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推荐8篇)

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1

**乡综合文化站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县**乡综合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站长王向东同志身体力行,克服经费不足、人员少等不利因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创造性的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赢得了辖区百姓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肯定与鼓励。现在,将文化站的全年工作,予以总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都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成了主要工作任务内容,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奋斗目标。为所有的文化战

线的工作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全站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内容实质。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工作规划。

我们继续从抓紧抓好大秧歌队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入手,新增了红升村腰窝棚屯、五棵树村曲家屯、福兴村大鞭杆子屯、永胜村石家屯、晓光村南葛家屯、五棵树村五棵树屯、**村乔家屯等七支大秧歌队。协调花嫁之约婚庆公司为这七个大秧歌队购置了秧歌服、彩扇、腰带,大鼓、锣、歘、音响等。使我乡的大秧歌队整体上不仅人数增加到2000多人、质量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此,我们于挂锄季节邀请了县文化馆的舞蹈教师张艳霞深入到部分村屯,组织秧歌队的骨干人员,教授标准的、统一的动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我们重点扶持了晓光村贾家屯农民小剧场。这是我乡农民企业家栾长斌投资70万元,独资开办的。小剧场于1月份竣工,春

节期间开业。小剧场的开张,不仅迎来了本村的农民到这里唱歌跳舞,还吸引了全乡各地的农民朋友。就连我们乡里组织的三八节演出、七一演出、国庆节演出都在这里进行。逢年过节,小剧场还请来专业的演艺人员来场献艺,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成为我乡文化站为农民提供文化生活的基地。在此基础上,文化站还在每个村选择至少一人作为乡村文化明白人。成立了乡村文化小剧团。文化站长王向东自任小剧团的团长,利用农闲季节排演节目,到各屯去巡回演出。

依托着文化小广场、小剧场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重点扶持了**村中心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大灰堆郑永利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房屯孙贵文化大院等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每个文化大院,都有大秧歌、现代舞、健身舞的群体。还培养了说快板书的,演二人转的、说数来宝的、演拉场戏的。总之,大家

各取所长,各尽所能,丰富了舞台,陶冶了性情。

今年4月,站长王向东还帮助中心小学校开展了文化进校园活动。帮助中心校搞起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提升了文化艺术节的品味,增加了艺术节的内容。在这期间,站长王向东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中心小学建立了红领巾广播站。他亲自为广播站培训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设计制作广播站内部设施,提供专业的播音设备。研究站内的管理制度,使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三次播音。现在,红领巾广播站已经成为中心小学校师生们沟通心灵的窗口,锻炼文采的基地,活跃校园文化的舞台。也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乡文化站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挖掘和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是乡文化站的重点工作之一。站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红旗村战家屯农民刘长林很有绘画功底和热情,特别是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

个侄女、一个外孙子都很喜欢绘画。就连邻居也成了他的徒弟。全屯有20多位在书法、绘画、剪纸、根雕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王向东因势利导,自掏腰包6000多元,为刘长林送去了大量的染料、画笔、宣纸等用品,购买了石膏像、书籍等,并鼓励刘长林开办农民文化创作室。在站长王向东的鼓励与支持下,全省第一家农民文化创作室开张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本刚、政府副县长王艳枚亲自为创作室揭牌。乡党委书记孙勇、乡长李惠达及所有在家的乡镇领导全部出席。县委宣传部各部门领导和县文体局各位领导都出席了开张庆典。农民文化创作室的开办,为那些有着书画等文艺爱好的农民找到了发挥才艺的舞台。现在,文化室已经拥有会员近20人,成功举办了刘长林等农民书画展。

为了全面反映我乡文化站的工作,展示乡村文化能人的先进事迹,交流乡村文化的工作经验,促进乡村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文化站克服人员少、没有

经费等实际困难,创办了全省首家《乡村文化》工作专刊,每年4期,免费发放到乡村干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分发到村屯小卖部、沿街商户。还提供给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的效能。《乡村文化》的创办,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和全乡农民、教师等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

2013年已经接近了尾声,2014年的钟声也即将敲响。**乡综合文化站将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更大光荣,实现新的工作目标!

**县**乡综合文化站

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2

同时给贺疃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当然这与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分不开的。总之, 没有文化的引领, 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 都必须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保证。否则, 文化落后, 人们的素质低下, 已经取得的再好成就也难保持长久。因此, 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把它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一、三十多年如一日, 千方百计为农民创造精神食粮

这个乡地处淮南市最西北部, 西与凤台, 北与蒙城、怀远县为邻, 是鸡鸣狗叫听三县之地。由于远离城区, 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为了改变农民苦闷乏味的生活, 我想方设法立志改变这一状况, 为此我流了不少汗水。

早在1976年贺疃乡成立文化站, 由于本人在文化方面有一技之长, 被上级组织把我从本乡杨祠学校选调到文化站工作, 本着对文化事业的酷爱, 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为了尽快改变农民的苦闷乏味生活, 我征得乡领导的同意后, 首先从办剧团入手, 因当地群众喜爱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且影响广泛, 感召力强, 最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演《包铡美》剧目, 就教育人们不能喜新厌旧。陈世美喜新厌旧, 杀妻灭子丧尽天良, 最后落得人头落地, 全体观众拍手称快。

1980年我组织成立了贺疃乡豫剧团, 并担任团长。吸收豫剧名师和学员共40人, 经过培训, 剧团编排上演了《打金枝》、《包铡美》、《红灯记》等多出节目, 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82年又成立了贺疃乡曲艺队, 共吸收当地曲艺爱好者8人, 农闲时他们被派往村里演出, 其中比较著名的王永开老艺人后来被潘集区文化馆聘用。

1983年成立了贺疃乡四支锣鼓队, 每逢重大节庆日, 他们均自发地开展活动, 同时乡文化站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三下乡”活动及文化踩街活动, 以使更多的人群得到娱乐, 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号召, 本人于1984年挖掘整理出了本乡杨祠村的“马戏灯”, 这种马戏灯发起于清朝年间, 距今有170年的历史。其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该剧被当成“四旧”清除。本人多次深入找老艺人采访、座谈、收集整理, 才恢复了“马戏灯”的演出。“马戏灯”是我市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申报审批之中。2010年在淮南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演出, 被央视七套节目组录制。同时活跃在每年的淮南市文化豆腐节上, 为淮南文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995年, 本人又挖掘整理了本乡贺疃集“龙灯”。龙灯在全国居多, 但贺疃龙灯解放前就名声在外, 当年 (解放前) 参加凤台县“九连灯”大赛, 战胜了全县十八班灯, 摘得九连灯冠军。现在贺疃龙灯虽不能一展当年雄风, 但每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及文化艺术节上, 我乡龙灯都远远超出其它乡镇龙灯水平。他们能站立玩、蹲下玩、坐下玩、站在板凳上玩、跑着玩等各种动作娴熟无比。

2006年我们又对贺疃乡“马戏灯”和“龙灯”队伍进行了整编, 新添置了两套大狮子, 添置了道具, 调整了队伍, 使得班子更加完整, 更年轻, 每次参加区市踩街和演出都十分抢眼, 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二、创办节会, 繁荣农村文化

作为文化工作者, 时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繁荣文化市场, 如何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站于1990年举办了“贺疃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参演的节目形式多样, 有传统的马戏灯、龙灯、狮子舞、戏剧、小品、歌舞、相声、杂技、口技、魔术、诗朗颂, 另外还有书法、绘画。各村的锣鼓队, 各学校的腰鼓队助阵, 节目丰富多彩。至今已举办七届, 每届的观众达2万人之多, 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本站还于1992年发起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疃乡农民歌咏比赛”。该项活动深受广大 (下转82页) (上接87页) 年轻人喜爱, 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繁荣了文化市场,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 由于农闲时大多数农民都出门打工去了, 使得很多活动的开展遇到些困难。

除了抓好办节, 我还注重办会。贺疃是个古老集镇, 因仙鹤落此而得名“鹤滩”, 后来取其谐音叫“贺疃”。贺疃集从清朝年间就兴起农历十月初七古会, 又叫“骡马会”, 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会繁荣当地文化市场,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古会到来期间, 我们都积极筹备, 认真组织文化节目。请来著名的戏班子、歌舞团、杂技表演团。他们的表演精彩热闹, 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观赏。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精神食粮, 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 一个秋会很难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决定发起农历三月初十春会。经过多年的实践, 贺疃春会远远超过了传统古会的热闹程度。赶会的人超过古会的一倍以上。因春天气候宜人, 鸟语花香, 又正逢农闲, 年轻人踏青赶会当然更为时尚了。春会的开展又大大丰富了贺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大增了经济效益。抓好一年的“一节两会”工作已经是我站的常规工作。、

三、普及基础, 创新提高, 为区、乡文体发展添光彩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各级政府都重视文化体育的发展建设, 因此, 我们要加倍努力, 力争为实现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多的事。首先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如“马戏灯”投资10万余元, 添置了服装道具, 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演员, 演员平均年龄从40岁降到30岁, 节目内容形式都进行了整编, 更具观赏价值。“龙灯”, 投资添置了新龙两套, 购置了新服装, 表演队伍也壮大了, 应邀参加了淮南市文化艺术节表演。另外贺疃锣鼓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 争取了活动资金, 队伍更年轻, 平均年龄三十多岁, 新加入了一批女锣鼓手, 现在全队8男8女共16人组成, 节目也丰富了许多, 2009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表演赛, 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文艺发展的同时, 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站每年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 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多年来我乡体育名列全区前列。第四届潘集区农民运动会, 我乡荣获拔河第一名、篮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参加市区比赛共荣获奖项40余次。

综合文化工作站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综合文化工作站 公共文化建设体系 公共文化队伍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15-01

综合文化工作站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与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体现,而且它也是农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文化单位,因此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的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的共享文化知识。

1 综合文化工作站对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现在基层综合文化工作站建设以逐步完善,并且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文化站也逐渐建立了各种活动室,如;图书室、体育活动场、少儿阅读室、及多功能活动室、各种培训班。及上级主管部门还帮助培训广场舞、秧歌舞、业余艺术团等等。另外国家还为综合文化工作站构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以基层综合文化工作站为圆点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在农村的作用,使国家给的资源能利用好,不辜负党对人民的情谊,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现在国家以逐渐并完善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并为文化大院发放各种活动设备,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室、文化户,等等各具层次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推进经济大繁荣起到很大帮助,这些都是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的重要保障。

2 体现在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的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工作长期以来集中积累,也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平台,文化站利用自己在农村中的文化优势,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文化队伍建设中来,使农村各个村屯的文化活动更能活跃。综合文化工作站负责人,即是站长,还要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并能有组织策划的能力,一定的经济发展,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负责人管理人员要担当重任,也要努力成为身先士卒的文化工作楷模,还应该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另外、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应建设具有艺术素养,而且有地方特色人才队伍,具有文化活动激情,要有能力把自己所培训的队伍展示在群众当中去,都能成为文化队伍建设的带头人。又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文化气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体现在对公共文化活动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构建

在长期进行的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鄉镇综合文化工作站逐渐认识到了农村整个文化活动,可以划分两个方面,分别是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方面与村民自己组织文化活动方面,群众活动主要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其主体构建的内容包括了,群众休闲文化活动,自娱自乐,沟通感情。少儿艺术培训班,及农村文化带头人培训,农村种植、养殖知识讲座,最大限度的保护基层民间文化等等。政府文化活动表现方面主要是通过以主题,品牌系列为主的文化活动,针对传统民俗节日、节庆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来进行构建。

乡镇综合文化站,具体作用是选择普遍的,群众接受快的活动,符合基层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更加具有时代的特征,改善农村大审美价值观念,使国家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发挥作用,让广大的农村群众也能感受到文化活动给每人每户在精神上的快乐是无限的,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文化贫乏面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特色文化的品牌。

农村综合文化工作站,也要重视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目前农村文化市场主要有电影放映、娱乐演出、出版印刷,和其它一些等等。

这些都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所在,新农村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综合文化工作站,不仅推动了农村市场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还应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积极配合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管理好所辖的区域,让基层群众不受低级腐朽文化的侵蚀。

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要人性化管理的服务,要经常深入群众中去,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文化难题和文化方面的困难,从而使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靠山有主心骨,文化站要在工作上加大力度、拓展农村文化阵地上发挥它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涵养素质,让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让农村群众也能感受高雅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活动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目前大多数群众基础文化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对当地文化带头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要给一定的支助,村委会领导一定大力支持,重视文化建设,给文化活动开方便之门,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大,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利用各种有利政策,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投资体制。

乡综合治理总结 篇4

一、提高认识,深入宣传,努力营造综治工作氛围。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践行“xxxx”具体体现,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乡,维护和促进社会安定、稳定的现实需要。我切实把综治工作摆上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首先,进一步统一乡、村干部认识,强化“保一方平安”重大政治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综治工作重大部署上来。在工作中,具体体现在“平安湖上”创建的各项工作中,充分运用固定标语、墙报、宣传栏,党员大会,村民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在乡政府及各村醒目的地方刷写固定标语。广泛开展建设“平安湖上”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精心音队彗,扎实有效地推进综治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抽调精干人员,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全乡综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各村相应成立了工作小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综治工作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二是明确职责,责任到位。把综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直接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具体抓,其他领导齐心协力配合抓的领导机制。把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领导、单位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责任网络。三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坚决执行综治“一票否决”制。将综治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以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督促一级落实,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乡党委、政府要加强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衔接好,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四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定双岭、万里村、为试点村,通过开展“三大工程”活动(即:“人人守法”工程、“户户联防”工程、“村村创安”工程),发挥示范作用,促使全乡形成人人都守法、户户要联防、村村争创安的新局面,努力营造“平安湖上”的大环境。五是加大经费投入,增强保障能力。乡里每年都将综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优先保证且逐年有所增加。此外,督促各村加大必要经费投入,保证设备、资金和人员落实到位,为综治工作提供应有的物质保障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

1、突出严打整治,加大打击力度。我们坚持“严打”方针,加大了对治安重点区域,治安突出问题和公共娱乐场所的重点整治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控制了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

2、突出治安防控重点,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加强行政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提高治安防范能力。二是继

续深化村、企共建治安联防活动,确保村、企周边治安稳定。三是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构筑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公安机关为骨干,各部门齐抓共管,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四是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五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3、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工作制度,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一年来,我把加大矛盾排查的力度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主要位置,运用说服教育、多方疏导,依法调处的办法,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真正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

4、重视安全生产,加强监督管理。我把确保安全生产作为综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公安干警实行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管理中突出了工矿企业、建筑业、学校、公共场所、饮食卫生、农药、火工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XX乡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5

xx乡地处县城西北25公里处,辖11个村,1.1万户,5.3万人。2009年,在县文化局我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文化工作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坚持突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全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为发展文化事业打好基础。xx乡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活动经费、人员安排上给予支持,在单位办公室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文化站配备了两间办公室,并且购买了电脑,接通了网络信号。去年以来,随着上级的号召和文件要求,乡党委、政府做出了建设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决定,使我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二、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xx乡虽然地理位置偏僻,却拥有比较厚实的文化活动资源和经济基础。一年来,积极搞好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一是春节期间,利用群众在家的休闲时间,号召群众点戏,在各村搭台演出,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二是今年十月份,我乡利用建国60周年的大好时机,组织群众自娱自乐,他们载歌载舞,玩黑驴、踩高跷、跑旱船,穿 1

西游记人物的衣服游行,引来群众好奇的目光。三是不断加强群众健身活动。群众利用村室和周边学校操场,积极开展健身活动,既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三、积极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在2007年已建成xx村和xx村两个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争取,今年又在我乡xx村建成一个农家书屋。明年剩余的8个村可能全部建成。

四、做好文物普查工作。今年十月,通过实地调查查看和走访老人,对全乡11个村的214个自然庄全部调查一遍,结果没有发现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

五、配合中心工作,完成其他工作。在做好文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服从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完成其他各项工作。利用文字、图片、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净化了文化市场。

2009年,我乡的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明年打算:

一是丰富群众节日生活。举办春节和每年阴历十月初一的庙会花挑子、旱船队、黑驴、秧歌活动,庆祝新年和丰收;

二是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力量的作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三是成立群众性的娱乐组织。成立像曹庄村杨庄杨凤仙

那样的群众自娱自乐组织,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参与群众的红白喜事,既能满足群众需要,又能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

四是建立乡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充分利用好省给予的资金,在xx集建一座新型文化站,在各村建立村农家书屋,满足群众的文化要求。

五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乡政府与村签订原有的目标责任书的同时,要设立保护专人,及时通风报信,乡文化站要定期查看,保护文物免遭破坏。

xx乡文化站

乡综合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6

乡综合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乡综合治理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乡综治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和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在县综治办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构建平安和谐为目标,以落实综治措施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以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为载体,全面贯彻属地管理原则,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落实各阶段工作任务,乡党委把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委成员及各站所长,各村委会书记为成员、综治办为日常办事机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对各阶段政法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同时,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纳入乡总体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对所需经费及时划拨,保障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切实将政法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基层,与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签订了综治责任书,签订下发各类责任书4类144份,其中与站所签订责任书100份,村民委员会责任书44份。同时,要求各村委会与各村小组签订相应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重点,抓好维稳防邪工作

为确保我乡的社会政治稳定,成立了安

保领导小组,制定了安保工作应急预案,落实了各级各部门专门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安保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庆祝活动安保的各项任务、责任、重点群体、重点人员进行了量化分解,明确了包保责任人,成立了安保期间的安保协调组、调处组、保卫组、劝返组、后勤组等专项组织,特别对部分上访老户,切实要求做到“人不出去,事要解决;人要回来,事要解决”。并开展了调处、包保、稳控、宣传、值班、督查等前期工作,为我乡的社会政治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具体落实“包保”责任和防范控制措施。结合6月“安全宣传月”,组织相关单位在设里、鲁古、雨厦等集市进行《反邪教组织法》、《拒绝毒品法》、《道路安全法规》、《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6000余群众得到法制教育。加强邪教人员摸底排查和整治力度,调整了“三位一体”的包保组织,定期或不定期 的开展摸排活动,并在全体干部中组织了反邪教主题教育,营造了防邪宣传的好氛围。目前没有发现有无邪教组织、邪教人员和各类反动宣传标志等现象。

巩固和提升平安建设工作

乡于底就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按照“机构不变、人员不减、工作不放松”的原则,将平安建设工作作为综治工作的中心内容,明确了乡直单位和各村委会的具体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结合实际,又呈现特色。定期对各单位创建活动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工作建议和整改意见。通过所有综治人员的共同努力,平安建设的领域得以扩展,质量得以提升,机制逐步健全,使平安建设工作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基层群防群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10个村级警务室作用,要求各村警务室工作人员时常在辖区内巡逻和观注,积极维护好社会

维稳工作,确保辖区内的治安状况良好,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派出所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公安民警夜访、群众事务代办”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我乡群防群治工作,尤其是季节性防范工作的有序推进。

积极配合,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按照“整合资源、健全网络、规范运行、探索创新、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村、组、“三级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条对接”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力维护我乡的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下设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及相关工作室。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以各村民小组组长为调解员、信息员、信访代办员,层层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以案定补”奖励激励机制。按照”谁调解、补偿谁”的原则,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处解决的矛盾纠纷实行

“以案定补”,采取案件季度评查、案件回访、抽查和司法所对调解员监督、补贴公示制度等进行考核兑现。三是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推行信访代办制度,在乡政府设立信访代办室、村级设立信访代办站、村小组设立信访代办点,把信访工作窗口设在群众身边,及时解决各种信访问题。共处理来信来访案件4件。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实行台帐管理,经统计,全乡有暂住人口51人,出租房屋15户21间,全部按规定和房主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在辖区内的中学、完小配齐法制副校长,将11所村级完小的校长聘请为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宣传员,制定措施,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三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活动。实行

“两公示、一监督”组织相关单位深入到各村委会、村小组开展禁毒和打击非法传销活动,至今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治安混乱点场所,未发生被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和新闻媒体曝光事件。重点防范和打击邪教。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具体落实“包保”责任和防范控制措施。

多举措整治道路安全

成立安全专项整治小组,全面开展拉网式的大排查大检查活动;实行各级干部“三包”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行车、船主风险抵押金制,农用车载客奖励举报制度;加强道路养护力度,切实解决村民赶集乘车难的问题。

二、取得成效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各项综治维稳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实现了“三高”。全乡共受理民事纠纷363件,其中社会热点纠纷20件,疑难纠纷210件,简易纠纷133

件,调处成功352件,调处率达%。全乡发生刑事案件48件,破31件,破案率为%;以来未发生严重暴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生59起,查处59件,查处率为100%,实现高查处率。二是实现重点人员管理和帮教。辖区内成立了以片警为主的帮教小组11个共44人,帮教人员28人,签订帮教责任28份,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问题。三是实现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共查处无证驾驶100余起;货车载客3起;客车超员3起。并给予车主相应的处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巩固平安创建效果明显。乡党委政府每季度组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对已命名的“平安村委会”、“平安站”进行检查,对5000户平安家庭进行动态管理。通过村委会对各村小组的认真考察、考核,上报综治中心批审,现已命名5708户“平安家庭”。五是涉及天生桥电站遗留问题到及时解决。涉及多年来天生桥电站移民后期扶持问题上访

事件,经过多次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和对接,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于3月份得到了及时解决。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乡政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距上级要求还在存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江边纳厦与五龙乡新庄科村级界线不明,存在很大争执问题,多年来都没有得到解决,给双方群众在今后生产生活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乡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和老人人数增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一些不便,同时给社会维稳带来一些影响。三是是罗平、广西、邱北等地结合地,与各地间地界存在很多不明,群众相互间争执过大,时常引起矛盾激化,存在一定的社会安全隐患。四是涉及移民上访事件明显增高。涉及下窝德移民群众对后期扶持工作存在疑虑,时常存在上访事件,给社会带来不

良影响和存在社会安全隐患。五是近年来,山林土地纠纷突出、特别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土地权属纠纷过多,存在部分村组间林业产权、界线不明,群众矛盾纠纷过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六是多年来,乡还存在500余人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没有相关政策能及时帮助解决户口落户问题,给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采取有关政策给予帮助解决。

下步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领导,认真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有关领导、专业人员授课,提高综治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建立多层次培训网络,对全乡调解员进行系统、正规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调解技能。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法制进家庭、校园、进企业、进单位等

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意识。

三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加强乡、村、组3级调解组织的网络建设,坚持每月集中对各类纠纷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清理、登记造册,按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调处,及时掌握纠纷动态,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加大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避免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

乡综合文化站工作总结 篇7

一、推行免费开放的现实基础

推行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作, 其最基础的前提是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设备。即:基本的文化阵地和活动器材。据笔者所知, “十一五”期间, 浙江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意见》, 并设立“两馆一站”专项资金, 重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目前,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级文化中心为龙头, 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 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支点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 这为实行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奠定了最基础的基石。

硬件是推行免费开放工作的基础, 而环境却是实现免费开放的基本保障, 只有软硬兼备的工作环境, 才能确保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有序推进。据笔者所经历的基层文化工作经验而言, 目前所需要的这种文化环境已经形成, 而且已经成为政府责任与群众需求的一种互动。因为作为政府层面, 不论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还是在加快小康社会发展步伐时, 都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群众的文化需求, 去培育群众的文化自觉。而作为群众, 他们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精神满足, 也就是物质富裕后的今天, 怎么样来满足旺盛的文化欲望和文化渴求, 这就需要文化站这个免费开放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实施免费开放的基本原则

文化站免费开放, 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责任和重要义务, 也是保障公众文化权益的客观需要。在推行免费服务过程中, 笔者认为必须明确文化站免费服务的几条基本原则。

1. 健康向上的原则。

提供健康向上的免费内容, 这是文化站免费开放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和积累, 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熔铸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社会表现。文化的多样性, 决定了文化有精华, 也有糟粕;有精品, 也有赝品;有先进, 也有落后;有健康, 也有颓废。所以, 不同的文化, 对群众的思想情感、内在心理、价值取向、行为观念等, 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为文化站免费开放提供的文化服务, 就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政府的主导意志和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

2. 日益丰富的原则。

文化站免费开放不能局限于对现有工作内容简单的开放, 而是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免费服务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使广大群众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精神享受。目前许多文化站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文化站, 免费开放所能提供的免费内容还十分有限, 对公众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整个免费开放工作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 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 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要力求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 以此逐步提高文化站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 渐趋方便的原则。

文化站免费开放作为广大群众的“文化宴席”, 要体现便利性, 以方便群众为原则。所以, 文化站服务站点的规划、项目、机制等要精心谋划、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 尽可能地优化文化站免费开放的便捷性, 使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便捷有效地送到千家万户, 送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三、探索免费开放的发展定位

加强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 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在实践操作中, 应坚持实现好下面几个发展定位问题。

1. 实现免费开放内容的“乡土化”。

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必须走乡土化道路, 让广大农民群众喜欢、接受, 只有农民喜欢接受参与了才能达到活跃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的目的。所以, 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必须依托当地乡土文化开展服务。如:组建民间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鼓乐队、排舞队、腰鼓队等。围绕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 挖掘整理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目进行演出等, 以达到自娱自乐, 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 要充分运用城乡一体化, 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机遇, 把城市街道、社区文化有机融合到当地的免费开放中来, 形成以本土文化为主, 兼收并蓄城市文化的文化站免费开放服务体系。

2. 实现免费开放项目的“品牌化”。

文化站在免费开放过程要注重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 要充分利用本地民间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 发掘、包装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 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在活动内容、形式、方法、载体上大胆创新, 把文化活动做大、做强、做旺, 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同时,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注意把握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选好、选准创建文化站免费开放的特色文化。精心挑选、综合评估, 把那些具有深邃底蕴、良好文化基础和较高知名度的特色文化样式挑选出来, 并配以与此有关的更多的文化内涵, 以此拓展特色文化的外张力, 为创建文化品牌增添魅力和知名度。二是创建文化站免费开放品牌宜精不宜料, 宜少不宜多。要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精心经营, 全力打造特色品牌, 使之成为当地文化服务项目中的佼佼者, 切忌抓多、抓泛, 一个也抓不牢。三是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免费开放品牌的创建工作。随着社会发展, 文化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 企业创办文化团队、企业支持文艺活动的例子越来越多, 所以在创建免费开放品牌中, 要注重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其中。

3. 实现免费开放队伍的“人才化”。

文化站免费开放的核心在“服务”, 实现服务的关键在“人才”。而现实条件下, 文化人才资源不足, 现有人才不适应农村文化工作需要, 这是一个十分窘迫的问题。所以, 在现有条件和体制下, 要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就必须从自身找出路、寻突破。认者认为, 当前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由文化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衔接、沟通, 培养和迁出一批文化理论基础扎实, 既会策划又会组织善于管理的创新型文化人才。二是把民间分散的乡土人才队伍组织利用起来, 在这批人中挖掘培养一批文化服务的带头人, 让他们在免费开放过程中唱起主角。因为只有他们才最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 才能让免费开放的内容深入人心。

4. 实现免费开放工作的“制度化”。

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项目, 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相互支持和不懈努力。文化部、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这对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 好的政策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障, 就难以落实到实处, 就难以持续有效发展。所以,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规划中, 要结合创建文明乡镇、文化强镇, 制定出免费开放的目标考核细则, 完善现有的乡镇文化站考核奖励办法, 使免费开放工作有的放矢。同时, 乡镇文化站要从身工作实际, 结合事业发展进度, 不断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 从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发展格局和走势出发, 统筹考虑服务项目的规范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刍议》曾岩.

[2].《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思考》张宇红.

[3].《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定位》徐政.

让菇乡文化“飘”进幼儿心中 篇8

关键词:菇乡;本土课程;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并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给了我们一个让菇乡文化“飘”进幼儿教材,“飘”进幼儿心中的良好机会。

我县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神奇百山祖上,藤绕苔掩的原始森林珍宝无数,第四纪冰川的活化石百山祖冷杉在丛林中昂首伫立,珍稀濒危的华南虎神秘出没。在千年遗韵——梦幻古廊桥边,九十七座庆元廊桥,每一座廊桥都在讲述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向你尽展中国建筑的奇迹。还有石龙烟净、百丈龙湫、仙岩古洞、冰瀑雾凇,处处呈现庆元的春之绿、夏之凉、秋之意、冬之素。这处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在向世人诉说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经形成了独具韵味的“菇乡文化”。对这些家乡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及独特的“菇乡”文化,幼儿既熟悉又陌生,如何将这些家乡的本土资源变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索的资源呢?又如何将本土资源有机整合,促进幼儿发展呢?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立足庆元本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幼儿热爱菇乡的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走进大自然,主动挖掘课题资源

大自然是一个蕴藏着无尽教育资源的巨大宝库,自然界的万物都对幼儿充满着诱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这些富有价值的资源,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尽情领略大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幼儿感兴趣、熟悉的生活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活动。

1.天气晴朗的日子,可以带幼儿到我县四周的风景名胜参观。风景秀丽的石龙山上有雄伟的烈士墓、石龙烟净;历史悠久、造型优雅的咏归桥;美丽的濛洲公园可以观赏到波光粼粼的湖面,碧玉妆成的丝丝垂柳;巾子峰上峰峦叠嶂,祥云阵阵。看到这些家乡人民引以为豪的风景名胜,幼儿幸福的脸上一个个问题出来了:石龙山为什么叫石龙山啊?巾子峰为什么叫巾子峰啊?……一个个幼儿所关心的活动也就出来了。

2.春天,可以带幼儿到菇农家中观察做香菇的过程;夏天,可以带幼儿来到竹林,让他们观察毛竹是什么样子的,竹竿长什么样子,有几节,能不能数得清;秋天,可以带幼儿来到橘子山,参观农民的劳动场面;冬天,可以带幼儿观察树木干枯等现象。这些自然环境既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菇香”“家乡的毛竹”“我爱家乡的橘子”等活动在幼儿的兴趣中产生了。

3.庆元还是个人文旅游胜地,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各个风景区,让幼儿对家乡的人文景观有全方位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大济进士村聆听进士们求学的故事,去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月山村听云泉晓钟,看荐元古塔,看冰臼等,“美丽的月山村”“我可爱的家乡进士村”等活动油然而生。

二、整合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庆元有山有水,有美丽的传说,有神奇的景观,有丰富的特产……将这些本土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并引用到教学中,会让家长、幼儿耳目一新。

1.利用幼儿园所位处山区的优势,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庆元周边的廊桥,这儿的廊桥都既美观实用又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渊源,而且每座廊桥背后都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当幼儿看到这么多的桥,他们一定会提出各种疑问:“这些桥是谁建造的?”“为什么要建这些桥?”等。在幼儿的疑问中就生成了活动“兰溪桥的故事”“庆元廊桥多美丽”“未来的廊桥”。

2.利用庆元独特的资源,可以开展主题活动“爱家乡,爱说家乡话”,采用语言、欣赏、游戏等方式使幼儿对家乡的语言产生兴趣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忖忖乌》《月亮和日头分家》都是庆元独特而生动的故事,相信用庆元方言讲述它们,能给幼儿带来别样的愉悦。

3.要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教资源,挖庆元特色的文化,让幼儿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开展主题活动“我可爱的家乡进士村”,带幼儿参观进士村,给他们介绍进士村的来历,欣赏庆元特有的戏曲“二都戏”。

这些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不但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并能有效地整合各个学科,促进幼儿各领域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山区优势,拓展活动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教材灵活应用。”山区幼儿园就要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条件,拓展游戏的活动空间。山区幼儿园大多室内外活动场所窄小,给教育活动的开展常带来许多不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山区各方面的条件和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创造性游戏。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毛竹”:游戏;奔跑、追逐;把大山当课堂,教幼儿念诗歌、唱歌,给他们讲有关的故事;组织幼儿捡竹叶,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教数的组合、物体排序,用竹子自制玩具,欣赏竹制品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从而推动本土特色活动在其他领域的开展。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会增强幼儿自我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2.发展幼儿创造力,变废为宝。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每次带幼儿散步时会拾捡、采摘一些废旧自然物,教师就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将山上捡来的松子、鹅卵石串成项链,做成石头小偶人;将树叶、树皮制成树皮船并拼成各种物品;将树籽、狗尾巴草、芒杆等制作出树籽陀螺、草绳飞盘;丝瓜、蛋壳、萝卜能配上火柴梗和豆豆、纽扣,做成多种有趣的动物和工艺品。这些来自幼儿手中的材料,再经幼儿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玩具,不仅可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3.深入农村生活,扩宽幼儿视野。主题活动《庆元的特产香菇》,向幼儿介绍香菇的来历及生产、生长及生产过程、食用特色、营养价值等,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到菇农家中参观做香菇的过程,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在农忙季节,组织幼儿参观农民播种、施肥、锄草、秋收的劳动过程,了解农民的劳动生活,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这样既能满足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又可以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不仅使幼儿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又感受到劳动美和家乡美,陶冶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操。

自初次接触开发乡土教程活动至今,我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并层层深入地了解它。开展幼儿乡土教育活动,不仅扩大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而且增强了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我在教学方法上得到改进和提高,懂得该如何去看待幼儿,去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在今后的课程研究、改革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利用菇乡的优势条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开展主题活动,把幼儿培养成立足菇乡,放眼世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 浙江省庆元县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考试试题下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