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碧螺春》一课,细腻地描绘了碧螺春悠久的历史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读有关介绍茶文化的资料,组织开展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中国是茶叶之乡,很早就开始对茶叶进行研究。以茶待客,以茶助兴,以茶消遣,以茶娱乐,以茶治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溧阳处于江南丘陵地带,山清水秀,盛产茶叶。“一壶春”、“沙河桂茗”更是荚名远扬,深受人们的喜爱。组织学生走进茶园,走访茶农,亲自感受茶园的满目新绿,体验“十指尖尖采茶忙”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茶乡人的自豪感。

二、活动方案

主题:中国茶文化的研究

内容:茶叶的发展、中国名茶、相关的茶联、采茶歌、中国茶艺及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溧阳茶叶的栽培、溧阳名茶等。

具体目的和任务:从茶叶的种植、品尝、贸易、茶楼、茶联,泡茶的用水、器具、技艺,名人和茶等方面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的对象、情境、方法:

1.通过到图书馆、网上浏览的方式,查找相关的茶叶知识,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对茶的知识进行介绍。

2.组织学生到茶园进行实践活动,亲手采一采茶,向茶农了解茶的主要品种、茶叶的销售及评价标准。

三、活动的实施

(一)组织交谈。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子,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今天,我们以“中国的茶文化”为研究主题,进行一次调查。

(二)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

名茶荟萃小组:了解全国各地的名茶,包括茶的产地、得名、传说及主要特点。

茶联茶歌小组:了解有名的茶楼、茶联、采茶歌曲及各地饮茶的习俗,并能简单地谈一谈体会。

茶艺小组:了解茶艺表演的内容、形式,一些文学作品中对茶艺的描述,中国茶具、茶道对世界茶文化发展所起的影响。

茶的历史与发展小组:了解茶叶采摘的历史、茶圣陆羽对茶的研究及历史地位、茶叶的对外贸易等。

名人与茶:了解诗人才子以茶会友、品茶赏茗的趣闻轶事。

溧阳茶叶调查小组:着重了解溧阳茶的栽培、溧阳的各类名茶(如沙河桂茗、苦丁等),有条件可利用假日到茶园看一看、问一问。

(三)小组讨论制定本小组活动方案(以“茶的历史与发展小组”活动方案为例)。

活动主题:茶的历史与发展

活动目的:

1.了解茶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发展。

2.了解中国茶叶贸易、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活动过程: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进行合理的删减。

成果展示: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

活动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

(四)成果交流。

1.评选最佳手抄报。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反映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版面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2.评选优秀调查报告。标准:调查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有具体的调查记录,内容真实,表达流畅。

3.进行品茶活动。

(1)请茶艺小组的成员向大家介绍茶的礼仪,讲解泡茶的要点,并当场向大家表演。

(2)学生进行品茶活动,并谈谈当时的感觉。(从茶的形、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描述)

反思 综合性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同时也通过引导学生搜集、阅读各类有关茶文化的资料,使学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超越文本之外的实践。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的实践性在活动中也得到体现。学生自主策划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仅对策划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还制订了简单的研究计划,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考查等渠道获取资料,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涵,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写研究报告,形成了能力。

作者:庄国华

第2篇:优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措施探讨

摘 要:对中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能够使得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朝着好的方面进行。目前,尽管我国对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关评价体系研究却是比较少见的,这就导致我国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對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渗透时缺少目标性,以及没有过多地去注重学生的反馈,导致这样的培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所以本文依据我国中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利用对其核心素养渗透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进行分析,完善我国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中教育;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性竞争,实则上成为了人才上的竞争,所以教育成为我国复兴的主要途径。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近两年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相关工作人员也对其教育途径进行不断的探索。而目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国教育逐渐开始对学生实行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思想,是为我国发展提供综合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对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核心素养培育思想渗透,是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在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进综合实践有关的策略上,我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较多的解决方式,但在其评价体系的建立上,仍旧存在较多问题。

一、对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的意义

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评价的研究较少,导致高中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师没有对其有一个较合理的评价,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更加影响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渗透。如果能够对高中生综合实践的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目标,还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进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则是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趋向于课堂外进行,但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指引后会面临目标无法确立,或者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式去完成目标等问题。而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进行完善,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思路,使得学生的活动沿着实践的评价体系进行,从而使得他们的实践行为和结果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目前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合理

高中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的适当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一些高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自己本身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制订不够明确,导致了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不懂得如何去把握度。比如:某学校体育科目中包含健美操,但实际上健美操这门科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协调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选取标准的健美操片段,但许多教师对一些健美操记忆不够全面,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后,学生在最后考核自行选取任何片段,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标准的判定,所以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实则上是无效的。

(二)教师自身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反思性

教师的反思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起到了推动教师思维进步的作用,教师通过对自己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等一系列事物进行反思,就能够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总结,从而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目的。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许多教师实际上也是处于探索过程中,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行为进行不断反思。但在通过对一些案例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后,常常没有对自己做出的评价进行反思。比如:某次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当地的景点去寻找有关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某个小组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是对当地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措施进行观察,却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与教师要求的探索关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的目的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在进行汇报的过程中,就只是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讲述。学生a的回答是:“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实行的是限制人数的方式。”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实践结果确实有失偏颇,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更多的想到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出,希望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方式,来不断改进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但是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后续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批判而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得教师的评价处于一种固性思维当中,不仅会使得学生的活动行为受到约束,还会使得教师的评价体系过于古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本身的因素

学生虽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大部分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甚至可以说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但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我国的部分教师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理论是缺失的。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心目中没有对评价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支撑,就导致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对于学生的评价活动。二是教师本身对评价目标没有全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不断对学习技能进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重在综合两个字,它尤其需要学生对整个活动环境进行考虑,并且要利用自身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去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完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因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包含了课堂内的教学,还主要倡导学生走出教室,去对室外的事物进行探索,并且要利用好自身条件去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完成。通过对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课程本身就包含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得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变得更为复杂。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不利于教师有一个较为合适的标准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尽管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它的综合性使得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由于教师在对学生的操作方面没有更好地指导,往往会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效的,无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良好培育。而且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己在整个高中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无论是主题还是方向,教师如果采用统一且单一的评价方式来对其评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磨灭学生为实践活动而做出的努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教师要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进行正确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1.整体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其实包括了研究性学习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它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考验,培养学生的手脑合作能力。综合性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众多,但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哪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都是要起到更好的作用的。而且它本来倡导的就是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去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进行切身的体会,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思想,不断地积累学习技能,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2.实践探究性。与其他科目不同,综合性实践活动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传统授课方式不同,传统授课讲究的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而综合实践课程讲究的是教师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3.合作性。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通过自己独立的努力是能够学习到较多的知识的,但是在综合实践课程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是很难将一个目标完成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各自发挥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去对课程目标进行探索。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以及强调开放的世界,让学生去进行探索。不仅如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也是较为开放的,同其他严谨的学科不同,综合性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这个特点是贯穿始终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需要明白以上特点。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如果教师自己本身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不够了解,那么又何谈去构建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呢?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主要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考验,这尤其需要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完成自己所设立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就会使得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态度消极,尽管他们在教师的鞭策下完成了实践任务,但是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没有多大收获的。不仅如此,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参与实践活动的態度,所以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尤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整体上要使用积极的语言,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采用委婉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并且在结果的最后,教师也应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整个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体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对不同的学生情感加以关注。因为某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尽管各自都有擅长的方面,但是有的学生所擅长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进去,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优化实践活动的策略。比如:某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调查该校高二年级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学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某个班级并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用到的,除了自己的社交技能以外,还有自己对于问题的认定能力,但有的学生并不擅长社交,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在对他们的结果进行评价时,这部分学生是无法达到共情的。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引导,指导他们去寻找更好地解决方式,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得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构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对学生进行指导,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思考,从而以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活动。重视情感体验,不仅仅要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来进行,还要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的实践状况。通过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行为或者不正当思想进行纠正,从而使学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去开展实践活动。

(三)提升制度化水平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虽然整体上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但是教师最终都离不开制度化的规范,而且只有制度化的规范,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与体系的制度化,能够优化教师对于学生评价的合情性,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塑造,使得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的评价下得到积极塑造。并且制度化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到进一步的规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规范自己的自觉性与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这其实也就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化提供了一个优化评价的保障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能够产生共情,还会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提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水平。所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育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拥有一个完备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合理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更应该对评价环节加以重视。学生的学习如果以兴趣为主,那么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加大,而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多的学习热情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程中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姣华,佘雅斌.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分散式合作学习模型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5).

[2]张慧.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评价[J].考试周刊,2018(8).

作者简介:李春(1982—),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中小学一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英语。

作者:李春

第3篇: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遭遇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恰当有效评价学生;缺乏在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等等。其产生的原因有教师本身的因素、课程本身的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此,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进行改进。前提是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基础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条件是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关键是树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原则;途径是恰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平台是构筑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问题原因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遭遇的问题

1.教师不能恰当有效地评价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的现象,不知道怎么樣才是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某学校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程《茉莉花》教学中,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给学生展示了演唱《茉莉花》的张也演唱的版本、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版本等不同版本,希望通过视、听、欣赏、学唱,感受作品风格,掌握音乐演唱技巧,从而感受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去领悟国际理解教育,去感受音乐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但是,该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去评价学生,怎么样才算达到目标。现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这样的案例不一而足。可见,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2.教师缺乏对自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学习指导的反思性评价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程设计进行反思评价。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生活与安全》时,在联系生活、发现问题这个环节,教师放出四幅幻灯图片。第一幅:学生危险的骑车动作。第二幅:学生往楼下仍东西。第三幅:乘汽车时往外伸头。第四幅:横穿马路。这四幅图的问题都属一类,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行为。事实上,关于生活与安全的话题很广泛,教师只是列出了这些类型,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也没有让学生去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时教师需要认真去反思自己的课程设计和对学生的指导。

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没有达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程发展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评价需要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程发展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需要实现这个目标。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操作的不当,导致该课程评价没有更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现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也没有更好达到课程的发展。

4.缺乏在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忽视将评价与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很少或者没有进行学术网络在线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特别是学生在线同伴评价缺失。

5.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操作过程中,因为“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1]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一窝蜂去采用档案袋评价和协商式评价,忽略了其他方式如学生同伴评价、轶事记录评价、认知测验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学校和教师往往出现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即只是把教师和学校领导看作是评价的主体。学校领导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主体,这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该肯定的评价主体。但是除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之外,学生家长、学生同伴、学科专家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主体。

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本身的原因

首先,教师缺乏一定的评价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心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评价理论,没有评价理论作支撑,导致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展学生评价活动,甚至是“一头雾水”。其次,教师没有全面理解评价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究的体验、学习兴趣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终身学习兴趣培养的评价。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标的导向,导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实践,没有探究”、“没有问题意识的形成”、“有活动,没有研究”、“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是跟不上”、“有学生之间的活动相互配合,也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活动配合,但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合作和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等问题。第三,教师没有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强调教师需要采取“以过程评价为尺度”,但是过程性评价不等于不要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结果,不等于只是重视“形式”评价,“重过程”不等于“走过场”,忽略对学生内容的评价,不去进行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课程本身的因素

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复杂性。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四个领域的内容,显得比较复杂,不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与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存在复杂性,而且对于如何去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也存在复杂性。因此,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教师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缺乏更好的评价策略。其次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缺失。尽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建议”,但是对于如何去操作却没有进一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案,因此,教师就不能更进一步进行操作。

3.社会因素

首先是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毋庸置疑,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得到家长、社区的合作与支持,都需要各方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配合。当前,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家长对其了解的力度和支持程度不够,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其次是中考和高考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中考和高考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关键。在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和人才评价标准的前提下,中考和高考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导致家长、学生、教师等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价值观的影响。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改进策略

1.前提: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需要了解其特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下列特点:(1)整体综合性。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整体综合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四个学习与实践领域,这四个领域是整合的。第二,世界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可见,学生生活的周遭世界也是一个整体。第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整体的人。(2)实践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生活为出发点进行探究,进行实践,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在体验中,在实践动手中完成关于课题的资料的搜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合作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共同探究,交流经验。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合作性。(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强调世界是开放的,是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挖掘可能发掘的资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具有开放性。(5)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的结果、问题的答案与探究的结论往往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不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结论和标准的答案,尽管可能有时学生的答案是可笑的或者与原有答案是背道而驰的,但这是学生的探究结果,是学生亲历体验出来的结果,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因此,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

2.基础: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前来说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我们还没有去进行教师专业化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体系的缺失。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体系也比较缺乏,从目前研究者的研究论文来看,包括从事课程研究的专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线教师在内从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的研究不多见。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3.条件: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动作技能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分类与我国提倡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一致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标,这是评價的条件。(1)认知领域的评价:学生的知识认知方面的评价。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重视对学生具有对问题的认知能力的评价。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评价。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对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方面的评价。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学生认知判断力培养的评价。(2)情意领域的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情意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学习生命的回归,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重视学生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的动态和谐等方面的评价。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学习的快乐等方面的评价。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等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术自由、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评价,还需要关注“注重学生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过程的思维训练和方法运用”[3]等方面的评价。(3)动作技能领域的评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技能。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关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个性发展,在探究中体验学生的快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4.关键:树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原则

一要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评价需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这里强调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重视学生的问题探究以及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实践过程评价,但是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态度的生成等学习结果的评价。二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树立起一种主人翁态度去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需要遵循“合作、差异、参与”等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体基础上的合作,尊重个性差异。三要坚持教师指导性原则。在综合实践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因此,学生思维发展与形成,知识的建构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需要关注对教师的指导的评价。四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需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需要着重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兴趣的培养,着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五要坚持正向评价、积极鼓励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像科学研究人员那样注重研究课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以正面评价、积极鼓励为主。

5.途径:恰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

一是应用情境式评价。应用情境式评价,主要是指具有相当评价专业素质的教师编制与学习结果应用情境相似的模拟测验情境,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特点[4]:强调实际生活的表现;着重较高层次的思考与解决问题技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适宜年龄幼小、发展较迟缓的学生;促进学生自我决定与负责;强化沟通与合作学习能力;兼顾评价的结果与过程;着重统整化、多样化的评价;强调专业化、目标化的评价;强调教学与评价的统合。[4]二是档案袋式评价,又称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这种评价的特点是促进评价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学生发展的证明。三是口头语言式评价。我们知道:学问二字,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是有“学”、也有“问”。问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学者Airasian认为,“问问题”具有下列价值和功能:“提高参与感;加深思考过程;增强同伴互动与学习;利于掌握教学进度;提供诊断资料作为教学补救的参考。”[5]可见,通过向学生问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具有下列优点:评价学生的概念的完整性;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态度;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师生沟通。四是游戏活动式评价。“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专利,其具有体验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等课程价值,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有着内在的契合。”[6]游戏活动式评价,就是通过游戏活动等活泼生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中的经验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让学生去体验,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在活动中发展”,实现“教学做合一”,那么,在评价这些探究活动、实践活动过程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正是追求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理念的一种彰显。五是轶事记录式评价。大家都知道,“轶事”是指那些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在这里主要是指除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教师观察学生日常生活表现,详细写下重要而有意义的偶发个人事件和行为的记录。轶事记录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作证资料”。“若能以老师在班级情境的直接观察作为佐证资料,当能提高评量结果的效度。”[7]六是学生同伴式评价(peer assessment,简称PA)。同伴评价,主要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对其同伴的一种评价。同伴评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首先,“同伴评价是一种合作学习。”[7]其次,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同伴评价,作为一个学习工具,评价同伴能为学生形成关于什么能构成高品质的学习提供技巧”[8]。七是协商研讨式评价。主要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展开协商研讨来进行学生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该种评价的优点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促进相互交流与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让教师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

6.平台:构筑社会支持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作支持。首先是家长的支持。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家长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提供一定的支持。其次是进一步改革中小学考试和评价制度。进一步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在中高考中体现出来,正如当前所提出来的“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一样,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与中考和高考关联起来,这样就能进一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遭遇了一些问题。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 辛继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标取向与实施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3]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坤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之多元评价.教育研究月刊,2008(1).

[5] Airasian,P.W..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New York:Mc Graw- Hall,1996.

[6] 张薇薇.游戏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2006年第十届全国教学论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C].重庆:西南大学,2006.

[7] Nanine A.E.Van Gennip,et.al(2010).peer assessment as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y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variables conceptions.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280.

[8] Topping,K.J(1998).Peer assessment betwee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8,331.

【责任编辑付一静】

作者:王中华

第4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一项过程开放、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总目标,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把对课程实施各主体民主、客观、公正和有效的综合评价付之于行动,是本节所将要讨论的重点。

就其性质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也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性过程。同综合实践活动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也需经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密监控、及时调整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为此,我们必须杜绝随意性、形式化、不负责任、走过场或者穿新鞋走老路的评价发生。

那么,怎样才能真真实实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呢?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课程评价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管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机构与管理。

课程改革实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它由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年段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三个部分成员组成。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履行当地所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职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主抓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以及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总结反馈的职责;年段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直接组织、指导、监督并向学校总结反馈本年段或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具体情况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的评价对象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学校、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监督;学校和年段或班级两级机构评价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上级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的监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过程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参与、共同意义构建

的过程。实施课程评价的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应当兼顾各种课程实施主体,即领导或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管理与监督制度。

任何组织、任何机构,要在实际工作中高效履行其工作职责,就必须要有能促进其各成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激励机制和限制其各成员滥用职权行为发生的监督机制。只有让各成员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促成组织或机构形成凝聚力的同时大胆创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构来说,不论是何种级别的评价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都应建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的框架之下,让其成员明确自身的主要工作职责、具体的任务分工和在实际的评价操作中如何规范自身的评价行为及日常工作考核要求。

3.狠抓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操作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功能是否实现,同时还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是否实现。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者成长的必由之路。狠抓相关培训工作是科学评价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论、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方法及操作要领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培训的目的,不仅要使评价者评价观念得以改变,同时还要使评价者掌握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的操作技巧。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与出外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包括评价重点与主要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实施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评价结果的表述四个部分。下面结合评价的三种不同对象逐一加以阐述:

1、对学校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对学校的评价,一般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导中心组织和完成。行政部门评价指导中心可以根据当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不同进度、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要求、学期或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实施重点来确定相应的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一句话,就是要依据当地实情和被评价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评价重点和评价项目,切忌不加考察地一刀切、千篇一律或盲目照搬照套。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俗话说,内容决定形式。作为评价操作的实际形式表现,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由评价的主要内容来决定。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评价的内容特点,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进行评价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学校自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被评价的学校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自评,来发现自身的得与失,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为今后的努力确定新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参照评价的体现。

②问卷调查。由于工作特点的制约,参与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往往不能实际介入学校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对各个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评价的信息资料掌控不足,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价的可信度。为此,在实际评价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多层面了解被评价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是实现真实评价的必要手段。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调查方式可以采用随机抽样式调查。

③现场审议。现场审议,是一种对学校在课程实施前与后,关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进行现场分析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是评价者们在通过实地考察、实地取证、活动观摩、与被评价者近距离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分析、交流、讨论并最后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这种通过现场审议的方式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进行评价,是当前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和手段。④交流访谈调查。所谓交流访谈调查,就是由行政部门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指导中心主持,随机抽选一些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就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与课程实施效果等有关具体问题进行集体访谈调查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有利于评价者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相互质疑等手段开阔视野;有利于评价者听取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开拓民主评价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参加座谈答疑的每一个人自由地畅所欲言,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当分批进行。

(3)评价操作程序。

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一般性操作程序是:制定评价细则——组成人员——实地考察取证——初步审议——座谈反馈——形成最终评价。

(4)评价结果表述。

任何一种评价,都要有结果体现。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对学校进行排次,而在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评价结果的表述既要对被评价学校在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成绩作出充分地肯定,也要指出被评价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评价结果的表述形式,可以采用具体直观的量化分值和措辞简洁明确的质性评定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2、对教师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对教师的评价,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的总体框架内,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来确定评价的重点和项目。对教师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主要项目的确定,一般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拟订教师评价总则,各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来共同完成。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对教师的评价,一般情况下直接由教师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组织实施。其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教师自评;②同事评议;③学生、家长座谈;④部门日常考核评价;⑤相关理论知识测试。对于前面三种,其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学校评价相似,这里着重讲述部门日常考核和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

部门日常考核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过程性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决定了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教学进行日常考核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对教师进行日常考核评价,是学校职能部门行使课程改革管理权利的体现,也是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的一种有力保障。其考核的内容有:教师学期初制定的课程活动指导计划、课堂活动指导教案、学生活动情况记录、教学指导反思、学生活动案例分析、特殊生跟踪指导记录、期末教学总结、教育文献摘要和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情况等等。 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活动指导策略,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教师素养的要素构件。理论知识与技能测试,虽然不是对这些相关要素构件进行评价的唯一手段,但也是对教师综合素养进行判定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这种测试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识、课程评价要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活动指导策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内容。试题的类型包括知识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类。测试的形式一般可采用笔试、问卷、答辩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3)评价操作程序。

制定细则——组成人员——材料会审——民主评议——形成结论。

(4)评价结果表述。

对教师的评价目的与对学校的评价一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评价的结果表述也应从肯定教师的工作努力和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两个方面考虑,以量化评定为辅,质性分析为主,进行论定。

3、对学生的评价

(1)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

学生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课程评价最值得慎重的环节。务必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严格依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原则,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要求和学校学期规划,制定各学期学生评价的重点及主要项目。

(2)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自评、活动小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和评价指导小组综评四种形式。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贯穿于学生课程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期末综评。至于年段或班级,一般是在学期末或学

期末才由学校统一进行。

(3)评价指导小组综评操作程序。

制定细则——组成人员——公布测评项目——组织命题——材料会审——成果观摩——民主评议——形成结论。

(4)评价结果表述。

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学校教务处联合,出具以激励性语言为主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报告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陆圈镇中心小学

2011年9月

第5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四、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

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具体操作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采用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二)教师自评

1.评价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隹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采取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选题:1.《树叶贴画》2.《中国结》3.《贺卡传真情》4.《泥塑的制作》5.面具制作6.水果拼盘7. 我们的眼睛8. 我们一起玩游戏

9. 春风吹来野菜香 10.走进小蚂蚁的世界 11.做个自护小能手12..走进动画片13.漂亮的手工凉鞋14美丽的剪纸15精美的布贴画小手工

第6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改新增设的必修课程,既是全新内容,又是课改的亮,由于它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它的评价也有特殊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评价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

具体操作中如下:

1)活动记录:包括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发现和想法等,还可以说明为什么选择这项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完成的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方法进行反思和交流。

2)评价资料:活动档案还包括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活动的评语及学生积累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

3)问卷调查表:在某一活动进行完后,老师提供调查表,学生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做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调整活动策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评定过程应注重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它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2)教师应指导或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

3)具体的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活动(或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四、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五、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

第7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

1、注重发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兴趣,重视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关注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与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考察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有利于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主动参与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研究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交互过程,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关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关注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对教师的评价:

1、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3、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4、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四、评价内容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低年级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由负责老师安排评、互评及家长评的形式进行活动评价) (二)教师自评 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隹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 方式:

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

(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校长牵头,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总之,学生、教师、学校是评价方案的主体,而评价方案的实施实际上就是一次活动效果的考评与检测。

第8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发展性学生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包括确定学生评价主体,确立学生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学生评价内容、设计学生评价工具、灵活运用学生评价方法和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等环节。

1.确定学生评价主体

多元主体评价是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学科特色突出的课程评价。确定评价的主体应该贯彻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教育过程逐步向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而言,应该由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人士等相关活动人员担任评价者,负责对学生的活动、实践表现做出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更为提倡引导学生本人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这样,学生成为了评价主体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产生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或家长等其他人员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这样的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多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还将有助于活动方案的实施,活动目标的达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活动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确立学生评价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实践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中运用并掌握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主体探究的学习方式,

- 1

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和别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组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探究能力 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社会实践、交往能力 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有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愿望;是否能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通过学生收集信息的多少、方法、途径、真实性以及对信息的辨别反思、反应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劳动态度与习惯 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惜劳动成果等品质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与操作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强调学生在技术操作运用过程中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可通过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5.灵活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法是质性评价方法,它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为评价学生的

- 3

指在学生整理、加工和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结果时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总结和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确定学生对信息、技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可采用实作展示、情景测试、任务操作、演示、文件夹评审、报告会、答辩会、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6.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自己的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的一个小结,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4.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取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它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感受收获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它的评价也应是开放性的,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展示性评价是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的经历、收获、作品等通过教室墙壁、媒体、舞台等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同伴之间的评定、鉴定、

- 5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 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不能以学生一个阶段的实践为永久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来给学生下定论。

- 7 -

第9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案

一、评价方式

1、课堂评价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2)生生间谈论

二、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

上一篇:驻村干部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