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1

班级:

院系: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再加上平时搜集查找的资料,我对各种言语障碍了解得更多了,这里我就简单说说关于孤独症发展性语言障碍。

首先,我们会通过专业评估确定言语障碍类型,然后针对各案制定康复计划。大体上来说要遵循一些常规原则。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一般儿童几乎都会得到这种条件),言语能力自然就能正常发展,无须专门的语言训练。对于存在发展性语言障碍的儿童来说,没有专门的语言训练,其言语能力的发展就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来克服这些困难。对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进行的语言训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提供最适合的语言材料; 2.提供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3.运用特殊手段克服言语行为的障碍

一:提供最适当的语言材料人有发展言语能力的先天优势,一个还没有发展起言语能力或者言语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儿童,能够借助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条件理解他们听到的话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言语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儿童,能够借助于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条件理解他们听带的话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儿童的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其规律。在一定阶段,儿童只能理解和掌握某些特定的语言结构,换句话说,儿童对不同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阶段提供给儿童(使儿童接触)的语言材料往往并不都是儿童所理解的,因此,并不都是有助于儿童发展言语能力的。所以说,在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给儿童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或者根据他所处的环境对其进行适合的语言训练。如:在儿童画画时,他拿笔,可以刺激他“笔”,他画画,可以刺激他“画画”,反复强化,他能正确发准其音节后,再进行如下刺激: 这是什么?--------笔 你在做什么?----------画画 谁在画画?--------我 你用什么画画?-------笔

笔可以画什么?---画画

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不但掌握了发音,而且又能运用。二:运用最适当的交际方式

言语活动是一种包括说话者和听说者(这里指的是口语情形)两种角色的交际过程。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可以随时变换,要想发展儿童言语能力,不仅要向儿童提供最适合的语言材料,而且必须设法让儿童进入言语交际活动,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学话儿童进行言语交际,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与儿童进行言语交际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年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训练

2.给儿童说话的机会,不要代劳当儿童语言理解能力有了一定发展,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条件,他们逐渐形成用言语进行表达的愿望,并不时尝试用他们所学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儿童言语表达的最初阶段,语言结构非常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单词,而且发音与成人不同,可能只有某种相似。要听懂儿童的这些言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借助于一定的情景和儿童的手势才能理解。因此,我们的一些家长就代替儿童讲话,从眼前来看,家长帮助孩子说了他们说不清楚的话。但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来看,家长则剥夺了儿童学习说话的机会,发展言语能力的机会,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说话,只要有可能就要为儿童创造说话的机会。

3.目光与儿童对视如果想要儿童说话,需要与儿童目光对视。因为这样可以使儿童知道大人在注意他,等待他说话。由于成人与儿童的身高差异,要做到与儿童目光对视,成人必须调整自己的位置或姿势,或者把儿童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4.运用游戏游戏是发展儿童身体和智力的一种最自然的手段,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来说,游戏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言语是一种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两种角色的活动,并且两种角色不停的交换涉及两种角色并且不段交换游戏。自然是最有利于发展言语能力的,结合这样的游戏进去语言训练,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5.边做边说在儿童面前,成人边做事边自言自语,说明这的活动是发展儿童语言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成人可以在孩子面前一边洗手一边说“洗手”,也可以一边给孩子洗手一边说“洗手”,还可以给孩子某物品的同时说出东西的名称。例如:给孩子“香蕉”时可以同时说“香蕉”。三.运用特殊手段克服障碍

如果儿童在语言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即使运用了上述对策仍然不能克服,那就需要寻找特殊的手段老帮助解决。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特殊手段,要根据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很难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以下以举例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1.词义的理解

在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词义的理解往往是不精确的,一些意义相关的词互相混淆是常有的事情,利用对比方法是帮助儿童分辨这些意义相关的词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书”和“本”两个概念有很多相同点,其构成材料都是纸,都装订成册,形状也相同或相似,对于这两个如此相近的概念,儿童区分起来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帮助儿童区分“书”和“本”这两个词的概念。可以交替呈现书和本,向儿童显示二者的差异。让儿童知道前者上面事先印有文字或图画,而后者由使用者在上面写字或画图,并同时相应说出“书”和“本”两个词。通过这种对比,儿童就比较容易分辨词义。2.矫治言语失用

有不少儿童(孤独症)存在言语失用障碍,作为非随意行为,他们能发出种种声音。但是,进行言语发音时或者模仿发音时,他们的发音就发生障碍。在模仿发音时,比较常见的情况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气流呼出,而没有声音发出,仔细检查会发现在他们模仿别人发音时,只有口形模仿而没有气流呼出,因此,他们的障碍主要是气流的随意运用。有的儿童虽然模仿发音时不会运用气流,但是能够正确模仿单纯的吐气(不带有嗓音的吐气)。对于这样的儿童,可以先教他模仿气流较强的[ph],巩固以后,再在[Ph]后连上一个元音,如 或。有的儿童发出[ph]以后,自然就带出一个元音,成为一个音节[phu]。通过这种训练,可以矫治疗一些儿童的言语矢用。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治疗的患儿,将符合标准脑瘫伴随言语障碍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月龄12~84个月,平均月龄40.77±15.93个月,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1.6年;对照组1例未能坚持治疗而脱落,最终入对照组患儿29例,男15例,女14例,月龄23~84个月,平均月龄41.07±15.25个月,病程1.5~5年,平均病程3.4±1.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拟定[4]: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引起运动障碍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1.3 纳入标准

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同时伴随言语障碍;年龄≥12月和≤7周岁,男女不限;Gesell智力筛查≥25分以上的患儿;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由患儿监护人签字同意。

1.4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2个月或7周岁以上;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水肿、颅压高、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病)或同时患有慢性传染性疾病;明显的遗传基因异常者;伴有视觉、听觉障碍等其它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不同意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方法

(1)补肾健脑针法。①选穴:头针: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各一针,共四针);智三针(前发际与头部正中线交界为第一针,左右旁开3寸各一针,共三针);脑三针(脑户穴为第一针,脑户穴左右旁开1.5寸各一针,共三针);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一针,左右旁开1寸各1针,左右共6针);体针:主穴取大椎、身柱、命门、肾俞、太溪、合谷、太冲、悬钟、地仓、廉泉、通里、照海、哑门,配穴按瘫痪部位及伴随症状随证加减:例如流涎者取上廉泉等。②针刺手法[5]。常规皮肤消毒,体针与头针均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30号1寸一次性不锈钢毫针作为治疗针具。体针进针后采用小角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穴行针6s后出针;头针四神针使针尖均向外方平刺0.8~1寸,智三针同时向后平刺0.5~0.8寸,颞三针和脑三针均向下平刺1寸左右。进针时,针与头皮呈20~30°夹角,用夹持进针法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进针一定深度后固定不提插,捻转针身左右旋转,捻转200次/min左右,捻转2~3min后留针30min;头针加用G6805电针仪(伴有癫痫的患儿不用电针)共两组电极,一组接左右颞Ⅱ针,一组接四神针左右两穴,同侧配对为一组。频率为连续波,强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体穴、头穴同用,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2)语言康复训练。由本研究语言治疗师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的语言训练方式进行独立操作。训练地点为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语言功能训练室,训练过程保证环境安静、安全,训练时间根据患儿当日诊疗状态决定(上午、下午不定),选择注意力和情趣比较高的时段进行。训练内容,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语言发育评估结果制定语言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评估,随时调整诊疗,以达到预期目标。训练原则,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且尽量激发患儿的主动性和增加训练内容的娱乐性为原则。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

1.6 观察指标

1.6.1 Gesell发育量表

检测结果使用《0~6岁儿童发育诊断法(北京智能发育协作组·1986年5月版)》计算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整体发育及其语言发育商的变化[6]。发育商DQ≥85为正常,75≤DQ<85为边缘状态,55≤DQ<75为轻度缺陷,40≤DQ<55为中度缺陷,25≤DQ<40为重度缺陷,DQ<25为极重度缺陷。该评定对于整体发育和单项发育模块均适用。

1.6.2 疗效标准[7]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评定标准[8]:①语言发育迟缓疗效标准:显效: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理解能力提高两个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有效: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理解能力提高一个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改善;无效:语言发育迟缓改善不明显。②构音障碍疗效标准:显效:异常构音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明显改善构音障碍、流涎消失,构音器官运动速度明显增快、运动范围扩大,言语清晰度提高;有效:异常构音纠正<50%,构音障碍、流涎减轻,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异常构音以及构音运动改善不明显。

1.7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 X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语言疗效

治疗组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总有效率为95.4%、83.3,对照组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总有效率为72.7%、25.0%;两组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发育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讨论

补肾健脑针刺法是我院针灸康复科以传统针灸理论结合现代针刺研究为理论依据,经过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一套治疗脑瘫患儿的综合疗法,即由头针“一四”“三三三”综合配合电针,穴位和手法基本固定。古代中医[9]认为小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主要责之先天禀赋不足,病机主要为胎禀肾气不足致舌本强;构音障碍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责之于心、肝、肾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口舌运动障碍,外因由风、痰阻舌窍经络而致舌强语蹇。《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人之元神藏于脑”,“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由此可见,在对脑瘫患儿针刺改善脑功能的治疗中健脑、补肾的重要性。我院前期运用补肾健脑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针灸治疗脑瘫伴随症状之言语障碍的疗效。

言语(speech)通常是指口语的能力,也就是说话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口腔、咽喉和呼吸器官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而语言(language)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认知功能之一,是包含了口语、书面语、手势语和体态语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10]。研究认为[11],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问题与耳鼻咽喉科密切相关,同时也涉及到儿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多个专业学科。对于脑性瘫痪儿童所伴随的言语障碍而言,其语言障碍与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各种问题并存,并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在脑瘫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当与运动障碍、姿势改善等问题应给予同等的重视。本探索理论依据主要为:一方面,研究显示语言发育迟缓和先天的脑发育、环境因素、接受辨别语言能力有关[12]。同时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与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脑瘫类型也显著相关。而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从而促进脑功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从而促进运动功能重建[13]。因此脑功能的改善可以促进患儿语言的发育,随着运动功能的重建也能扩大患儿的语言交流环境,进而改善语言发育迟缓症状;另一方面,脑瘫患儿存在机体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这势必导致患儿产生不同程度的构音器官的功能障碍,脑瘫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会直接影响到言语的清晰度。因此我们选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脑发育的过程中,配穴针刺地仓、廉泉、哑门、照海穴来改善患儿语言的功能。地仓穴位于口角旁,中医方面针刺此穴体现了腧穴的近部治疗作用,同时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地仓可以培补患儿后天气血。现代解剖学认为地仓穴位于口轮匝肌上,针刺可以对于口角运动灵活性有所改善。廉泉属任脉穴为阴维脉、任脉之会,从穴位解剖来看,其下有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所选舌咽部的刺点也有控制吞咽的神经通过,对这些穴位反复针刺刺激,通过神经传导,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实现功能恢复[14,15]。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同时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既有补肾健脑之功,又可调养心神,心窍通于舌,故对于言语改善也有一定影响。哑门从古至今为治疗喑哑、发音等疾患的经验穴。语言康复训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问题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如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主要刺激患儿的使之能充分利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遵循由易到难的治疗原则通过游戏卡片、工具的方式,以增加治疗的愉悦性,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创造一种快乐的氛围,激发患儿自发地参与训练,同时让患儿父母也参与到语言治疗中来[16],可以扩大患儿语言治疗的环境,最终让患儿语言功能得以尽早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补肾健脑针刺法结合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但该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未进行长时间观察和跟踪随访,以上均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补充不足进一步完善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以及开展实验机制的研究工作。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进行诊疗的脑瘫言语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语言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整体发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语言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言语障碍状况,对临床治疗本病可作以参考。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3

关键词:电针 康复训练 中风 吞咽言语障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46-01

有资料表明,大约有71%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以及语言障碍[1],如果比较严重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对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电针和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臨床效果显示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3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例数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34患者进行单纯性康复训练治疗,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治疗。

1.2.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发生语言吞咽障碍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口腔肌肉锻炼,通过练习拼音字母锻炼口腔肌肉,指导患者使用镜子练习发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2];吞咽锻炼,促进恢复吞咽反射;摄食练习,逐渐恢复患者自我摄食的能力;使用冰冻的棉棒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刺激等康复训练[3]。

1.2.2 电针治疗。使用低频电刺激电针治疗仪,设定为连续疏波,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性选取强度,取内关、合谷、丰隆、通里、足三里以及照海等穴位电刺激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半个小时。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吞咽和言语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6到8分。

有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有所提高,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3到5分。

无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没有提高,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

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在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55.88%;两组在有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35.77,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电针是现代医学工作者对祖国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继承,通过现代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本文对于中风后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就很好的利用了电针疗法,达到了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益气活血的目的,通过穴位的电针治疗对主管吞咽言语功能的神经产生了刺激作用,激发了受损残余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并且可以诱导患者咽部、口腔肌肉进行局部的肌肉收缩或者产生模仿吞咽、语言部位肌肉的自主运动,更好的配合了康复训练的治疗,使患者更好的改善了吞咽以及语言功能,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本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4.2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5.88%。由此可以,在治疗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吞咽语言障碍,一定要进行多种治疗方法的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各种治疗方法可以互相配合,互补所短,更好的促进患者语言和吞咽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丁德权,谭峰,张明霞,李广兴,陈景梅,林东雄,黎力生,电刺激加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60—61

[2] 吴振梅,潘秀莲,脑卒中语言障碍56例语言训练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4—1365

[3] 王久亮,王丽英,郝利霞,卒中单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59—2460

运动障碍康复训练要怎么做? 篇4

(1)记忆训练

记忆力损害是突出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近记忆损害,中期表现出远记忆损害,

晚期表现记忆力全面丧失。记忆力训练,可以保持原有的记忆力或延缓记忆力的进一步下降。

训练记忆力被称为脑细胞的“体操运动”。经常做这种“体操”,可以防止脑的老化,是健脑的良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其老年痴呆发生率明显低于文化程度低的老人。

对于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记忆力训练,应该关注训练的过程,而不是训练的结果。即并不一定要让病人记住多少东西,而在于让病人参加了训练,动了脑筋。

(2)记忆训练过程注意事项

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训练的难度,如果难度太高,一方面病人无法完成,另一方面加重了病人的精神负担,造成不良情绪反应;病人不但会拒绝配合训练,有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阴影。

应根据患者记忆障碍的类型进行针对训练:如对于人物记忆有障碍的,就应该选择人物类图片进行记忆康复训练;如果患者对于日常用品具有记忆障碍,就应该选择日常用品图片进行记忆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5

一、全面了解, 做好充分准备

(一) 明确目标

本案对象10岁, 低视, 智力稍弱, 言语发育迟滞, 能听懂别人的简单话语, 自我表达时以词语为主, 且大多需要他人提醒。 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和学生言语实际, 教者选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主谓宾句“这里有/我喜欢/不喜欢”,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式, 要以先前学习的词语、 词组为基础, 同时又为后面的短文学习做好准备, 很好地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和语言的发展。 本课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 句子理解:理解“这里有/喜欢/不喜欢”的含义。 (2) 句子表达:用“这里有/我喜欢/不喜欢”描述事物的存在及对事物的喜欢或讨厌。 (3) 言语功能:以逐字增加句长的方式说出句子, 提高言语呼吸功能。

(二) 准备器材

为使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结果理想, 课前教者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1) 实物:学生喜欢或不喜欢的物品, 如:苹果、牛奶、药片、咖啡、纸、笔等。 (2) 教学辅具:沟通版/语音沟通版、图片、红星星等。 (3) 教学仪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学词组、沟通篇。 之所以选择以上物品, 是因为它们来源于孩子日常生活, 又能为孩子日后生活服务。 选择启智博士仪器, 是因为它是国内早期语言评估与康复训练设备著名品牌“启智博士”的重要产品, 对早期语言的理解、表达、认知、韵律能力进行评估与训练, 还可以帮助教师和言语治疗师制订康复方案和监控康复效果。

二、循序渐进, 扎实训练语言

语言学习是个体学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它包括对一系列声音或符号及其约定俗成意义的识别、再认和重现, 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以及对使用语言所必需的动作技能的掌握。 语言学习需要利用或创设多个合适的情境, 真实或相似的情境往往使语言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语言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 需要训练者和学习者潜心静气, 持之以恒。 为使学生语言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开发潜能、补偿缺陷, 采用实物演示、感官体验、模仿替换、辅具协助、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和方法, 精心设计多个教学环节, 且各环节间前后呼应、紧密相连。

(一) 游戏预热

1.将苹果、药瓶一组呈放于桌上。 教师指着苹果提问:请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补充:是的, 这是我们常吃的一种水果———苹果。 再指药瓶问:看看这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后再问: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试猜各样物品, 尔后打开瓶子取出几粒药放到瓶盖上递给学生看, 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补充:这是给病人治病吃的药, 然后将苹果、药瓶放到桌子的左边。

2.将牛奶、咖啡一组放于桌上。 教师运用上述类似的方法让学生辨认、学说牛奶、咖啡, 认识咖啡时充分利用学生的残余视力和嗅觉, 鼓励学生看一看、闻一闻, 对学生好的表现及时奖励一个红五星。

3.学说“这里有……”。 在分组辨认后, 教师问学生:现在你看看, 这里有哪些东西? 学生一一指认说。 教师再强调把话连起来说完整:这里有苹果、药、牛奶和咖啡。教师示范, 学生跟说, 其间可以变换物品的顺序, 然后鼓励学生不用手指, 仅凭眼睛的观察练说, 自发表达, 声音响亮,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鼓励奖励, 说话完成, 留取苹果在桌上。

(二) 学练新知

1.学习“我喜欢苹果”。 首先, 让学生看苹果实物, 生:我喜欢苹果。 师:现在桌上有一只苹果, 你能告诉老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苹果是红色的、红红的, 圆圆的, 有点黄。师:想吃苹果吗? 生:想。 教师取出事先切好的苹果片给学生尝, 问:苹果吃起来什么味道? 生:甜甜的, 有点酸……师:苹果好吃吗? 生:好吃。 师:谁喜欢苹果? 生:我或我喜欢。 师提醒把话说完整:我喜欢苹果。 老师说, 学生模仿说。 师指着苹果, 问:谁喜欢苹果? 生:我喜欢苹果。 其后, 让学生运用语言训练软件中的沟通版, 学说:“我喜欢苹果。”教师精选“我、喜欢、苹果”三张图片, 师生一起操作把图卡按照4211的版面, 贴到沟通板上, 指导学生按压沟通版图卡, 练说“苹果”、“喜欢苹果”、“我喜欢苹果”, 逐字增加句长, 在指压沟通版的同时孩子的手指精细功能得到发展。 再指着沟通图卡苹果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苹果? ”诱导学生以逐字增加句长的方式, 说出:“我喜欢红色的苹果。”师:很好, 你说出了苹果的颜色, 还能再具体一点吗? 生:“我喜欢甜甜的红色的苹果。 ”师:这下更好了, 不仅说出了苹果的颜色, 还说出了苹果的味道。

2.学习“我不喜欢咖啡”。 运用上述方法学习“我不喜欢咖啡”。 学习咖啡时让学生用吸管尝一尝, 知道咖啡苦苦的, 自己不喜欢。 用沟通版时按照4212的版面:我、不喜欢、 (%) 、咖啡顺序排列。

3.运用沟通板, 练说:“我喜欢……我不喜欢… …”师:现在沟通版 (4213格式) 上一共有两句话了, 咱们连起来说一说。上一行:我喜欢苹果;下一行:我不喜欢咖啡。学生按压沟通版, 多遍说出两个句子。增加修饰语, 练习说:“我喜欢甜甜的红红的苹果。 ”“我不喜欢黑黑的、苦苦的咖啡。 ”

4.理解“喜欢、不喜欢”的含义。 教师把苹果、药、牛奶、咖啡放在面前, 拿起苹果, 做出非常喜欢的样子说:“我喜欢甜甜的大苹果。”强调:喜欢, 开心, 高兴地说, 学生模仿说。教师再拿起咖啡, 做出非常讨厌的样子说:“我不喜欢苦苦的咖啡。 ”表情痛苦, 讨厌样, 生模仿说。 然后老师把苹果、药、牛奶、咖啡放在孩子面前问:你喜欢什么?生:我喜欢苹果, 教师把苹果送给学生, 并小结:当别人说“我喜欢什么”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东西拿给他。 然后教师说:我喜欢香香的、营养丰富的牛奶, 学生把牛奶递给老师。 师:我喜欢可以写字的笔。学生把桌上的笔拿给老师。师:谢谢。同样理解“不喜欢”时即告知:当别人告诉我们不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 我们就把这东西拿走, 并用药、纸等演练。

三、举一反三, 多元拓展成果

(一) 练习巩固

教师打开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中“学词语”的沟通篇如图4215, 问:这里有什么?生具体说, 这里有……师:你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生边点边说句子“我喜欢/不喜欢。 ”分别用名词篇1, 版1, 第四排:狗、猫、鸡、猪、牛;名词篇1, 版2, 第三排:桥、花、房子、草、树;动词篇:爬、洗、拉、哭、咳嗽;动词篇:荡秋千、穿衣服、吃、唱歌、抱等进行练习。如此设计, 不仅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句式, 而且增加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及常用动作, 巧妙拓展了所学知识的外延, 培养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 游戏升华

教师让学生学玩软件中“说一说, 做一做”词语“学习用品”的游戏版, 分别说说上面有哪些?按一排排的顺序, 练说:“我喜欢… …不喜欢… …”再玩游戏版“水果、蔬菜”,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其残余视力, 喜欢的画钩, 不喜欢的画叉, 并用语言叙述, 学生若有困难, 耐心等待, 稍加提示;最后再进行实物游戏:教师拿出篮筐, 内有:盲文板笔、订书机、剪刀、肥皂、跳绳、皮球等, 让学生观察里面有什么, 并用语言描述:这里有什么? 我喜欢……我不喜欢……其后, 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红色篮筐里, 把不喜欢的东西放到蓝色的篮筐里, 语言描述尽量丰富, 用上修饰语, 并视情况给予表扬奖励小星星。 最后, 让学生数数拿到小星星的个数, 并用其去老师处换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带回家, 向爸爸妈妈复述课堂所学。

以上只是运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对言语发育迟滞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初步尝试, 训练的过程是细碎繁琐的, 但其效果是较显著的。 只要所有特教老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医学、康复的知识技能, 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那么残疾儿童就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言语发育迟滞是言语残疾的一种。运用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 对视力残疾兼智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滞儿童采用全面评估、扎实训练、多元拓展的训练策略, 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言语发育迟滞,启智博士早期语言评估与干预系统,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周兢.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蒋建荣.特殊教育的辅具与康复[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6

关键词: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39-01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接近半数出现吞咽障碍,常发生误吸、肺炎甚至猝死。对于该并发症的治疗,国外主要采用康复训练方法,而我国则主要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由于吞咽障碍患者往往无法经口服用中药,因此主要采用针刺疗法。从既往临床资料上看,针刺疗法及康复训练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次研究以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不同医疗干预的疗效,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5~87岁(平均73.5岁),病程3-8周,均具有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并经影像学确诊,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配合完成治疗。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吞咽训练。采用手法刺激、温度刺激等方法,训练软腭等吞咽器官的运动,同时进行呼吸训练、吞咽技巧训练及进食训练。具体操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进食训练中,令患者取正坐位,颈转向患侧,头稍前倾,遵循由流食到固体、由少到多的训练原则。

1.2.2 针刺方法。按经验取穴。风池(双)、百劳(双)、夹廉泉(双)、廉泉、玉液、金津。得气后以重手法提插捻转4—5 次后出针,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 次。

1.3 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14天后或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1.3.1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患者取坐位饮30ml 温水,记录饮水状况及时间。

1.3.2 临床疗效。①治愈: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症状消失,饮水试验正常;②好转:偶有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饮水试验降低2 分;③无效:经治疗14天,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明显改善,饮水试验降低不足2 分。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评定。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

2.2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19/27),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

3 讨论

国外广泛应用的吞咽训练是根据神经发育原理设计的。由于国内开展吞咽训练较晚,覆盖率尚不够广泛,因此文献报道较少。但既往资料显示[1-2],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有效率达到70%以上,本次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

吞咽训练中各分项具有不同的意义,其中温度刺激可易化吞咽反射,从而减少误吞误吸的发生;手法刺激可加强咽下肌群的灵活性,引起吞咽反射的快速应答;呼吸训练可清除咽部异物,有助于排痰,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由于吞咽困难患者,其吞咽反射不易诱发,因此每次进食一口量不可过少,而过多的一口量又可能引起误吞、溢出等问题,因此我们控制每口进食量在4-5ml左右。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不足,血气虚弱,标为痰淤郁结,阻滞经络。但汤剂受限于病人的受损吞咽功能,往往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因此中医治疗以针刺为主。

对于慢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单纯吞咽训练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目前关于吞咽训练与针刺治疗联合干预的疗效报道尚属稀少。本次研究显示,联合应用两者的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均显示较快生效,其中5例患者吞咽障碍已经超过6个月,但经过14天的治疗后均显示好转。而联合干预组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2.59%,且见效较单一疗法更快。对于脑卒中病情严重,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不易配合完成吞咽训练,而部分合并严重冠心病、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禁忌进行吞咽训练,因此针刺治疗可弥补上述缺陷。

总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康复训练单一疗法,且见效更快,应用范围更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ovan L,Weir CJ,Langhorne P,et al.Organized Inpatient (Stroke Unit) Care for Stroke[J].Stroke,2008,39(5):2402-2403

[2] 易艳辉,杨松林.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08,16(1):57-58

浅谈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 篇7

不管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的“听障儿童康复”,都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普及与预防医学意识的提高,婴幼儿在出生的一个月内就需要进行初步的听力筛查,三个月内针对“目标婴幼儿”开展全面听力评估,六个月内对听障儿童及时进行助听器验配及初步的康复教育指导,此被称为“三早原则”。听力检测、听力评估到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听辅设备的调适等,为后期的听觉言语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可能早的解决婴幼儿听觉康复的问题,是整个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基础。

2.医教结合、综合干预: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人员联动的特点。听辅设备配备后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中需要医师、听力师共同干预,使听障儿童的听辅设备达到最佳的助听补偿效果;康复教师及学前教育教师及时开展康复教育,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回归主流社会。

3.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0~6岁是孩子身体、智能等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得兹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如何抓住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适时引导,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因此也遵循着健听儿童生理、心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4.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听障儿童在身体、心理等方面无异于健听儿童。就像眼睛近视了需要佩戴眼镜帮助看清晰,听障儿童则需要听辅设备帮助听到声音,需要专业的听觉言语训练来听清、听懂声音并使用语音与人沟通交流。其他方面如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和技能等,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健听儿童是一致的。所以,听障儿童的康复应该是全面的康复,应该以潜能激发为理论基础,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5.家长的主导作用:在听障儿童康复的过程中,应强调家庭与康复机构、家长与教师的相互配合、双向互动,携手共同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共同促进听障儿童的康复与成长。在康复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家长做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康复教育的水平,又需要强调家长的深度参与,因为家庭教育是康复教育听障儿童的重要资源,家长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首发病例, 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肢体障碍。其中男46例, 女34例;年龄8~71岁, 平均 (46±3.3) 岁。

2 方法

2.1 分组与治疗

将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大体相似。两出入院时均采用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 (LOTCA) 、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平衡量表对其认知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障碍进行评定。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相应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

2.2 护理方法

2.2.1 常规护理

2.2.1. 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言语、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变化等, 做好动态记录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严加防范有认知障碍伴精神症状的患者, 因各种原因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2.2.1.2安全与生活护理病室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安全、光线柔和。嘱家属保持患者生活的规律性,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鼓励病情轻者生活自理。行走不便者应搀扶, 防止跌倒。认知障碍严重者多伴有精神症状, 对情绪躁动、兴奋型患者, 应专人看护, 加床栏, 必要时应用保护性约束带, 约束带使用前向家属说明目的和注意事项, 征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持患者肢体于功能位, 松紧适宜, 定时放松, 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 以防血液循环受阻。加强生活护理, 每天做好患者口腔、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整洁, 帮助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 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处。

2.2.1. 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 专心倾听并用通俗语言解释其提出的问题, 情感上给予支持和同情,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疗法, 鼓励其面对现实, 学会放松, 逐步消除恐惧、焦虑及抑郁等心理。

2.2.1. 4 早期训练护理因听觉是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的

信号, 为尽早恢复听觉, 意识不清者给予轻音乐6~8小时/天, 并嘱家属经常呼唤患者姓名、讲述往事等。经常到病房用手电光观察瞳孔, 利用光线刺激促进其视力恢复。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2~3次/天, 嘱家属多抚摸其皮肤。

2.2.2 康复训练

2.2.2. 1 记忆力训练

训练原则为患者每次需记的内容要少, 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 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要长些, 可采用P Q R S T法和编故事法。护理人员通常将要记住的内容按照患者的习惯或爱好编成一个小故事, 也可用辅助物如日记、记事本鼓励患者将家庭地址、常用电话号码记录上。嘱患者携带记事本, 经常查阅。每次训练时间要短, 利用视、听、触、嗅、运动等多种感觉输入来配合训练, 从简到繁、从部分到全部。训练过程中细声慢语地提问, 耐心等待回答, 回答正确予以鼓励。

2.2.2. 2 注意力训练

让患者删除指定的符号或数字, 其大小、颜色、重复率以及难度都可变化。猜测游戏, 即取两个透明玻璃杯和一个弹球, 在患者注视下将一玻璃杯覆盖在弹球上, 让患者指出杯中是否有弹球。反复数次, 患者猜测无误后改用两个不透明的杯子, 操作同上, 以后逐渐增加杯子数量。

2.2.2. 3 感知力训练

采用积木拼图练习和推理、联想训练, 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式, 1次/天, 45分钟/次。鼓励家属参与训练, 以了解患者的情况, 并在非记录时间内加强对患者指导。

2.2.2. 4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对数字感兴趣的患者采用排列数字计算训练。还有物品分类训练, 即让患者识别和记忆的物品, 根据其共性进行家具类、食物类、衣服类等分类。如果患者有困难, 可给予帮助训练, 成功后增加难度。按规定分为植物、动物、奶类、豆制品等, 并进行分类放置。

对于康复期的训练, 护理人员要细心, 还需有爱心、耐心、恒心。坚持鼓励和指导家属共同参与训练, 相互配合, 保证患者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

3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 入院时两组各项评分差别不大;出院时研究组B a r t h e l指数评分、L O T C A评分和F u g 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强于对照组、认知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轻于对照组。出院时各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 表明出院时两组病情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好转。

4 讨论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层高级活动范畴, 包括感觉、知觉、判断等方面能力, 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全面感知。认知障碍是脑损伤最常见的功能障碍, 表现为意识不清, 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 虚构、错构, 专注力和注意力易分散, 知觉混乱、丧失自我意识, 交流障碍, 感知障碍。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及早介入认知评估, 进行视、听、触、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训练, 有利于协助患者最大限度发挥各项潜能, 提高其自控能力和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帮助其恢复功能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逐步实现自我照顾, 独立生活[1]。

参考文献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平均62.50±5.64岁,吞咽障碍病程2~9天,平均4.55±1.02天;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3~75岁,平均63.47±4.90岁,吞咽障碍病程3~11天,平均5.10±2.22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检查确诊;吞咽障碍符合苏格兰学院指南工作组制定的吞咽障碍诊断标准[2],具体表现为饮水出现咳嗽或(和)吞咽声音嘶哑。排除入组前一段时间内服用过镇静剂、利尿剂等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及其他存在认知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静滴脑蛋白水解物改善脑部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具体包括:①发音训练。每日清晨、午睡后指导患者发“a”、“yi”、“wu”音,每次3~5s,一个发音连续5~10次,每天2次。②肌肉训练。指导患者用舌尖外伸向左右摆动并依此舔上、下唇,每个动作持续5s,整套动作持续10min,每天2次。③喉抬高运动。使患者做吞咽动作时将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每次20下,每天2次。④屏气训练。使患者自然坐在椅子上,做屏气、打开声门、呼气动作,每个动作做20次,每天2次。⑤空咽训练。用冰冻的棉棒刺激患者咽部各个部位使其做空咽动作,整套动作持续10min,每天2次。⑥针灸。用75%酒精擦拭皮肤,取天突、金津、列缺、廉泉等穴进行针刺刺激。⑦低频电疗。行低频电刺激术,调节功率为100VA,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每次20min,每天2次。

1.4 观察指标

分别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采用NIHSS (脑卒中量表)[3]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Burke(吞咽障碍量表)[4]评估两组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两者均为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urk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持续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治疗4周后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

3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其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多种临床表现中,误吸是最严重的一种,容易提高肺炎风险,因此对于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应予以积极的治疗干预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5]。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康复训练、针灸治疗、电刺激治疗等,报道显示每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发音训练、肌肉训练、喉抬高训练、屏气训练和空咽训练是最常规的五种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多种方式的肌肉、功能训练等可以防止患者咽下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促进咀嚼肌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现代研究表明[6],针灸和电刺激治疗能够使患者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反复多元化的刺激,从而逐渐增强咽部肌肉的肌力,进而改善和恢复吞咽能力。其中,电刺激可以促进患者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其大脑皮质功能具有显著的调整功能,从而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此外,电刺激还可强化患者咽喉部肌肉的强度,帮助恢复其运动功能。大量研究表明,电刺激能够使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药物因子,包括电磁、红外辐射等,这些因子均可增强患者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递质功能恢复。本研究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8周后发现观察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吞咽障碍。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积极行综合康复训练以尽快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进食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疗效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569-573.

[3]袁梦郎,杨拯,呙金海,等.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67-470.

[4]姜昭,王亚平,郭承承,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7-360.

[5]罗凤萍,许梦雅,刘合玉,等.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4-4985.

上一篇: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期末复习指导下一篇:新课标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