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节活动(共10篇)
主题: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口号: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二、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设拔河比赛(8男+7女)、男子篮球赛(球员12人+教练1人)、乒乓球赛(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每项限报3人,不可重复)、羽毛球赛(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每项限报3人,不可重复)、趣味游戏(齐心协力)、健康文化讲堂、摄影比赛等项目。各项比赛原则上以学院为单位进行(人数少的学院可两院联合),奖项设置分单项奖和团体奖,各取前3名给予奖励。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
开幕式:4月3日下午14:00
流芳校区体育馆拔河比赛:4月3日下午15:00
流芳校区体育馆篮球比赛:4月3日-4月30日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具体安排
(一)报名要求
1、报名方式:研究生到各学院研究生会或研究生辅导员处报名,每人限报2项,各学院以学院为单位上报研究生会报名,学院将报名表于3月28日18:00前交各校区研究生会体育部。各比赛赛程由抽签决定,抽签时间为3月28日下午18:00—19;00在流芳校区研究生会办公室进行。
报名负责人:武昌校区负责人:管政15827632382
流芳校区负责人:柯超15271864220
2、运动员携带有效证件(学生证或身份证)在核实身份后方可上场比赛,凡出现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背比赛规则和不服从裁判、打架、骂人、无理取闹等不良现象,将对参赛队进行严肃处理,各学院加强对参赛人员的赛前教育。
3、报名表及各项比赛规则见附件,如遇时间调整,将另行通知;
(二)宣传工作
1、前期宣传及报名
前期宣传及报名工作主要由院研究生会和各年级班委负责,时间定为20XX年3月15到20XX年3月28日,主要内容有:
(1)院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在校内以海报、横幅、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此次论坛,提高该活动在学校、学院的影响力。
(2)各年级班委应积极主动的在班里宣传,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此次体育文化节。并将本班报名人数及时汇总,交由本院研究生会相关负责人。
2、后期宣传
活动结束后,院研究生会体育部和宣传部负责将比赛进程中精彩画面记录并发布到网络上。以此让更多的学生对研究生体育文化节产生兴趣,为今后体育文化节的举办打下基础。
六、准备工作
1.购买比赛用品各比赛项目负责人在3月25日之前将比赛用品汇总,并作经费预算,交由体育部负责一并购买。
2.场馆租用按照比赛赛程安排,需要借用场地的比赛项目,应在比赛前将场地借用到。
七、各项目具体策划
第一项拔河比赛
1.比赛规则(采用抽签淘汰制)
负责人:宋捷15827197056
开幕式结束后在流芳体育馆进行拔河比赛。各学院出一支队伍,队员需8男7女,共计15人,不符合要求者视为弃权。详尽赛程如下:
第一轮:共有5场比赛。首先10个队抽签,抽签设1号,2号,3号,4号,5号签各两个。抽到相同签号的两个队进行比赛,且比赛顺序按照签号从小到大进行,这样依次下去有五支队伍晋级,淘汰五支队伍;
第二轮:共有4场比赛。第一轮胜出的五个队伍,进行抽签,设1号,2号签各两个,3号签一个。按第一轮规则进行,抽签设1号,2号签四个队伍,进行比赛,最终晋级两支队伍,淘汰两支队伍。淘汰的两只队伍与3号签进行比赛,淘汰一组,两组胜出
第三轮:共有4场比赛,设1号,2号签各两个,进行比赛,最终两组胜出角逐冠军,淘汰的两组。胜出两组角逐冠亚军,淘汰两组角逐季军。
2.比赛要求
1)每场比赛开始前,两支队伍的领队到裁判处以掷硬币方式决定场地。由领队选择正反面,裁判掷,选择正确者获得场地选择优先权。
2)为保证比赛有序进行,记分员通知参赛队进场后两分钟内,参赛队员如未全部进入拔河河道,则作自动弃权处理,其对应的参赛队伍将自动晋级,请各队注意!
3)比赛开始前,裁判需调整保证绳子的位置准确,参赛队准备完毕后,由领队向裁判示意,裁判鸣哨,比赛开始。
4)每一局胜负判定:赛场有三条中心线,居中的一条为中线,两边的为河界,当中心标志被拉到一方河界时比赛结束,裁判鸣哨宣布获胜方。不限时间,一直到能判定胜负为止。
5)比赛完后队伍不得离开比赛现场,必须在比赛现场旁边等候工作人员作出下轮的比赛安排。
6)各队啦啦队必须服从裁判和工作人员的指挥,站在规定的赛道外。比赛过程中对裁判判定有异议时,只有领队有权提出抗议申请,且需在下一场比赛开始前提出,过时抗议无效。
3.奖励办法
(1).比赛取前三名给予奖励,另设团体积分。
奖励如下:冠军:奖状亚军:奖状季军:奖状
本次比赛项目经费预算:100元
(2).积分规则:取前八名给予积分奖励。
第一名,18分;
第二名,16分;
第三名,14分;
第四名,12分;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体育文化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 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许多学生出现过头疼、眩晕、失眠、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与全面实施已经两年多了, 全国各高职院校纷纷响应。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及特点
阳光体育不言而喻,就是在阳光下的体育运动,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赋予阳光体育重要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自身特点,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在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
二、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校晚、校况复杂,多数是转制、合并、升格而形成,体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并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职院校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阳光体育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观念和体育精神,构建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和所带来的效应能引起相关负责部门的重视,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同时,也能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2、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制定学院、系部、班级、个人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机勃勃拍的体育文化氛围,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办学内涵的重要举措。各高职院校都应该本着对民族和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高职体育在大学阶段的不可替代作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再掀体育运动高潮。
三、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几点看法
1、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完成终身体育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85%以上为住校生,他们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是开展阳光运动的主场所,而学校体育课程是参与运动的最直接途径。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其目的、任务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联,具有显著的基础功能和终身效益,通过学校体育改革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
2、学院领导的支持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前提
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应特例特办,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激发积极性。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对体育工作的监管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督,作为评价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由于高职院校建设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新时期高职院校“阳光体育”任务必然十分艰巨,既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样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不能泯灭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的各自特色,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依据学院特点、学生特点有计划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
关键词:基层部队;文体活动;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J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49-01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规定,对基层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要做到“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部队在开展文体活动方面,多数单位仍处在“饭前唱支歌,饭后打打球,周末玩扑克,假日看录像”的低层次循环状况。当前基层部队如何提高文体活动质量,切实开展好文体活动,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文化体育活动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的僵化、呆板,单一,可以说是基层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文体活动在官兵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没有认识到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特殊功能,没有认识到其在服务、配合部队的中心工作,促进基层的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二是指导不得力一些单位和中队指导员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么管得过多、要么统得过死,要么不闻不问。有的政工干部的指导思想还有偏差,认为搞好俱乐部建设,主要是应付好上级检查,担心战士一玩面目全非,会影响中队的硬件建设。于是首长来了摆样子,首长一走就上锁,使花钱费力建起的俱乐部闲置起来。三是缺少文体骨干。由于缺乏人才,一些单位的活动开展了,节目也上台了,但是表演起来总是整手整脚,生硬俗气;在训练和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不能及时被搬上舞台,达不到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
二、开展好文体活动的主要思路及对策
(一)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思想重视与真抓实干的关系。一是要把文体活动列入党委、支部的议事日程,真正成为各级领导经常关心的重要工作。每年年初,对这项工作要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注意纠正重视物质生活,轻视文化生活的倾向。要搞好统一规划,从经费使用、器材建设、场地划分、骨干培养保留等方面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三是要切实做到官兵同乐。
(二)健全组织,使俱乐部真正“乐”起来。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将本单位的“小能人”、“小行家”、“小教员”等有一定文体特长的官兵充实进来,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人员,保证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管好活动器材。落实器材管理责任制,实现“三个一样”,即像管理武器装备一样管理活动器材;像爱护武器装备一样爱护活动器材;像移交武器装备一样交接活动器材。三是活动开展经常。同时积极配合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开展文体活动,使文体活动真正保持生机和活力。其次是发挥好骨干的作用。要让部队的文体骨干在文化活动的舞台上唱主角、挑大梁,发挥“酵母”的作用。
(三)树立“阵地”意识,营造健康向上的警营文化活动。一是使活动贴近部队生活,表现基层官兵的真情实感。始终坚持兵写兵、兵演兵,力求使每一个活动和节目兵味浓厚,充满部队生活气息。特别是部队的好人好事、英雄模范,都可以经过艺术加工,搬到舞台上,官兵看了既真实可信,又可以达到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二是使活动贴近教育,发挥好寓教于乐的功能。文体活动作为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以文体手段对官兵进行形象化思想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三是使活动贴近经常性工作,发挥好鼓舞激励的作用。激发官兵集体荣誉感和训练热情,充分发挥好文体活动是战鼓、是战歌、是号角的作用。四是把活动和警民共建结合起来,发挥好人才资源的优势作用。可以把地方院校的美术,音乐、体育老师请来,帮助指导好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强化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文体骨干弱的问题。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把一些具有一定特长的、热爱部队文化事业的骨干,充实到士官队伍的行列里。把各中队有发展潜力的文体骨干选送到上级文工团、地方艺术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同时,邀请地方老师来部队指导,多渠道培训文体骨干。
三、要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切实让警营文化“活”起来
(一)要搭建文化平台,让士兵占领文化活动的舞台。警营文化的主体是士兵,增强警营文化活力就要根据当代青年官兵主体意识强、参与热情高、文化兴趣爱好广泛、文化品位追求高雅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与时代旋律合拍、与警营节奏同步、与官兵兴趣相投的文化活动,让士兵占领文化活动的舞台。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官兵自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官兵来自地区不同、文化兴趣爱好各异,文化需求不一,根据人才结构,注重因人而宜地为每个官兵提供发展特长的空间。使官兵人人进角色、人人展特长,人人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要提高文化生活品味,把文化活动融入到中心工作之中。
文化工作固有的服务性,决定了文化活动必须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增强警营文化的活力就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官兵综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围绕中心任务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渗透到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要坚持以乐促教,陶冶官兵情操。要紧紧围绕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组织官兵开展新闻点评、读报评报、知识竟答等文化活动,使理性的启迪具体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被动的说教主动化。利用报纸、广播、电视让官兵了解国内外形势,深化官兵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识,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耍坚持以乐促训,提高官兵素质。要坚持把文化活动与军事训练融合起来,针对青年官兵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组织竞争性强的文体活动。使官兵锻炼意志、培养作风、强健体魄。既可活跃紧张气氛,消除训练疲劳,又可调动训练热情。
3.要坚持以乐促管,调节官兵心理。配合养成教育,定期开展条令条例知识竞赛、“纪律在我心中”演讲等活动,把条令条例的内容和要求形象化,使官兵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规范言行举止。既可增强官兵战备意识,又由于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强,使官兵苦中有乐,缓解严格管理带来的心理压力,延伸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军队政治上的高标准、道德上的严要求,社会上能够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不一定适合于部队。因此,必须加强审查制度,特别是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类,只有品格高尚的文化产品才能凝聚军心士气、增强官兵斗志,提升警营文化品位和档次,满足官兵自身需求,增强警营文化的吸引力,使部队的基层文化建设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我村文化体育工作在乡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体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全村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现将我村2011年文化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工作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年初就制定了工作内容,使工作有计划、有指标、有发展方向,且逐步实施。村上建立了由村委会主任负责的文化体育组织,配备了由团支部书记、妇代组长兼职的文体干部队伍。同时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的社会化、规范化开展。
2、在经费上提供必要的保证。全村举办各种活动从组织到经费落实,村领导都积极组织协调,千方百计,多方筹资,确保资金的到位。文化事业经费已纳入村财政预算,保证各项工作和活动正常进行。
二、加大投入、完善阵地建设。
1、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配合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已落实文化站建设,已建立标准化夜光篮球场。
2、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乡村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村部有文化室,为全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创造了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光彩。
3、认真落实“东风工程”党报党刊的发送和“农家书屋”建 1
设,村部建立“农家书屋”,村部文化室图书达到1500册以上,今年新增200册以上。建立健全各种借阅制度,并上墙,加强了图书室规范化建设。
4、文化队伍建设。我们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能人,并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重新活跃到各村,带头搞好村文化建设。认真开展“文化三户”评选活动,今年新增乡级“文化三户”4户,并统一建档,完善“站、室、户”三级网络,并对他们进行督查指导6次。
5、认真协助县文物保护部门,做好我乡辖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多木拉克脱拜”古墓群等四处的保护工作。
6、把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平安建设、普法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东风工程”党报、党刊的援赠和“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确保全乡文化市场经营规范、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三、扩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1、结合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迎接“三八”妇女节,3月8日举办了男子篮球比赛、女子拔河比赛、女子自行车慢行、男子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回汉民族之间的感情,激发了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做好文体设施建设和使用,有专人负责,保证文化室开放时间不少于100天,活动不少于5次。极大地提高了村级文化室利用率。
3、配合县电影公司完成播放5场次电影任务。
4、今年村村通工程卫星接器安装了180户。部村安装了广播喇叭。
四、强化队伍建设,抓好创建工作
1、加强对“文化三户”的辅导和调研工作,乡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文化站干部经常下村到文化室、“文化三户”辅导和调研达到了120天以上。
2、认真落实。紧紧围绕创建“文明乡”、“文明村”的目标,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想方设法为群众搭建起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以“四队”、“五家”队伍为主导,加大力量对这些队伍开拓建设,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文化队伍中来。文化队伍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引导大家自娱自乐,丰富农牧民的文化教育生活。
3、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保护,保证普查资料的建档、归类、上报及时准确。
黄渠桥村委会
一、全年社区文化、体育活动1、3月5日正值中国的传统佳节宵佳节,社区妇联和居委会联合组织了一场迎三八,包汤圆比赛活动,社区居民团聚在一起,感受着闹元宵的那份喜悦。
2、4月26日,北京第十七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由高碑店地区工委举办的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各社区、企业、学校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3、5月8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借由母亲节这个美好节日为社区母亲们送上康乃馨及一份份真挚的祝福。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母亲们送上了鲜艳的康乃馨,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祝愿她们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4、5月23日上午,社区文创杯参赛队伍与地区其他24支参赛队伍汇聚在兴隆家园社区文化广场,参加高碑店地区第二届文创杯篮球/羽毛球比赛开幕式。
5、2015年5月29日,社区合唱团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办事处举办的五月欢歌合唱比赛。来自各村、各社区的26支合唱队身着盛装,唱响一首首经典红歌,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表达深厚的爱党、爱国之情。
6、7月17日上午,社区舞蹈队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广场舞大赛,与地区其他24个社区舞蹈队进行角逐,为大家上演一场丰盛的舞宴。
7、金秋时节,9月11日上午,高碑店地区办事处本着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目的,举办了“畅想中国梦舞动高碑店”交谊舞大赛。比赛现场百余组选手盛装打扮,翩翩起舞。
二、2016年文体活动计划: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1、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针对各种实时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元宵节猜谜、三八妇女节法律培训、浓浓重阳情茶话会等。
2、定期开放社区图书室,因地制宜,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添适合的活动项目,丰富群众文体娱乐生活
一、活动宗旨
以“快乐、健身、团结、进步”为宗旨,通过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搭建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大家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从而达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参加人员
全体干部职工,年内每人至少参加一个活动项目的比赛。
三、活动计划
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文化体育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第一季度活动安排。开展“舞在龙年”活动,对于“舞在龙年”活动领导要高度关心和重视,团支部要认真筹划,精心准备,并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活动,激发员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第二季度活动安排。开展“爱岗位、强素质、扬正气、构建和谐接待处”主题演讲比赛,由办公室负责实施。要深入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弘扬餐饮服务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第三季度活动安排。开展“唱红歌、庆祝党成立90周年”活动,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四)第四季度活动安排。开展象棋、拔河等集体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四、活动要求
一、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首当其冲的是要更新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体育文化教育是人类在体育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是人类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体育文化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石。如今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依然局限于传统的体育基本技能的培训、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以及各种技能技巧的传授等教育活动,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才能使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刻把握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体育文化教育的根本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因此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使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2、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观念是创新,新时代的体育文化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经济时代和全球化发展相适应,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据。对于传统的落后的体育教育观念进行摒弃,对于先进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应深化和发展。
3、建立科学的理论指导
体育教育理念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需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体育教育目的已从体育锻炼基本层面上升到学生思想、意志锻炼等精神文化层面。体育教育应从狭义的身体教育扩展到广义的文化教育,通过学生和教师参与校园和社会体育活动来接触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积极团结、勇于拼搏、成熟理性的精神。
二、积极采取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的一系列措施,从局部到整体构建高校优秀的体育文化体系
体育文化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作用和意义不断深化,不在是单纯的培养学生技能和锻炼身体的作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涉及物质、精神和文化的全面的、整体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构建优秀体育文化体系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细节措施的实施,又要从整体上把握构建体育文化的措施。
首先,应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现象,其物化体现即为体育基础,一个优秀的、出色的体育基础设施,不仅实现了该设施最基本的提供体育锻炼场地的功能,其设计理念、设计思想以及其要传递的观念等信息则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实物基础得到诠释。因此,高校体育文化体系的建立,需以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器材等为基础,通过大学生切身使用和感受良好的物质文化和丰富的体育文化,使体育文化传递到学生的思想中。
其次,扩展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文化体系的建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体育教学的形式,其它非课堂体育教学形式的体育活动也是文化构建的有效手段。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课主要承担了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掌握体育活动技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顽强性格,以及理解体育文化精髓的任务。但仅仅依靠体育课的教学并不能向学生完全有效的传达体育文化,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之外,应辅以其他非课堂的体育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文化以健身、娱乐为一体,并具有文化独特性和易接受等特性,为其在高校中的传播创造和有利条件。因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项目、群体体育活动等非课内形式的体育活动,在丰富和扩充体育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在构建体育文化体系过程中,应消除体育文化教育中课堂教育的单一形式,以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形式,增强体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在体育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讲座、趣味体育比赛、班级间的体育联谊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同时,通过体育演讲、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宣传海报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意识到体育文化的丰富多彩。其次,可以通过开展师生间的体育比赛或趣味竞技,使学生体验体育文化教育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通过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之间学生体育座谈和交流,以及开展带有异域风情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
三、总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目的,更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和精神风貌。本文通过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更新体育教学理念。该更新体育教学理念过程中,应深刻把握现代体育教学内涵,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
2、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体系过程中,应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策略。应该从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入手,以更丰富的课堂体育教学为手段,以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依托,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文化体系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唐士敏,郭舰洋普通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内涵与方式[J].体育世界,2010,1:43-44
[2]符谦.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与体育精神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13-15.
[3]3陈鑫.新世纪我国竞技体育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8,90(1):7-10.
[4]钱一鸣.论大专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J].体育研究, 2011,11:221-222
[5]张兵.体育文化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之根本[J].中国高教研究, 2003,11:90-91.
【关键词】乡村;节庆体育;人性化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estive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Building of Sports Culture in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ZHAO Jun1, ZHANG Xiang-yang2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gyang 464000, Henan)
【Abstract】Rural festive sports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pare time of rural residents.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soci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stive sports in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and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concerning such activities, thus enhancing the humanization study of rural festive sports activitie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in Henan Province.
【Keywords】rural areas; festive sports; sports culture; humanization
河南省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全省9768万人口,其中7109万是农业人口。河南省乡村的节庆体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民俗的、农村原生态的体育。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民间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民俗性、历史性、群众性、娱乐性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并且对于贫乏的农村体育资源,也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是当前我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节庆体育活动还以其独特的亲和力、竞争性、公平性、健身性、刺激性,在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以及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河南省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郑州的东开发区、二七区、上街区、中原区、荥阳、中牟、金水区;许昌的鄢陵;商丘的睢阳、睢县、永城、虞城;焦作的武陟、孟县;新乡的封丘;平顶山的鲁山;三门峡的卢氏;洛阳的孟津;信阳的商城、潢川、新县;周口的扶沟、沈丘、川汇区;南阳的南召、社旗、宛城区;濮阳的台前、南乐;开封的通许、尉氏;安阳的汤阴、滑县及漯河、鹤壁、驻马店等市的50乡(村)为样本,随机抽取500名农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省市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收集、查阅和研究了大量有关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河南省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农民的《河南省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前先对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8级学生进行培训,于2009年8月—9月在选定的50个乡(村)随机进行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91.6%。经检验和专家鉴定,信度和效度符合本课题研究要求。
二是针对各乡(村)主管体育工作领导的《河南省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及运作模式》问卷,于2009年8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全部收回。
1.2.3访谈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深入个别乡(村)、农村中学、农村社区找人座谈,实地了解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2多维角度看河南省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节庆是为了特定的主题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传统的节庆活动一般是与特定日期、特定仪式相联系的群众性活动,通常随着年季变化而周期性地举行。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主要是在传统的节庆期间掺入了各种形式的、集中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河南省的乡村节庆日和全国一样,主要包括元旦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在这些节日举行的体育活动都可以称为乡村节庆体育活动。
2.1节庆体育活跃,健身观念滞后
调查显示:元旦节的击鼓、长跑、拔河;春节的秧歌、舞龙、舞狮;元宵节的抖空竹、腰鼓、跳百索;清明节的放风筝、踏青郊游、登山;三月三的庙会、竹马舞、旱船;端午节的赛龙舟;重阳节的登高;“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国庆节”举行的象棋、健身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以及其他体育活动,在问卷中出现的频率都较高。
河南省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交往范围过小。静态和封闭的生活方式以及小农经济的脆弱,形成了一种封闭意识和内向心态,形成了安贫乐道、求稳怕变的保守心理,这些限制,约束了农民自身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同时,农业生产的特点导致了农民的封闭与保守,不利于农民体育意识的形成。〔1〕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民劳动时间分布得极不平衡,带来了农民没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占47.48%;没兴趣占38.24%(多项选择),从而形成不了健身的氛围;农村居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农村体育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也满足不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2.2节庆内容丰富,经费来源较差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在节庆活动期间举办了各种各样的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文化节、特色旅游、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从活动内容上看,既有民族民间的优秀项目,也有传统的体育项目;从参与群体上看,由于这些活动群众基础好,满足了群众对活动的需求,所以群众参与热情高。这些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张扬出农村体育文化的特色,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就在于常年、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只有开展体育活动,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和价值,提高农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2〕调查显示:我省农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由政府拨付的占45.6%;民间集资的占56.1%;企事业单位赞助的占17.5%;个人负担的占14.0%(多项选择)。这表明农村节庆体育活动政府投入较少,经费来源基本得不到保障。
2.3文化氛围浓厚,参与热情欠缺
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节庆文化。这些节庆文化中有许多与体育相近似、具有健身娱乐价值的身体活动,如:划旱船、跳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背妆、梅花桩等民间节庆文化艺术,同时又吸收借鉴了现代体育项目,如:篮球、台球、门球、健身操等。这些体育项目大多因地制宜、取材经济、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所需经费较少,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是河南省当前农村体育在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现代体育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补充。
调查还显示:认为农村节庆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升群众对体育参与热情的占24.5%;认为较好的占28.0%;认为一般的占43.8%;认为没效果的占0.035%。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财富短缺,教育落后,很多农民仅能达到温饱生活,于是便安于现状,而体育永远是人们衣食无忧后的第二选择,贫困导致了农民的体育消费和健身欲望低下。
2.4余暇时间增多,体育活动落后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脚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我省农民的余暇时间日益增多。农村的传统文化也赋予了农民淳朴、厚道、诚实和守信的优秀品质,赋予了农民勤劳、善良、节俭和豁达的传统美德。〔3〕农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农民接受条件简陋同时又符合农民健身习俗的众多体育项目,有助于调动农民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村自身的人力、物力,独立自主、勤俭节约地开展农村节庆体育活动。
调查显示:“与家人、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占56.14%,是农民参与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村存在的“劳动就是身体锻炼”的占87.3%;“无病即健康”的占75.4%(多项选择)的愚昧观念与城市居民的“花钱买健康”、“多去锻炼,少去医院”的健康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河南省农村居民落后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广大农民自主参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不利于自发的农村体育组织的形成。
3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在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效益
3.1提升体育位次,增强农民凝聚力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到2010年,经过努力,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具有经济性、时间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同时具有全民性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许多活动项目不受年龄、性别和体质的限制,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爱好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活动项目参与锻炼。节庆体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富于生活情趣,自娱性、观赏性、审美性较强,是广大农村居民喜闻乐见和乐于参与的体育文化建设形式之一。〔4〕只要河南省的体育工作管理者加以利用和重视,很容易在农村中开展和普及。节日是农民休闲的最佳时间,节日聚会和节日活动为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理由和集中展演的机会。节庆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特点,能够吸引众多的群众参与观赏,特别是集体性项目竞赛,更能培养参赛者和参观者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节庆体育活动带动平常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农民从体验体育活动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娱乐身心为主到娱乐身心与强身健体开始,真正让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成为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3.2营造文化氛围,普及健身知识
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农村体育健身氛围的形成,农村体育健身氛围的形成关键在于健身知识的宣传普及和相关政策的落实。1995年,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也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为我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现实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5〕节庆体育活动和农民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体育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地宣传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体育政策,宣传农村体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农村普及健身知识和落实体育政策的重要桥梁。
3.3改善干群关系,广辟健身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和谐的时代要求,是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是引导亿万农民走向富裕的正确决策。调查显示:认为通过政府组织节庆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提升群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占36.8%;认为较好的占28%。如果基层政府重视在节庆期间因势利导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必然会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通过组织节庆体育活动提高政府官员对体育的认识,增加政府对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农民充分感受到政府能为群众办实事,能带领群众在物质、精神方面走致富路,从而增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改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建立农村各种体育组织;可以广辟河南省农村健身渠道,形成农民健身长效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合力。
3.4传承农村文化,丰富余暇生活
现阶段,河南省农村在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很多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娱乐项目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一般都是人们祈求平安和歌颂丰收的信仰行为,具有强烈的节庆色彩,同时又适应当代农民文化的心理、审美情趣的积极特征。〔6〕调查显示:认为开展乡村节庆体育活动非常必要的占43.8%;认为应该开展的占54.3%,充分说明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为民俗娱乐活动构筑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传承乡村文化和传统项目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力。近年来,伴随着河南省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城市化,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也开始在乡村蔓延,科学的体育锻炼才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开展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可以使广大村民有了接触体育的机会,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特点也更容易使农民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加上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先进体育文化的传播,使广大村民从慢慢适应有了体育的生活,逐步过渡到积极参与除节庆体育活动外的其他有益的生活。通过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指引作用。
3.5整合体育资源,加快农村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体育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前十年,河南省农民对“休闲体育”、“花钱买健康”、“农民健身”等词汇还很陌生,但近十年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和涉足体育健身。但是就总体而言,我省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强,再加上农村的体育锻炼场所少,设施单调,农民中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而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是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伦理精神,备受村民的喜爱,又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的人文追求和健身需要,是一种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文化。〔7〕同时节庆体育活动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而言,还具有许多可开发利用的价值:首先,节庆体育活动与现代体育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节庆体育的多重功能,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农村进步及体育现代化;其次,开展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可以活跃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引领社会风气,提升农村文化和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加快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步伐;第三,节庆体育还具有多方面重要的资源,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潜在优势,充分利用节庆活动、节庆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四,节庆体育活动对农村具有特殊的教育、凝聚、整合优化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社会进步。
4结束语
河南省农村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节庆文化,对农民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对农民健身观念的形成,对农民健身方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8〕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应当充分重视乡村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在乡村节庆体育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改变习俗,并加强基层政府的因势利导,加大对节庆体育活动的投入,真正把乡村节庆体育活动变成引导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曹风云,江力方.农村社会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方世南,范俊玉.先进文化与小康社会〔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袁银传.中国农民传统价值观浅析〔J〕.探索与思考,2005,6.
〔4〕虞重干,李志清.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研究的历史契机与现实需要〔J〕.体育科学,2005,5.
〔5〕田祖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节日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6〕胡科.儒学对当前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
〔7〕奚风兰.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我国农村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8〕赵军.河南省小城镇余暇体育文化建设的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各科室、分局: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加强交流。经研究,决定在我局深入开展文化体育等集体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快乐、健身、团结、进步”为宗旨,通过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搭建机关人员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大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从而达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二、参加人员
局全体干部职工,年内每人至少参加一个活动项目的比赛。
三、活动计划
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文化体育活动。具体计划如下:
(一)第一季度活动安排。开展义务植树造林,由局共青团具体组织实施。局全体青年干部职工参加,增强全体青年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意识;开展迎“三八”女节拨河比赛等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由局妇联具体组织实施。
(二)第二季度活动安排。开展“爱岗位、强素质、扬正气、构建和谐工商”主题演讲比赛,由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实施。要深入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弘扬讴歌工商队伍良好形象;开展“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干事创业精神。由局工会组织实施。
(三)第三季度活动安排。开展“唱红歌、庆祝党成立90周年”活动,由局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要精心组织编排歌曲、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力争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开展夏季篮球赛等体育活动,由局工会负责实施。达到提高干部职工拼搏进取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意识的效果。
(四)第四季度活动安排。开展象棋、乒乓球等集体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由局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活动要求
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一是要把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考虑;二是提倡人人参与,增强团队意识;三是要积极宣传,以文体娱乐活动促进和带动精神文明建设。
一、充分认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进一步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而且对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增强凝聚力、促进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动是生命之本,健康是万事之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既是对个人的幸福,也是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要从全民健身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列入议事日程。
三、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要让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加强锻炼当做是当务之急,把良好的健康欲望变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的功力,争取每位职工都参加一项业余文体活动,坚持天锻炼一小时。
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要目的明确,措施到位,形式多样,特色突出。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工
作。
为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在校行政领导下,在工会的安排下,提供了“工会活动室”、“操场”,让广大职工充分享有活动的空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乒乓球”、“跑步”、“踢毽”、“跳绳”等丰富多彩活动。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三八趣味活动”、“春秋季运动会”以及区、局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领导带头参加了各项文体活动。
通过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使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观念,建立建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长效机制,达到增强学校凝聚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职工的身心健康,为我校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体育文化节活动】推荐阅读:
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总结11-22
体育部体育文化节策划05-31
体育文化节 征文07-25
体育舞蹈文化12-28
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结合论文06-10
中西方体育文化05-25
中小学体育文化11-10
管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论文06-21
民族体育传统文化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