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大纲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成本会计学大纲

浅谈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

摘 要:《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是对作者所著《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浓缩及概括,做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是大势所趋的论断,介绍该书所运用的思想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种;写作风格为定量分析与定性论述相结合;研究的问题涵盖企业伦理与企业信用分析、会计假账的道德透视、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这几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构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

关键词:企业伦理 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败德行为 案例研究法 调查研究

《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以下简称《教研大纲》)高屋建瓴地从国外经济思潮的借鉴、海内外会计学高等学府对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引进和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带头的我国政治经济领导者的努力方向等方面,因势利导地得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是大势所趋这一论断,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选择。

1 《教研大纲》开篇提纲挈领地激发了读者学习《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如果说《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是学习的客体,那么它就是鱼;而《教研大纲》的写作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该书和想要学习该书,所以可说《教研大纲》就是教人打渔的“渔”和激发学习欲望的“欲”。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研大纲》在开篇之初就要花大约一半的篇幅来写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时代价值这一题目了—— 因为它就是学习欲望之所在。

2 《教研大纲》谋篇布局的思路

讲清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接下来的任务就很明了了,仍以浅显的打渔作比喻,亦即是:其一,解释教人打渔的渔具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渔具,怎样使用这些渔具;其二,将鱼解剖给人看,看看它有哪些营养成分可以供人享用。

3 《教研大纲》指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特点与创新

3.1 概述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成果

从第二个子标题下作者的叙述,可以看出,该书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所运用的思想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若干学科;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种;写作风格为定量分析与定性论述相结合;思想原料为中外文献;研究的问题涵盖企业伦理与企业信用分析、会计假账的道德透视、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这几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构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

3.2 条分缕析《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1)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数据资料丰富。

“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本书采用案例研究法,介绍了北京同仁堂、美国安利等成功案例与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潘序伦、著名会计专家顾准等楷模,列出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十大造假案简表与美英中等国多家知名公司会计审计假账案例主要数据,解剖安然、郑百文、银广厦等公司造假重组案的艰难历程。”由这段话可见,本书着重采用了实证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介绍了正反两方面的一些会计人物和会计事件,并且数据资料相当丰富。

(2)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研究和写作方式。

“本书论述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功能与义利共生理论,契约经济、道德契约和信用机制有关内容;从委托—代理失灵和供求曲线模型两方面分析会计行业道德滑坡的表现—— 会计败德行为,展开了权钱交易的制度与博弈分析及会计寻租分析,探讨了不公正经济与会计假账成因。”这段话耐人寻味,作者是在将经济学和伦理学这两个学科的思想做交叉,得到了所谓“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功能与义利共生理论”以及“道德契约”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名词,这是在运用前文作者所称的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从“委托—代理失灵”这一管理学理论和“供求曲线模型”这一经济学理论两种方式分析会计败德行为,其间还运用了“权钱交易的制度与博弈分析”这一博弈论理论和“会计寻租分析”这一经济学分析思路。这样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研究和写作方式,确实别具匠心,独出心裁,很有借鉴意义。

(3)采用大量调查问卷,极具参考价值。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本书恰恰在调查研究这方面不遗余力,这正如作者说的,“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最鲜明的亮点之一,对后续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4)提出全书的总论点与主旨。

在第二个子标题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在为本书的主要成果(即构建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做具体的阐释。最后一句话“笔者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与会计工作应借助伦理道德建立强有力的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与会计管理水平。”即是作者画龙点睛的全书论点。本书一以贯之,就是围绕着这一论点而展开的论证。揭示它也就正是第二个子标题的主旨所在。

4 具体介绍《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的内容概要

文章最后部分采用分章節的写法,介绍了该书谋篇布局的结构及脉络,以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以帮助人们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做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是大势所趋的论断,提出了开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课程的教育研究,不但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所做的明智选择;对作者所著《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一书进行了浓缩及概括,指出了该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构建了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及其应用体系;最后介绍了该书谋篇布局的结构及脉络。

参考文献

[1] 叶陈刚.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研大纲[J].会计之友,2007(2S):56-57.

[2] 邹立,佟岩.“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5(7):90-93.

[3] 佟岩,邹立.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研讨会综述[J].财务与会计,2005(8):38.

作者:杨金凤

第2篇:信息化知识将纳入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

最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促进工作方案》,在4个领域提出17条具体措施。根据该方案,信息化知识将纳入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

中注协表示,要在充分倚重会计师事务所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战略引领和政策引导作用,聚焦行业技术标准,促进行业软件产品供给,在全面建设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注协协同办公系统的同时,协同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

该方案提出的4个领域如下:一是政策引导、路径规划和资金扶持;二是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三是引导供给、对接供需和优化服务;四是制定标准、深化应用和修订准则。

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方面,该方案提出,将信息化人才培养列入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任务,举办以信息化为专题的培训班、研讨班、研修班;在各类培训班中增加信息化课程;创立面向信息化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将信息化知识纳入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建立行业信息化网站专栏、会刊专栏、公众号专栏,协调行业公共媒体设立行业信息化专版,开展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等。

在政策引导、路径规划和资金扶持方面,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专家资源,开展行业信息化交流咨询,指导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工作;组织专家力量,开展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通用路径研究,发布指导文件,为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解决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不够、实现路径不清的问题等。

中注协2016年发布的行业信息化五年规划指出,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装备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以信息化设施为基础,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技术支持和安全管理为保障,打造互联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体系。其中,会计师事务所要按照行业信息化五年规划的要求,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智能审计作业系统和智能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增强数据分析應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并重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安全能力。

此次方案的提出,旨在深入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实现“十三五”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目标,落实行业信息化五年规划提出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任务。(据《中国会计报》)

第3篇:2009年CPA《会计》考试大纲及样题解读

编者按:CPA考试牵动着数万会计人的心。不论是正在积极备战的考生,还是在6CPA战线中执业十余年的老兵,对CPA考试制度改革都颇为关注。随着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2009年的CPA考试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合金量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2009年是CPA新考试制度实施第一年,面对层级多、期限长的注会新制度。安排好学习计划和调整好学习方法对于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2009年的CPA考试即将开始,为了便于考生更好地报名、复习、应试,帮助广大考生熟悉新政策,清晰解题思路,摸清命题规律,在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刊特约从事多年注会考试辅导的相关专家,对教材的重要变化、难点问题条分缕析,释疑解惑,以供考生作为参考。

一、《会计》科目教材新增、修改内容

(一)章节体系的调整 删掉了第二章货币资金,其余章节的编号依次前提,总章节改为二十六章。

(二)内容的调整 一是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调整。(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中不再包括增值税,购入的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目的的固定资产购入成本仍包括增值税;(2)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中取消了“以自产产品用于生产经营用工程建设”的情况,不予抵扣项目中也取消了“将购买的物资或应税劳务用于生产经营用工程建设”的情况;(3)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改为3%。二是剔除了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银首饰的规定。三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的计算不再考虑增值税;在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涉及增值税应先在换入资产总的待分配价值计算中先行剔除,再按各项资产公允价值所占比例进行分配。四是增加了自营工程中待摊支出分摊率的计算处理。五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作了原则性调整:(1)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eta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大修理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列入固定资产成本。六是持有待售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孰低进行计量。七是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书面说明,将其用于经营目的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应视为投资性房地产。八是企业购入的房地产部分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部分自用,用于出租(或资本增值)的应当予以单独确认,按不同部分的公允价值占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将成本在不同部分之间分配。九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建期间由“在建工程”改为“投资性房地产——厂房(在建)”。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按照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也构成所有者权益。十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取代了原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汇兑差额列入“资本公积”。十二是销售退回的“其他应付款”改为“预计负债”。十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销售退回如果发生在汇算清缴日后则不调整“应交所得税”。

二、《会计》新大纲对测试内容的能力分级

新大纲就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了详细分级,级次越高,其

三、《会计》题型结构及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21题,由20个单选题和1个计算题本质的串连单选题构成,20个传统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最后的串连单选题有4个小题,每题1分,共计4分,该题型合计分值为24分。’与2008年试题相比,难度略有降低,主要体现在组题方式上修正了2008年的激进式出题思路,很大程度上回归了传统单选模式,体现了测试的广度和一定的深度。

(二)多项选择题共9个题,由8个传统多选题和1个计算题本质的串连多选题构成,8个传统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最后的串连多选题有4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8分,该题型合计分值为24分。与2008年试题相比,难度略有下降,主要体现在组题方式上的修正,很大程度上回归了传统多选模式,体现了测试的广度和一定的深度。

(三)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共4题,每小题8分,本题型共32分,与往年相比,增加了一道计算题,题量略有增加,但其关注的考点与传统的计算题知识点相同,无题型及内容的本质的变化。

(四)综合题只有1个题,共20分。其样题选材的是最为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系列调整,除了题量作了一半删减外,无题型及内容的本质变化,相比Stag题的题量变化,只是将综合题的题量转移给了计算题,当然一个综合题换成了计算题,难度必会消减,这也是中注协强调多次强调的“难度下降”的表现。

四、新大纲对考试的影响

(一)客观题回归传统,难度下降测试的重点及难点无本质变化相比2008年,大纲无本质调整,只在详细内容上根据新税法作了微调,重点及难点依然保持传统。2008年难度大、题量多的测试题型没有在2009年延续,即使在单选题和多选题各自保留了一个2008版客观题,但大趋势是回归了传统。

(二)主观题强调基础性实务操作减少了一个综合题,增加了一个计算题,由高难度向低难度调整,体现了基础性实务操作的重要性,综合题更是体现注册会计师难度的一个点缀。

(三)客观题与主观题持平 样题中客观题48分,主观题52分,几乎是五五开,与往年的四六开有不少的调整,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中注协降低考试难度的初衷。

五、考试命题预测

(一)客观题的命题方向一是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资产的确认,即辨认是否够格确认为资产,收入的确认,即辨认是否够格确认为收人;二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的金额计算及累计投资收益额的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每期投资收益、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资本公积”、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等指标的Stag,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中资产减值损失额及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额的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三是商业企业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下的入账成本的计算,存货减值准备计提额的计算;四是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成本的计算,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付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的冲抵顷序,同一控制下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时资本公积的计算,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日的确认标准,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原则,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冲减投资成本额及投资收益额的计算,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盈余或亏损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被投资方资产账面口径与公允口径不一致时、被投资方的亏损使得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不足以抵补其承担部分时以及被投资方先亏损后盈余时的会计处理,被投资方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现公允价值增值时投资方“资本公积”额的计算,成本法转权益法时投资方的会计处理;五是固

定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的现值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原则,尤其是盘盈时按前期差额更正的会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常以所得税的结合作为题目设计的深化方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改扩建后价值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六是无形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七是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关键核算指标的计算,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化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以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的会计处理原则,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八是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每年需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认定,,资产可收回价值的确认原则、公允处置净额的计算中公允价值的选择标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计算中现金流量的确认原则及折现率的选择标准以及外币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计算原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提取与后续折旧或摊销额的计算,资产组的界定,资产组减值的计算;九是短期借款及应付票据计提利息的分录、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原则、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以及辞退福利的费用归属,增值税的抵扣凭证、视同销售与不予抵扣的业务区分及会计分录、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消费税与加工物资成本的关系确认,应付债券中每期利息费用的计算、每期期初债券本金的计算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与权益的划分、转股前利息费用的推算以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十是资本公积的组成内容及会计处理;十一是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条件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的比较,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货折让及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对比,代销方式、预收款方式、分期收款方式、附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方式、售后回购方式、售后回租方式以及以旧换新方式下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及关键指标的计算无法可靠估计相关要素时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及账务处理,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收入的确认原则及账务处理,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对比,建造合同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各项收入、支出指标的计算,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业务范围界定;十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及“库存股”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中关键项目的填写,具体操作方法有:采用公式推导方法认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两个项目。采用对号入座的认定方法填列经营活动中“其他收入”项、“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支出”项、“支付的各项税费”项和“其他支出”项;投资活动中“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项和“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筹资活动中“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借款收到的现金”项、“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出的现金”项;关联方关系的界定及披露,以多项选择题方式测试。十三是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预计负债金额的确认及费用的归属方向,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披露原则,待执行合同的会计处理;十四是换人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计算,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务人的重组收益及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的计算,非现金资产抵债方式下债权人的重组损失及换入非现金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修改偿债条件方式下(包括不存在或有条件和存在或有条件两种情况)债务人重组收益及新的应付账款入账额的计算;十五是各项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界定,开始资本化日、停止资本化日及暂停资本化的认定原则,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既有专门借款又有一般借款方式下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十六是“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所得税费用”等三个关键指标的计算,某时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推算,尤其是在改变税率的情况下;十七是记账本位币的确认原则,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外币报表折算中汇率的选择,融资租赁的确认原则,经营租赁时租赁双方损益的计算方法,融资租赁下承租方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融资租赁下承租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融资租赁下出租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售后回租时递延收益的分摊方法;十八是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追溯调整法下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时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指标的推算,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的报表附注披露,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辨认,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推算;十九是合并范围的确认,合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及会计调整分录,抵销分录编制中相关指标的推算,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二)计算题的命题方向一是应付债券专题,以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主要选材方面;二是资产减值专题,以资产组的辨认、资产组的减值计提及总部资产减值的认定为主要测试内容;三是金融资产专题,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主要测试角度;四是长期股权投资专题,以成本法、权益法的会计核算及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核算为主要测试内容;五是借款费用专题,以专门借款、一般借款混合在一起计算利息费用资本化为主要测试角度;六是所得税专题;以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为主要测试角度,另外对税率改变时上述三指标的变动也要重点留意;七是财务报表专题,针对某一期间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出相关利润表为主要测试方式;八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专题,以诸多调整事项的修正分录及报表项目的调整为主要测试方式;九是合并报表专题。主要测试抵销分录的编制。

(三)综合题的命题方向一是以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为平

台,以多种业务为对象展开会计调整及报表修正的会计处理。此类题目年年必测,已成惯例。从近年的试卷来看,这些纳入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会计差错更正、或有事项、收入、投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合并会计报表等业务。二是以长期股权投资为题目设计起点,通过成本法转权益法来完成控股合并,进而引发合并会计报表问题;再通过内部交易的设计提供抵销分录的编制选材;最终以填制表格方式完成合并报表相关项目的数额认定。三是将计算较为复杂的知识单元加大信息量使其由一般类计算题升格为综合题,如2007年试卷中的第一个综合题就是一个较为单纯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题目,只不过在调整事项的数量上作了加大,使得题目难度有所提高。

六、复习方法

(一)对照大纲,明确重点注册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精心编制,是编写注册会计实务教材的直接依据。大纲的每一章内容之前,一般都应列明本章应当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收到大纲和教材之后,能够仔细对照大纲将应当掌握的每一个问题在教材的相关页码或标题上做出明显的标记,以便反复多次地加强对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对于大纲要求熟悉的内容,则应做出另一种标记,以便进行比较重要性的学习;至于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则无需做标记,一般进行泛泛学习即可,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

(二)紧扣教材,认真复习注册会计实务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委托有关专家和权威人士严格根据考试大纲而认真编写,不仅阐述条理,文字清晰,质量可靠,而且内容丰富,强调基础,重点突出,难点清楚,例题经典,包含了所有的考点。只有教材才是考生复习应考的最根本、最具体的依据。理在教材,题在教辅,通一理则能解百题。因此,考生购买到注册会计实务教材之后,应当以教材为主,并将会计准则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每位考生都应当对教材内容至少进行一边全面认真的复习(包括课文、例题、甚至是标点符号)。在此基础上,应当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三四次或五六次的反复学习。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关键的字、词、旬、段、题,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又要特别注意将不同章节之间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对照性的学习,从原理到例题、再从例题回到所包含的原理,反复学习与理解,不断巩固和提高运用所学原理解答习题的能力。

(三)参加辅导,做好笔记 在初步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先听辅导课,后看相应的书面课件。每次听课前均应准备好教材、即时贴、草稿纸、钢笔、计算器等学习用具。在听课过程中,应当对有关重点、难点和新点直接在教材上做标注,或者是做成活页笔记并粘贴在教材的相关页码中,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方便携带、随时复习。

(四)选择教辅,适量做题质量上乘的教学辅导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指定教材相辅相成,能够为考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有的辅导书能够从复习方法指导、历年试题分析、重点知识归纳、疑难问题解释到同步练习题、跨章节练习题和全真模拟题的答案及解析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向考生提供帮助,有助于考生快速理解教材,顺利通过考试。因此,除大纲、教材和准则及其指南以外,考生还应当具有一种高质量的教学参考书。鉴于目前市场上的辅导书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提醒考生在选购时应当仔细辨别。一旦拥有,就应当根据教材上的原理以及重点和难点内容对照辅导书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做题,切记不要离开原理而盲目做题。由于时间的关系,考生不可能做很多的题目,因此主张考生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即每做一道题目,都应当反复体会其中的原理,并主动学会不断变化条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而言,考生做题的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在掌握教材各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同步练习,即按章节做练习题,目的是应对考场上的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其次,是待教材全部内容学习结束并熟练掌握以后,再去进行“模糊”练习,即不分章节,见题就做,除练习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以外,应当以综合题为重点进行必要的练习。

(编辑 代 娟)

作者:高志谦

第4篇:《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成本会计学/Cost Accounting 2.课程代码 122G153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 7.适用专业

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成本会计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一般程序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报表的分析方法,了解成本会计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成本会计概述 (4学时)

了解: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支出、费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 掌握:理论成本和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成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内容:成本的概念。 教学难点:成本会计对象。 第一节 成本的一般概念

知识点:成本的经济实质、作用,支出、费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成本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

知识点:从不同层面上揭示了成本会计对象。 第四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

知识点:成本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成本会计任务。 第五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知识点: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机构、人员、制度。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 (2学时) 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所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 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

掌握:费用分类及费用的各种分类在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费用的分类。

教学难点:费用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

知识点: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知识点: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知识点: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主要会计科目。

第三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 (12学时) 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

理解: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期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掌握: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 重点内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教学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一节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知识点:材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知识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五种分配方法。 第三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知识点: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第四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知识点: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可修复废品损失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第五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知识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章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6学时) 了解: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理解: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核算对产成品成本的影响。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

重点内容: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和定额比例法 教学难点: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的应用。 第一节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知识点: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核算、在产品清查核算。 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知识点: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

第三节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知识点: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第五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学时)

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种类以及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划分。 理解: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掌握: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重点内容: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教学难点: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应用。 第一节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知识点:生产特点分类、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知识点:成本计算对象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

第六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8学时) 了解: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特点; 理解: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掌握:品种法的基本程序;简化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及其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及综合成本还原;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重点内容:品种法的运用;分批法及简化分批法的计算程序;逐步结转的综合结转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教学难点:逐步结转下的综合结转法及成本还原;平行结转法下完工产品与广义在产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

第一节 品种法

知识点: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品种法的计算程序。 第二节 分批法

知识点: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分批法的计算程序、简化的分批法。 第三节 分步法

知识点: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7学时) 了解:分类法和定额法的特点。

理解:分类法和定额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及其优缺点。 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重点内容:副产品成本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教学难点:分类法和定额法的实际应用。 第一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知识点:分类法的特点和计算程序、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第二节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知识点:定额法的特点、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完工产品实际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定额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 成本报表(2学时) 了解:成本报表作用;其他成本报表

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重点内容:产品生产成本表及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产品生产成本表表的编制。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概述

知识点: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第二节 产品生产成本表

知识点:产品生产成本表的意义与结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

知识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结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制造费用明细表

知识点: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编制方法。 第五节 期间费用表

知识点:期间费用表的结构和内容;期间费用表的编制方法。 第六节 其他成本报表

知识点:责任成本报告;材料考核表;人工成本考核表;生产损失报表。

第十章 成本分析 (4学时) 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

理解:成本分析的概念;成本技术经济分析; 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内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降低成本措施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教学难点:运用连环替代法对产品生产成本表进行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概述

知识点:成本报表的概念;成本分析的方法。 第二节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知识点: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第三节 成本技术经济分析

知识点:产品产量变动、产品质量变动、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第四节 降低成本措施分析

知识点:产品结构和工艺改革措施;生产组织措施。 第五节 成本效益分析

知识点:产值成本率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题型构成: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 考试成绩80% 。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使用教材

[中国]邱玉莲.成本会计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二)教学参考资源

[1][中国]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中国]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中国]杨全德.成本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4][中国]乐艳芬.成本会计(第三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五、其他说明

撰写人(签字) :叶小芬

2014年 6 月8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郭福珍

2014年 6 月8日 系(部、基地)主任(签字)(盖章):

2014年 6 月8日

第5篇:成本会计目录大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成本概述

一、成本的概念及作用

二、成本的分类

三、成本与费用、支出的关系

第二节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二、未来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对象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

三、成本会计的任务

第四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

二、成本会计的机构

三、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四、成本会计人员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原理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 21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23 第二节费用的分类 27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27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28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 30 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30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30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31

三、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 34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三、材料费用核算的实务

第二节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外购动力费支出的核算

二、外购动力费分配的核算

第三节人工费用的核算

一、人工费用的组成内容及核算基础工作

二、工资的结算

三、人工费用的分配

四、按工资总额计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四节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折旧费用的计提

二、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折旧外其他费用的核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综合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第二节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和内容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第三节生产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损失的内容

二、废品损失核算的账户设置

三、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四、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五、停工损失的核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核算

第一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概述

一、在产品的概念及意义

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第二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一、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算法

三、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算法

四、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五、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六、约当产量比例法

七、定额比例法

第三节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其他主要行业的成本核算

第一节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 第二节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第三节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 第四节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 第五节农业组织成本核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一、企业生产的分类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成本计算品种法 第三节成本计算分批法 第四节成本计算分布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产品成本核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成本计算分类法 第二节成本计算定额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成本控制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第二节标准成本控制

一、标准成本法的意义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三、差异的揭示和分析 第三节定额成本控制

一、定额成本的意义

二、定额成本的制定

三、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第一节成本报表的编制

一、成本报表的概念与作用

二、成本报表的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成本报表分析

一、成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二、成本分析的内容

三、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四、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篇:《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其他 3.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

51 总学分:

3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6.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选课,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过去发生或未来发生的成本,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成本会计。本课程在重点论述成本核算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成本会计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了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会计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处理具体成本核算等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 总论(3课时)

教学内容

1.1成本的内涵和作用 1.2成本的作用

1.3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 1.4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5成本会计的对象 1.6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

理解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马克思的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

第2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3课时)

教学内容

2.1成本核算的要求 2.2费用的分类

2.3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教学要求

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掌握费用按各种标准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的各种分类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月及其用途和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口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

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5课时)

教学内容

3.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3.2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3.6期间费用的核算 教学要求

理解选择费用横向分配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各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的方法以及账务处理过程;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具体应用,以及在不同方法下的账务处理过程;掌握制造费用的特点以及制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掌握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了解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过程。

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5课时)

教学内容

4.1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4.2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4.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本章学习目标: 教学要求

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和在产品清查核算的基本内容;理解在选择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掌握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况、优缺点以及具体的分配计算过程。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第5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课时) 教学内容

5.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5.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和按生产组织特点的分类;掌握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完工产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理解区分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

第6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0课时)

教学内容

6.1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6.2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6.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一般计算程序及账务处理过程;掌握简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基本生产二级账的作用以及在生产费用分配上的特点;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各种步骤间成本结转的方法以及成本还原的必要性和还原的方法;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广义在产品的含义以及生产费用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各自的优缺点。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8课时)

教学内容

7.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7.2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7.3标准成本法

7.4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特点、计算程序、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及优缺点;掌握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掌握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账务处理,以及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异同;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一种产品成本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8章其他行业成本核算(自学)

教学内容

8.1农业企业成本核算 8.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 8.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

掌握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掌握物流企业中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和配送成本的核算;掌握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成本的核算。

第9章成本会计前沿(3课时)

教学内容 9.1作业成本法 9.2质量成本 9.3环境成本 教学要求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第10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3课时)

教学内容

10.1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 10.2成本报表的编制 10.3成本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加强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部分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考勤、讨论发言、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教材及学习资源

[1]于富生,黎来芳,张敏.成本会计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第3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出版社,2013. [3]胡玉明,潘敏虹. 成本会计(第3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程明娥.成本会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甘兆志.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执笔人:朱力伟 审核人: 批准人:

审定日期:

第7篇:成本会计复习大纲(小编推荐)

成本会计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选: (共10题,10分)

2、多选(共10题,共20分)

3、判断: (共10题,共10分)

4、连线题+简答题 (共10分)

6、业务题(共4题,共50分)

二、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成本的经济实质(理论成本) P2 2.成本会计的概念P4

3.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注意简答)P4-5

4.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及工作方式P7 第二章:

1.生产费用分类P12-13按经济内容分:费用要素

按经济用途分: 产品成本项目

2.划清各种费用界限:五方面(注意简答P17

3.成本核算的主要帐户(核算内容、期末有无余额、余额表示什么) 4.成本核算程序P25图 第三章:

1.材料费用分配、核算(会计分录)

(1)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P29【例3-1】 (2)材料定额费用比例法P30【例3-2】 2.外购动力(电)分配、核算(会计分录)P41 【例3-10】

(有电表时,如何分配电费;无电表时,如何分配电费)

3.职工薪酬费用分配核算

(1)工资费用计算(计件、计时)P44 4.薪酬费用分配、核算P47-49【例3-13】 (计件工资如何分配,计时工资如何分配) 第四章

1.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5种(熟记)P61

各种方法的应用(重点: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掌握P61【例4-1】、P66【例4-2】、P70【例4-3】的计算及表格中各数字如何取得 2.制造费用分配方法:4种(熟记)P78

各种方法的应用(重点:生产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掌握P79【例4-6】

3.废品损失的核算(核算内容:含哪些、不含哪些)P86 第五章

1.在产品、完工产品关系(数量关系、成本关系)P95-96

2.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办法:

6种(熟记)P98 重点:约当产量比例法 理解内涵(原因、目的),掌握运用,包括: (1)投料(三种投料方式)程度、加工程度的计算及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P100-103

(2)约当产量法运用P103【例5-7】P105【技能实训】

3.完工产品成本结转(会计分录) 第六章:

1.企业生产类型、成本核算的方法(3+2) 2.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3方面P117-118

3.成本计算方法及适用P119表 第七章:

1.品种法含义P1

23、适用P123-1

24、特点P1

24、核算程序P1

25、

2.品种法应用P125【例7-1】 第八章:

1.分批法含义、适用、特点P138-139,核算程序P139-140

2.简化分批法特点及应用P145 第九章:

1.分步法含义、适用、特点P153 2.分步法分类

3.综合结转分步法、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应用

4.综合结转分步法概念 P155或习题P74 为什么需要成本还原P157或习题P74 (注意简答)

第8篇:物流成本管理-复习大纲

2.何谓“物流成本冰山”说?“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说?

答:(1)“物流成本冰山”说。这一理论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的。它的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西泽修教授指出,企业在计算盈亏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项目所列支的“运费”和“保管费”的现金金额一般只包括企业支付给其他企业的运费和仓储保管费,而这些外付费用不过是企业整个物流费用的冰山之一角。

(2)“黑大陆”说。“黑大陆”说的基本思想与“物流成本冰山”说类似。由于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中被分别计人了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费用等项目,因此,在损益表中所能反映的物流成本在整个销售额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物流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被认识到,这就是物流被称为“黑大陆”的一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看,“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物流成本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

(3)“第三利润源”说。第三利润源的说法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在1970年提出的。

这三个利润源着重开发生产力的三个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挖掘对象则是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

5.何谓物流成本日常控制?它有何作用?答: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根据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由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物流成本管理的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其不断循环构成物流成本管理控制体系。而这一体系的中心环节便是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等成本管理技术,最终都要通过日常控制环节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而通过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也是要求企业创新物流技术和方法、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过程。可以说,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也推动着物流技术的更新、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6.物流成本控制有哪几种主要形式?答: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有很多种,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的控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1)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阶段作为控制对象。以制造企业为例,就是讨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以及废弃物物流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也就是说,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的不同阶段上,寻求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控制和降低各个阶段的物流成本。

(2)以物流服务的不同功能来作为成本控制对象。也就是说,对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作业或物流功能的角度来寻求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技术的创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3)以物流成本的不同项目作为物流成本的控制对象。也就是说,以材料费、人工费、燃油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利息费、委托物流费及其他物流费等物流成本项目为控制对象,通过对各项费用项目的控制节约,谋求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当然,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日常控制过程中,这三种物流成本的控制形式并非孤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某一种形式的成本控制方式也会影响到另一种形式的物流成本。

8.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答: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目的,是要促进企业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效益。具体地说,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计算,弄清物流成本的大小,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某一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弄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3)按不同的物流部门组织计算,计算各物流部门的责任成本,评价各物流部门的业绩。

(4)通过对某二物流设备或机械(如单台运输卡车)的成本计算,弄清其消耗情况,谋求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5)通过对每个客户物流成本的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以及有效地客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6)通过对某一成本项目的计算,确定本期物流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的差异,查明成本超降的原因。

(7)按照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计算本期物流实际成本,评价物流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12.“物流成本冰山”说之所以成立,除了会计核算制度本身没有考虑到物流成本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答:(1)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包括:原材料物流、工厂内物流、从工厂到仓库和配送中心的物流、从配送中心到商店的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这么大的范围,涉及的单位非常多,牵涉的面也很广,很容易漏掉其中的某一部分,计算哪部分、漏掉哪部分,物流费用的计算结果大小相距甚远。(2)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难以确定。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中,以哪几种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如果只计运输和保管费用,不计其他费用,与运输、保管、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费用全部计算,两者的费用结果差别相当大。

(3)物流成本的计算内容难以归集。比如,向外部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等费用一般都容易列入物流成本,可是本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如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物流设施建设费、设备购置费,以及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燃料费等是否也列人物流成本中?此类问题都与物流成本的大小直接相关。因而我们说物流成本确实犹如一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仅是冰

山的一角。

14.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哪些?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答:物流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营业税是以企业营业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物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可以计算为:应缴营业税=营业收入X适用营业税率。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根据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金总额,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的一种地方税。计算方法为:应缴纳城建税=营业税金总额X适用城建税税率。

教育费附加也是根据缴纳营业税税金总额,按规定比例计算缴纳的一种地方附加费。计算方法为:应缴纳教育费附加=营业税金总额X适用教育费附加费率。

18.什么叫战略成本管理?

答: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22.什么是功能成本分析法?

答:功能成本分析是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所生产或研制的产品或对所提供服务的功能与成本的匹配关系,试图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为用户提供其所需求的必要功能或必要服务,或按功能与成本的匹配关系,将产品成本按组成产品的各个零部件的必要功能进行匹配,以达到优化成本设计和实现成本控制目的的一种方法。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价值=功能/成本 23.什么是倒扣测算法?

答:倒扣测算法是根据通过市场调查确定的顾客或服务对象可接受的单位价格,扣除企业预期达到的单位产品利润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预计的单位产品税金以及预计单位产品期间费用而倒算出单位产品目标成本的方法。

24.什么是零基预算法?

答:零基预算法(Zero-base budgeting,ZBB) 又称零底预算,其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修补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第9篇:成本会计学教案

《成本会计学》讲义

第1章 总论

学习目标:

1.理解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3.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之间、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

4.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并区分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理解成本对象对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5.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

1.1 成本的内涵和作用 1.1.1 成本的内涵

成本的内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成本概念与理论成本有一定的差别。 1.1.2 成本的作用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1.2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 1.2.1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 1.2.2 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1.3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3.1 成本会计的职能 1.3.2 成本会计的任务

1.4 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成本对象 1.4.1 成本会计的对象 基本含义:

成本会计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狭义含义:

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广义含义:

成本会计对象包括企业的财务成本(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所计算的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 1.4.2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分配成本的客体。产品是我们最熟悉也最为常见的成本对象,但是成本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产品。

随着成本对象的不断丰富,成本会计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

1.5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5.1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1.5.2 成本会计机构

1.5.3 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人员应在企业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

1.5.4 成本会计制度

第2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学习目标

1.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

2.掌握费用按各种标准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的各种分类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3.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及其用途和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口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

2.1 成本核算的要求

2.1.1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1.2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2.1.3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2.1.4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2.1.5 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不同,所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应该有所不同。还应根据管理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2 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

2.3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2.3.1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3.2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

第3章 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费用横向分配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各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的方法以及账务处理过程。

2.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具体应用,以及在不同方法下的账务处理过程。

3.掌握制造费用的特点以及制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

4.掌握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了解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过程。

3.1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3.1.1 要素费用分配概述 常见的分配标准有:

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等; 消耗类,如生产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 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3.1.2 材料费用的分配 1.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按照产品品种(或成本计算对象)分别领用的,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不能分别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可以采用产品重量、体积、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2.燃料费用的分配

按照产品品种(或成本计算对象)分别领用的,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

不能分别领用、而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记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可以采用产品重量、体积、燃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3.低值易耗品摊销

用于生产、计入产品成本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制造费用;用于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管理费用;用于产品销售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应计入销售费用。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一次摊销法: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领用月份)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 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3.1.3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在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直接根据仪器所示的耗用数量和单价计算;在没有计量仪器记录的情况下,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定额消耗量比例等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1.4 职工薪酬的分配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费用的分配

(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计算

1)工资计算的原始记录包括工资卡、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等

2)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有按月计算的月薪、按日计算的日薪和按小时计算的小时工资。月薪制计时工资的计算有四种方法:

a.按每月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b.按每月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c.按每月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d.按每月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3)计件工资的计算

a.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b.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要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配。通常按每人所属级别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或工时数)乘积进行分配。

3.1.5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

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别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 3.1.5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

3.1.6 利息费用 3.1.7 税金 3.1.8 其他费用

3.2 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3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2.顺序分配法 3.交互分配法 4.代数分配法 5.计划成本分配法

3.4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

4.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3.5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3.5.1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3.5.2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3.6 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4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学习目标

1.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和在产品清查核算的基本内容。

2.理解在选择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

3.掌握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况、优缺点以及具体的分配计算过程。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4.1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4.1.1 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 4.1.2 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4.2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定额比例法

4.2.4 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对于费用分配的正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常针对直接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分别确定完工程度(投料率和完工率),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各项费用。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率为100%。

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分工序投入:按工序分别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

(1)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各工序投料率可以采用分配加工费用的完工率。

(2)直接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不一致:一般以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依据,各工序投料率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50%折算。

(3)直接材料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在确定各工序投料率时,应以各工序直接材料消耗定额为依据,投料率按完成本工序投料的100%计算。

2.加工费用的分配

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律按50%作为在产品的完工率。适用于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按工序分别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在确定各工序完工率时,一般以各工序工时定额为依据,完工率按完成本工序工时的50%折算。

4.3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第5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学习目标

5.1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5.1.1 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

单步骤生产:亦称简单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生产。

多步骤生产:亦称复杂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按产品的加工方式,又可分为连续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连续式生产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后,要依次经过若干个生产步骤的连续加工,才能成为产品的生产。

装配式生产是指先将原材料分别在各个加工车间平行加工为零件、部件,然后再将零件、部件装配为产品的生产。

5.1.2 生产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

大量生产:不断地重复生产相同产品大生产。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较少,而且比较稳定。

成批生产:按照事先规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进行的生产。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成批生产按照批量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前者性质近似于大量生产,后者性质近似于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根据订货单位的要求,进行个别的、特殊产品的生产。在进行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很多,而且很少重复。

单步骤生产和连续加工式的多步骤生产的生产组织多为大量生产。装配式的多步骤生产的生产组织则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的区别。

5.1.3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对产品成本计算期的影响

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

5.2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5.2.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也可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

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单件、小批生产。

分步法: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也适用于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单件、小批的多步骤生产。

5.2.2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分类法: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可以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的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定额法: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好的工业企业中,为了配合和加强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更有效地发挥成本计算的分析和监督作用,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核算。 标准成本法:为了加强成本控制,正确评价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实现成本的标准化管理,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

第6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6.1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6.1.1 品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 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成本计算期: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 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单步骤生产中,费用不必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多步骤生产中,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6.1.2 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举例

6.2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6.2.1 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小批、单件生产,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批别或件别。

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不定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

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但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情况较多,则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6.2.2 分批法计算程序举例

分批法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每批产品的成本计算程序与品种法一样。

6.2.3 简化的分批法

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可以考虑采用简化的分批法。

在简化分批法下,仍按照产品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总账和明细账之间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作用:

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包括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和生产工时资料;

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计算并登记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计算和登记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累计间接计入费用;

用全部产品累计生产费用减去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计算和登记月末各批在产品总成本。 在某批产品完工之前,明细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按成本项目累计起来。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因此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各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既是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也是完工产

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法。

6.3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6.3.1 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3.2 逐步结转分步法 1.综合结转法 2.分项结转法

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分类法、定额法的特点、计算程序、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和优缺点。

2.掌握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

3.掌握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账务处理,以及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异同。

4.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一种产品成本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7.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7.1.1 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

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7.1.2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 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 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中各种产品的成本。

7.1.3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采用分类法。

分类法的优缺点:

优点:不仅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且能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缺点:类内各种产品的成本都是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的,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分类法的应用条件:

对产品分类时,类距既不能定得过小,也不能定得过大。

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

7.1.4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成本的计算 1.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的各种主要产品。联产品只能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联产品成本计算的两个阶段:

采用分类法计算联合成本,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联合成本在各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对于分离后还需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还应采用适当方法计算其由于继续加工而应负担的

成本,从而计算其全部成本。

2.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

可以将副产品与主产品合为一类,计算该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副产品按一定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价值后的成本作为主要产品的成本。

副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的单价计价。

为简化计算工作,副产品也可以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如果副产品与主产品分离后还需进行单独加工,则应单独计算成本。

3.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

等级产品是指品种、规格相同,但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

由于工人技术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导致的不同等级的产品,其成本不应有区别。 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不同或工艺技术要求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产品,如果各等级产品的售价相差很大,可按单位售价作为分配标准,计算各等级品的成本。

7.2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7.2.1 定额法的特点

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把产品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加强成本管理,从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将事先制定的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7.2.2 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1.定额成本的计算

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

相同之处:都是以生产耗费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为依据确定的目标成本。

不同之处:计划成本所依据的消耗定额是计划期(一般为一年)内平均消耗定额,在计划期内通常是不变的;定额成本所依据的消耗定额是现行的定额,应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

2.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就是在发生生产费用时,为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编制定额凭证和差异凭证,并在有关的费用分配表和明细分类账中分别予以登记。 (1)直接材料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1)限额法:原材料的领用实行限额领料(或定额发料)制度。

2)切割核算法:对某些贵重材料或经常大量使用且需要切割后才能进一步加工的材料,通过材料切割核算单核算用料差异、控制用料。材料切割核算单,按切割材料的批别设立。

3)盘存法:在大量生产,不能按照上述方法分批核算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情况下,除仍要使用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和超额领料单等差异凭证,以控制日常材料的实际消耗外,还应定期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差异。

(2)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计件工资形式下,直接人工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与直接材料类似。凡符合定额的生产工资可反映在工票、工作班产量记录、工序进程单等产量记录中;脱离定额的差异部分,应设置¡°工资补付单¡±等差异凭证予以反映。

计时工资形式下,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不能在平时按照产品直接计算,只有在月末实际直接人工费用总额确定以后才能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工资形式,都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汇总编制定额生产工资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汇总反映产品的定额工资、实际工资、脱离定额差异及其原因。

(3)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差异的核算

制造费用一般属于间接计入费用,日常核算中不能按照产品直接确定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只能根据月份的费用计划,按照费用的发生地点和费用项目,核算脱离计划的差异。

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只有到月末实际费用分配给各种产品以后,才能以其实际费用与定额费用相比较加以确定。

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定额法下,材料的日常核算都按计划成本进行,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按计划单位成本反映的数量差异。月末计算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时,必须考虑所耗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即价差。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一般均由完工产品负担。

多步骤生产中,若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则半成品日常核算也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进行,月末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时,也应计算产品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

4.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 定额一般在月初、季初或年初定期修订。定额修订后,应该计算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变动差异,以调整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可以根据定额发生变动的在产品数量和修订前后的消耗定额,计算修订前后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消耗量,进而确定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在构成产品的零部件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如果零部件成套生产或零部件成套性较高,为了简化计算,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7.2.3 定额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 1.定额法的主要优点

能够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计划)差异,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便于对各项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进行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能够较为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2.定额法的主要缺点

由于采用定额法必须制定定额成本,单独核算脱离定额差异,在定额变动时还必须修订定额成本,计算定额变动差异,因此核算工作量大。 3.定额法的应用条件

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好。 产品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7.3 标准成本法

7.3.1 标准成本法概述

1.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2.标准成本的种类 3.标准成本的作用

7.3.2 成本按习性的分类 1.固定成本 2.变动成本

3.总成本习性模型

4.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7.3.3 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4.标准成本卡

7.3.4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7.3.5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当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产成品和本期已销产品。

第二种方法,将当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7.3.6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比较

联系: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在事先制定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并据以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追查发生差异的原因,落实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挖掘潜力、降低产品成本。

区别:

定额法下,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法下,一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定额法下,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且不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标准成本法下,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进行分解核算,且为各种成本差异专设会计科目。

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标准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处理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7.4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8章 成本会计前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

3.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9.1 作业成本法

9.1.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深刻变革,都要求成本会计进行革新,呼唤新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出现。作业成本计算法应运而生。

9.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作业

2.作业链和价值链 3.成本动因

9.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2.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并以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

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计算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9.1.5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借鉴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2.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3.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9.2 质量成本 9.2.1 质量的定义

9.2.2 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9.2.3 质量成本核算 1.非独立核算形式 2.独立核算形式

9.2.4 质量成本计量

9.2.5 质量成本控制

9.3 环境成本

上一篇:电动三轮车技术下一篇:中医专科工作会议记录