象进行目光接触,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尊重对方,免得给人以咄咄逼人的印象。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自信是关键,如果回避对方的目光会让对方感觉缺

乏自信。美国人相信这样一句话: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因为对他们来说,不直视对方眼睛是不诚实、蔑视、恐惧、冷淡、心不在焉、内疚、虚伪等的表现。

3、沉默语

在东方文化中,对于沉默给予了更多的积极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则给予了更多的消极意义。中国人重视交谈中沉默的作用,认为沉默有丰富的含义,它既可表示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的标志。而在北美和北欧国家,沉默具有阴郁的、消极的含义。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对令人发窘的或难以对付的问题,就以沉默作答。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侮辱别人,他们认为即使对方答语与问话毫不相干,或干脆给予否定,也是一种礼貌,也比沉默不语好。

三、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语用失误的规避

综上所述,同言语交际一样,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非言语行为引的误解不在少数,因此,要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不仅应注意言语行为的使用,也要重视非言语行为。而实施符合目标语言文化习惯的非言语行为要求我们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第一,应了解目标语文化中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非言语行为时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第二,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交流中,应尊重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入乡随俗,入国问禁,避免因不了解对方文化而导致的非言语交

际失误。

言语交际及其案例分析 篇6

一、什么是言语交际

说到言语交际,首先应该搞清楚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个性。同样一种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总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像下棋一样,对于双方而言,棋子是一样的,下棋的规则也是一样的,需要共同遵守的,但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棋风格。语言规则对于社会成员而言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使用则是体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正是因为有相通的共同遵守的语言规则,语言才可能为人所理解,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正是因为规则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行为就表现出个性差异。所以,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交际表达的一种基本的规则,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运用。

言语交际与信息传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谓言语交际就是以语言作为沟通工具进行的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言语交际是一种普遍而常见的社会行为,社会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行为。人们普遍认同交流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们需具备运用现代语言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交流能力的涵义非常宽泛。交流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界定,即交流的顾客或对象(与谁交流)、交流的目的(为什么交流)、交流的方式(交流者介绍自我的方式等)、交流的手段(交流得以实现的手段)。交流的能力包括:提供书面陈述的能力(如写信、写报告、写文章),提供口头陈述的能力(如打电话、在公众场合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的能力,提供建议的能力,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谈判能力,与顾客、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联系和持续地保持联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言语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

语言运用、言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相对于职业特地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而言,具有跨行业跨职业的特点,居于核心基础地位,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现代职业人——能力人的保证。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是一种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能力,它在人的能力体系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在能力金字塔中职业核心能力位于最关键的核心层次,是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何支撑,它承载着职业特定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它们的发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处于塔基的最稳定的、最基础的能力。相比较而言,职业能力在人的能力是外显的,在整个体系中尤如显露在能力海平面上的“冰山之一角”。我们在前面的辅导中曾经提到三种能力的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分析,说明言语交际能力是处于金字塔底座的部分,在这个图的基础上,我们稍加改进,能进一步看出这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显的职业特地能力情况。

二、言语交际精彩案例

我们来看几个言语交际运用的具体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乡下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约翰死了,葬礼办得十分气派,整个地区的人都来参加。为了表达对约翰的感谢之情,牧师满含深情地念了一首诗:“冬天,当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时候,他来了;春天,当道路泥泞、沼泽为患的时候,他来了;夏天,当尘土飞扬、太阳灼热的时候,他来了;秋天,当秋雨绵绵、寒气袭人的时候,他来了。”把参加葬礼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加怀念老邮递员约翰了。从教堂出来,阿宾对邻居希罗说:“希罗,牧师今天的讲话很不错!”希罗说:“是的,很不错,但有点罗嗦,没必要那么长,实际上只需说约翰在各种各样的鬼天气里都来了就足够了。”

实际上,牧师这里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排比句,渲染气氛,而不是言辞罗嗦,如果真按照希罗那样表达,寡淡无味,那就谈不上动人心扉了。所以言语交际中,有时候需要简洁,有时候需要繁丰,中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考虑,不能机械使用修辞的简洁方法。

第二个例子:1945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因为使用原子弹最后征服了日本,结束了二战而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时的美国急切想知道苏联的核能力,便派出一个记者去采访莫洛托夫。记者问:贵国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沉着脸回答:足够!

这个例子与第一例恰好相反,莫洛托夫面对美方记者的问题,既不正面回答有多少多少原子弹,也不简单否认说不知道,或者说这是国家机密之类的托词,而是用了一个简洁有力的“足够”,就易如反掌地把对方的问题化解了,可谓掷地有声,不费吹灰之力,而且隐含着很多信息在里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把苏联的那种 不畏强敌的气势准确地传递出来,从简单的守势变成了攻势,变被动为主动。如果这时莫洛托夫按照常规啰啰嗦嗦解释半天,不但说不清楚,很可能会招致美国记者的又一提问,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语言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人际交往中的临场应变能力,往往是体现在言语运用方面。

第三个例子:美国一九八八年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这个法裡,有一个「三零一条款」,是对那些对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而不对美国开放市场的国家实行报复的条款。还有一个「特别三零一」条款,是对那些不对美国的知识產权进行有效保护的国家实行报复的条款。自此,美国贸易代表署每年要向国会提供一份报告,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保护美国知识產权的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有侵权行為的国家,按侵权程度分為「观察国家」、「重点观察国家」和「重点国家」三级。一旦列入「重点国家」名单,美国便给半年时间谈判,这个国家必须承诺一个打击侵权的时间表。半年谈判没有结果,美国便将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一九九一年四月,中国被列入了「重点国家」名单,廿六日,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特别调查」。中美双方开始就此进行谈判。半年过去,到十月廿六日,中美双方没能达成协议,美方说:再给三个月期限。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佟志广团长突然病倒。率团出战重任,落到外经贸部女副部长吴仪身上。这时,距起程去华盛顿进行新一轮谈判的日期,仅有两天。率团出战的重任,落到了刚到任四个月的外经贸部女副部长吴仪的身上。吴仪在和美国人进行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时,由于当时美国人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强势和国内保护现状,此次谈判的任务极其艰巨。美国代表沃夫(Wolf)针对中国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一上来就先声夺人,傲慢地说:“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的!”这种有辱人格国格的话语,在外交场合可谓罕见,火药味十足,其挑衅心理毕现,但是面对挑衅吴仪毫不退缩,连一秒钟的空挡都没有留下,立即反击说:“我们是来和强盗谈判的,看看你们的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吴仪的反击,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维护了国家民族声

誉,反而使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吴仪面对挑衅只是加以解释,显然无法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反而陷于被动,而这样临场应变,掷地有声的反击,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谈判的主动权。有理有据而毫不示弱的吴仪,也最终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美国前贸易代表查琳巴舍夫斯基曾这样评价吴仪:“如果有人要找一位中国的高官来赢得全世界对中国的信任,那个人就是吴仪。同时在中国,她能够在党内和政府内部都有很高的威信,她是一位极其坦率的国家利益的维护者。”1992年1月17日,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吴仪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吴仪因此一战成名。舆论认为,吴仪领导的中国代表团的谈判技巧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此后的中国入世谈判中,吴仪扮演了积极和强硬的角色。她在谈判中直截了当的作风,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并不是一定是在外交场合或很正式的场合才需要,并非一定是要用于谈判、社交、组织之间的正式沟通,就是日常生活交往也是需要的。例如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授有一次到某单位讲学,该单位派了两个同志到机场迎接。出于礼貌,教授拿出自己的名片送给接人的同志。没想到其中一位说:“某教授,您还有名片!”教授微有不悦之色。另一位同志接过话去:“教授,他的意思是说,像您这样知名的教授哪儿用得着名片那。”“哪里,哪里。”教授的脸色顿时云开雾散,化怒为喜。这里姑且不去探究第一位同志对教授名片的真实想法,就算他的意思的确是“知名教授不需要名片(不是不配有名片)”,但他的表达明显有问题,至少容易造成误解。而第二位同志的说法显然要得体得多,更重要的是他的话对前面同志造成的不快予以弥补和挽回,这里就充分体现了临场应变的言语交际能力。

言语交际与社会生活 篇7

一、言语交际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在哪里?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都是从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3]的言语交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能够彼此通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 能够听清理解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千百万人在交际中个人言语千差万别, 要使用大家通用即能听懂的音义结合话语, 否则就无法进行交际, 因此言语是对社会交际中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 任何个人言语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具体运用或个别的体现, 语言学界早就有定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二、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一) 语言与说话的关系

普通人通常将语言等同于说话。但实际上, 从专业角度讲, 语言是不能与我们日常交流说的话画等号的。语言来源于说话, 是从话语中剥离出的高层次的规则。[4]它包括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大内容。我们可以说, 话语是语言机器生产的产品。人能够说出的话一定是无限的, 而这些话的组成规则则是有限的。基于上述原因, 为了保证一定范围内社会交流的有效性, 避免别人听不懂, 就必须在说话时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

(二)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由于语言与说话两者之间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语言也具有社会性,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时, 能否使用语言, 也是智能生物的重要判别标准。虽然人类交往也有着诸多种类的非语言手段。譬如, 面容、眼色、动作、身姿等。虽然在大的范围来看, 身势与手势所表达出的意义大致相当, 但是在某些时候不同民族的相同手势与身势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动作都是伴随着语言出现的。由于这些非语言辅助手段在实际交往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社会语言学在讨论人类语言交际手段时, 常研究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和语言交际手势一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其发挥的实际作用远没有语言那样强大。

三、言语交际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 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概念。他说的能力只是抽象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心的一种天赋功能,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天生的, 而且同属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两大体系中。不同地区、民族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观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逻辑习惯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区别。譬如, 直觉以及具体现象是东方人关注的内容, 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语言较形象, 但是大多不够准确。而西方人对逻辑性、条理性都非常重视, 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多是功能性且描述准确。东方语言重意境, 句子中主要是靠语意逻辑进行衔接。西方人对逻辑、形式以及句子上的衔接比较重视, 因此描述多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与准确性。语气上中西方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使得中西方的人在对同一件事物进行描述时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言语交际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由此产生社会效应, 社会的价值、经济、政治、科学的种种原因也对言语交际接触所引起变化, 相互依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言语交际和社会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阎静.论言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2) :286-287.

[2]白鸽, 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6) :423-424.

[3]顾海芳.言语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524-525.

初探低年级言语交际能力 篇8

一、 厘清概念: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1. 语言和言语。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两个方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交际的过程。”

2. 言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实质。交际是一种行为,即人们分享信息、情感、态度、观点等等。然而交际又往往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如果说各科教学都是以言语交际为基本途径的话,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言语交际既是基本途径又是基本目的,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交际。

二、 反观课堂:同学们的声音在哪里?

可是教师长期以来固有的教学观念,让他们牢牢地掌握着课堂上的话语权,忽视了学生才是言语交际的主体弱化了学生经历言语交际的过程,因而限制了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具体表现为:

1. 单向交流,一种声音。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交流始终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结构,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是看客,甚至有些课堂上参与言语交际的只有个别学生。这样的一种声音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言语交际能力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机械训练,一厢情愿。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也有很多教师注重言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精选话题、创设情境,可是这样的“一厢情愿”并未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因为不仅很多训练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而且话题偏离学生生活,说的是空话套话,缺乏真实和有效。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受挫,言语交际反而成了了无生趣的看图说话,千篇一律。

三、 策略初探:追寻理想的“明亮那方”

针对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现状,笔者力图通过改变低年级课堂教学方式,创建新型语文课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互动学习中丰富语言积累、学会运用语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从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1. 课前先学,为言语交际打开“一扇窗”。学习不应该从上课铃声响起才开始,学应该走在教之前。“先学”更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以研究的方式思考问题、实践体验,而不是简单地熟悉学习内容,照搬结论。课前先学的话题为学生推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棂,让他们可以窥见语言殿堂的美好,为登堂入室,渐入佳境做好准备。

2. 课堂让学,让学生都成为言语交际中的“这一个”。言语能力和言语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习得”的。言语交际特别强调的是言语主体的亲历性,“习得”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言语交际中的“每一个”“这一个”。

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重壁垒,代之以自主开放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侃侃而谈,学生不再亦步亦趋。一名或一小组学生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台下的同学眼睛发亮,争相互动,“我有补充”“我有评价”“我有不同意见”…… 培养训练了学生倾听、理解、并能抓住要点的能力,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他们的言语实践的壁垒完全被破除了,言语交际的场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活跃起来,言语交际能力在互动中发展。

【课堂回放】

生:我也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我还可以说得更清楚:曹冲先拉来一艘船,将大象放在船上,拉到水中,在船上做上记号,把大象赶走,在船上装上石头,一直到船上的记号。最后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谁来和我交流?

生:第二步有问题,你只说在船上做标记,没有说在哪里做标记。

师:请你给她补充——

生:在船下沉的位置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做标记。

师:是的,这样说就更准确了。

生:谢谢房巧兮,你指出了我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有谁要和我交流?

生:你画第二幅图的时候,没有画出记号,下课后请你补上。

生:你说把大象放在船上,大象那么重,谁能把大象放在船上呢?

师:所以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词更好?

生:赶上船。

师:你听得更仔细,关注了用词的准确。

生:你在说第三幅图时,把大象赶走,是什么意思?

生:我的意思就是把大象赶下船。

生:那你最好还是用“赶下船”,因为课文前面就说曹冲很喜欢这头大象,你用“赶走”,好像他很不喜欢这头大象。

生:谢谢你的建议。

虽然只是二年级学生,但无论是台上展示,还是台下互动,都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陶行知说过:“你若小看小孩子,就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以及言辞的犀利,让成人为之震撼。特别是最后那个学生对“赶走”的意见,更是令人叹服,因为他不仅关注了用词的准确,更有深度的人文关怀、言语智慧——这是我们收获到的比语言能力发展更重要的东西。

3. 智慧介入,引领学生走向言语交际更高处。江边的纤夫总是用绳子拉动逆水而行,又没有动力的船,费尽力气也不能日行千里;而放牧者总是把牲畜带到水草丰盈的地方,让它们自由地选择食物。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不为纤夫,甘为牧者,才能引导学生走向言语交际的更高处——“最明亮那方”。

【课堂回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课文中用了哪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连贯成一段话的?把这些词圈画出来。

生:我圈出了“先、然后、再”

师:其他同学也圈画对了吗?漏掉的自己补上。我们一起配合着读这段话,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师引读课文)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句子的词?

生:接着。

生:开始、然后、最后。

生:首先、最终。

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也可以用自己知道的词,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连成一段话,自己先说一说。(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我是用课文中的词说的:先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身下沉的地方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道线,再把大象赶下船,命人往船上装石头,一直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最后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生:我是把课文中的词和自己的词结合在一起的:开始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船身下沉了,他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道线;接着把大象赶下船,再命人往船上装石头,一直到船身下沉的地方;最后把石头称一称,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先、然后、再”这三个连接词,并通过朗读体会连接词在句群中的连缀作用后,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此,及时介入,继续设计言语交际场,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教师的智慧介入,为学生从感知语言到运用语言架设了桥梁,使学生获得了有价值的言语交际的真体验,言语能力也在这里走向了高位发展。

上一篇:职业观后感下一篇:教师人文素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