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监管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设工程安全监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监管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我国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饮水安全工程就是其中的一项。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相关的资金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该项目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笔者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点为切入点,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展,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资金监管

水被称之为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健康,所以说,提高饮用水质量,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从侧面体现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有效实施这一工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因此,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备受重视,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资金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合理规划等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监管部门,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及资金管理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国家为了提高农村饮水的质量而实施的农村饮用水环境改造工程,这一工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村居住群体较为分散,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利于集中管理;第二、不同居住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形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三、工程建设周期不长,但是用水终端较多,涉及到每一户村民,工程复杂性较大。

对于具体的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关乎着这一项政策的落实和工程的优质高效运行,所以,必须要了解相关资金的情况。首先,在资金来源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以中央财政拨付为主,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为辅,与此同时,有的地区还需要农民集资。其次,对于资金的管理方面,采取的是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包括对其来源、使用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实行全面管控。其三,对于资金监管的内容方面,包括投资计划、投資分配、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拨付、过程监督、效果核查等等。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建设缺乏统筹性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顺畅,缺乏规划方面的统筹性,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已经获批,但是却不能按时开工,致使项目建设资金闲置,影响了资金使用价值,如在农村改造当中,一些村庄整体搬迁,或者是纳入社区管理等等,作为城镇规划管理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管理部门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部门之间没有及时沟通,从而产生了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二)项目资金配置不科学

相关部门对于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的分配模式主要是依据饮水不安全人数乘以固定比例来划拨,并编制相应的项目预算。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为了规避地方政府虚报饮水不安全人数,套取建设资金,相关部门会进行一定的核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拟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差距较大,就会增加资金筹集压力,致使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建设需求,影响工程进展。

(三)资金管理模式不合理

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并没有形成专户管理模式,而是由政府财政部门逐级下拨,然后地方政府将其纳入专户管理,由于科室管理的资金项目较多,容易发生饮水安全资金被调剂使用的现象,难以有效进行成本核算。

(四)资金专项使用工作落实较差

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属于专项资金,不允许被其他方面的建设所挪用或者挤占,但是,在现实当中,工程款滞留、挤占、挪用、赔偿款截留、搭车收费等等问题较为多发,这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会造成村民对该项工作的误解,降低支持力度,不利于资金的筹集。

(五)配套资金缺乏,财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将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来源主要定位于中央财政和农民自筹,在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农民自筹模式已经取消,这样一来,地方财政压力较大,财力不足问题明显,从而导致地方财政在这方面的资金额度较低,大多数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方面,致使工程建设资金缺乏,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难以保障项目优质高效运行。

(六)各环节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对于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一些工程项目没有经过公开招标,直接由水利部门将建设权给予下属相关单位,二是一些建设单位借用资质参与招标,或者是竞标成功之后,进行违法转包和分包,致使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偷工减料。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七)建管分离问题严重

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按照要求顺利建成,但是,在建成之后相关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较差,导致一些工程使用寿命较低,出现“二次建设”的问题,这样一来,增加了有关方面的成本投入,对相关资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资金匮乏或者是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维修工作难以及时落实,影响供水安全。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加强沟通

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具有足够的认识,并重视相关工程的建设,在项目启动之前,要进行有关问题的碰头会,明确工作计划,遇到矛盾和问题时,要及时沟通和解决,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如项目实施的村庄何时能够完成搬迁工作,那么该项工程是否还继续进行,如果不进行,就要对资金进行重新分配。

(二)合理配置项目资金

政府相关部门要对饮水安全资金的核减工作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适当改进,如一些平原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资金自筹难度较小,可以按照原计划核减,不会造成资金压力。而对于一些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要降低核减的基数。除此以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资金的二次调整,要确保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三)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对于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要采取专户管理的模式,无论是中央下拨的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还是村民自筹资金,要交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管理、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发生,实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截留,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资金专项使用管控

对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要专款专用,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形成约束,与此同时,还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定期核查资金的现状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五)配套资金要充足,开发资金渠道

作为地方政府必须重视这一民生工程的开展,在具体的年度财政预算中,要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安排预算,确定资金拨付额度。与此同时,对于该项目各资金来源的比例要合理确定,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形成条款,还要注重采取弹性模式,如果村民自筹能力较差,为了更好的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可以向国开行贷款,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六)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

首先,要采取招投标的模式,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公开竞标,并对参加竞标的单位进行资质0KU5QTgY8mp2N2q9B+7ozkn/K7DCHDEigFXwJCn6v7U=审核,竞标的原则是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成本最低,这样可以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其次,根据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拨付,既不能滞留也不能盲目。如一些工程质量不高,没有达到相关要求,那么xOYUQSNiLAIx44HfpiUX8VKomzzSLO/ABRmLkRanZ3w=需要建设单位整改到位后,才能根据合同条款,拨付工程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加强供水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对于这一工作,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将供水工程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委派指定部门负责,形成检修机制,定期进行线路检查,并分析其原因,及时维修。与此同时,还要设置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养护和维修工作的开展。除此以外,每个行政村要设置监管员,对一些人为破坏行为、自然破坏行为等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强化监管力度,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村民,要注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参与资金筹集和管理,实现资金使用的专户、专款、专项、专业、专职,与此同时,还要对建设单位进行详细考察,选择技术水平高、资质合规、信誉度较好的施工方。除此以外,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依据,保证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缪喜玲.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4(10).

[2]宓安雷,杨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监管浅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

[3]杨林丰.河源市农村饮水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佟建美,周江秋.浅谈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设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2).

(作者單位: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水务局)

作者:杨会玲

第2篇:沿海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为提高沿海海事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海事安全状况持续改进,针对我国海事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海事安全监管和沿海海事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及原则、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内涵及对策,对实现我国海事安全形势持续改进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海事安全;风险要素;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海水上交通面临的环境也不断变化,给水上交通安全带来更多风险,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管理和领导下,海事部门围绕“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安全畅通、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的方针,努力建设“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沿海海事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据统计,2007年1—10月,全国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372起,死亡354人,沉船228艘,经济损失3.89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为在重点水域和重要航段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能力,到2010年基本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到2020年最终实现海事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沿海海事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1 海事安全监管和沿海海事风险特征

1.1海事安全监管机制与体系

我国海事安全监管机制由海事安全监督管理和搜救应急指挥2大部分构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相应职责,中央管理水域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管理,在沿海设立12个直属机构和83个分支机构,各级海事机构在所辖沿海海域和港口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执法权;统一监督所辖沿海(包括沿江)水域和港区水域的海事安全,防止船舶污染;负责辖区内船员考试和发证、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沿海航标管理以及航道测绘等。

从职能上看,我国海事安全监管体系可细分为通航管理、船员管理、船舶管理、国际安全管理(ISM)审核(包括对船舶安全营运构成影响的公司安全管理审核)、船舶检验、危防管理和航标管理等。

从管理要素上看,我国海事安全监管体系由主体和客体2部分组成,其中,各级海事部门为主体,包括从事或用于海事监管的硬件、软件、环境和人力资源;船舶、航运企业、船员及通航环境等监管对象为客体,客体部分的环境要素相对复杂,包括可控的软环境系统(如航运企业管理体系等)和难以控制的硬环境系统(如通航水域的自然条件、航道和港口条件、交通条件以及航标等)。

1.2我国沿海海事风险特征

风险是用来描述分析对象危险程度的客观量,表示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表示发生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而导致的后果程度,风险具有频率和后果程度的双重性,无论损失还是后果,风险分析均是针对具体对象(如某工程、事故(包括已发生的和将发生的事故))展开的,我国沿海海事安全适合用风险特征进行描述。

从我国沿海通航水域事故风险等级和事故统计数据来看,近海、沿岸和港区是事故高发水域,沿岸水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季节转换时期是高危时段,碰撞事故发生率较高,雾季和台风期间的事故后果更加严重;在船舶种类方面,杂货船、渔船和危险品船易发生风险;在船舶动态方面,进口船舶是事故高发群,但过往船舶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损失更大;在船舶活动方面,航行船舶是事故高发群,但作业船舶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损失更大;在事故种类方面,小型船舶之间以及商船与渔船之间发生碰撞的频率较高,但触礁、风灾和自沉事故等后果更严重。

海事部门应当在现有的监管模式下,针对沿海水域海事风险特征,采取科学、高效的监管手段,提高沿海海事安全监管水平,增强协调和救助能力。

2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2.1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是基于海事部门建立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管体系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由一系列机制、体系和制度等构成,涵盖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等,目标是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在重点水域和重要航段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海事安全监管形势长期保持稳定,并进一步改善。

2.2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1)法制为纲、责任到位,依法监管,执法规范,不断完善海事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海事安全监管联合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海事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正本清源、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航运市场准入制,强化源头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建立重(特)大事故预防、预警及应急救援体系;集中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

(3)因地制宜、重点突出,既要在海事部门内部实行统一协作,又要考虑到我国海事安全监管实力不平衡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实行分类、分级、分地域监管;既要有长远和全局观,又要面对现实,逐步、全面地解决海事安全监管的难点问题。

(4)体系运作、持续改进,航运企业应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sMs),对安全工作实行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规范管理以及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控制,并随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任务的变化加以调整和改进。

(5)诚信为本、奖惩结合,海事安全监管须严格执行船舶“安全诚信”和船员“黑白名单”制度,建立航运企业、船舶和船员的“安全资信档案”,评定管理相对人的安全信用等级,激励航运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船员闭环管理、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奖惩结合,促进安全营运。

(6)科技兴安、创新求实,加大科技投入、攻关和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理念、方法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的创新。

3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内涵与对策

3.1建立海事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机制

(1)海事安全涉及国内外法律法规和各层次标准,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和体改法规司负责全面清理现行的与海事安全有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海事安全监管的要求,将海事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轨道。

(2)海事技术标准是我国海事安全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执法的基础,也是航运企业安全营运的规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质监总站以及科技教育司等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科研院校建立、健全海事安全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海事活动。

(3)各级海事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

善与海事安全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实施办法或规定等,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3.2实现海事安全责任制完善与落实机制

(1)明确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海事安全监管责任制,各级海事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的第1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负责人;航运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的第1责任人,航运企业要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海事部门须加强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2)建立和完善由海事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与航运企业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共同参与、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海事安全监管责任链。

(3)对未切实履行相应职责而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严格追究其责任。

3.3严格执行海事安全监管质量控制机制

交通运输部负责制定海事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包括水运事故年千人死亡率和海事重(特)大事故下降率等。

(1)各级、各地海事部门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海事安全监管控制指标体系,包含海事重大事故(包括人员伤亡、机损和货损等)发生率、海事和通航水域有效监管范围覆盖率以及海事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落实情况等,航运企业应制定包含事故隐患整改率、安全培训及持证上岗率等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

(2)各级政府和海事部门对控制指标的制定与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航运企业应健全安全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安全否决制度。

3.4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动态机制

各级海事部门在建立日常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集中做好船舶防雾、防台、防冬季风以及“一周”(“十一”黄金周)、“五节”(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和“一月”(安全生产月)期间的专项整治,专项整治须向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管理转变,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将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保障和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将“船、人、环境和企业”作为海事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将“四客一危”船舶及重点水域和节假日作为防范和治理重点,严厉整治“三无”船舶、非客运船舶非法载客和船舶超载等现象,固化管理机制。

3.5倡导航运市场准入机制与强制淘汰机制

(1)严把船公司资质审核、船舶登记和船员培训发证3道关口,加强船舶登记工作,把好船载危险货进出港申报审批关;规范船舶检验工作,与船检机构合作建立船舶重大缺陷通报反馈制度,杜绝低于标准船进入航运市场,确保船舶适航。

(2)建立强制淘汰机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度低的工艺和装备;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和船舶予以限时、强制性淘汰。

3.6构建海事安全监管投入与保障机制

增加海事安全监管投入,建立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及社会相结合的共同投入机制,除交通运输部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级海事部门开展安全监管外,各级地方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涉及本地区海事安全的重要工作或重点工程的投入,航运企业应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保证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3.7推进海事安全监管信息化机制

(1)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视频监控技术等在海事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现VTS,AIS和CCTV等电子网络化监管。

(2)各级海事部门应加快海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信息系统、海事和船舶保安监控信息系统以及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等建设。

3.8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良性运作与持续改进机制

积极推进航运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该体系正常运行,促进航运企业的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控制的规范管理;督促航运企业加强对船舶和船员的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海事机构日常监管与对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机结合,建立船舶缺陷和船员重大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完善自我机能并形成良性循环,

3.9构建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机制

海事安全文化建设可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是建立海事安全监管的灵魂,各级海事部门和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海事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安全管理的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同时,对忽视海事安全监管,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觉性。

(1)做好重点时期水上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不同时期本地区水域事故多发的原因,集中做好船舶防雾、防台、防冬季风和节假日以及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与共识。

(2)坚持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促进安全管理升级,如建立安全诚信制度等,推行安全管理质量信誉考核与奖惩制度,鼓励安全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航运企业优先发展。

3.10强化海事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机制

充分利用海事书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公共媒体以及讲座、学术会议等方式,传播和普及海事安全知识,推广海事安全技术;筹资建设海事安全科普基地;鼓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海事行业,宣传海事安全科学知识。

(1)引导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开设海事安全专业,培养海事安全监管人才,充实各级海事部门、航运企业,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2)对执法人员进行海事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实行持证上岗;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严格教员资格,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船员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船员尤其是“四客一危”船舶船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注重对优秀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考核和培养;同时,在行业内组织开展安全管理人员的交流、考察和学习活动,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11倡导海事安全科技创新与支撑机制

交通行业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完善海事安全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鼓励有序竞争,促进协调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优化配置,推进新形势下海事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制定海事安全科技项目计划,加强海事安全监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解决海事安全监管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提升海事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

(2)加大海事安全科技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海事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等多渠道投资的海事安全科技投入体系。

(3)加大海事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将成熟技术纳入标准规范,提高海事安全监管科技水平;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海事安全监管中,提高安全

监管和监控装备的科技含量,增强海事安全监管能力和重大事故预防控制能力。

(4)加强海事安全科技机构、专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安全科技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发达国家海事安全监管技术动向,加强海事安全监管与技术的信息交流和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资源,尽快赶上海事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

3.12强化海事安全监管应急救援机制

(1)各级海事部门、航运企业应按照ISM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分别制定突发海事应急预案、企业安全营运事故应急预案和沿海海域船舶溢油污染应急预案等体系;积极协调部、省及沿海地方政府,颁布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辖区多级预案体系框架,探索建立部、省、市(县)多层次的全国海事安全应急救援立体网络。

(2)海事部门须进一步调动研究机构、设备生产厂家、清污企业和消防部门等各界力量的积极性,建立与救助打捞系统、军队和化学品救援单位的联动机制,提高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整合海上搜救资源,加强组织协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4 结论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基于我国海事安全监管的现状、监管模式和沿海水域存在的风险特征,确立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赋予科学合理的内涵,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对策,实现海事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安全状况持续改进,同时,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是长期任务,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提高、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洪善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水运安全环境[J].中国船检,2003(11):4-7.

[2]陈伟炯.船舶安全与管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8-9.

[3]方泉根,胡甚平,王志明.福建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与机制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8.

[4]交通运输部.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EB/OL].(2006-02-23)[2008-10-10].http://www.moc。gov.cn/2006/06jiaotongaq/maquandt/200609/t20060901_75594.html.

[5]李毂中.论指导支撑我国安全生产的理论和政策体系[EB/OL].(2007-06-16)[2008.10.10].http://www.bssafety.gov.en/ldjh/ShowArti.cle.asp?ArticlelD=128.

[6]申济勋.大力加强海事安全文化建设[J].珠江水运,2002(11):21-22.

(编辑 陈锋杰)

作者:王志明

第3篇: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相应的农村的城镇工程建筑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安全应该值得关注与重视。在很多建筑工程中,建筑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与隐患。本论文主要对村镇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进行探讨,探讨如何能够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性,以期能够为村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保证做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优质。因为交通、人员数量、工作体量等原因,主要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集中在城市与县城,但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乡镇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有时候做起来却很难实现。并且监督管理工作还牵扯到责任的问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或者会担忧没有相关地方政府的辅助与协调,他们担心工作中遇到阻挠与干涉,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如果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和事故,一旦追究监督管理责任,那样责任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与进步,村镇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越来越值得大家关注与重视,很多现实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安全监管的工作形势异常严峻。下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对村镇建筑工作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分析。

1、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应当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现实中,我国城市与村镇是不同的管理模式,村镇的工程建设并不能充分到位。村镇级机构没有专业的人员配备,同时在机构设置上,也很难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在往上一级,县级机构,用地、规划以及建筑等等专业管理部门职责都是划分开来的,他们相互制约,可以把建筑活动公开开展与进行,能够公开进行建设活动,有招标投标、质量安全监督等专业机构和人才,有能力开展监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2、依法建设是解决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根本

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首先要保证依法进行建设,无论是质量检查责任的追究还是事故的处理都要依法办理与进行,离不了法律的强大力量。法律不仅能够约束,还是一种震慑力,同时也是一种处理惩罚的手段。建筑工程必须要在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人和义务,才能够确保依法管理与约束处置。

3、村镇建设工程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使用功能的不同,质量安全监管应当区别对待

与别的建筑工程有区別,村镇建筑工程尤其特殊性,不管是投资方还是土地性质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很多审批过程并不完全与村镇工程建设实际相符,如果单纯直接将城市建筑管理的模式引用过来,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些共用建筑,比如学校、商场等,这些商品性建筑工程能够按照城市管理办法或者法规进行约束与管理,但是对于农村私人用房的建筑,最好是要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将建筑审批等程序做得更加简单快速;关系到建设秩序、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则必须严格执行。

4、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规范村镇工程建设

4.1 公开建设流程、公示工程建设执行情况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公开的阶段,立项、征地、规划、审图、招标、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 监督管理职责一般都是行政部门承担,首先要确保工程建设是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有正常的审批手续等,手续齐备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基础与保障。这些审批和标准流程必须是公开的,结果必须要经过公示。这样群众才能够了解行政工作的办事情况以及工作质量,同时能够对村镇建筑工程中相关的各个责任人以及机构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4.2 按照规定实施监管

县级的工程建筑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与要素进行管理与审核,包括对工程的设计、招投标阶段、相关人员资格、企业的资质、施工许可、过程监管、竣工备案等各个环节与部分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其中,工程建筑最基本的两个关键环节就是施工许可与竣工备案环节,这两项工作必须做好、到位。特别是对于关系到群众公共利益或者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在这两项工作中必须做到足够到位且严格。

4.3 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当采取处罚手段

行政处罚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动行为,能够保证村镇工程建筑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建设工程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违法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与行政处罚,形式涵盖罚款、降低资质、吊销人员执业资格等。 上述这些性质处理对村镇工程建设是一种震慑与约束,能够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限制与管束。

5、县级监督机构如何开展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一般情况下,村镇与县城有一段的地理距离,这种特殊的分布条件,限制着村镇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现在,要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要改变管理方式与工作方法,才能够保证监管工作落到村镇建筑管理工作的实处。

5.1 根据工程涉及公共利益的程度,采用不同的监督模式

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大众的公共利益,如村镇建筑中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建筑工程,比如学校、医院,必须按照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施工建筑。这些房屋建筑都是建筑在农村建筑用地上,包括公共设施以及出售用房,都应该严格遵循规定进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

如果农村居民自己在建筑用地上建筑房屋住宅,监督管理责任部门在建筑工艺与技术方面可以给予帮助与指导。对私有住房的质量与安全性也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控制,必须从设计图纸、施工单位资质和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私建住房质量。

5.2 监督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从建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直接的监督管理,直接管理与规范施工活动,保证建筑实体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

5.3 将工作手续进一步精简,保留和注重关键部分与环节,对工作进行随时抽查,保证工作质量,确保建筑质量与安全。

要积极做好手续精简工作,对关键环节进行把握,要结合工程建筑的具体情况,比如规模、结构特点等要制定科学科学的监督管理步骤与措施。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停止点。

5.4 要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对建筑工程中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处罚。

当前,村镇建筑投资方众多,还存在很多不是很符合规定法规的建设活动存在着,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很难真正在建筑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配合进行检查监督,就能够发挥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便于进行有效管理与评估,在追究质量安全事故责任方面,应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6、结束语

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以及被社会普遍关注与重视,大家都认可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程建筑原则与理念。 作为质量监管部门的个人和机构,必须在自己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断研究与探讨更多的思路与方法,以便保证村镇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更加行之有效的进行,同时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与规章,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确保村镇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本刊记者. 仇保兴对我国村镇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J]. 城市规划通讯. 2004(14)

[2] 本刊记者. 当前我国村镇工作存在的七大问题[J]. 城市规划通讯. 2004(14)

[3] 张冰英. 如何提高村镇建设现代化水平[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5)

[4] 崔振颁. 村镇建设:两轮驱动促发展[J]. 广西城镇建设. 2008(04)

作者:张翠卿 张涛

第4篇: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2011-03-15 09: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一年多来,大多数省份还没有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监管环节留有真空。《食品安全法》与《刑法》、《农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衔接也不够紧密。

二是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清。目前实行的仍是分段监管体制,各地机构改革模式、进度不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卫生、药监职能未交接调整到位,食安办有设在卫生、药监、工商、经信等不同模式。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也不一致,加大了协调难度,监管工作未真正形成合力。

三是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目前,各监管部门相继利用国家财政投入,重复建设检测机构,检测项目同质化严重,技术机构小而全,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和数据不能共享。

——三方着手完善监管体系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就如何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让百姓吃的放心展开热议,议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犯罪。

有专家指出,在美国等国家,上述所有流程都归一个部门管理,权力和责任都很明确,管理甚至从产品的最上游就开始了,而且一路监测下来。因此,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需要改革体制。

综合代表、委员和专家的观点,针对上述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中遇到的问题,建议未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加快健全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适应形势发展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支撑,尽快制定保健食品监管条例、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标签管理规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以及小作坊、小摊贩监管规定,完善相关标准、产品认证、信用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法规。抓紧修订《刑法》有关条文,科学界定食品安全犯罪,拓宽处罚范围,加大惩罚力度。

二是创新监管工作模式。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整合农业、质监、工商、药监、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资源,成立一个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或构建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减少部门环节,打造一个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三是整合优化检测资源。对各部门之间的检验能力建设进行适当整合,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归口一个部门管理,统一利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统一检测计划,统一检测信息公布,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第5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协议

甲方:

乙方:

一.制定原则:

为加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保持良好的施工秩序和施工场所的安全、卫生环境,确保工程顺利完工,特制定此协议。 二. 施工项目:

三. 施工地点:

四. 施工时间:

五. 协议内容:

1.乙方负责该项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等工作。乙方须安排一名现场施工负责人,便于施工过程中的协调、联系。 2.乙方须与施工方签定《施工安全协议书》。

3.乙方须及时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对施工方是否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标志;时间较长的集中性施工项目是否做封闭处理等情况,乙方须按时检查; 4. 乙方须监督施工队伍的安全防护器材是否配置到位,安全措施是否得力,如存在问题,须向施工方提出整改要求。 5.遇雷雨、大风等特殊天气,乙方须督促施工单位立即进行针对性检查,提前做好建筑工地的安全防范工作,严防事故发生。

6.乙方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须及时向甲方、监理单位、施工方提出。

7.工程施工中,如乙方与施工方发生争议无法解决时,由甲方负责召集学校、施工、监理、设计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解决。

甲方: 乙方:

公章(签字): 公章(签字):

日期: 日期:

第6篇: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计划

为切实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全市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的实际监督指导,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进一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规范建筑市场,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计划。坚持以理论何“”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科学合理的确定执法检查次数,强化对我市建设工程五大责任主体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进一步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各类质量安全事故,切实促进和维护全市建设行业质量安全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执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及时发现、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通过集中执法切实消除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盲区、特区,同时,促进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年内对已办理质量安全报监手续的建设项目的执法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对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等重点工程的执法检查覆盖面达到100%。继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依法取缔关闭又死灰复燃以及瞒报事故、拒不执行质量安全监管指令和抗拒质量安全执法等严重违法行为,关闭取缔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不具备质量安全生产条件的经营单位,有效遏制建设行业非法生产经营现象。四、监管执法工作日的确定国家法定工作日=365-104-11=250日,其中:1、全年总天数365天;2、双休日=52周×2天p>(二)有效监管工作日(1570天)1、工程质量执法工作日1250天其中:行政审批工作日的确定(480天)说明:a.预计行政审批受理审查数100个;b.每一个行政许可需要2个工作日;c.共2人进行审查。有效监管工作日=法定工作日-非监管工作日=1250天-480天=770天。法定工作日=250个工作日×4人=1000天工作日=行政审批受理审查数×受理审批工作日×受理审批人数=100个×1天×2人=200天有效监管工作日的确定(800天)五、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二)检查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图纸审查、工程检测等单位的法定资质和人员的资格,监督其是否在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按法定建设程序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对其各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四)受理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并对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工程的实物质量,对涉及建设工程结构安全和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检测;(六)负责对本市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建筑构配件生产厂家和商品砼搅拌站的监督管理;六、监督检查企业时间安排、工作日七、执法计划的实施(二)规范自由裁量行为。要严格依照规定实行行政处罚。八、工作要求(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全面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质量安全领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努力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不断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四)拟定方案,严格执行。单位要根据本计划,结合各时期、阶段监管重点,制定相应的执法工作计划和执法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时间、地点、企业及具体负责人,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单位负责人对编制的执法计划和执法检查方案的落实负责。对落实执法计划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部门和个人,将按照法律法规和机关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第7篇: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

根据县党委、政府和安委会的总体部署,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早在2010年3月就开始建立起乡(镇)、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并逐步健全和完善,使安全生产工作真真正正的落到基层、落到一线。采取有效措施,举全市之力,奋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好转。总结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狠抓人员配备的落实 我镇抓安全生产工作,首先从建立机构抓起。为了使我镇在广大的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宣传阵地和监督管理网络,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在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成立了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各村(居)委会安全员,增强了安全生产第一线管理员力量。全镇24个村(居)委会均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一些村委会还成立有安全生产委员会,每个村(居)委会均都配备了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管理员大都由村(居)委会支书或主任担任,全市各村(居)安全员配备率为100%。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委会主任由镇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书记或副镇长担任,成员有镇政府办、司法所、国土资源所、镇安全监督员、各村委会支书或主任(村安全员)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当地县(市、区)委、政府安排的安全生产各项检查活动,搞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为本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镇助理安全员和村(居)安全员的管理素质,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

为了使镇安全生产助理员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组织举办了全镇安全生产助理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着重讲授安全监督管理知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令,矿山、道路、易燃易爆等行业重大事故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处理以及行政责任制的追究等等。通过培训,使安全助理员掌握了安全知识,提高对执法监督管理的本领,从中培养出一批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基层宣传员。村级安全员通过培训后,使他们懂得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安全防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到安全生产一些专业知识,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敢于管理,依照政策、法规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懂得管理。同时还给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安全员颁发行政执法证,使他们既有责又有权,对安全生产懂得会管和敢管,并能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自从乡(镇)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配备村(居)安全员以后,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的日常工作接触生产生活第一线,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第一线存在的隐患和重大问题,对存在的隐患能及时地要求企业(单位)纠正、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反映,使县、乡两级有关部门能及时了解重点隐患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消除事故隐患,起到了消灭、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作用。另外,对农村的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农用运输车的管理,同样也收到很好效果,能确保当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总之,乡(镇)助理员和村(居)安全员有他们独到之处,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行 “网络式”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才真正起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镇、村安全助理、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镇和村一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当地政府和安委会领导下,监督管理本乡(镇)和本村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形势,拟定工作规划,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组织开展本乡(镇)、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管理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有政府办、村安全员、司法所、工商所、国土资源所等部门参加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或联席工作会议,由乡(镇)安全助理或村安全员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交流反馈当月或本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的安全整治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月或下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村一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村安全员组织各村民小组组长参加,传达落实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精神,通报近期本村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乡镇安全助理员和村安全生产管理员结合当地安全生产情况,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安全助理员和安全员经常深入到各村、农用车机手家中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并利用广播、版报、标语和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有些在安全助理和安全员的倡导下,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来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乡(镇)、村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高刘镇与各村(居)委会及村安全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村民委(安全员)又分别与本辖区内各村民小组组长、农用机械和拖拉机机手等企业和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企业和个人。还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收取风险抵押金,在责任书上明确规定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奖惩条件,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乡(镇)安全助理和村安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我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对所有监督管理对象都建立有台帐,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活动,随时掌握监督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证照年检等情况。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使广大群众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网络的重要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是能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即使传达基层群众,使安全生产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顺民心,合民意;三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的建立健全真正起到了互相沟通安全生产信息的桥梁作用;四是能及时把握安全事故隐患的脉搏,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五是能及时处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第8篇:连云港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全市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是:健全工作监管机制,坚持质量行为与工程质量齐抓;开展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绿色文明施工;坚持市场与现场联动,全面开展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激励约束,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水平;针对建筑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种类和高发区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专项整治,杜绝较大事故发生。

一、质量工作要点:

1、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对市重点工程项目、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监督和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专项整治。

(1) 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一要加强对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和工程实体质量抽查力度。对用户投诉、举报的问题更要严格整改落实,给用户和社会一个明确的交代。二要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基本使用功能,防止通过降低设计标准、降低构配件档次来减少投资、坑害百姓事件发生。三要加强质量通病防治工作,通过分户验收降低质量投诉率,提高社会满意程度。对参建单位要做到“四严”:严格要求、严格监控、严格整改、严格执法。

(2)对海滨大道、道路出新等重点工程,继续以“监、帮、促”为工作理念,发扬服务为先的传统,工作过程中注意 “严格执法” 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切实履行质量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

(3)对全市混凝土企业和预制构件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确保企业试验预拌达标规范运作,严禁出让资质和挂*资质,加大抽查抽测力度,杜绝不合格混凝土用于建筑工程。

2、提升质量服务工作,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求。

(1)加强廉政建设,以廉洁保执法严格,以廉洁保执法公正。严格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通过建立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全面加强日常质量监督工作各个环节的廉政监督和廉洁自律。

(2)继续开展“窗口前移、集中上门服务”活动,推行“监督与服务一体化”工作。另外,积极配合参加局综合执法检查,加大对不良行为及劣质工程的查处。重点对中标的项目经理、总监的到位情况,及材料的报验、见证取样、工序报验制度等的落实情况。对劣质工程及时发现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停工通知书,并对参建各方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网上公示。

3、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1)进一步加强管桩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认真执行《连云港市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管桩生产、销售、运输、进场验收、施工、检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安全。要采用马路查(夜查)的方式进行监督抽查,每个桩基项目最少在施工过程中抽查一次:一查进场验收,二查焊接质量,三查监理旁站记录。另外在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监督时,需对桩身完整性进行监督抽测,适量选择桩身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Ⅱ、Ⅲ类桩和另外50%未测桩。对于抽查、抽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停工)通知书、记不良行为记录,并按省政

府89号令进行行政处罚。

(2)开展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专项检查。按照《连云港市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及《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预拌砼企业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进场原材料、砼配合比以及企业的试验管理流程及生产控制流程等各环节,严肃查处违规行为,重点打击不按配合比生产、代做同条件试块等行为。督促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商品混凝土进场交接验收制度,逐车检查砼坍落度,大力遏制在现场随意加水等违规行为。

(3)加大对不按图施工行为的查处力度。工程主体施工阶段,要重点监督抽查层高、开间尺寸、总层数等关键点,防止“楼超超”事件重演;住宅小区要对照总平面图重点抽查配电房、水泵房、公共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对于不按图施工的行为要及时下发停工通知书,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4)加强监督抽测的针对性,确保结构实体质量。扎实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抽测工作,扩大监督检测的范围,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有侧重地开展对桩身完整性、小直径钢筋、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督抽测、抽检,确保工程结构的实体质量。

(5)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督工作。强化节能意识,严把节能工程验收关,节能系统组成材料必须由厂家统一供应,严禁采购不同厂家的材料进行复配施工。各工程主体验收时,必须先做好节能施工样板,并做好大部分门窗节能工程样板实施工作,经参建各方验收后方可进行装饰施工。严格实行节能专项验收和公示制度,做到按统一资料报送,统一专项验收模式。

4、严格落实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工作,强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

(1)在分户验收中,要做到“二个强化、三个不放过”。“二个强化”:一是强化分户验收的复核工作,在工程初验、备案前检查、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时,随机抽取两户复核分户验收情况,对分户验收资料核查、实物质量抽查和空间尺寸复核,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现象,凡未经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二是强化分户验收的现场功能性检测,特别是厨卫间的蓄水试验和外墙的淋水试验。坚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不按照规定内容、程序进行分户验收的不放过;测点、管线标识不规范、不清楚的不放过;老百姓有投诉反映分户验收问题的一查到底不放过。

(2)强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结合群众投诉的热点、施工质量控制的难

点问题,在监督工作中引导相关单位提高施工工艺,做好质量通病的防治。注重关键部位和细部节点,严格执行规范标准,着力解决墙体、地面开裂空鼓,以及外墙、屋面、厨卫等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因细部处理不到位引起的渗漏等质量通病。

5、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89号令)。

(1)调整监督工作重点,逐步实现以监督抽查、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监督新模式。根据委托权限,加大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2)推行房地产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为了落贯彻实工程在缺陷责任期内的维修责任,减少质量投诉纠纷的发生,在《江苏省房地产项目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动制定《连云港市房地产项目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安全工作要点:

1、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促进全市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全面排查治理建设系统的事故隐患,深化隐患整改工作,及时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防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达到一般隐患整改率100%,跟踪督改到位率100%,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完成率100%。

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全面自查、行业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和风险预警防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2、针对建筑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种类和高发区域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专项整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通过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大幅提升全市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工地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施工扬尘,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达到“双降”、“一控”、“一杜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控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工作目标,从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入手,把建筑安全生产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为全市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百日整治、百日提升”的“双百日”整治行动。 通过扎实开展建筑工地扬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提升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工地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在扬尘控制方面努力形成长效管理机

制,提升人民群众对建设文明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4、促进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计划2014年,在新开工的工程、申报省市文明工地的工程及沿街工程中,全面实施现场标识标准化。要求市区施工企业建立“二图一案”:即,建立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新开工工程全部建立“八牌五图”,即:工程概况牌、现场管理人员联系牌、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应急预案救援牌、重大危险(A级监控源)公示牌、职业岗位权利、义务告知牌(农民工权利告知牌)、工程总平面图(导向图)、工程效果图、安全监控体系图、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组织网络图、工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监控点分布图。

5、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两项许可”管理。

(1)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一方面,把好市场准入关,按规定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企业资质证书》一律不予延期,不允许参加招投标活动、不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办理进出市施工手续;另一方面,发现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的,及时预警,对于多次被责令停止施工或者拒不整改的,建议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招投标环节限制其市场准入资格。

(2)强化安全三类人员考核。2014年计划举办3场安全生产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其中计划培训施工企业法人代表(A类)400人次,施工业企业项目负责人(B类)1000人次,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类)1500人次。同时,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今年市区计划培训考核新证5000人次。通过安全培训考核,提高了广大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技能。

6、加强施工起重机械、高支模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活动

今年我局将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预防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苏建质安〔2014〕192号)和《连云港市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活动》(连建质〔2013〕274号)的规定,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了全市脚手架和起重机械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租赁等建设市场秩序,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遏制施工现场“三违”行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类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保障全市工程建设顺利安全实施。

第9篇: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文章标题: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某县安监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安全生产监管能力的提升、监管职责的履行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6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03--06年连续四年被盐城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06年被省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授予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为建设“和谐滨海”“平安滨海”“法制滨海”创造了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一、着力建设“效能型”安监,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综合、协调、监督必须找准座标点,准确定位,才能发挥效能。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落实责任,明确监管职责。一是依法履行自身监管职责。县安监局重点负责全县1200家工矿商贸企业、970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通过采取“三单列”(专业会议单列、安全培训单列、风险考核单列)、“三重点”(以安全生产检查为重点、安全评价为重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重点)、“三到位”(“三同时”到位、监控管理到位、监督执法到位)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县安监局对工矿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二是依法行使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把工作重心放在牵头、协调、专项整治、隐患整改、各类大检查上,在实际操作上讲究科学合理、实事求是,不包揽一切,重在支持、参与,充分尊重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权限,通过联合发文、配合督查来开展工作。三是明确有关部门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纪检监察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督导作用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县安监局在部门职能交叉领域履行职责时,更多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方便群众,有利工作的角度出发,不推卸责任、不争权益,和谐相处。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依法治安,推进安全法制。一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增强安全监管的程序性。制定了滨海县安全生产行政听证、行政处罚、事故执法程序,明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立案标准、违法行为处罚细则,用制度规范安监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管行为。二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安全监管的权威性。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明确牵头部门,多部门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活动。三是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增强安全监管的广泛性。设立安全生产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查处安全生产方面的人民来信及举报电话,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创新思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安全监管组织化程度。开展“树先进典型、促后进转化”活动。根据乡镇、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按条线在年初确定先进典型和后进转化单位,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明确专人帮扶等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开展“重点行业应急预案演练”活动。针对全县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事故应急演练方案,开展“一企一案,一案一练”活动,提高安全生产事故指挥协调能力、监管防控能力和实战能力。开展“平安化工园区创建”活动。成立专门班子,逐项落实“平安化工园区”推进措施,确保三年内完成“平安化工园区”建设任务。

二、着力建设“服务型”安监,提升促进发展能力

县安监局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一切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以监管为前提,以服务为天职,以服务“聚焦工业突破,聚焦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优化安全监管环境,热忱为来滨客商做好贴身服务,瞄准着力点,奋发有为,建设“服务型”安监。

实施项目初审预警制度,把好安全设计审查关。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洽谈签约前,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对禁止类、限制类、三致类等项目和禁止类、淘汰类设备、工艺实施预警,告知投资者审慎决策,以减少不应有的损失。近年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条件的四川客商投资五亿元硝化棉项目、台州客商投资两亿元硝基酸项目及使用三氯甲烷、硫酸二甲脂、氯化钠等项目提出否决意见。

实施办事程序告知制度,把好安全许可发证关。汇编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指南,详细的对客商宣传法律法规,申报时所需材料。对签约项目在第一时间告知投资者,明确要办理哪些手续,到什么部门以及怎么办理。制定了服务承诺,明确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初审查、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验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许可证初审查、非煤矿山许可证初发放的服务质量和办结期限。及时告知企业安全“三同时”验收标准和要求,指出存在不足和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在企业提出“三同时”验收申请后,在三个工作日内抓紧组织验收,确保企业早投产、早达效。几年来,先后为普信、庙港等95家化工企业(项目)办

理设立审批和前置审查手续,为星苑花炮、康强化工等82家企业进行“三同时”验收、试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

实施重大项目帮办制度,把好安全生产监管关。凡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和列入市八大类十大重点工程的项目,都能明确局领导牵头组织专门班子帮办,在项目建设之初,重点强化对设计评价等单位资质的审查、强化建设项目过程中各

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江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是投资过5亿元招商引资企业,县安监局明确一名副局长和工商贸监督管理科长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帮助办理安全设立审查手续。恒华公司生产头孢中间体车间“三同时”验收时,其真空系统使用不防爆设备,且没有和主车间隔断,存在较大隐患,立即要求整改,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对坤展、舜宝等少数末经批准先上项目的企业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县安监局会同质监、消防等部门并请有关中介机构安全生产专家参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完善有关手续。

实施优质服务承诺制度,把好优化发展环境关。根据市、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县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县局成立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验收等“四个”配套服务工作组,配合行政审批中心做好现场核查、联办部门工作,为客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规定和承诺期限内为客商办好相关手续,对企业和客商急需在法定工作日或八不小时之外办理的事项,凡提前预约的相关科室需妥善安排,及时办理。落实服务责任。首受负责。对来局办事的客商首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必须热情主动,礼貌接待,问明情由,做好记录,是本职范围内工作要认真处理,明确答复,不是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项要说明办事程序,将办事者引导到相应职能科室,全过程做好周到服务,直到事情办完为止;一诉查实待岗。凡在服务工作中因工作不到位、违反承诺等受到服务对象投诉、新闻媒体曝光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责令待岗。06年县纪委、优化办组织各有关部门优质服务情况测评结果表明企业对县安监局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满意度排名前列。

三、着力建设“活力型”安监,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县安监局作为一个新组建部门,面临着人员、经费、车辆不足等诸多问题,但人才缺乏是影响安全监管的真正瓶颈,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建设“活力型”安监,是近年来局党组一直思考和常抓不懈的课题。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赋予的部门职能必须建立起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安监队伍。几年来,该局不断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公推选才。突出群众性和广泛性,在乡镇和机关单位公开选人的标准尺度,拓宽了选才范围。二是公考选才。明确选才适用层次、范围、职位、条件和程序,制定与人才特点相适应的考核细则,分类做好人才考核选拔工作。三是竞岗选才。完善竞争上岗的各项配套措施,积极推动机关中层干部从“缺位竞争上岗”走向“全员竞争上岗”,把组织考察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建立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改变了该局从建局之初的1个科室,4名工作人员现状,发展到现今1室3科、1个监察大队、1个分局,拥有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1人、大专学历5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机构齐全,人员齐全的安全监管队伍。

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一是建立重能力、重业绩的竞争评比标准。打破传统的只看学历、看职称、看资历的评比竞争方法,认真研究制定评比竞争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考核办法,出台了《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层干部公推公选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形成一套科学的重能力、重业绩、重信誉的干部使用评比标准。二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任用机制。积极推行岗位交流制、试用制、待岗制等制度。06年以来,局先后有7位同志走上科室负责人岗位,2名同志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实行交流制、试用制和待岗制,有力保证了各类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健康成长的竞争使用机制。

建立系统育才机制。育才是用才的基础,系统化的育才机制是建设“活力型”安监,提升安监自身发展的强力保证。一是坚持周学月考制度。建局以来,该局注重打造“学习型”机关,坚持周六学习每月一考制度,由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授课,谈工作方法,讲工作感受,学文件法规,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技能。二是建立外引内联制度。近年来,该局已组织局机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系统内各类培训60多人次,培训率达97。另外,按照年初局制定的中层以上人员外地参观学习方案,今年,已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8人赴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拓宽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引进了外地先进工作经验、先进安全监管方法,更新了思想观念,提高了素质。三是建立轮岗制度。2006年,局党组研究制定了《滨海县安监局关于实行工作人员岗位轮换的暂行规定》(滨安监党〔2006〕1号),规定局机关40岁以下人员,进局不满2年的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到头罾安监分局、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岗位轮换。通过轮岗锻炼,使全体人员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晓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知识,提高岗位技能和本领,推动了系统自身内在建设。

建立合理管才机制。一是建立法规管才机制。每月拿出一个学习日,组织全局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国家总局《从严治内六项措施》等法律法规,强化所有人员的法规意识。坚持每一次失误、每一次投诉、每一次违纪都不放过,实行全局集体讲评,以达到广泛教育的目的。二是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制定了《滨海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细则》,明确各条线领导、各科室、机关全体人员工作职责,做到目标任务细化;德、能、勤、绩、廉考核量化,对所有人员岗位能力进行评定分级,实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的目标。三是建立优胜劣汰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奖惩、职级升降紧密结合起来,激活了局所有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在思想上严教育,工作上严要求,考核上严奖惩,形成了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烈氛围,4年来先后有35人(次)受到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和市县两级政府及各部门的表彰奖励,安全宣传工作2006年一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欢迎阅读加强安监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上一篇:红色记忆之下一篇:婚礼主持词夸新郎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