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关于柏林乡秸秆禁烧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环境污染治理的快速推进,农村秸秆禁烧问题,越来越摆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案桌上。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层层施压,相继出台红头文件。“不点一堆火,不冒一处烟”的口号常响与耳畔,“加强领导,严防死守”也常现与报端。近年来在严令之下,各地“禁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焚烧秸秆现象大为减少,但并为绝迹。

就拿我的舒城县来说吧。每年到了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各级政府就开始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层层签定责任书,制定各种奖励办法,出台一些奖罚措施,规定一段时间为“禁烧期”。通过层层包保,在“禁烧期”内是基本上没有焚烧秸秆。但是在“禁烧期”后,还有相当的田块秸秆被焚烧,留下大面的积黑稻田,随处可见。为此,我对如何解决田块里的秸秆提出几点我粗线的办法。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许多外地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收麦了,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的农民自己不用镰刀割,也不找收割机,只要准备好袋子往家搬粮食就行了。是附近的大型养牛企业科尔泌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的收割机已经帮他们免费收割了。因为这个公司有一个万头肉牛育肥场,还有一个蚯蚓养殖场。两项加一块,每年总消耗麦秸秆为8万多吨,半个县的麦秸秆填不饱牛肚子。公司用秸秆喂牛,再用牛粪养蚯蚓。未来将形成秸秆喂牛、牛粪加秸秆养蚯蚓、废渣再当肥料上地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拉长了产业链条,让秸秆也真正来源与土地,又回到了土地。

用麦秸秆种褐蘑菇的董事长李政伟,也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的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附近农民只知道这里大量需要麦秸秆,却不知道,廉价的麦秸秆经过他的手,却变成了“金元宝”。原来蘑菇可以种在木头上,也可以种在秸秆上。蘑菇场一年需要消耗麦秸秆3.5万吨。

“进去的是麦秸秆,出来的是沼气”安阳县永和和西街村沼气站的站长楚光富投资120万元建了这个沼气站。因为是清洁能源项目,政府财政还给予了80万元的补贴。沼气站目前能供应一个行政村400多户居民的 生活用气,每年能消耗秸秆5000吨,扩建后能消耗秸秆1万吨。秸秆变沼气,废渣是肥料,充分利用,没一点浪费。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秸秆沼气、秸秆戴培食用菌等。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也是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脚踏实地,引领规划,大力支持。

2.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

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方法,也是示范使用后的一项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有效遏制秸秆禁烧引起环境污染的最为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广大农民对这项技术不能充分了解,不知如何操作,现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2.1機械化直接还田的方式

(1)低留荏全量还田。使用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荏农作物,并将碎秸秆均匀铺散在田中,然后进行耕整地作业。

(2)高留荏全量还田。联合收割机在进行收获作物时,切割留荏高度为15-25厘米,匀铺脱粒清选后的秸秆,进行耕整地作业。

2.2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工艺路线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工艺路线:耕整地作业的常用机械有秸秆还田机、旋耕机、铧式犁等,作业方式分为旱耕水整、水耕水整和旱耕旱整三种,可以因地制宜选用。

(1)旋耕机旱耕水整地工艺路线: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低留荏收获小麦,秸秆切碎均匀抛撒→撒施基肥和除草剂→施耕机作业→放水泡田→耙田→水初插秧。

(2)铧式犁旱耕水整地工艺路线:联合收割机收获作物→撒施基肥→铧式犁深耕晒垡→放水泡田→耙田→水初插秧。使用铧式犁进行秸秆深翻还田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由于工作效率低,后续整地工序多,我县农民使用不高。但对于长期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提倡使用这种传统的作风方式。

3.秸秆化学处理

秸秆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2种。(1)碱化处理。早在20世纪初,欧洲就开始进行秸秆的碱化处理研究,用NaoH处理秸秆,利用率可提高40%-50%.目前我国应用较为普遍的是干法处理,这种方法使秸秆中氢氧化钠含量达3%-5%。干法碱化秸秆,其消化率一般可提高12%-15%。(2)氨化处理。氨化处理秸秆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在欧洲许多国家应用。目前我国麦秸氨化处理蛋白可由3.6%增加到11.6%,干物质体内消化率提高24.1%。

为了使作物秸秆得到禁烧的目标,我们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其次是对大量的作物秸秆如何处理提供技术处理的方法。最后就是政府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仅对大马力拖拉机、大中型秸秆还田机与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等农机购置进行补贴,还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比如建设秸秆焚烧发电项目,生产的秸秆为辅料的高品质有机肥料等。强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为秸秆综合利用开创一条新途径。

相信不久的将来,焚烧秸秆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科]

作者:吕红兵

第2篇:县、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精准性探讨

摘要:我国的农业保护补贴从2004年施行至今已经有15年,国家财政每年支出巨额资金,2007年中央财政“三项补贴”支农资金为512.7亿元。学术界对“三项补贴”的实施效果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认为,“三项补贴”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县、乡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精准性;探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中央连续出台了16个一号文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我国种粮直接补贴政策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4年开始实行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同时,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具补贴,2006年“三项补贴”资金总额为196.4亿元。2004年广西也相应出台了强农惠农政策,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与储备粮订单粮食收购挂钩。从2016年起“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018年改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补贴成为农民转移收入的重要来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全程补贴、提供保护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政策特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定不移加大對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对农民种粮不合算的认识,就是政府实施种粮直接补贴政策的基本依据,农业补贴对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4~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本文就县、乡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设置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以促进农业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1 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县农业农村局领导、财政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的实施方案、补贴标准,核实全县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发放。

1.2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政策宣传资料和标语、出版专题板报、报纸刊登,编发短信、微信等形式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宣传工作,将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宣传到村、到户,增加农民的知晓率、获得感、幸福感。对因政策调整、土地调整而不能享受补贴的农民做好宣传解释,争取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乡镇设立并公布补贴政策咨询监督电话,做好受理政策咨询。

1.3 认真细致做好基础工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财政所密切配合,逐一审核每个农户基础数据、补贴标准,补贴面积,补贴金额。严格落实补贴公示制度,在每一个村民小组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县级对乡镇、村做好定期检查,严格对不符合补贴条件的耕地给予核减,严格执行补贴通过“一卡(折)通兑付”。认真核对已经发放的农户,如有错漏、重复的农户做好记录,以便退还。严禁截留挪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耕地补贴面积核准难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要求核实耕地面积、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耕地面积是由村民小组长上报,有些村民小组长没有逐户核对,存在错报、漏报的现象。有些农户耕地转包后仍然享受补贴。另外,村民小组长三年换届,新组长和旧组长对农民的承包耕地面积数据资料交接不好,有的农户耕地承包面积不精准。例如,有一个村民小组长来到我们推广站要求核对以他们村民小组的农户耕地面积。有个农户1982年包产到户后兄弟分户,他只有一个人的耕地,现在有耕地3亩。而另一个农户全家4人,现在耕地只有0.6亩,这个村民小组包产到户后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这两个农户的耕地面积肯定是错误的,但要查出错误的根源较难,1982年承包到户至今30多年了,不知换了多少届村民小组长。

2.2 不能完全做到谁种地、谁种粮给谁补贴

主要原因是农户土地流转有些是私下交易的,村民小组长不掌握情况,即使掌握情况,有的承包户土地转包后仍然不愿意放弃享受种粮补贴。有的村民小组长怕得罪群众,明明知道农户转包了耕地,但也不实报,造成实际种粮的农户不能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而承包权人仍然享受补贴。

3 政策建议

3.1 增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制

以广西田阳县为例,乡镇推广站编制为4个人,实际在编只有2~3个人,个别乡镇只有一个人。乡镇推广站要负责全镇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现在又增加一种稻谷生产者补贴,有的农业技术人员还要参加所在乡镇的行政工作,还有现在正热火朝天的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因此每个乡镇站至少需要5~6个人才能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现在农户信息变化要及时更新,如户主过世,公安部门就要注销户口,银行就要求更改农户的户主账号,这些日常工作都要推广站每天都有人在办公室值班,不能全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还有现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软件不断更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不少农技人员年龄大,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不能顺利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

3.2 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

对中央的一号文件,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性强,涉及全国2亿多农户。假设每一个村民委员会有一个农户补贴误差100元,全国补贴误差数额就不小。因此,要做到精准补贴,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要精确补贴到每一块田地、每一个农户。要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必须从村民小组工作抓起,要做好对村民小组长的培训,培训他们核对耕地面积的方法,教育他们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工作责任心。强烈建议恢复村民委员会的农民技术员职位,可以从现有的村干指定一名村干担任农民技术员。现在没有农民技术员,村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业补贴等工作,没有具体负责人,今天由支书负责,明天找村委主任负责,很难做好工作。同时,乡镇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对村民委上报的农户信息和面积逐一认真核好,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耕地抛荒、转为“三产”用地、转为宅基地、国家征地、土地流转等,要调查摸底,造册登记,不折不扣地核减面积,力争补贴面积误差降到零,使农民感到公平、满意,有获得感。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指向性,笔者建议,实际种植粮食的农民才能享受补贴,对用于种果树、花木、蔬菜(稻菜轮作的耕地除外)的农民不能享受农业补贴。对种粮大户要增加补贴额度,可以设置弹性的补贴标准,种粮面积越多,补贴标准越大,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在,大部分农业补贴是基于农户原来的承包地面积发放的,与实际生产“脱节”,所以对粮食生产没有产生影响。例如,有一农户,妻子是单位职工,丈夫在家务农,2010年后,丈夫转入单位就职,全家转入单位后仍享受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仍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补贴水平总体偏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分散的个体农户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全国来说,1700亿元是很大的财政负担。农业补贴不能解决农民收入稳定问题,农民有获得感但不敏感,个别农户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漠不关心,4~5年都不去银行领补贴的钱。当前,种粮成本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抑制作用要远大于农业补贴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推动农业补贴政策由黄转蓝变绿。以广西田阳县为例,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每亩102.84元,全县人均耕地不足1.5亩,平均每户享受补贴600元左右。因为种粮食比较效益较低,大部分农民种粮食只是为了保证口粮。种一亩早稻的成本是480元左右,其中机耕120元,机收110元,农药和化肥200元,种子50元等,一亩早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产值1820元左右,一亩水稻的产值低于农民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最低限额至少要达到收益高于成本并且不低于非农业收益,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否则,农民就会减少农业投入。所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补贴对象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将粮食补贴与实际种粮面积挂钩,将补贴资金发放给真正种粮的农民。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

3.3 要对耕地地力保护工作的准确性执行问责制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振兴乡村经济,国家每年用巨额资金用于农业补贴,2012年达到近1700亿元。我们乡镇、村民委、村民小组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认清形势,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精神,抓好耕地面积用途的核对、核减,做到每一块田地的种植情况、每一家农户的耕地面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出现耕地已经改为三产用地、国家已经征用、已经改为宅基地的耕地没有核减,相关农户仍然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虚报耕地面积、冒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简介:黄新文(1960-),男,大专,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作者:黄新文

第3篇:煤乡反弹“文化”曲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晋陕蒙三省五县的金三角地带,这里自古就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该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全区辖2镇11乡,共352个行政村。

今年以来,素有“煤乡”之称的平鲁区大力挖掘历史文化,促进转型发展,一个以“门神故里”为品牌的文化产业镶嵌在平鲁大地,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一、人文与历史

平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有史以来,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长期碰撞、交融,使平鲁这块边塞要地积淀下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六郎寨、红娘墓、观音塔、鄂国公庙及大量汉墓群;明代修筑的古长城在平鲁境内蜿蜒绵长58公里;新中国成立后新修的李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建设中的乌龙洞景区,传说是五台山五爷修行得道的地方,并有“先有平鲁乌龙洞、后有五台五爷庙”之说。同样,平鲁也是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宝地,历史上诞生了像大唐名将尉迟恭、金朝大夫虞仲文、明代大将李良材、清代武官刘诏等一批彪炳史册的军事将领和文人墨客。作为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就牺牲在这块土地上,“李林精神”成为平鲁人民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然而,平鲁又是出了名的穷县,1978年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分配收入仅为20.1元,经济排队全省倒数第一、全国倒数第二。

二、资源及优势

平鲁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煤炭总储量达137亿吨,煤田面积达33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区之一,年产原煤达1500万吨。境内有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和安家岭露天二矿。2009年该区争取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达300多亿元,新上东露天煤矿、大梁水库,有两条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平鲁的资源优势还在于土地广阔,发展农牧业的潜力巨大。这里盛产的莜麦、山药、葫麻、豌豆、荞麦、谷黍等小杂粮倍受市场青睐,被确定为全国小杂粮商品基地区(县)。尤其是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红山荞麦,享誉海外,打入国际市场。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富裕和谐新平鲁”这条主线,在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总收入达到14.52亿元,增长42.67%;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34亿元,增长48.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14元,增长1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0元,增长13.4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6亿元,增长58.6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亿元,增长23.9%。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区将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贯穿于科学发展过程中,乘势而上,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六月底,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4.3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41.12%。到年底有望实现20亿元奋斗目标。吹响转型和跨越发展集结号,平鲁率先“抢滩”:煤炭资源整合快速推进,煤矿机械化水平和安全效益在全省创一流;以“一城十镇百村”为模式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模式,在全省创一流水平;社会保障实行应保尽保,达到全覆盖的保障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平鲁区在全省2009年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中进入全省十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四、转型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平鲁富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平鲁却并未因此而止步,而是从以煤为主、靠煤致富向发展文化旅游业转变,“煤乡”转身向世人展示她那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平鲁转型离不开文化,因为这里除了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煤炭,还坐拥令人羡慕的地上资源——历史文化遗存。据统计,该区现有各个时期的遗址18处,墓葬群52处,古建筑32处,石刻碑碣106通,各类出土文物2000多件。乌龙洞、北固山、凤凰古镇等景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所以,从挖煤到挖文化既符合平鲁的转型实际,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旅游依托文化深挖内涵

平鲁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前所未有的大思路、大举措、大发展,精心打造六大旅游板块:首先依托尉迟恭祠堂、凤凰古镇、北固山、乌龙洞等代表性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创新,提升文化旅游景区品位和档次,建设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其次是利用明海湖、大梁水库等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参与性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山水度假旅游胜地;三是以李林烈士陵园为龙头,整合红色及民俗文化资源,建设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板块;四是依托南山公园、环城水系、溪泉河水街等城市景观,完善休闲游乐设施,建设城市景观旅游板块;五是依托平朔露天煤矿、工业园区、风力电厂等大型现代化工业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工业旅游板块;六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产业特色等实际,合理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地方风味型旅游产品,开发以“农家乐”为主的农家生态旅游板块。

(二)、文化依托旅游加快发展

如果说,文化成就了平鲁文化旅游潇洒起飞,那么,平鲁文化旅游的日新月异,不仅让更多的人开始认知平鲁,而且更加期盼感受平鲁“门神文化、黄土风情、黑色基地、绿色生态”的旅游文化魅力。

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按照由黑色向绿色、由资源型产业向文化旅游业转型的思路,精心打造关联度较大、影响力较深、前瞻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项目板块,紧紧围绕尉迟故里、“门神”文化这条主线,推进凤凰古镇、井坪古城、乌龙洞、明海湖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从2007年开始该区紧紧瞄准乌龙洞、北固山两大历史景观,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捐资、社会参与的办法,投资2.5亿元开发建设乌龙洞、北固山两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当地民间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激情空前高涨。2009年春,煤老板王明海投资2亿元开发修建的明海湖长城文化旅游项目,为平鲁西北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2006年,平鲁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平鲁的建设者们同样以保护历史文化的长远眼光来改造和发展城市,在旧城改造中修建三大靓丽的景观。一是城墙景观带。沿全长1700米的明城墙从墙里到墙外,投资2500万元建设集城墙保护、城墙带绿化、广场硬化、景观亮化、现代雕塑于一体的城墙景观带。同时配置反映晋西北民间文化的民俗馆。二是溪泉河水街。对穿越井坪城东西的溪泉河进行园林式治理开发,打造成商业文化与园林文化相结合,江南风光和塞外特色兼具的靓丽景观。三是建成南山文化公园。井坪南梁是汉墓遗址,该区投资5000万元在遗址周围,依山傍势建设南山文化公园,园内有文昌塔景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文化活动中心、四季植物公园区、博物馆和碑艺园,值得一提的碑艺园将对平鲁境内出土的珍贵文物和散落在民间的碑碣进行集中保护并精心布展,增添和弥补平鲁的历史记忆,提高平鲁的城市品位。

(三)、举“门神文化”名片,促文化旅游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平鲁区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领域,把老祖宗传下的“门神文化”在尉迟故里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平鲁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围绕边塞文化、古军事文化、佛祖文化等主题,以尉迟故里、“门神”文化为主线,推进凤凰古镇、井坪古城、乌龙洞、明海湖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关联度较大、影响力较深、前瞻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旅游项目板块,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全面启动了井坪古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凤凰城镇、乌龙洞、明海湖二期工程建设,在区城范围胜利路以东、建设路以西、明珠街以南、红旗商店以北的旧城地段,通过拆迁改造以恢复其历史原貌;在古城内建造中华门神文化园和门神文化展厅,修复古城墙,完善古城景观,恢复千总署、参将署、民居和商铺,建设“民俗风情一条街”,并以此为平台,与传统节日、庙会相结合,逐步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影响较大的“门神文化节”。形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统一,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呼应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在开发文化旅游资金投入方面,平鲁区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构建起旅游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除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外,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当地编制旅游规划、重大项目论证、旅游商品研发、开展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外出招商引资以及省、市旅游节庆活动等,该区还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向旅游产业开发倾斜,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与此同时,该区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在古城的修复与开发中,凡社会与个人依法按照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开发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兴办旅游项目的,土地由政府统一划拨,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鼓励全社会各大行业依法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旅游运输、旅游接待服务与旅游娱乐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背负着大自然的厚爱,站在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上,平鲁文化旅游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始留下足迹。雄伟壮观的明长城、历史悠久的古城镇,富有传奇色彩的门神故里……众多景观如珍似宝;龙洞滴珠、固山巍焕、明海湖……特色资源令人惊叹。这些曾经深藏闺中的神奇风光,正在平鲁区将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强区的探索实践中,撩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助推平鲁摆脱产业结构单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4篇: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2007-12-07 17:36:3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2)

×年,我乡的文化体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乡文化体育中心和乡属各站所通力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好宣传培训工作

×年,乡文体中心严格按照乡通字号文件《关于印发〈乡科普宣传栏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做好乡街面科普宣传栏的监督、检查、评比、考核工作,督促站所制作了期科普宣传栏,内容涉及森林防火、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康生活常识、体育锻炼知识、国土资源保护、医疗互助、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依法诚信纳税、小城乡建设、果树栽培技术等各方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宣传工作,全年共计宣传期,展览图片余幅,文字宣传万多字,内容包括党建、工、青、妇、政务公开、反腐倡廉、政策法规、“保先”教育等。同时配合乡政府、各站所举办各种培训班次,参训人数多人次。

二、抓好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

在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乡文化中心干部职工主动深入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指导帮助建立各种文体活动室,促进农村文体事业的全面发展。

⒈参加乡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协助普查办出宣传栏期,举办经济普查培训班次,培训普查员人次。

⒉配合乡人大召开届人大次会议,为会议宣传照相余张,协助会议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期,参训人数达人次。

⒊协调县歌舞团下乡举行春节歌

舞联欢演出,共计演出各类节目余个,观众达人次。

⒋配合妇联举办农函大培训班,培训各村(居)委会妇女代表人次,并为会议照相张。

⒌配合乡妇联举办各村(居)委会妇女主任参观周边乡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

⒍配合市、县文化局和县委宣传部搞好民间文化保护、调研及文化产业摸底调查工作,历时天,对我乡范围内相关文化经营户、民族民间器乐(音乐)、文化传承人(艺人)、民间美术、传统工艺进行一次摸底排查,走访余人次,填报各类表册余份。

⒎配合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出“保先”图片宣传栏期。

⒏协助乡民政所、武装部制作“双拥”宣传展板期,制作图片余幅.⒐配合县文化局联系乡派出所、工商分局对境内的网吧、游戏室以及音像制品经营

户主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检查网吧家,游戏机室家,音像制品经营店家,现场整改网吧家,处罚网吧家。

⒑协助乡民政所举办一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人。

⒈协助两个村委会参与精神文明宣传画、宣传标语的选址、制作工作。

三、抓好文物保护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今年月初,乡文化体育中心主动配合县文管所加强境内特别是古城墙的保护工作。根据县文管所的统一安排部署,乡文化中心与施工方主动协调做好沿路的相关出土文物监管工作,加大宣传保护古城墙工作力度,把古城墙最大限度加以保护。

乡文化体育中心利用春节前,加强对各文化经营户的管理力度。要求各经营户依法文明经营,诚实守信,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同时通过下半年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网吧经营管理,以点带面,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净化文化市场,促进各文化经营户健康、文明、依法诚信经营。

四、发展民间文体事业,抓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乡文化联合体队伍,利用节假日、农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又为自身队伍创收增效益,逐步壮大实力,逐渐成为一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结合文化户摸底排查、文化产业调查的工作要求,乡文体中心为各支队伍建立档案,进一步摸清各队实力,建立文体活动人才库,为今后协调各队共同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加强对各支文体联合户的指导与管理,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乡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稳步发展。

五、抓好学校体育和老年体育活动开展

与学校配合,除抓好两操一课的活动外,注重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及学生身体素质建设,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各种运动会、艺术节等文体活动的指导协办,进一步促进全乡学校体育的发展。

乡文体中心积极协助乡老体协制作活动章程宣传展板,为地掷球场统一标准划线,通过加大对乡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财务管理与业务协调,使我乡的老年人文体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六、积极参加县级各类活动

乡老体协组队人参加县第五届老年人门球运动会荣获第名。参加县老体协举办的太极拳、太极剑培训。

乡文体中心干部职工响应县委文件精神,观看电影,接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认真参加医保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共计开支经费元。

七、存在问题及明年打算

一是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要在主动完成工作的能动性上下好功夫;二是自身业务

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第5篇:乡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年,我乡的文化体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乡文化体育中心和乡属各站所通力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好宣传培训工作

×年,乡文体中心严格按照乡通字号文件《关于印发〈乡科普宣传栏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做好乡街面科普宣传栏的监督、检查、

评比、考核工作,督促站所制作了期科普宣传栏,内容涉及森林防火、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康生活常识、体育锻炼知识、国土资源保护、医疗互助、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依法诚信纳税、小城乡建设、果树栽培技术等各方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做好宣传工作,全年共计宣传期,展览图片余幅,文字宣传万多字,内容包括党建、工、青、妇、政务公开、反腐倡廉、政策法规、“保先”教育等。同时配合乡政府、各站所举办各种培训班次,参训人数多人次。

二、抓好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

在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乡文化中心干部职工主动深入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指导帮助建立各种文体活动室,促进农村文体事业的全面发展。

⒈参加乡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协助普查办出宣传栏期,举办经济普查培训班次,培训普查员人次。

⒉配合乡人大召开届人大次会议,为会议宣传照相余张,协助会议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期,参训人数达人次。

⒊协调县歌舞团下乡举行春节歌舞联欢演出,共计演出各类节目余个,观众达人次。

⒋配合妇联举办农函大培训班,培训各村(居)委会妇女代表人次,并为会议照相张。

⒌配合乡妇联举办各村(居)委会妇女主任参观周边乡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

⒍配合市、县文化局和县委宣传部搞好民间文化保护、调研及文化产业摸底调查工作,历时天,对我乡范围内相关文化经营户、民族民间器乐(音乐)、文化传承人(艺人)、民间美术、传统工艺进行一次摸底排查,走访余人次,填报各类表册余份。

⒎配合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出“保先”图片宣传栏期。

⒏协助乡民政所、武装部制作“双拥”宣传展板期,制作图片余幅.⒐配合县文化局联系乡派出所、工商分局对境内的网吧、游戏室以及音像制品经营户主进行了一次大检查,检查网吧家,游戏机室家,音像制品经营店家,现场整改网吧家,处罚网吧家。

⒑协助乡民政所举办一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人。

⒈协助两个村委会参与精神文明宣传画、宣传标语的选址、制作工作。

三、抓好文物保护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今年月初,乡文化体育中心主动配合县文管所加强境内特别是古城墙的保护工作。根据县文管所的统一安排部署,乡文化中心与施工方主动协调做好沿路的相关出土文物监管工作,加大宣传保护古城墙工作力度,把古城墙最大限度加以保护。

乡文化体育中心利用春节前,加强对各文化经营户的管理力度。要求各经营户依法文明经营,诚实守信,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同时通过下半年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网吧经营管理,以点带面,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促进各文化经营户健康、文明、依法诚信经营。

四、发展民间文体事业,抓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乡文化联合体队伍,利用节假日、农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又为自身队伍创收增效益,逐步壮大实力,逐渐成为一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结合文化户摸底排查、文化产业调查的工作要求,乡文体中心为各支队伍建立档案,进一步摸清各队实力,建立文体活动人才库,为今后协调各队共同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加强对各支文体联合户的指导与管理,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乡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稳步发展。

五、抓好学校体育和老年体育活动开展

与学校配合,除抓好两操一课的活动外,注重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身体素质建设,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各种运动会、艺术节等文体活动的指导协办,进一步促进全乡学校体育的发展。

乡文体中心积极协助乡老体协制作活动章程宣传展板,为地掷球场统一标准划线,通过加大对乡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财务管理与业务协调,使我乡的老年人文体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六、积极参加县级各类活动

乡老体协组队人参加县第五届老年人门球运动会荣获第名。参加县老体协举办的太极拳、太极剑培训。

乡文体中心干部职工响应县委文件精神,观看电影,接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认真参加医保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共计开支经费元。

七、存在问题及明年打算

一是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要在主动完成工作的能动性上下好功夫;二是自身业务素

质和理论修养与时代发展差距还很大;三是工作中还有畏难拖拉现象;四是规范化建设上还待完善。

针对上述不足,在明年的工作中,乡文化体育中心将加强自身建设,明确工作职责,积极推行服务承诺,以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注重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顺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为我乡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文化体育中心

二五年十二月

第6篇:乡文化体育工作典型材料

满族屯满族乡是科右前旗唯一的边境乡,也是兴安盟唯一的满族为主体,蒙古族为多数的民族乡,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民族乡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满族聚居并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满族屯乡。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乡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乡,使文化体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和推广文化体育工作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人为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方针,以提高农牧民文化生活水平和增强体质为根本目的,坚持普及与推广相结合,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在蓬勃发展。

(一)突出工作重点,推动了群众文化体育的发展。乡政府和乡文化站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全民健身活动为重点,积极组织,普遍指导,全乡的群众性社会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丰富多采。一是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全乡经常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围棋、农牧民那达慕,歌咏比赛等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体育从业人员和业余运动员达100余人。组建了乡级机关的老年体协组织1个,还组建了“祭敖包满蒙文化推进协会”一个,协会每年搞一次祭敖包“那达慕”活动,这是满族蒙古族群众传统的体育活动,比赛项目有摔跤、赛马、射箭、布鲁、蒙古象棋等项活动。二是加强对社会体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为了保证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选送体育工从业人员到旗文化局参加健身舞、门球、太极拳、民歌、健身操等各类培训班,我乡有一名同志通过培训考试获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三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根据旗文体局的部署,我乡以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活动月为载体,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组织召开了全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乡篮球赛。乡政府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那达慕”,各嘎查每年都举办一次小型“那达慕”活动。乡老年体协围绕“发展牧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方针,组织开展了老年人象棋、门球等比赛,积极参与盟、旗老年人运动会,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夯实体育基础,加快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抓好学校体育是全面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基础,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点。一是加强体育教学。在全乡各中、小学校开设体育课,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科目,还将体育教学列入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方案。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学校正常开展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二是重视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每年都组织举办全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部分学校还开展了篮球、拔河、乒乓球、越野赛等一些体育竞赛。三是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各学校每年坚持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三)注重培养人才。近年来,乡政府和学校在认真贯彻《体育法》的过程中,以培养和输送人才为目标,加大了培养人才力度。一是注重培养人才。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定和完善了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身体素质和比赛能力。目前我乡共有篮球、田径2个项目的体育代表队。近年来,乡篮球队共参加旗级比赛3次,获得三连冠,学校田径队参加旗级比赛四次均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二是重视发现和输送人才。注重发现体育苗子,坚持高标准、科学选材,努力培养、积极推荐,向体育高等学校选送了各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8名。

(四)确保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仅靠民间力量举办群众体育事业,难有做为。必须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近年来,乡级和村级的大众健身设施不断增加,已建成健身场地2处,在乡政府所在建成占1万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广场,内设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舞场,还配备了单杠、双杠等十多种健身设施设备,总投资100多万元。

在乡政府与嘎查级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下,我乡辖区8个嘎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新建或改建乡文化站和嘎查文化活动室,新扩建的乡文化站有200平方米,其中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阅览室45平方米、办公室50多平方米,文化工作人员2名,每月都组织开展一次全乡范围内的文化体育活动,活动有乒乓球、台球等球类比赛和各种棋类比赛,此还开展外书画展、摄影展、安代舞培训班等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满族屯嘎查建9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投入12万元,特门嘎查建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投入了15万余元。每个嘎查都配备了应有的文化活动器材。使保证了广大群众业余生活的需求。

(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间艺术

我乡是清康熙年间清王朝公主下嫁的地方。由于满蒙联姻,这里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积淀非常厚蕴。满蒙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民间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满蒙文化艺术在民间处处存在,广为流传。为了使满蒙民间文化艺术继续传承和发展,我乡党委、政府早在1984年就把满蒙民产文化艺术建设给入了当地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且得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一贯重视。此项工作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造就民间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目前,队伍稳定成员有500名。并涌现出了阿日彬贺喜格、额尔敦达来、斯琴、巴雅尔、长青等一批在区盟级比赛中夺魁的民歌演唱能手,他们正式成长为全乡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导人物、代表人物。

传统的“安代舞”也在满族屯满族乡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换发出现代“安代”的气息,安代舞是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种类,然而满族人来到乌兰毛都大草原以来,与蒙古族人民一同繁衍生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为继承和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将安代舞表演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满足广大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族屯乡积极鼓励和培育安代舞表演艺术人才,把安代舞教学容入德育工作之中,并创造条件,为安代舞提供表演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各嘎查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乡政府专门请来旗文体局专业安代舞老师给广大安代舞爱好者培训现代的安代舞舞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截止目前,全乡业余安代舞蹈员已达几百余人。乡政府还决定,近几年内,投入更大的资金,购买安代舞服装、蒙古靴、绸巾、哈达等演出用具。

(六)我乡文化发展史有创新。

为更好的贯彻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区”的精神,为了加快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的经济文化建设,更好的对外宣传满族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打造出满族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形象,我乡将举办《满族文化旅游节》活动,此项工作正策划中。

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扎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一书,并于2007年12月在乡政府举办了首发仪式,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我乡干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一个创新,是全盟乡级政府自筹资金编撰历史文化书籍的首例,它对我乡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和谐满族屯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我乡还投资3万元制作记录满族屯乡经济文化发展的mtv节目,内蒙古电视台蒙汉频道中陆续播放。还投资4万元制作了涵盖全乡风景风貌的画册。

(七)保护文化遗产

古老自然是满族屯乡的草原品牌,满蒙文化是满族屯文化的特征,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特别加大对我乡境内的各类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比如修缮了金界壕、大方城遗址、古树、古井、查干敖包、小龙山等独特的古今辉映的自然历史景观。

二、文化体育工作成效显著

经多年的努力与磨练,我乡文化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2000年、2001年两次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2006年、2007年被评为全盟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3年、2004年全旗农牧民、职工篮球赛连续三年获第一名。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授予该乡“全区民间艺术乡”荣誉称号。1997年,该乡被兴安盟行署命名为“蒙古族民歌之乡”;2000年,该乡文化站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先进文化站”。并在历史文化神韵与现代风情的亲合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先后有以满族屯乡为文化底蕴的《科尔沁蒙古族民歌100首》、《满族屯变迁》、《草原深处的满族乡》、《札萨克图郡王旗满族那拉》等书籍相继问世,并且在全国出版发行。

第7篇:乡文化服务中心2008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文体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乡文化站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探索和研究本

乡文化活动特色,开创创新,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范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乡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认真参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我乡文化事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通过一年以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年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创新机制,让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满足和提升。群众文化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农民生活富裕、知识更新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文化激励机制的形成,文化站变过去的被动送文化下村为现今的主动送文化下村。

(1)2008年6月6日—6月12日,我乡积极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8年端阳花市科普文化宣传及地方特产展示活动,在2008年端阳花市新农村文艺汇演中,我乡组织的《生命如歌》荣获铜奖。参加隆阳区组织的端午节包粽子大赛由于组织得力,服装整齐,认真遵守比赛规则,每个环节都按要求去做,获奖名额最多,被第五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8年端阳花市筹委会授予组织奖。

(2)2008年9月13日—14日,组织参加2008年中国·保山澜沧江狂欢节活动,我乡选送的两名歌手在参加“唱响澜沧江”乡村歌手大赛中取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3)2008年10月7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同时也是第二十一个敬老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不断丰富广大老年人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老龄工作环境,根据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我乡积极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敬老节活动,**村老年健身团参加了由区委、政府主办,区老龄办、区文体局、老体协承办的城乡老年人参加的隆阳区老年人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热烈庆祝第二十一个敬老节的文艺表演活动,表演节目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4)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使普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我乡于9月17日上午召开了普查员会议,进行了业务指导,抽调村委会专职工作人员配合调查,并由普查员提供文物普查线索。目前,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各村已转入第二阶段的田野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

(5)精心组织篮球比赛。借助实验中学召开冬季运动会这股有力东风,我乡认真组织了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篮球友谊赛。

2、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为使我乡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明确经营指导思想,守法经营,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轨道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1)定期做好集市出租和销售音像制品商店、临时摊位的检查和清理。2008年10月29日,恰逢**集市的街天,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对全乡文化市场安全生产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盗版碟片、电子游戏室、文化活动室、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2)加强民间艺人管理,规范民间艺人演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对农村婚丧嫁娶请的唢呐班子严格审查,防止色情演出,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邪教等腐朽思想对群众的侵蚀。一年来,文化站在派出所的配合下,认真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查处了部分无证演出的剧团,净化了文化市场。

(3)不定期的抽查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市场。

网吧是一种新型娱乐场所,已有部分青少年对网吧已达到痴迷的程度,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以及派出所等部门的支持下,对全乡三个网吧进行了正常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3、加强自身建设。参加市、区文化系统的各项培训,加强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为群众文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有计划地安排好“2131”工程队放好每一场电影,全年共播放电影5场次,观看群众3580多

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山区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反邪教、法制宣传工作。全年协同乡政府、派出所开展了三次反邪教、法制宣传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进行警示教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警惕,识别真伪,抵制邪教侵蚀,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此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利用集市街子天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

6、配合中心工作。文化

站受双重领导,在做好文化工作的同时,能积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完成各项工作,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照片、图片等形式服务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7、文化站有书2000多册,全年共开放30次,一般放在农闲时节,来看书阅报借书的有干部、群众,一般中青年人较多,大家都认为**乡文化站阅览室里的书种类较多,知识性强,借看方便。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基本要求。

(1)由于乡镇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文化资源缺乏,农村文化消费低下,仅有的科技图书都是上级部门赠送的,多年来没有购置一本新书。文化站的图书由于年代较久,加之图书阅览室较为潮湿,图书大部分已不能使用,没有新的、先进的书籍来充实,群众的文化品味很难提升。

(2)文化站的硬件设施还未能有效地解决,缺少举办文艺演出的场地和基本设施,农村文化阵地完全设有发挥,群众的素质偏低,文化创新思想较为保守,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开发。

(3)还缺乏文化活动、休息娱乐场所。

三、下一年的工作措施

1、继续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积极争取资金,添置文化硬件设施,把干部群众需求的各项有益活动开展起来。

3、进一步加强对各村老年协会的管理工作,使各村老年协会真正成为老年人安心、舒心的向往场所。

4、切实搞好文化宣传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下乡活动,采取走下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到村组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水平。

5、继续巩固好现有的农民业余表演队,逐步培养年轻表演人才,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全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结合本乡各学校、单位、村的实际,开展好各项有益的健身活动,使全乡人民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正确的心态,积极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乡的经济建设勤奋劳作。

7、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安全检查。继续协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黄、毒、赌,禁止封建迷信活动,通过黑板报、标语、老年表演队宣传科学,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8、深入调查研究我乡各个村村寨寨的特色文化,并把其提升到更具民族特色、更具地方魅力的文化艺术层次上来。

2008年文化站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乡文化站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区为己任,再接再厉,为我乡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尽力。

**乡文化服务中心

二○○八年十一月一日

第8篇:军屯乡中学体育工作总结

紧张繁忙的一学年过去了,我们在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圆满完成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教学任务。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体育三类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本学年体育课逐渐趋于稳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使整个课题改革形成良性循环向前推进。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5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初三毕业班的《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为99.5%。

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郑本华、张恒成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全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里体育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老师作为顾问监促、指导工作,从制定比赛规程到裁判工作都由体育教师来完成,这样既丰富我校体育活动,又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抓代表队训练卓有成效。本学期重点抓了篮球、田径两大项的校级代表队训练,通过改进训练方法,重视冬训工作,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结合起来等措施,参加校际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2011年汶上县第二届“中学生篮球杯”上获得全县第三名,乡镇第一名的佳绩。

在历届汶上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成绩一支名列前茅。

军屯乡中学艺体教研组

2012年1月

第9篇: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乡综合文化站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县**乡综合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站长王向东同志身体力行,克服经费不足、人员少等不利因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创造性的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赢得了辖区百姓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肯定与鼓励。现在,将文化站的全年工作,予以总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都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成了主要工作任务内容,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奋斗目标。为所有的文化战

线的工作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全站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内容实质。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工作规划。

我们继续从抓紧抓好大秧歌队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入手,新增了红升村腰窝棚屯、五棵树村曲家屯、福兴村大鞭杆子屯、永胜村石家屯、 晓光村南葛家屯、五棵树村五棵树屯、**村乔家屯等七支大秧歌队。协调花嫁之约婚庆公司为这七个大秧歌队购置了秧歌服、彩扇、腰带,大鼓、锣、歘、音响等。使我乡的大秧歌队整体上不仅人数增加到2000多人、质量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此,我们于挂锄季节邀请了县文化馆的舞蹈教师张艳霞深入到部分村屯,组织秧歌队的骨干人员,教授标准的、统一的动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我们重点扶持了晓光村贾家屯农民小剧场。这是我乡农民企业家栾长斌投资70万元,独资开办的。小剧场于1月份竣工,春

节期间开业。小剧场的开张,不仅迎来了本村的农民到这里唱歌跳舞,还吸引了全乡各地的农民朋友。就连我们乡里组织的三八节演出、七一演出、国庆节演出都在这里进行。逢年过节,小剧场还请来专业的演艺人员来场献艺,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成为我乡文化站为农民提供文化生活的基地。在此基础上,文化站还在每个村选择至少一人作为乡村文化明白人。成立了乡村文化小剧团。文化站长王向东自任小剧团的团长,利用农闲季节排演节目,到各屯去巡回演出。

依托着文化小广场、小剧场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重点扶持了**村中心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大灰堆郑永利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房屯孙贵文化大院等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每个文化大院,都有大秧歌、现代舞、健身舞的群体。还培养了说快板书的,演二人转的、说数来宝的、演拉场戏的。总之,大家

各取所长,各尽所能,丰富了舞台,陶冶了性情。

今年4月,站长王向东还帮助中心小学校开展了文化进校园活动。帮助中心校搞起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提升了文化艺术节的品味,增加了艺术节的内容。在这期间,站长王向东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中心小学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他亲自为广播站培训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设计制作广播站内部设施,提供专业的播音设备。研究站内的管理制度,使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三次播音。现在,红领巾广播站已经成为中心小学校师生们沟通心灵的窗口,锻炼文采的基地,活跃校园文化的舞台。也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乡文化站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挖掘和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是乡文化站的重点工作之一。站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红旗村战家屯农民刘长林很有绘画功底和热情,特别是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

个侄女、一个外孙子都很喜欢绘画。就连邻居也成了他的徒弟。全屯有20多位在书法、绘画、剪纸、根雕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王向东因势利导,自掏腰包6000多元,为刘长林送去了大量的染料、画笔、宣纸等用品,购买了石膏像、书籍等,并鼓励刘长林开办农民文化创作室。在站长王向东的鼓励与支持下,全省第一家农民文化创作室开张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本刚、政府副县长王艳枚亲自为创作室揭牌。乡党委书记孙勇、乡长李惠达及所有在家的乡镇领导全部出席。县委宣传部各部门领导和县文体局各位领导都出席了开张庆典。农民文化创作室的开办,为那些有着书画等文艺爱好的农民找到了发挥才艺的舞台。现在,文化室已经拥有会员近20人,成功举办了刘长林等农民书画展。

为了全面反映我乡文化站的工作,展示乡村文化能人的先进事迹,交流乡村文化的工作经验,促进乡村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文化站克服人员少、没有

经费等实际困难,创办了全省首家《乡村文化》工作专刊,每年4期,免费发放到乡村干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分发到村屯小卖部、沿街商户。还提供给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的效能。《乡村文化》的创办,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和全乡农民、教师等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

2013年已经接近了尾声,2014年的钟声也即将敲响。**乡综合文化站将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更大光荣,实现新的工作目标!

**县**乡综合文化站

2013年10月15日

上一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诗歌批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