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精选8篇)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 篇1

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校团委学生联合会申报组织

“用梦想铸就未来”

体育节

一、活动背景

1.在建设和谐社会下,创建和谐校园,增添校园和谐气氛。

2.新的学期刚刚开始,通过这场友谊赛可以活跃体育活动的气氛,增加各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各专业年级间的体育交流。

3.在最有活力最为宝贵的大学时代,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纪念、有太多的灵感值得我们去实现,我们大学生的课余爱好多种多样,有丰富的素材可供发挥。

4.鼓励大家动手尝试,锻炼实践能力,真正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在动手实地操作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素质。

二、活动目的1、通过锻炼增强体魄,培养大学生室外实践能力,强化动手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各班级凝聚力。

3、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为在校生搭建课外体育活动锻炼平台。

4、志同道合者可借此机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类别:体育文化与身心发展

五、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6日、27日

活动地点:北区体育场

六、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

a)沟通准备

i.ii.i.联系各学院体育部,传达活动内容与精神; 联系相关宣传单位。租借桌子; b)物质准备

ii.iii.准备器材; 设计、制作传单、海报、横幅;

iv.购买奖状、奖品;

2.宣传造势

c)口头宣传:与各分团委取得联系贯彻活动精神,明确活动流程;

d)扬华网:宣传报道,调动同学积极性;

e)会展前三天至前一天发传单和贴海报;

f)会展一周前1条横幅挂于教三食堂门口,展板摆放在三食堂门口; 3.报名工作及参展团队前期准备

a)在一、二、三、四食堂前设立报名点,并领取比赛秩序册;

b)各参赛队伍注明联系方式;

c)各参赛队伍提交报名表详细情况;

d)工作人员统计参展团队报名表。根据各队要求,购买所需物资。

4.活动当天流程

a)拔河(11月26日上午9:30)

1. 活动名称: 拔河

2.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 每个班级派出16名同学参加(8男8女)

3. 活动流程

4月17日上午9:30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实行淘汰制,比赛双方由各自抽签决定,如果比赛队伍呈单数,将直接晋级(按抽签结果而定)

4. 奖励方式:比赛取前六名进行积分

b)8字长绳(11月26日上午11:00)

1. 活动名称:8字长绳

2. 活动方式:通过比赛,选出优秀班团队

3.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 每个班级派出16名同学参加(8男8女,另任选2人摇绳)

3. 组织方式:计时三分钟,4. 奖励方式:比赛取前六名进行积分

c)球类沙龙(11月26日下午2:30)

1. 活动名称:球类沙龙比赛

2.活动方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出五男五女参加比赛)进行比赛。3.活动要求;各队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起跑线前每隔5米放置一个筐,筐内依次放置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毽球、乒乓球等器械,要求队员每经过一处要用颠、拍、垫、踢等方法击打各类器械5次。比赛采用接力形式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

4.奖励方式:比赛取前六名进行积分

d)十人九足(11月27日上午9:30)

1. 活动名称:十人九足

2. 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 每个班级派出10名同学参加(5男5女),用9跟丝带绑住脚,互相协作完成比赛,3. 奖励方式:比赛取前六名进行积分

e)背夹球(11月27日上午11:00)

1.活动名称:背夹球比赛

2.活动内容:每班一男一女组成一对,共六对,两人背夹一排球,以接力方式进行比赛,每一对采取往返跑形式,从起点出发,绕过中点旗杆后再返回起点,将球交给下一对,下一对接球后继续,直至六对都跑完。

3.奖励方法:取前六名进行累计积分

f)趣味篮球赛(11月27日下午2:30)

1.活动名称:趣味篮球赛

2.活动内容:每班派出三男两女共5人。比赛以趣味篮球的方式进行比赛: a.比赛采用上下半场制,上下半场各15分钟,中场休息;每队每场比赛上半场暂停一次,长暂停,下半场暂停两次,长短暂停各一次。

b.比赛中,女生得分记双倍分,即:两分球算四分,三分球算六分,罚球算两分。男生得分按照国际篮协记分标准进行记分。

c.比赛结束,女生一分未得的球队将从比赛最后的得分中扣10分。

d.比赛按照国际篮球联赛的最新规则执行。

3.奖励办法:取前六名进行累计积分。

5、评奖方案及奖励方法

(1)评奖方案:

计分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各项比赛去前六名进行积分。依次排序为:第一名积7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以此类推。累计各班总体得分情况。

(2)奖励方法:

累计团体总分第一名奖励现金800元,累计团体总第二名奖励现金600元,累计团体总分第三名奖励现金500元,累计团体总分奖励现金400元,累计团体总分第四名奖励现金300元,累计团体总分第五名奖励现金200元,累计团体总分第六名奖励现金100元。以上均另附校级证书。

七、进度安排

八、经费预算(单位:元)

传单80元

海报75元

横幅两条 300元

展板两个 300元

贴纸100元

奖金一等奖一个1000元,二等奖一个800元,三等奖一个500元奖状50元

布料依各班要求情况而定,控制在200元以下

共计3605元

九、组织机构

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校体育部

承办:公共管理学院

十、申报组织:

十一、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学生会

活动负责人: 学生会主席

体育部长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 篇2

体育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与其它人类文明成果一样,离不开人类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到了现代社会,体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出来。有人把体育比作阿拉伯神话,似那位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小孩从魔瓶里放出的怪物,随着一口轻烟,它升腾于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至,因而对全世界60亿人口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体育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焦点,社会的折射,体育与家庭、宗教、政治、经济这些传统的领域一样,也是社会中带着普遍性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社会性制度,是当今社会中最为广泛的文化领域之一。正如《全民健康计划纲要》中提到的“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1.1 体育与和平的发展

“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体育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着和平与发展。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世界各国普及程度高,是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促进了民间友好发展,也促进了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发展。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地拥有“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中美建交源于小小的乒乓球。日韩联合举办2002年世界杯,朝鲜和韩国积极利用共同组队参加比赛而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奥运会也本着促进各国人民友谊与世界和平的宗旨而赢得世人的注目。

1.2 体育与社会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这种促进作用是相互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2.1 提高人的素质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既是现代化的起点,也是现代化的归宿。而人的现代化应该是全面的,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体育运动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人的素质既有体能上的又有心理上的。加强体育锻炼,能保证人有充沛的体力与必要的健康,保证首先有身体条件去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在体育竞争中有规则前提下的激烈竞争,使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应对竞争;又能在竞争中坚守“游戏规则”,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平、进步、团结、友谊的体育宗旨,使每个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责任,让每个人在无形中提高自己对于社会、自身的认识。

1.2.2 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体育比赛的举办,需要场馆及配套的服务等方面的配合。为了保证比赛的成功,自然会相应加强城市的建设,场馆的建设,交通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这就是体育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展现。北京十一届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奥体中心的修建、亚运村的落成等等许多工程,使北京的城市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善,使北京现代化程度大大向前迈了一步。

1.2.3 加速高科技应用

比赛中许多因素如运动员的服装、球拍、球鞋、及比赛器械都会影响最终成绩,这促使各国体育科研的发展,这些科研成果用于实践,既能为体育服务,又能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

1.3 体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运动,是未来主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其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最高可达4%,如果计入体育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影响的GDP可高达7%,居所有行业的前六位,在服务行业中居第三位,仅居银行和证券之后。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至3%之间。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团队的名称、标志、声誉等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随着体育商品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体育组织的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其无形资产、市场价值也越来越大,如1999年,我国足球甲A联赛14支俱乐部冠名权一项的收入高达1.8亿元。体育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国民建身娱乐、创造商业利润和国力象征三项功能。体育文化的策划也只有以上述三个功能为出发点,才是可取的。

2 体育文化策划的特点

文化策划是指策划人通过对文化环境的市场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文化资料及手段,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推动文化活动的进程,并且提前判断文化活动开展的顺利程度及其效果,具有一定功利性质的活动。从当今体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各项目的职业化是必然趋势。从策划的角度出发,自然只有把握住这种趋势才有可能使策划成功。总的说来,从上述的三个体育功能为出发点,体育文化策划应有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这三大特点。

2.1 职业化

由于各项目产生、发展的基础不同,这也导致了各项目的职业化程度不同。如足球、网球、棒球、篮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分析起来,职业化产生的条件有:

2.1.1 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积极性高、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开发出来才是有前途的,这一点保证了有基础赢得老百姓去关注。

2.1.2 项目本身激烈、紧张,富有吸引力

观众肯定不会去观看平淡无味的比赛,既浪费钱,又耗费体力、时间。这一点是在有群众基础的条件上,去促使观众经常性欣赏比赛,以此来获得票房价值,与此项目有关的消费也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2.1.3 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管理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对加盟的各俱乐部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以此保证此项目的正常发展。如美国的NBA,日本的职业足球联盟,这些组织既可以是盈利性的,又可以是非盈利性的。这三条是策划中对体育项目职业化程度把握的基本要求。以美国的棒球为例。棒球由于集游戏性、教育性、竞技性于一体,一直深受美国人民喜爱。早在20世纪初,美国国会就通过决议将棒球列为国球,并由总统亲自宣布。自此每年全国棒球大联赛开幕之日,总统必定亲临赛场开球,这已成为传统。节假时,到处可看到全家出动,通过棒球共享天伦之乐。棒球成为社会交际的一个工具。电视几乎随时能看到比赛的录像或直播。而由全国的职业棒球联盟组织的28支职业球队比赛时,总能吸引大量观众。每个队全年大约进行80场比赛,现场观众累计达8400万人次。

2.2 商业化

文化策划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策划主体更好地得到实际利益。体育文化策划商业化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奥林匹克运动自我发展的需要。

自从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创盈利的先河以后,商业化的气息渗入到各单项中来,体育文化策划商业化特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得以体现。

2.2.1 门票

门票是基本的收入,但现在门票应体现出差别,尽可能地考虑各阶层人士看比赛的比例,赚取最大的利润。重要赛事的门票,F1、NBA、足球等门票,各种套票、贵宾票等都非常火暴。

2.2.2 广告

广告既包括运动员服装、比赛用具,又包括场地广告、电视广告、门票广告、赞助广告、宣传广告。广告既是企业宣传的好时机,也是盈利的途径。现在国内联赛的赞助及各队的服装上赞助广告,都是企业最好的广告宣传。

2.2.3 指定产品

是指运动队、运动员指定饮用的饮料,穿的服装以及比赛指定使用的产品、比赛的吉祥物、会徽、纪念品等。十一届亚运会熊猫“盼盼”更是成为风云一时的产品;“李宁”牌服装是中国运动员领奖时的服装;中央五套赛事转播的电脑赞助,由原来的联想到清华同方,再到现在的海尔屏幕显示器等。

2.2.4 出售电视转播权

这是大型赢利的重要手段。在众多体育赛事中,奥运会的核心地位无须赘言。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220个国家九成的电视频道转播,播出时间总计29600小时,收入13.18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费7.98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预计其收入会超过16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计可达16.97亿美元!如此多的观众必然是厂商进行商业运作的大好时机,电视台从广告中收取的美元是按秒计算的,所以赛事的组织可利用这一点出售电视转播权,各电视台为垄断转播权必然竞价争夺,最后,比赛组织者的收入相当丰厚。

2.2.5 互联网的发展

领先的传播理念、卓越的传播策略、有效的传播组织,是城市品牌、体育品牌、大型赛事商业运营成功的重要支撑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对体育的影响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据调查显示,美国有22%的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体育新闻和比赛结果。目前美国最为突出的大型体育网络有ESPN体育地带和CBS体育在线,每周分别约有2000万人次的浏览量,随着市场兴趣点的转移,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会与电视转播权一并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部分。运动员的网上赞助、广告等市场活动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3 社会化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由不文明向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因此,文化策划也必然体现社会化的趋势。必然具有社会性。文化策划活动体现了社会化的趋势,迎合了社会化的需求,就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目标,否则,会妨碍策划的正常进行。在世界各个角落随时都在上演着体育赛事,各种形式内容的,有各类人群的,有地域性的,有各种性质的,如公益性和慈善性的、有商业性以赢利为目的,还有大众和娱乐的比赛等。它以渗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在变成时尚和潮流,从而获得了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煤体的青睐,成为最流行的话题。体育文化策划中考虑到社会化是从社会影响出发,树立本项目或本次比赛组织者的良好形象,以此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投入,取得预期效果。如每次奥运会结束之后,东道国必然举办残疾人奥运会。每年都要举行一些义赛为儿童、难民捐款等等。

3 新世纪中国体育赛事市场的展望

中国加入WTO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也将为中国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展望未来,体育赛事将出现下列趋势:

3.1 竞技表演业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现有的职业比赛将成为较固定的市场体系,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商业开发效益将进一步提高,满足人们各种欣赏需求的新兴比赛形式和比赛项目将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具有中国传统或体现现代化生活的体育项目的比赛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武术、中国式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

3.2 体育赛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更加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冠名权、门票、赞助(广告)、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标志产品和指定产品的开发等,目前中国赛事市场已开展,但都不够规范,随意性和偶然性较大。随着中国加入WTO,体育赛事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主办者、中介机构、企业和其他组织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3 体育赛事将进入资本市场

随着新世纪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介入体育赛事活动将成为必然。

3.4 国家将通过法律法规调控体育赛事市场

受传统的影响,体育较少受到法律的干预,而往往依靠体育行业内部各种章程、规则的制约。随着体育赛事市场化的发展,国家将加大对体育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将会依靠法律调整比赛各个主体之间、比赛的组织者与观众(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体育赛事的市场化步入法制的轨道。

4 结语

体育赛事已不单纯是追求最佳成绩的体育比赛,它因被赋予宣传内涵而成为一种新的宣传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它所遵循的规律除了体育运动规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媒体的广告运作规律。体育文化策划的三大特点是与体育文化、体育经济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是根据各项目的文化特点及经济背景而产生的。08年在北京的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展现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盛事,从会徽到火炬的设计,再到奥运会纪念银币的创作,都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还有福娃、宣传海报、纪念品,火炬的传递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体育文化的最好时机。同时也必将引起电视台、赞助商社会各界的极力关注,其市场前景是巨大的。当前,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策划将使体育多元化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只有充分把握体育文化策划的特点来发展体育事业,才能使体育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J].体育文史,2000,(5).

[2]马晓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J].体育文史,2000,(1).

[3]覃礼刚.全能策划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05-115.

[4]李红玲,电视体育资源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9).

浅析体育展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篇3

以2013年中心第三届“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为例,详细分析如何策划及实施校外体育展演。2013年被定为中心体育部的“阳光体育年”,在这一年中,体育部所有项目都以“阳光体育”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在2013年11月,体育部举办了“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这个仪式是一次以颁奖为主线的展演活动,仪式的成功举办集中体现了展演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技巧。

体育展演活动策划颁奖仪式一、为什么要开体育展演活动

展演,顾名思义就是展示、演出等带有表演性质的活动。展演一直是校外文艺类培训传统的专业实践活动,而在体育类培训领域,展演长期不被重视,很多校外体育教师以训练代替教学、以比赛代替活动,不想展演、不会展演。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体育培训成熟周期长、表现形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展演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展演会增加负担、影响教学。然而近几年体育类培训也逐步开展展演活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展演是一类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定,是教学全过程不应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极为关键。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考试。校外教育长期以来缺少教学评价,往往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以致没有保证。校外体育培训带有很强的竞技性质,因此比赛不仅是体育培训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测量训练优劣的评价方式。无论是教师、学员还是家长,参加比赛并且取得好成绩,都是大家关注的头等大事。

近几年,中国儿童中心倡导培养儿童的“健康人格”,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心体育部开始淡化体育培训的竞技性,也就是不将比赛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教学评价,而是通过展演来显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方式的多样,不仅丰富了学员的学习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全面地展示、评价了学员的整体素质。中心体育培训目标开始由输送准专业运动员向健康人格养成转型,教学重点逐渐由技能训练向兴趣培养转变,成果评价也随之由参加比赛获奖向开展活动提升能力过渡。

第二,展演是一种对外宣传的手段。从比赛到展演,是评价形式的转变,也是评价主体的转移。比赛是专业性评价,专业是一道门槛,使评判成绩只能依赖于“业内”人士,因此比赛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封闭”的。展演则不同,虽然展演也必须专业,但是展演面对的是非专业人士,是大众。那么,大众评价展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体育项目、了解体育培训的过程,在可以无限开放的时空中有力地宣传了体育部的整体实力、中心的教育理念,传播了积极健康的体育观念。

第三,展演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如果说比赛培养的是学员精专的专业能力,那么展演则锻炼的是学员综合素质。相对于比赛,展演更接近生活、接近大众,这就为学员了解真实的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学员的沟通技巧、合作意识、应变能力等都有可能提高。此外,通过组织展演,教师不断挖掘本教学项目内涵,努力思考如何丰富日常教学,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心体育部组织展演活动,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已经摸索出相对成熟的展演原则,即校外体育展演活动应以表演为形式、以节目为单元,集中向大众展示体育培训的教学理念和内容,展示学员在技能习得、现场表现、沟通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二、如何策划体育展演活动

体育展演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活动前期的策划和设计,主题明确、内容新颖和形式多样是一场成功活动必须具备的要素。

1.如何确定活动主题

体育展演活动必须有好的活动主题,表演内容和形式一定是依据主题而定的。选取的主题首先要乐观向上,其次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并且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以“阳光体育”为主题,这一主题不仅符合上述主题选取原则,而且响应了国家关于开展少年儿童阳光体育活动的政策,为活动确定了良好的基调和积极的方向。

2.如何选择活动内容

体育展演活动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要紧扣主题对展演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切忌简单的复制粘贴和数量的堆砌,要选择适当的、有代表性的内容。“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的展演,均选取了各个项目具有阳光向上含义的内容,如啦啦操、跆拳道踢板和武术器械等。此外,展演内容重新进行了3至5分钟的节目化编排,以便符合颁奖仪式中表演内容短而精的要求。

3.如何变化节目形式

体育展演活动还要有多变的形式。选定内容之后,接下来需要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在剧场、舞台等隆重的场合,展演活动应以组合表演、情境演出等形式呈现,以集体节目为主。而随堂汇报、小型交流等,则可以展示日常的教学片段,或者采用互动趣味表演等形式,以小组合、个人节目为主。

三、如何实施展演活动

好的策划还需要周密高效的执行才能得以呈现。体育展演活动的执行,各方面始终要围绕安全、可控两大核心进行。

1.人员规模分类控制

参加体育展演活动的人员通常较多,为保障活动顺利安全实施,必须对人员规模进行分类控制。根据表演内容和节目安排细化确定各个节目的人数,由此计算演员总数。还要考虑展演项目和演员人数的配比,一般每个项目须有一名主管教师,每15名演员配一名辅助教师。如在剧场等容纳人数有限的场地,要预留足够的演职人员坐席、嘉宾坐席,对于其他入场人员实行凭证管理。各类人员的总数一定不能超过场地总接待人数,条件允许的话预留5%左右的机动空间。如在户外场地等开阔场地,须为演职人员划定足够的候场区域,布置足够的嘉宾坐席。在台前,还要划定观众区域和外围缓冲区,观众区域饱和时开放缓冲区并引导缓冲区外的人员绕行。

表1是“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人员规模分类控制计划,表中不仅列出了人员类型,并且对各类人员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这样实际是提前控制现场人流,避免因为人数失控而导致安全事故。

2.活动流程时间量化

体育展演活动中,节目的总时长一般控制在90分钟以内,以75分钟左右为宜,这样可以为展演前的人员集合、热身走台,结束后的场地清理、人员疏散留出足够时间。各个环节可根据表演内容进行时间量化,由此确定总的展演活动时长。确定总时长后,须根据场地、展演准备和其他因素综合选定展演的开始时间点。确定开始时间点后,即可根据各项项目展演的内容和人数,安排展演前的化妆造型、热身与集合时间,一般在正式展演前20分钟所有人员要在展演场地集合。家长送学员到馆的时间须为热身活动前10分钟、到馆接学员的时间为活动结束前10分钟。嘉宾到场时间为活动前15分钟、入场时间为活动前5分钟。观众入场时间为活动开始前30分钟,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任务前10分钟到位。

表2记录的是“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的时间安排,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段,整个活动清晰、有序,所有参演及工作人员便可根据此表计划各自的工作。

3.工作分工职责细化

一场展演活动需要多个岗位的人员分工协作,其主要包括演出人员和场地工作人员两大类。演出人员主要是指组织展演活动的教师和参加演出的学员。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展演节目的前期策划、排练,以及现场管理和调度。参加演出的学员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参加排练,在现场服从教师和场地工作人员的安排和调度。

场地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后台工作人员、场地安保人员和场地服务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分为:(1)舞台设备组,负责音响、灯光、led等展演相关设备的调试和使用;(2)舞台监督组,负责各个节目的催场、舞台话筒、道具等的布置;(3)舞台服务组,负责奖杯证书、奖品等颁发以及礼仪人员的组织管理。场地安保人员分为:(1)内场安保人员,主要负责进入场地内人员的引导、对可疑人员进行排查以及现场安全管理;(2)外场安保人员,主要负责查看入场人员凭证并放行,以及其他外场安全管理。场地服务人员分为:(1)场地保障组负责场地内节目单、宣传品、引用水等物品的发放,以及摄像、照相机位的布置;(2)场地保洁组负责场地和舞台的清理保洁。

表3是根据颁奖仪式的流程制定的人员安排及工作要求。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每类人员都要遵守相应的要求,每个环节都被规定了执行细则。

表3:第三届“阳光体育之星”颁奖仪式阶段工作要求

4.经费物资预算管理

体育文化节策划书 篇4

通过体育节活动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合作、自信、勇敢、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团结合作、应对挫折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主题及形式

本次体育节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大力推广实施“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大课间体育”等体育游戏活动,鉴于学校场地等条件限制,活动尽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本次体育艺术界是以班级和年级组为单位,点面结合,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三、领导机构

组长:刘芳兰

成员:龚拥军、周明和、娄钢、傅大庆、林英、黄健、蒋承裔

四、组织机构

策划组:体育组

裁判组:

组长:娄刚副组长:卢峰组员:所有科任教师及实习教师

资料组:

成绩栏组:

电子档案组:

成绩汇总组:

相片汇总组:

拍照组:组长

奖状组:

个人奖状:组长:傅大庆

班级团体奖状:组长:蒋登科

组长:成员:综合组全体教师

后勤组:实习教师

广播站:组长:李洁莹 组员:蒋承裔陈艺灵

摄影组:傅大庆易颐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体育节开幕式

地点:操场

内容:号鼓队就位

号鼓队奏乐主持人就位

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

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唱国歌、做感恩操

校领导讲话致开幕词

运动员代表宣誓

裁判员代表宣誓

刘校长宣布开幕

号鼓队奏乐

方阵分列式入场仪式

开幕式结束

六、正式比赛项目安排

(一)正式比赛第一项具体安排

地点:大操场

名称: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操比赛

内容:1、广播操比赛安排:七彩阳光

比赛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赛,无特殊情况所有学生不得缺席。

用时:一个年级同时相连场地进行比赛,估计每轮用时12分钟,共6轮,总共用时约1.5小时左右。

(二)正式比赛第二项具体安排

名称:跳绳比赛

地点:大操场

内容:一、二年级一分钟跳短绳;三年级三分钟跳长绳;四至六年级五分钟跳长绳。

比赛方法:1、一、二年级每班选男女各5人参加比赛;

2、三至六年级每班选男女各10人,外加二人摇绳。

比赛用时:一、二年级为一分钟整;三年级为三分钟整;四、五、六年级为五分钟整。

(三)正式比赛第三项具体安排

地点:大操场

名称:个人跑步比赛

内容:一、二、三年级参加50米*4往返跑比赛;四、五、六年级参加50*8往返跑比赛。

比赛办法:各班选男女各2人参赛。

(四)正式比赛第四项具体安排

地点:大操场

名称:立定跳远比赛

内容:一至六年级各班均参加立定跳远比赛。

比赛办法:各班选男女各2人参赛。

用时:一二年级一个场地;三四年级一个场地;五六年级一个场地。三个场地同时进行,每人试跳三次,估计总用时1.5个小时。

说明:第三项与第四项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

(五)正式比赛第五项具体安排

地点:大操场

名称:团体比赛

内容:一、二年级参加“障碍30米迎面接力”比赛;三至六年级参加50米迎面接力。

比赛办法: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各班选男女各15人。

七、体育节闭幕式

地点:操场

内容:刘校长致闭幕词并宣布本届体育节闭幕。

八、活动要求

1、各班级制定好本班“体育节”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具体目标,精心组织。

抓好训练,保证人人参与,促进学校体卫工作开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大力宣传营造“体育节”氛围,通过体育节大喷绘、体育文化主题展、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形式展现各班特色。

3、活动中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事故发生。

4、通过“体育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5、各班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赛,做好运动员的服务工作。

6、凡参加活动的班级,要充分做好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活动前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7、各班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学生安全;要遵守大会纪律,服从指挥。

8、裁判工作要做到严肃、认真、公平、公正、准确。

9、各班必须按要求组队参加比赛,不得弃权,弃权者通报批评。

10、体育节的竞赛规程及裁判安排,比赛项目技术解释见附件。

九、计分及奖励办法

单项奖:奖励各单项比赛前八名。

团体奖:奖励团体得分前三名。

十、其他工作分工

场地:林英、杨炬伟、李华、何达、曹虹

比赛各类表格设计:卢峰

秩序册编排:卢峰

成绩统计:吴娟 孙颖胡生中

奖状书写:集体奖状:蒋登科;个人奖状:傅大庆

成绩栏书写:盛巍、周志

音响设备:易颐

体育文化节篮球联赛策划书 篇5

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科学系

协办:体育科学系团委办公室

比赛负责人:何书铭

比赛项目:

一、全明星邀请对抗赛

二、扣篮大赛

三:精英技巧挑战赛

举办目的:

为了更好的凸显我系体育文化节的特色,并且让更多的同学参加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加强我校篮球运动的氛围,让广大爱好篮球运动的新老同学切磋技艺,届时将于5月21日举办体育文化节之全明星邀请对抗赛,望得到系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1:全明星邀请对抗赛

一、比赛时间:2011年5月21日下午2点

二、比赛地点:灯光篮球场

三、比赛举办方:体育科学系

四、比赛形式:

全校总共六大系,我们会和其他系的体育部联系并且发出比赛邀请,每系派出2-3名篮球精英代表,和我系派出的12名球员组合成2支队伍,每队人数都是6名体科+6名公体所组成,这样可以让我们促进体科和公体的篮球技术金和水平以及在比

赛中得到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扩大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五、比赛规则:

① 比赛采取四节包时制,每节12分钟,时间全部打虚的。第一和第二节、第三和第四节中间的休息时间分别为2分钟,半场休息时间为5分钟。每队每半时(两节)的比赛时间内可以准许请求2次暂停,暂停为1分钟,每场比赛最多可以暂停四次。所以某一场比赛最多可以暂停的时间为4分钟。若比赛结束时两队得分相同,须加赛5分钟,加时赛前休息2分钟。所有技术犯规的罚为两罚一掷。

② 每队上报一张12个运动员和1名教练员的名单。

③ 各队参赛需准备一套有明显号码的球服。(各班球服颜色要有明显区别,颜色相近协调)

④ 各参赛队员、随队人员以及啦啦队应绝对服从临时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判罚和管理,若有辱骂、打架行为者将立刻取消本次赛事余下比赛以及下一年的参赛资格,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注意事项:

① 比赛形式开始前5分钟请各队领队主动到记录台记录。② 比赛期间各队不得派人到记录台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违者工作人员有权向当场裁判员报告并判罚该队技术犯规。

③ 若球员在比赛开始后五分钟如未能准时到达以弃权处理。2:扣篮大赛

一、比赛球员:

每系可派一名篮球精英参加,体科则选择5-6名球员参加。

二、比赛时间:全明星邀请赛半场休息期间

三、比赛举办方:体育科学系

四、比赛规则:

1.扣篮的篮筐从3米05改为2米75.2.第一轮内,四名球员轮流进行扣篮表演并接受评审打分。

3.一名裁判将判定扣篮动作是否有效。球在入筐之前如果是在球员的掌握之中将被判定有效。

4.第一轮内每人扣篮两次,分数加总后进行比较,最高得分为100,最低得分为60,得分最高的两人进入下一轮比赛。

5.最后一轮每人进行两次扣篮。加总后得分高者获得优胜。第一轮得分低者先进行扣篮。

6.如果扣篮失败,球员有再补扣三次的机会。但是每轮只有三次补扣的机会,而且已经扣进的球不得再进行补扣

7.共有5名评审。每位评审对一次扣篮的打分从最低6分至最高10分。所以每次扣篮的最高总得分为50分,最低为30分。已经用完一次补扣机会的球员如果扣篮再次失败,其失败扣篮也将被评分,打分也在6-10分之间。

扣篮大赛我们会邀请体科系的辅导和老师来当评委,这样可以让老师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和同学们有更多的接触,有更多了解,加深和同学的感情。

3:精英技巧挑战赛

一、比赛球员:

每系派一名选手参加(包括体科系),二、比赛时间:全明星邀请赛开赛前

三、比赛举办方:体育科学系

四、比赛规则:

共有6名球员参加比赛,比赛中设有障碍物和规定路线。球员要综合运用运球、传球和投篮等技巧完成规定项目,以用时多少决定胜负。

1.比赛共分为两轮,两名球员之间比赛,谁先以最快的时间达成目标,谁就进入下一轮。

2.比赛开始哨响时的秒表为00:00.0,当球员投进最后一球时秒表停止计时,以裁判的哨音为准。

3.球员在比赛时必须遵守NBA的基本运球规则。

4.比赛共设有三个规定传球项目及名为“禁区顶端”的投篮项目。当球员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可以算作过关:

(1)成功的击中目标物或投篮命中

(2)在用球打击目标物/投篮时用完了其球架上的所有球后仍未成功。

5.对于上篮和最后一投这两关来说,要求球员必须抢下自己的篮板球才能进行下一次投篮,直至投进为止。

6.如果两位选手在比赛中打平(用时相差在0.1秒之内),将加赛一场。

7.球员如果未能按要求完成某一关的动作。裁判将有权剥夺其比赛资格。

8.比赛中的任何一关都不设时间限制。

9.最后一轮最快完成的将球员获得优胜。

4:比赛所需要的准备:

体育文化活动月策划书 篇6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体育文化活动月

学生会体育部

2012年11月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体育文化活动月

进入秋季,学生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自身身体的锻炼也不能够耽误,为了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电力学院体育文化活动月举办了。

一、活动主题:体育文化活动月

二、活动目的:为了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与集体荣誉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流程:

1、月中举办篮球赛

A.大一大二大三三十个班级进行分组抽签,每个

年级分为分为A、B、C三组进行小组赛,每次比

赛胜者积一分,负者积零分。小组赛采用循环赛

制,每队在小组赛中进行三场比赛。每个队伍8

到10个人。

B.比赛时间为周一中午A、B两组的两场组比赛进

行,周二中午B、C两组两组比赛进行,依次类

推。周末上午下午各进行四组比赛。比赛时间为

周一到周五的12:30到13:30,周末9:00到

10:00,与11:00到12:00,下午2:00到3:00,3:30到4:30。

C.每场比赛四节,每节10分钟,节间休息时间为

5分钟,中场休息为7到10分钟分钟。

D.比赛暂停次数为每队每节两个,暂停时间为30

秒。

E.比赛采用秒表计时,犯规与暂停时停表,比赛最

后两分钟犯规,暂停,进球,出界停表。

F.小组积分前两名者出线,抽签分成两个小组A、B。

进行小组循环赛,时间同小组赛。

G.两个小组的第一名进行决赛。

H.两个小组第二名进行季军争夺赛。

I.整个比赛持续时间大约为8天。

J. 关于奖项设立:

冠军篮球一个,奖状一张

亚军羽毛球拍一副,奖状一张

季军乒乓球拍一副,奖状一张

K.活动需要秒表,哨子、桌子,计分板,锣,奖品,奖状。

L.注意事项:比赛要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服

从裁判员的安排。

M.人员安排:每场比赛有主裁一名,由大三同学担

任,副裁两名,由大一大二同学担任。

2、月末进行乒乓球赛

A.大一,大二,大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个名额参

加乒乓球赛。人员随即抽签分成三个组,每个组进行抽签随即配对比赛,采取积分淘汰制,即选出每组净胜分数最多的两名获胜选手

B.选出的六名选手先随即搭配进行比赛,胜出的三

名选手采取循环赛积分制,分出前三名。

C.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积分赛即使连胜两局也需

要比赛第三局,每场比赛为11分制,轮流发球制

D.比赛时间为周一到周五12点20,周六周日上午9

点。

E.整个比赛时间大约为4天。

F.活动需要计分板,奖品,奖状。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 篇7

体育也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文化属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是人类需求的特殊反映。体育利用身体形态、动作、运动器材等有形的物质来反映无形的意识、观念, 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以及民族的特征, 并对人们的体育行为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体育文化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 中国文化注重自身修养的养成, 儒家文化重视体育、德育、智力的统一和谐。中国体育文化不只是锻炼人的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而是对人的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 陶冶人的性情,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1 对体育文化的界定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化。体育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体育文化中还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在进行本文的研究之前, 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第一, 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发展。第二, 在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中, 为了保障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地开展, 形成了相关的体育活动的制度文化。第三,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民族心理以及对体育活动的评判, 这些统称为体育的精神文化, 是抽象的体育文化概念。第四, 具体化的体育文化, 也就是人们创造出了一定的物化形式, 例如火炬、奖杯、徽章等。学者高于兰著作了《从文化结构看中国体育改革》一文, 在该文当中高于兰指出:体育设施设备、体育技术、体育消费以及体育资金等都属于体育的物质层面, 这些因素具有活跃性、时代性的特征, 是衡量文化整体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具体的政策、制度等体育制度文化属于体育中层文化, 它具有权威性, 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精神文化具有保守性、稳定性的特征, 是文化的核心它。

总的来说, 体育文化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集合,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以及发展过程当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其作用是为了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

1.1 西方体 育文化

根据地理位置来划分, 西方体育文化是指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的体育文化。但是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 西方文化也与北美洲、大洋洲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 西方文化以欧洲为中心, 也包含北美洲与大洋洲。

西方体育文化发源于古希腊、罗马。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 西方体育文化注重市场竞争。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再度兴起, 西方体育文化更具世界意义, 并逐渐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的体育文化的总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国体育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本文中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注重道德、礼仪, 主张“天人合一”, 注重保健作用 , 崇尚礼让、宽厚、和平的观念。

2 两种体育文化的差异性

2.1 两种体育文化依存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 中国的传统体育也是在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地大物博, 土地肥沃, 农业是立国之本,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中国人崇尚自然的力量, 尊重自然。农业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勤劳、朴实、稳重的民族性。

而西方则完全不同, 西方国家是在工业文明中发展起来的。因为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西方人更崇尚的是工业发展。西方发达的商品经济造就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西方人崇尚与自然的竞争, 认为优胜劣汰, 西方人更崇尚的是人的力量, 提倡自由、平等。

2.2 两种体育文化的思想基础不同

2.2.1 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

朴素主义唯物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提倡阴阳五行、气一元说的观点, 这些观点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 并成为了中国传统体育的理论依据。

西方体育是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的。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西方的试验科学开始出现, 为西方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19世纪,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后, 西方出现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分解观点。这种新观点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解剖学等相继出现, 体育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为西方体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2.2 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整体观, 西方体育提倡个体观

中国传统体育体现了中国典型的整体观念。中国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就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二是人的躯体与人的精神的和谐, 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合一”的思想。中国传统体育强调通过人的身体锻炼, 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以及身心的和谐。

与中国传统体育不同, 西方体育强调的是人的物质形态, 提倡人通过体育运动, 强壮身体, 练成发达的肌肉, 促进身体器官的健康。

2.3 两种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不同

2.3.1 中国传统体育重视伦理, 西方体育突出公平竞争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伦理文化, 注重道德和人伦。中国将体育和德育联系起来, 主张利用体育培养人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养成良好的情操。因而, 中国传统体育的意义不在于竞争取胜, 而是在体育运动中实现个人的道德升华。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重在参与”这样的鼓励的话语, 都体现了中国的体育文化价值取向。

西方体育是以工业文明为依托,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西方提倡竞争, 认为竞争才能发展。人们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 展现个人的能力, 获得成功。西方的比赛规则是在平等的情况下, 通过个人的努力, 在竞争中实现个人的价值。竞争性是西方体育的根本性。

2.3.2 中国传统体育追求和谐, 西方体育重视抗争

中国崇尚的是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而中国的体育项目, 如太极拳、剑舞等都都是通过运动实现天人合一、身心和谐。

而西方一直追求的是人的独立、自主, 强调人的作用, 认为人是宇宙的主宰, 提倡抗争。人与自然的抗争, 人与社会的抗争, 人与人的抗争, 在抗争中求生存。

3 两种体育文化的相似性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体育还是西方的体育都是重视集体的发展。中国社会一直强调集体的力量, 个体依附集体, 集体主宰个体。个体的完善最终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西方也是将集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的利益之上。而古希腊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国家优先于个人, 个人从属于国家。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公民。

4 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体育文化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因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 势必会吸收其精华的部分。

4.1 中国体育开始追求体育竞争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施行, 中国的政治文化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西方体育的竞争意识也渐渐开始影响中国传统体育。现代奥运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 现代奥运的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敢于挑战自我, 勇于冒险, 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获得胜利, 实现自我发展的飞跃。

4.2 不同的体育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对方的精华 , 从而推动世界体育的发展

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传入了中国后, 其中有很多的项目深受中国人民的热爱, 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各地的健身会所也相继开展, 西方的重型机械、击剑等项目成为热潮。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西方的体育文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但同时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运动项目, 同时完善了世界体育的理论体系。

4.3 伴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 , 西方的竞争观念也为我国体育文化所推崇

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体育文化必然要输入新鲜的血液。西方的竞争观念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 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 正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逐渐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新追求。

4.4 中国引入西方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同时, 西方的一些优秀的体育项目也开始传入中国, 像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这些项目逐渐为中国人民接受并喜爱。

总而言之,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因为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等因素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呈现不同的特征。以中西方文化为基础的中西方体育文化也具备着一定的民族特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也具备统一性。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结合不仅可能会改变体育文化原本的性质, 同时可能带来文化的变迁, 产生新的体育文化。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摘要:体育也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文化属于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化。本文对体育文化的概念予以了定义, 认为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的有意识的身体活动, 并且为了保障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文化制度以及人们用以对体育活动进行评判的体育文化精神, 体育文化还有具体的体现形式, 如奖杯、奖牌等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同时笔者就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内涵予以了不同的阐述,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的体育文化的总和;西方体育文化是指以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为主的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同时笔者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相似性的角度着手, 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 并且指出中西方体育文化都是将集体的利益凌驾于个人的利益之上的这一相似性。文章的最后笔者根据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概念、不同的特征以及共同的特性的研究结果, 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体育文化开始崇尚体育竞争, 西方的竞争观念逐渐为我国体育文化所推崇, 两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吸收对方的精华, 不仅丰富了体育运动项目, 还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体育文化,中国体育文化,差异性,相似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岗, 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1 (1) .

[2]哲学中国网.http:/www.philosophy.org.cn/article_info.aspx?n=20120321121819357232[OL].

[3]董立兵.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 篇8

摘 要 体育类高职院校因学校办学历史短暂,缺乏体育文化的深厚积淀;体育技能的特殊教学模式,难以兼顾体育人文的教育;体育文化教育趋于功利,体育文化形态呈现单一。因此要建设多元体育文化,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体育类高职人才培养特色。体育类高职院校具有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多元体育文化特质,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教学模式、专业建设、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来建设多元体育文化。

关键词 高职 体育院校 体育文化

一、具有体育高职院校特色的多元体育文化特质

体育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它泛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建立积极生活方式为主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沉淀、撞击与交融,文化所呈现的形态必然有所差别。一方面,作为社会文化之一的体育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不仅有欧洲体育文化、日韩体育文化、美国体育文化等以国度及地域为标志的体育文化,也呈现出以体育价值观的不同取向为区别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传统体育等多元文化形态。多元体育文化必然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所需要强调的文化建设内涵也越发丰富,人文关怀、独立自强、创新实践、团队合作、服务社会等等,都成为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体育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其内涵必然会因为各高职院校类别、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发展需求的各异,而有所区别。据此,适应体育类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体育文化,除具有一般高职院校的文化形态的共性以外,应该还具有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特质:

(一)强烈的现代体育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性”,体育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要适应体育行业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需要。近年来,体育类高职院校不断深化与体育行业、体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体育产业领域的合作,找出了对新世纪体育类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团结、务实、进取等现代体育职业精神,自然地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促进了高职学生体育职业意识的形成。随着北京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体育文化在中华文明、环保理念、科技进步、和平发展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深远的教育意义。李娜、姚明、刘翔等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明星,在顶尖级赛事上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在媒体报道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化的、纯粹的现代体育职业精神,也将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促成学校以及学生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艺术与技能高度融合的态度

“高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拥有“体育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应成为体育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除此以外,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也有其特殊的属性和规律。体育本身是一门“技艺性”学科,在发展人的情感和意志上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体育在发挥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同时兼具人文精神,因此,其“自然性”、“人文性”和“情意性”是兼备的。比如,竞技体育不仅具备鲜明的体育运动的竞技特色,激励场上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力争取得好成绩,同时也激励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在生活中的每一方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提高。体育文化的理性任务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达到意志品质高尚、身心尽善尽美的境地,并与艺术相结合。这种深入的心灵美,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体育文化的理性价值。

(三)娱乐休闲、服务大众的意识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技术服务,其办学宗旨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努力使人民满意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立足于服务地方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学生就业立足于运用体育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出于人类的共同需要,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享受的追求和关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因为大众体育形式多样、规模较小、因地制宜,因此在这种需求浪潮中的推动力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深刻。大众体育文化给人类带来快感和美感,并给社会带来健康和活力的功能是其他娱乐方式无可比拟的。也正因此为,高职体育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也应该着眼于服务社会,通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体育技能与管理人才,通过开发、推广多样化的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通过人体科学的研究与体育技能的培训等途径来传播体育文化,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让市民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体育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多元体育文化

一百多年来,现代体育教育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文化,提高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高职体育院校而言,进行体育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突出体育类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最佳途径。通过体育文化的显性、隐性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的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社交能力、乃至情绪的宣泄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众多体育类高职院校,这一项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办学历史短暂,缺乏体育文化的深厚积淀

体育类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起步于本世纪初,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目前全国只有13所体育类高职院校,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是从中职、中专或者成人教育改制而来,承担的任务主要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专业教育两大部分,具有区别于其他层次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行业性质。在中国整体竞技体育发展体制的大环境下,学校更偏重于学生体育专项技能的训练,注重“成绩”“名次”的取得,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精神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等都比较薄弱。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品牌与特色的建立会成为高职院校竞争的重要途径。体育类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别,本身应具有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对于学校本身而言,由于区域、传统和历史的区别,也会拥有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同时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特色与品牌。体育文化的传播缺乏耐以植根的深厚土壤,其教育功能就显得十分薄弱,缺乏体育文化积淀的体育类高职院校,将很难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前进。

(二)体育技能的特殊教学模式,难以兼顾体育人文的教育

近年来,体育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体育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体育专项技能之长。同时,也为各级运动队输送了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但是,无论是竞技体育人才还是体育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体育技能训练的特殊性,在常规的由教师(教练)通过“课堂”集中教传授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学生通过“课堂”模仿学习和演练与课外练习来巩固和提升技术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兼顾综合素质与技能训练两方面任务。目前,体育类高职院校也进行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但是依然弥补不了体育“技术”引领下人文素养的缺失,学生难以系统化地接受体育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熏染。很多学生走出校门依然不了解体育发展历史,对体育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艺术与力量的融合”等核心价值理念比较淡漠。缺乏体育人文底蕴的毕业生,即便掌握较强的体育专项技能,其个人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生涯往往得不到更深层的拓展。

(三)体育文化教育趋于功利,体育文化形态单一

高职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走向社会后的毕业生,其“技能”要富有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体育知识转化为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拥有无限的产业空间。同时,体育产业市场的火热也正在深刻改变体育教育生态。体育高职院校也渐有偏离教育本质而成为体育产业的趋势。特别是有悖于体育精神的行业与社会问题,比如体育赛事中的兴奋剂、冒名顶替、虚报年龄等等一些值得担忧的现象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学校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多少也滋生出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学生创造的社会财富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成果标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有学校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就学校自身的问题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体育文化建设本身趋于功利与单一。学生在接受体育技能训练过程中不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合作等体育精神培育,但是对于“成绩”和“金牌”的重视程度大于学生现代体育职业道德和体育精神的教育,对于体育产业价值的教育大于道德、人格、修养的培养。学生往往会因为拥有过人的体育专项,而忽视对个人体育职业发展的规划,将体育专项估价转让、交易,随波逐流不足为奇。

三、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多元体育文化

倡导积极、健康、独特的体育文化,树立体育品牌形象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文化的建设包括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等四个层面,必须在长期的努力下逐步形成。针对前述关于目前体育类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要有计划地根据学校的情况,提炼自身的“体育精神”,并贯穿到全体教职员工、学生的教育培训以及各项学习和工作中去。

(一)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师生的体育职业素养

“体育职业意识”的培育是体育类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结合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在教学中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塑造学生职业形象,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对体育专业中职业岗位技能的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体育专业技能,又有较丰富的体育人文素质,符合社会对体育类高职人才的要求。另外,学校在教学及校园活动中,应对学生灌输良好的职业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为学生开设有关专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用鲜活的实例、前沿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以此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强他们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新认识,重新审视自身、塑造自我、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的过程,将会给学生带来深远影响。而师生“职业意识”的强化亦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体育专业特点

体育类高职院校应把握院校的类别,对体育文化的培育进行科学定位。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使命、教育目标等内容,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众多体育类高职院校在进行升格、合并等大调整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依托行业专业特点进行精神文化的升格也非常重要。譬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由广州伟伦体校升格,与广州市体工队合并,在此基础上,为适应广州市民对保健按摩日益增长的需求,开设体育保健和康复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带有很强的地方服务性和体育行业特点。该专业在广州亚运会和残运会期间,免费为14000余名各国运动员及5000名中外记者提供保健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各国代表团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亚运会“最佳服务商”和唯一的“突出贡献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体现的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养生保健体育文化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而这种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相宜的传统中医辩证思想,以及“和而不同”“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等多种养生保健思想观念,也广泛渗透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化为该专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从而更加凸显出学校的体育特色。因此,体育类高职院校要努力在继承以往院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更加注意依靠专业建设提炼专业特点,打造“体育特色”项目,培育符合时代特点、自身特征和职业特色的体育文化精神,以此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推动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的层次。

(三)规范管理,以完善的教育引导机制激励广大师生

多元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多元途径和载体,其中制度建设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从程序上讲,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再通过情境来实现内化,从而建立学院核心体育价值观。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搞好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体育团体活动,杜绝低级趣味、消极有害的活动;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刻苦研究。学校在制定和推行各种管理制度时,要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定期对校、系、班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如对积极参加社会体育公益事务,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与评先评优、毕业就业推荐等活动挂钩;对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校文明标兵、大学生体育赛事获奖成绩和表现等进行奖励;对体育教练、体育专任教师以及为学院发展默默贡献的教职员工进行表彰,并在校园内大力宣传、推广先进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等事迹,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在体育技能锻炼上的进取精神和教师员工在体育业教育事业上的不懈追求,促进学院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于蕴.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l):6.

[2]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6.

[3]蔡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建设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2004(3):78.

[4]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70-172.

[5]白莉.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162-164.

[6]鲍冠文.体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王建民,郭平.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8]龚秀春,张朝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J].华中理工大学学

报.2000(2).

[9]武玉元.对体育本质的思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2).

上一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下一篇:食品药品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